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增效管理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2:2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增效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养分是茶树生长的物质基础,也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决定性因数。当前茶叶生产中,不合适的养分比例严重制约了茶叶品质的提升的生态需求。

当前我国茶叶生产实际中,关于养分配方和养分管理具有如下问题:1)当前我国茶园肥料比例严重不符合茶树生长特性:40%茶农使用的复合肥为15:15:15的玉米、水稻等籽粒(生殖生长产物)为收获对象的大田作物肥料,与茶叶这种叶用植物的养分需求差异巨大。当前茶园养分管理技术没有充分考虑茶叶的品质需求:比如当前技术也有文献提出氮磷钾养分比例2:1:1和3:1:1等,这些技术方案或是基于产量(没有基于品质);主要原因在于肥料养分配比与品质的关系不清楚、缺乏针对改善茶叶品质的肥料配方和产品;2)当前茶园养分管理技术完全忽视了不同茶类(比如红茶、绿茶、乌龙茶)的品质特征;3)不同茶类的生产具有特殊的养分吸收特性。因此不同养分释放速率(养分供应的时间特性)对于茶树养分吸收和品质形成至关重要;4)当前茶园肥料中中微量营养元素被忽视,而镁等中微量元素没有考虑,尤其是基于品质的中微量养分配方比例没有确定;5)在养分管理环节,当前茶园肥料用量不合理的问题尤为突出,相关研究报道,我国现有茶园中,30%茶园养分用量超过茶树的养分需求,环境污染带来巨大的生态压力。

总之,合适的养分比例的确定不仅需要通过大量的组合实验,寻求产量和品质的最佳平衡点。还要综合比较各养分配方对于茶树碳氮代谢平衡、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的最优效率。因此养分配方的确立不是简单多元函数的求解,更不是简单的经验总结和文献类比。

肥料产品中养分比例微小的差异却会在生产实践中带来不仅巨大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产品品质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肥料有效成分和投入总量放大了养分比例。另外一方面是由于茶树作为叶用植物,其碳氮代谢平衡对于养分比例的变化较为敏感。比如,当前常用施肥配方中用到的氮磷钾2:1:1和3:1:1的肥料配方,在比例上较为接近,但是每公顷茶园的化肥用量上却会相差400公斤(以总养分600公斤/公顷计算的尿素用量差异),而氮素营养如此巨大的差异对于茶叶品质(尤其是含氮的氨基酸成分)的形成必然造成显著的影响。此外,过剩的养分不仅造成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严重改变了茶树生长的碳氮平衡和生殖/营养生长平衡,从而破坏了适宜茶叶品质形成的代谢流,而大量的开花等生殖生长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因此合适的养分配方比例对茶叶的品质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增效管理方法,采用合理的预测方法,精准预测了绿色低碳生态茶园中各种茶树的养分需求,进行精准和施肥,能减少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也能保证绿色低碳生态茶园的基本营养供给,从而保障各种茶树的健康生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增效管理方法,包括:

S1.养分需求预测;

S2.肥料配比精准计算;

S3.高效施用技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1中所述养分需求预测的方法具体如下:

S101.测量成龄茶树离地50公分高枝条密度A1和棚面枝条密度A2。

S102.测量成龄茶树棚面宽度L、高度H、叶层厚度T。

S103.代入公式计算养分需求:

茶树氮肥用量需求M=0.3*L*[(H/T)-(0.6*A2/A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枝条密度A1和棚面枝条密度A2的单位为个/平方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棚面宽度L、高度H和叶层厚度T的单位为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茶树氮肥用量的单位为公斤/公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2中肥料配比精准计算的方法具体如下:

按照如下比例计算各养肥的用量:

氮:磷:钾:镁养分用量的比例为M:0.2*(A2/A1)*M:0.2*(A2/A1)*M: 0.08*(A2/A1)*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分用量的单位为公斤/公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步骤S3中所述精准施用的方法具体如下:

S301.氮肥的基肥按照不同比例追肥,磷钾肥基肥一次性施入,镁肥一部分一次性施入,另一部分作为叶面肥施用;

S302.基肥时期的氮肥和镁肥以叶面肥方式喷施于叶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肥时期为10月下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肥的基肥追肥比例为50%:30%:15%,剩余5%作为叶面肥;所述镁肥的基肥施加比例为90%,剩余10%作为叶面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前技术中没有对茶园施加氮、磷、钾、镁养分合理比例和配方的方法,各个组合的技术效果是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才能得到,不可能通过简单的数量相加。本发明采用合理的预测方法,精准预测了绿色低碳生态茶园中各种茶树的养分需求,进行精准和施肥,能减少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也能保证绿色低碳生态茶园的基本营养供给,从而保障各种茶树的健康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增效管理方法,包括:

S1.养分需求预测;

S101.测量成龄茶树离地50公分高枝条密度A1和棚面枝条密度A2。

S102.测量成龄茶树棚面宽度L、高度H、叶层厚度T。

S103.代入公式计算养分需求:

茶树氮肥用量需求M=0.3*L*[(H/T)-(0.6*A2/A1)];

所述高枝条密度A1和棚面枝条密度A2的单位为个/平方米;所述棚面宽度 L、高度H和叶层厚度T的单位为米所述茶树氮肥用量的单位为公斤/公顷;

S2.肥料配比精准计算;按照如下比例计算各养肥的用量:

氮:磷:钾:镁养分用量的比例为M:0.2*(A2/A1)*M:0.2*(A2/A1)*M: 0.08*(A2/A1)*M;

S3.高效施用技术:

S301.氮肥的基肥按照不同比例追肥,磷钾肥基肥一次性施入,镁肥一部分一次性施入,另一部分作为叶面肥施用;

S302.基肥时期(10月下旬)的氮肥和镁肥以叶面肥方式喷施于叶面。

所述氮肥的基肥追肥比例为50%:30%:15%,剩余5%作为叶面肥。

所述镁肥的基肥施加比例为90%,剩余10%作为叶面肥。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增效管理方法,包括:

S1.养分需求预测;

S101.测量成龄茶树离地50公分高枝条密度3740个/平方米和棚面枝条密度 4928个/平方米。

S102.测量成龄茶树棚面宽度104厘米、高度152厘米、叶层厚度15厘米。

S103.代入公式计算养分需求:茶树氮肥用量(单位公斤/公顷)需求M= 0.3*104*(152/15-0.6*4928/3740)=264。

S2.肥料配比精准计算;

养分用量需求分别约为264公斤/公顷氮肥,69公斤/公顷磷肥,69公斤/公顷钾肥,27公斤/公顷镁肥。

S3.高效施用技术:

S301.基肥的氮肥为每公顷130公斤,磷肥69公斤,钾肥69公斤,镁肥24 公斤。其余氮肥以追肥方式施入。

S302.基肥时期(10月下旬)约7公斤氮肥和3公斤镁肥以叶面肥方式喷施于叶面。

测试例1

将本发明实施例1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增效管理方法获得的茶树与传统方法获得的茶树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由上表可知,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绿色低碳生态茶园增效管理方法采用合理的预测方法,精准预测了绿色低碳生态茶园中各种茶树的养分需求,进行精准施肥,能减少肥料的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也能保证绿色低碳生态茶园的基本营养供给,产量水平基本维持未定或略有提高,从而保障各种茶树的健康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绿色低碳增效复合肥料加工一体机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苏芡绿色低碳栽培及早期有害生物生态防治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6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