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双向储能变流器的自动控制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双向储能变流器的自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向储能变流器的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双向储能变流器的自动控制装置是一个重要的能源转换和储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将电能从一个源头转移到另一个源头,同时也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存储起来以备后用。高温会导致电子元件和组件的工作温度超过其额定温度范围,从而降低其性能和可靠性;高温环境会使电子元件的寿命缩短;高温环境下,电子元件或其他关键部件会变得不稳定,甚至引发过热、火灾等安全风险。

公告号为CN106440141B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控制储能节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一个储液池,其池壁具有外壳、防腐耐热层和保温层;储液池内部划分为热液区和冷液区,并通过一个活塞式隔离层进行分隔,在储液池底部装有下液位计和池温传感器,顶部设置有上液位计,此外,储液池上方设有补液管和补液电磁阀,隔离层的上下分别设置有热液出入管口和冷液出管口,储液池外壁上有一个热液出入管和对应的热液电磁阀,以及一个冷液出管和对应的冷液电磁阀,外壁下部还设有冷液出入管和冷液出入电磁阀,热液出入管口和冷液出管口与热液出入管和冷液出管通过柔性连接,热液出入管与制冷液回流管相连,冷液出管与制冷机的制冷液入口相连。

上述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该现有技术当温度过高时,无法实现自动断电以及自动快速冷却,容易导致过热、火灾等安全风险,无法解决快速冷却过程中,金属与水接触产生的设备表面腐蚀,造成设备老化加快,缩短使用寿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储能变流器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支架、作业部、外壳,还包括控制部、降温部、支架,所述控制部转动设置在外壳内,所述降温部活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外壳上,所述作业部固定设置在外壳内;所述降温部包括滑动设置在支架上的降温滑动套,降温滑动套上固定设置有降温扇叶外壳,降温扇叶外壳内转动设置有降温扇叶,降温扇叶固定设置在降温转动轴上,降温转动轴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降温锥齿轮一,降温锥齿轮一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锥形摩擦盘;锥形摩擦盘与控制转动盘摩擦配合,降温转动轴上的蜗杆与转动设置在支架上的降温蜗轮啮合,降温蜗轮与滑动设置在支架上的降温滑动柱滑动配合,降温滑动柱与支架之间设置有降温复位弹簧,降温滑动柱与降温滑动套滑动配合,降温扇叶外壳通过降温脱离弹簧连接在支架上,降温复位气缸一端固定设置在降温扇叶外壳上,降温复位气缸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锥齿轮一与转动设置在支架上的降温锥齿轮二啮合,降温锥齿轮二通过降温传输带连接在降温转动盘上,支架上固定设置有降温外壳,降温外壳内滑动设置有降温滑动柱,降温滑动柱与滑动设置在降温外壳内的降温导管二滑动配合,降温导管二与降温外壳之间设置有降温释放弹簧,降温外壳上固定设置有降温固定齿轮,降温转动盘转动设置在降温外壳上,降温固定齿轮与转动设置在降温转动盘上的降温齿轮啮合,降温齿轮上固定设置有降温储存板。

进一步的,所述降温扇叶外壳与降温外壳之间设置有降温导管二,降温导管二为橡胶材料,降温扇叶外壳上设置有降温导管一,降温导管一另一端设置在降温储存箱上,降温储存箱固定设置在支架上,降温导管一为橡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包括转动设置在外壳内的控制转动盘,控制转动盘上转动设置有控制拉杆,控制拉杆另一端通过控制弹簧活动连接在外壳上,控制转动盘上固定设置的凸轮与转动设置在外壳上的控制触动环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触动环与控制片滑动配合,控制片转动设置在外壳上,控制片与外壳之间设置有控制弹簧二,控制片与转动设置在外壳上的控制接触块滑动配合,控制接触块与作业导线一、作业导线二滑动配合,控制接触块与外壳之间设置有控制复位弹簧一。

进一步的,所述作业导线二滑动设置在控制接头一内,作业导线一滑动设置在控制接头二内,作业导线二与控制接头一之间设置有弹簧,作业导线一与控制接头二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接头一、控制接头二固定设置在外壳上,外壳上转动设置有控制卡位块、控制卡位片,控制卡位块与外壳之间设置有控制卡位弹簧,控制卡位片与外壳之间设置有控制弹簧一,控制卡位块与控制卡位片滑动配合,控制卡位片与控制转动盘滑动配合;外壳上固定设置有控制触动器,控制触动器一端与控制卡位块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作业部包括作业机箱、作业导线一、作业导线二,作业导线二连接在电源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控制部,能够快速将作业机箱电力系统切断,防止作业机箱出现故障后继续工作,进而造成设备损坏以及安全事故;2、通过设置降温部,能够快速将冷却气体释放,帮助作业机箱快速降温,防止作业机箱过热导致的设备损坏和火灾隐患;3、通过设置降温部,能够将缓蚀剂与二氧化碳充分混合,缓蚀剂通过形成保护性膜延缓作业机箱外表面金属腐蚀,增加作业机箱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视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控制部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控制部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控制部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降温部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降温部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降温部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降温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11为本发明降温部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支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控制部;2-降温部;3-支架;4-作业部;5-外壳;101-控制转动盘;102-控制弹簧;103-控制拉杆;104-控制触动环;105-控制触动器;106-控制卡位块;107-控制卡位弹簧;108-控制卡位片;109-控制弹簧一;110-控制片;111-控制弹簧二;112-控制接触块;113-控制接头一;114-控制接头二;115-控制复位弹簧一;201-降温转动轴;202-降温锥齿轮一;203-降温滑动套;204-降温扇叶;205-降温蜗轮;206-降温滑动柱;207-降温复位弹簧;208-降温锥齿轮二;209-降温外壳;210-降温传输带;211-降温转动盘;212-降温脱离弹簧;213-降温复位气缸;214-降温储存箱;215-降温扇叶外壳;216-降温导管一;217-降温导管二;218-降温释放弹簧;219-降温固定齿轮;220-降温齿轮;221-降温储存板;401-作业机箱;402-作业导线一;403-作业导线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2所示,一种双向储能变流器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支架3、作业部4、外壳5,还包括控制部1、降温部2、支架3,控制部1转动设置在外壳5内,降温部2活动设置在支架3上,支架3固定设置在外壳5上,作业部4固定设置在外壳5内;降温部2包括滑动设置在支架3上的降温滑动套203,降温滑动套203上固定设置有降温扇叶外壳215,降温扇叶外壳215内转动设置有降温扇叶204,降温扇叶204固定设置在降温转动轴201上,降温转动轴201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降温锥齿轮一202,降温锥齿轮一202另一侧固定设置有锥形摩擦盘;锥形摩擦盘与控制转动盘101摩擦配合,降温转动轴201上的蜗杆与转动设置在支架3上的降温蜗轮205啮合,降温蜗轮205与滑动设置在支架3上的降温滑动柱206滑动配合,降温滑动柱206与支架3之间设置有降温复位弹簧207,降温滑动柱206与降温滑动套203滑动配合,降温扇叶外壳215通过降温脱离弹簧212连接在支架3上,降温复位气缸213一端固定设置在降温扇叶外壳215上,降温复位气缸213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支架3上。

降温锥齿轮一202与转动设置在支架3上的降温锥齿轮二208啮合,降温锥齿轮二208通过降温传输带210连接在降温转动盘211上,支架3上固定设置有降温外壳209,降温外壳209内滑动设置有降温滑动柱206,降温滑动柱206与滑动设置在降温外壳209内的降温导管二217滑动配合,降温导管二217与降温外壳209之间设置有降温释放弹簧218,降温外壳209上固定设置有降温固定齿轮219,降温转动盘211转动设置在降温外壳209上,降温固定齿轮219与转动设置在降温转动盘211上的降温齿轮220啮合,降温齿轮220上固定设置有降温储存板221;降温扇叶外壳215与降温外壳209之间设置有降温导管二217,降温导管二217为橡胶材料,降温扇叶外壳215上设置有降温导管一216,降温导管一216另一端设置在降温储存箱214上,降温储存箱214固定设置在支架3上,降温导管一216为橡胶材料。

控制部1包括转动设置在外壳5内的控制转动盘101,控制转动盘101上转动设置有控制拉杆103,控制拉杆103另一端通过控制弹簧102活动连接在外壳5上,控制转动盘101上固定设置的凸轮与转动设置在外壳5上的控制触动环104滑动配合;控制触动环104与控制片110滑动配合,控制片110转动设置在外壳5上,控制片110与外壳5之间设置有控制弹簧二111,控制片110与转动设置在外壳5上的控制接触块112滑动配合,控制接触块112与作业导线一402、作业导线二403滑动配合,控制接触块112与外壳5之间设置有控制复位弹簧一115。

作业导线二403滑动设置在控制接头一113内,作业导线一402滑动设置在控制接头二114内,作业导线二403与控制接头一113之间设置有弹簧,作业导线一402与控制接头二114之间设置有弹簧;控制接头一113、控制接头二114固定设置在外壳5上,外壳5上转动设置有控制卡位块106、控制卡位片108,控制卡位块106与外壳5之间设置有控制卡位弹簧107,控制卡位片108与外壳5之间设置有控制弹簧一109,控制卡位块106与控制卡位片108滑动配合,控制卡位片108与控制转动盘101滑动配合;外壳5上固定设置有控制触动器105,控制触动器105一端与控制卡位块106滑动配合。

作业部4包括作业机箱401、作业导线一402、作业导线二403,作业导线二403连接在电源上;作业机箱401连接在电力系统和储能设备上。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双向储能变流器的自动控制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当控制触动器105检测到作业机箱401温度过高时,控制触动器105触碰控制卡位块106,使得控制卡位块106转动,此时控制卡位块106与控制卡位片108脱离接触,在控制弹簧102的弹力作用下,使得控制弹簧102拉动控制拉杆103进而拉动控制转动盘101,当控制卡位块106与控制卡位片108脱离接触时,控制转动盘101使得控制弹簧一109压缩,控制弹簧一109被压缩时控制卡位片108与控制转动盘101脱离接触,此时在控制弹簧102的作用下使得控制转动盘101转动,控制转动盘101转动带动控制转动盘101上的凸轮转动,使得凸轮与控制触动环104接触,控制触动环104转动使得控制触动环104与控制片110脱离接触,控制片110与控制触动环104脱离接触后在控制弹簧二111的作用下,使得控制接触块112与控制片110脱离接触,此时在控制复位弹簧一115的作用下,控制接触块112与作业导线一402脱离接触,使得作业机箱401与电源之间形成断路,进而关闭作业机箱401,使得作业机箱401不工作。

控制转动盘101转动的同时,通过锥形摩擦盘带动降温转动轴201转动,降温转动轴201转动带动降温蜗轮205转动,降温蜗轮205转动使得降温滑动柱206滑动,降温滑动柱206滑动时脱离与降温滑动套203的接触,此时降温滑动套203在降温脱离弹簧212的作用下向降温复位气缸213方向滑动,降温滑动套203滑动时带动降温转动轴201、降温锥齿轮一202滑动,使得降温转动轴201上的锥形摩擦盘脱离与控制转动盘101的接触,同时使得降温锥齿轮一202与降温锥齿轮二208啮合。

降温滑动柱206滑动的同时,使得降温导管二217压缩降温释放弹簧218,使得降温外壳209内形成通路,此时降温储存箱214内经过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经降温导管一216进入降温扇叶外壳215内,并推动降温扇叶204转动,降温扇叶204转动带动降温转动轴201、降温锥齿轮一202转动,二氧化碳气体从降温外壳209底部排出至降温转动盘211内;降温锥齿轮一202转动带动降温锥齿轮二208转动;降温锥齿轮二208转动通过降温传输带210带动降温转动盘211转动,降温转动盘211转动使得降温齿轮220与固定设置在降温外壳209上的降温固定齿轮219啮合,使得降温齿轮220转动,降温齿轮220转动带动降温储存板221转动将降温储存板221内部的缓蚀剂粉末通过离心力甩出,使得缓蚀剂与降温外壳209底部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混合;将缓蚀剂与二氧化碳混合,可以通过两个主要机制来防止作业机箱401生锈和降温,缓蚀剂通过形成保护性膜延缓金属腐蚀,二氧化碳溶解后形成的酸性环境提高了缓蚀剂的效果;同时,二氧化碳的溶解吸热特性还能够吸收金属表面的热量,从而降低作业机箱401外部的温度。这些机制的共同作用,为作业机箱401提供一定程度的金属防腐和降温效果。

降温转动盘211转动的同时,将二氧化碳和缓蚀剂的混合气体吹向作业机箱401,加强空气流通,进一步帮助作业机箱401快速降温。

作业机箱401降温工作完成后,降温复位气缸213推动降温扇叶外壳215、降温滑动套203、降温转动轴201、降温锥齿轮一202复位,同时操作人员手动使得控制部1内部件复位,为下一次降温断电工作做好准备。

相关技术
  • 一种配电网储能双向变流器无功调节方法
  • 一种储能变流系统与储能变流器及储能变流器中双向变流器的控制器
  • 一种控制双向储能变流器的方法及双向储能变流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490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