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全面屏的显示装置几乎占据了消费品市场中很大的比例,并且成为开发方向的一个热门话题。以手机为例,智能手机使用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的电子设备。

虽然全面屏产品有诸多好处,但是随着屏幕显示区的加大,也为手机设计带来了众多问题,例如显示装置对外界光线获取的效果不佳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对部分数据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的调整,保证显示面板整体的工作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电路,所述发光元件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电源信号线和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电源信号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均与所述像素电路电连接,且所述电源信号线和所述数据信号线同层设置;

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像素电极;至少部分所述电源信号线包括第一电源走线分部,至少部分所述数据信号线包括电连接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和第二数据走线分部;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分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数据走线分部一侧的第一电源边界,所述第一数据走线分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分部一侧的第一数据边界,所述第二数据走线分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分部一侧的第二数据边界;

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源边界交叠,与所述第一数据边界交叠,且与所述第二数据边界不交叠;

其中,与同一所述像素电极交叠的所述第一电源边界和所述第一数据边界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第一虚拟边界与所述第一电源边界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其中,d1<d2;

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虚拟边界与所述第一电源边界交叠,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虚拟边界与所述第二数据边界的延长线重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多条所述数据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对电源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的位置调整,设置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像素电极与第一电源边界交叠,与第一数据边界交叠,且与第二数据边界不交叠,与同一像素电极交叠的第一电源边界和第一数据边界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虚拟边界与第一电源边界之间的最小距离。即通过对部分数据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的调整,增加像素电极对部分数据信号线和部分电源信号线的覆盖面积,也就是将数据信号线的更多区域和电源信号的更多区域设置于像素电极的覆盖范围内,保证在多个像素电极中整体区域被金属走线垫起的程度相近,进而可以避免显示面板中出现色偏或者色散的情况,保证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部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7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图8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沿剖面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4是图23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3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7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8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9是图8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0是图8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1是图8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部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00,显示区10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00和多个像素电路300,发光元件200与像素电路300电连接。显示面板10还包括位于显示区100的多条电源信号线400(PVDD)和多条数据信号线500(Vdata),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均与像素电路300电连接,且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同层设置。

其中,参考图1和图2,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100,显示区100用于实现显示面板10的显示功能。显示区100中包括多个发光元件200和多个像素电路300,并且像素电路300与发光元件200电连接,则通过对像素电路300的调控实现对发光元件200的驱动,进而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图1、图3和图4所示,图3中提供的像素电路300为图1中加粗区域的放大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以像素电路300包括“7T2C”举例进行说明,其中,“T”表示晶体管,“C”表示电容。可选的,结合像素电路300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结构图进行描述,像素电路300包括: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1、数据写入晶体管M2、驱动晶体管M3、阈值补偿晶体管M4、初始化晶体管M5、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复位晶体管M7、存储电容Cst及第一电容C1。其中,第一扫描信号线SN-1控制该驱动电路的初始化晶体管M5的导通或关断,并在初始化晶体管M5导通时对驱动晶体管M3的栅极电位进行重置,即将第一复位信号Vref1传输至初始化晶体管M5并且对驱动晶体管M3、初始化晶体管M5、阈值补偿晶体管M4和存储电容Cst的连接节点(第一节点N1)进行复位。第二扫描信号线SP-1控制该驱动电路的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导通和关断,并在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导通时,将数据信号线上的数据信号Vdata写到驱动晶体管M3的栅极。第三扫描信号线SN-2控制阈值补偿晶体管M4的导通和关断,并且在阈值补偿晶体管M4导通时对驱动晶体管M3的阈值电压进行补偿。同时,第四扫描信号线SP-2控制复位晶体管M7的导通和关断,并且在复位晶体管M7导通时对与像素电路300连接的发光元件200的阳极进行复位,即将第二复位信号Vref2传输至发光元件200的阳极。发光控制信号Emit控制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1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的导通和关断,并且在控制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1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导通时电源信号PVDD传输至发光元件200,从而实现发光元件200的显示和发光。

可选的,像素电路300包括第一类型晶体管和第二类型晶体管,第一类型晶体管包括多晶硅有源层,第二类型晶体管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有源层。

具体的,上述描述的像素电路300中除了阈值补偿晶体管M4与初始化晶体管M5为N型晶体管(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IGZO),即为上述的第二类晶体管,并且包括氧化物半导体有源层。其余的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即上述的第一类型晶体管,并且包括多晶硅有源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像素电路300结合上述两种类型的晶体管,即将LTPO与IGZO相结合,即LTPO(Low TemperaturePolycrystalline Oxide,低温多晶氧化物)的显示面板技术。LTPO的显示面板不仅具有LTPS显示面板的高分辨率、高反应速度、高亮度、高开口率等优势,其还具有IGZO的生产成本低和功耗低的优势。

其中,显示面板10中包括位于显示区100的多条电源信号线400(PVDD)和多条数据信号线500(Vdata),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均与像素电路300电连接。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图6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0是图9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10,发光元件200包括像素电极210;至少部分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至少部分数据信号线500包括电连接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和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包括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一侧的第一电源边界410A,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包括靠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一侧的第一数据边界510A,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包括靠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一侧的第二数据边界520A;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像素电极210与第一电源边界410A交叠,与第一数据边界510A交叠,且与第二数据边界520A不交叠;其中,与同一像素电极210交叠的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第一虚拟边界600与第一电源边界410A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其中,d1<d2;沿第一方向X,第一虚拟边界600与第一电源边界410A交叠,沿第二方向Y,第一虚拟边界600与第二数据边界520A的延长线重合,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交叉,多条数据信号线500沿第一方向X排列、沿第二方向Y延伸。

具体的,显示面板10中像素电极210的排布具有多样性,参考图1至图8所示,图1、图5、图6和图7中显示面板10的像素电极210的排布方式与图2、图8、图9和图10中显示面板10的像素电极210的排布方式不同。示例性的,图1、图5、图6和图7中显示面板10的像素电极210的排布方式可以称为“pyramid排布”,图2、图8、图9和图10中显示面板10的像素电极210的排布方式可以称为“π排布”,基于显示面板10中像素电极210的具体排布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的限定,显示面板10的像素电极210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适应性的调节。

具体的,参考图7和图10所示,显示面板10的部分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显示面板10的部分数据信号线500包括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和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并且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和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电连接。即通过对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和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增加像素电极210与金属走线的面积的交叠面积,即保证像素电极210交叠的金属走线面积均衡,保证在像素电极210中整体区域被金属走线垫起的程度相近,进而可以避免显示面板10中出现色偏或者色散的情况,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

具体的,第一电源走线分部510包括第一电源边界410A,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包括第一数据边界510A,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包括第二数据边界520A,第一电源边界410A靠近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一侧,第一数据边界510A和第二数据边界520A均靠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一侧。其中,通过对第一数据边界510A、第二数据边界520A和第一电源边界410A的位置进行调节,即通过对数据信号线500靠近电源信号线400的边界进行调节,保证数据信号线500更多的与像素电极210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存在交叠同时保证像素电极210与金属走线的交叠面积。

具体的,以像素电极210按照pyramid排布为例,举例说明。参考图5至图7所示,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先以与像素电极210(1)存在交叠的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为例进行说明。在该位置的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并且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包括第一电源边界410A,在该位置的数据信号线500包括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和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并且对应的走线分部包括第一数据边界510A和第二数据边界520A。其中,第一电源边界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一侧,第一数据边界510A和第二数据边界520A靠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一侧。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与像素电极210(1)进行位置比较,像素电极210(1)与第一电源边界410A交叠,与第一数据边界510A交叠,且与第二数据边界520A不交叠,即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数据信号线500的位置调整,将第一数据边界510A位置处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一侧进行弯折,所以与第二数据边界510B位置处的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存在位置的差异,从而增加了像素电极210与金属走线的交叠面积。

进一步的,以像素电路210按照π排布为例,举例说明,参考图8至图10所示,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与像素电极210(1)进行位置比较,像素电极210(1)与第一电源边界410A交叠,与第一数据边界510A交叠,且与第二数据边界520A不交叠,即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数据信号线500的位置调整,将第一数据边界510A位置处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一侧进行弯折,所以与第二数据边界510B位置处的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存在位置的差异,从而增加了像素电极210与金属走线的交叠面积。

在此基础上,由于显示面板10中因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管,其所在膜层的设置及与之连接的扫描线与数据线的设置会占用一些像素电路300中空余空间。同时,显示面板10的发展趋势是向全面屏发展,即一些光线的获取装置会设置在显示区100内,即实现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同时,还可以实现显示面板10的面部识别或者拍摄等。若显示面板10中晶体管及连接的信号线占用过多的空余空间则会影响显示面板10的透光效果,即影响显示面板10的面部识别和拍摄效果等,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可以通过对于像素电路300连接的数据信号线500和电源信号线400进行位置的调整,在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显示面板10在透光区的透光效果。

进一步的,在像素电极210(2)中也通过调整金属走线的走线方式,将像素电极210(2)交叠的金属走线的面积增加,进而可以避免显示面板10中出现色偏或者色散的情况,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即保证改变走线方式的金属走线的线宽不变,在增加数据信号线500和电源信号线400与像素电极210的交叠面积的同时,也进一步减小像素电极210(1)和像素电极210(2)之间的金属走线占用空间,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整体的透光区域的面积。

进一步的,以像素电极210按照π排布为例,举例说明。参考图8至图10所示,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将第一数据走线510向第一电源走线410一侧弯折,并且尽肯能的保证第一数据走线510的整体线宽不变,从而在增加金第一数据走线510与像素电极210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避免显示面板10中出现色偏或者色散的情况,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同时因第一数据走线510的线宽尽量不变,所以在未与像素电极210交叠处的第一数据走线510的交叠面积减少,进而可以提升显示面板10的透光区域的面积,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整体的透光率。

进一步的,参考图6和图9所示,与同一像素电极210交叠的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第一虚拟边界600与第一电源边界410A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其中,第一虚拟边界600可以表示若第一数据边界510A未进行位置的移动,即原本应该所在的位置。其中,d1<d2,即反映与同一像素电极210交叠的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之间的最小距离减小了,同样可以反映数据信号走线500向靠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一侧移动了,从而增加了像素电极210与金属走线的交叠面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B之间距离的比较,可以将电源信号线400和右侧的数据信号线500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将电源信号线400与左侧的数据信号线500进行比较。

进一步的,图11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2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3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5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6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17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1至图15所示,其中,图1、图2、图5和图8均示出像素电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便于清晰的了解膜层的具体设置位置,参考图11至图17,将像素电路中不同的膜层由底部到顶部一一示例出。

具体的,参考图1至图17所示,像素电路依次包括第一有源层310、第一金属层320、电容金属层330、第二有源层340、栅极金属层350、第二金属层360和第三金属层370。并且结合图2,第一有源层310可以作为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1、数据写入晶体管M2、驱动晶体管M3、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复位晶体管M7的有源层所在膜层,第一金属层320可以作为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M1、数据写入晶体管M2、驱动晶体管M3、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M6、复位晶体管M7的栅极层所在膜层,同时作为存储电容Cst和第一电容C1的下基板所在膜层,并且发光控制信号Emit、第二扫描信号线SP-1和第四扫描信号线SP-2也位于第一金属层320。电容金属层330作为存储电容Cst的上基板所在膜层,并且第一复位信号Vref1位于电容金属层330。第二有源层340可以作为阈值补偿晶体管M4和初始化晶体管M5的有源层所在膜层,同时也作为第一电容C1的上基板所在膜层。阈值补偿晶体管M4和初始化晶体管M5的栅极层包括位于电容金属层330的底栅结构和位于栅极金属层350的顶栅结构,并且第一扫描信号线SN-1和第三扫描信号线SN-2均包括位于电容金属层330的信号线和位于栅极金属层350的信号线。进一步的,第二金属层360中金属走线361用于传递第二复位信号Vref2,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金属层360中其余连接部362实现不同膜层的跨界过孔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不同膜层的设置位置不同,连接部362会存在多样性。进一步的,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均由第三金属层370进行制备。进一步的,参考图2和图17,将像素电路300中不同晶体管的具体位置进行示例性的示出。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对电源信号线和数据信号线的位置调整,设置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像素电极与第一电源边界交叠,与第一数据边界交叠,且与第二数据边界不交叠,与同一像素电极交叠的第一电源边界和第一数据边界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虚拟边界与第一电源边界之间的最小距离。即通过对部分数据信号线和电源信号线的调整,增加像素电极对部分数据信号线和部分电源信号线的覆盖面积,也就是将数据信号线的更多区域和电源信号的更多区域设置于像素电极的覆盖范围内,进而可以增加透光区域的面积,可以提升设置于该区域的光学元件的感测效果,提升显示面板的整体工作效果。

继续参考图6和图9所示,沿第一方向X相邻设置的两个像素电极210包括第一像素电极211和第二像素电极212,与第一像素电极211交叠的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与第二像素电极212交叠的第一数据边界510A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3,其中,d3>d2。

其中,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不同的像素电极210与不同的第一电源边界和不同的第一数据边界510A进行交叠。示例性的,参考图6和图9所示,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像素电极210以像素电极210(3)和像素电极210(4)为例进行说明,像素电极210(3)和像素电极210(4)分别交叠的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之间的最大距离为d3,并且第一虚拟边界600与第一电源边界410A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若d3>d2,即反映将部分第一数据边界510A和第一电源边界410进行了位置的调整,具体的体现为,第一电源边界410A向其交叠的像素电极210处调整,第一数据边界510A向其交叠的像素电极210处调整,基于调整的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所交叠的像素电极210不同,则增加了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直接的距离。即实现像素电极210(3)交叠的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像素电极210(4)交叠的第一电源边界410A的间距增加,并且该区域与像素电极210不交叠。若增加该区域的面积,可以保证减小显示面板10中布线的占用空间,增加显示面板10的透光区域的面积,进而保证显示面板10的透光效果。

继续参考图6和图9所示,像素电极210包括第三像素电极213和第四像素电极213;第三像素电极213中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交叠的面积为S1,第三像素电极213的面积为S2;第四像素电极214中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交叠的面积为S3,第四像素电极214的面积为S4;其中,|(S1/S2)-(S3/S4)|/(S1/S2)≤50%。

其中,基于不同的显示面板10的具有不同的像素电极210的排布方式,其排布方式的差异体现在像素电极210的设置位置存在差异,也可以体现在像素电极210的设置面积存在差异,示例性的,参考图6中像素电极210以pyramid形式排布,参考图9中像素电极210以π形式排布,实际的显示面板10中像素排布210还可以具有其他类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一一示出。

进一步的,在显示面板10中,像素电极210包括第一像素电极211和第二像素电极212,第一像素电极211和第二像素电极212均与部分电源信号线400和部分数据信号线500交叠。进一步的,第一像素电极211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交叠的面积为S1,第一像素电极211的面积为S2,同时第二像素电极212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交叠的面积为S3,第二像素电极212的面积为S4,其中|(S1/S2)-(S3/S4)|/(S1/S2)≤50%,即第一像素电极211其自身面积与交叠的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的面积比例近乎等同于第二像素电极212其自身面积与交叠的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的面积比例,同时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的制备在同一膜层中,反映为每个像素电极210因电源信号线400所在膜层引起的不平坦度相近,进而在每个像素电极210处光线的传输光程相近,也可以认为每个像素电极210被像素电路300垫起的程度相近,进而可以避免显示面板10中出现色偏或者色散的情况,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

图18是图8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继续参考图8、图9和图18所示,存在第三像素电极213和第四像素电极214,S1/S2=S3/S4。

进一步的,第三像素电极213其自身面积与交叠的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的面积比例可以完全等同于第二像素电极212其自身面积与交叠的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的面积比例,进而可以更好的保证显示面板10不会出现色偏或者色散的情况,进一步保证显示面板10整体的显示效果。其中,参考图8和图9所示,第三像素电极213和第四像素电极214可以是显示面板10中不同的像素电极210,即第三像素电极213和第四像素电极214用于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或者在像素排布的最小重复单元中第三像素电极213和第四像素电极214为不同位置的像素电极210。进一步的,参考图18所示,第三像素电极213和第四像素电极214可以是显示面板10中相同的像素电极210,即第三像素电极213和第四像素电极214用于发出相同颜色的光线,或者在像素排布的最小重复单元中第三像素电极213和第四像素电极214为相同位置的像素电极210,图18中仅仅用像素电极210为π排布的形式示出,即其他像素电极210的排布方式也如此,不一一赘述。

图19是图1沿剖面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19所示,显示面板10还包括位于发光元件200远离像素电路300一侧的滤色单元700;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滤色单元700与像素电极210至少部分交叠。

具体的,参考图19,显示面板10还包括滤色单元700,并且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滤色单元700与像素电极210存在交叠。发光元件200包括发红光的发光元件、发绿光的发光元件和发蓝光的发光元件,基于发不同颜色光线的发光元件对应不同的像素电极210,例如红色像素电极210R、蓝色像素电极210B和绿色像素电极210G。进一步的,滤色单元700可以包括遮光层710和滤色层720,滤色层720包括红色滤色层720R、蓝色滤色层720B和绿色滤色层720G,并且不同颜色的滤色层720与相同颜色的像素电极210存在对应关系。通过设置遮光层710和滤色层720还可以替换显示面板10中的偏光片,如此一方面可以通过遮光层400和滤色层610可以减小外界环境光的反射,降低外界环境光对显示面板10出光的影响,提升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设置遮光层710和滤色层720替换偏光片还可以提升显示面板10的出光效率。

进一步的,在显示面板10中,滤色单元700与发光元件200之间还存在一个膜层单元800,其膜层单元800可以用于触控膜层的制备,实现显示面板10的触控和显示效果。进一步的,膜层单元800还可以是薄膜封装层,即遮光层710和滤色层720可以设置于薄膜封装层远离发光元件200的一侧,实现“Color Filter On Touch,CFOT技术”结构的显示面板10。基于膜层单元800的具体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图20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21是图20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0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0至图22。显示面板10中数据信号线500包括走线部500A和过孔连接部500B,走线部500A与过孔连接部500B电连接;像素电路300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M2,数据信号线500通过过孔连接部500B电连接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第一极;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包括过孔连接部500B。

其中,参考图20所示,像素电路300包括数据写入晶体管M2,并且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第一极(图20中B区域所示)与数据信号线500电连接,保证在数据写入晶体管M2导通时,保证数据信号线500上的数据信号Vdata写入像素电极300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像素电极210按照pyramid排布的方式进行举例,本发明实施例对像素电极210的具体排布方式不进行限定。

具体的,数据信号线500包括走线部500A和过孔连接部500B,并且走线部500A与过孔连接部500B电连接,走线部500A用于实现数据信号Vdata在数据信号线500的传输,过孔连接部500B用于实现数据信号线500与其他膜层的过孔连接,即实现将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其他膜层上。参考图20所示,像素电路300中的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输入端即第一极通过过孔连接部500B与数据信号线500电连接,即数据信号线500传输的数据信号Vdata通过过孔连接部500B传输至数据写入晶体管M2上,即将数据信号Vdata传输至像素电路300中。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是进行位置调整的,即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向相邻的像素电极210侧靠拢,用于露出更多的空余空间,具有实现显示面板10的透光区域增加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调整具有多样性,本实施例以图22中一种调整方式进行举例说明。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包括过孔连接部500B,则在数据信号线500进行位置的调整的同时,通过过孔连接部500B连接的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第一极也进行适应性的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调整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有源层实现第一极的调整,即将第一有源层310根据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调整方式进行调整。示例性的,参考图21所示,基于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相交叠的像素电极的设置位置,将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做如图中C区域所示的调整,同时参考图22所示,将第一有源层310做适应性的调整,如图中D区域所示。通过对走线的调整,保证显示面板10整体的透光效果。

继续参考图20至图22,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与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第一极存在交叠。

具体的,在显示面板10中晶体管的输入端即第一极常见的设置在晶体管的源极层或漏极层,还可以将晶体管的输入端限定在晶体管的有源层位置处,即有源层的重掺处。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与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第一极存在交叠,即可以在两种的交叠处直接进行过孔连接,即在该晶体管中对应的数据线进行位置上的调整的同时,调整过孔部的位置,即调整晶体管有源层的设置位置,换句话说,在数据线进行调整时,相对应的结构均进行适应性的调整,进一步保证整体的透光性能。

图23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图24是图23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图23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3至图25,像素电路300还包括初始化晶体管M5,初始化晶体管M5的第一极与初始化信号线900电连接;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与初始化晶体管M5的第一极存在交叠。

其中,参考图23所示,像素电路300包括初始化晶体管M5,并且初始化晶体管M5的第一极(图24中E区域所示)与初始化信号线900电连接,保证在数据写入晶体管M2导通时,保证初始化信号线900上的第一复位信号Vref1写入像素电极300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以像素电极210按照pyramid排布的方式进行举例,本发明实施例对像素电极210的具体排布方式不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是进行位置调整的,即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向相邻的像素电极210侧靠拢,用于露出更多的空余空间,具有实现显示面板10的透光区域增加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调整具有多样性,本实施例以图23中一种调整方式进行举例说明。通过设置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可以与初始化晶体管M5的第一极存在交叠,即将初始化晶体管M5与初始化信号线900连接处被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所覆盖,进一步减少显示面板10中走线的占用空间,更好的保证显示面板10的透光效果。示例性的,初始化信号线900上的第一复位信号Vref1直接通过第二有源层340传输至初始化晶体管M5,即参考图24中F区域和图25中G区域所示,在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进行位置的调整时,对应的第二有源层340进行适应性的配合调整,进而有效保证显示面板10的透光率。

图26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26,电源信号线400还包括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电连接;多条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一电源信号线411,第一电源信号线411包括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沿第一方向X,第一电源信号线411的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交叠;第一电源信号线411的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包括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一侧的第二电源边界420A;第一电源边界410A位于第二电源边界420A远离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一侧;第一数据边界510A位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靠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一侧;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同一像素电极210交叠。

其中,参考图26所示,显示面板10中多条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一电源信号线411,通过对第一电源信号线411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第一电源信号线411更多的与相邻的像素电极210进行交叠。因像素电极210所在区域是不透光区域,电源信号线400因金属结构也会进行遮光,基于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相对增加显示面板10的透光区域,进而提高显示面板10的透光率。

具体的,第一电源信号线411包括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并且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为电连接的关系。进一步的,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包括第一电源边界410A,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包括第二电源边界420A。同时数据信号线500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包括第一数据边界510A,数据信号线500的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包括第二数据边界520A。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晰看到走线的设置变化,图26中将第一电源边界410A第一数据边界410A进行加粗显示。参考图26所示,上述的各个走线的边界存在一定的位置关系,第二电源边界420A为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最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一侧,第一电源边界410A位于第二电源边界420A远离同样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一侧,即第二电源边界420A相比于第一电源边界410A更靠近最贴近的数据信号线500。第一数据边界510A位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靠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一侧,即第一数据边界510A相比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更靠近电源信号线400。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向第二电源边界420A和第一电源边界410A贴近的数据信号线500的一侧弯折,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向第一数据走线510A贴近的电源信号线400一侧弯折。

进一步的,参考图26,图中仅仅示出一个像素电极210进行举例说明,基于具体的像素电极21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不进行具体的限定。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同一像素电极210交叠,即电源信号线400中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相比于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向像素电极210侧调整位置,数据信号线500中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相比于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侧调整位置,通过对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调整,进一步增加了显示面板10中,不遮光的区域,即没有遮光膜层例如像素电极210和金属走线的区域,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整体的透光率。

图27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26和图27,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重复发光元件组220,多个重复发光元件220组阵列排布;每个重复发光元件220组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组220A和第二发光元件组220B,第一发光元件组220A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30,第二发光元件组220B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40;沿第一方向X,第一发光元件230和第二发光元件240依次间隔设置,沿第二方向Y,第一发光元件230的中心a1与第二发光元件240的中心a2错开;第一发光元件组220A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的红色发光元件230R、蓝色发光元件230B和绿色发光元件230G,第二发光元件组220B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的绿色发光元件240G、红色发光元件240R和蓝色发光元件240B;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均与蓝色发光元件230B的像素电极210交叠。

具体的,参考图27,重复发光元件组220中包含第一发光元件组220A和第二发光元件组220B,并且第一发光元件组220A中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30,第二发光元件组220B中包括均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40。重复发光元件组220是在显示区100中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30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40排布中沿行方向或者列方向排布具有重复性的最小单元。

进一步的,参考图27,在第一发光元件组220A中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的红色发光元件230R、蓝色发光元件230B和绿色发光元件230G,在第二发光元件组220B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的绿色发光元件240G、红色发光元件240R和蓝色发光元件240B,上述发光元件200组重复单元组220。进一步的,参考图26,调整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重复单元组220中蓝色发光元件230B的像素电极210进行交叠,即反映了一种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向蓝色发光元件230B的像素电极210一侧偏移的调整方式,从而实现显示面板10透光区域的增加。

图28是图5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28,电源信号线400还包括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电连接;多条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二电源信号线412,第二电源信号线412包括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沿第一方向X,第二电源信号线412的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交叠;第二电源信号线412的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包括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一侧的第二电源边界420A;第一电源边界410A位于第二电源边界420A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一侧;第一数据边界510A位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远离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一侧;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同一像素电极210交叠。

其中,参考图28所示,显示面板10中多条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二电源信号线412,通过对第二电源信号线412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第二电源信号线412更多的与相邻的像素电极210进行交叠。因像素电极210所在区域是不透光区域,电源信号线400因金属结构也会进行遮光,基于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相对增加显示面板10的透光区域,进而提高显示面板10的透光率。

具体的,第二电源信号线412包括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并且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为电连接的关系。进一步的,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包括第一电源边界410A,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包括第二电源边界420A。同时数据信号线500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包括第一数据边界510A,数据信号线500的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包括第二数据边界520A。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晰看到走线的设置变化,图28中将第一电源边界410A第一数据边界410A进行加粗显示。参考图28所示,上述的各个走线的边界存在一定的位置关系,第二电源边界420A为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一侧,第一电源边界410A位于第二电源边界420A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一侧,即第二电源边界420A相比于第一电源边界410A更远离数据信号线500,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线412在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靠近的数据信号线500处弯折。同时,沿第一方向X,第一数据边界510A位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靠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一侧,即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同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具有相同的弯折趋势,即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和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均相相邻的像素电极210处弯折,保证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远离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一侧预留更多的空间,该空间与像素电极210不交叠,进而保证显示面板10整体的透光效果。

进一步的,参考图28,图中仅仅示出一个像素电极210进行举例说明,基于具体的像素电极21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不进行具体的限定。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同一像素电极210交叠,即电源信号线400中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相比于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向像素电极210侧调整位置,数据信号线500中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相比于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侧调整位置,通过对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调整,进一步增加了显示面板10中,不遮光的区域,即没有遮光膜层例如像素电极210和金属走线的区域,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整体的透光率。

继续参考图27和图28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重复发光元件组220,多个重复发光元件220组阵列排布;每个重复发光元件220组包括第一发光元件组220A和第二发光元件组220B,第一发光元件组220A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30,第二发光元件组220B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40;沿第一方向X,第一发光元件230和第二发光元件240依次间隔设置,沿第二方向Y,第一发光元件230的中心a1与第二发光元件240的中心a2错开;第一发光元件组220A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的红色发光元件230R、蓝色发光元件230B和绿色发光元件230G,第二发光元件组220B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的绿色发光元件240G、红色发光元件240R和蓝色发光元件240B;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均与绿色发光元件230G的像素电极210交叠。

进一步的,参考图27,在第一发光元件组220A中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的红色发光元件230R、蓝色发光元件230B和绿色发光元件230G,在第二发光元件组220B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列的绿色发光元件240G、红色发光元件240R和蓝色发光元件240B,上述发光元件200组重复单元组220。进一步的,参考图26,调整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重复单元组220中绿色发光元件230G的像素电极210进行交叠,即反映了一种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向绿色发光元件230G的像素电极210一侧偏移的调整方式,从而实现显示面板10透光区域的增加。

图29是图8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29所示,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电连接;多条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三电源信号线413,第三电源信号线413包括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沿第一方向X,第三电源信号线413的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交叠;第三电源信号线413的第二电源走线420包括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一侧的第二电源边界420A;第一电源边界410A位于第二电源边界420A远离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一侧;第一数据边界510A位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远离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一侧;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与第一像素电极211交叠,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第二像素电极212交叠。

其中,参考图29所示,显示面板10中多条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三电源信号线413,通过对第三电源信号线413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第三电源信号线413更多的与相邻的像素电极210进行交叠。因像素电极210所在区域是不透光区域,电源信号线400因金属结构也会进行遮光,基于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相对增加显示面板10的透光区域,进而提高显示面板10的透光率。

具体的,第三电源信号线413包括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并且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为电连接的关系。进一步的,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包括第一电源边界410A,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包括第二电源边界420A。同时数据信号线500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包括第一数据边界510A,数据信号线500的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包括第二数据边界520A。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晰看到走线的设置变化,图29中将第一电源边界410A第一数据边界410A进行加粗显示。

参考图29所示,上述的各个走线的边界存在一定的位置关系,第二电源边界420A为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一侧,第一电源边界410A位于第二电源边界420A远离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一侧,即第二电源边界420A相比于第一电源边界410A更靠近数据信号线500。即将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向远离贴近的数据信号线500一侧远离,进而空出部分区域不与像素电极210交叠,从而增加现显示面板10的透光面积。第一数据边界510A位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远离第三电源信号线413的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一侧,即第一数据边界510A相比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更远离第三电源信号线413。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向远离第三电源信号线413的一侧弯折,进而空出部分区域不与像素电极210交叠,从而增加现显示面板10的透光面积。

进一步的,参考图29,图中仅仅示出两个像素电极210进行举例说明,基于具体的像素电极21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不进行具体的限定。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与第一像素电极211交叠,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第二像素电极212交叠,即电源信号线400中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相比于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向相邻的不同像素电极210侧调整位置,数据信号线500中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相比于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侧调整位置,通过对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的调整,进一步增加了显示面板10中,不遮光的区域,即没有遮光膜层例如像素电极210和金属走线的区域,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整体的透光率。

图30是图8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29和图30,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重复发光元件组220,多个重复发光元件组220阵列排布;每个重复发光元件组22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一发光元件列220C1、第二发光元件列220C2、第三发光元件列220C3和第四发光元件列220C4,其中,第一发光元件列220C1和第三发光元件列220C3的排布方式相同,均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一个红色发光元件250R和一个绿色发光元件250G;第二发光元件列220C2和第四发光元件列220C4均包括一个蓝色发光元件250B,且第二发光元件列220C2中的蓝色发光元件250B1和第四发光元件列220C4的蓝色发光元件250B2沿第一方向X错位排布;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与绿光发光元件250G的像素电极210交叠,第一数据边界510B与蓝光发光元件250B的像素电极210交叠。

具体的,参考图30,重复发光元件组220中包含第一发光元件列220C1、第二发光元件列220C2、第三发光元件列220C3和第四发光元件列220C4,并且第一发光元件列220C1、第二发光元件列220C2、第三发光元件列220C3和第四发光元件列220C4中包括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00。重复发光元件组220是在显示区100中多个不同颜色发光元件200沿行方向或者列方向排布具有重复性的最小单元。

进一步的,参考图30,在第一发光元件列220C1和第三发光元件列220C3中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一个红色发光元件250R和一个绿色发光元件250G,而在第二发光元件列220C2和第四发光元件列220C4中均包括一个蓝色发光元件250B,上述所有发光元件200组成一个重复发光元件组22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发光元件列220C2和第四发光元件列220C4中包括的蓝色发光元件250B沿第一方向X错位排布。

进一步的,参考图30,调整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的位置,尽可能的增加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与像素电极210的交叠面积,进而预留出更多的空间实现显示面板10的透光性能。具体的,第一电源边界410A与绿光发光元件250G的像素电极210交叠,即第一电源边界410A向相邻的绿光发光元件250G的像素电极210处弯折,第一数据边界510B向相邻的蓝光发光元件250B的像素电极210处弯折,即反映了一种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向蓝色发光元件230B的像素电极210一侧偏移的调整方式,从而实现显示面板10透光区域的增加。

图31是图8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中另一部分结构的示意图,参考图31所示,电源信号线400还包括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电连接;多条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四电源信号线414,第四电源信号线414包括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沿第一方向X,第四电源信号线414的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第二数据走线520分部交叠;第四电源信号线414的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包括靠近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一侧的第二电源边界420A;第一电源边界410A与第二电源边界420A的延长线重合;第一数据边界510A位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靠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一侧;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数据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同一像素电极210交叠。

其中,参考图31所示,显示面板10中多条电源信号线400包括第四电源信号线414,通过对第四电源信号线414的设置位置进行调整,保证第四电源信号线414更多的与相邻的像素电极210进行交叠。因像素电极210所在区域是不透光区域,电源信号线400因金属结构也会进行遮光,基于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相对增加显示面板10的透光区域,进而提高显示面板10的透光率。

具体的,第四电源信号线414包括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并且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为电连接的关系。进一步的,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包括第一电源边界410A,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包括第二电源边界420A。同时数据信号线500的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包括第一数据边界510A,数据信号线500的第二数据走线分部520包括第二数据边界520A。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晰看到走线的设置变化,图31中将第一电源边界410A第一数据边界410A进行加粗显示。参考图31所示,上述的各个走线的边界存在一定的位置关系,第二电源边界420A为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靠近数据信号线500一侧,第一电源边界410A也是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靠近数据信号线500一侧,同时第一电源边界410A与第二电源边界420A的延长线重合,即第四电源信号线414的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贴近的数据信号线500一侧弯折,弯折至第二电源边界420A处。第一数据边界510A位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靠近第四电源信号线414的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一侧,即第一数据边界510A相比于第二数据边界520A更靠近第四电源信号线414。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向靠近第四电源信号线414的一侧弯折,进而空出部分区域不与像素电极210交叠,从而增加现显示面板10的透光面积。

进一步的,参考图31,图中仅仅示出一个像素电极210进行举例说明,基于具体的像素电极21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不进行具体的限定。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与像素电极210交叠,同时第一数据边界510A与像素电极210也交叠,即通过对数据信号线500的电源信号线400中部分走线的调整,进一步增加了显示面板10中,不遮光的区域,即没有遮光膜层例如像素电极210和金属走线的区域,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整体的透光率。

继续参考图30和图31,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重复发光元件组220,多个最小重复发光元件组220阵列排布;每个重复发光元件组220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第一发光元件列220C1、第二发光元件列220C2、第三发光元件列220C3和第四发光元件列220C4,其中,第一发光元件列220C1和第三发光元件列220C3的排布方式相同,均包括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一个红色发光元件250R和一个绿色发光元件250G;第二发光元件列220C2和第四发光元件列220C4均包括一个蓝色发光元件250B,且第二发光元件列220C2中的蓝色发光元件1和第四发光元件列220C4的蓝色发光元件250B2沿第一方向X错位排布;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均与蓝色发光元件250B的像素电极210交叠。

进一步的,参考图30和图31,调整第一电源边界410A和第一数据边界510A的位置,尽可能的增加电源信号线400和数据信号线500与像素电极210的交叠面积,进而预留出更多的空间实现显示面板10的透光性能。

具体的,第一电源边界410A与蓝色发光元件250B的像素电极210交叠,即第一电源边界410A向相邻的蓝色发光元件250B的像素电极210处弯折,第一数据边界510A均与蓝色发光元件250B的像素电极210交叠,即第一数据边界510B向相邻的蓝光发光元件250B的像素电极210处弯折,即反映了一种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一数据走线分部510向蓝色发光元件230B的像素电极210一侧偏移的调整方式,从而实现显示面板10透光区域的增加。

继续参考图3、图23和图24所示,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初始化晶体管M5的栅极交叠;且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的线宽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线宽。

具体的,电源信号线400可以包括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参考图23和图24所示,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与初始化晶体管M5的第一极交叠,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初始化晶体管M5的栅极交叠。可以通过调整电源信号线400在不同位置处的尺寸,保证电源信号线400更好的将初始化晶体管M5整体进行覆盖,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整体的平坦性能。基于初始化晶体管M5的栅极在第一方向X的尺寸大于初始化晶体管M5的第一极在第一方向X的尺寸,进而适应性的调整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沿第一方向X的尺寸,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的线宽可以大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线宽,或者,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的线宽可以等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线宽,更好的保证显示面板10整体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1、图3和图24所示,像素电路300还包括驱动晶体管M3;像素电路300还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串联设置在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栅极和驱动晶体管M3的栅极之间;电源信号线400还包括与第一电容C1交叠的第三电源走线分部430,且沿第一方向X,第三电源走线分部430的线宽大于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的线宽。

进一步的,参考图1和图3所示,像素电路300包括第一电容C1和驱动晶体管M3,并且第一电容C1串联设置在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栅极和驱动晶体管M3的栅极之间,并且第一电容C1、数据写入晶体管M2的栅极与驱动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于第一阶段N1。

具体的,电源信号线400可以包括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和第三电源走线分部430,参考图3和图24所示,沿显示面板10的厚度方向,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与初始化晶体管M5的第一极交叠,而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与初始化晶体管M5的栅极交叠,第三电源走线分部430与第一电容C1交叠。可以通过调整电源信号线400在不同位置处的尺寸,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10整体的平坦性能。因考虑到第三电源走线430与第一电容C1的覆盖交叠情况,在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的线宽大于或者等于第一电源走线分部410的线宽的基础上,调整第三电源走线分部430的线宽大于第二电源走线分部420的线宽,更好的保证显示面板10整体的工作效果。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3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2,该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具备上述实施例中相应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示例性的,该显示装置1可以是手机、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以及车载显示设备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相关技术
  • 一种组件的复合封装结构及其封装方法
  •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 一种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结构与封装方法
  • 一种嵌入式芯片封装及封装方法
  • 用于封装半导体装置的设备、经封装的半导体组件、制造用于封装半导体装置的设备的方法和制造半导体组件的方法
  • 半导体封装用的载板、半导体封装组件及半导体组件封装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47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