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30


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光学膜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市面上多数直下式背光或者其他类型显示装置的光源使用有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可以对光源的光线进行调整,诸如提高光源的亮度等,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诸如对比度的显示效果。

然而,现有的光学膜片无法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光学膜片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可以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光学膜片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膜片,包括:

多个扩散粒子,所述多个扩散粒子的尺寸均相同,光源发出的光能够经相邻两个所述扩散粒子之间的空隙出射,或者经所述扩散粒子扩散后出射。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扩散粒子之间具有间隙,光源发出的光能够经所述间隙出射。

可选的,所述扩散粒子呈球形;所述扩散粒子的直径范围在2微米至100微米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扩散粒子的直径范围在20微米至35微米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扩散粒子呈透明的透镜,光源发出的光能够经所述扩散粒子扩散后出射。

可选的,相邻两个所述扩散粒子接触。

可选的,所述光学膜片还包括:

基材层,设置于所述多个扩散粒子的一侧;

雾度层,设置于所述基材层背离所述扩散粒子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雾度层包括多个粒子组,每一所述粒子组包括至少两个尺寸不同的粒子,且相邻两个粒子接触,所述粒子呈白色。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膜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中,通过将光学膜片中的多个扩散粒子设置为尺寸相同,以便于光源发出的光从相邻两个扩散粒子之间的空隙出射,或者经扩散粒子扩散后出射,均能够提高出光效率,进而提高亮度,且仅需要改变粒子排布,无需其他额外工序,因而可以在低成本基础上提升光学膜片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显示装置1可以是手机、电视、电脑等带有显示功能的装置。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例,显示装置1可以包括背光模组10和显示屏20,背光模组10为显示屏20提供背光源,显示屏20是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液晶的组件,背光模组10与显示屏20配合,实现预设画面的显示等。

其中,请结合图1和图2并参阅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背光模组10包括灯珠11和光学膜片12。

灯珠11也即背光源,灯珠11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灯珠11也可以是Mini LED或者Micro LED,也即微发光二极管,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光学膜片12设置灯珠11的发光面,光学膜片12可以对灯珠11发出的光进行调整,诸如扩散等,以提高背光源的发光效果。光学膜片12设置在灯珠11和显示屏20之间。

当然,光学膜片12与灯珠11并不限于应用在背光模组10中,在一些直显屏中也可以应用,此时也即光源与光学膜片的组合。本申请实施例以背光模组10中的光学膜片12为例进行说明,而不应理解为对光学膜片12应用场景的限制。

市面上多数直下式背光或者其他类型显示装置的光源使用有光学膜片,光学膜片可以对光源的光线进行调整,诸如提高光源的亮度等,从而提高显示装置的诸如对比度的显示效果。

然而,现有的光学膜片无法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光学膜片的性能。

为了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光学膜片的性能,本申请实施例对光学膜片进行了改进,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光学膜片12包括多个扩散粒子121,多个扩散粒子121位于同一层,也即多个扩散粒子121并不存在重叠设置的,而是相邻或者间隔设置在同一层结构上。多个扩散粒子121的尺寸均相同,尺寸相同可以理解为,多个扩散粒子121的直径相等或者近似相等、近似相同,近似相等、近似相同也属于本申请实施例所说的多个扩散粒子121的尺寸均相同的范围。光源也即灯珠11发出的光能够经相邻两个扩散粒子121之间的空隙出射,或者经扩散粒子121扩散后出射。

与现有技术中具有不同尺寸的扩散粒子且将扩散层填满的情况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扩散粒子121的设置,可以使更多的光出射出去,从而提高出光效率以及整体的发光亮度,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仅对扩散粒子121的尺寸以及排布进行了改进,无需额外新增模块或者器件,因此可以保证低成本的情况下提升光学膜片12的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12中,通过将光学膜片12中的多个扩散粒子121设置为尺寸相同,以便于光源发出的光从相邻两个扩散粒子121之间的空隙出射,或者经扩散粒子121扩散后出射,均能够提高出光效率,进而提高背光模组10的亮度,且仅需要改变粒子排布,无需其他额外工序,因而可以在低成本基础上提升光学膜片12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在低成本基础上提升光学膜片12的性能至少有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光学膜片12为复合膜片。市面上多数直下式背光使用有光学复合膜,光学复合膜是利用复合工艺,实现多种不同光学膜(2或3种)组装成单张膜片的一种多功能光学膜材料,该产品能够在保证其光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液晶模组整体薄型化与成本降低,同时复合膜结构的应用也可以增加背光模组组装良率,减少组装时间,在节约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生产效率,是来液晶显示用光学功能膜必然的发展趋势。

其中,对于DOP类型的光学复合膜,也即扩散片加增光片的复合膜,相关技术中很难在保证低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光学复合膜的性能。

在这种方式中,多个扩散粒子121所在的层也即是扩散层120,光学膜片12也即光学复合膜还包括有棱镜层128、背涂层129等。其中,相邻两个扩散粒子121之间具有间隙,光源也即灯珠11发出的光能够经间隙出射,从而可以提高光线直接出射的量,且并不影响遮蔽性。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中,采用不同尺寸的扩散粒子全遮盖形成扩散层,光线直接出射的部分较少,因此经光学复合膜出射的光线亮度不足。而本申请实施例将扩散粒子121尺寸设置为相同,且两个扩散粒子121之间设置一定间距,既能方便对扩散粒子121的制作,又可以直接透过一部分光线,因而可以提高经光学膜片12出射的光线亮度。

其中,扩散粒子121呈球形。扩散粒子121的直径范围在2微米至100微米范围内。具体的,在实验验证大粒径和小粒径的扩散粒子121时,对扩散层120的亮度影响或者遮蔽性能的影响。将扩散粒子121做孔径分类,小粒子为5微米至10微米,中粒子为15微米至20微米,大粒子为20微米至35微米。对比数据发现粒子孔径在20微米至35微米之间亮度最高,同时兼顾了遮蔽性。

在制作时,确定了扩散粒子121的直径后,可以先制作出确定尺寸的扩散粒子121,比如将来料尺寸控制在20微米到35微米范围内。制作注塑的模具,将树脂、微珠粒子材料以及溶剂充分配比完成后,注入模具孔中。拿开模具,再将树脂和溶剂填充在扩散粒子121之间的空隙。

采用这种方式制作的光学膜片12成本低,仅通过改善原材制程工艺。视效好,通过调整优化扩散层120,既可以提升亮度,又不影响遮蔽性。此外,同等价位的产品,本申请实施例制作出的产品亮度更好,相比于现有的DOP复合膜,亮度可以提高超300个亮度单位。

第二种方式,请参阅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光学膜片12为单独使用的扩散膜。扩散粒子121呈透明的透镜,光源也即灯珠11发出的光能够经扩散粒子121扩散后出射。可以理解的是,将扩散粒子121做成透镜形式的,可以对光线进行扩散,可以提高出光效率,从而提高光源透过光学膜片12的亮度。

其中,扩散粒子121呈球形,且相邻两个扩散粒子121接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扩散粒子121为透明的,因此无需在两个扩散粒子121之间设置空隙,也可以方便扩散粒子121的放置,无需进行定位等操作。

在制作时,通过软模具,使用树脂形成微透镜结构的扩散粒子121,可以提升光线的出光效率。

其中,由于光学膜片12需要保证一定的遮蔽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光学膜片12的其他部分做出了改进。

示例性的,光学膜片12还包括基材层123和雾度层124。基材层123设置在多个扩散粒子121的一侧,基材层123的材料可以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雾度层124设置于基材层123背离扩散粒子121的一侧,雾度层124用于提供一定的遮蔽性,与扩散粒子121配合,既可以提高出光效率,又可以保证一定的遮蔽性。雾度层124也用于将光源发出的光进行打散,以提高光线的均匀度。

示例性的,雾度层124包括多个粒子组125,每一粒子组125包括至少两个尺寸不同的粒子126,且相邻两个粒子126接触,粒子126呈白色,可以吸收并打散光源发出的光。

比如,每一粒子组125可以包括三个粒子126,三个粒子126依次设置,且尺寸依次增大,可以提升雾度。

需要说明的是,普通扩散膜片的背涂雾度在3%至5%。本申请实施例对雾度层124重新调整,可以提升扩散膜片的雾度至30%。

其中,和背涂雾度层124强相关的三个原材料为:树脂、扩散粒子和溶剂,溶剂诸如甲苯加环己酮。本申请实施例重新调整配比,来提升雾度,比如,采用22.65%比例的树脂、1.53%比例的扩散粒子、60.79%比例的甲苯以及15.03%比例的环己酮,可以提升扩散膜片的雾度至30%。在这种方式中,光学膜片12的成本较低,扩散的价格远低于单增光。视效好,通过调整优化扩散粒子121和雾度层124,既可以提升亮度,又可以提升遮蔽性。相比于普通扩散膜,本申请实施例的光学膜片12可以将背光亮度提高近900个背光亮度,成本仅增加不到1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12、背光模组10和显示装置1中,通过将光学膜片12中的多个扩散粒子121设置为尺寸相同,以便于光源发出的光从相邻两个扩散粒子121之间的空隙出射,或者经扩散粒子121扩散后出射,均能够提高出光效率,进而提高背光模组10的亮度,且仅需要改变粒子排布,无需其他额外工序,因而可以在低成本基础上提升光学膜片12的性能。

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可以提升光学膜片12亮度的方式,均只需改变扩散层的制备工艺过程,无需额外新增器件,因而可以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光学膜片12的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膜片、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相关技术
  • 一种水性UV金属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超高分子量丙烯酸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水性油墨网点印刷调墨油
  • 一种具有防污抑菌功能的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PVC家具膜勾印水性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水性聚氨酯凹版塑料复合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水溶性红色有机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水性隐形红色荧光防伪油墨和使用方法
  • 一种荧光颜料及水性荧光防伪油墨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分类

0612011656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