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9:27


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的外接充电接口需要在固定位置以特定姿态角度插入汽车充电口,这对各种充电设备、充电机器人的位置定位带来了高精度的要求;

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不能拉伸和自动识别并与汽车充电口进行对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包括:可拉伸金属软管、液压固定外壳和磁感应充电插头,所述可拉伸金属软管靠外一端与液压固定外壳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固定外壳内部靠内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液压杆,所述驱动液压杆靠外一端与移动外壳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外壳靠外一端通过波纹橡胶连接圈与微调节外壳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微调节外壳与移动外壳之间形成一组空腔,所述微调节外壳与移动外壳之间活动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微调节外壳靠外一端通过波纹橡胶连接圈与磁感应充电插头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微调节外壳与磁感应充电插头之间活动安装有微调节机构。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活动轴、转动液压杆、支撑杆和转向节,所述移动外壳内部底侧上方固定安装有一组活动轴,所述活动轴上前后两侧固定安装有两组转动液压杆,所述转动液压杆靠外一端与微调节外壳靠内一侧上方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外壳下方前后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靠外一端转动安装有转向节,所述转向节靠外一侧与微调节外壳下方前后两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微调节机构包括:微型马达、支撑组件、转动支柱、活动圈、传动支柱、传动轴和联动支柱,所述微调节外壳内部底侧和后侧上固定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微调节外壳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马达,所述位于底侧的微型马达主轴贯穿支撑组件与转动支柱底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位于后侧的微型马达主轴贯穿支撑组件与传动支柱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支柱前端与联动支柱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支柱外端上下两侧与活动圈上下两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圈外侧与传动轴底侧固定连接,所述联动支柱下端与传动轴中侧活动连接,所述传动轴外端与磁感应充电插头靠内一侧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液压杆靠外一端与移动外壳靠内一端连接节点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上连接组件、缓冲弹簧、固定组件、滚轮和下连接组件,所述移动外壳内壁与上连接组件外侧固定连接,所述上连接组件内侧与缓冲弹簧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内侧一端与固定组件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内侧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内侧与下连接组件外侧活动连接,所述下连接组件内侧与驱动液压杆外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可拉伸金属软管内置有可拉伸的充电线,通过充电线与外部环境相连。

优选地,所述可拉伸金属软管固定安装在位于新能源汽车停车时充电口的位置附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适配不同充电高度、长度和环境采用多级调节结构,通过可拉伸金属软管可以进行大幅度的转弯和调节,并且由于其可拉伸的性质,可以有效的满足停车时,由于误操作导致充电口离得较远的情况,并且采用驱动液压杆来将装置展开,展开之后通过移动机构进行倾角调节,之后再采用微调节机构对磁感应充电插头进行微调节,来达到覆盖多种充电角度的效果,由于该装置根据磁感应充电插头来感应充电口位置,所以只需将可拉伸金属软管固定安装在汽车停车时其充电口附近即可完成自动化充电操作。

2.本发明的另一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了移动机构和微调节机构,通过移动机构调节磁感应充电插头的倾角,微调节机构来进行小幅度的调整,达到覆盖不同充电角度的效果,具体使用时,通过转动液压杆展开,推动移动外壳围绕支撑杆转动,在转动完毕之后通过两组微型马达转动带动转动支柱和联动支柱转动,带动传动轴转动,从而调节磁感应充电插头;

3.本发明的另一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缓冲机构来缓解装置在运动中产生震动效果对于线结构激光器的影响,当震动传递至驱动液压杆外端之后,通过下连接组件传递至滚轮上,滚轮在下连接组件中移动,消除部分震动,之后震动传递至缓冲弹簧被其吸收,从而减缓震动传递至磁感应充电插头,使其可以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拆分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拆分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拆分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拆分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的一具体实施例的A放大结构图。

附图标号:

101、可拉伸金属软管;102、液压固定外壳;103、磁感应充电插头;104、驱动液压杆;105、移动外壳;106、波纹橡胶连接圈;107、微调节外壳;201、活动轴;202、转动液压杆;203、支撑杆;204、转向节;301、微型马达;302、支撑组件;303、转动支柱;304、活动圈;305、传动支柱;306、传动轴;307、联动支柱;401、上连接组件;402、缓冲弹簧;403、固定组件;404、滚轮;405、下连接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参考图1-6,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包括:可拉伸金属软管101、液压固定外壳102和磁感应充电插头103,可拉伸金属软管101靠外一端与液压固定外壳102靠内一端固定连接,液压固定外壳102内部靠内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液压杆104,驱动液压杆104靠外一端与移动外壳105靠内一端固定连接,移动外壳105靠外一端通过波纹橡胶连接圈106与微调节外壳107靠内一端固定连接,微调节外壳107与移动外壳105之间形成一组空腔,微调节外壳107与移动外壳105之间活动安装有移动机构,微调节外壳107靠外一端通过波纹橡胶连接圈106与磁感应充电插头103靠内一端固定连接,微调节外壳107与磁感应充电插头103之间活动安装有微调节机构。

可拉伸金属软管101内置有可拉伸的充电线,通过充电线与外部环境相连。

可拉伸金属软管101固定安装在位于新能源汽车停车时充电口的位置附近。

本发明中,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适配不同充电高度、长度和环境采用多级调节结构,通过可拉伸金属软管101可以进行大幅度的转弯和调节,并且由于其可拉伸的性质,可以有效的满足停车时,由于误操作导致充电口离得较远的情况,并且采用驱动液压杆104来将装置展开,展开之后通过移动机构进行倾角调节,之后再采用微调节机构对磁感应充电插头103进行微调节,来达到覆盖多种充电角度的效果,由于该装置根据磁感应充电插头103来感应充电口位置,所以只需将可拉伸金属软管101固定安装在汽车停车时其充电口附近即可完成自动化充电操作。

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有所不同的是;

移动机构包括:活动轴201、转动液压杆202、支撑杆203和转向节204,移动外壳105内部底侧上方固定安装有一组活动轴201,活动轴201上前后两侧固定安装有两组转动液压杆202,转动液压杆202靠外一端与微调节外壳107靠内一侧上方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移动外壳105下方前后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杆203,支撑杆203靠外一端转动安装有转向节204,转向节204靠外一侧与微调节外壳107下方前后两侧固定连接。

微调节机构包括:微型马达301、支撑组件302、转动支柱303、活动圈304、传动支柱305、传动轴306和联动支柱307,微调节外壳107内部底侧和后侧上固定安装有支撑组件302,支撑组件302与微调节外壳107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马达301,位于底侧的微型马达301主轴贯穿支撑组件302与转动支柱303底侧中部固定连接,位于后侧的微型马达301主轴贯穿支撑组件302与传动支柱305后端固定连接,传动支柱305前端与联动支柱307上端转动连接,转动支柱303外端上下两侧与活动圈304上下两侧活动连接,活动圈304外侧与传动轴306底侧固定连接,联动支柱307下端与传动轴306中侧活动连接,传动轴306外端与磁感应充电插头103靠内一侧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采用了移动机构和微调节机构,通过移动机构调节磁感应充电插头103的倾角,微调节机构来进行小幅度的调整,达到覆盖不同充电角度的效果,具体使用时,通过转动液压杆202展开,推动移动外壳105围绕支撑杆203转动,在转动完毕之后通过两组微型马达301转动带动转动支柱303和联动支柱307转动,带动传动轴306转动,从而调节磁感应充电插头103。

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和2有所不同的是;

驱动液压杆104靠外一端与移动外壳105靠内一端连接节点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上连接组件401、缓冲弹簧402、固定组件403、滚轮404和下连接组件405,移动外壳105内壁与上连接组件401外侧固定连接,上连接组件401内侧与缓冲弹簧402外端固定连接,缓冲弹簧402内侧一端与固定组件403外表面中部固定连接,固定组件403内侧活动安装有滚轮404,滚轮404内侧与下连接组件405外侧活动连接,下连接组件405内侧与驱动液压杆104外端固定连接。

本发明采用缓冲机构来缓解装置在运动中产生震动效果对于线结构激光器的影响,当震动传递至驱动液压杆104外端之后,通过下连接组件405传递至滚轮404上,滚轮404在下连接组件405中移动,消除部分震动,之后震动传递至缓冲弹簧402被其吸收,从而减缓震动传递至磁感应充电插头103,使其可以稳定工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可延伸的充电接口及充电系统
  • 一种可延伸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
技术分类

061201123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