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内设分线结构的防绕式线缆桥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6:40


一种内设分线结构的防绕式线缆桥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桥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设分线结构的防绕式线缆桥架。

背景技术

电缆(即线缆的下位概念)桥架分为槽式、托盘式和梯架式、网格式等结构,由支架、托臂和安装附件等组成。

在使用过程中,电缆就是敷设在电缆桥架内,然后被电缆桥架所支撑,正常情况下电缆桥架内的电缆是互不干扰的,而且在敷设时就已经安装线路走向对电缆进行排布,所以在外界不作用的情况下,桥架内的电缆都是比较规整的,也就不会出现缠绕的可能。

但是,后期可能会打开电缆桥架的盖板对电缆进行维修,这时候电缆就会被扯出,然后打乱了初始的状态,而且扯出后的电缆又很难恢复回去,所以相对于初始状态来说扯出来的电缆就会多出来,这时候电缆之间就会出现缠绕的现象了。

在现有技术中,有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121082859.3公开了一种具有分线功能的电缆桥架,包括电缆桥架,电缆桥架的内侧壁设置有竖向安装槽,竖向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线缆限位机构,线缆限位机构两侧位于电缆桥架的内部安装有分线机构,分线机构的上表面安装有线缆卡环,将线缆卡接在线缆卡环的内部,方便后续的接线操作,能够保证线缆不会出现绕线的情况发生,保证了桥架内部空间的线缆分布的规整。

虽然现有技术中有对电缆进行分线,可是这种夹持的方式会限制电缆的移动,这样就不方便对电缆进行维修了,即使不顾对电缆的损伤将其强扯出来后,维修完成后也很难再使电缆恢复原状,所以相对于初始状态来说还是有多出来的电缆,这样在多次维修后多出来的电缆就会变多,从而带来线缆相互缠绕的风险。

而且现有技术中的电缆安装需要先完成夹持或者限位后才能整体敷设在电缆桥架内,这样给电缆的敷设也带来了难度。

鉴于此,亟需提出一种内设分线结构的防绕式线缆桥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设分线结构的防绕式线缆桥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即:夹持的方式会限制线缆移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内设分线结构的防绕式线缆桥架,其包括具有布线槽的支撑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体顶部的盖体,所述布线槽用于敷设线体,所述支撑体布线槽内设置有顶起件,所述顶起件在布线槽内将其对应的线体顶起,其中:

一个所述顶起件对应一个线体,以在所述顶起件的支撑下对布线槽内的线体进行分线。

通过顶起件的主动作用将线体顶起,在线体的两端固定好后,被顶起的线体变的更加紧绷,然后在线体的限制下防止线体偏离敷设路径,这样也就起到了分线的作用,也避免了线体之间的相互缠绕,最重要的一点是:线体在安装时不会有多余的限制操作,就按照正常的安装方式将线体放置或者穿过布线槽内即可,而且顶起件也只是对线体的单侧起到支撑作用,也就是说需要两端固定的前提下,通过顶起件的支撑才能起到限制作用,所以在两端未固定的情况下,线体在顶起件上的移动还是比较灵活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内设分线结构的防绕式线缆桥架中,在线体两端未固定的情况下,线体在顶起件上的移动还是比较灵活的,从而解决夹持的方式会限制线缆移动的问题,而且不论安装还是维修都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操作步骤,从而降低敷设的难度。

2、该内设分线结构的防绕式线缆桥架中,作用体通过与转接座的转动脱离通槽,也就是说支撑面不存在布线槽内了,而后通槽也就暴露了出来,此时就能借助通槽形成维修对接端的空间了,这样就不需要将盖体拆卸进行维修了,大大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3、该内设分线结构的防绕式线缆桥架中,支撑面将对接端向上顶起后,会改变线体的走向,而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旦改变走向后就不是直线了,所以通过支撑面还增加了线体留在通槽范围内的长度,这样在作用体转动后,对接端就能够受重力作用垂下来,也就不用在刻意的去扯出对接端,使维修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体和顶起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顶起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顶起件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一;

图6为本发明的顶起件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7为本发明的顶起件侧面结构示意图其三;

图8为本发明带有限制体的顶起件结构示意图其一;

图9为本发明带有限制体的顶起件结构示意图其二;

图10为本发明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00、支撑体;100A、通槽;100B、通风眼;100C、斜导槽;100D、直角导槽;

200、盖体;210、填充板;

300、线体;300a、对接端;

400、顶起件;

410、转接座;411、阻力块;

420、作用体;420A、限制槽;421、支撑平台;420a、尾侧作用板;420b、头侧作用板;422、限制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电缆(即线缆的下位概念)桥架分为槽式、托盘式和梯架式、网格式等结构,由支架、托臂和安装附件等组成。

在使用过程中,电缆就是敷设在电缆桥架内,然后被电缆桥架所支撑,正常情况下电缆桥架内的电缆是互不干扰的,而且在敷设时就已经安装线路走向对电缆进行排布,所以在外界不作用的情况下,桥架内的电缆都是比较规整的,也就不会出现缠绕的可能。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设分线结构的防绕式线缆桥架,如图1所示,该线缆桥架包括具有布线槽的支撑体100,支撑体100的顶部设置有盖体200,布线槽在支撑体100的顶部呈镂空状,盖体200用于对支撑体100顶部镂空的部分进行密封,然后线体300是敷设在布线槽内的,由此可见,上述结构就是线缆桥架实现线缆敷设的基本结构。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结合所提问题(即夹持的方式会限制线缆移动的问题)公开顶起件400,如图2所示,支撑体100布线槽内设置有顶起件400,通过顶起件400将其对应的线体300顶起,且一个顶起件400对应一个线体300,以对布线槽内的线体300进行分线。

在使用时,多个顶起件400是横向排布在布线槽内的,然后一个顶起件400对应一条线体300的敷设路线,由此可见敷设后的线体300在布线槽内只有一层,无法实现多层次的叠加,所以为了降低支撑体100的占用空间,往往将其设置成扁平状,只要其内的布线槽在盖体200盖上后能够容纳被顶起的线体300即可,但在实际安装时可以通过盖上盖体200后支撑体100的叠加实现同一走向上线体300多层次的设置,以节约空间的占用,而线体300是对应顶起件400直接敷设的,也就是直接将线体300放置或者穿过顶起件400所在路径上,然后通过顶起件400的主动作用将线体300顶起,在线体300的两端固定好后,被顶起的线体300变的更加紧绷,然后在线体300的限制下防止线体300偏离敷设路径,这样也就起到了分线的作用,也避免了线体300之间的相互缠绕,最重要的一点是:线体300在安装时不会有多余的限制操作,就按照正常的安装方式将线体300放置或者穿过布线槽内即可,而且顶起件400也只是对线体300的单侧起到支撑作用,也就是说需要两端固定的前提下,通过顶起件400的支撑才能起到限制作用,所以在两端未固定的情况下,线体300在顶起件400上的移动还是比较灵活的,从而解决夹持的方式会限制线缆移动的问题,而且不论安装还是维修都不需要进行过多的操作步骤,从而降低敷设的难度。

结合图3所示,为了提高布线槽内的通风性,往往会在支撑体100上开设通风眼100B。

具体的实施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继续参阅图2所示,为了实现布线槽顶部的镂空,本实施例将支撑体100的横截面设置成“U”形结构,且呈“U”形设置支撑体100的底壁部分为水平状,以保证线体300是敷设在水平面上的,这样线体300就不会因为重力作用堆叠到一起,然后通风眼100B则是开设在支撑体100的侧壁上;顶起件400固定在支撑体100的底壁上方,并且在顶起件400的顶部具有一个向上突起的支撑面,该支撑面优选采用弧形平面,也可以是折角平面等,但相对来说弧形平面过渡的比较平滑,对线体300的损伤更小。

第二实施例,继续参阅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顶起件400可拆卸的固定在支撑体100的底壁上方,具体通过螺栓或者其他旋入件以及钉入件将顶起件400固定,同样顶起件400的顶部具有一个向上突起的支撑面。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顶起件400在线体300敷设前就存在于布线槽内,如果顶起件400与支撑体100一体成型的话就不需要提前对顶起件400进行安装,否则通过螺栓将顶起件400安装在支撑体100底壁上的指定位置(指定位置上预先开设有螺孔),然后再将线体300对应顶起件400敷设在布线槽内,待线体300的两端固定后,即可盖上盖体200,这样整个操作过程中就完成了。

第三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支撑体100的底壁在线体300的敷设路径上开设有通槽100A,顶起件400则是安装在支撑体100底壁的下方,然后支撑面通过转动的方式由通槽100A进入到布线槽内,在图4中,顶起件400包括转接座410和作用体420,作用体420为弧形的板状结构,从而形成向上突起的支撑面,并且在作用体420的两侧分别形成两个连接端,其中一个连接端与转接座410转动连接,另一个连接端用于与支撑体100底壁连接,而转接座410也是固定在支撑体100的底壁上,在转接座410和连接端的固定下作用体420能够横跨通槽100A,并使支撑面存在于布线槽内,也就说支撑面是在线体300敷设后才进入的布线槽。

具体的,转接座410在通槽100A的一侧通过螺栓或者其他旋入件以及钉入件与支撑体100底壁连接,作用体420的连接端则是在通槽100A的另一侧通过螺栓或者其他旋入件以及钉入件与支撑体100底壁连接。

在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顶起件400可根据线体300的对接端300a进行设置,对接端300a指的是两条合并成一条的线体300的对接处,因为在该条线体300中放入对接处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很容易损坏,维修的频率比较高,所以可以通过支撑面对其进行保护,以减少维修频率,具体的保护原理如下:

如图5所示,在线体300的两端都会出现拉扯时,则将对接端300a落在支撑面的最高处,这样在支撑面的限制下阻碍对接端300a移动;如图6所示,如果只有一端出现拉扯,则使对接端300a落在支撑面低侧,具体是相对于拉扯方向的低侧,这样阻碍对接端300a移动的效果更佳,从而避免对接端300a在移动过程中受损。

尤其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面将对接端300a顶起后,由于作用体420是板状结构,所以会与通槽100A之间形成一个通风道,这样能够加速对接端300a外围的空气流通,提高散热的效率,解决对接端300a处热量高的问题(因为对接后形成的对接端300a会因为线芯之间的缠绕导致电流通过的温度变高),而且针对对接端300a处的维修,可拧下连接端的螺栓,然后作用体420通过与转接座410的转动脱离通槽100A(即图5中虚线箭头示出的转动方向),也就是说支撑面不存在布线槽内了(支撑面具体位置如图5中虚线部分所示),而后通槽100A也就暴露了出来,此时就能借助通槽100A形成维修对接端300a的空间了,这样就不需要将盖体200拆卸进行维修了,大大提高了维修的效率。

不仅如此,支撑面将对接端300a向上顶起后,会改变线体300的走向,而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旦改变走向后就不是直线了,所以通过支撑面还增加了线体300留在通槽100A范围内的长度,这样在作用体420转动后,对接端300a就能够受重力作用垂下来,也就不用在刻意的去扯出对接端300a,使维修更加方便,也避免扯拉线体300导致不必要的损伤产生。

另外,在敷设线体300时作用体420是不在布线槽内的,这样就降低了作用体420对线体300敷设造成的干扰,在线体300敷设完成后直接转动作用体420使连接端与支撑体100底壁固定,这样就能够通过支撑面主动的顶起线体300了。

对于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顶起件400后期是可以根据对接端300a的个数以及所在位置增设的。

此外,为了提高支撑面对线体300的限制强度,所以在支撑面上设置限制槽420A,具体参阅图4所示,在第三实施例中限制槽420A是开设在作用体420上的。

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如下改进:

请参与图6所示,转接座410上设置有阻力块411,在作用体420的连接端解除固定后,转动下来的作用体420被阻力块411所阻挡,然后使作用体420的支撑面形成一个水平的支撑平台421,这样方便放置一些对对接端300a的检修设备。

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的基础上公开作用体420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作用体420为框架结构,在作用体420内具有尾侧作用板420a和头侧作用板420b,尾侧作用板420a和头侧作用板420b采用对开的方式与作用体420转动连接,且在转动连接处设置有弹性件,例如扭力弹簧、弹性板等结构,使尾侧作用板420a和头侧作用板420b向外翻转,然后尾侧作用板420a和头侧作用板420b共同形成支撑面,该支撑面支撑线体300的长度根据下压尾侧作用板420a和头侧作用板420b来决定,因为下压力越大尾侧作用板420a和头侧作用板420b受压转动的角度就越大,这时候尾侧作用板420a和头侧作用板420b形成支撑面的长度也就越小,反之下压力越小,尾侧作用板420a和头侧作用板420b形成支撑面的长度也就越大,这样支撑面支撑线体300的长度就变的可控了。

不排除的是顶起件400配合其他限制结构提高限制线体300的稳定性,为了对限制结构进行公开,就有了第五实施例和第六实施例,其中:

第五实施例,请参阅图8所示,顶起件400上设置有限制体422,具体将限制体422设置在支撑面上,且限制体422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然后每两个为一组,通过一组的两个限制体422设置在线体300两侧,从而对其进行夹持,以提高线体300连接在支撑面上的稳定性。

第六实施例,请参阅图9所示,转接座410和与支撑体100底壁连接的连接端上的螺栓延伸至布线槽内,然后通过螺栓限制线体300的两侧,然后卡入限制体422,本实施例中限制体422是一个单独的板状结构,卡入限制体422后拧上螺帽即可通过限制体422将线体300稳定的连接在支撑面上。

最后,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常见的盖体200就是一个长板,但本发明还公开了另一种盖体200,请参阅图10所示,盖体200由多块短板组成,在短板的两侧设置有卡柱,支撑体100侧壁上对应卡柱开设有斜导槽100C和直角导槽100D,依次将卡柱卡入对应的斜导槽100C和直角导槽100D内,通过多块短板将布线槽封住,最后再通过填充板210将相邻两个短板之间的缝隙堵上,这样就能针对性的拆卸短板,不是说一拆就是一整块,即不方便拆卸也不方便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相关技术
  • 一种线缆桥架
  • 一种线缆桥架
  • 一种线缆桥架喷漆输送线
  • 一种带分线板结构的托盘式桥架
  • 一种桥式双梁电磁起重机的防晃动绕绳装置及绕绳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84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