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出水结构和起泡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5-24 17:48:49


出水结构和起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浴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出水结构和起泡器。

背景技术

为了在低水压或者常规水压的供水环境下增强终端出水装置(包括花洒、起泡器等产品)的出水效果,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减小终端出水装置的出水面板上的单个出水孔孔径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可以采用薄钢片作出水面板,在出水面板上成型上百个孔径为0.3~0.5mm的出水孔,这样的结构能够让水流进入出水面板上游的容水腔后,在水体整体穿透上述孔径的出水孔的过程中,水体在出水孔内被挤压从而增强了水体内压力,这样就能在水流流至出水面板的下游后具有较大的压力,喷射行程大大增加,从而够改善出水效果,如专利号为201620732430.7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方案。

但上述结构若应用在具有吸气结构的出水装置中,由于容水腔内水压较大,很容易由于出水孔排水速率低于容水腔上游的进水速率而导致腔体内水体压力聚集,容水腔内的水体朝容水腔上游返流并沿吸气结构的吸气通道向外渗漏,导致出水装置出现漏水的现象;此外,因供水水质的问题,上述结构的水路还容易产生堵塞的问题,例如供水环境的杂质较多,杂质会完全堵塞出水孔;供水环境的水质较硬,用水后在出水孔内的残留水很容易产生钙化(硬质)并逐渐堵塞出水孔;以及长期使用后在出水孔内形成的水垢(软质)也会逐渐堵塞出水孔,导致出水装置的出水不流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水结构和起泡器,在确保出水装置的吸气节水功能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实现增压出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出水结构,包括射流面板、腔体和出水面板,所述射流面板上设有多个射流孔,所述射流孔的出水侧连通所述腔体,腔体朝出水方向一侧的空间被所述出水面板限定,出水面板上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射流孔的出水侧不经过所述腔体地与所述出水结构的外部空间连通,所有所述出水孔位于所述出水面板的出水侧表面的孔口面积的总和大于所有所述射流孔位于所述射流面板的出水侧表面的孔口面积的总和,单个出水孔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表面的面积为0.04mm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起泡器,所述起泡器内设有上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水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方案的出水结构结合了吸气结构和出水孔口面积为0.04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出水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出水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出水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出水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出水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出水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一的出水结构的出水面板的进水侧视角的局部立体放大图;

图8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实施例三的出水结构的出水面板的进水侧视角的立体剖面局部放大图;

标号说明:

10、射流面板;11、射流孔;12、射流孔的出水侧;13、射流面板的出水侧;

20、腔体;

30、出水面板;31、出水孔;31'、出水孔;32、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3、出水面板的进水侧;

40、筛网;50、进气口;60、进水口;70、内圈出水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分别参照图1和图2、图3和图4、图5和图6,一种出水结构,包括射流面板10、腔体20和出水面板30,射流面板10上设有多个射流孔11,射流孔的出水侧12连通腔体20,腔体20朝出水方向一侧的空间被出水面板30限定,出水面板30上设有多个出水孔31,射流孔的出水侧12不经过腔体20地与出水结构的外部空间连通,所有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面积的总和大于所有射流孔11位于射流面板的出水侧13表面的孔口面积的总和,单个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面积为0.04mm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于:结合了出水孔口面积为0.04mm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方面,虽然出射水流中混有空气能起到节水的效果但借由密集且细小的出水孔依然能让出射水流具有较高的充沛度和较远的喷射距离,另一方面,相比现有不具吸气功能的密集小孔出水结构,混有空气的出射水流的触感更加柔和,其作用在被清洁物体的表面后产生的飞溅较小。

进一步地,所有所述出水孔31位于所述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面积的总和大于或等于所有所述射流孔11位于所述射流面板的出水侧13表面的孔口面积的总和的2倍。

由上述描述可知,将腔体的总出水面积设置为总进水面积的2倍或2倍以上,可以进一步减小腔体内水流产生压力聚集的概率,确保水流不会外溢产生窜水问题的同时保证了气体能够顺利被吸附到射流面板的出水侧与水流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31位于所述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表面的孔口面积大于所述出水孔31位于所述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面积。

由上述描述可知,出水孔的入口面积大于出口面积能保证出水孔的侧壁具有一定的斜率,且是从进水侧向出水侧收缩,这就确保水流能顺畅的从出水孔加速射出,且出水孔的进水侧孔口面积大于出水侧孔口面积能保证相邻出水孔之间的分隔壁是从进口方向向出口方向扩张,一方面确保了出水孔在出水侧的孔口间距足够大,避免出水水柱粘连,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出水面板的进水侧的迎水面积足够小,减小腔体内的水流进入出水孔所受的阻力,避免腔体内水流的压力聚集。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31位于所述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表面的孔口形状为三角形或多边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出水孔在出水面板的进水侧的孔口形状设为三角形或多边形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进水侧表面面积来排布出水孔的进水孔口,增加出水孔的排设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孔31位于所述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形状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不同于出水孔在出水面板的进水侧的孔口形状需考虑排设的密度问题,出水孔在出水面板的出水侧的孔口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的水花形状需求来设置,圆形孔、椭圆形孔和三角行孔能够输出柱状的水流,多边形孔则还能够输出片状的水流。

进一步地,参考图8对出水面板的放大图,所述出水孔31的轴向高度尺寸H大于所述出水孔31位于所述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轮廓的周长。

出水孔需具有一定的行程长度(即出射水流完全进入出水孔到完全离开出水孔所经过的距离)才能对出射水流进行射出方向、射流速度进行调整,从而确保最终成型的水型符合需求;对于水型的成型来说,出水孔在出水面板的出水侧的孔口周长是一个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由上述描述可知,此处将出水孔的轴向高度尺寸的设定与出水孔在出水面板的出水侧的孔口轮廓的周长进行挂钩,就能起到保障水型成型的目的,特别是,当出水孔的轴向高度尺寸H设为大于或等于出水孔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表面的孔口轮廓的周长的1.5倍时,可以获得最为稳定的水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出水面板的进水侧表面与出水侧表面不平行时,出水孔的轴向高度尺寸H是从水流的水柱四周完全进入出水孔为起点、至水流的水柱四周完全离开出水孔为终点的起点到终点之间的长度尺寸。

进一步地,参考图8和图9对出水面板的放大图,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出水孔31、31'位于所述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之间的最小间隔尺寸L大于这两个出水孔31、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轮廓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这样的尺寸比例关系设置,可以避免出水水柱粘连。此处的孔口轮廓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可以认为是孔口最宽处的尺寸,图8和图9的孔口轮廓为圆形,孔口轮廓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即孔口的直径。且该比例关系大于或等于1.5:1时,可以在出水效果和出水孔密度、出水孔孔径获得较好的平衡。

进一步地,参考图7、图8和图9对出水面板的放大图,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出水孔31、31'位于所述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表面的孔口之间的最小间隔尺寸l小于这两个出水孔31、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轮廓的最小内切圆的直径。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这样的尺寸比例关系设置,可以确保出水面板的进水侧的迎水面积足够小,减小腔体内的水流进入出水孔所受的阻力,避免腔体内水流的压力聚集。此处的孔口轮廓的最小内切圆的直径可以认为是孔口最窄处的尺寸,图7、图8和图9的孔口轮廓为圆形,孔口轮廓的最小内切圆的直径即孔口的直径。且该比例关系小于或等于0.5:1时,可以在排水速度和出水孔密度、出水孔孔径获得较好的平衡。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3所示,还包括筛网40,所述筛网40设于所述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筛网40与出水面板30具有间隔地设置,所述筛网40的单个网孔的面积小于所述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轮廓的面积。

由上述描述可知,筛网能够将较大的杂质进行过筛,避免杂质堵塞出水孔导致出水孔无法出水或影响出射水流的射出角度。

进一步地,结合图5和图6所示,所述射流孔的出水侧12经开口位于与所述出水面板30同侧的进气口50与所述出水结构的外部空间连通。

由上述描述可知,这一方案适用于具有两个独立出水通道的出水结构,增设的出水通道与出水结构的外部空间连通,两个出水通道的进水口之间相通且两个出水通道的进水口通过相对射流面板的转动可选择地与射流面板上的射流孔接通,这样就可以实现出水孔的面积为0.04mm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射流孔的出水侧12经开口位于所述出水结构侧壁的进气口50与所述出水结构的外部空间连通。

由上述描述可知,这一方案的结构较为简单,射流孔的出水侧与出水结构的外部空间的连通距离很短,外部空间的空气很容易的就能到达射流孔的出水侧与射流进行混合。图1和图2的方案与图3和图4的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图1和图2的方案射流孔设于射流面板的侧壁面,射流孔在射流面板的出水侧的孔口轮廓呈条形,而图3和图4的方案射流孔则设于射流面板的底面,流孔孔在射流面板的出水侧的孔口轮廓呈圆形。

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上述方案皆可应用于起泡器结构中。另外在未通过附图展示的其他适配场景中,上述方案也可以应用在洗浴花洒结构中。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本方案的出水结构被应用在小型起泡器上时,其非常适用于洗菜池、洗手池等需要限制水花飞溅程度的使用场景;当本方案的出水结构被应用在洗浴花洒上时,可以让洗浴花洒的出水更加柔和,提升使用者的洗浴舒适度。

请参照图1、图2和图7,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出水结构,应用在单出水水道的起泡器内,包括射流面板10、腔体20、出水面板30和筛网40。

射流面板10上设有多个射流孔11,射流孔11设于射流面板10的侧壁面,射流孔的出水侧12的孔口轮廓呈条形,射流孔的出水侧12连通腔体20,同时,射流孔的出水侧12经开口位于出水结构侧壁的进气口50与出水结构的外部空间连通。

腔体20朝出水方向一侧的空间被出水面板30限定,筛网40设于腔体20内,即筛网40设于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且筛网40覆盖满整个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筛网40通过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上凸起的支撑体与出水面板30具有间隔地设置。

出水面板30上设有多个出水孔31,单个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面积为0.096mm

单个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表面的孔口面积大于单个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面积从而形成上大下小的收缩状孔形,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表面的孔口形状为四边形,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形状为圆形。

出水孔31的轴向高度尺寸H大于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轮廓的周长,本实施例中所有的出水孔31的同侧孔口尺寸都是相等的,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表面的孔口为交错设置,任意两个相邻的出水孔31、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之间的最小间隔尺寸L大于这两个出水孔31、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轮廓的最大内切圆的直径、且任意两个相邻的出水孔31、31'位于出水面板的进水侧33表面的孔口之间的最小间隔尺寸l小于这两个出水孔31、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孔口轮廓的最小内切圆的直径。

请参照图3、图4和图8,发明的实施例二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射流孔11设于射流面板10的底面,射流孔的出水侧12的孔口轮廓呈圆形;单个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面积为0.13mm

请参照图5、图6和图9,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为:

本实施例与以上两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是应用在多出水水道的起泡器内,射流孔11设于射流面板10的底面,射流孔的出水侧12的孔口轮廓呈条形;单个出水孔31位于出水面板的出水侧32表面的面积具有不同的尺寸,例如可以选择0.096mm

与具有上述面积的出水孔31连通的出水水道位于外圈,腔体20为该出水水道的一部分,内圈为内圈出水水道70,增设的内圈出水水道70与出水结构的外部空间连通,两个出水水道的进水口60之间相通且两个出水水道的进水口60通过相对射流面板10的转动可选择地与射流面板10上的射流孔11接通,这样就可以实现从增设的内圈出水通道吸入空气。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出水结构,能成型水柱绵密、流量充沛、出水顺畅的水气混合的水流,作用在清洁表面时不易飞溅,使用感受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起泡器出水网和起泡器
  • 按压出水网切换水路结构及其具有该结构的起泡器
技术分类

0612011662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