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及黄铜棒矫直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8:24


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及黄铜棒矫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棒矫正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及黄铜棒矫直设备。

背景技术

铅黄铜因其特有的易切削性,经过加工后可制成各种金属零件,如卫浴用阀门,电子烟零部件等。为了保证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铅黄铜棒的直度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因此,在黄铜棒的加工工艺流程中,黄铜棒必须经过两辊或多辊矫直,已使铜棒的直度达到加工设备的加工精度要求。

其中,在黄铜棒的矫直过程中,需要用到润滑油来降低铜棒与加工摸具之间的摩擦,因此,待黄铜棒矫直后,需要对铜棒进行除油工序。目前,常见的铜棒除油方法是用清洗剂进行清洗,这种清洗方式效率低,且会带来后续处理清洗剂等问题。另一种方法是在矫直辊后通过压缩空气对铜棒进行高压吹扫进行除油,这种除油方式成本过高且容易造成润滑油飞溅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其除油效果好,且结构简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包括去油外筒、刮油内筒和固定盖板;

所述去油外筒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去油外筒的内部与其开口的一端形成内筒安装腔,所述去油外筒远离其开口的一端设有黄铜棒出口;

所述刮油内筒适配安装在所述内筒安装腔中,且所述刮油内筒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所述刮油内筒的内部形成喇叭状的出油内腔,所述出油内腔中可拆卸地设有环形弹性刮油片,所述去油外筒的底部设有出油通道,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出油内腔连通设置;

所述固定盖板顶靠在所述刮油内筒远离所述去油外筒的一端,且所述固定盖板与所述去油外筒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出油通道的底部连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上设有球阀开关。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所述黄铜棒出口同轴线布置,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黄铜棒出口相邻设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可拆卸地设有所述环形弹性刮油片,所述环形弹性刮油片的内径小于所述黄铜棒的外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盖板的中部设有黄铜棒入口,所述黄铜棒入口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所述黄铜棒出口同轴线布置,且所述黄铜棒入口与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所述黄铜棒出口共同形成黄铜棒通道。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去油外筒靠近所述刮油内筒的一侧设有螺纹安装孔,所述固定盖板正对于所述螺纹安装孔的位置设有螺丝通孔,所述固定盖板通过手拧螺丝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并螺纹连接在所述去油外筒的螺纹安装孔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盖板设有限位顶块,所述限位顶块顶压在所述刮油内筒上。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申请通过环形弹性刮油片对黄铜棒表面进行刮油处理,具体当铜棒穿过环形弹性刮油片的内孔时,环形弹性刮油片的内圆周边紧密包裹在铜棒的外圆周面上,这样一来,当黄铜棒穿过环形弹性刮油片的内孔时,黄铜棒外圆周面上的润滑油就会被刮油片刮去,并通过出油内腔中的出油通道排出。其中,本申请的环形弹性刮油片采用具有韧性的胶皮材料制成,这样一来,环形弹性刮油片具有较好的韧性以保证在黄铜棒穿过时不被黄铜棒上的毛刺割破,同时也具有足够的张力,在黄铜棒穿过环形弹性刮油片时能够紧密贴合在黄铜棒的外圆周面上,从而刮去残留在黄铜棒上的润滑油。另外,本申请结构简单,除油效果好,且经济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黄铜棒矫直设备,其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导轨;所述去油外筒的底部设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块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轨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滑块的侧壁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垂直于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螺纹通孔中螺纹连接有固定螺丝。

本申请通过在去油外筒的底部设置移动滑块,使其能够灵活调整位置,并通过固定螺丝灵活固定在导轨上的任一位置,使得本申请的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的位置调节更加灵活简便。另外,本申请通过环形弹性刮油片对黄铜棒表面进行刮油处理,其除油效果好,且结构简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与导轨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去油外筒;11、黄铜棒出口;12、出油通道;13、出油管;14、移动滑块;15、固定螺丝;20、刮油内筒;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出油内腔;30、固定盖板;31、手拧螺丝;32、限位顶块;33、黄铜棒入口;40、环形弹性刮油片;50、机架;51、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得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包括去油外筒10、刮油内筒20和固定盖板30;所述去油外筒10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去油外筒10的内部与其开口的一端形成内筒安装腔,所述去油外筒10远离其开口的一端设有黄铜棒出口11;所述刮油内筒20适配安装在所述内筒安装腔中,且所述刮油内筒2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所述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与所述刮油内筒20的内部形成喇叭状的出油内腔23,所述出油内腔23中可拆卸地设有环形弹性刮油片40,所述去油外筒10的底部设有出油通道12,所述出油通道12与所述出油内腔23连通设置;所述固定盖板30顶靠在所述刮油内筒20远离所述去油外筒10的一端,且所述固定盖板30与所述去油外筒10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出油通道12的底部连接有出油管13,所述出油管13上设有球阀开关。由此,本实施例过环形弹性刮油片40对黄铜棒表面进行刮油处理,具体当铜棒穿过环形弹性刮油片40的内孔时,环形弹性刮油片40的内圆周边紧密包裹在铜棒的外圆周面上,这样一来,当黄铜棒穿过环形弹性刮油片40的内孔时,黄铜棒外圆周面上的润滑油就会被刮油片刮去,并通过出油内腔23中的出油通道12排出。其中,本申请的环形弹性刮油片40采用具有韧性的胶皮材料制成,这样一来,环形弹性刮油片40具有较好的韧性以保证在黄铜棒穿过时不被黄铜棒上的毛刺割破,同时也具有足够的张力,在黄铜棒穿过环形弹性刮油片40时能够紧密贴合在黄铜棒的外圆周面上,从而刮去残留在黄铜棒上的润滑油。另外,本申请结构简单,除油效果好,且经济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和所述黄铜棒出口11同轴线布置,且所述第一通孔2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通孔22的内径,所述第一通孔21与所述黄铜棒出口11相邻设置。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通孔21的侧壁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可拆卸地设有所述环形弹性刮油片40,所述环形弹性刮油片40的内径小于所述黄铜棒的外径。由此,本实施例通过环形凹槽与环形弹性刮油片40之间适配连接,使得环形弹性刮油片40的拆装简便,从而方便取出环形弹性刮油片40进行清洗或更换不同内径尺寸的环形弹性刮油片4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固定盖板30的中部设有黄铜棒入口33,所述黄铜棒入口33与所述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和所述黄铜棒出口11同轴线布置,且所述黄铜棒入口33与所述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和所述黄铜棒出口11共同形成黄铜棒通道。

其中,所述去油外筒10靠近所述刮油内筒20的一侧设有螺纹安装孔,所述固定盖板30正对于所述螺纹安装孔的位置设有螺丝通孔,所述固定盖板30通过手拧螺丝31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并螺纹连接在所述去油外筒10的螺纹安装孔中。另外,所述固定盖板30设有限位顶块32,所述限位顶块32顶压在所述刮油内筒20上。

由此,本实施例通过固定盖板30对刮油内筒20进行限定,并通过手拧螺丝31进行固定,使得本实施例的刮油内筒20与去油外筒10之间的拆装更加简便。

本实施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黄铜棒矫直设备,其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还包括机架50,所述机架50的顶部设有导轨51;所述去油外筒10的底部设有移动滑块14,所述移动滑块14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导轨51上。其中,本实施例的移动滑块14的侧壁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垂直于所述导轨5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螺纹通孔中螺纹连接有固定螺丝15。

由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去油外筒10的底部设置移动滑块14,使其能够灵活调整位置,并通过固定螺丝15灵活固定在导轨51上的任一位置,使得本申请的易切削黄铜棒去油装置的位置调节更加灵活简便。另外,本申请通过环形弹性刮油片40对黄铜棒表面进行刮油处理,其除油效果好,且结构简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86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