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6:50


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尤其是一种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各型各类的新能源汽车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为全电力车辆,其比传统内燃机车相比,其功能更加丰富,电器件的使用量也是大大增加,因此,新能源车辆的整车线缆的使用率大大增加,各种类型,各种功能的线缆更多,线缆更加杂乱,也更容易损毁,整理维护非常不便。而且,电路越来越复杂,各电路间的干扰、干扰耦合、电涌等干扰增强了许多,而现有的线缆大多抗干扰性不佳,无法满足现在的新能源车辆的使用,进而影响了新能源车辆各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尤其是倒车影像、全景摄像头的信号传输受到很大的干扰,尤其是现在高清摄像头应用的越来越多,信号传输过程中电磁干扰的问题尤其严重。因此,亟待提供一种综合集成各种功能的线缆且抗干扰的新能源车辆集成线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综合集成各种线缆且抗干扰的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

一种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包括输电线缆、信号线缆和包裹层,输电线缆和信号线缆平行固定成一束设置在包裹层内,输电线缆设置在径向中心位置和径向中心外围的局部位置,信号线缆设置在输电线缆外围,输电线缆为输送电力的电力线缆,信号线缆为传输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线缆,包裹层为包裹输电线缆和信号线缆的物体。

优选地,输电线缆包括径向设置在中心的中心输电线缆和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外围的外围输电线缆,外围输电线缆包括若干子外围输电线缆,信号线缆包括若干子信号线缆。

优选地,中心输电线缆包括若干子中心输电线缆,若干子中心输电线缆由包扎材料捆扎成一个整体即若干子中心输电线缆由包扎材料捆扎成中心输电线缆。

优选地,子信号线缆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外围,子外围输电线缆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外围,子信号线缆和子外围输电线缆交错围绕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外围。

优选地,子信号线缆包括而不局限于:同轴线、以太网电缆、数据线缆。

优选地,在中心线缆外围,同轴线、子外围输电线缆和非同轴线缆依次循环排列设置,即同轴线与非同轴线之间间隔子外围输电线缆。

优选地,同轴线缆为由介质隔开的内导体与同轴外导体构成使电场和磁场限制在内外导体间的介质区域内。

优选地,包裹层包括内隔离层、导电层和外隔离层,内隔离层、导电层和外隔离层从内向外依次设置。

优选地,包裹层内隔离层的内侧或还包括一层增加导电层和一层增加内隔离层,增加导电层和增加内隔离层从内隔离层的内侧向内依次设置。

优选地,导电层包括而不局限于:金属网、金属片、金属软管。

优选地,子信号线缆至少3根以上。

优选地,输电线缆为直流工频输电线缆,输电线缆的电压小于36V。

优选地,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卷成整体设置成螺旋形。

优选地,螺旋直径大于10cm。

优选地,子信号线缆周围设置有子信号线缆电磁屏蔽层。

优选地,子信号线缆电磁屏蔽层具有子信号线缆内隔离层、子信号线缆导电层和子信号线缆外隔离层,子信号线缆内隔离层、子信号线缆导电层和子信号线缆外隔离层从内向外依次设置。

有益效果如下:

在中心线缆外围,子信号线缆、子外围输电线缆和非同轴线缆依次循环排列设置,即同轴线与非同轴线之间间隔子外围输电线缆,且中心线缆阻隔在成环状设置的子信号线缆中间,从而,形成强有效的电磁屏蔽结构,具有显著降低子信号线缆之间高频信号干扰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径向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径向面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其中:输电线缆10,中心输电线缆11,外围输电线缆12,子中心输电线缆13,子外围输电线缆14,

信号线缆20,同轴线21,非同轴线22,

包裹层30,内隔离层31,导电层32,外隔离层3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包括输电线缆、信号线缆和包裹层,输电线缆和信号线缆平行固定成一束设置在包裹层内,输电线缆设置在径向中心位置和径向中心外围的局部位置,信号线缆设置在输电线缆外围,输电线缆为输送电力的电力线缆,信号线缆为传输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线缆,包裹层为包裹输电线缆和信号线缆的物体。

优选地,输电线缆包括径向设置在中心的中心输电线缆和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外围的外围输电线缆,外围输电线缆包括若干子外围输电线缆,信号线缆包括若干子信号线缆。

优选地,中心输电线缆包括若干子中心输电线缆,若干子中心输电线缆由包扎材料捆扎成一个整体即若干子中心输电线缆由包扎材料捆扎成中心输电线缆。

优选地,子信号线缆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外围,子外围输电线缆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外围,子信号线缆和子外围输电线缆交错围绕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外围。

优选地,子信号线缆包括而不局限于:同轴线、以太网电缆、数据线缆。

优选地,在中心线缆外围,同轴线、子外围输电线缆和非同轴线缆依次循环排列设置,即同轴线与非同轴线之间间隔子外围输电线缆。

优选地,同轴线缆为由介质隔开的内导体与同轴外导体构成使电场和磁场限制在内外导体间的介质区域内。

优选地,包裹层包括内隔离层、导电层和外隔离层,内隔离层、导电层和外隔离层从内向外依次设置。

优选地,包裹层内隔离层的内侧或还包括一层增加导电层和一层增加内隔离层,增加导电层和增加内隔离层从内隔离层的内侧向内依次设置。

优选地,导电层包括而不局限于:金属网、金属片、金属软管。

优选地,子信号线缆至少3根以上。

优选地,输电线缆为直流工频输电线缆,输电线缆的电压小于36V。

优选地,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卷成整体设置成螺旋形。

优选地,螺旋直径大于10cm。

优选地,子信号线缆周围设置有子信号线缆电磁屏蔽层。

优选地,子信号线缆电磁屏蔽层具有子信号线缆内隔离层、子信号线缆导电层和子信号线缆外隔离层,子信号线缆内隔离层、子信号线缆导电层和子信号线缆外隔离层从内向外依次设置。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和图2。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为若干线缆平行集成成整体近似圆柱体形,为进一步清晰的定义相应的位置关系,其中内、外的位置关系为在线缆径向平面上线缆中心与线缆外围的位置关系,其“内”、“外”等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

一种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包括输电线缆10、信号线缆20和包裹层30,输电线缆10和信号线缆20平行固定成一束设置在包裹层30内,输电线缆10设置在径向的中心位置,信号线缆20设置在输电线缆10外围,输电线缆10为输送电力的电力线缆,信号线缆20为传输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线缆,包裹层30为包裹输电线缆和信号线缆绝缘且具有具有电磁屏蔽特性的物体。

输电线缆10包括径向设置在中心的中心输电线缆11和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11外围的外围输电线缆12,外围输电线缆12包括若干子外围输电线缆14,信号线缆20包括若干子信号线缆。中心输电线缆11包括若干子中心输电线缆13,若干子中心输电线缆13由包扎材料捆扎成一个整体即若干子中心输电线缆13由包扎材料捆扎成中心输电线缆11。

子信号线缆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11外围,子外围输电线缆14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11外围,子信号线缆和子外围输电线缆14交错围绕设置在中心输电线缆11外围。子信号线缆包括而不局限于:同轴线、以太网电缆、数据线缆。

在本实施例中,同轴线21,非同轴线22为dacar线缆,在中心输电线缆11外围,同轴线21、子外围输电线缆12和非同轴线缆22依次循环排列设置,即同轴线21与非同轴线22之间间隔子外围输电线缆14。同轴线21为由介质隔开的内导体与同轴外导体构成,在同轴线21中电场和磁场限制在内外导体间的介质区域内,内导体与同轴外导体由介质隔开,即内导体外间隔介质由导体,从而电场和磁场限制在内外导体间的介质区域内,减小了辐射损耗,屏蔽了外界干扰。

子信号线缆外围设置有子信号线缆电磁屏蔽层。子信号线缆电磁屏蔽层具有子信号线缆内隔离层、子信号线缆导电层和子信号线缆外隔离层,子信号线缆内隔离层、子信号线缆导电层和子信号线缆外隔离层从内向外依次设置。

包裹层30包括内隔离层31、导电层32和外隔离层33,内隔离层31、导电层32和外隔离层33从内向外依次设置。

为进一步提高信号线缆的抗干扰性能,在包裹层内侧再增设一层或若干层导电层和内隔离层,增设的导电层和内隔离层交错循环设置。具体的,一般情况下,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可以这样处理,即在包裹层内隔离层的内侧或还包括一层增加导电层和一层增加内隔离层,增加导电层和增加内隔离层从内隔离层的内侧向内依次设置。

导电层32包括而不局限于:金属网、金属片、金属软管。子信号线缆至少3根以上。

一般新能源车辆用的电压小于36V,为降低近场电磁干扰,基于抗电磁干扰的整体设计思路,对输电线缆上的负载电压进行限制,输电线缆上负载的电压最高不超过36V,一般工况下,将限制其在24V以下,甚或将输电线缆上负载的电压限制在12V以下,输电线缆为直流工频输电线缆,输电线缆的电压小于36V。

在本实施例中,有3根传导信号的同轴线,3根传导信号的非同轴线,在工频干扰下的电磁干扰频率一般为50Hz,这6根子信号线传输高频数字信时,其相互之间有高频干扰。6根子信号线的轴心处在同一圆环上,而当6根子信号线任意两根之间均设置有一根子外围输电线缆14时,子外围输电线缆即起到屏蔽体的作用,降低了任意根子信号线之间的电磁干扰。兼之中心输电线缆将子信号线隔离开了,即间隔相邻的两根根子信号线之间被中心输电线缆隔离开,等同于产生了很强的导电屏蔽体结构,在这种结构下,任意相邻的子信号线之间的高频电磁干扰被显著的降低,经过试制试验验证,在采用这种结构之前,信号线传输的视屏信号具有雪花甚至无法判断,采用中心输电线缆隔离后,其电磁干扰降低的效果明显改善,经过设置子外围输电线缆后,其电磁干扰进一步降低至轻微水平。

为改善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的工程适用性,将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整体卷成螺旋形。但是将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螺旋设置后,发现其干扰效果降低,当将螺旋直径设置在10cm以上时,其干扰又降低,经过分析,系包裹层、同轴线缆在小直径大弯曲情形下,其导电层的金属网缝隙增大,或者软金属片产生破裂,从而导致电磁泄露,破坏了电磁屏蔽结构,从而降低了电磁干扰水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
  • 可挠抗干扰集成线缆
技术分类

0612011280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