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巢湖疏浚底泥免烧砖制备用除杂装置及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3:33


一种巢湖疏浚底泥免烧砖制备用除杂装置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免烧砖制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巢湖疏浚底泥免烧砖制备用除杂装置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巢湖湖区航道疏通产生大量疏浚底泥,底泥的总疏浚土方571.1万m

近年来,人们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增强,因此,疏浚底泥的资源化利用尤为重要。

烧结砖的原料粘土大量使用导致耕地严重破坏,并且烧结过程产生的空气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免烧砖替代烧结砖成为市场首选,以巢湖疏浚底泥为主要原料的免烧砖在解决疏浚底泥占地、污染等难题的同时,还能为进一步满足市场所需。

我国近年来疏浚底泥排量巨大,现在的情况是底泥资源并没有被重视,而是做为废弃物被堆放填埋,其堆放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增加企业处置费用。于是,将疏浚底泥用于制作免烧砖使底泥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一技术难题愈加凸显。

疏浚底泥中包含杂质,例如树叶和树枝,为了保证免烧砖制作后的品质,制作免烧砖前,需要去除这些杂质,而现有的除杂装置通常是同时对杂质一起处理,除杂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巢湖疏浚底泥免烧砖制备用除杂装置及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除杂装置通常是同时对杂质一起处理,除杂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巢湖疏浚底泥免烧砖制备用除杂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收集罐;收集罐的内侧壁连接有支撑条;支撑条上转动连接有圆块;圆块的周侧开有对称设置的转动槽;每个转动槽内设有除杂单元;两个除杂单元关于圆块的轴线轴对称设置;每个除杂单元包括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在转动槽的相对侧壁之间的固定块;每个固定块的相背的一侧通过摆动单元连接有摆动气缸;摆动气缸的伸缩轴上连接有除杂块;除杂块垂直于摆动气缸方向的侧壁开有贯穿的除杂槽;除杂槽垂直于开设方向的两个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方向相反的输送辊;除杂槽内设有能够夹持从输送辊中运输的树叶的夹持单元。

进一步,夹持单元包括设置于除杂槽内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之间的夹持气缸;每个夹持气缸的伸缩轴上连接有弧形夹板;每个弧形夹板的弧内壁与夹持气缸的伸缩轴连接;每个弧形板靠近输送辊的侧壁开有导向槽;导向槽的相对侧壁之间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始终与对应输送辊的弧形面接触的弧导板;圆块的一侧设有将疏浚底泥中含有的树枝运输至圆块上的若干涌动单元。

进一步,摆动单元包括贯穿开设于对应固定块平行于第一转动轴侧壁的固定槽;固定槽垂直于开设方向的两个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和半弧块;驱动齿轮能够交替正反转;半弧块的弧形面均匀设有与驱动齿轮啮合的从动卡齿;摆动气缸连接于半弧块与弧形面相背的侧壁。

进一步,收集罐的内侧壁同轴开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的内侧同轴设有位于圆块与支撑条之间,且供圆块转动的固定盘;每个涌动单元圆形阵列于固定盘与固定环之间;每个涌动单元包括若干涌动件;每个涌动件包括涌动管;涌动管内滑动连接涌动杆;涌动杆远离涌动管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每个涌动管远离涌动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涌动块;每个涌动块远离涌动管的侧壁开有涌动槽;涌动管通过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在相邻涌动槽内的相对侧壁之间;每个涌动单元中,固定盘和固定环上设有驱动涌动单元呈波浪形运动的驱动单元。

进一步,驱动单元包括均匀开设于固定盘外周侧的第一T形槽和均匀开设于固定环内周侧的第二T型槽;第一T型槽的相对侧壁均设有第一驱动电机;靠近固定盘最近的一个第二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同轴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端上;第二T型槽内的相对侧壁之间设有第二驱动电机;靠近固定环最近的一个涌动块的相背的两侧壁分别连接于对应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端上。

进一步,每个涌动管上套设有固定管;每个固定管的周侧对称开设同轴的弧形槽;每个弧形槽的相对侧壁之间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有与弧形槽同轴的内弧挡板;两个内弧挡板之间以内弧挡板的圆心为轴线圆形阵列有若干喷气单元;每个喷气单元包括转动连接在内弧挡板相对侧壁之间的喷气轴;每个喷气轴的两侧沿喷气轴的轴向设有若干组喷气管;每组喷气管的数量为两个,且喷气管的一端设有倾斜面;同组中的两个喷气管的倾斜面对称;喷气轴转动时,相邻两个喷气单元中的两排相对的喷气管能够磁性拼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科学、简易、高效的以巢湖疏浚底泥为原材料的免烧砖制备方法,特点是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周期较短、且制备的免烧砖强度可达15MPa、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巢湖疏浚底泥免烧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底泥除杂:通过除杂装置将疏浚底泥中杂质去除;

S2、晾晒脱水:将除杂后的疏浚底泥置于室外场地内晾晒至干燥状态,装袋备用;

S3、磨碎筛分:将干燥后的疏浚底泥倒入球磨机中进行磨碎处理,形成粉状并通过0.6mm的筛孔,待用;

S4、加料混合:将800份待用底泥与160份水泥、30份生石灰、40份粉煤灰、90份矿渣、170份水、2-6份无水硫酸钠、2-6份硅酸钠、0.6-1.8份木质素磺酸钙、6份甲基硅酸钠憎水剂混合后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S5、压制成型:将上述混合料装入制砖模具中,采用万能试验机在15MPA压力、0.5mm/s的压制速度下双面加压静压成型并进行持续20s的恒压工作,放置1小时后脱模;

S6、将脱模后的砖坯进行7d养护工作。

进一步,S1中的底泥除杂包括以下步骤:

A1、将含有杂质的疏浚底泥分批次倒入收集罐;

A2、利用涌动单元将疏浚底泥含有的树枝运输至圆块,并利用固定块夹持树枝;

A3、控制圆块转动,树枝旋转将黏附的疏浚底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飞,使疏浚底泥脱离对树枝的黏附,同时旋转的树枝击打从收集罐中下落的树叶,以使树叶缠绕在树枝的周侧;

A4、控制摆动气缸带动除杂块沿树枝的长度方向反复移动,弧形夹板将缠绕在树枝上的树叶刮起;

A5、控制夹持气缸带动弧形夹板将刮起的树叶夹持在弧形夹板之间,原本夹持在弧形夹板之间树叶群与刮起的树叶摩擦,除去被刮起的树叶黏附的疏浚底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将树枝这一杂质作为转动载体,并利用夹持单元收集除杂槽内的树叶,通过反向收集树枝和树叶,并除去更多的疏浚底泥来实现除杂的效果,疏浚底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除去,除去后的疏浚底泥黏附在收集罐的内壁并逐渐流入到收集罐的底部,疏浚底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树枝上甩出,从而能够减少树枝上黏附的疏浚底泥,从而提高出杂效果。

2、由于摆动气缸的伸缩需要过程,部分树叶能过直接进入除杂槽内,由于树叶是柔性,另一部分树叶会贴合在旋转的树枝上,随着摆动气缸的反复伸缩,使得除杂块能够来回移动,到除杂块移动至贴合在树枝上的树叶时,由于弧形夹板远离输送辊的一侧伸出除杂槽,且弧形夹板的边缘为柔性,使得除杂块内的弧形夹板靠近树枝一侧的侧壁能够刮起贴合在树枝上的树叶,通过夹持气缸控制弧形夹板之间的夹持程度,从而使被刮起的树叶能过够卡入被夹持在弧形夹板的树叶群中,从而完成树叶的收集。

3、利用除杂装置对除杂,能够减小除杂后疏浚底泥的杂质含量,由于疏浚底泥含有大量氧化硅和氧化铝,经过除杂装置中树枝的离心甩出黏附在树枝上的疏浚底泥,被甩出后的疏浚底泥随着收集罐的内侧壁一点点的流向底部,使得原本大块的疏浚底泥体积更小、更细,能够增加疏浚底泥的活性,在潮湿的环境中与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胶凝物质。

4、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使制备完成后的砖组织更加细密,强度较高;适当配料比对免烧砖成型有利、强度提高等很重要的功能;适当的压力及持续时间,利于压缩后空气的排出及物料粒子不断位移、错动并填充空隙,因而塑性变形加剧,确保物料颗粒间物理化学作用得以高效开展,对于后期高强度免烧砖为其成型提供条件;利用特殊组合养护制度,仅需7d即可达到28d自然养护的强度水平,它更加省时,可以缩短生产周期,有利于大量处理航道疏通的底泥,避免占用场地空间。

5、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巢湖疏浚底泥特性的免烧砖制备方法绿色环保,无需高温烧结,所制备的免烧砖强度可达15MPa以上,生产周期短,抗冻性和抗渗性能好,耐久性良好,能够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收集罐的三维图;

图2为本发明收集罐中内部结构三维图;

图3为本发明摆动气缸的三维图;

图4为本发明除杂块的内部结构三维图;

图5为本发明涌动单元的三维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管的三维图;

图7为本发明调节弧板的三维图;

图8为本发明喷气单元的三维图;

图9为本发明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原状底泥经烘干脱水后,进行常规XRD检测结果的图谱。

附图中标记如下:收集罐1、支撑条2、圆块3、固定块4、驱动齿轮5、半弧块6、摆动气缸7、除杂块8、输送辊9、夹持气缸10、弧形夹板11、弧导板12、树枝13、固定环14、固定盘15、涌动管16、涌动杆17、第二转动轴18、涌动块19、第一T形槽20、第二T型槽21、固定管22、旋转轴23、内弧挡板24、喷气轴25、喷气管2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10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巢湖疏浚底泥免烧砖制备用除杂装置及制备方法,包括具有开口的收集罐1;收集罐1的内侧壁连接有支撑条2;支撑条2朝向开口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圆块3;圆块3的周侧开有对称设置的两个转动槽;每个转动槽内设有除杂单元;两个除杂单元关于圆块3的轴线轴对称设置;每个除杂单元包括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在转动槽的相对侧壁之间的固定块4;每个固定块4的相背的一侧通过摆动单元连接有摆动气缸7;摆动气缸7的伸缩轴上连接有除杂块8;除杂块8垂直于摆动气缸7方向的侧壁开有贯穿的除杂槽;如图4所示,除杂槽垂直于开设方向的两个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方向相反的输送辊9;除杂槽内设有能够夹持从输送辊9中运输的树叶的夹持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将含有树枝13、树叶等杂质的疏浚底泥逐渐倒入收集罐1,疏浚底泥中含有的树枝13进入收集罐1后在涌动单元的作用下运输至圆块3上,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圆块3两侧的固定块4朝向收集罐1的开口方向转动,使树枝13被固定夹持在两个固定块4之间;圆块3逆时针转动(以从收集罐1开口的方向垂直观看)。

圆块3转动时,能够带动夹持的树枝13转动,从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黏附在树枝13上的疏浚底泥褪去,同时,控制摆动气缸7往复伸缩,从而使除杂块8沿着树枝13的长度方向反复移动;同时收集罐1开口的方向不断倒入含有杂质的疏浚底泥,配合旋转的树枝13,使得开有除杂槽的除杂块8能够接触更多下落的杂质中包含的树叶,使树叶朝向除杂槽内移动,除杂槽内的夹持单元夹持从输送辊9新进入的片状树叶,完成树叶的收集。

通过将树枝13这一杂质作为转动载体,并利用夹持单元收集除杂槽内的树叶,通过反向收集树枝13和树叶,并除去更多的疏浚底泥来实现除杂的效果,疏浚底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除去,除去后的疏浚底泥黏附在收集罐1的内壁并逐渐流入到收集罐1的底部,疏浚底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树枝13上甩出,从而能够减少树枝13上黏附的疏浚底泥,从而提高出杂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夹持单元包括设置于除杂槽内另外两个相对的侧壁之间的夹持气缸10;每个夹持气缸10的伸缩轴上连接有弧形夹板11;弧形夹板11远离输送辊9的一侧伸出除杂槽,且弧形夹板11的边缘为柔性;每个弧形夹板11的弧内壁与夹持气缸10的伸缩轴连接;每个弧形板靠近输送辊9的侧壁开有导向槽;导向槽的相对侧壁之间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有始终与对应输送辊9的弧形面接触的弧导板12;圆块3的一侧设有将疏浚底泥中含有的树枝13运输至圆块3上的若干涌动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控制摆动气缸7往复伸缩的同时,控制输送辊9朝向靠近弧导板12的方向转动,使得除杂槽内的树叶在两个输送辊9的作用下呈片状向夹持气缸10移动,由于弧导板12始终与输送辊9接触,移动的树叶能够沿弧导板12移动,控制两个夹持气缸10的伸缩轴伸缩,使伸缩轴上的弧形夹板11不断夹持住新移动来的片状树叶。

由于摆动气缸7的伸缩需要过程,部分树叶能过直接进入除杂槽内,由于树叶是柔性,另一部分树叶会贴合在旋转的树枝13上,随着摆动气缸7的反复伸缩,使得除杂块8能够来回移动,到除杂块8移动至贴合在树枝13上的树叶时,由于弧形夹板11远离输送辊9的一侧伸出除杂槽,且弧形夹板11的边缘为柔性,使得除杂块8内的弧形夹板11靠近树枝13一侧的侧壁能够刮起贴合在树枝13上的树叶,通过夹持气缸10控制弧形夹板11之间的夹持程度,从而使被刮起的树叶能过够卡入被夹持在弧形夹板11的树叶群中,从而完成树叶的收集。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摆动单元包括贯穿开设于对应固定块4平行于第一转动轴侧壁的固定槽;固定槽垂直于开设方向的两个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5和半弧块6;驱动齿轮5能够交替正反转;半弧块6的弧形面均匀设有与驱动齿轮5啮合的从动卡齿;摆动气缸7连接于半弧块6与弧形面相背的侧壁。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通过两侧的驱动齿轮5交替正反转,从而使两侧的摆动气缸7往复的上下摆动,由于弧形夹板11远离输送辊9的一侧伸出除杂槽,且弧形夹板11的边缘为柔性,使得弧形夹板11的边缘能够接触树枝13的周侧,当两侧的摆动气缸7来回摆动时,弧形夹板11的边缘能够同时带动树枝13转动一定角度,转动完成后,通过第一转动轴控制固定块4夹紧树枝13;当需要再次转动时,控制第一转动轴控制固定块4放松对树枝13的夹紧,使树枝13由固定变为可滑动的状态,从而通过两侧的摆动气缸7来回摆动,间接的带动树枝13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形成一个树枝13的转动过程和固定过程的交替,在转动过程中,树枝13以轴线为中心转动,位于弧形夹板11之间的树叶群能够刮除黏附在树枝13上的疏浚底泥,通过摆动气缸7的伸缩,能够使树叶群能够刮除树枝13上不同侧壁位置的疏浚底泥,从而减少树枝13上黏附的疏浚底泥,提高除杂效果。

本实施例中,收集罐1的内侧壁同轴开有环形槽;如图2所示,环形槽内同轴转动连接有固定环14;固定环14的内侧同轴设有位于圆块3与支撑条2之间,且供圆块3转动的固定盘15;固定盘15内同轴设有转动电机;圆块3同轴连接于转动电机的动力端上;每个涌动单元圆形阵列于固定盘15与固定环14之间;每个涌动单元包括若干涌动件;如图5所示,每个涌动件包括涌动管16;涌动管16内滑动连接涌动杆17;涌动杆17远离涌动管16的一端垂直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8;每个涌动管16远离涌动杆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涌动块19;每个涌动块19远离涌动管16的侧壁开有涌动槽;涌动管16通过第二转动轴18转动连接在相邻涌动槽内的相对侧壁之间;每个涌动单元中,固定盘15和固定环14上设有驱动涌动单元呈波浪形运动的驱动单元。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通过驱动单元带动涌动单元呈波浪形运动,从而能够驱动掉落在某一涌动单元上的一个树枝13呈波浪形运动,从而使树枝13逐渐向圆块3移动,最后定位在圆块3上,再被两侧的固定块4夹紧即可。

由于树枝13的旋转速度有限,不能与所有下落的树叶接触,从而有部分树叶在涌动单元上,当涌动单元呈波浪形运动时,能将涌动单元上的树叶抖飞,使这部分树叶接触旋转的树枝13,由于树叶是柔性,能够黏附在树枝13上,从而方便被弧形夹板11刮起,同时被抖飞的树叶能够使其黏附在树叶上的疏浚底泥各自分离,提高了除杂效果;涌动单元的设置,能够使掉落的树叶抖飞,从而更好的方便除杂块8内夹持气缸10的收集。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包括均匀开设于固定盘15外周侧的第一T形槽20和均匀开设于固定环14内周侧的第二T型槽21;第一T型槽20中的单向端沿固定盘15的径向开设,其另外两端垂直于单向端开设;第二T型槽21的单向端沿固定环14的径向开设,其另外两端垂直于单向端开设;第一T型槽20和第二T型槽21的朝向相面对;第一T型槽20的相对侧壁均设有第一驱动电机;靠近固定盘15最近的一个第二转动轴18的两端分别同轴连接于第一驱动电机的动力端上;第二T型槽21内的相对侧壁之间设有第二驱动电机;靠近固定环14最近的一个涌动块19的相背的两侧壁分别连接于对应第二驱动电机的动力端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通过第二驱动电机朝一个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带动靠近固定环14最近的一个涌动块19朝对于方向摆动,同时会使涌动块19连接的涌动管16内的涌动杆17会滑出,由于相邻两个涌动件通过第二转动轴18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一涌动块19摆动时,会产生连锁反应,从而使相邻的涌动件依次摆动,然后控制第二驱动电机朝相反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带动靠近固定环14最近的一个涌动块19朝对于方向摆动;从而实现了带动最近的一个涌动块19实现反复摆动,在连锁反应的作用下,从而实现若干涌动件的波浪形运动,从而实现单个涌动单元的波浪形运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6-8所示,每个涌动管16上套设有固定管22;每个固定管22的周侧对称开设同轴的弧形槽;每个弧形槽的相对侧壁之间通过旋转轴23转动连接有与弧形槽同轴的内弧挡板24;两个内弧挡板24之间以内弧挡板24的圆心为轴线圆形阵列有若干喷气单元;相邻喷气单元之间具有间隙;每个喷气单元包括转动连接在内弧挡板24相对侧壁之间的喷气轴25;每个喷气轴25的两侧沿喷气轴25的轴向设有若干组喷气管26;每组喷气管26的数量为两个,且喷气管26的上端设有倾斜面;同组中的两个喷气管26的倾斜面对称;喷气轴25转动时,相邻两个喷气单元中的两排相对的喷气管26能够通过倾斜面磁性拼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

由于树枝13的旋转速度有限,不能与所有下落的树叶接触,从而有部分树叶在涌动单元上,当涌动单元呈波浪形运动时,部分被涌起的树叶能够缠绕在旋转的树枝13上,另一部分树叶未缠绕在旋转的树枝13上,会继续下落,从而通过涌动单元之间的间隙掉落在收集罐1的底部,会导致收集罐1底部收集的疏浚底泥含杂率过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旋转轴23带动内弧板在相邻涌动单元的间隙处展开,控制每个喷气单元中的喷气轴25周期性正反转,从而使喷气单元反复摆动,当喷气轴25摆动至最大位置时,相邻两个喷气单元中的两排相对喷气管26能够通过倾斜面磁性拼接,当离开最大位置时,相邻两个喷气单元中的两排相对喷气管26脱离磁性连接。

若干喷气单元相互配合,使得从喷气管26中喷出的气体能够将即将掉落在间隙处的树叶吹飞,从而增加该部分树叶缠绕在旋转的树枝13上的几率;由于相邻喷气单元距离间隙,疏浚底泥能够从间隙处下落至收集罐1的底部;由于喷气单元反复摆动,当相邻两个喷气单元中的两排相对的喷气管26能够通过倾斜面磁性拼接时,拼接后的喷气管26中喷出的气体发生对冲,从而增大了该喷气管26上方喷出气体的喷气范围,被吹飞的树叶未缠绕在旋转的树枝13上时,又会下落,此时,当相邻两个喷气管26脱离磁性连接后,下落的树叶受到单个喷气管26喷出的气体,该气体的喷气范围小于发生磁性拼接后的喷气范围,在这两个交替过程中,使得树叶受到不稳定的喷气,从而帮助树叶翻转,从而提高树叶缠绕在旋转的树枝13上的几率;同时,当树叶翻转时,黏附在树叶上的疏浚底泥会被甩飞,从而减少树叶上黏附的疏浚底泥,从而反向提高除杂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巢湖疏浚底泥免烧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底泥除杂:通过除杂装置将底泥中杂质去除;

S2、晾晒脱水:将除杂后的疏浚底泥置于室外场地内晾晒至干燥状态,装袋备用;

S3、磨碎筛分:将干燥后的疏浚底泥倒入球磨机中进行磨碎处理,形成粉状并通过0.6mm的筛孔,待用;

S4、加料混合:将800份待用底泥与160份水泥、30份生石灰、40份粉煤灰、90份矿渣、170份水、2-6份早强剂、2-6份激发剂、0.6-1.8份减水剂、6份防水剂混合后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S5、压制成型:将上述混合料装入制砖模具中,采用万能试验机在15MPA压力、0.5mm/s的压制速度下双面加压静压成型并进行持续20s的恒压工作,放置1小时后脱模;

S6、将脱模后的砖坯采用特殊的养护方式进行7d养护工作。

底泥除杂的过程中,利用除杂装置通过反向收集树枝13和树叶,并除去更多的疏浚底泥来实现除杂的效果,疏浚底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除去,除去后的疏浚底泥黏附在收集罐1的内壁并逐渐流入到收集罐1的底部,疏浚底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树枝13上甩出,从而能够减少树枝13上黏附的疏浚底泥,从而提高出杂效果。

由于疏浚底泥含有大量氧化硅和氧化铝,经过除杂装置中树枝的离心甩出黏附在树枝上的疏浚底泥,被甩出后的疏浚底泥随着收集罐的内侧壁一点点的流向底部,使得原本大块的疏浚底泥体积更小、更细,能够增加疏浚底泥的活性,在潮湿的环境中与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等胶凝物质。

本实施例中,底泥为疏浚底泥,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硅(60.63%)、氧化铝(12.5%)、三氧化二铁(11.28%)、氧化钾(5.08%)、二氧化碳(2.89%)以及二氧化钛(2%)。

本实施例中,S4中早强剂为无水硫酸钠;S4中激发剂为硅酸钠;S4中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钙;S4中防水剂为甲基硅酸钠憎水剂;S4中加料搅拌过程,需先将底泥、水泥、生石灰、粉煤灰、矿渣干混搅拌5min,再将早强剂、激发剂、减水剂、防水剂、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倒入干混料搅拌机中湿混搅拌5min,转速设置300r/min。

本实施例中,S5中制砖模具尺寸为标准砖模。

本实施例中,S6中特殊的养护方式为烘干蒸养养护制度,即对压制成型砖坯在90℃条件下进行6h的高温烘干工作,后放入温度为70℃的高温蒸养箱进行持续7d的蒸养养护工作。

本实施例中,S1中的底泥除杂包括以下步骤:

A1、将含有杂质的疏浚底泥分批次缓慢倒入收集罐1;

A2、利用涌动单元将疏浚底泥含有的树枝13运输至圆块3,并利用固定块4夹持树枝13;

A3、控制圆块3转动,树枝13旋转将黏附的疏浚底泥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飞,使疏浚底泥脱离对树枝13的黏附,同时旋转的树枝13击打从收集罐1中下落的树叶,以使树叶缠绕在树枝13的周侧;

A4、控制摆动气缸7带动除杂块8沿树枝13的长度方向反复移动,弧形夹板11将缠绕在树枝13上的树叶刮起;

A5、控制夹持气10缸带动弧形夹板11将刮起的树叶夹持在弧形夹板11之间,原本夹持在弧形夹板11之间树叶群与刮起的树叶摩擦,除去被刮起的树叶黏附的疏浚底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S4、加料混合:将800份待用底泥与160份水泥、30份生石灰、40份粉煤灰、90份矿渣、170份水、6份早强剂、4份激发剂、0.6份减水剂、6份防水剂混合后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料。

经实测检验,上述实例一及实例二的力学性能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1抗压强度与耐水性测试

抗冻性试验过程按照GB/T4111-1997的规定进行:制备10块免烧砖,分别测量免烧砖的实验处理后的干质量损失率和抗压强度值,经实验检测,上述实例一及实例二的抗冻性检验如下表所示。

表2抗冻性测试

如图10所示,其中XRD检测以标准速度扫描即步长0.02°,每步停留试件20s,2θ起始角为5°,截止角为70°。可以看到底泥的主要成分为原生矿物石英和氧化铝。因其峰值较高,从而遮盖了其他矿物的衍射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337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