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镜头和摄像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一种镜头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摄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镜头和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变焦镜头领域中,一般使用前群和其他群联动的变焦结构,但该结构比较复杂,并且由于前群的伸缩导致镜头的防尘性、防滴露和耐候性等功能缺失,因此,对于四群以上镜片组构成的变焦镜头,一般将镜头的全长固定,通过物侧和像侧之间的镜片组之间相对移动来实现变焦。

这种方式虽然结构简单、镜头小型化比较容易,但当该镜头应用于大靶面,如M4/3型,甚至全画幅靶面(对应的镜头视场角在55°~75°之间)时,特别是广角端视场角超过60°时,若要保证光学系在变焦全域具有良好的像差补正和良好的光学性能,就需要将前镜片群的外径变得很大,导致镜头的全长增长,难以实现镜头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和摄像装置,以解决现有镜头要保证光学系在变焦全域具有良好的像差补正和良好的光学性能就难以实现镜头小型化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镜头,包括沿光轴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第四透镜组和第五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相对于像平面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能够沿光轴进行往复移动;

所述镜头满足如下关系:

0.8≤|F

-8≤F

2≤F

-0.8≤F

0.96≤BF/(FW*tanω)<1.8;

其中,F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满足如下关系:0.85≤|F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满足如下关系:3≤F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满足如下关系:-0.6≤F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满足如下关系:1.25≤BF/(FW*tanω)<1.55。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均包括至少两个正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满足如下关系:

V

V

其中,V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透镜组和所述第五透镜组同时满足如下关系:

V

其中,V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的中心轴与所述光轴重合,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如前述的镜头。

本发明提供的镜头,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合理配置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第一透镜组的合成焦距与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的比值、第三透镜组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第二透镜组的合成焦距与第四透镜组的合成焦距的比值以及镜头的后焦距与实际像高的比值,不仅可以对镜头的球差和像面弯曲进行良好的补正,使得镜头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还可以保证镜头的广角端的视场角和镜头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纵向球差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纵向球差曲线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纵向球差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纵向球差曲线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纵向球差曲线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纵向球差曲线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

图2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纵向球差曲线图;

图2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纵向球差曲线图;

图2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纵向球差曲线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

图26为本发明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

图27为本发明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

图28为本发明第三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

图29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

图3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现对本发明提供的镜头进行说明,该镜头包括沿光轴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LG1、第二透镜组LG2、第三透镜组LG3、第四透镜组LG4和第五透镜组LG5,第一透镜组LG1、第三透镜组LG3和第四透镜组LG4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组LG2和第五透镜组LG5具有负光焦度;

第一透镜组LG1、第三透镜组LG3和第五透镜组LG5相对于像平面IMG固定,第二透镜组LG2和第四透镜组LG4能够沿光轴进行往复移动;

镜头满足如下条件:

条件(1)0.8≤|F

条件(2)-8≤F

条件(3)2≤F

条件(4)-0.8≤F

条件(5)0.96≤BF/(FW*tanω)<1.8;

其中,F

具体地,第一透镜组LG1、第三透镜组LG3以及第五透镜组LG5的位置固定,镜头可以通过第二透镜组LG2和第四透镜组LG4沿着光轴移动实现变焦,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前群的伸缩导致镜头的防尘性、防滴露和耐候性等功能缺失。第二透镜组LG2在第一透镜组LG1和第三透镜组LG3之间移动,第二透镜组LG2可以靠近第一透镜组LG1远离第三透镜组LG3,也可以靠近第三透镜组LG3远离第一透镜组LG1,第二透镜组LG2沿光轴移动而实现变焦,因此,第二透镜组LG2也可以称之为变焦组。相应地,第四透镜组LG4可以靠近第三透镜组LG3远离第五透镜组LG5;也可以远离第三透镜组LG3靠近第五透镜组LG5,通过第四透镜组LG4沿光轴的方向移动而进行补偿或者当关注物体的移动时,通过微调第四透镜组LG4以使拍摄的视频聚焦更为清晰,因此,第四透镜组LG4也可以称之为对焦组,以实现对焦功能。

上述条件(1)合理配置了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的绝对值范围,当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的绝对值满足条件(1)时,镜头能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并能兼顾镜头的小型化。上述条件(2)合理配置了第一透镜组LG1的合成焦距与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的比值范围,当第一透镜组LG1的合成焦距与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的比值满足条件(2)时,镜头的球差能得到良好的补正,镜头的广角端也能得到较高的口径比,使得镜头在兼顾镜头体积的同时还具有优秀的解像性能。上述条件(3)合理配置了第三透镜组LG3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范围,当第三透镜组LG3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满足条件(3)时,镜头的球差能得到良好的补正,使得镜头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上述条件(4)合理配置了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与第四透镜组LG4的合成焦距的比值范围,当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与第四透镜组LG4的合成焦距的比值满足条件(4)时,第四透镜组LG4能良好的补正镜头从广角端到长焦端变焦产生的像面弯曲,使得镜头能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上述条件(5)合理配置了镜头的后焦距与实际像高的比值范围,当镜头的后焦距与实际像高的比值满足条件(5)时,既能保证镜头的广角端的视场角也能保证镜头的小型化。

本发明提供的镜头,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合理配置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第一透镜组LG1的合成焦距与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的比值、第三透镜组LG3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与第四透镜组LG4的合成焦距的比值以及镜头的后焦距与实际像高的比值,不仅可以对镜头的球差和像面弯曲进行良好的补正,使得镜头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还可以保证镜头的广角端的视场角和镜头的小型化。

对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当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的绝对值低于条件(1)的下限值时,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变短,因此会带来的像差补正和球差补正就比较困难,很难实现镜头良好的光学性能;同时镜头长度将增加,很难实现镜头的小型化;当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的绝对值高于条件(1)的上限值时,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变长,在第二透镜组LG2沿光轴移动实现变焦时,第二透镜组LG2的移动距离将增大,造成第四镜片组在长焦端的补正移动量增大,同时,第一镜片组的外径也会增大,导致很难实现像差补正和镜头的小型化。优选地,0.85≤|F

当第一透镜组LG1的合成焦距与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的比值低于条件(2)的下限值时,第一透镜组LG1的光焦度相对变弱,镜头长度将增加,同时,球差补正也会比较困难,很难实现镜头良好的光学性能;当第一透镜组LG1的合成焦距与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的比值高于条件(2)的上限值时,第一透镜组LG1的光焦度相对变强,球差补正将过剩,导致难以维持镜头的良好的光学性能。

当第三透镜组LG3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低于条件(3)的下限值时,第三透镜组LG3的光焦度相对变强,造成球差补正过剩和慧差补正困难,很难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同时,增加了第三镜片组的偏芯度,不利于组装精度和良品率;当第三透镜组LG3的合成焦距与镜头的合成焦距的比值高于条件(3)的上限值时,第三透镜组LG3的光焦度相对变弱,球差补正不足,同时,镜头的全长增大,不利于镜头的小型化。优选地,3≤F

当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与第四透镜组LG4的合成焦距的比值低于条件(4)的下限值时,第二透镜组LG2的光焦度相对变弱,像面弯曲变小,但是镜头的全长将增大,不利于镜头的小型化;当第二透镜组LG2的合成焦距与第四透镜组LG4的合成焦距的比值高于条件(4)的上限值时,第二透镜组LG2的光焦度相对变强,像面弯曲变大,导致第四透镜组LG4的像差补正很难实现。

条件(5)用于限制镜头的后焦距与实际像高的比值,当镜头的后焦距与实际像高的比值低于条件(5)的下限值时,在保证镜头的广角端的视场角的同时,镜头的后焦距将变短到不能在特定相机上使用,反之,当镜头的后焦距能够满足特定相机的使用时,镜头的广角端的视场角将变小;当镜头的后焦距与实际像高的比值高于条件(5)的上限值时,在保证镜头的广角端的视场角的同时,镜头的后焦距将变长,不利于镜头的小型化。优选地,1.25≤BF/(FW*tanω)<1.55。

由于非球面型能有效地消除像差,改善成像质量,同时还有利于镜头的小型化设计,使镜头能够在保持小型化设计的前提下同时具备优良的光学效果。第二透镜组LG2至少包括两个负透镜,两个负透镜中至少一个为非球面型,第三透镜组LG3包括一个正透镜,且该透镜为非球面型。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组LG4和第五透镜组LG5均包括至少两个正透镜,第四透镜组LG4和第五透镜组LG5满足如下条件:

条件(6)V

条件(7)V

其中,V

上述条件(6)和(7)分别合理配置了第四透镜组LG4中所有正透镜的平均阿贝数和第五透镜组LG5中所有正透镜的平均阿贝数。第四透镜组LG4中所有正透镜的平均阿贝数决定了第四透镜组LG4的位置色差和倍率色差的校正程度,是影响镜头成像性能的重要因素,将第四透镜组LG4中所有正透镜的平均阿贝数限定大于等于63.39,即,满足条件(6),可以保证第四透镜组LG4的成像性能。同理,第五透镜组LG5也是如此,在此不再赘述。优选地,第四透镜组LG4和第五透镜组LG5满足如下条件:V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透镜组LG4和第五透镜组LG5同时满足如下条件:

条件(8)V

其中,V

上述条件(8)合理配置了第四透镜组LG4中所有正透镜和第五透镜组LG5中所有正透镜的平均阿贝数,当镜头满足条件(8)时,对于镜头的位置色差和倍率色差都能有良好的校正,使得镜头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镜头还包括光阑STO,光阑STO的中心轴与光轴重合,光阑STO设置在第二透镜组LG2和第三透镜组LG3之间。具体地,光阑STO为孔径光阑STO,用于限制镜头的入光量,还可以对像差及杂散光实现一定的抑制。光阑STO可以为装配在第二透镜组LG2和第三透镜组LG3之间的单独的一种拦光件,也可以是由固定镜头的某个夹持件形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如前述的镜头。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摄像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镜头,因此,具有前述的镜头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申请中提供的镜头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沿光轴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该镜头包括沿光轴自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透镜组LG1、第二透镜组LG2、光阑STO、第三透镜组LG3、第四透镜组LG4和第五透镜组LG5,第一透镜组LG1、第三透镜组LG3和第四透镜组LG4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组LG2和第五透镜组LG5具有负光焦度。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五透镜组LG5和像平面IMG之间还可以设置用于保护镜头的保护玻璃CG,或者设置低通滤波器、红外截止滤波器等的各种光学滤波器,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F

第一透镜组LG1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以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第一透镜L1朝像侧面的表面曲率和第二透镜L2朝物侧面的表面曲率相同,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组LG2成第一双胶合透镜B01,且第一双胶合透镜B01具有负屈折力。由于单个具有正屈折力的透镜会产生负值球差,单个具有负屈折力的透镜会产生正值球差,利用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和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的组合,可以校正球差,同时还可以使得镜头的结构更加紧凑。

第一双胶合透镜B01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胶合面S2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将第一双胶合透镜B01的的物侧面S1于近光轴处设置为凸面,有利于光线以较大的角度入射至第一双胶合透镜B01中,从而提高镜头的视场角,有效地增大了镜头的拍摄范围,从而实现广角化拍摄的设计需求。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S4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由于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有利于使经过第一双胶合透镜B01的光线平缓地会聚至第三透镜L3,使第三透镜L3能够充分地接收入射至其物侧面S4的光线。

第二透镜组LG2包括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L6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L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S1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像侧面S13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三透镜组LG3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八透镜L8,光阑STO位于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之间。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S1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6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第四透镜组LG4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九透镜L9、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十透镜L10以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一透镜L11。第九透镜L9的物侧面S17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18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十透镜L10朝像侧面的表面曲率和第十一透镜L11朝物侧面的表面曲率相同,第十透镜L10和第十一透镜L11组成第二双胶合透镜B02,且第二双胶合透镜B02具有正屈折力;第二双胶合透镜B02的物侧面S19于近光轴处为凸面,胶合面S20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1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第五透镜组LG5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十二透镜L12、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三透镜L13以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四透镜L14。第十二透镜L12朝像侧面的表面曲率和第十三透镜L13朝物侧面的表面曲率相同。第十二透镜L12和第十三透镜L13组成第三双胶合透镜B03,且第三双胶合透镜B03具有负屈折力;第三双胶合透镜B03的物侧面S22于近光轴处为凹面,胶合面S23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4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十四透镜L14的物侧面S25于近光轴处为凸面,像侧面S26于近光轴处为凹面。

上述第一双胶合透镜B01、第二双胶合透镜B02和第三双胶合透镜B03的设置可以校正镜头的球差,同时还可以使得镜头的结构更加紧凑。

更具体地,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曲率半径R、中心厚度D、折射率Nd和阿贝数V

第二镜片组和第四镜片组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上述表中各非球面型结构的光学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4、图5和图6包括了第一实施例中镜头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其中,纵向球差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的入瞳直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mm)。具体地,图4分别示当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波长为656.2800nm、587.5618nm和435.8400nm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情况;图5分别示出了当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波长为656.2800nm、587.5618nm和435.8400nm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情况;图6分别示当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波长为656.2800nm、587.5618nm和435.8400nm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情况。从上述图中可知,各波长光线的会聚焦点偏离程度趋于一致,成像画面中的弥散斑或色晕得到有效抑制。

图7、图8和图9包括了第一实施例中镜头的像散曲线图,其中,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mm),纵坐标表示视场角(deg),图7、图8和图9分别对应镜头处于广角状态、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以及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另外,图中的S曲线代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弧矢场曲,T曲线代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子午场曲。从上述图中可知,镜头的场曲较小,像面弯曲程度得到有效抑制,且各视场下的弧矢场曲及子午场曲像差较小,各视场的像散得到较佳的控制,因此,镜头的视场中心至边缘均拥有清晰的成像。

图10、图11和图12包括了第一实施例中镜头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横坐标表示畸变,纵坐标表示视场角(deg),图10、图11和图12分别对应镜头处于广角状态、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以及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从上述图中可知,镜头的畸变程度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透镜组LG2没有设置第七透镜L7以及各个透镜的参数不同,即,实施例二中比实施例一少了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

在本实施例中,|F

更具体地,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曲率半径R、中心厚度D、折射率Nd和阿贝数V

/>

第二镜片组和第四镜片组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上述表中各非球面型结构的光学数据如下表所示:

图13、图14和图15包括了第二实施例中镜头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其中,纵向球差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的入瞳直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mm)。具体地,图13分别示当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波长为656.2800nm、587.5618nm和435.8400nm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情况;图14分别示出了当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波长为656.2800nm、587.5618nm和435.8400nm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情况;图15分别示当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波长为656.2800nm、587.5618nm和435.8400nm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情况。从上述图中可知,各波长光线的会聚焦点偏离程度趋于一致,成像画面中的弥散斑或色晕得到有效抑制。

图16、图17和图18包括了第二实施例中镜头的像散曲线图,其中,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mm),纵坐标表示视场角(deg),图16、图17和图18分别对应镜头处于广角状态、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以及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另外,图中的S曲线代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弧矢场曲,T曲线代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子午场曲。从上述图中可知,镜头的场曲较小,像面弯曲程度得到有效抑制,且各视场下的弧矢场曲及子午场曲像差较小,各视场的像散得到较佳的控制,因此,镜头的视场中心至边缘均拥有清晰的成像。

图19、图20和图21包括了第二实施例中镜头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横坐标表示畸变,纵坐标表示视场角(deg),图19、图20和图21分别对应镜头处于广角状态、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以及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从上述图中可知,镜头的畸变程度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实施例二中的第二透镜组LG2没有设置第七透镜L7以及各个透镜的参数不同,即,实施例二中比实施例一少了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S12和像侧面S13。

在本实施例中,|F

更具体地,镜头的各个透镜的曲率半径R、中心厚度D、折射率Nd和阿贝数V

/>

第二镜片组和第四镜片组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上述表中各非球面型结构的光学数据如下表所示:

/>

图22、图23和图24包括了第三实施例中镜头的纵向球差曲线图。其中,纵向球差曲线图的纵坐标表示归一化的入瞳直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mm)。具体地,图22分别示当镜头处于广角状态时,波长为656.2800nm、587.5618nm和435.8400nm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情况;图23分别示出了当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波长为656.2800nm、587.5618nm和435.8400nm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情况;图24分别示当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波长为656.2800nm、587.5618nm和435.8400nm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情况。从上述图中可知,各波长光线的会聚焦点偏离程度趋于一致,成像画面中的弥散斑或色晕得到有效抑制。

图25、图26和图27包括了第三实施例中镜头的像散曲线图,其中,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mm),纵坐标表示视场角(deg),图25、图26和图27分别对应镜头处于广角状态、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以及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像散曲线图,另外,图中的S曲线代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弧矢场曲,T曲线代表波长为587.5618nm下的子午场曲。从上述图中可知,镜头的场曲较小,像面弯曲程度得到有效抑制,且各视场下的弧矢场曲及子午场曲像差较小,各视场的像散得到较佳的控制,因此,镜头的视场中心至边缘均拥有清晰的成像。

图28、图29和图30包括了第二实施例中镜头的畸变曲线图,其中,横坐标表示畸变,纵坐标表示视场角(deg),图28、图29和图30分别对应镜头处于广角状态、镜头处于中间状态时以及镜头处于长焦状态时的畸变曲线图。从上述图中可知,镜头的畸变程度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 多镜头多传感器摄像装置的图像拼接标定装置及检测系统
  • 通过环绕摄像头旋转实现镜头擦拭的航拍器除尘装置
  • 镜头镜筒以及摄像装置
  • 摄像镜头及使用该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以及搭载有该摄像装置的便携设备
  • 摄像镜头和使用该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以及搭载该摄像装置的便携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5938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