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中间包液位高度观察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6: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铸钢包浇钢领域,涉及一种中间包液位高度观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钢铁企业在推进高效连铸生产过程中,对连铸坯质量控制非常重视,浇注过程中需要对中间包的液位高度实际变化的持续关注非常必要,稳定的液位高度对控制中间包中夹杂物上浮和预防卷渣至关重要,部分生产厂通过中间包称重实现对钢液面高度的间接了解,中间包称重精度对中间包车的结构设计、使用、维护工作要求极高,否则得到的重量的精度极差,容易导致监控失误,引起生产质量事故。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包液位高度观察的方法,通过设置板条,知道生产过程中中间包内液面离中间包上口的距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间包液位高度观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定带标识的耐火材料板条,在中间包工作层完成烘烤后,中间包安装稳流器时,同步安装该板条;

S2,钢包浇注过程中通过中间包上预留的钢包钢流孔观察到钢包长水口浸入情况和中间包液面与带标识的板条交汇处所处的位置,以此来判断中间包内液面高度的位置;

S3,钢包浇钢工根据浇注中液面高度与板条交汇处所处于约定的高度判定出中间包内实际的液面为多高,以此来供连铸机控制拉速时参考。

可选的,S1步骤中,安装板条时,采用丁字钢条,长度方向架在中间包钢壳上口,短方向钢条特定位置与板条特定位置重合,以此标定板条特定位置离中间包上口的高度位置。

可选的,板条设置在中间包后墙上,其材质同中间包挡墙相同,形状根据各台连铸机不同液位高度的实际情况,结合拉速降速需要设计一特定的标识以代表多少高度。

可选的,S2步骤中,通过观察钢包、中间包换包连浇期间的中间包内液面高度,避免无位置参考时判断失误后出现的真实液位高度不满足工艺规程中拉速对应的液位高度的要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一种中间包液位高度观察的方法,在中间包盖钢包钢流孔可以观察到的中间包后墙内壁上,安装一带有特殊标识的耐火材料板条,钢包浇钢工通过观察中间包液面与板条的特定标识交汇处,判断液面在板条上的位置,以此来了解液面离中间包上口的距离;采用本发明监控中间包的液位高度,可降低中间包因液位高度判断失误产生的浇注事故和卷渣等质量问题的概率。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具体实施例,

一种中间包液位高度观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定带标识的耐火材料板条,在中间包工作层(如干式料)完成烘烤后,中间包安装稳流器时,同步安装该板条,安装板条时,用专用的丁字钢条(长度方向架在中间包钢壳上口,短方向钢条特定位置与板条特定位置重合,以此标定板条特定位置离中间包上口的高度位置;

2.钢包浇注过程中通过中间包上预留的钢包钢流孔(入口)观察到钢包长水口浸入情况和中间包液面与带标识的板条交汇处所处的位置,以此来判断中间包内液面高度的位置(数据),特别是钢包、中间包换包连浇期间的中间包内液面高度,避免因判断失误出现的真实液位高度不满足工艺规程拉速对应的液位高度的要求,以此预防因此而出现的卷渣、下渣等事故;

3.板条材质同中间包挡墙,形状则根据各台连铸机不同液位高度的实际情况,结合拉速降速需要设计一特定的标识以代表多少高度,特定设计的特别意义以文件规定进行约定;

4.钢包浇钢工根据浇注中液面高度与板条交汇处所处于约定的高度判定出中间包内实际的液面是多少高,以此来供连铸机控制拉速时参考。

在设备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无法实现通过精确称重掌控中间包液位高度的时候,亟需一种简便的方法一目了然地知道中间包液面离中间包上口的距离。而本发明通过在中间包盖钢包钢流孔可以观察到的中间包后墙内壁上安装一带有特殊标识的耐火材料板条,钢包浇钢工通过观察中间包液面与板条的特定标识交汇处,判断液面在板条上的位置,以此来了解液面离中间包上口的距离;采用本发明监控中间包的液位高度,可降低中间包因液位高度判断失误产生的浇注事故和卷渣等质量问题的概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分类

06120114699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