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4:21


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

背景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沿海地区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严重的污染,多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相当体量的工矿企业工业废水和沿海居民生活污水,未经达标处理而排入海中,在沿海岸滩多处可见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尤其是近岸滩地,更成为污染集中、破坏严重的区域。对海岸带近岸滩地造成严重污染的同时,对滩地植被形成了毁灭性破坏,近岸滩地原有防风消浪功能尽失,鸟类等动物天然的栖息场所也损失殆尽。目前海岸带近岸滩地修复多采用水利措施,例如防浪堤、防浪墙等“灰色措施”,首先成本较高,其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对海洋造成一定的污染,且不具有生态属性。

以生态修复的方式进行海岸带近岸滩地修复,是一种可以长效运行的生态方式,节能环保。但是海岸带近岸滩地难以满足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存活条件。通过改善海岸带近岸滩地局部区域微生态条件,实现植物群落在近岸滩地中的存活及繁殖,解决了这一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拟修复海域范围内选择海浪较小区域,通过围隔设置,分隔出植物种植区域,同时,依靠围隔对海浪进行削减;

(2)围隔上部安装浮体,下部安装配重,沉至滩地表面,并通过木桩进行固定,围隔裙体实际高度高于最高潮水位,以确保当水深发生变化时,围隔可随漂浮于水面的浮体而上下浮动;

(3)在种植区域内通过地形改造抬高滩地高度,并形成迎水坡面;

(4)在植物种植区域内,首批种植范围为靠近海岸区域,以海岸线为基线,逐步向围隔方向种植,扩大种植范围;

(5)对植物种苗进行选育,并进行栽植;

(6)拆除围隔,在海岸带近岸滩地生态修复最终完成后,可将围隔拆除,以供下次使用;围隔拆除是指待围隔范围内植物群落构建完成,成活1年以后,将围隔拆除,在该过程中,以植物自身的生长繁殖为主,人工补种为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海浪较小的区域是指海浪小于0.5m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地形改造是通过块石层、透水层、稳定层、种植层自下而上构建而成的,所述块石层选用单块重量30-40kg,尺寸为20-30cm,所述透水层选用级配碎石,粒径为2-5cm,所述稳定层采用生态混凝土,所述种植层使用当地周边剔除碎石等杂物的滩地土壤。

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所述迎水坡面形成后在其表面浇筑一层生态混凝土,起到稳定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扩大种植范围的种植方法,具体如下:

S1、以海岸线为基线,以“线条型”逐步向围隔方向种植,首批种植以每日淹没时间不超过4小时为宜;

S2、首批种植植物成活1个月以后,进一步向外围扩大种植面积,直至围隔附近,水位最深处每日淹没时间不超过8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植物种苗首先在当地土生植物种群中选择耐盐碱、抗风浪能力强的品种,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培育、驯化,以获取耐盐碱性更好、抗风浪能力更强的植物品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包括围隔裙体和用于种植的迎水坡面,所述围隔裙体围绕在迎水坡面的周向上;

所述围隔裙体由多个围隔单元拼接而成,所述围隔单元包括交错设置的上围隔板和下围隔板,所述上围隔板通过滑动连接组件以上下滑动的方式连接在下围隔板上;

所述上围隔板的顶部固定设有浮体,所述浮体的两个设有扎带;

所述下围隔板的底部固定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两侧以贯穿的方式设有固定桩;

所述迎水坡面由块石层、透水层、稳定层、种植层自下而上构建而成,所述块石层铺设在原土层,所述种植层上种植有植被层。

进一步的,所述上围隔板和下围隔板上设有透水性网膜,所述透水性网膜的网孔直径不大于0.5mm。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连接组件包括两组长条形的滑轨和长条形的滑块,且分布在围隔单元的两侧,所述滑轨和滑块分别沿竖直方向固定在上围隔板和下围隔板上,所述滑块的横截面呈T形结构,所述滑轨的内侧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用于滑块在滑轨上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为充气气囊或泡沫块。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有益效果在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改变小范围环境条件,可以使植物在海岸带近岸滩地中快速存活并繁殖,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岸带修复的理念,相比于目前海岸带修复的方式,本发明属于完全的生态治理方式,耗能极低,在实施过程中对海洋无污染,在后期基本实现零能耗,而且可长效运营。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关于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关于围隔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关于围隔单元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关于迎水坡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围隔单元,11、上围隔板,12、下围隔板,13、滑轨,14、滑块,15、浮体,16、配重块,17、固定桩,18、透水性网膜,19、扎带;2、迎水坡面,21、植被层,22、种植层,23、稳定层,24、透水层,25、块石层,26、原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特点。

参见图1,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结构,包括围隔裙体和用于种植的迎水坡面2,围隔裙体围绕在迎水坡面2的周向上。

参见图1-3,围隔裙体由多个围隔单元1拼接而成,围隔单元1包括交错设置的上围隔板11和下围隔板12,上围隔板11和下围隔板12上设有透水性网膜18,透水性网膜18的网孔直径不大于0.5mm。

参见图2-3,上围隔板11通过滑动连接组件以上下滑动的方式连接在下围隔板12上,滑动连接组件包括两组长条形的滑轨13和长条形的滑块14,且分布在围隔单元1的两侧,滑轨13和滑块14分别沿竖直方向固定在上围隔板11和下围隔板12上,滑块14的横截面呈T形结构,滑轨13的内侧设有与滑块14相匹配的滑槽,用于滑块14在滑轨13上滑动。

参见图2-3,上围隔板11的顶部固定设有浮体15,浮体14为充气气囊或泡沫块,浮体15的两个设有扎带19,扎带19用于围隔裙体拼接时,围隔单元1直接的连接,下围隔板12的底部固定设有配重块16,配重块16的两侧以贯穿的方式设有固定桩17。

参见图4,迎水坡面2由块石层25、透水层24、稳定层23、种植层22自下而上构建而成,块石层25铺设在原土层26,种植层22上种植有植被层21。

实施例1

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包括海岸带近岸滩地中植物种苗的选择、培育,本实施例所选为地附近区域野生芦苇,围隔的设置,种植区域地形的改造,围隔最终的拆除。

(1)在拟修复海域范围内选择海浪小于0.5m区域,围隔设置,网孔直径选取0.5mm,分隔出植物种植区域2万m2,同时,依靠围隔对海浪进行削减。

(2)围隔上部安装浮体,下部配重采用50cm见方的混凝土块,沉至滩地表面,并通过2.5m长木桩进行固定,围隔裙体实际高度高于最高潮水位0.5米,以确保当水深发生变化时,围隔可随漂浮于水面的浮体而上下浮动。

(3)在种植区域内通过地形改造抬高滩地高度,并形成迎水坡面。地形改造是通过块石层、透水层、稳定层、种植层自下而上构建而成的。块石规格选用单块重量30kg,尺寸为20-30cm,块石层厚度1.0-1.5m;透水层选用级配碎石,粒径2-5cm,透水层厚度0.5-1.0m;稳定层采用生态混凝土,厚度0.5-0.8m;种植层使用当地周边滩地土壤,剔除碎石等杂物即可,厚度0.3-0.5m。迎水坡面形成后在其表面浇筑一层生态混凝土,起到稳定作用。

(4)在当地寻找耐盐碱、抗风浪能力强的野生植物种苗芦苇,然后进行培育及驯化,为后续种植提供植物种苗。

(5)在植物种植区域内,首批种植范围为靠近海岸区域,以每日淹没时间不超过4小时为宜。植物成活1个月以后,进一步向外围扩大种植面积,直至围隔附近。

(6)一年后,植物群落稳定生长,最终将围隔拆除,完成海岸带近岸滩地生态修复。

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江苏省某地海岸带近岸滩地,总实施时间为2年。共种植2万m2,整体完成1年后,成活率达60%。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受场地限制,所选植物品种为芦竹,种植区域面积为1万m2。

在山东某海岸带近岸滩地。共种植1万m2,最终种植区域成活率达75%。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所选植物品种为单叶蔓荆,种植区域面积为3万m2。

在浙江某海岸带近岸滩地。共种植3万m2,最终种植区域成活率达70%。

本发明的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通过改变小范围环境条件,可以使植物在海岸带近岸滩地中快速存活并繁殖,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岸带修复的理念,相比于目前海岸带修复的方式,本发明属于完全的生态治理方式,耗能极低,在实施过程中对海洋无污染,在后期基本实现零能耗,而且可长效运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海岸带近岸滩地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及构建结构
  • 一种基于康养景观的植物群落构建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918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