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44:28


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负离子发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负离子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多有益效果,例如净化空气、疗养保健等;现市场上大多采用负离子发生器以产生负离子,大部分的负离子发生装置采用负高压尖端放电原理,将低压升至高压,利用金属放电针以产生负离子。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负离子发生器的喷射距离较短,负离子不能很好地扩散出去,使得负离子发生器的作用空间仅局限在负离子发生器的周围,其作用空间较小,使用效果较差,故而具有进一步的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负离子发生装置中,其通过合理设置线路板与放电针的连接、位置关系,从而使得负离子能够被推送得更远,以提高负离子发生装置的作用空间;在负离子发生装置控制方法中,通过合理地对屏蔽板进行接地控制,能够提高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工作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负离子发生机构;

所述负离子发生机构包括高压发生器、安装架、放电针、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和屏蔽板;

所述放电针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内,所述第一线路板、屏蔽板和第二线路板板依次间隔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分别与所述高压发生器的负极、正极连接;

所述安装架包括扩散口,所述放电针包括连接端和放电端,所述放电端位于所述扩散口内;

其中,所述第一线路板设置在所述扩散口处,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线路板连接;

所述第一线路板底部与所述放电端顶部的垂直距离为1至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负离子发生装置,通过第二线路板连接高压发生器的正极,放电针与第二线路板连接后,放电针会在放电端产生负离子放出,通过将第一线路板连接高压发生器的负极,将第一线路板设置在垂直距离放电针的放电端1至4mm处,第一线路板为负极,放电针的放电端放出的负离子与第一线路板之间产生同性相斥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能够将负离子推送、扩散出去,从而使得负离子能够在作用力地作用下扩散地更远,提高了负离子放生装置的作用空间;

并且,通过在第一线路板与第二线路板之间设置屏蔽板,屏蔽板不连接任何电路,屏蔽板通过电场屏蔽效应,极大地屏蔽了第二线路板朝向第一线路板的电场,使得电荷能够尽可能地集中在放电针本体上,以使得放电针的放电端产生的负离子较多且聚集,增大了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路板底部与所述放电端顶部的垂直距离为2.8mm。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部设有用于安装放电针的安装空间;

所述扩散口设置在安装空间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扩散口包括扩散部和延伸部,所述扩散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扩散部的另一侧与所述延伸部连接;

所述扩散部为喇叭形;

所述扩散部的内壁为弧形;

所述扩散部顶部为多边形或圆形。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用于支撑第一线路板、第二线路板与屏蔽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还包括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套接在所述支撑柱外壁上,所述支撑套设置在所述屏蔽板与所述第二线路板之间,所述支撑套用于支撑屏蔽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塑料材质制成;

所述防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线路板远离所述安装架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包括侧挡边,所述侧挡边向所述第二线路板方向延伸以遮挡所述第一线路板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还包括壳体组件,所述负离子发生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

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负离子发生机构的安装腔;

所述安装腔至少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卡勾,所述壳体组件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卡勾配合的卡槽。

本申请的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其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放电针的放电端设置连接负极的第一线路板,使得负离子与第一线路板之间产生同性相斥的作用,从而使得负离子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能够被推送地更远,从而扩大了负离子发生装置的作用空间;

通过设置屏蔽线路板,产生电场屏蔽效应,能够对第二线路板朝向第一线路板的电场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从而使得电荷能够集中在放电针上,增加了放电针产生负离子的效率与聚集度,增大了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工作效率;

通过设置在第一线路板外设置防护层,能够屏蔽外部电场、灰尘对第一线路板的影响;

通过设置支撑套,能够对屏蔽板起到支撑作用,使得屏蔽板与第二线路板之间的间隔较为稳定,则屏蔽板对于电场的屏蔽作用较为稳定。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屏蔽板在第二线路板接通电源后重复接地循环;所述接地循环包括屏蔽板空接T1时长后,接地T2时长;其中,所述T1时长为20至30分钟,所述T2时长为5至15秒。本申请的负离子发生装置控制方法,通过在负离子装置接通电源后,对屏蔽板进行接地循环,从而一方面即保证了对负离子发生装置内的电场屏蔽效果,提高负离子发生装置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放电针的放电性能不会被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的局部B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负离子发生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1、负离子发生装置;

11、负离子发生机构;

111、高压发生器;112、安装架;113、放电针;114、第一线路板;115、第二线路板;116、屏蔽板;117、卡勾;

1121、扩散口;1122、连接柱;1123、安装空间;1124、支撑柱;1125、支撑套;1126、防护层;11261、侧挡边;

11211、扩散部;11212、延伸部;

12、壳体组件;121、第一壳体;122、第二壳体;123、第三壳体;124、第四壳体;125、安装腔;126、底座;127、卡槽;128、抵接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详细、清楚、完整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定本公开。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别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公开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如图1至图7说明。

一方面,参考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其能够产生负离子,并且负离子能够向负离子发生装置1的周围空间散发出去,能够用于日常生活的使用,例如能够用于净化空气、疗养保健等;

进一步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包括壳体组件12和负离子发生机构11,负离子发生机构11设置在壳体组件12中,其设有用于放置负离子发生机构11的安装腔125,安装腔125至少为两个,即本申请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中至少具有两个负离子发生机构11;参考图1所示,壳体组件12整体为葫芦型,由于壳体组件12的结构,故而其安装腔125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腔125间隔设置且大小不一;

进一步的,参考图1所示,负离子发生机构11整体为板状,如图4所示,安装腔125上设有卡槽127,负离子发生机构11上设有卡勾117,卡勾117设置在安装架112上,其朝向第二线路板115方向延伸;卡勾117卡紧设置在卡槽127上,从而实现了负离子发生机构11与安装腔125的安装,能够使得负离子发生机构11能够稳定地连接在壳体组件12上。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壳体组件12还包括第一壳体121、第二壳体122、第三壳体123、第四壳体124、和底座126,第一壳体121至第四壳体124依次连接后,得到葫芦型的结构,葫芦型的结构较为美观,寓意较好,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底座126连接在前述四个壳体组装后的结构的底部,底座126的底部为平面,从而使得在连接完成后,该负离子发生装置1能够通过底座126放置在平面上,使得葫芦型的负离子发生装置1能够较为美观地放置在使用处,进一步提高美观性。在本申请的另一可选实施例中,负离子发生机构11包括高压发生器111、安装架112、放电针113、第一线路板114、第二线路板115和屏蔽板116;参考图2、图3、图5、图6所示,安装架112整体呈现为T型结构,其表面为基本的圆盘状,同样的,第一线路板114、第二线路板115与屏蔽板116的外周壁与安装架112相对于;第一线路板114、屏蔽板116和第三线路板从安装架112的上端往下依次连接在安装架112上;其中,安装架112上设有用于安装放电针113的多个连接柱1122,连接柱1122的设置方向与第一线路板114、屏蔽板116和第三线路板依次设置的方向是相同的,并且,屏蔽板116上设有供连接柱1122穿过的连接孔,从而使得屏蔽板116套接在连接柱1122上;第一线路板114设置在连接柱1122的上方,第二线路板115设置在连接柱1122的下方,第二线路板115与连接柱1122为固定连接;

第一线路板114、第二线路板115分别与高压发生器111的负极、正极连接,而放电针113包括连接端和放电端,放电端呈尖刺型,连接端与第二线路板115连接,即放电针113的连接端为正极,在高压发生器111的作用下,放电针113的放电端放电产生负离子,从而完成负离子的产生;如图6所示,安装架112还包括扩散口1121,放电端位于扩散口1121处,第二线路板115连接高压发生器111的负极,且第一线路板114设置在扩散口1121处,第一线路板114为负极,放电针113的放电端放出的负离子与第一线路板114之间产生同性相斥的作用力,该作用力能够将负离子推送、扩散出去,从而使得负离子能够在作用力与扩散口1121的结构的作用下扩散地更远,提高了负离子放生装置的作用空间;

进一步的,屏蔽板116不接任何电源,且屏蔽板116设置在第一线路板114与第二线路板115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屏蔽板116低于放电针113的放电端,屏蔽板116上设有金属镶件,从而基于电场屏蔽效应,屏蔽板116对第二线路板115朝向第一线路板114方向的电场起到了屏蔽作用,从而减少电场对于放电针113上的电荷移动即分布的影响,能够使得放电针113的放电端的电荷较为集中,从而产生负离子的数量及聚集度更强,即提高了负离子产生装置的工作效率;

其中,第一线路板114设置在放电针113的放电端的上方,第一线路板114与放电针113不接触,且第一线路板114底部与放电端顶部的垂直距离为1至4mm,在这个距离范围内,第一线路板114对负离子的推送效果较佳。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壳体,能够便于负离子发生机构11与壳体组件12的安装与拆卸,并且能够方便设置单独放置高压发生器111的放置槽,如图1所示,安装架112设置在第二壳体122上,高压发生器111设置在第三壳体123上使得高压发生器111与安装架112所在空间能够错开,以保证负离子发生机构11的工作稳定。

进一步的,在卡勾117设置的方向上,屏蔽板116与线路板的外侧壁均设置安装平面,第二壳体122上设有与安装平面配合的抵接台128,抵接台128沿安装架112的安装方向设置,抵接台128从第二壳体122内壁向外凸出,抵接台128与安装平面的作用面为平面,抵接台128与安装平面作用后,能够使得第二壳体122对负离子发生机构11的卡紧效果更好,连接更为平稳、不易晃动。

在本实施例中,放电针113的连接端与第二线路板115为焊接,使得放电针113能够较为稳定地与第二线路板115实现固定连接;如图6所示,第二线路板115上设有用于安装放电针113的针孔,放电针113可穿过针孔以实现放电针113与第二线路板115的连接,增大放电针113与第二线路板115的连接面积,增大放电针113与第二线路板115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高压发生器111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根据本申请在此对其作用的描述确定合适的高压发生器111。因此,本申请在此不对高压发生器111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做赘述。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线路板114底部与放电端顶部的垂直距离为2.8mm。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路板114与放电针113的放电端的垂直距离决定了对负离子的推送效果,若是二者之间垂直距离过近,放电端的负离子一旦产生便会被推送出去,容易导致放电针113的放电端位置负离子浓度较低,反而降低了推送效果;若是二者之间垂直距离较远,虽然放电端的负离子浓度较大,但是由于垂直距离较远,排斥力变小,亦会导致推送效果变差;故而将第一线路板114底部与放电端顶部的距离为2.8mm时,第一线路板114对于负离子的推送效果最佳。

当然,第一线路板114底部与放电端顶部的垂直距离可以进行更改,其垂直距离的大小还可以为1mm、1.5mm1.8mm、2mm、2.5mm、3.5mm、3.8mm、4mm中任意一个,具体选择数值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以适用。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连接柱1122内部设有用于安装放电针113的安装空间1123,安装空间1123呈基本的倒锥形,连接柱1122的外壁呈圆柱型,安装空间1123的内壁与放电针113外壁不接触;扩散口1121与安装空间1123连通,即支撑柱1124包括上下两个部位,上面为扩撒口,下面为用于安装放电针113的部位,放电针113的部分位于安装空间1123中,部分从安装空间1123里凸出进入扩散口1121中,即放电针113的放电端位于扩散口1121中,以便于负离子形成后能够容置在扩散口1121中。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扩散口1121包括扩散部11211和延伸部11212,扩散部11211的一端与连接柱1122连接,扩散部11211的另一侧与延伸部11212连接;扩散部11211为喇叭形,能够使得负离子堆积在扩散部11211的底部,当扩散时,由于扩散部11211的结构,能够将聚集的负离子扩散出去,使得负离子的扩散出去的空间较大,能够有利于负离子的扩散;延伸部11212连接在扩散部11211的端口,延伸部11212向远离放电端方向上向外延伸,其围绕设置在扩散口1121的端部,其高度大于第一线路板114的厚度,一方面延伸部11212能够对第一线路板114进固定作用,另一方面增加了扩散口1121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负离子。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扩散部11211的内壁为弧形,当扩散部11211的内壁为弧形时,负离子在受到扩散部11211内壁的作用下时,其接触面较小,基本为点接触,减少了负离子与内壁的接触,在负离子受到排斥力作用向外扩散时,其扩散速度更快、扩散得更彻底。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扩散部11211顶部为多边形。具体为正六边形,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其结构较为稳定,使得扩散部11211与延伸部11212的连接点较多,连接较为稳定,并且其空间也相对较大,能够存放更多的负离子。

另外,扩散部11211亦可以设置为圆形。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装架112包括支撑柱1124和支撑板,支撑板为板状,支撑柱1124、连接柱1122沿同一方向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以起到对支撑板的支撑作用,支撑柱1124、连接柱1122、支撑板为一体结构;支撑柱1124用于支撑第一线路板114、第二线路板115与屏蔽板116,如图6所示,第一线路板114设置在支撑板上,即位于支撑柱1124的上方,支撑柱1124同时对支撑板与第一线路板114起到支撑作用;而屏蔽板116与第二线路板115上均设有供支撑部穿过的安装孔,从而使得屏蔽板116、第二线路板115实现与支撑柱1124的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图5所示,支撑柱1124设置在安装架112的外围,其绕支撑板的外围间隔设置,支撑柱1124的数量为多个,其与连接柱1122错开。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支撑柱1124的底部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外壁直径大于第二线路板115的安装孔的内径,从而使得第二线路板115能够稳定地放置在限位块上,以使得第二线路板115与安装架112能够稳定连接,保证了第二线路板115对放电针113的电性输出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安装架112还包括支撑套1125,支撑套1125套接在支撑柱1124外壁上,支撑套1125设置在屏蔽板116与第二线路板115之间,使得屏蔽板116与第二线路板115之间保持较为稳定的间距,且支撑套1125能够稳定地对屏蔽板116进行支撑,从而使得屏蔽板116的电场屏蔽效果较为稳定,从而使得负离子发生机构11能够稳定地产生负离子,保证负离子发生装置1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支撑套1125为塑料材料制成,其具有绝缘效果。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安装架112包括防护层1126,防护层1126为塑料材质制成;防护层1126设置在第一线路板114远离安装架112的一侧,防护层1126设置在第一线路板114顶部,防护层1126对于第一线路板114的上面具有遮挡作用,能够有效隔绝外部的灰尘、杂质对第一线路板114接触,从而使得第一线路板114对于负离子的推送效果能够保持地较好。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防护层1126包括侧挡边11261,侧挡边11261向第二线路板115方向延伸凸出以遮挡第一线路板114的侧壁,从而使得防护层1126能够完全将第一线路板114的外表面全部遮挡,以保证第一线路板114受到外部影响最小,第一线路板114对于负离子的推送效果最佳,负离子发生装置1的负离子扩散空间较大,使得负离子发生装置1的作用空间最大。

在本申请中,安装架112整体均由塑料材料制成,包括支撑板、支撑柱1124、连接柱1122以及限位块全部为塑料材料制成,能够有效保证安装架112的绝缘效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二线路板115与高压发生器111的正极连接,第二线路板115与放电针113连接,放电针113的放电端放电产生负离子,负离子堆积在扩散口1121中;

第一线路板114与高压发生器111的负极连接,与位于扩散口1121中的负离子产生同性排斥力,从而将扩散口1121中的负离子推送得更远,使得负离子发生装置1的作用空间较大,以提高负离子发生装置1的使用效果。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负离子发生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控制方法包括:

屏蔽板116在第二线路板115接通电源后重复接地循环;

接地循环包括屏蔽板116空接T1时长后,接地T2时长;

其中,T1时长为20至30分钟,T2时长为5至15秒。

在本实施例中,在负离子发生装置1接通电源后,放电针113通电,放电针113在放电端的尖端产生放电以产生负离子;而放电针113的连接端与第二线路板115连接,第二线路板115与高压发生器111的正极连接,从而使得在第一线路板114与第二线路板115之间会产生电场,通过屏蔽板116对该电场进行屏蔽,以使得放电针113上的电荷能够集中,提高放电针113的放电效率;然而屏蔽板116一直作用屏蔽的话,也会对负离子发生装置1的工作效率有轻微影响,因此,需要屏蔽板116工作一段时间后取消屏蔽作用,使得第一线路板114与第二线路板115之间具有电场效应,对放电针113的电荷移动方向具有引导效果,该引导作用满足条件后,再进行屏蔽使得电荷集中,从而如此以提高负离子发生装置1的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屏蔽板116的接地循环包括两个步骤,分别为空接和接地,空接即屏蔽板116不接任何电路,在负离子发生装置1中起到电场屏蔽的作用,接地时,其对于负离子发生装置1中的电场屏蔽作用消失;当空接T1时长后,接地T2时长后,重新开始接地循环,即再重复空接与接地;T1时长为20至30分钟,T2时长为5至15秒。

优选的,T1为25分钟,T2为10S。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屏蔽板116接地可以通过与桌面、墙面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接触来实现接地,也可以通过与接地电源来实现接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各实施例在对方案不冲突且技术方案能够共同存在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成新的实施例。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可增加负离子浓度的负离子发生器装置
  • 一种基于正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净化装置及其方法
  • 一种负离子发生空调制冷装置
  • 一种双馈风机与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方法、控制器及装置
  • 一种不同粒径空气负离子浓度测量方法和装置
  •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及安装有该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过滤装置
  • 一种负离子发生器及安装有该负离子发生器的空气过滤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30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