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功能的更新换代,车辆的中控屏幕的种类也日新月异。目前,在车辆上,通常会设置至少一个显示产品来作为车辆的中控屏幕,在某些车辆上,中控屏幕甚至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显示产品,也就是说,在车辆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显示装置来作为车辆的中控屏幕,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但是,目前的车载显示装置包括的两个显示装置通常是独立控制的,也就是说需要两个主板来对两个显示装置的显示分别进行控制,导致两个显示装置的控制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旨在利用一个主控制板对两个显示面板的显示进行控制,使得两个显示面板的控制更为便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基板一侧的相互分隔的至少两个显示面板;

至少两个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控制板;

支架层,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面板部分位于所述支架层与所述基板之间;

所述第一控制板和所述第二控制板设置在所述支架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控制板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二控制板在所述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还包括主控制板,设置在所述支架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主控制板位于所述第一控制板和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所述主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和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控制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所述第一控制板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控制板和所述第二控制板在所述支架层上关于所述主体部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一端;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朝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分别位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

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朝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桥接芯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通过第一覆晶薄膜连接,所述第二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通过第二覆晶薄膜连接;

所述第一覆晶薄膜和所述第二覆晶薄膜均位于所述支架层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覆晶薄膜和第二覆晶薄膜在所述支架层上关于所述主体部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连接;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在所述支架层上关于所述主体部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基板与所述支架层之间设置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基板和所述支架层连接,且所述支撑层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以及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可选地,所述支撑层的材料包括柔性材料。

可选地,所述支架层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

可选地,所述支架层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0.8mm,且小于或等于1.1mm。

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设置基板以及位于基板一侧的相互分隔的至少两个显示面板,在至少两个显示面板背离基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架层,至少两个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控制板,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控制板,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设置在支架层背离基板的一侧,同时在支架层上还设置有主控制板,主控制板位于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之间,且主控制板与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连接;这样,用户通过连接主控制板和第一控制板以及第二控制板,便可以利用主控制板来控制第一显示面板和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使得两个显示面板的控制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关于主体部对称分布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的一种第一控制板和第二控制板关于主体部中心对称分布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基板;21、第一显示面板;211、第一控制板;212、第一覆晶薄膜;22、第二显示面板;221、第二控制板;222、第二覆晶薄膜;30、支架层;40、主控制板;401、主体部;402、第一延伸部;403、第二延伸部;50、支撑层;60、偏光片;70、光学胶层;80、连接胶层;91、第一柔性电路板;92、第二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10以及设置在基板10一侧的相互分隔的至少两个显示面板。

具体地,基板10的材料可以选用刚性材料或柔性材料。示例性地,在显示装置具有刚性需求时,基板10可以选用刚性材料,例如玻璃等等;在显示装置具有可折叠或可弯曲的需求时,基板10可以选用柔性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10选用玻璃。

至少两个显示面板位于基板10的一侧,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是朝向基板10的,也就是说,显示面板是朝向基板10所在的位置发出光线,然后光线再从基板10射出从而进行显示。并且,在基板10上,至少两个显示面板是相互分隔开来的,且各个显示面板均具有完整的显示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面板、QLED(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Micro-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种类不同时,其各自具有显示结构也不相同。

示例性地,在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时,其显示结构可以包括衬底、设置在衬底上的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层,其中发光层又可以包括阳极、电子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阴极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照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两个显示面板,分别为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均设置在基板10上。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与基板10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层70进行连接。同时,在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与基板10之间还可以设置偏光片60,偏光片60可以提高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的显示小狗。此外,在某些具有触控需求的显示装置中,还可以再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与基板10之间设置触控层。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第一显示面板21包括有第一控制板211,第二显示面板22包括有第二控制板221,第一控制板211与第一显示面板21之间通过第一覆晶薄膜212连接,第二控制板221与第二显示面板22之间通过第二覆晶薄膜222连接,第一覆晶薄膜212和第二覆晶薄膜222为柔性的电路板,对第一覆晶薄膜212和第二覆晶薄膜222进行弯折,便可以将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翻折到另一面,同时利用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可以分别对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的显示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架层30,支架层30设置在基板10的一侧。

具体地,支架层30在显示装置中主要起到连接两个显示面板的作用,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的面板部分(也即是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起到显示效果的部分)位于支架层30与基板10之间,并且支架层30需要完全覆盖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的面板部分,并且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与支架层30之间需要通过连接胶层80进行连接。支架层30可以选用金属材料,例如铝,以使得支架层30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此外,支架层30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0.8mm,且小于或等于1.1mm。示例性地,支架层30的厚度可以为0.8mm、0.9mm、1.0mm、1.1mm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参照图2所示,第一显示面板21的第一控制板211通过弯折第一覆晶薄膜212弯折到支架层30背离基板10的一侧,第二显示面板22的第二控制板221通过弯折第二覆晶薄膜222弯折到支架层30背离基板10的一侧,其中第一覆晶薄膜212和第二覆晶薄膜222也位于支架层30背离基板10的一侧;并且,第一控制板211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显示面板21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二控制板221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显示面板22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同时,在支架层30背离基板10的一侧还设置有主控制板40,主控制板40位于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之间,且主控制板40同时与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

这样,利用主控制板40便可以同时传输电信号给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从而实现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的显示控制,使得两个显示面板的控制更为便利;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只包括一个主控制板40,因此在用户组装和制作主控制板40时也会更加方便。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该显示装置中,主控制板40包括第一延伸部402、主体部401和第二延伸部403。

具体地,第一延伸部402和第二延伸部403同时与主体部401连接,同时,第一延伸部402与第一控制板211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91连接,第二延伸部403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92与第二控制板221连接,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在支架层30上关于主体部401对称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两种实施方案来实现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的对称分布。

参照图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延伸部402和第二延伸部403位于主体部401的同一端,第一延伸部402和第二延伸部403均朝向远离主体部401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延伸部402和第二延伸部403的延伸方向相反。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延伸部402和第二延伸部403是关于主体部40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的,因此将第一延伸部402与第一控制板211连接,第二延伸部403与第二控制板221连接后,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便关于主体部401对称分布,同时,第一覆晶薄膜212和第二覆晶薄膜222在支架层30上也关于主体部401对称分布,第一柔性电路板9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92在支架层30上也关于主体部401对称分布,这样对称分布可以更有利于整个显示装置的制备和装配。

在第一种实施方案中,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虽然关于主体部401对称,但是在具体连接时,第一控制板211与第一延伸部402连接的位置和第二控制板221与第二延伸部403连接的位置实际上是不一致的,这样,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便需要分别进行制备。

为了进一步地方便显示装置的制备,参照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第二种实施方案,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第一延伸部402和第二延伸部403分别位于主体部401的两端,第一延伸部402第二延伸部403均朝向远离主体部401的方向延伸,且第一延伸部402和第二延伸部403的延伸方向相反。

具体地,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第一延伸部402和第二延伸部403的位置不同,整个主控制板40的形状为Z形,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第一延伸部402和第二延伸部403是关于主体部401中心对称的,因此,将第一延伸部402与第一控制板211连接,将第二延伸部403与第二控制板221连接,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就是关于主体部401中心对称的,同时,第一覆晶薄膜212和第二覆晶薄膜222在支架层30上也关于主体部401中心对称分布,第一柔性电路板91和第二柔性电路板92在支架层30上也关于主体部401中心对称分布。

此时,第一延伸部402连接第一控制板211的位置与第二延伸部403连接第二控制板221的位置是相同的,只是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是反向放置的。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种实施方案中,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在制备时便只需要制作同一种显示面板即可,相比于第一种实施方案,显示装置的制备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方式中,无论是第一种实施方案,还是第二种实施方案,主体部401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显示面板21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以及第二显示面板22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具体地,主体部401位于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之间,并且主体部401的位置与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也是错开的,这样,便可以在主体部401上集中设置发热器件,例如桥接芯片等等。

由于主体部401的位置与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错开,因此主体部401与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也是错开的,发热器件发热时所产生的热量不会传递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域内,如此便可以改善显示装置温升的效果,减少出现显示装置亮度不均匀的情况。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该显示装置中,基板10与支架层30之间设置有支撑层50,支撑层50的两侧分别与基板10和支架层30连接。

具体地,支撑层50位于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的间隔内,也即是,支撑层50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显示面板21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和第二显示面板22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支撑层50主要起到支撑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间隔区域的作用,避免该位置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显示装置受损。

支撑层50选用柔性材料,例如海绵等等,以使支撑层50具有一定弹性,从而避免支撑层50对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造成损伤。

图4示出了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参照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还公开一种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01:提供基板10。

具体地,基板10的材料可以选用刚性材料或柔性材料。示例性地,在显示装置具有刚性需求时,基板10可以选用刚性材料,例如玻璃等等;在显示装置具有可折叠或可弯曲的需求时,基板10可以选用柔性材料,例如聚酰亚胺等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板10选用玻璃。

步骤S02:在所述基板10的一侧形成相互分隔的至少两个显示面板,至少两个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所述第一显示面板21包括第一控制板211,所述第二显示面板22包括第二控制板221。

具体地,两个显示面板是相互分隔开来的,且各个显示面板均具有完整的显示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QLED显示面板或Micro-LED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种类不同时,其各自具有显示结构也不相同。

第一控制板211与第一显示面板21之间通过第一覆晶薄膜212连接,第二控制板221与第二显示面板22之间通过第二覆晶薄膜222连接,第一覆晶薄膜212和第二覆晶薄膜222为柔性的电路板,对第一覆晶薄膜212和第二覆晶薄膜222进行弯折,便可以将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翻折到另一面,同时利用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可以分别对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的显示进行控制。

步骤S03:在至少两个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形成支架层30。

具体地,支架层30需要完全覆盖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并且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与支架层30之间需要通过连接胶层80进行连接。支架层30可以选用金属材料,例如铝,以使得支架层30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此外,支架层30的厚度为大于或等于0.8mm,且小于或等于1.1mm。示例性地,支架层30的厚度可以为0.8mm、0.9mm、1.0mm、1.1mm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步骤S04:在所述支架层30背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形成主控制板40,将所述第一控制板211和所述第二控制板221弯折至所述支架层30背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

具体地,在将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弯折后,第一控制板211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显示面板21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第二控制板221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显示面板22在基板1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同时,主控制板40位于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之间,且主控制板40同时与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

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显示装置,利用主控制板40便可以同时传输电信号给第一控制板211和第二控制板221,从而实现第一显示面板21和第二显示面板22的显示控制,使得两个显示面板的控制更为便利;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只包括一个主控制板40,因此在用户组装和制作主控制板40时也会更加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相关技术
  • 一种显示装置的背光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显示装置和显示器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一种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驱动模块和显示装置
  •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修复方法和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用基板、显示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 显示装置用基板、显示装置用基板的制造方法、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8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