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一种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方案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焦(automatic focus,AF)方法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上,相机应用是重要的应用之一。用户可通过电子设备上的相机应用记录和分享图片、视频。当前用户对拍照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在用户拍摄时,电子设备可以对画面中的被拍摄物进行对焦。随着被拍摄物的变动,对焦框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可以适应被拍物的变动,使得成像清晰。例如,当摄像头的画面中显示有人脸时,电子设备可以识别人脸,并对画面中的人脸处自动进行对焦,而当摄像头的画面中人脸突然消失或者变化时,电子设备可以将对焦框的调整到画面的中心位置。

然而,当对焦框需要频繁地调整时,预览画面中对焦框会呈现不稳定的变化,使得用户的拍摄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可以提高对焦画面稳定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在一种对焦方法,包括:响应于第一操作,电子设备开始拍摄,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显示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预览画面;在第一时刻,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K帧预览画面,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是所述摄像头以第一目标的人脸为第一对焦框采集到的;在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符合预设人脸识别条件;在第二时刻,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M帧预览画面,所述第M帧预览画面是所述摄像头以所述第一对焦框进行对焦所采集到的;在所述第M帧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所述第M帧预览画面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间的帧画面数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A;所述K、M、A均为正整数。

其中,确定第一目标的人脸是否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过程可以参考为目标框的判断过程,即可以为目标框即人脸框,所述第一操作为用户开启相机应用的操作,A的值可以为参考S101中的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目标的人脸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时,可以延迟退出对焦框,减少预览画面中对焦目标的频繁变化,可以减少某一目标在取景框中呈现清晰与不清晰的画面变动次数,从而可以提高对焦画面稳定性,进而可以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框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人脸框的中心点处于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范围,所述边缘范围为所述预览画面边缘的预定范围。这样,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确定预览画面中人脸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是否符合预设人脸识别条件的判定方法具体可以参考人脸是否存在于取景框的方法,即根据目标框的大小和/或位置判断能否检测到目标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三时刻,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W帧预览画面,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是所述摄像头以所述中心对焦框进行对焦所采集到的;在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所述第三时刻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在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间的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均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间的帧画面数目大于所述预设阈值A;所述W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W帧预览画面,具体包括:在第三时刻,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第三时刻之前A帧的预览画面;在所述连续A帧的预览画面的人脸均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中心对焦框确定目标位置,通过马达调整所述摄像头的焦距,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中心对焦框的马达位置;所述电子设备显示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中心对焦框确定目标位置,通过马达调整所述摄像头的焦距,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W预览画面,具体包括:当所述目标位置与当前马达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时,通过马达调整多次所述摄像头的焦距,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W预览画面。这样,当电子设备需要调焦的情况下,当调焦的距离过大时,可以分为多次调焦,预览画面的对焦框的位置平滑移动,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中心对焦框确定目标位置,通过马达调整所述摄像头的焦距,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W预览画面,具体包括:当所述目标位置与当前马达位置的距离不大于第二阈值时,通过马达调整一次所述摄像头的焦距,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W预览画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四时刻,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S帧预览画面,所述第S帧预览画面是所述摄像头以所述第一对焦框进行对焦所采集到的;在所述第S帧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所述第四时刻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前的连续B帧预览画面均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在所述第S帧预览画面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间的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均不均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所述第S帧预览画面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间的帧画面数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A+C帧;所述S、B、C均为正整数。这样,当连续A帧的预览画面中的第一目标的人脸均不符合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A帧之前的连续B帧预览画面是否均符合预设人脸识别条件。当符合时,可以继续对第一对焦框进行对焦,否则退回中心退焦框。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预览画面中对焦目标的频繁变化,可以减少某一目标在取景框中呈现清晰与不清晰的画面变动次数,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K帧预览画面,具体包括:在第五时刻,当人脸姿态角yaw大于第一角度时,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K预览画面,所述第K预览画面中第一对焦框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小于上一预览画面中对焦框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所述人脸姿态角yaw为人的头部上下转动的角度;在第六时刻,当人脸姿态角pitch大于第二角度时,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K预览画面,所述第K预览画面中第一对焦框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上一预览画面中对焦框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所述人脸姿态角pitch为人的头部沿着左右转动的角度。这样,第一对焦框中为符合预设人脸识别条件的人脸时,可以根据人脸的转动情况调整第一对焦框的长宽比,从而提高对焦的准确性。

其中,人脸姿态角yaw和/或pitch,以及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参考图17对应的描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摄像头、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响应于第一操作,开始拍摄,显示第一界面,所述第一界面显示通过摄像头采集到的预览画面;在第一时刻,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K帧预览画面,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是所述摄像头以第一目标的人脸为第一对焦框采集到的;在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符合预设人脸识别条件;在第二时刻,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M帧预览画面,所述第M帧预览画面是所述摄像头以所述第一对焦框进行对焦所采集到的;在所述第M帧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所述第二时刻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所述第M帧预览画面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间的帧画面数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A;所述K、M、A均为正整数。

其中,确定第一目标的人脸是否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过程可以参考为目标框的判断过程,即可以为目标框即人脸框,所述第一操作为用户开启相机应用的操作,A的值可以为参考S101中的描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目标的人脸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时,可以延迟退出对焦框,减少预览画面中对焦目标的频繁变化,可以减少某一目标在取景框中呈现清晰与不清晰的画面变动次数,从而可以提高对焦画面稳定性,进而可以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框大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人脸框的中心点处于所述预览画面的边缘范围,所述边缘范围为所述预览画面边缘的预定范围。这样,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确定预览画面中人脸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其中,是否符合预设人脸识别条件的判定方法具体可以参考人脸是否存在于取景框的方法,即根据目标框的大小和/或位置判断能否检测到目标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在第三时刻,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W帧预览画面,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是所述摄像头以所述中心对焦框进行对焦所采集到的;在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所述第三时刻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在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间的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均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间的帧画面数目大于所述预设阈值A;所述W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W帧预览画面,具体执行:在第三时刻,检测所述第三时刻之前A帧的预览画面;在所述连续A帧的预览画面的人脸均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的情况下,基于所述中心对焦框确定目标位置,通过马达调整所述摄像头的焦距,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中心对焦框的马达位置;显示所述第W帧预览画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中心对焦框确定目标位置,通过马达调整所述摄像头的焦距,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W预览画面,具体执行:当所述目标位置与当前马达位置的距离大于第二阈值时,通过马达调整多次所述摄像头的焦距,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W预览画面。这样,当电子设备需要调焦的情况下,当调焦的距离过大时,可以分为多次调焦,预览画面的对焦框的位置平滑移动,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基于所述中心对焦框确定目标位置,通过马达调整所述摄像头的焦距,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W预览画面,具体执行:当所述目标位置与当前马达位置的距离不大于第二阈值时,通过马达调整一次所述摄像头的焦距,通过所述摄像头采集所述第W预览画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还执行:在第四时刻,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S帧预览画面,所述第S帧预览画面是所述摄像头以所述第一对焦框进行对焦所采集到的;在所述第S帧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不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所述第四时刻在所述第一时刻之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前的连续B帧预览画面均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在所述第S帧预览画面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间的预览画面中,所述第一目标的人脸均不均符合所述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所述第S帧预览画面与所述第K帧预览画面之间的帧画面数目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A+C帧;所述S、B、C均为正整数。这样,当连续A帧的预览画面中的第一目标的人脸均不符合预设人脸识别条件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A帧之前的连续B帧预览画面是否均符合预设人脸识别条件。当符合时,可以继续对第一对焦框进行对焦,否则退回中心退焦框。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少预览画面中对焦目标的频繁变化,可以减少某一目标在取景框中呈现清晰与不清晰的画面变动次数,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K帧预览画面,具体执行:在第五时刻,当人脸姿态角yaw大于第一角度时,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K预览画面,所述第K预览画面中第一对焦框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小于上一预览画面中对焦框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所述人脸姿态角yaw为人的头部上下转动的角度;在第六时刻,当人脸姿态角pitch大于第二角度时,在所述第一界面显示第K预览画面,所述第K预览画面中第一对焦框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大于上一预览画面中对焦框的高度与宽度的比值,所述人脸姿态角pitch为人的头部沿着左右转动的角度。这样,第一对焦框中为符合预设人脸识别条件的人脸时,可以根据人脸的转动情况调整第一对焦框的长宽比,从而提高对焦的准确性。

其中,人脸姿态角yaw和/或pitch,以及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参考图17对应的描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摄像头、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与触控屏、摄像头、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对焦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对焦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对焦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对焦方法。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用到的附图进行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人脸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组连续多帧预览画面的对焦情况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人脸转动时的姿态角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又一种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如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所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焦方法和电子设备。可以根据预览画面中的对焦框的位置和/或大小延迟退出对焦时间。当需要移动对焦框的位置时,可以根据对焦框需要移动的距离选择多次移动对焦框还是一次性移动对焦框。当需要调整人脸对焦框的大小时,可以根据头部的转动姿态角调整对焦框对应方向的长度。

上述的对焦方法中,电子设备可根据预览画面中的对焦框的位置和/或大小判断是否延迟退出对焦时间,可以提高对焦的稳定性。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关的一些概念。

(1)对焦

对焦是指相机通过调整物距和焦距使得被拍物成像清晰的过程。电子设备通过调整聚焦镜头的位置获得最高的图片频率成分,以得到更高的图片对比度。其中,对焦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电子设备比较镜头在不同位置下拍摄的图片的对比度,从而获得图片的对比度最大时镜头的位置,进而确定对焦的焦距。

在电子设备拍摄过程中,对焦主要涉及摄像头模组的镜头、马达、马达驱动芯片和图像传感器(sensor)等器件。镜头(lens)用于接收光线,在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镜头。镜头一般可以由一片或几片透镜组成。图像传感器可以将穿过镜头的光线转化为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马达用于推动镜片调整位置。马达驱动用于在自动对焦时确定马达推动镜头的位置。

其中,镜头和感光芯片是成像的主要器件,马达和马达驱动芯片是对焦的主要器件。当物体在分别在远景和近景的时候,对应的成像位置是不同的,需要调整镜头和感光芯片的距离,使得感光芯片上始终可以获得清晰的成像效果。对于电子设备摄像头模组来说,电子设备需要通过马达推动镜头,使得镜头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距离(焦距),以及镜头与被拍摄物之间的距离(物距)发生变化。

(2)对焦的类型

常见的对焦类型可以分为三种,相位对焦(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PDAF)、反差对焦(contrast detection auto focus,CDAF)和激光对焦(laser detection autofocus,LDAF)。

相位对焦是将图像传感器中的左右成对的像素点分别与场景内的物体的进光量进行检测,对比左右两侧的相关值,找到对焦点,并将镜片的马达推到相应位置的对焦方法。

反差对焦也称的对比度对焦,是通过移动镜片来是对焦区域的图像达到最清新的对焦过程。当摄像头对准被拍摄物时,马达会将镜片从底部推到顶部,这个过程中,图像传感器会记录对比度等反差值,并找到反差最大的位置。马达将运动到顶部的镜片推到反差最大的位置,完成最终的对焦。反差对焦可以理解为先完成记录所有图像信息的对比度,之后推动马达。

激光对焦是通过摄像头旁边的红外激光传感器向被拍摄物体发射低功率激光,经过反射后被传感器接收,并计算出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之后镜间马达便直接将镜片推到相应位置,完成对焦。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结合附图介绍一种对焦方法,通过该方法,电子设备在拍摄时,可以对目标进行对焦。目标可以包括人脸、动物、物体等。用户不需要点击屏幕进行对焦,电子设备就可以确定目标,并自动调整对焦框。电子设备无需用户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

图1示出了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中的(A)所示,电子设备可以一个放置有应用图标的页面10,该页面包括多个应用图标101(例如,天气应用图标、计算器应用图标、设置应用图标、邮件应用图标、音乐应用图标、视频应用图标、图库应用图标、相机应用图标等等)。多个应用图标下方还显示包括有页面指示符,以表明当前显示的页面与其他页面的位置关系。页面指示符的下方有多个托盘图标(例如拨号应用图标、信息应用图标、联系人应用图标),托盘图标在页面切换时保持显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页面也可以包括多个应用图标和页面指示符,页面指示符可以不是页面的一部分,单独存在,上述图片图标也是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用户作用于相机应用相机图标的输入操作(例如单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电子设备100可以显示如图1中的(B)所示的拍摄界面20。

如图1中的(B)所示,该拍摄界面20可以包括有回显控件201、拍摄控件202、摄像头转换控件203、摄像头捕捉的画面(取景框)205、变焦倍率控件206A、设置控件206B、闪光灯开关206C、一个或多个拍摄模式控件204(例如,“夜景模式”控件204A、“人像模式”控件204B、“普通拍照模式”控件204C、“短视频”控件204D、“录像模式”控件204E、更多模式控件204F)。其中,该回显控件201可用于显示已拍摄的图像。该拍摄控件202用于触发保存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该摄像头转换控件203可用于切换拍照的摄像头。该设置控件206B可用于设置拍照功能。该变焦倍率控件206A可用于设置摄像头的变焦倍数。其中,该变焦倍率控件206B可以触发电子设备100显示变焦滑动条,该变焦滑动条可以接收用户的向上(或向下)滑动的操作,使得电子设备100增大(或减小)摄像头的变焦倍率。可能的,该变焦倍率控件206B可以电子设备100显示变焦增大控件和变焦增小控件,变焦增大控件可用于接收并响应于用户的输入,触发电子设备100增大摄像头的变焦倍率;变焦减小控件可用于接收并响应于用户的输入,触发电子设备100减小摄像头的变焦倍率。闪光灯开关206C可用于开启/关闭闪光灯。该拍摄模式控件可用于触发开启该拍摄模式对应的图像处理流程。例如,“夜景模式”控件204A可用于触发增加拍摄图像中的亮度和色彩丰富度等。“人像模式”控件204B可用于触发对拍摄图像中人物背景的虚化。图1中的(C)和图1中的(D)的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的(B)的描述,不加赘述。如图1中的(B)~(D)所示,当前用户选择的拍摄模式为“普通拍照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取景框中的对焦框存在,但对焦框可能显示出来,也可能不显示出来,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对焦框是否在取景框中显示。为了能够很清楚地说明对焦的退出情况,图1中画出了对焦框表示未退出人脸对焦,不画出对焦框表示退出人脸对焦。

如图1中的(B)所示,取景框205中有舞蹈演员在跳舞,对焦框可以对焦到舞蹈演员的脸部。拍摄过程中,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不断变化,取景框中对焦框时而检测到人脸,时而检测不到人脸。

如图1中的(C)所示,随着舞蹈动作的变化,当舞蹈演员背对取景框时,取景框中的人脸对焦框捕捉找不到人脸。此时,电子设备退出人脸对焦框。

如图1中的(D)所示,当舞蹈演员重新正对取景框时,取景框中的人脸对焦框可以重新检测到人脸时,电子设备可以重新生成人脸对焦框。

上述对焦实现方式中,当电子设备开始拍摄之后,可以开始对人脸对焦。在拍摄过程中,电子设备对焦对象之间位置关系可以不断地发生变化。电子设备的对焦框可能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检测不到对应的目标(即对焦对象),此时,电子设备会退出对上述对焦对象的对焦框。此后,当又能够检测到这个目标时,重新对目标进行对焦。在上述过程中的,目标在取景框中的反复的退出和出现,使得对焦框会在“消失”和“出现”之间变化,用户会看到的目标时而清晰,时而不清晰。这样,用户体验差。

针对上述实现方式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焦方法,该方法包括:电子设备检测不到目标时,可以判断是否连续多帧检测不到目标。如果是,继续恢复对焦框到中心对焦框(即退出这一对焦框);否则,获取这一对焦框(不退出这一对焦框)。这样,延迟退出对焦框,可以减少取景框中对焦目标的频繁变化,可以减少某一目标在取景框中呈现清晰与不清晰的画面变动次数,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下面结合应用场景,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对焦方法。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先判断是否能够检测到目标时,当检测不到目标时,延迟退出对焦框。即当连续多帧均检测不到目标时,可以退出对焦框;否则,可以不退出对焦框。其中,电子设备在拍摄时,可以根据取景框中的对焦框的大小和/或位置判断是否能够连续多帧检测到目标。

图2示出了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如图2中的(A)所示,图2中的(A)的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的(A)对应的描述,不加赘述。

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用户作用于相机应用相机图标的输入操作(例如单击),响应于该输入操作,电子设备100可以显示如图2中的(B)所示的拍摄界面20。

如图2中的(B)所示,图2中的(B)具体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的(B)的表述,不加赘述。如图2中的(B)所示,当前用户可以选择的拍摄模式为“普通拍照模式”,此处对拍摄模式不做限定。

如图2中的(B)所示,取景框205中有舞蹈演员在跳舞,对焦框可以对焦到舞蹈演员的脸部。拍摄过程中,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不断变化,取景框中对焦框时而检测到人脸,时而检测不到人脸。其中,目标是人脸。

图2中的(C)的描述也可以参考图1中的(B)的描述,不加赘述。如图2中的(C)所示,随着舞蹈动作的变化,当舞蹈演员背对取景框时,取景框中的人脸对焦框捕捉(检测)找不到人脸。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确定是否连续几帧(例如,8帧)的取景框中均检测不到人脸,如果是,可以退出人脸对焦框;否则,可以不退出人脸退焦框。即本申请可以多检测几帧预览画面,从而可以延迟人脸对焦的退出时间。

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当电子设备连续几帧至少一帧检测到目标时,保持对焦框不退出。重新检测到人脸时,可以移动对焦框到相应位置。

图3示出了一组人脸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连续几帧中存在可以检测到脸的取景框,可以保持人脸对焦框。如图3中的(A)所示,当检测不到人脸时,电子设备可以在连续几帧内保持人脸对焦框不退出。如图3中的(B)所示,在连续几秒内,当舞蹈演员重新正对取景框时,取景框中的人脸对焦框可以重新捕捉到人脸时,人脸对焦框可以继续对焦到人脸的位置。这样的情况下,即便短暂时间内检测不到人脸,人脸对焦框可以依然不退出,当重新检测到人脸时,移动人脸对焦框的到人脸位置即可。其中,图3中的(A)和(B)的描述也可以参考图1中的(B)的描述,不加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当电子设备连续几帧均检测不到目标时,在这连续几帧保持对焦框不退出,之后可以退出对焦框。重新检测到人脸时,可以重新开启对目标的对焦框。

图4示出了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连续几帧中均不存在可以检测到脸的取景框,可以退出人脸对焦。如图4中的(A)所示,当检测不到人脸时,电子设备可以在连续几帧内保持人脸对焦框不退出。如图4中的(B)所示,在连续几秒内,当舞蹈演员依然背对取景框时,取景框中依然不能捕捉到人脸时,人脸对焦框可以退出人脸对焦框。如图4中的(C)所示,当随时舞动动作的变化,舞蹈演员又正对取景框时,可以重新检测到人脸时,可以重新对人脸进行对焦。其中,图4中的(A)~(C)的描述也可以参考图1中的(B)的描述,不加赘述。

进一步地,下面结合应用场景,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检测人脸是否存在于取景框的方法(即能够捕捉或检测到目标的方法)。

实现方式1:根据人脸框的大小判断能否检测到人脸。

图5示出了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当经过如图1中的(A)所示的操作,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图5中的(A)所示的界面示意图。其中,图5中的(A)和图5中的(B)的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的(B),不加赘述。如图3中的(A)所示,在取景框中,电子设备可以对焦人脸。当人越来越远时,人脸对焦框变小。如图3中的(B)所示,当对焦框小于一定值(例如,30*30像素值)时,可以确定检测(捕捉)不到人脸。

需要说明的是,人脸框变小的情况不限定于人距离摄像头越来越远,也可以是,人转头或低头;还可以是人的走出了取景框的范围等等。对于上述各种情形,本申请不加限定。

实现方式2:根据人脸框的位置判断能否检测到人脸。

图6示出了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当经过如图1中的(A)所示的操作,电子设备可以显示如图6中的(A)所示的界面示意图。其中,图6中的(A)和图6中的(B)的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的(B),不加赘述。如图6中的(A)所示,在取景框中,电子设备可以对焦人脸。当人在移动的过程中,人脸从取景框中间位置移动到边缘位置。如图6中的(B)所示,当对焦框的位置处于取景框的边缘位置时,可以确定检测不到人脸。其中,对焦框的位置处于取景框的边缘位置可以是对焦框的中心点处于边缘位置,对焦框的中心点为对焦框的几何中心,取景框的边缘位置可以为取景框边界往里的一定范围(例如,取景框往内20像素值的区域范围),例如,图6中的(B)中虚线以外的取景框范围。

其中,检测的对象可以不限于人脸,还可以是动物、车辆等物体,不加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判断能够检测到人脸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作为判定能否检测到人脸的依据,也可以两个实施方式均作为判定依据。当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作为判定依据时,满足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的一种,便可以确定检测不到人脸。此外,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判断顺序不加限定。

下面结合应用场景,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对焦方法。

图7示出了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图7的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B)的描述,不加赘述。

针对人脸低头、仰头或侧头时,对焦方式有:

实现方式1:人脸对焦框的高和宽等比例缩小。

如图7中的(A)所示,取景框中显示人的正脸,电子设备可以对人脸进行对焦。如图7中的(B)所示,当人脸低头时,取景框的大小随之变小,即按照高和宽等比例调小对焦框。

上述实现方式中的对焦方案中,人脸在低头的过程中,人脸上下的高度是变小的,但左右的宽度不变,当对焦框的宽度和高度在变小过程中保持相同时(高和宽等比例缩小),边缘部分的人脸对焦不到,出现对焦框不够的大,使得对焦范围不完整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举例人低头过程中,人脸对焦框会变小的情形。当人抬头,侧头或转头时,人脸对焦框会以相同的方式变小。此处不加限定。

实现方式2:保持人脸对焦框的大小不变。

如图7中的(C)所示,取景框中显示人的正脸,电子设备可以对人脸进行对焦。如图7中的(D)所示,当人脸低头时,取景框的大小保持不变。

上述实现方式的对焦方案中,人脸在低头的过程中,人脸上下的高度是变小的,但左右的宽度不变,当对焦框的大小保持不变时,对焦框上下边缘的部分并不能够对焦到人脸,而是出现了对焦漏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仅是举例人低头过程中,人脸对焦框会变小的情形。当人抬头,侧头或转头时,人脸对焦框会以相同的方式变小。此处不加限定。

上述的两种实现方式中,随着人头部的转动时,人脸对焦框调整太小,会导致对焦框太小,部分人脸对焦不到;人脸对焦框保持不变,出现对焦框漏空现象。因此,均不能够在人侧脸,低头和抬头等场景中准确地对人脸进行对焦。

针对上述实现方式,电子设备可以根据人脸转动的方向来对应调整人脸对焦框的高度和/或宽度。当人脸上下转动时(低头或抬头),电子设备可以调小对焦框上下的高度,并保持左右宽度不变;当人脸左右转动时(侧头或摇头),电子设备可以调小对焦框左右的宽度,并保持上下高度不变。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只在头部转动的方向上调小对焦框,从而可以避免对焦框过大出现漏空以及对焦框过小出现对焦不完整的问题,以提高对焦的准确性。

图8示出了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图8中的(A)~(D)的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的(B)的描述,不加赘述。

如图8中的(A)所示,当取景框中显示人的正脸,电子设备可以对人的正脸进行对焦,其中,对焦框的高(上下)为x,宽为y,x与y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如图8中的(B)所示,当人脸(头部)在上下(竖直)方向转动时,可以调小x。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检测上下转动的人脸的姿态角,当上下转动的姿态角大于一定角度时,可以将x调整为3/4x。

需要说明的是,姿态角为人头部转动的角度,上下转动的姿态角为头部在上下方向上(低头或抬头)转动的角度。当人脸正对屏幕时,上下方向的姿态角为零度,上述调整x不限于低头的动作,还可以是抬头,仰头,点头等在上下方向上的头部转动的动作。

如图8中的(C)所示的描述可以参考图8中的(A)的表述,不加赘述。如图8中的(D)所示,当人脸在水平方向发生转动(左右转头或侧头)时,电子设备可以将y调小。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检测人脸左右(水平)转动的姿态角,当左右转动的姿态角大于一定角度时,可以将y调整为3/4y。

需要说明的是,左右转动的姿态角可以为头部左右转动的角度,当人脸正对屏幕时,水平转动的姿态角也为零度。上述调整y不限于向左转头的动作,还可以是右转头,摇头等在水平方向上的头部转动的动作。

应理解,调整对焦框的大小时,可以只调整x,也可以只调整y,还可以x和y都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当人从低头,仰头、侧头等动作回到正脸对取景框时,对焦框可以对应调整到原来的大小,即可以与图8中的过程正好相反。

下面结合应用场景,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又一种对焦方法。

下面结合场景介绍了一种退出人脸对焦框的实现方式。

图9示出了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经过图1中的(A)的用户操作,可以得到图9中的(A)所示的用户界面,图9中的(A)和图9中的(B)的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的(B)的表述,不加赘述。如图9中的(A)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对焦到人脸,当电子设备确定要退出人脸对焦框时,可以将对焦框移动到中心对焦框的位置。其中,中心对焦框为对焦框位于取景框的几何中心的对焦框。

在上述人脸对焦框退出的整个过程中,人脸对焦框一次性移动到中心对焦框的位置,从而完成人脸对焦框的退出。这样,当前的人脸对焦框到中心对焦框的距离较长时,一次性的移动会使对焦框位置发生明显的跳动,用户体验差。

针对上述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对焦方式:当需要退出人脸对焦框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当前人脸对焦框与中心对焦框之间的距离。当距离大于一定值时,可以分为多次移动人脸对焦框到中心对焦框;当距离小于上述一定值时,可以一次性将人脸对焦框到中心对焦框。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电子设备可以分多次移动人脸对焦框到中心对焦框。

图10示出了一组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经过图1中的(A)的用户操作,可以得到图10中的(A)所示的用户界面,图10中的(A)、(B)、(C)和(D)的描述可以参考图1中的(B)的表述,不加赘述。当取景框中显示有人脸时,可以对人脸进行对焦。当判定需要退出人脸对焦框时,电子设备可以从当前人脸对焦框位置向中心对焦框进行移动。如图10中的(A)、(B)、(C)和(D)所示,一共移动3次将对焦框移动到中心对焦框,每次的移动方向都是靠近中心对焦框的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移动次数仅仅是举例说明,并不构成限定。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下,电子设备可以一次性移动人脸对焦框到中心对焦框。

当人脸对焦框距离中心对焦框小于一定值时,可以直接将人脸对焦框移动到中心对焦框,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考图9的实现方式,不加赘述。

通过上述的实现方式,电子设备退出对焦框时,可以实现对焦框的平滑移动,可以减少对焦框位置跳变的状况,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退出人脸对焦框的过程为一种平滑移动对焦框位置的过程,移动对焦框的场景本实施例均可适用。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

图11示出了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193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80K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触摸功能。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模块170耦合,实现处理器110与音频模块170之间的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I2S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

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通过PCM总线接口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也可以通过PCM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所述I2S接口和所述PCM接口都可以用于音频通信。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例如:处理器110通过UART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中的蓝牙模块通信,实现蓝牙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UART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播放音乐的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4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摄像头193,显示屏194,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电子设备100充电,也可以用于电子设备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电子设备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电子设备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片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电子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电子设备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片,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采集功能,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HAL层的图像采集模块。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片或视频。ISP还可以对图片的噪点,亮度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片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片或视频信号。ISP将数字图片或视频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片或视频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片或视频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摄像头可以包括镜头、对焦马达和图像传感器(即摄像头感光元件),对焦马达可以推动镜头调整对焦。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片或视频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电子设备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电子设备1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电子设备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电子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片或视频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电子设备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电子设备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电子设备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电子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电子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180B检测电子设备10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电子设备10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180B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通过气压传感器1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是翻盖机时,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的开合。进而根据检测到的皮套的开合状态或翻盖的开合状态,设置翻盖自动解锁等特性。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电子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电子设备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电子设备1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电子设备1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电子设备1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电子设备1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电子设备100可以确定电子设备100附近没有物体。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180G检测用户手持电子设备100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1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电子设备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电子设备1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电子设备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例如,当温度传感器180J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电子设备100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180J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电子设备100对电池142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电子设备100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电子设备100对电池142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面板”。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设置于耳机中,结合成骨传导耳机。音频模块170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应用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血压跳动信号解析心率信息,实现心率检测功能。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电子设备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电子设备100的接触和分离。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电子设备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电子设备100中,不能和电子设备100分离。

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发明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的软件结构框图。

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12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12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电子设备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电子设备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下面结合对焦拍照场景,示例性说明电子设备100软件以及硬件的工作流程。

当摄像头驱动确定需要调整对焦框时,可以驱动相应硬件调整对焦情况。当需要调整对焦框的大小和/或时,摄像头驱动可以驱动对焦马达,对焦马达可以推动镜头到对应的位置。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对焦方法包含步骤S101~S105。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连续几帧对焦框的大小和位置情况判断是否退出第一对焦框,可以提高退出对焦框的条件,从而可以延迟退出对焦框。

S101、电子设备判断是否连续A帧均检测不到目标。如果是,执行步骤S103;否则,执行步骤S102。

其中,目标是预览画面中的对焦对象,例如,目标为人脸。预览画面可以为电子设备拍摄时的预览画面。A为正整数,A的范围可以为3到20,优选地,A为8。

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目标框的大小和/或位置判断能否检测到目标:

实施方式1: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判断目标框的大小是否小于第一阈值。如果是,则检测不到目标。

其中,目标框可以是人脸框,也可以是物体框,还可以是动物框等。目标框的大小是对焦的部分的像素值大小。第一阈值的大小为(M*N),M的范围为10到50,N的范围为10到50,优选地,第一阈值为30*30。例如,当目标框的大小为20*20,第一阈值为30*30时,判断,20小于30,则可以判断目标框不存在于预览画面。

如图5所示,当人离摄像头越来越远时,目标框越来越小,当目标框的大小小于第一阈值30*30时,可以判断检测不到目标。

实施方式2:电子设备可以判断目标框的中心点是否落入预览画面的边缘范围,如果是,则检测不到目标。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焦预览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目标框的中心点为目标框的几何中心点。预览画面的边缘范围(灰色部分)可以为预览画面中的边缘部分。当目标框的中心点落入预览画面的边缘范围时,可以判断目标框不存在于预览画面。其中,预览画面的边缘范围可以为取景框以内20个像素的部分,也可以是距离取景框其它像素数值的边缘范围,不进行限定。具体还可以参考图6的描述,不加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判断目标框的大小和/或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或两种。当包括两种实施方式时,当且仅当上述两种条件均不满足时,才能判断检测到目标,否则检测不到目标。其两种实施方式的执行顺序不限,可以先确定目标框的大小后确定目标框的位置,也可以先确定目标框的位置后确定目标框的大小。

S102、电子设备获取第一对焦框。

电子设备可以获取第一对焦框,即电子设备可以对目标进行对焦。

应理解,此时电子设备可以对目标进行对焦,所形成的第一对焦框可以显示,也可以不显示,此处不进行限定。

S103、电子设备判断A帧之前的连续B帧是否均检测到目标。如果是,执行步骤S104;否则,执行步骤S105。

其中,B为正整数,B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到8,优选地,B为3。例如,A=8,B=3时,当8帧预览画面中均检测不到目标,电子设备可以判断将这8帧之前的3帧,如果3帧均检测到目标,执行步骤S104;否则,3帧中至少一帧检测不到目标,执行步骤S102。

S104、电子设备判断A帧之后的连续C帧是否均检测不到目标,如果是,执行步骤S105;否则,执行步骤S102。

其中,C为正整数,C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到8,优选地,C为3或5。

图15示出了一组连续多帧预览画面的对焦情况示意图。如图15所示,A为8,B和C均为3,1表示一帧的预览画面中检测到目标,0表示一帧的预览画面中检测不到目标。首先,电子设备可以判断连续A帧是否均为0,若是,进一步判断B帧;否则,执行步骤S102。其中,图15中的连续8帧(a)、(b)、(c)和(d)均为0,(e)A帧中最后两帧为1,因此,(e)获取第一对焦框。其次,电子设备确定连续B帧是否均为1。若是,进一步判断C帧;否则,执行步骤S105。其中,图15中的连续3帧(B帧)(a)和(b)均为1,(c)和(d)不是均为1,因此,(a)和(b)继续判断C帧,(c)和(d)恢复中心对焦框。最后,电子设备确定(a)和(b)连续C帧是否均0,若是,执行步骤S105;否则,执行步骤S102。其中,(a)3帧均为0,(a)恢复中心对焦框;(b)不是3帧均为0,(b)获取第一对焦框。

S105、电子设备恢复中心对焦框。

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一对焦框移动到中心对焦框,具体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的图9和图10的描述,不加赘述。

请参阅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6所示,该对焦方法包含步骤S201~S203。

S201、电子设备判断是否连续A帧均检测不到目标。如果是,执行步骤S202;否则,执行步骤S203。

其中,步骤S201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101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S202、电子设备获取第一对焦框。

其中,步骤S202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102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S203、电子设备恢复中心对焦框。

其中,步骤S203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105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请参阅图17,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7所示,该对焦方法包含步骤S301~S303。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对焦框中人脸姿态角的转动调整对焦框的大小。电子设备根据姿态角的上下转动的人脸姿态角调整第一对焦框的上下高度;和/或,根据姿态角的左右转动的人脸姿态角调整第一对焦框的左右宽度。

S301、电子设备采集人脸姿态角yaw和/或pitch。

当第一对焦框为人脸对焦框时,采集人脸姿态角。人脸姿态角可以包括人头部转动的角度yaw和/或pitch。

图18示出了一种人脸转动时的姿态角示意图。如图18所示,当人竖直站立且人头部正脸正对第一对焦框中时,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水平方向为X轴方向。人脸姿态角yaw为人的头部上下转动的角度,即人的头部沿着Y轴转动(即人摇头或转头)的角度为yaw的度数。人脸姿态角pitch为人的头部沿着左右转动的角度,人的头部沿着X轴转动的角度(即人点头、低头、仰头或抬头等)为pitch的度数。

电子设备可以通过人脸姿态估计的方法确定yaw和pitch。

示例性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2D(two dimensional)标定信息(即预览画面的2维图像数据)估计3D(three dimensional)姿态信息(3维空间中人脸姿态角),比如,可以先根据预览画面的图像数据计算人脸的关键点(如眼睛、鼻子、脸部轮廓等),然后选取参考系(即,预览画面中为人的正脸时的关键点),计算关键点和参考系的变换矩阵,通过迭代来估计人脸的姿态角yaw和pitch。应理解,确定yaw和pitch也可以为其他方式,不加限定。

S302、当yaw大于第一角度时,缩小第一对焦框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否则,保持第一对焦框高度与宽度的比值。

其中,第一角度可以为预设角度,第一角度的范围为25度到45度,优选地,第一角度为30度,第一对焦框的高度为第一对焦框在竖直方向的长度,第一对焦框的宽度为第一对焦框在水平方向的长度。

当电子设备测量到人低头或仰头达到一定角度时,脸部在预览画面中的竖直方向的长度会缩小,因此可以缩小竖直方向上人脸的对焦框长度。电子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长度缩小。具体可以参考图8中的(A)和图8中的(B)的描述。

S303、当pitch大于第二角度时,增大第一对焦框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否则,保持第一对焦框高度与宽度的比值。

其中,第二角度也可以为预设角度,第二角度的范围为25度到45度,优选地,第二角度为30度。

当电子设备测量到侧头达到一定角度时,脸部在预览画面中的水平方向的长度会缩小,因此可以缩小水平方向上人脸的对焦框长度。电子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长度缩小。具体可以参考图8中的(C)和图8中的(D)的描述。

应理解,当人头部沿着Y轴和/或X轴发生偏转时,即人低头、仰头或侧头时,预览画面中的人脸会缩小或者画面中人脸的比例会发生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可以包括步骤S302和步骤S303其中的一个,也可以两个均包括。当包括两个时,步骤S302和步骤S303的执行顺序不限,可以先执行步骤S302后执行步骤S303,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303后执行步骤S302。

应理解,根据上述,电子设备的对焦框对准人脸时,可以根据人脸转动的情况对应调整对焦框,让对焦框能够准确地聚焦到人脸的位置,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19,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对焦方法包含步骤S401~S403。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对焦框的当前位置和目标对焦框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移动对焦框的方式。当对焦框的当前位置和目标对焦框的位置相距较远时,电子设备可多次移动对焦框;否则,可以一次性移动对焦框。

S401、判断目标位置与当前位置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02;否则,执行步骤S403。

当预览画面中的对焦框需要移动时,电子设备可以先确定目标位置a和当前位置b,之后可以判断目标位置与当前位置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c,即判断|a-b|>c。

其中,当前位置可以为当前对焦框对应的马达位置,目标位置可以为对焦框需要移动到的目标对焦框对应的马达位置。此时,第二阈值可以为15微米,也可以为30微米,不加限定。由于不同的摄像头以及不同的拍摄场景下,在一次性推动马达到准焦位置时,前后预览画面相差较大,用户体验较差。在一些摄像头组件中,马达推动镜头较小的距离,预览界面用户便感知到图像的跳变;在另一些摄像头组件中,马达推动镜头较大的距离,预览界面用户才会感知到图像的跳变,因此需要根据设备组件具体考虑第二阈值的大小。

S402、将对焦框从当前位置多次移动到目标位置。

将对焦框从当前位置多次移动到目标位置,即电子设备多次推动马达,将对焦框的马达位置从当前位置移动多次,至到对焦框的马达位置到达目标位置。具体可以参考图10对应的相关描述。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目标位置与当前位置、以及第一步长f确定推动马达的次数和每次推动马达的距离。电子设备可以确定推动的次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按照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目标位置a与当前位置b、以及推动马达的次数d确定每次推动马达的距离l。每次推动马达的次数l=|a-b|/k。此时,电子设备可以推动d次马达,每次推动l微米。例如,当a为50微米,b为95微米,d为15微米时,则l为(95-50)/15=3,电子设备推动3次马达,每次推动15微米。

需要说明的是,推动马达的次数d应当为有限次数,在用户感知不到对焦框位置跳变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以尽可能的减少推动次数d。

应理解,上述经过多次推动马达,使得预览画面中对焦框的位置分为多次移动,可以使用户不会感知到对焦框跳跃性的位置变化,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S403、将对焦框从当前位置一次移动到目标位置。

当电子设备确定目标位置a和当前位置b时,可以直接将马达从当前位置推到目标位置。具体可以参考图9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目标对焦框可以是中心对焦框,当电子设备的第一对焦框退出时,可以将第一对焦框移动到中心对焦框。上述仅是移动对焦框的一种情形,不加限定。

上述步骤S401~S403中,描述了当第一对焦框不满足预设条件时,电子设备退出第一对焦框的过程。例如,退出人脸对焦框到中心对焦框。当人脸对焦框到中心对焦框对应马达位置之间的距离较大时,可以分为多次,逐次移动马达位置;当人脸对焦框到中心对焦框对应马达位置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可以一次性调整好马达位置。上述方法可以保证预览画面中的对焦框逐步平滑移动,不会使得人眼感知到对焦框位置的突变,从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20,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对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0所示,该对焦方法包含步骤S501~S507。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对焦方法中,首先,可识别根据(第一对焦框)人脸对焦框的大小和/或位置延迟退出人脸对焦。一方面,当退出人脸对焦时,可以根据对焦框的当前的马达位置与中心位置确定选择退出人脸对焦的方式。当对焦框的当前马达位置与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定阈值时,分为多次将马达推到中心位置;当对焦框的当前马达位置与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大于上述阈值时,一次性将马达推到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当不退出人脸对焦时,可以根据对焦框人头部的转动情况调整对焦框的大小。

S501、判断是否需要恢复中心对焦框。如果是,执行步骤S502;否则,执行步骤S505。

其中,步骤S501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101~S105或者S201~S203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S502、判断目标位置与当前位置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503;否则,执行步骤S504。

其中,步骤S502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401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S503、将对焦框从当前位置多次移动到目标位置。

其中,所述目标位置为中心对焦框的位置,步骤S503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402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S504、将对焦框从当前位置一次移动到目标位置。

其中,步骤S504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403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S505、采集人脸姿态角yaw和/或pitch。

其中,步骤S505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301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S506、当yaw大于第一角度时,缩小第一对焦框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否则,保持第一对焦框高度与宽度的比值。

其中,步骤S506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302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S507、当pitch大于第二角度时,增大第一对焦框高度与宽度的比值;否则,保持第一对焦框高度与宽度的比值。

其中,步骤S507的描述可以参考步骤S303的相关描述,不加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全部或部分功能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软件加硬件的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658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