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18:04


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加工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模具表面附油通常采用浸泡的方式,即将生产的模具逐个均匀放入盛有润滑油的容器内进行浸泡,然后就模具逐个捞出实现附油,能够防止工作面上锈以及降低工作面摩擦力,即减少对工件的表面损伤,但浸泡模具会使的模具上的灰尘等杂质进入润滑油内,导致润滑油逐渐被污染,长时间使用积累后,润滑油的品质急剧下降,无法提供有效的润滑防锈能力,且污染的润滑油需要进行过滤设备进行过滤使用,但过滤会造成滤芯损耗,增加耗材,不够环保,且较多的润滑油与杂质融合被过滤导致大量润滑油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接触浸泡附油容易造成润滑油污染影响品质,且污染油过滤需要消耗大量耗材并浪费较多润滑油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静电发生器,所述机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附油槽,所述附油槽内安装有静电附油机构,所述机体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静电除杂机构,所述静电附油机构包括油盒,所述油盒的内底壁上等距安装有多个多孔电极网,多个所述多孔电极网连接静电发生器,所述油盒的上端盖设有第一电极板,所述油盒的底壁安装有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二电极板固定在附油槽的槽底壁上,所述附油槽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网带口,所述油盒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模具口,所述运输网带穿过网带口并水平沿两个模具口的下沿穿过两个模具口,所述静电发生器分别连接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

金属模具通过运输网带进入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金属模具受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的电场感应,使金属模具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极板的下表面所带电荷种类相同,使金属模具具有吸附润滑油的能力,且由于金属模具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距离,金属模具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场强增大,则金属模具对带电润滑油的吸附力增加,能够将表层润滑油吸附在金属模具下工作表面。

进一步,所述机体上安装有运输机构,所述运输机构包括对称转动安装在机体内的四个运输辊,四个所述运输辊上共同安装有运输网带,所述机体的外侧被上安装有运输电机,所述运输电机的机轴与其中一个运输辊的辊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静电除杂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侧壁上的除杂锥桶,所述除杂锥桶的上端盖设有第三电极板,所述除杂锥桶的下端外壁套设固定有第四电极板,所述第三电极板和第四电极板均连接静电发生器。

进一步,所述机体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抽油泵和排油泵,所述抽油泵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上安装有扩散罩,所述排油泵上分别安装有第三油管和第四油管,所述第三油管上安装有聚流罩。

进一步,所述扩散罩和聚流罩分别插设在油盒的两侧,所述第二油管和第四油管分别插设在除杂锥桶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油管与除杂锥桶的连接处低于第四油管与除杂锥桶的连接处,所述除杂锥桶的外侧壁上插设有补油管,所述补油管与除杂锥桶的连接处位于第二油管和第四油管之间。

进一步,所述除杂锥桶的下端开设有排油口,所述机体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可控伸缩杆,所述可控伸缩杆的固定段密封插设在第三电极板上并延伸至第三电极板的下方,所述可控伸缩杆的活动段延伸至排油口的上方并安装有密封活塞柱,所述密封活塞柱的下端滑动插设在排油口内。

进一步,所述可控伸缩杆的活动段上滑动套设有防漏密封板,所述防漏密封板的下底壁和密封活塞柱的上表面之间共同安装有防漏弹簧,所述防漏弹簧套设在可控伸缩杆的活动段上。

优点在于:通过利用静电吸附的原理以及场强与间距的关系,实现模具工作面的无接触附油,既不会污染油盒内的润滑油,也不会导致大量润滑油附着浪费,通过静电分离作用实现杂质与润滑油的分流,保证润滑油使用的品质,同时降低排污时的浪费量,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的静电附油机构部分剖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的机体部分剖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的除杂锥桶部分剖除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B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C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的工作。

图中:1机体、11附油槽、12网带口、13静电发生器、2运输机构、21运输辊、22运输电机、23运输网带、3静电附油机构、31油盒、32模具口、33第一电极板、34第二电极板、35多孔电极网、4静电除杂机构、41除杂锥桶、42第三电极板、43第四电极板、44补油管、45可控伸缩杆、46防漏密封板、47防漏弹簧、48密封活塞柱、49排油口、5抽油泵、51第一油管、52第二油管、53扩散罩、6排油泵、61第三油管、62第四油管、63聚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包括机体1,机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静电发生器13,机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附油槽11,附油槽11内安装有静电附油机构3,机体1的外侧壁上安装有静电除杂机构4,静电附油机构3包括油盒31,油盒31的内底壁上等距安装有多个多孔电极网35,多个多孔电极网35连接静电发生器13,油盒31的上端盖设有第一电极板33,油盒31的底壁安装有第二电极板34,第二电极板34固定在附油槽11的槽底壁上,附油槽11的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网带口12,油盒31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模具口32,运输网带23穿过网带口12并水平沿两个模具口32的下沿穿过两个模具口32,静电发生器13分别连接第一电极板33和第二电极板34;

静电发生器13用于提供高压静电形成静电场,静电附油机构3通过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带电润滑油吸附至模具表面,静电除杂机构4通过利用静电分离作用将润滑油中的杂质去除,多孔电极网35通过静电发生器13产生单极性电压,使得润滑油被电离带电;

静电发生器13在第一电极板33和第二电极板34上产生高压静电,使得第一电极板33和第二电极板34相对面所带电荷不同,则使得被电离带电后的润滑油受到第一电极板33吸引以及第二电极板34的排斥,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而润滑油之间的黏着力以及重力使得润滑油无法向上移动;

当金属模具通过运输网带23进入第一电极板33和第二电极板34之间时,金属模具受到第一电极板33和第二电极板34的电场感应,使得金属模具的下表面与第一电极板33的下表面所带电荷种类相同,则使得金属模具具有吸附润滑油的能力,且由于金属模具与第二电极板3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电极板33与第二电极板34之间的距离,则根据E=U/d可知,金属模具与第二电极板34之间的场强增大,则使得金属模具对带电润滑油的吸附力增加,则能够将表层润滑油吸附在金属模具下工作表面,实现金属模具工作面的附油。

参照图2和图3,机体1上安装有运输机构2,运输机构2包括对称转动安装在机体1内的四个运输辊21,四个运输辊21上共同安装有运输网带23,机体1的外侧被上安装有运输电机22,运输电机22的机轴与其中一个运输辊21的辊轴固定连接;

运输电机22转动通过运输辊21使得运输网带23转动,则使得运输网带23能够通过静电附油机构3将多个模具工作面附油,实现附油的连续化工作以及减少与油盒31内润滑油的直接接触,降低对润滑油的污染。

参照图3和图4,静电除杂机构4包括固定在机体1侧壁上的除杂锥桶41,除杂锥桶41的上端盖设有第三电极板42,除杂锥桶41的下端外壁套设固定有第四电极板43,第三电极板42和第四电极板43均连接静电发生器13;

第三电极板42和第四电极板43通过静电发生器13形成静电场,则进入除杂锥桶41内的带电润滑油在静电场的作用下具有向上流动的趋势。

参照图3、图5和图6,机体1的内侧壁上分别安装有抽油泵5和排油泵6,抽油泵5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油管51和第二油管52,第一油管51上安装有扩散罩53,排油泵6上分别安装有第三油管61和第四油管62,第三油管61上安装有聚流罩63;

扩散罩53和聚流罩63分别插设在油盒31的两侧,第二油管52和第四油管62分别插设在除杂锥桶41的侧壁上,第二油管52与除杂锥桶41的连接处低于第四油管62与除杂锥桶41的连接处,除杂锥桶41的外侧壁上插设有补油管44,补油管44与除杂锥桶41的连接处位于第二油管52和第四油管62之间;

抽油泵5通过第二油管52将除杂锥桶41上层润滑油抽入并通过第一油管51和扩散罩53排入到油盒31内,排油泵6通过第三油管61和聚流罩63将油盒31内的润滑油抽入并通过第四油管62排入到除杂锥桶41的下层,实现润滑油的循环,且通过抽油泵5和排油泵6的双向工作,能够增加润滑油循环的平稳性,避免润滑油溢出;

第三电极板42和第四电极板43形成的静电场使得带电润滑油向上浮动,而润滑油中夹杂的灰尘在被吸入时成感应吸入,即带电润滑油使得附近灰尘产生感应电被吸附,而由于灰尘和润滑油均绝缘,接触后短时间内电子无法中和,则灰尘和带电润滑油均进入除杂锥桶41内,而灰尘进入除杂锥桶41内后,被第三电极板42和第四电极板43形成的静电场感应极化,则灰尘的上端与第三电极板42的电荷相同,下端与第四电极板43的电荷相同,而带电润滑油被第三电极板42吸引上下浮动,则带电润滑油所带电荷种类与灰尘的上端相同,则浮上的带电润滑油对灰尘具有排斥力,且第四电极板43对灰尘具有吸引力,则灰尘向下移动并聚集。

参照图4和图7,除杂锥桶41的下端开设有排油口49,机体1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可控伸缩杆45,可控伸缩杆45的固定段密封插设在第三电极板42上并延伸至第三电极板42的下方,可控伸缩杆45的活动段延伸至排油口49的上方并安装有密封活塞柱48,密封活塞柱48的下端滑动插设在排油口49内;

受静电场作用以及带电润滑油排斥作用,向下移动的灰尘聚集在密封活塞柱48的周围,当可控伸缩杆45伸长推动密封活塞柱48下移并打开排油口49时,除杂锥桶41含有聚集杂质的润滑油被排出,实现润滑油的除杂功能,且除杂方便,无耗材损耗,更加环保。

参照图4和图7,可控伸缩杆45的活动段上滑动套设有防漏密封板46,防漏密封板46的下底壁和密封活塞柱48的上表面之间共同安装有防漏弹簧47,防漏弹簧47套设在可控伸缩杆45的活动段上;

当可控伸缩杆45推动密封活塞柱48向下移动时,密封活塞柱48通过防漏弹簧47拉动防漏密封板46使其密封除杂锥桶41的底部,密封活塞柱48继续下移打开排油口49使杂质油污排出,且避免了上部分润滑油继续排出,可控伸缩杆45返回时,密封活塞柱48先堵塞排油口49,再通过防漏弹簧47推动防漏密封板46打开除杂锥桶41的底部,继续聚集杂质,降低了排污时对润滑油的浪费。

参照图8,启动设备,静电发生器13使得第一电极板33和第三电极板42上带正电荷,第二电极板34和第四电极板43上带负电荷,油盒31内的润滑油被多孔电极网35电离带负电,则使得带负电润滑油具有向上运动的趋势。

将金属模具的工作面朝下放在运输网带23上,运输电机22通过运输辊21使得运输网带23移动并将金属模具移动至油盒31内,则第一电极板33和第二电极板34使得金属模具的上表面感应成负电荷,其下表面感应成正电荷,则金属模具的下表面对润滑油具有吸引力,而金属模具与第二电极板34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电极板33与第二电极板34之间的距离,则使得金属模具与第二电极板34之间的场强增大,则对带负电润滑油的吸引力增大,则带负电润滑油被吸附在金属模具的下表面。

带负电润滑油通过感应吸附空气中的灰尘,使得灰尘的正电荷感应端与带负电润滑油接触,由于二者绝缘,则短时间电子无法中和,则灰尘和带负电润滑油被聚流罩63和第三油管61吸入并通过排油泵6和第四油管62排入到除杂锥桶41内。

第三电极板42和第四电极板43使得进入除杂锥桶41内的灰尘上端带负电荷,且下端带正电荷,而第三电极板42对带负电润滑油具有吸引力,使得带负电润滑油向上浮动,则带负电润滑油位于上层对下方的上端带有负电荷的灰尘产生排斥,使得灰尘向下移动并被第四电极板43吸引聚集在密封活塞柱48处。

当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可控伸缩杆45伸长推动密封活塞柱48下移,则密封活塞柱48通过防漏弹簧47拉动防漏密封板46下移并密封除杂锥桶41的底部,然后密封活塞柱48继续下移并打开排油口49,使得含有杂质的润滑油被定量排出,然后可控伸缩杆45复位拉动密封活塞柱48向上移动堵住排油口49,密封活塞柱48继续上移通过防漏弹簧47推动防漏密封板46上移打开除杂锥桶41的底部继续收集灰尘杂质。

抽油泵5通过第二油管52将除杂锥桶41上层干净的润滑油吸入并通过第一油管51和扩散罩53均匀扩散到油盒31内,实现润滑油的循环除杂。

相关技术
  • 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
  • 一种零件加工模具表面静电附油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324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