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防护口罩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3:17


一种防护口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生用品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常见的卫生用品,用于阻挡外界的粉尘、飞沫等进入佩戴者的口鼻中。

在佩戴者佩戴口罩时,当佩戴者鼻梁高度较低时,脸部较大时;口罩与佩戴者脸部间形成的杯腔空间较小,口罩的内侧壁与佩戴者嘴巴的距离较近,佩戴者的嘴唇容易碰到口罩的内侧壁。特别是当佩戴者处于室外风环境中,或佩戴者用力呼吸时,口罩覆盖佩戴者口鼻部的隆起区域还会因吸力作用而发生向内塌陷,佩戴者的嘴唇更容易碰到口罩的内侧壁,影响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口罩与佩戴者面部之间的杯腔空间,便于佩戴者说话和呼吸,提高佩戴者的使用体验,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护口罩。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护口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护口罩,包括口罩主体、挂耳带;所述口罩主体覆盖于佩戴者的口鼻部;所述挂耳带设置于所述口罩主体的两侧,用于挂设于佩戴者耳部;所述口罩主体还包括主体片和鼻梁条,所述鼻梁条设置于所述主体片的上边缘,用于贴合佩戴者鼻梁部;

所述主体片还包括支撑梁,且所述支撑梁设置于所述主体片的中部;当所述口罩佩戴使用时,所述支撑梁向外侧弯折,使得支撑梁的开口方向朝内,所述支撑梁用于向外撑开所述主体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外凸起支撑梁对主体片中部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向外撑开后的主体片具有一定的刚度。当佩戴者用力说话或用力呼吸,使得对主体片产生吸力时;支撑梁与主体片协同配合,共同抵挡外界的作用力。减少主体片覆盖佩戴者口鼻部区域地塌陷,减少佩戴者嘴唇碰触主体片内侧壁的情况发生,提高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主体片包括密封件和粘接件;沿着主体片的水平方向,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主体片的两侧;所述挂耳带的上端与密封件的上端相连接,所述挂耳带的下端与所述密封件的下端相连接;所述粘接件设置所述密封件中间区域的内侧,所述粘接件用于将密封件与佩戴者面部相粘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接件与佩戴者脸部相粘接后,粘接件对弯曲后的支撑梁进行约束,从而减少支撑梁的受力变形,以维持主体片的立体效果。同时,当佩戴者佩戴口罩时,口罩主体两侧密封件的外边缘会翘起,使得口罩主体与佩戴者的面部之间贴合不严密。而设置于密封件中部的粘接件与佩戴者的脸部相粘接,可以减少密封件外边缘的起翘,提高口罩主体与佩戴者面部之间的贴合程度,提高口罩的防护效果。

可选的,所述支撑梁的端部与密封件相抵接,且粘接件与支撑梁的端部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粘接件将主体片两侧的密封件与佩戴者的面部相粘连,从而使得两侧的密封件对中间的支撑梁有约束作用。当支撑梁因佩戴者呼吸、和风力作用而受力时;密封件对支撑梁的约束作用可以减少支撑梁的变形,以变现体现支撑梁对主体片的支撑作用,提高口罩主体杯腔的空间,减少佩戴者嘴唇与主体片的触碰,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可选的,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密封件重叠连接,所述支撑梁与所述密封件相连接于连接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佩戴者可以通过按压插接于密封件中的支撑梁,即通过使密封件中支撑梁贴合与佩戴者脸部,使得位于密封件中部区域更加贴合佩戴者的面部,以减少密封件外侧与佩戴者面部间产生的间隙

可选的,所述粘接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内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粘接件设置于支撑梁固定部的底侧;当粘接件与佩戴者的脸部粘接时,粘接件对支撑梁的约束作用更大,可进一步提高支撑梁对主体片的支撑效果,提高口罩主体杯腔的空间。

可选的,所述支撑梁为弧形梁,所述支撑梁的开口朝向所述口罩主体下部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佩戴者展开主体片时,使得支撑梁对主体片有斜向上的作用,以进一步减少主体片的受力塌陷,提高主体片的立体效果

可选的,所述口罩主体还包括柔性加强件,加强件沿着所述主体片的竖向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加强件的主体覆盖于佩戴者鼻部,所述加强件的下端部向下延伸出佩戴者鼻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悬挑的自由段进一步提高对主体片隆起部位的支撑作用,以维持口罩杯腔的原有空间。

可选的,所述加强件与到所述主体片中轴线的距离,从下到上递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八”字形分布的加强件可以扩大加强件对主体片的支撑范围,以进一步提高加强件对主体片隆起部位的支撑作用,维持口罩杯腔的原有空间。

可选的,所述口罩主体包括安装条,安装条设置于两个所述密封件间,且所述安装条一侧与所述主体片相连接;所述安装条两侧与所述主体片间设有手捏空间,所述支撑梁设置于所述安装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佩戴者捏握安装条来调整支撑梁的弯曲的弧度,使得主体片与佩戴者脸部所形成杯腔空间能尽量满足不同佩戴的要求,提高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所述口罩主体还包括海绵条,所述海绵条设置于所述主体片内侧;且所述海绵条与所述鼻梁条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海绵条用于贴合贴合佩戴者脸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佩戴者按压鼻梁条时,位于鼻梁条底部的海绵条受力与佩戴者鼻梁部相贴合。即海绵条提高口罩主体与佩戴者鼻梁处的密合效果,提高口罩的防护性能;此外,海绵条柔软的特性,还提高佩戴者佩戴的舒适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向外凸起支撑梁对主体片中部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向外撑开后的主体片具有一定的刚度。当佩戴者用力说话或用力呼吸,使得对主体片产生吸力时;使得主体片抵抗外界的作用力,减少主体片覆盖佩戴者口鼻部区域地塌陷,减少佩戴者嘴唇碰触主体片内侧壁的情况发生,提高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2.粘接件与佩戴者脸部相粘接后,粘接件对弯曲后的支撑梁进行约束,从而减少支撑梁的受力变形,以维持主体片的立体效果;同时,提高口罩主体两侧密封件与佩戴者脸部的贴合程度,提高口罩对佩戴者的防护效果;

3.佩戴者捏握安装条来调整支撑梁的弯曲的弧度,使得主体片与佩戴者脸部所形成杯腔空间能尽量满足不同佩戴的要求,提高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4.当佩戴者按压鼻梁条时,位于鼻梁条底部的海绵条与佩戴者鼻梁部相贴合;即柔性的海绵条提高口罩主体与佩戴者鼻梁处的密合效果,提高口罩的防护性能;还提高佩戴者佩戴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实施例1中口罩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体现实施例1中口罩佩戴后的第一状态图。

图3是体现实施例1中主体片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体现实施例1中鼻梁条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体现实施例1中口罩佩戴后的第二状态图。

图6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体现本实施例2中口罩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放大图。

图9是体现实施例3中口罩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体现实施例4中口罩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体现实施例5中口罩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体现实施例6中口罩结构的爆炸图

图13是体现实施例6中口罩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口罩主体;101、主体片;1011、亲肤无纺布层;1012、热风棉层;1013、熔喷布层;1014、加软无纺布层;102、鼻梁条;103、支撑梁;104、海绵条;2、挂耳带;31、细铁丝;32、塑料件;4、折叠间隙;5、褶皱部;51、第一褶皱部;52、第二褶皱部;53、第三褶皱部;6、密封件;7、粘接件;8、连接部;9、加强件;110、鼻梁贴合部;111、第一支撑部;112、第二支撑部;113、下巴贴合部;14、呼吸阀;15、安装条;16、手捏空间;17、竖向中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护口罩。参照图1,防护口罩包括口罩主体1和设置于口罩主体1两侧的挂耳带2。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口罩主体1为矩形状的结构,且口罩主体1覆盖于佩戴者口鼻部表面,以将外界杂质与佩戴者的口鼻部隔挡开。沿着口罩主体1的长度方向,两条挂耳带2设置于口罩主体1的两侧,且挂耳带2与口罩主体1的相连接,挂耳带2挂设于佩戴者耳部,从而将口罩主体1固定、覆盖于佩戴者口鼻部表面。挂耳带2可以采用弹性好、材料柔软的氨纶带制成。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以口罩正常佩戴时的方位进行描述,口罩靠近佩戴者脸部的一侧为内侧,口罩远离脸部的一侧为外侧。同时,在其他实施例中,口罩也可采用其他外形,本实施采用矩形状结构,是为了便于大规模生产本申请口罩。

参照图1和图2,口罩主体1包括主体片101、鼻梁条102和支撑梁103和海绵条104。沿着主体片101的宽度方向,主体片101包括位于上部的上边缘、和位于下部的下边缘;沿着主体片101的长度方向上,主体片101包括两侧的侧边缘。挂耳带2与主体片101的侧边缘固定连接。

鼻梁条102设置于主体片101上边缘,鼻梁条102用于使得主体片101的上边缘贴合部佩戴者的鼻梁。海绵条104设置于主体片101上侧区域的内侧,且所述海绵条104与所述鼻梁条102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即海绵条104设置于鼻梁条102的底部。从而当佩戴者按压鼻梁条102时,位于鼻梁条102底部的海绵条104与佩戴者鼻梁部相贴合。柔性的海绵条不但提高口罩主体1与佩戴者鼻梁处的密合效果,提高口罩的防护性能;还提高佩戴者佩戴的舒适性。沿着主体片101的宽度方向,支撑梁103设置于主体中部,用于向外撑开主体片101;从而使得佩戴者的口鼻与口罩主体1具有一定间隙。

参照图3,主体片101从内到外依次包括亲肤无纺布层1011、热风棉层1012、熔喷布层1013、和加软无纺布层1014。加软无纺布层1014可以阻隔灰尘、异味和有毒颗粒;熔喷布层1013可以有效过滤百分九十五以上的细菌和粉尘等微小颗粒;熔喷布层1013可以有效过滤小于0.5微米的颗粒物;亲肤无纺布层1011具有防潮透气的功能,提高佩戴者的舒适度。上述四层布料依次叠加后,经裁剪设置裁剪成主体片101的形状;随后,工作人员在使用专门的热封设备将主体片101四周的热封成一体以形成主体片101。

参照图4,鼻梁条102和支撑梁103应同时具备一定的刚度和变形能力。其中,主体片101的上边缘对称后热压密封以形成容纳鼻梁条102的容纳腔。支撑梁103设置于主体片101相邻层间后,工作人员在将支撑片周边的主体片101热压以固定支撑梁103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鼻梁条102和支撑梁103均采用刚性条裁剪而成。参照图3,刚性条包括中间细铁丝31,包裹于细铁丝31外周的塑料件32。塑料件32包括基部、和设置于基部上的包裹部,基部的宽度远大于包裹部的宽度;从而当佩戴者鼻梁条102时,佩戴者可以通过接触面积较大的基部还改变鼻梁条102的形状,使得主体片101的上边缘贴合佩戴者的鼻梁部。

参照图1和图2,具体的,佩戴者佩戴本申请口罩时,佩戴者通过按压鼻梁条102,使和主体片101的上端部、和位于鼻梁条底部的海绵条贴合佩戴者的鼻梁部,以及鼻梁部两侧的面部。

参照图1和图2,同时,主体片101覆盖佩戴者口鼻部的中部区域还设有多个褶皱部5,在本实施例中,褶皱部5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褶皱部51、第二褶皱部52、和第三褶皱部53。沿着主体片101的宽度方向,褶皱部5由主体片101内表面相贴合,再将贴合的主体片101转向一侧,主体片101的外表面相抵接,并通过热封设备将两端热封形成。

沿着主体片101的长度方向,主体片101的两侧具有热封成型的密封件6,密封件6沿着主体片101的宽度方向设置。挂耳带2的上端与密封件6上端相连接;挂耳带2的下端与密封件6的下端相连接;从而确保口罩主体1与佩戴者面部的贴合程度,提高口罩对佩戴者口鼻部的密封效果。

当佩戴者佩戴口罩时,佩戴者将口罩本体两侧的挂耳带2挂设于耳部;佩戴者再撑开折叠后的褶皱部5,使得主体布向外撑开设置,使得主体布与佩戴者口鼻部具有一定的活动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梁103设置于第二褶皱部52上,支撑梁103受力向外凸起变形后,支撑梁103对主体片101隆起区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即使得向外撑开后的主体片101具有一定的刚度。当主体片101被向外撑开后,第二褶皱部52靠近密封件6的一侧与相邻的主体片101间存在供佩戴者捏握的手捏空间16。便于佩戴者捏握第二褶皱部52来调整支撑梁103的弯曲的弧度,使得主体片101与佩戴者脸部所形成杯腔空间和距离能尽量满足佩戴者的要求。同时,支撑梁103为弧形状,且支撑梁103的开口方向朝向主体片101下部设置。从而当佩戴者展开主体片101时,使得支撑梁103对主体片101有斜向上的作用,以进一步减少主体片101的受力塌陷,提高主体片101的立体效果。

当佩戴者用力说话和用力呼吸,佩戴者口部对主体片101的吸力,以及外界风力对主体片101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支撑梁103可提高支撑片的刚度,减少主体片101覆盖佩戴者口鼻部区域的塌陷,减少佩戴者嘴唇碰触主体片101内侧壁的情况发生,提高佩戴者的使用体验。

当佩戴者处于外界环境中时,外界风力会造成主体片101中间隆起部位的局部塌陷。佩戴者还会受到外界花粉、粉尘、风沙等影响。

参照图2,密封件6包括内侧和外侧,内侧为密封件6靠近主体片101中部的一侧;外侧为密封件6远离主体片101中部的一侧。

当佩戴者佩戴口罩时,挂耳带2拉力的作用下,挂耳带2上端与下端会牵动密封件6下端和下端向靠近佩戴者耳部的方向移动;竖向件弯曲变形,竖向件的开口方向朝向佩戴者的耳部。以使得密封件6的内侧贴合于佩戴者的面部,提高主体片101对佩戴者口鼻部的防护作用。但与此同时,密封件6的外侧受力变形向外张开,使得密封件6外侧与佩戴者的面部件存在一定的折叠间隙4。特别是密封件6远离挂耳带2端部的中部区域;由于没有挂耳带2的约束,密封件6中部区域与佩戴者面部所成的夹角最大,密封件6外侧与佩戴者的面部距离也最大。

当佩戴者处于室内环境中时,外扩的密封件6外侧对口罩主体1的防护作用影响较小。

但当佩戴者处于室外有风环境时,外扩的密封件6外侧将对口罩主体1的防护作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当外界风从佩戴者的背部朝前吹动时,风会给外扩的密封件6一个远离佩戴者面部的作用力,使得密封件6有远离佩戴者面部的趋势。当风力较大时,风力将吹动密封件6,使得密封件6与佩戴者的面部存在较大间隙。当空气有花粉、粉尘、飞沙等小颗粒物质时,该小颗粒物质件通过密封件6与佩戴者面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口罩主体1的杯腔内;并通过佩戴者的呼吸,进入佩戴者的口鼻中,从而降低口罩对穿着者的防护作用。特别是对从事户外园林工作、对花粉过敏、处于风沙、雾霾等环境中的人群有较大的影响。

参照图1、图2和图5,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口罩主体1还包括粘接件7,且粘接件7设置于密封件6中部区域靠近佩戴者面部的一侧,用于将密封件6的中部区域与佩戴者的面部相粘接。从而提高口罩主体1两侧密封件6与佩戴者脸部的贴合程度,提高口罩对佩戴者的防护效果。粘接件7可以采用贴纸、硅胶贴等具有与皮肤相粘接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粘接件7选用贴纸,一来节约成本;二来便于工厂大规模生产本申请口罩。图2体现的是,粘接件7未与佩戴者脸部相粘接时的口罩状态图;此时,口罩的两侧的密封件6与佩戴者脸部间存在有折叠间隙4。图5体现的是,粘接件7与佩戴者脸部相粘接后的口罩状态图;此时,口罩两侧的密封件6尽可能的与佩戴者的脸部相贴合。

参照图1、图2,、图5和图6,在本申请中,支撑梁103向两侧延伸至密封件6部位,使得支撑梁103与密封件6相抵接。同时,粘接件7设置于支撑梁103端部的侧边,即粘接件7与支撑梁103的端部位于同于水平面上。从而提高粘接件7对支撑梁103的约束作用,提高主体片101的立体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防护口罩的实施原理为:

佩戴者佩戴本申请口罩后,调整支撑梁103的弯曲情况,使得支撑梁103向外撑开主体片101。通过支撑梁103来提高主体片101的刚度,使得主体片101受力时,主体片101能抵抗部分作用力;从而减少主体片101口鼻隆起部位的塌陷,使得主体片101与佩戴者的口鼻保持一定距离。即减少了佩戴者嘴唇与主体片101相碰触的可能性。

即当支撑梁103因佩戴者呼吸、和风力作用而受力时;通过粘接件7与支撑梁103协同配合,进一步减少了支撑梁103的受力变形,使得支撑梁103对主体片101有较好的支撑效果;提高口罩主体1杯腔的空间,减少佩戴者嘴唇与主体片101的触碰,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参照图5,随后,工作人员将粘接件7(贴纸)上的防护膜撕开,将粘接件7粘贴至佩戴者的面部上。粘接件7将主体片101两侧的密封件6与佩戴者的面部相粘连。一方面,粘接件7与佩戴者脸部相粘接后,粘接件7对弯曲后的支撑梁103进行约束,从而减少支撑梁103的受力变形,以维持主体片101的立体效果。另一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以用户体验是导向,改进佩戴用户体验为目的,关注在户外工作、活动的佩戴者对口罩侧边缘的密封性和口罩杯腔空间的特殊需求,对现有的口罩进行技术改进。

同时,本申请在原有的口罩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本申请通过在市面常见的口罩结构上加设中支撑梁103和粘接件7;不但满足了户外工作、活动人员的特殊需求;还便于工厂在原有的生产线上做改进,以便大规模生产本申请的口罩,从而具有良好经济效果与经济回报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3,支撑梁103两端延伸、插接于密封件6中,且支撑梁103的端部与密封件6热压焊接于连接部8;粘接件7设置于连接部8的内侧。

支撑梁103与密封件6相连接的部位命名为支撑梁103固定部;由于支撑梁103具有一定的刚度,佩戴者可以通过按压支撑梁103固定部,使得位于密封件6中部区域更加贴合佩戴者的面部,以减少密封件6外侧与佩戴者面部间产生的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口罩也可以仅包括插接于密封件6中的支撑梁103,以达到减少密封件6外侧与佩戴者脸部距离的设计目的。

同时,粘接件7设置于连接部8的内侧,使得粘接件7设置于支撑梁103固定部的底侧。当粘接件7与佩戴者的脸部粘接时,粘接件7对支撑梁103的约束作用更大。即粘接件7与支撑梁103协同配合,可进一步提高支撑梁103对主体片101的支撑效果,提高口罩主体1杯腔的空间,减少佩戴者嘴唇与主体片101的触碰,提高使用者在户外环境中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实施例1中支撑梁103的端部与密封件6相抵接;而本实施例2中的支撑梁103的端部插接于密封件6中。其主要的区别体现在生产工艺上,当支撑梁103的端部与主体片101端部区域热压密封时,其生产工艺的要求高于实施例1中的生产工艺要求。固生产商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能力选择生产的产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9,口罩主体1还包括柔性加强件9,加强件9沿着主体片101的竖向中轴线17对称设置,且加强件9到竖向中轴线17的距离从上到下递减。加强件9包括固定段和自由段,加强件9的自由段位于固定端的底部。加强件9的固定端位于佩戴者鼻部,加强件9的自由段悬挑与佩戴者鼻部下方。从而通过悬挑的自由段进一步提高对主体片101隆起部位的支撑作用。而呈“八”字形分布的加强件9可以扩大加强件9对主体片101的支撑范围,以进一步提高加强件9对主体片101隆起部位的支撑作用,以维持口罩杯腔的原有空间。

加强件9可以采用橡胶条、和硅胶条等柔性材料,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刚度来支撑主体片101。在生产环节中,工作人员可以将加强件9设置熔喷布层1013与加软无纺布层1014间;随后,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热压设备沿着加强件9的周边热压密封部分主体片101,从而将加强件9固定至主体片101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10和图11,本实施例5中,主体片101的结构为四折结构。具体的,主体片101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第一支撑部111与第二支撑部112相连接部8组成本申请所述的支撑梁103。主体片101还包括鼻梁贴合部110、和下巴贴合部113;鼻梁贴合部110的下边缘与第一支撑部111的上边缘线连接,且鼻梁贴合部110的上边缘贴合与佩戴者的脸部相贴合;下巴贴合部113的上边缘与第二支撑部112的下边缘线连接,下巴贴合部113的下边缘与佩戴者的下巴相贴合。

第一支撑部111与鼻梁贴合部110、第二支撑部112与下巴贴合部113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热压和缝合等方式相连接;且鼻梁贴合部110可折叠收纳于第一支撑部111,下巴贴合部113可折叠收纳于第二支撑部112。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还可对折收纳,从而便于口罩的包装运输。

待佩戴者取出本实施例口罩后,工作人员先打开对折设置的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再将折叠收纳于第一支撑部111的鼻梁贴合部110向外翻折,将折叠收纳于第二支撑部112的下巴贴部向外翻折,从而完全展开主体片101。

在本实施例中,粘接件7设置于支撑梁103端部内侧,以便于密封主体片101两侧,且约束支撑梁103,提高主体片101的立体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口罩主体1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结构,例如左右对称的两片式结构等形式。本申请并不对口罩主体1的具体形状结构做限制。同时,支撑梁103可以采用实施例中的刚性条,也可以是本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的连接条;本申请并不对支撑梁103的具体形态做限制,只要支撑梁103兼备形变和一定刚度即可。

实施例5

参照图12和图13,在本实施例中,主体片101结构为市面上常见的左右对称设置的两片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口罩主体1还包括安装条15,安装条15中部容纳有支撑梁103。安装条15的一侧与主体片101通过热压、缝合等方式固定连接,安装条15的两端与主体片101固定连接。由于安装条15有一侧未与主体片101相连接,使得安装条15与主体片101间存在供拍佩戴者捏握的手捏空间16。便于佩戴者捏握安装条15来调整支撑梁103的弯曲的弧度。实施例1的第二褶皱部52充当了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条15结构。

参照图12和图13,口罩主体1还包括呼吸阀14,呼吸阀14设置于所述主体片101上。当佩戴者处于湿热、劳动强度大等较恶劣的环境中,具有呼吸阀14的口罩可以帮助佩戴者更好地呼吸。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防护口罩及制备该防护口罩的口罩机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PTFE防护口罩面料及防护口罩
技术分类

0612011617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