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书柜生产过程中的负压式自动打磨吸尘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书柜生产过程中的负压式自动打磨吸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在磨床或抛光机上排除粉尘的装置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书柜生产过程中的负压式自动打磨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以书柜为代表的家居用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处理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多的木屑、粉尘,这些木屑、粉尘如果不进行有效地处理,不仅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且如果防护不到位,还会对打磨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且打磨所产生的粉尘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几种解决思路,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1220065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打磨除尘的自循环除尘柜,其公开了除尘柜包括打磨台面、位于所述打磨台面下方的袋式除尘器、位于所述袋式除尘器一端的风机以及位于所述风机出风端的均压室;所述打磨台面上设有若干滤孔;所述袋式除尘器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风机能够使所述打磨台面下方形成负压,使粉尘进入,所述均压室通过风管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均压室位于所述打磨台面上方。

上述除尘结构只是满足人工打磨过程中对于木屑、粉尘的除尘要求,而未考虑到人工作业所带来的弊端,仅仅属于在除尘方面所做的探索式的改进,且除尘整体结构并不能够移动,灵活性较差。

第二种解决思路可参见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6276512A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木质家具生产用表面精细打磨除尘装置,包括基座和顶座,还包括安装在顶座中打磨头的外壳,还包括柔性底板和固定块,所述底板用于放置木板且其下端面固定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则固定在基座的上端面,并且基座的上端面、固定块和底板上开设有垂直贯通的吸孔,所述吸孔和负压装置相连,所述负压装置用于将吸孔抽成负压。该木质家具生产用表面精细打磨除尘装置,能够利用柔性材质结合负压吸附的方式,对木板进行跟更加稳固的无损式固定,同时设计柔性可形变打磨结构,能够对雕花面进行充分均匀的打磨,利用柔性打磨结构的回弹产生动力并实现打磨杂质吸附处理的目的,打磨效果更好且更加节能环保。

第二种解决思路使得自动化打磨与除尘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打磨自动化的需求,但是其仅仅能够适应较小家具的打磨,而且打磨装置多为固定且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够实现较大家具,如书柜等的打磨及除尘需求,仍然存在自动化打磨、打磨与负压吸尘装置配合的改进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书柜生产过程中的负压式自动打磨吸尘装置,其能够对书柜的外立面进行打磨并且吸附打磨过程中产生的木屑及微尘颗粒,提高生产车间的自动化水平及降低打磨过程对车间环境的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中所记载的一种书柜生产过程中的负压式自动打磨吸尘装置,包括总机架,总机架为矩形框体结构,总机架的顶端边角位置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顶端为连接座,所述总机架内容纳有顶部吸尘装置,总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吸尘装置,其中所述的顶部吸尘装置通过负压吸附管与收集箱连接,收集箱位于输送带总成的输送末端下方,所述输送带总成位于相邻的侧架体之间且与侧架体连接;所述侧架体在输送带总成的输送起始端处上方设置有送料辊,送料辊的驱动机构位于侧架体的内部;所述送料辊在输送方向前方位置处设置有打磨刷辊,打磨刷辊位于辊体外壳内部且打磨刷辊的两端通过轴体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辊体驱动箱、配重器连接,辊体驱动箱与配重器均铰接于辊体调节杆的端部,辊体调节杆的另一端与主调节杆的一端连接,主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总机架连接;所述输送带总成上分布有若干输送带通孔,相邻输送带通孔之间的输送带总成上设置有输送带杆体;所述送料辊与输送带总成之间设置有斜向进料板,斜向进料板的两端与侧架体固定连接,侧架体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供输送带杆体穿过的杆体通行口;所述收集箱的顶端具有箱体顶板,箱体顶板朝向输送带总成的一侧设置有供打磨后产生的碎屑进入的开口,开口处设置有若干柔性塑料挡片;所述底部吸尘装置连接有吸尘壳体,吸尘壳体的底端开口,在吸尘壳体的底端开口边沿分别设置有辅助打磨辊,辅助打磨辊的两端连接于对应位置处的刮辊驱动器,刮辊驱动器位于吸尘壳体上。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吸尘壳体为喇叭状壳体,在吸尘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箱,连接箱与在吸尘壳体的内部顶端通过壳内顶板形成汇集箱,汇集箱与连接箱连通;所述连接箱的底面具有若干条形孔,条形孔位于相邻的壳内隔板之间,壳内隔板位于吸尘壳体的内部并将吸尘壳体内部分成与辅助打磨辊对应的区域。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侧架体的一端固定于总机架上,在侧架体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侧轮体;所述侧架体在底端弯折形成连接送料辊的端部;所述侧架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在侧架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送料辊、输送带总成转动的驱动机构。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主调节杆在靠近辊体调节杆的端部铰接有辊体调节油缸的底端,辊体调节油缸的伸缩端铰接于弧形摆动杆的顶端,弧形摆动杆为弧形杆体,弧形摆动杆的底端与对应位置处的辊体驱动箱、配重器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辊体驱动箱与辊体调节杆、配重器与辊体调节杆的铰接位置处均连接有刷辊同步杆。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主调节杆在远离辊体调节杆的一端连接有调节驱动杆,调节驱动杆穿设于杆体引导座的弧形孔内,杆体引导座固定于总机架的两端;所述调节驱动杆的中部连接有调节杆驱动油缸的伸缩端,调节杆驱动油缸的底端铰接于总机架上。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收集箱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箱侧插管,箱侧插管通过紧固件与挂箱板的底端连接,挂箱板位于总机架的底端且与总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顶端的箱体顶板通过负压连接管与负压吸附管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连接箱的顶端设置有吸尘调节油缸总成,吸尘调节油缸总成包括两端插接于一体且相对滑动的两个套筒,两个套筒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连接箱、连接固定板连接,在两个套筒形成的空间内设置有驱动油缸,驱动油缸的底端与其中一个套筒连接,驱动油缸的伸缩端与另一个套筒连接;所述连接固定板固定于总机架的底端且与顶部吸尘装置的底面接触。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辊体调节杆具有供弧形摆动杆穿过的通孔,弧形摆动杆的底端穿过辊体调节杆后与对应位置处的辊体驱动箱、配重器铰接,弧形摆动杆上分布有若干调节孔,弧形摆动杆通过调节孔及紧固件与辊体调节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设置位于运动方向前方、后方的打磨装置,且可调节打磨装置的打磨深度,并且在打磨前进的过程中一并通过后续装置实现对较大木屑、较小粉尘颗粒进行处理、吸附的结构,除了能够保证打磨效果外,还能够对打磨过程中产生的较大木屑、较小微尘等进行清理,往复运行可提高打磨效果和粉尘处理效果,有助于提高书柜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俯视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仰视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A-A所示位置及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I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需要说明的是,受限于附图篇幅,在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前提下,部分结构的比例及结构做处理,以充分展示本申请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中:1、打磨刷辊;2、辊体外壳;3、辊体驱动箱;4、刷辊同步杆;5、辊体调节杆;6、弧形摆动杆;7、辊体调节油缸;8、主调节杆;9、杆体铰接座;10、侧架体;11、调节驱动杆;12、杆体引导座;13、总机架;14、连接架;15、连接座;16、顶部吸尘装置;17、挂箱板;18、侧轮体;19、收集箱;20、箱侧插管;21、底部吸尘装置;22、吸尘壳体;23、辅助打磨辊;24、刮辊驱动器;25、配重器;26、输送带总成;27、送料辊;28、斜向进料板;29、调节杆驱动油缸;30、负压吸附管;31、负压连接管;32、塑料挡片;33、壳内隔板;34、壳内顶板;35、输送带通孔;36、输送带杆体;37、箱体顶板;38、杆体通行口;39、吸尘调节油缸总成;40、连接固定板;41、汇集箱;42、连接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于“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的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说明书中所述的技术方案。

在下述段落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类似表述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结合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设计规范、标准文献等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一种书柜生产过程中的负压式自动打磨吸尘装置,参见图1至图7,包括总机架13,总机架13为矩形框架结构,在总机架13的内部连接有顶部吸尘装置16,顶部吸尘装置16为工业吸尘器,其能够在入口处形成吸附打磨后形成的微小粉尘颗粒的负压区域。所述总机架13在运行区域的前方、后方分别固定连接有侧架体10,侧架体10位于总机架13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所述侧架体10向总机架13的斜下方延伸并且在侧架体10的末端水平弯折形成供送料辊27连接的端部。送料辊27能够实现打磨后的较大木屑、较小粉尘颗粒的汇集及向后方的输送,保证前方打磨刷辊1的打磨效果及打磨所产生碎屑、粉尘颗粒等向后的输送。

所述侧架体10为中空箱体结构,在侧架体10的内部设置有供送料辊27、输送带总成26驱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及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变速机构。所述输送带总成26包括分布于输送带上的输送带通孔35,相邻输送带通孔35之间的输送带上固定连接有输送带杆体36,输送带杆体36与输送带的输送面垂直设置。

所述输送带总成26在输送起始端设置有斜向进料板28,斜向进料板28在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若干供输送带杆体36穿过的杆体通行口38。所述斜向进料板28的入口处上方设置有送料辊27,送料辊27的前方位置处为打磨刷辊1,打磨刷辊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辊体驱动箱3、配重器25,辊体驱动箱3、配重器25为等重的条形箱体结构,辊体驱动箱3、配重器25的一端连接于辊体调节杆5的一端,辊体调节杆5连接于主调节杆8上,主调节杆8与侧架体10上的杆体铰接座9铰接;所述主调节杆8在远离辊体调节杆5的一端连接有调节驱动杆11,调节驱动杆11的中部位置处连接有调节杆驱动油缸29的伸缩端,调节杆驱动油缸29的底端铰接于总机架13上。上述结构能够实现打磨刷辊1与书柜里面之间打磨距离的调节,保证打磨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送料辊27与后续的辅助打磨辊23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所形成的粉尘颗粒依旧可以被负压区域所吸收。同时由于在打磨刷辊1处所设置的辊体外壳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粉尘的产生,其实际应用时因距离导致的负压吸附效果降低的影响可以忽略。

所述输送带总成26在输送末端下方处设置有收集箱19,收集箱19的顶端为箱体顶板37,箱体顶板37在靠近输送带总成26的一侧留有供打磨后产生的碎屑进入的开口,开口处分布有若干塑料挡片32。相邻塑料挡片32之间留有供输送带杆体36通过的间隙。

所述箱体顶板37的顶端贯通连接有若干负压连接管31,负压连接管31的顶端通过法兰连接有对应的负压吸附管30,负压吸附管30汇集于顶部吸尘装置16内。当然,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之一,本申请中所记载的收集箱19可设置向送料辊27所在方向延伸的若干吸管结构,以增强上述部分的吸附结构。若干吸管结构应当沿着送料辊27的长度方向均布,且通过杆体或架体固定于两侧的侧架体10上。

所述总机架13的底端边角位置处设置有挂箱板17,挂箱板17通过紧固件连接有箱侧插管20,箱侧插管20位于收集箱19的两端。

所述总机架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固定板40,连接固定板40的顶端与顶部吸尘装置16的底端接触,进而能够实现对顶部吸尘装置16的支撑。所述顶部吸尘装置16上固定连接有底部吸尘装置21,底部吸尘装置21通过伸缩管体连接有连接箱42,连接箱42与吸尘壳体22贯通,吸尘壳体22的内部通过壳内顶板34形成与连接箱42连通的汇集箱41,壳内顶板34上分布有若干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对应壳内隔板33在吸尘壳体22内形成的区域设置,壳内隔板33为十字形板体,壳内隔板33与吸尘壳体22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吸尘壳体22的顶部通过连接箱42与吸尘调节油缸总成39的一端连接,吸尘调节油缸总成39的另一端与连接固定板40连接。

所述吸尘壳体22的底部开口边沿处设置有辅助打磨辊23,辅助打磨辊23的外部包覆有打磨材料,打磨材料与打磨刷辊1包覆的打磨材料粒度相同。辅助打磨辊23分布有若干绕轴体分布的刮板,辅助打磨辊23的轴体两端位于刮辊驱动器24内并且由刮辊驱动器24驱动。

实施例2

继续参见图1至图7,一种书柜生产过程中的负压式自动打磨吸尘装置,其中所述的打磨刷辊1为外部覆盖有打磨材料的辊筒,打磨刷辊1位于辊体外壳2的内部且从辊体外壳2底部开口处露出一定距离,以满足打磨书柜里面的需求;所述辊体外壳2固定于两侧的辊体驱动箱3、配重器25处。所述辊体驱动箱3、配重器25与弧形摆动杆6的底端铰接,弧形摆动杆6为弧形板体且从辊体调节杆5内穿设而出并与辊体调节油缸7的伸缩端铰接。所述弧形摆动杆6上分布有若干调节孔,并且弧形摆动杆6通过调节孔及连接件与辊体调节杆5连接为一体。辊体调节杆5加工有供弧形摆动杆6穿过的通孔。

所述辊体调节油缸7的底端与主调节杆8铰接。主调节杆8的底端与辊体调节杆5铰接,总机架13两侧的主调节杆8的顶端通过调节驱动杆11连接,调节驱动杆11沿杆体引导座12的弧形孔运动,在调节驱动杆11的中部位置处连接有调节杆驱动油缸29的伸缩端,调节杆驱动油缸29的底端与总机架13铰接。

所述辊体调节杆5与辊体驱动箱3、辊体调节杆5与配重器25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刷辊同步杆4。所述侧架体10的外侧设置有侧轮体18,侧轮体18能够沿着流水线打磨区域的引导轨道运行,以保证整机在打磨路径上的运动稳定性。

所述连接座15的顶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有龙门架体的水平移动机构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位于龙门架体上的水平横向轨道、水平纵向轨道,水平横向轨道位于水平纵向轨道的下方且分别设置有沿上述轨道整体运动的行走组件。与连接座15所连接的连接板还连接有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位于水平横向方向的行走组件处。其余部分的结构与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节约行文,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下述段落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本申请通过顶端的连接座15连接于打磨区域的行进装置中。本申请所记载的行进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轨道,以及可沿上述水平轨道运动的框架及驱动结构,连接座15连接于上述框架及驱动结构上,并在框架及驱动结构的作用下行进至流水线的打磨区域,并对流水线上临时固定的书柜进行外立面的打磨。

辊体驱动箱3内的驱动电机开始工作,从而带动打磨刷辊1转动,打磨刷辊1上包覆的打磨材料能够与书柜对应的外立面进行打磨并且将打磨后产生的碎屑、粉尘向送料辊27所在方向送入,而所述的送料辊27位于斜向进料板28的入口上方,并通过斜向进料板28的出口处送入至输送带总成26的起始端。依据实施例1所记载的结构,本申请可通过收集箱19设置向送料辊27所在方向延伸的若干吸管结构,以增强送料辊27部位的吸附结构。若干吸管结构应当沿着送料辊27的长度方向均布,且通过杆体或架体固定于两侧的侧架体10上。

本申请中所述的输送带总成26沿着侧架体10相对于待清理的底面斜向设置。为了实现打磨后的较大碎屑、粉尘颗粒等进入到输送带总成26上并随着输送带总成26运动,需要在输送带总成26上设置有若干输送带杆体36,通过输送带杆体36在输送带总成26上形成供较大碎屑留置的区域,并且其余粒径较小的碎屑颗粒以及粉末能够通过输送带通孔35落于输送带总成26的下方。参见上述段落,该位置处可通过后续的负压吸附装置吸附,也可通过实施例1所记载的若干吸管结构来进行预处理,以实际工作时送料辊27与吸尘壳体22之间的距离对负压吸附效果产生的影响合理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记载的输送带通孔35实际的孔径较小,附图所示的结构仅以清楚表达上述结构为目的,而非实际的尺寸。

本申请中被输送带总成26输送的较大碎屑能够进入到收集箱19内并被收集箱19收集。

同时,通过斜向进料板28处的杆体通行口38作用能够实现较大碎屑被输送带杆体36带动且跟随输送带杆体36沿输送带总成26运动。

所述收集箱19顶部入口处所设置的薄片形式的塑料挡片32,其作用在于防止较大碎屑本身携带的粉尘在收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逸出。

如上述段落所述,本申请通过输送带总成26上分布的若干输送带通孔35掉落于输送带总成26下方的颗粒及粉尘等,能够随着整体结构的向前运动而进入到吸尘壳体22的底端开口出。由于吸尘壳体22是通过上方的底部吸尘装置21实现内部空间中负压区域的产生,因此当吸尘壳体22行进至打磨后产生的碎屑及粉末掉落区域的上方时,能够对打磨后产生的碎屑及粉末进行吸附,所吸附的打磨后产生的碎屑及粉末能够通过汇集箱41、连接箱42进入到底部吸尘装置21内并被底部吸尘装置21所收集。

在本申请中,可通过吸尘调节油缸总成39来实现对吸尘壳体22相对于待清理底面的距离调节,通过该距离调节能够实现吸附能力的提高,进而有助于打磨后产生的碎屑及粉末的吸附作业。本申请中所述的吸尘调节油缸总成39包括驱动油缸,驱动油缸位于两段插接的套筒所形成的空间内部,两段套筒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底部吸尘装置21、吸尘壳体22连接并且跟随驱动油缸的动作而动作。两段套筒能够实现对内部驱动油缸的防护。

本申请中所述的打磨刷辊1位于辊体外壳2的内部,辊体外壳2能够实现对打磨刷辊1的防护,同时避免打磨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扬起。本申请通过刷辊同步杆4实现两端辊体驱动箱3与配重器25的同步调节,避免打磨刷辊1、辊体外壳2发生不同步的现象。所述的辊体驱动箱3相对于刷辊同步杆4角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弧形摆动杆6来实现与固定的。具体来讲,在本申请中,所述的弧形摆动杆6为弧形杆体,弧形杆体的弯折方向朝向打磨刷辊1所在方向。沿弧形摆动杆6的形状分布有若干通孔,且弧形摆动杆6通过通孔及固定件与辊体调节杆5连接为一体。辊体调节杆5在中部位置处加工有供弧形摆动杆6通过的通孔。

所述弧形摆动杆6的顶端铰接有辊体调节油缸7的伸缩端,辊体调节油缸7能够通过自身的伸缩实现辊体调节杆5相对于主调节杆8角度的调节,继而能够与弧形摆动杆6配合实现对打磨刷辊1在水平移动、竖向高度上的调节,且能够实现调节角度的补偿和灵活性的提升。

同时,与上述结构配合的是,主调节杆8还通过杆体铰接座9固定于侧架体10的顶部端面,且通过末端的调节驱动杆11实现主调节杆8底端的微调,该结构同样能够实现打磨刷辊1位置的微调。

本申请通过对打磨刷辊1位置的微调,能够实现打磨刷辊1相对于底面距离的调节,进而通过打磨刷辊1对待清扫底面的压力调节,通过与视觉识别装置配合,可有效实现对舱体底面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当然,本申请也可通过人工现场遥控作业的方式实现对不同区域的适应性调节,增加打磨刷辊1结构清理效果的提升。

所述送料辊27能够实现煤炭块体、颗粒等向输送带总成26所在方向的送入,提高上述清扫物的送入效率,进而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

块状物进入到收集箱19的内部,可通过挂箱板17与箱侧插管20的拆卸实现收集箱19的更换或清理。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收集箱19的外侧面设置有带锁止结构的门体来实现所承装打磨后产生的碎屑的清理。

本申请通过在吸尘壳体22底端边沿位置处设置辅助打磨辊23的结构形式,实现颗粒、粉状物向吸尘壳体22内部送入的效率提升,而且所述的辅助打磨辊23还能够通过自身轴体、轴体上包覆的打磨材料实现对边沿一定程度上的密封,保证吸尘壳体22内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的密封效果,进而在吸尘壳体22的内部形成较大的负压压力,进而满足内部颗粒粉尘的吸附。

本申请通过在侧架体10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侧轮体18,侧轮体18能够与流水线两侧的轨道配合实现整机运动的限位,保证整机运动路径的稳定性,实现往复运动的引导。同时,杆体铰接座9与下方的辅助打磨辊23对应设置,在通过杆体铰接座9实现保持安全距离的同时,辅助打磨辊23能够对该安全距离范围内的打磨后产生的碎屑进行清扫并向吸尘壳体22内汇集。

书柜打磨的外立面打磨完成后,通过流水线的翻转装置继续对剩余的外立面进行打磨。流水线的翻转装置翻转过程中,起到打磨作用的上述整机退出待打磨的书柜上方,直至书柜翻转完成并临时固定后,起到打磨作用的整机重复上述段落的工作过程以完成下一书柜外立面的打磨。

最后,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分类

0612011652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