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代步车折叠锁定机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代步车折叠锁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代步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代步车折叠锁定机构。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2211688166.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代步车,第一连接架的横向连杆上设有第二锁定钩,第二锁定钩偏离钩部处与横向连杆转动固定,第二锁定钩与横向连杆间设有扭簧,第四连接架的第四连杆上设有横向延伸的锁定柱,当前车架与后车架折叠时,第二锁定钩钩在锁定柱上,且第二锁定钩在扭簧作用下具有向锁定柱侧转动的趋向力。其中,为便于第二锁定钩的解锁,第二锁定钩的钩部设有横向延伸的解锁凸起。

上述方案中,第二锁定钩在扭簧的作用下具有向锁定柱侧转动的趋向力,之后通过解锁凸起实现第二锁定钩的解锁。在解锁时,需要时刻向下按住解锁凸起,使得扭簧形变,同时将车展开,在按压时较为费力;而且代步车较重,当操作人员为一人时,操作人员需要一只手按压解锁凸起,同时另一只手要将车展开,十分不便;并且在按压解锁凸起时,操作人员的手会伸入前车架和后车架之间,在展开时,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存在夹手的危险,安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无需时刻按压解锁凸起,即可完成锁定机构的解锁,从而便于操作人员将车展开,减少夹手的危险的代步车折叠锁定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代步车折叠锁定机构,包括前后两个转动连接的车架,一个车架转动连接有锁块,所述锁块设有卡位槽,另一个车架设有与卡位槽配合的卡位凸起,所述锁块包括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所述第一锁块设有锁定面,所述第二锁块设有用于与锁定面接触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之间设有使锁定面靠近第一限位面侧的弹性件;当所述锁定面和第一限位面接触时,所述卡位凸起被限制在卡位槽内,从而实现锁定;当所述锁定面和第一限位面未接触时,所述卡位槽的槽壁不在卡位凸起的移动轨迹上,从而实现解锁。

使用时,将前后两个车架进行折叠,位于一个车架上的卡位凸起和位于另一个车架上的锁块相互靠近,使得卡位凸起和锁块的卡位槽靠近,卡位凸起会进入卡位槽内并对卡位槽的槽壁施力,第一锁块或第二锁块受力而发生转动,若第二锁块受力在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锁块转动,使得锁定面会与第一限位面接触,从而实现前后两个车架的锁定;在需要解锁时,转动第一锁块或第二锁块,使得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发生相对的转动,使得锁定面与第一限位面不接触,卡位槽无法限制卡位凸起脱离,从而实现前后两个车架的解锁。

其中,转动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可以在第一锁块或第二锁块上设置扳手,或者直接人工手动转动第一锁块或第二锁块。

其中,弹性件驱使锁定面与第一限位面接触,实际上是弹性件驱使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具有转动的趋势,例如第一锁块顺时针转动,第二锁块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锁块的锁定面可以与第二锁块的第一限位面接触,从而实现锁定。

其中,在前后两个车架折叠时,卡位槽与卡位凸起的移动路径是呈圆弧形的,在锁定时,由于锁定面和第一限位面的接触,使得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均不能发生转动,此时的卡位槽的位置可以正好限制卡位凸起的移动路径,所以实现锁定。当锁定面和第一限位面不接触时,此时卡位槽的位置不能限制卡位凸起的移动路径,所以卡为凸起可以从卡位槽内脱离,从而实现解锁。

本发明在使用中,无需时刻按住解锁凸起;并且当操作人员为一人时,操作人员只需要转动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后使得锁定面和第一限位面不接触,从而实现从锁定状态变成解锁状态,之后操作人员可以双手对前后车架进行展开,更加方便,并且不会存在夹手的危险,安全性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锁块设有解锁面,所述解锁面与锁定面位于第一锁块的同一侧,所述第二锁块设有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与第一限位面位于第二锁块的同一侧;所述解锁面和第二限位面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具有相互接触的趋势,以限制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发生转动。

在操作人员转动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后,锁定面会与第一限位面脱离,从锁定状态变成解锁状态。为了避免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在解锁后,发生乱转,设置解锁面和第二限位面在弹性件下会相互接触,从而限制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在解锁时的转动位置,从而保证在二次锁定时,卡位槽依旧可以与卡位凸起接触,卡位凸起对卡位槽的槽壁施力,使得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转动,从而使得锁定面和第一限位面接触,从而实现锁定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面与解锁面相连,所述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相连以形成限位齿块。

通过上述设置,从而实现第一限位面与解锁面脱离后,第二限位面可以立即与解锁面接触,行程距离更短,速度更快的实现解锁;同理,也可以实现更快的锁定。其中,限位齿块呈齿状。

作为优选,所述解锁面搭配有用于与第一限位面接触的第一阻挡面,所述解锁面与第一阻挡面相连以形成第一齿槽。

在解锁时,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会发生转动,当第一限位面和锁定面会脱离,弹性件此时的弹性势能较大,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会猛的转动,使得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在弹性件的连接处距离过近,弹性件脱钩。为了避免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发生猛的转动以及弹性件脱钩,通过设置第一阻挡面和第一限位面的接触,可以限制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猛的转动,和避免弹性件脱钩。解锁面与第一阻挡面相连形成第一齿槽,在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转动停止后,解锁面可以直接与第二限位面接触,以达到解锁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锁定面搭配有用于与第二限位面接触的第二阻挡面,所述锁定面与第二阻挡面相连以形成第二齿槽。

在卡位凸起与卡位槽接触时,卡位凸起会对卡位槽施力,使得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发生转动,为了避免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大幅度转动,而导致弹性件脱钩,所以通过设置第二阻挡面,限制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在锁定时的转动最大角度。同时锁定面与第二阻挡面相连形成的第二齿槽,使得第二阻挡面的限制转动最大角度还可以帮助锁定面与第一限位面接触。

作为优选,具有所述锁块的车架上设有用于限制第一锁块或第二锁块沿顺逆时针转动最大角度的抵块,所述锁定面和解锁面位于第一阻挡面和第二阻挡面之间,所述限位齿块在抵块的作用下只能在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之间移动。

抵块可以限制第一锁块或第二锁块沿顺时针和沿逆时针的转动最大角度,从而保证限位块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只能在第一齿槽和第二齿槽之间移动,使得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不会相互脱离,弹性件不会脱钩,从而便于锁定和解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锁块位于靠近车架侧,所述第二锁块相对于第一锁块位于远离车架侧,所述第二锁块靠近卡位凸起的一端设有所述卡位槽,所述第一锁块靠近卡位凸起端设有向卡位凸起侧延伸的按压件。

通过设置按压件可以便于使得第一锁块发生转动,从而实现从锁定状态变成解锁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卡位槽靠近第一锁块侧的开口处的高度高于卡位槽远离第一锁块侧的开口处的高度。

卡位槽靠近第一锁块侧的开口处的高度较高,可以增大卡位凸起与卡位槽的接触面积,便于卡位凸起与靠近第一锁块侧的开口处接触,从而使得卡位凸起对第二锁块施力,使得第二锁块转动,从而实现锁定。

作为优选,所述按压件由远离卡位凸起侧至靠近卡位凸起侧依次包括延伸部和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向一侧偏移以避免按压部碰到卡位凸起以及卡位凸起的车架。

通常卡位凸起会设置在一根车架杆上,通过将按压部向一侧偏移,从而避免按压部与车架以及卡位凸起碰撞,同时也便于操作人员下按按压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远离卡位凸起侧设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为拉簧。拉簧成本较低并且安装起来简单。

本发明通过锁定面和第一限位面的接触,实现机构的锁定,之后只需要下按按压件,从而实现机构的解锁,无需长时间按压解锁凸起,当操作人员为一人时,操作人员可以双手展开车架,操作更加方便,并且不会存在夹手的危险,安全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代步车展开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代步车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代步车车架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锁定机构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锁定机构处的放大图。

图6为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锁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锁块1、固定板11、前车架100、第一抵块111、第二抵块112、卡位凸起2、卡位槽21、后车架200、第一卡位槽开口处211、第二卡位槽开口处212、按压件3、按压部31、延伸部32、第一锁块41、第一拉簧孔411、第一转轴412、第二锁块42、第二拉簧孔421、第二转轴422、拉簧43、限位齿块5、第一限位面51、第二限位面52、第一齿槽6、解锁面61、第一阻挡面62、第二齿槽7、锁定面71、第二阻挡面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代步车折叠锁定机构,车架分别为前车架100和后车架200,代步车折叠锁定机构设置在前车架100和后车架200上,前车架100和后车架200之间转动连接以实现代步车的折叠。后车架200的底部设有一根沿代步车前后方向延伸的车架杆,在车架杆上设有沿代步车左右方向延伸的卡位凸起2;前车架100的底部的横杆上固定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包括横部和竖部,横部通过螺丝固定在前车架100的底部的横杆上,竖部向下延伸。在固定板11的竖部上分别通过沿代步车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转轴412和第二转轴422转动连接有第一锁块41和第二锁块42,第一锁块41位于靠近前车架100侧,第二锁块42相对于第一锁块41位于远离前车架100侧。在第二锁块42朝向卡位凸起2的一端设有开口朝向代步车后侧的卡位槽21,卡位槽21和卡位凸起2位于沿代步车前后方向延伸的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第一锁块41设有向代步车后侧延伸的按压件3,按压件3由代步车前侧至代步车后侧依次包括延伸部32和按压部31,按压部31向右侧偏移以对卡位凸起2以及具有卡位凸起2的车架杆进行避让。

如图4、图6、图7和图8所示,第一锁块41和第二锁块42朝向代步车的前侧的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拉簧孔411和第二拉簧孔421,第一锁块41和第二锁块42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为拉簧43,拉簧43的两端分别勾住第一拉簧孔411和第二拉簧孔421。在拉簧43的作用下,第一锁块41具有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第二锁块42具有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

如图6至图8所示第一锁块41朝向第二锁块42的一侧侧壁三个朝向第二锁块42的凸起,三个凸起相连并构成两个截面内缘形状呈三角形样式的齿槽。两个齿槽分别为第一齿槽6和第二齿槽7,所述第一齿槽6和第二齿槽7沿代步车左右方向贯穿第一锁块41并朝向第二锁块42侧开口。第一齿槽6相较于第二齿槽7位于靠近按压件3侧,第二齿槽7相较于第一齿槽6位于靠近拉簧43侧。

第一齿槽6 的两个槽壁分别为第一阻挡面62和解锁面61,第一阻挡面62相较于解锁面61位于靠近按压件3侧,解锁面61相较于第一阻挡面62位于靠近拉簧43侧。第二锁块42朝向第一锁块41的一侧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齿槽6和第二齿槽7配合的限位齿块5,限位齿块5包括第一限位面51和第二限位面52;第一限位面51相较于第二限位面52位于靠近卡位槽21侧,第二限位面52相较于第一限位面51位于靠近拉簧43侧。在解锁状态时,在拉簧43的作用下,第二限位面52与解锁面61接触。

第二齿槽7的两个槽壁分别为锁定面71和第二阻挡面72,锁定面71相较于第二阻挡面72位于靠近按压件3侧,第二阻挡面72相较于锁定面71位于靠近拉簧43侧。锁定面71的外侧末端与解锁面71的外侧末端相连。在锁定状态时,在拉簧43的作用下,第一限位面51与解锁面71接触。

如图4、图5和图7所示,抵块包括第一抵块111和第二抵块112,在固定板11的横部设有限制第一锁块4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最大角度的第二抵块112,第二抵块112为固定板11的横部本身;在固定板11的竖部上设有沿代步车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抵块111,第一抵块111限制第一锁块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最大角度。

如图6所示,卡位槽21靠近第一锁块41的开口处为第一卡位槽开口处211,卡位槽21远离第一锁块41的开口处为第二卡位槽开口处212;第一卡位槽开口处211的高度高于第二卡位槽开口处212的高度。

在代步车锁定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将代步车的前车架和后车架进行折叠,使得锁块和卡位凸起2相互靠近,卡位凸起2进入卡位槽21内,卡位凸起2与第一卡位槽开口处211接触,并对第一卡位槽开口处211施力,使得整个第二锁块4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锁块42带动第一锁块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限位齿块5从第一齿槽6中脱离并进入第二齿槽7内,此时拉簧43被拉长,并且第一限位面51与锁定面71接触。此时第二锁块42相较于锁定前的位置,整个第二锁块4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角度,使得卡位槽21的第二卡位槽开口处212的高度位置上升,从而限制卡位凸起2脱离。

当代步车需要解锁时,操作人员下按按压件3,使得第一锁块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锁块42在第一锁块41的转动下第二锁块4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限位齿块5从第二齿槽7内脱离,并进入第一齿槽6内,此时拉簧43缩短,但是依旧可以使得第一锁块41具有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第二锁块42具有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趋势,解锁面61与第二限位面52接触。此时第二锁块相较于锁定时的位置,整个第二锁块4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角度,使得卡位槽21的第二卡位槽开口处212的高度位置下降,从而无法限制卡位凸起2脱离,从而达到解锁状态。

相关技术
  • 低大气自净能力过程监测评估技术
  • 研发过程能力改进的差距评估技术
技术分类

0612011654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