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多样化需求的增多,电子设备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设置有连接装置,以使电子设备可以呈现多种状态,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与承载面完全接触,电子设备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出,同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倾斜时,第一本体易于与承载面磕碰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调节组件,其中,第一转轴用于与第一本体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满足平行条件,用于与第二本体连接,调节组件与第二转轴转动配合,第二转轴相对于第一转轴的转动角度改变以使调距组件的目标件相对于第二转轴运动,目标件沿第一方向进行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的目标距,第一方向与第二转轴的轴向具有夹角。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其中,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转轴连接,第一驱动组件沿第二方向能够相对于第二转轴进行往返运动,具有第一位移量,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配合,以使第一驱动组件在第二方向的第一位移量转变为第二驱动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二位移量,第二驱动组件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第二转轴进行往返运动用于改变目标距,第二方向与第二转轴的轴向相同。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通过第三驱动组件连接且传动配合,第一位移量通过第三驱动组件在第三方向的呈传动比例转变为第三位移量,以使第三驱动组件在第三方向的第三位移量转变为第二驱动组件在第一方向的第二位移量,第三位移量大于第一位移量,第三方向均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具有夹角。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目标控制块,目标控制块上开设有目标槽,目标件为目标杆,目标杆的第一端可活动的设置在目标槽内,通过目标槽高度差的变化拉动目标杆在第一方向运动,以改变目标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在第一方向的目标距。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目标槽至少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其中,第一滑槽与相对于目标杆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滑槽与相对于目标杆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连接,以使目标杆相对于第二转轴在第一方向进行往返运动,其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用于调节目标杆在第一方向运动的移动速度。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滑槽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高度差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为调节目标杆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一移动量,第二滑槽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的高度差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为调节目标杆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第二移动量,其中,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同,目标杆的高度差变化相同;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不同,目标杆的高度差变化存在差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连接装置和第二本体,其中,第一本体具有相背设置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二本体具有相背设置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二本体通过连接装置与第一本体连接,

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翻转至目标状态的过程中,调整第二本体的用于与承载面接触的支撑面以靠近第二本体,其中,目标状态为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作为与第二本体的支撑面接触的承载面。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翻转至目标状态的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调整第二本体的用于与承载面接触的支撑面从初始位置远离,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翻转至目标状态的过程中的第二阶段,调整第二本体的用于与承载面接触的支撑面从远离向第二本体靠近。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阶段为第一本体的连接端翻转至靠近承载面,第二本体的用于与承载面的支撑面从初始位置远离的阶段。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与连接装置连接,支撑件设置于第二本体的第四表面,用于第二本体相对于承载面设置时将第二本体撑起,支撑件沿第一方向进行往复运动能够改变第二本体与承载面的间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处于目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外周面开设有螺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的外周面开设有第一螺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轴的外周面开设有第二螺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螺旋槽的第二槽部的沿第二转轴的轴线的轴向距离与第一螺旋槽的两端沿第一转轴的轴线的轴向距离相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传动齿轮传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连接装置未设置脚垫和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连接装置未设置脚垫、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连接装置中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连接装置中脚垫与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连接装置中升降控制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连接装置中升降控制块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子设备;11-第一本体;111-第一表面;112-第二表面;12-第二本体;121-第三表面;122-第四表面;13-连接装置;131-第一转轴;132-第二转轴;1321-第一凹轮;1322-第二凹轮;133-调节组件;1331-调节支架;13311-第一限位槽;13312-第二限位槽;13313-通孔;1332-第一驱动组件;13321-凸轮;13322-第一连杆;13323-凸轮支架;1333-第二驱动组件;13331-目标控制块;133311-目标槽;1333111-第一滑槽;1333112-第二滑槽;1333113-第三滑槽;13332-目标件;133321-滑动件;1334-第三驱动组件;13341-第二连杆;13342-第一支点;13343-第二支点;134-支撑件;135-联动机构;1351-第一齿轮;1352-第二齿轮;1353-传动齿轮;1354-第一螺旋槽;1355-第二螺旋槽;13551-第一槽部;13552-第二槽部;13553-第三槽部;1356-导向件;136-扭力组件;2-承载面;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参照图1、图2、图3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该电子设备1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可以为手机,还可以为其它类型的电子设备1,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具体地,该电子设备1包括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2和连接装置13,第一本体11可以设置显示装置,第二本体12可以设置处理器,键盘等,当然,第一本体11也可以设置处理器,键盘等,第二本体12也可以设置显示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上设置的装置不作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第一本体11可以设置显示器,第二本体12可以设置处理器和键盘等,第二本体12也可以设置显示器。

该连接装置13用于将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连接,以使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通过连接装置实现相对翻转。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1姿态多样性的需求增多,连接装置13具有让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扣合,也可以让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呈一定夹角倾斜设置,以呈现不同的姿态。

示例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基于连接装置13实现相对开合,即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通过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能够进行相互扣合和打开的转动,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相互扣合至两者之间的夹角为0度时,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处于闭合状态,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相对转动从而打开一定角度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处于非闭合状态,也就是说,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在相对开合过程中能够实现闭合状态和非闭合状态的切换。

示例地,第一本体11包括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显示装置设置在第一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1,第二本体12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121和第四表面122,当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处于第一夹角,即为0度,也可以称为起始状态,第一本体11的第二表面112扣合在第二本体12的第三表面上121;当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处于第二夹角时,即为大于0度小于360度,也可以称为工作状态,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呈一定夹角倾斜设置,第一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均不与第二本体12的第三表面121和第四表面122均不扣合。当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处于第三夹角时,即,等于360度,也可以称为目标状态,第一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1扣合在第二本体12的第四表面112上。

在此基础,该连接装置13包括第一转轴131、第二转轴132和调节组件133,其中,第一转轴131用于与第一本体11连接,第二转轴132与第一转轴131满足平行条件,用于与第二本体12连接。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完全接触,电子设备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出,同时,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倾斜时,第一本体11易于与承载面磕碰等现象。本申请通过设置调节组件133,且调节组件133与第二转轴132转动配合,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以改变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运动,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其中,第一方向A与第二转轴132的轴向具有夹角,相当于抬升了第二本体12,进而抬升了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热量可快速散出,同时,也减少了第一本体11易于与承载面磕碰等现象。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13,第一转轴131用于与第一本体11连接,第二转轴132用于与第二本体12连接,第二转轴132与第一转轴131满足平行条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可以得出,第一转轴131与第二转轴132转动配合,配合转动可以理解为第一转轴131与第二转轴132同步转动,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转轴131与第二转轴132非同步转动,即第一转轴11转动至预设夹角时,第二转轴132实现转动,第一转轴11停止转动,或,第二转轴132转动至预设夹角时第一转轴11实现转动,第二转轴132停止转动;以使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转动,以实现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处于不同的夹角状态,进而呈现不同的姿态,以适应人们对电子设备1多样化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连接装置13还包括调节组件133,调节组件133与第二转轴132转动配合,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的改变能够改变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运动,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且第一方向A和第二转轴132的轴向具有夹角,换句话说,第一方向A也可以称为第二本体12的厚度方向,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能够改变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进行往复运动,进而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换句话说,当调节组件133与承载面2接触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承载面在第一方向A的整体高度,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也能够改变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的间距,如此,相当于抬升第二本体12,进而使得电子设备1整体在第一方向A抬升,第二本体12设置有调节组件133与第二转轴132的一侧与承载面2不完全接触,电子设备1的热量可快速散出,同时,在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时,受到转动角度的影响,第一本体11与承载面2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易于与承载面2磕碰,但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能够改变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运动,目标件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减少了第一本体11与承载面2磕碰的现象。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由于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之间连接装置13的设置,使得电子设备1的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完全接触,电子设备1的热量无法快速散出,同时,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倾斜时,第一本体11易于与承载面2磕碰等现象。本申请通过设置调节组件133,且调节组件133与第二转轴132转动配合,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运动,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且第一方向A和第二转轴132的轴向具有夹角,以使调节组件133相能够在第一方向A进行间距的改变,相当于抬升了第二本体12,进而抬升了电子设备1,电子设备1的热量可快速散出,同时,也减少了第一本体11易于与承载面2磕碰等现象。

示例地,由于第一转轴131与第一本体11连接,第二转轴132与第一转轴131满足平行条件,第二转轴132与第二本体12连接,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可相应改变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状态,即,形成的夹角的大小,同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也会改变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运动,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改变以改变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换句话说,可改变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沿第一方向A的目标距。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改变以使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运动,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该目标距的变化与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的转动角度无先后关系,可以为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在转动时,目标件13332同步沿第一方向A作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换句话说,目标距随着转动角度的变化同步变换;也可以为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转动完成后,目标件13332同步沿第一方向A作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换句话说,转动角度完成后,目标距变化。

进一步地,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改变以使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运动,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在转动过程中,转动角度逐渐增大,并不代表目标距会逐渐增大,同样地,转动角度逐渐减小,也不代表目标距会逐渐减小。示例地,当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增大时,目标距可以先增大,再减小,也可以先减小、再增大、再不变。换句话说,转动角度的变化趋势与目标距的变化趋势无相关联系。

更进一步地,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改变以使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运动,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在转动过程中,并不代表转动角度变化,目标距也需要发生变化。示例地,当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进行转动时,目标距也可以先不变,然后在进行变化。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以下的示例仅为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改变以使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运动,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运动改变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的一种可实现方式。

示例地,参照图1、图2、图7、图8和图9,当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位置至少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移动,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能够进行往复运动能够改变调节组件133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

此外,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位置还包括第三位置,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三位置的过程中,调节组件133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增加,由第三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调节组件与第二转轴的目标距减小。

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的转动由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驱动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移动,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驱动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角度不同。

示例地,当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位置为第一位置时,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处于起始状态,也可以将其称为非工作状态,即,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0度,此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可以为第一目标距,这里,需要解释说明的是,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可以为第一目标距,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可以相对于第二本体12可平齐、可伸出,可内缩,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当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位置为第三位置时,以使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处于工作状态,即,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具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0度小于360度,此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可以为第二目标距,此时,第二目标距可以大于第二目标距,这里,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当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可以为第二目标距,此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相对于第二本体12伸出,示例地,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的第二夹角可以为110度至130度之间。

当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位置为第二位置时,以使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处于目标状态时,可以称为工作状态,也可以称为非工作状态,即,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具有第三夹角,第三夹角为360度,此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可以为第二目标距,此时,第三目标距可以小于第二目标距,但第三目标距和第一目标距之间无大小关系,第三目标距可大于第一目标距,第三目标距可等于第一目标距。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当当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可以为第三目标距,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可相对于第二本体12可平齐,可内缩,如此,才能够确保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能够处于第三夹角。

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从起始状态向工作状态改变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从第一目标距转变为第二目标距,即,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逐渐增大,即,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的间距逐渐增大,相当于抬升了第二本体12,进而抬升了电子设备1,减少了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在进行状态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本体11与承载面2发生磕碰现象等。

同样地,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从工作状态向起始状态转动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从第二目标距转变为第一目标距,即,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逐渐减小,即,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的间距逐渐减小,相当于降低了已经抬升的第二本体12,进而降低了已经抬升的电子设备1,减少了了电子设备1的体积占用空间。

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从工作状态向目标状态改变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从第二目标距转变为第三目标距,即,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逐渐减小,即,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的间距逐渐减小,相当于降低了已经抬升的第二本体12,进而降低了已经抬升的电子设备1,减少了电子设备1的体积占用空间,同时,也方便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能够处于目标状态。

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从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改变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从第一目标距转变为第二目标距,再由第二目标距转为第三目标距,即,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先增大,再减小,以完成第二本体的抬升和下降。

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从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改变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从第三目标距转变为第二目标距,再由第二目标距转为第一目标距,即,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先减小,再减小,以完成第二本体的抬升和下降。

同样地,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从目标状态向工作状态转动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的目标距从第三目标距转变为第二目标距,即,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逐渐增大,即,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的间距逐渐增大,相当于抬升了第二本体12,进而抬升了电子设备1,减少了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在进行状态改变的过程中,第一本体11与承载面2发生磕碰现象。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在转动的过程中,无法长时间的悬停于某个角度,进而使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无法长时间的处于某个状态,对应地,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连接装置13还包括了扭力组件136,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分别穿过与其相匹配的扭力组件136,且第一转轴131的扭力组件136和第二转轴132的扭力组件136对应设置,可以用于提供第一转轴131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转动到某个角度的扭力。

在本申请提供的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调节组件133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332和第二驱动组件1333,其中第一驱动组件1332与第二转轴132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332沿第二方向B能够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进行往返运动,具有第一位移量,第二驱动组件1333与第一驱动组件1332配合,以使第一驱动组件1332在第二方向B的第一位移量转变为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一方向A的第二位移量,第二驱动组件1333能够沿第一方向A相对第二转轴132进行往返运动,用于改变目标距,第二方向B与第二转轴132的轴向相同。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如仅设置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一方向A产生第二位移量,则受到第二本体12在第一方向A的尺寸限制,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一方向A产生的第二位移量受到空间的现在进而使目标距的变化较小,因此,在第二驱动组件1333的基础上设置第一驱动组件1332,第二驱动组件1333与第一驱动组件1332配合,以使第一驱动组件1332在第二方向B的第一位移量转变为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一方向A的第二位移量,第二驱动组件1333能够沿第一方向A相对第二转轴132进行往返运动,用于改变目标距,通过利用第一驱动组件1332在第二方向B的运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一方向A的运动,减小了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一方向A受运动空间的限制,进而导致目标距改变量较小的可能性。

示例地,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时,驱动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移动,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驱动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移动,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的角度不同,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33包括调节支架1331,第一驱动组件1332和第二驱动组件1333,其中,调节支架1331与第二转轴132固定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332与调节支架1331连接,这里,需要解释说明的是,第一驱动组件1332通过调节组件133中的调节支架1331与第二转轴132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332沿第二方向B能够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进行往返运动,具有第一位移量,第二驱动组件1333与第一驱动组件1332配合,以使第一驱动组件1332在第二方向B的第一位移量转变为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一方向A的第二位移量,第二驱动组件1333能够沿第一方向A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进行往返运动用于改变目标距。

其中,第一驱动组件1332与调节支架1331连接,第一驱动组件1332能够沿第二方向B能够相对于第二转轴132进行往返运动,具有第一位移量,第二驱动组件1333与第一驱动组件1332配合,以使第一驱动组件1332在第二方向B的第一位移量转变为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一方向A的第二位移量。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驱动组件1332和第二驱动组件1333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制,同样地,对于第二驱动组件1333和第一驱动组件1332的配合形式也不作限制,只需要满足第一驱动组件1332沿第二方向B相对于调节支架1331进行运动进而带动第二驱动组件1333能够在第一方向A相对于调节支架1331运动即可。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在工作状态时,即,形成第二夹角,第二夹角大于0度小于360度之间,在第二夹角区间变化时,调节组件133的目标件13332与第二转轴的目标距的变化与角度的变化无相关关系,即,目标距可以随着角度增大而增大,也可以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示例地,参照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调节支架1331包括第一限位槽13311,第一驱动组件1332包括凸轮13321,凸轮13321与第二转轴132连接,相对于凸轮13321转动配合的第一凹轮1321和第二凹轮1322,第一凹轮1321和第二凹轮1322设置在第二转轴132上,第一凹轮1321和第二凹轮1322对称设置于凸轮13321的两侧且与凸轮13321的两侧抵接,第一连杆13322的第一端与凸轮13321连接,第一连杆13322的第二端设置的第一限位槽13311内,凸轮13321相对于第二转轴132沿第二方向B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13322的第二端在第一限位槽13311内沿第二方向B运动,以产生第一位移量。这里,通过与第二转轴132的第一凹轮1321、第二凹轮1322配合的凸轮13321,且第二转轴132的转动能够使凸轮13321相对于第二转轴132沿第二方向B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13322的第二端在第一限位槽13311内沿第二方向B运动,以产生第一位移量,如此,易于操作,且方便制作。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通过连接装置13在起始状态至目标状态切换时或在起始状态至工作状态切换时,第一凹轮1321抵接凸轮13321沿第二方向B移动,以使第一连杆13322的第二端在第一限位槽13311内移动,产生第一位移量。

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通过连接装置13在工作状态至目标状态切换时或在工作状态至起始状态切换时,第二凹轮1322抵接凸轮13321沿第二方向B的反方向移动,以使第一连杆13322的第二端在第一限位槽13311内移动;第一凹轮1321和第二凹轮1322对称设置于凸轮13321的两侧且与凸轮13321的两侧抵接,通过与第二转轴132的第一凹轮1321、第二凹轮1322与凸轮13321的转动配合,以使第一连杆13322在第一限位槽13311沿第二方向B进行往复运动,产生第一位移量。

在此基础上,如第一连杆13322的第一端通过凸轮支架13323与凸轮13321连接,且凸轮13321相对于第二转轴132沿第二方向B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13322的第二端在第一限位槽13311内沿第二方向B运动,以产生第一位移量。在运动的过程中,第一连杆13322的移动易于损坏凸轮13321,而凸轮13321需要与第一凹轮1321和第二凹轮1322适配,凸轮13321的更换和维修成本较高,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332包括凸轮支架13323,凸轮13321通过凸轮支架13323与第一连杆13322的第一端连接,以使凸轮13321相对于第二转轴132沿第二方向B移动变为凸轮支架13323相对于第二转轴132沿第二方向B移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13322的第二端在第一限位槽13311内沿第二方向B运动,第一连杆13322通过弹性件与调节支架1331连接,弹性件提供第一连杆13322的第二端在第一限位槽13311内沿第二方向B运动的作用力,弹性件可以是弹簧。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调节支架1331上的第一限位槽13311的形状不作限制,可以为长条形,可以为圆形,可以为正方形等,仅需要保证第一连杆13322的第二端在第一限位槽13311内能够沿第二方向B运动即可。

在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图9、图10、图13和图14中,第二驱动组件1333包括目标控制块13331,目标控制块13331上开设有目标槽133311,目标件13332为目标杆(标号与目标件相同),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可活动设置在目标槽133311内,通过目标槽133311高度差的变化拉动目标杆13332在第一方向A运动,以改变目标杆13332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目标距。

在此基础上,可在调节支架1331上开设有通孔13313,目标杆13332通过通孔13313在第一方向A相对于调节支架1331进行运动,目标控制块13331上开设有目标槽133311,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可活动设置在目标槽133311内,通过升降槽133311高度差的变化拉动升降杆13332在第一方向A做升降,以改变升降杆13332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也就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位移量。

这里,需要解释说明的是,调节支架1331开设有通孔13313,升降杆13332通过通孔13313在第一方向A作升降,则此时,第一方向A也可以称为通孔13313的轴向,也可以与通孔13313的轴向具有夹角,该通孔13313仅需要能够保证目标杆13332通过通孔13313在第一方向A作升降即可。第二本体上开设有与通孔13313相对应且能够保证目标杆13332通过在第一方向A作升降的升降孔,当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抵接时,用于抬升第二本体12。

此外,目标控制块13331上开设有目标槽133311,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可活动设置在目标槽133311内,通过目标槽133311的变化拉动目标杆13332在第一方向A作升降,以改变升降杆13332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槽133311的高度与目标杆13332的升降高度有关系,目标槽133311越高,目标杆13332的升降高度越大,目标槽133311越低,则目标杆13332的升降高度越小,在此基础上,目标槽133311的坡度与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之间的转动角度有关,如目标槽133311的坡度越陡,则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之间转动角度越快,则目标槽133311的坡度越缓,则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之间的转动角度越慢。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目标槽133311至少包括第一滑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其中,第一滑槽1333111相对于目标杆13332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二滑槽1333112与相对于目标杆13332的轴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二滑槽1333112与第一滑槽1333111连接,以使目标杆13332相对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进行往返运动,其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用于调节目标杆13332在第一方向A运动的移动速度。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夹角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夹角相同时,目标杆13332的移动速度变化相同;如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夹角不同,目标杆13332的移动速度变化存在差异,也可以这样说,即在第一滑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中,同一转动角度区域内,其目标杆13332在第一滑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上的移动速度相同。

具体地,目标槽133311可包括第一滑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可活动的设置在目标槽133311内,可在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设置滑动件133321,该滑动件133321与第一滑槽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均适配,滑动件133321能够沿第一滑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滑动,以改变目标杆13332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调节组件133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也可以为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这里,将目标槽133311分体设置,设置为第一滑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如此,可方便加工制作,同时,将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设置不同,也可以使目标杆13332的移动速度存在差异,进而使目标距的变化率存在差异,以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滑槽13331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高度差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为调节目标杆1332沿第一方向A运动的第一移动量,第二滑槽1333112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和第四端之间的高度差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为调节目标杆1332沿第一方向A运动的第二移动量,其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同,则目标杆的高度差变化相同,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不同,目标杆的高度差变化存差异。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目标槽133311具有对称设置的第一滑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且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同,也就是说,目标杆13332在经过第一滑槽133311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后,所产生的高度差与目标杆13332在经过第二滑槽1333112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之后,所产生的高度差相同。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14和图15,为了方便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在第一滑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的连接处在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转动时能够顺利的滑动通过,同时,在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未转动时,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处于第一滑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的连接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目标槽133311还包括第三滑槽1333113,第三滑槽1333113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滑槽1333111和第二滑槽1333112相连通,当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的转动角度改变,滑动件133321在第三滑槽1333113移动时,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不变,即第三滑槽1333113的第五端和第六端之间无高度差,属于平行槽,其中,第三滑槽1333113与调节支架1331的表面满足平行条件。

在此基础上,第三滑槽1333113的第六端也可以与第一滑槽1333111的第一端连接,当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的转动角度改变时,滑动件133321此时位于第三滑槽1333113内,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不变,即没有第三移动量的产生,直至转动到达第一滑槽1333111时,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发生改变,可以产生第一移动量。

此外,第三滑槽1333113的第五端也可以与第二滑槽1333112的第四端连接,当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的转动角度改变时,滑动件133321此时位于第三滑槽1333113内,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不变,即没有第三移动量的产生,直至转动到达第二滑槽1333112时,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发生改变,可以产生第二移动量。

在又一实施例中,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0,目标杆13332的第二端可套设脚垫134,脚垫134与承载面2抵接,脚垫134由弹性材料制成,目标杆13332的第一端可活动设置在目标槽133311内,通过目标槽133311高度的变化拉动目标杆13332在第一方向A做升降,以改变目标杆13332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进而脚垫134可上升或下降。

在些一实施例中,脚垫134可以包覆套设在升降杆13332的第二端,与目标杆同步进行升降,能够在相对于第二本体12伸出或收入第二本体12的容纳空间,脚垫134也可以与第二本体12连接,脚垫134与目标孔对应设置,目标杆13332的第二端和脚垫134连接,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12实现升降用于改变脚垫134与第二本体12的间距。

在本申请提供的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装置13包括第三驱动组件1334,第一驱动组件1332和第二驱动组件1333通过第三驱动组件1334连接且传动配合,第一位移量通过第三驱动组件1334在第三方向C的呈传动比例转变为第三位移量,以使第三驱动组件1334在第三方向C的第三位移量转变为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一方向A的第二位移量,第三位移量大于第一位移量,第三方向C均与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具有夹角。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驱动组件1332和第二驱动组件1333通过第三驱动组件1334连接且传动配合,同时,第三位移量大于第一位移量,通过第一驱动组件1332在第二方向B的运动,第三驱动组件1334在第三方向C的运动,以使第三驱动组件1334在第三方向C的第三位移量转变为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一方向A的第二位移量。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三驱动组件1334的结构不作限制,仅需要满足第三驱动组件1334与第一驱动组件1332配合,以使第三驱动组件1334能够沿第三方向C相对于调节支架1331进行运动,以产生第三位移量即可。

示例地参照图7、图8、图9和图12,调节支架1331包括第二限位槽13312,第三驱动组件1334包括第二连杆13341,第二连杆1334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支点13342与第一驱动组件1332的第一连杆1332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连杆1334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支点13343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限位槽13312内,以使第二连杆13341的第二端在第二限位槽13312内沿第三方向C滑动,以产生第三位移量,如此,方便操作,易于加工制作。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连杆13322与第二连杆13341连接,第二连杆13341通过第一支点13342将第二方向B的位移改变为第一方向A的位移,第二连杆133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点13342的距离小于第二连杆13341的第二端与第一支点13342的距离,将第一连杆13322沿第二方向B的小位移距离改变为第二连杆13341的第二端在第二限位槽13312内大位移距离;第二连杆1334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支点13343与第二驱动组件1333连接且同步运动,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组件1333在第二限位槽13312内大位移距离,以使升降杆13332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增加,如此,可产生第三位移量。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调节支架1331上的第二限位槽13312的形状不作限制,可以为长条形,可以为圆形,可以为正方形等,仅需要保证第二连杆13341的第二端在第二限位槽13312内能够沿第三方向C运动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照图3和图7,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135,以使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能够联动,联动是指能够联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在一个轴运动时,另外的轴做同步或周期运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联动机构135可以为同动类型的机构,也可以为非同动类型的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如联动机构135为同动类型的机构,示例地,联动机构135可以为第一转轴131沿第一转轴131的轴心线转动时带动第二转轴132沿第二转轴132的轴心线转动,第一转轴131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351,第二转轴132上设置有第二齿轮1352,第一齿轮1351和第二齿轮1352通过传动齿轮1353连接,以使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之间同步转动。也可以为第一转轴13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绕第一转轴131的轴线延伸的第一螺旋槽1354,第二转轴132的外周面开设有与第一转轴131对应的绕第二转轴132的轴线延伸的第二螺旋槽1355,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通过导向件1356连接,导向件1356与第一螺旋槽1354和第二螺旋槽1355匹配,通过导向件1356使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之间同步转动。

如联动机构135为非同动类型的机构,示例地,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联动机构135包括第一转轴13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绕第一转轴131的轴线延伸的第一螺旋槽1354,第二转轴13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第一转轴131对应的绕第二转轴132的轴线延伸的第二螺旋槽1355,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通过导向件1356连接,导向件135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一螺旋槽1354中,并能够沿第一螺旋槽1354滑动,第二滑块设置于第二螺旋槽1355中,并能够沿第二螺旋槽1355滑动,使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之间切换式转动,其中,第二螺旋槽1355包括第一槽部13551、第二槽部13552和第三槽部13553,第二槽部13552的沿第二转轴132的轴线的轴向距离与第一螺旋槽1354的两端沿第一转轴131的轴线的轴向距离相同。

相比于联动结构为同动类型的机构,选用联动机构135的非同动类型的机构能够减少用户视觉占比高的问题,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联动机构135包括第一转轴13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绕第一转轴131的轴线延伸的第一螺旋槽1354,第二转轴132的外周面上开设有与第一转轴131对应的绕第二转轴132的轴线延伸的第二螺旋槽1355,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通过导向件1356连接,导向件135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一螺旋槽1354中,并能够沿第一螺旋槽1354滑动,第二滑块设置于第二螺旋槽1355中,并能够沿第二螺旋槽1355滑动,使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之间切换式转动,其中,第二螺旋槽1355包括第一槽部13551、第二槽部13552和第三槽部13553,第二槽部13552的沿第二转轴132的轴线的轴向距离与第一螺旋槽1354的两端沿第一转轴131的轴线的轴向距离相同,此时,第一转轴131在处于第一螺旋槽1354时,第二转轴132处于第二槽部13552,第一转轴131相对于第二转轴132的转动不能够改变调节组件133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滑块设置于第一螺旋槽1354内,当第二滑块设置于第二螺旋槽1355的第一槽部13551时,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配合,以使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在第一区域角度内转动,当第二滑块设置于第二螺旋槽1355的第二槽部13552时,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配合,以使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在第二区域角度内转动,当第二滑块设置于第二螺旋槽1355的第三槽部13553时,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配合,以使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在第三区域角度内转动。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1、连接装置13和第二本体12,其中,第一本体1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第二本体12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121和第四表面122,第二本体12通过连接装置3与第一本体11连接,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翻转至目标状态的过程中,调整第二本体12的用于与承载面2接触的支撑面靠近第二本体12,其中,目标状态为第一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1作为与第二本体12的支撑面接触的承载面,即,为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打开的过程。同样地,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从目标状态翻转至初始状态时,也可以成为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闭合12的状态。

这里,需要解释说明的是,当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二本体的第四表面122可以为与承载面2接触的支撑面,也可以在第四表面122上设置支撑面,该支撑面与承载面2接触。当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2处于目标状态时,第一本体11的第一表面111作为与第二本体12的支撑面接触,第一表面111作为支撑面,也可以在第一表面111上设置支撑面。

承载面2是承载连接装置的面,承载面2可以为桌面,也可以为地面。

示例地,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翻转至目标状态的过程中的第一阶段,调整第二本体12的用于与承载面接触的支撑面从初始位置远离,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翻转至目标状态的第二阶段,调整第二本体12的用于与承载面2接触的支撑面从远离靠近第二本体12。

在此基础上,第一阶段为第一本体11的连接端靠近承载面2,第二本体12的用于与承载面2的支撑面从初始位置远离的阶段,如此,可避免其连接端与承载面磕碰。同样地,第二阶段可以为第一本体11的连接端远离承载面2,第二本体12的用于与承载面2的支撑面靠近初始位置,连接端远离承载面,此时不会发生磕碰现象。另外,第二本体12的用于与承载面2的支撑面靠近初始位置有助于散热。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一阶段可以与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发生转动的方向同时进行,即同步进行,也可以先发生第一转轴131和第二转轴132的转动,再实施第一阶段,对于两者之间的先后关系,本申请实施例不作现在。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支撑件134,支撑件134与连接装置3连接,支撑件134设置于第二本体12的第四表面122,用于将第二本体12相对于承载面2设置时将第二本体12撑起,支撑件134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运动能够改变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的间距。

参照图1、图2、图7、图8和图9,为了对调节组件133进行保护,同时,对承载面2和电子设备1形成缓冲作用,支撑件134可以为脚垫(脚垫的标号与支撑件的标号相同),脚垫134与调节组件133连接,脚垫134用于与承载面2抵接,支撑件134沿第一方向A进行往复运动能够改变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的间距,其中,脚垫134由弹性材料制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脚垫134沿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投影可以为规则图形,如长方形、如正方形等,也可以为非规则图形,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脚垫134沿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投影为圆形,以使脚垫134相对于承载面移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相同,如此,方便加工和制作。

由于调节组件133与第二转轴132连接,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的改变能够改变调节组件133与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而脚垫134与调节组件133连接,同时用于与承载面2抵接,此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也对应能够使第二转轴132相对于承载面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能够改变。

脚垫134防止电子设备的第二本体12的底面划伤,同时,脚垫134具有高度,脚垫134与调节组件133连接使第二转轴132相对于承载面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增加,用于增强散热的作用。

在本申请提供的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2、图7、图8和图9,调节组件133设置在第二本体12的容纳空间内,第二本体12具有形成容纳空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调节组件133的调节支架1331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或,调节组件133的调节支架1331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这里,需要解释说明的是,调节组件133设置在第二本体12的容纳空间内,第二本体12具有形成容纳空间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调节组件133的调节支架1331可以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也可以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此时,当调节组件133的调节支架1331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改变进而带动第一壳体靠近或远离第二壳体,以改变调节组件133沿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当调节组件133的调节支架1331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进而带动第二壳体靠近或远离第一壳体,以改变调节组件133沿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调节组件133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第一侧,调节组件133的一侧与第一壳体连接,调节组件133的另一侧与第二壳体连接,调节组件与第二转轴在第一方向的间距改变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第一侧相对升降,调节组件133沿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改变以使容纳空间的体积改变,有利于第二本体的进风和有效散热。

在此基础上,如调节组件133的调节支架1331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时,脚垫134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上与第二壳体相对的一侧,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的改变进而带动第一壳体靠近或远离第二壳体,以改变调节组件133沿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此时,脚垫134与承载面2抵接。同样地,如调节组件133的调节支架1331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时,脚垫134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上与第一壳体相对的一侧,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角度进而带动第二壳体靠近或远离第一壳体,以改变调节组件133沿第二转轴13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与之相同的是,脚垫134也与承载面2抵接,为了缓冲脚垫134与承载面2抵接,保护该承载面2,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实现方式中,脚垫134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本申请提供的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的转动状态至少包括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转动至起始状态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转动至第一位置,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转动至目标状态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转动至第三位置,连接装置3相对于第二本体12运动,连接装置3的目标件13332沿第一方向A能够进行往复运动能够改变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的间距。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的转动状态至少包括工作状态,工作状态位于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转动至工作状态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转动至第二位置,由起始状态转动至工作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的间距增加,工作状态转动至目标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本体12与承载面2的间距减小。

更进一步地,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的转动由初始状态切换至目标状态时,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转动第一预设夹角时,驱动连接装置3相对于第二本体12在第一方向A的间距进行改变,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的转动至第二预设夹角时,驱动连接装置3相对于第二本体12在第一方向A的反方向的间距进行改变,第一预设夹角和第二预设夹角不同。

在此基础上,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转动至起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位置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三位置,脚垫134伸出第二本体12的高度为第一高度,第一本体11相对于第二本体12转动至工作状态时,第二转轴132相对于第一转轴131的转动位置为第二位置,脚垫134伸出第二本体12的高度为第二高度,第二高度大于第一高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一种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一种电子设备的输入方法、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一种电子设备、双屏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蓝牙耳机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电子设备的连接方法、连接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系统
  • 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和使用该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的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92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