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设备以及基于该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设备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显示设备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了。相关技术中的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背光模组包括中框,显示面板通过泡棉胶粘接于中框上。然而由于中框上的用以承载显示面板的承载面因制作工艺或者与背板的装配原因等无法满足绝对平直,因此会存在部分凹陷区域。在部分凹陷区域内,中框的变形通过泡棉胶传递至显示面板,导致显示面板出现局部不平,进而引发整个显示面板出现压迫漏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背光模组,旨在改善显示面板压迫漏光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背光模组,包括中框以及缓冲组件,中框具有用以承载显示面板的承载面;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基体和调节层,缓冲基体安装于所述承载面上,所述调节层上设有若干调节单元,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调节基层、发热体以及膨胀体,所述调节基层设于所述缓冲基体的一侧;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调节基层,并能够在发热源的驱动下发热;所述膨胀体设于所述发热体远离所述缓冲基体的一侧,且部分固定于所述调节基层上;所述膨胀体能够在所述发热体发热时朝远离所述缓冲基体的方向膨胀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膨胀体包括:

第一膨胀层,所述第一膨胀层靠近所述发热体设置,并部分固定于所述调节基层上;和

第二膨胀层,所述第二膨胀层设于所述第一膨胀层远离所述发热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膨胀层的外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膨胀层的膨胀系数小于所述第一膨胀层的膨胀系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膨胀层的膨胀系数与所述第二膨胀层的膨胀系数之比不小于5、且不大于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膨胀体为金属膨胀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电阻,所述调节基层上还设有电极层,所述电极层与所述发热电阻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基层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膨胀体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调节基层上,所述膨胀体的另一端呈悬空状态,并位于所述发热体背离所述缓冲基体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凸设有安装台,所述膨胀体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台上,且所述安装台的台面位于所述凹槽内;和/或,所述调节基层上还设有避让通道,所述避让通道一端连通所述凹槽,另一端连通所述调节基层的外部,所述电极层设于所述避让通道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单元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调节单元呈矩阵方式排布;和/或,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膨胀体远离所述缓冲基体的一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缓冲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面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显示面板处于暗态;

检测所述显示面板的漏光位置和漏光强度;

根据所述漏光位置和漏光强度,控制与所述漏光位置对应的调节单元的发热体发热;并根据所述漏光强度,控制所述漏光位置对应的所述调节单元的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量,以使得膨胀体受热并朝远离所述缓冲基体的方向膨胀变形。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层,且调节层上设有若干调节单元,调节单元的调节基层设于缓冲基体的一侧,发热体设于调节基层上,膨胀体设于发热体远离缓冲基体的一侧,则当发热体发热后,膨胀体由于接近发热体,其受热会发生膨胀,其膨胀后能够朝远离缓冲基体的方向膨胀变形,从而当该缓冲组件设于中框与显示面板之间时,膨胀体可相对缓冲基体更靠近显示面板设置,以使得膨胀体膨胀变形后抵抗显示面板朝中框方向的形变,进而改善显示面板压迫漏光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的缓冲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的缓冲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的缓冲组件中调节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的缓冲组件的调节层中的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的缓冲组件的调节单元、保护层和粘接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的缓冲组件的调节单元(未处于调节状态时)、保护层和粘接层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背光模组中的缓冲组件的调节单元(处于调节状态时)、保护层和粘接层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显示设备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8,该背光模组包括中框200和缓冲组件100,中框200具有用以承载显示面板300的承载面201,缓冲组件100包括缓冲基体110和调节层120,缓冲基体110安装于承载面201上,调节层120上设有若干调节单元120a,调节单元120a包括调节基层121、发热体122以及膨胀体123,调节基层121设于缓冲基体110的一侧;发热体122设于调节基层121,并能够在发热源的驱动下发热;膨胀体123设于发热体122远离缓冲基体110的一侧,且部分固定于调节基层121上;膨胀体123能够在发热体122发热时朝远离缓冲基体110的方向膨胀变形。

缓冲基体110可以为泡棉或者其他缓冲材质的基体,例如还可以为橡胶或者硅胶材质的基体等。当该缓冲组件100应用于显示设备中时,显示设备包括中框200和被中框200承载的显示面板300,该缓冲组件100可以设于显示面板300与中框200用以承载显示面板300的承载面201上,从而可以减少显示面板300与中框200之间发生硬性碰撞而导致显示面板300发生损坏的风险。在一示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光源以及光学膜片;中框200与背板连接,中框200与背板共同围合形成有用以安装光源和光学膜片的安装腔;光源设于背板上,光学膜片设于光源的出光侧,从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膜片的处理后发出更加均匀的光线。

传统的缓冲组件100仅包括缓冲基体110,或者传统的缓冲组件100包括缓冲基体110和设于缓冲基体110两侧的粘接胶,其设于中框200的用以承载显示面板300的显示面上时,由于中框200承载面201的不平整性会使得承载面201上的缓冲基体110也不平整,进而使得压接在缓冲基体110上的显示面板300也出现翘曲现象,且该翘曲现象具体表现为显示面板300朝承载面201的方向弯曲,以使得显示面板300在暗态状态下会在对应出现翘曲现象的位置出现漏光的情况。本发明中,缓冲组件100还包括设于缓冲基体110一侧的调节层120,调节层120上设有若干调节单元120a,例如可以设有一个调节单元120a、两个调节单元120a或者更多个调节单元120a。调节单元120a用以调节其自身的高度,进而可以调节其支撑显示面板300的支撑高度,进而抵抗显示面板300朝中框200的承载面201方向弯曲变形的程度,以改善显示面板300压迫漏光的问题。当调节单元120a设有至少两个时,可选择性地使得至少一个调节单元120a对显示面板300的支撑高度进行调节,从而针对性地改善显示面板300压迫漏光的问题。

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调节单元120a包括调节基层121、发热体122以及膨胀体123。调节基层121设于缓冲基体110的一侧,发热体122设于调节基层121上,膨胀体123设于发热体122远离缓冲基体110的一侧,且部分固定于调节基层121上,并能够在发热体122发热时朝远离缓冲基体110的方向膨胀变形,从而该膨胀体123可以向背离中框200的承载面201的方向上抵持显示面板300,以改善显示面板300朝中框200的承载面201的方向弯曲的问题。调节基层121为发热体122、膨胀体123的设置基础。发热体122可以为金属材质或者陶瓷材质,其可以根据发热源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材质。例如,当采用电发热源时,发热体122可以为金属材质,发热体122此时为发热电阻。当采用红外发热源时,该发热体122可以为石英管或者石英片等。当采用微波发热源时,该发热体122可以为陶瓷等。膨胀体123,是指可以在较高温度下发生膨胀的物体,其可以为塑料或者金属材质。

为了使得膨胀体123能够朝特定的方向膨胀变形,本发明中具体为朝远离缓冲基体110的方向碰撞变形,可以在调节基层121上开设有仅在朝背离缓冲基体110的方向具有开口的限位槽,膨胀体123设于该限位槽内,并与限位槽的槽壁抵接,从而当膨胀体123受热膨胀时被限位槽的各槽壁所限位,而只能朝远离缓冲基体110的方向变形,从而实现膨胀体123能够在发热体122发热时朝远离缓冲基体110的方向膨胀变形的效果,进而当缓冲组件100应用于显示设备中时,该缓冲组件100中的发热体122和膨胀体123的配合可以改善显示面板300压迫漏光的问题。或者,膨胀体123可层叠设有两层膨胀层,且两层膨胀层的膨胀系数不同,靠近缓冲基体110的膨胀层的膨胀系数大于远离缓冲基体110的膨胀层的膨胀系数。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节层120,且调节层120上设有若干调节单元120a,调节单元120a的调节基层121设于缓冲基体110的一侧,发热体122设于调节基层121上,膨胀体123设于发热体122远离缓冲基体110的一侧,则当发热体122发热后,膨胀体123由于接近发热体122,其受热会发生膨胀,其膨胀后能够朝远离缓冲基体110的方向膨胀变形,从而当该缓冲组件100设于中框200与显示面板300之间时,膨胀体123可相对缓冲基体110更靠近显示面板300设置,以使得膨胀体123膨胀变形后抵抗显示面板300朝中框200方向的形变,进而改善显示面板300压迫漏光的问题。

在一示例中,请结合参照图4至图7,膨胀体123包括第一膨胀层1231和第二膨胀层1232,第一膨胀层1231靠近发热体122设置,并部分固定于调节基层121上;第二膨胀层1232设于第一膨胀层1231远离发热体122的一侧,并与第一膨胀层1231的外缘固定连接;第二膨胀层1232的膨胀系数小于第一膨胀层1231的膨胀系数。

通过将第二膨胀层1232的膨胀系数设置为小于第一膨胀层1231的膨胀系数,且第二膨胀层1232设于第一膨胀层1231远离发热体122的一侧,则第一膨胀层1231和第二膨胀层1232受热膨胀后的变形程度不同,即第一膨胀层1231的膨胀变形程度大于第二膨胀层1232的膨胀变形程度,从而第一膨胀层1231向第二膨胀层1232的方向抵持第二膨胀层1232,即整个膨胀体123会向远离缓冲基体110的方向运动,从而抵抗显示面板300朝缓冲基体110方向的弯曲形变量,以减小显示面板300的变形程度,进而实现降低显示面板300压迫漏光的风险。另外,通过将第二膨胀层1232与第一膨胀层1231的外缘固定连接,则使得第二膨胀层1232的中部与第一膨胀层1231的中部之间的空间能够供第一膨胀层1231自由变形。

具体地,第一膨胀层1231的材料与第二膨胀层1232的材料相同,例如第一膨胀层1231的材料与第二膨胀层1232的材料均为塑料或者均为金属。或者,第一膨胀层1231的材料与第二膨胀层1232的材料不同,例如第一膨胀层1231和第二膨胀层1232的其中之一的材料为金属,其中之另一的材料为塑料。只要能够保证第一膨胀层1231的膨胀系数大于第二膨胀层1232的系数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膨胀层1231的膨胀系数与第二膨胀层1232的膨胀系数之比不小于5、且不大于10。

具体地,第一膨胀层1231的膨胀系数与第二膨胀层1232的膨胀系数之比可以为5、6、7、8、9或者10。通过将第一膨胀层1231的膨胀系数与第二膨胀层1232的膨胀系数之比设置为不小于5、且不大于10,则可以保证在第一膨胀层1231与第二膨胀层1232均进行膨胀变形时,第一膨胀层1231膨胀时能够足以抵持第二膨胀层1232发生足够量的形变,以减小显示面板300翘曲的程度,进而降低显示面板300发生压迫漏光的风险。另外,还避免第一膨胀层1231的膨胀系数与第二膨胀层1232的膨胀系数相差过大而导致第二膨胀层1232被第一膨胀层1231抵坏的风险。

在一示例中,膨胀体123为金属膨胀体123。

通过将膨胀体123设置为金属膨胀体123,则使得该膨胀体123在未受热时能够更加轻松地恢复至初始位置。

在一示例中,请结合参照图5至图7,发热体122为发热电阻,调节基层121上还设有电极层124,电极层124与发热电阻电连接。

通过将发热体122设置为发热电阻,调节基层121上设有电极层124,电极层124与发热电阻电连接,则使得该发热体122的发热源的设置更加简单。当发热体122为发热电阻时,发热体122的材质为导电金属材质。

具体地,电极层124可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连接发热电阻相对的两端,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电极可以为正极,第二电极为负极。或者,第一电极为负极,第二电极为正极。

请结合参照图5至图7,为了便于将发热体122和膨胀体123安装于调节基层121上,在一示例中,调节基层121上开设有凹槽1211,发热体122设于凹槽1211内,膨胀体12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调节基层121上,膨胀体123的另一端呈悬空状态,并位于发热体122背离缓冲基体110的一侧。

通过在调节基层121上开设有凹槽1211,发热体122设于凹槽1211内,则便于隐藏发热体122,减少缓冲组件100出现不平整的情况。通过将膨胀体12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调节基层121上,另一端悬空并位于发热体122背离缓冲基体110的一侧,则使得膨胀体123一端呈固定的状态,避免膨胀体123在调节基体上滑动;另一方面,还使得膨胀体123悬空的部分能够在受热后膨胀变形,以对抗显示面板300翘曲变形的现象,减少显示面板300出现压迫漏光的风险。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照图5至图7,凹槽1211内凸设有安装台1212,膨胀体12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安装台1212上,且安装台1212的台面位于凹槽1211内。

通过将膨胀体123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安装台1212上,且安装台1212的台面位于凹槽1211内,则使得膨胀体123安装于安装台1212上后,膨胀体123固定于安装台1212的部分能够与调节基层121远离缓冲基体110的一侧平齐设置,从而减少膨胀体123突出调节基层121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调节基层121上还设有避让通道1213,避让通道1213一端连通凹槽1211,另一端连通调节基层121的外部,电极层124设于避让通道1213内。

如此设置,则使得电极层124能够至少部分隐藏在避让通道1213内,从而可以较好地保护电极层124,减轻外界对电极层124的刮蹭等损伤的风险。另外,通过将避让通道1213的一端连通凹槽1211,则可以使得位于避让通道1213内的电极层124的一端可以连接发热体122,从而当电极层124通电后,其将电流传递至发热体122,以使得发热体122发热。另外,避让通道1213的另一端还连通调节基层121的外部,从而便于电极层124远离发热体122的一端可以伸出调节基层121外部,以便于与电源连接。

为了实现更加精准的调控效果,在一示例中,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调节单元120a设有多个,多个调节单元120a呈矩阵方式排布。

通过设置多个呈矩阵方式排布的调节单元120a,则使得有限面积的调节基层121上对应每一调节单元120a的面积较小,从而使得每一调节单元120a能够对应显示面板300中更小面积的区域,以便于更精准地对显示面板300中出现翘曲的位置进行抵持,进而更佳地改善显示面板300压迫漏光的问题。

请结合参照图5至图7,为了减少膨胀体123端部过于尖锐而对显示面板300造成的损伤情况,在一示例中,缓冲组件100还包括保护层130,保护层130设于膨胀体123远离缓冲基体110的一侧。

通过将保护层130设于膨胀体123远离缓冲基体110的一侧,则使得膨胀体123的悬空的一端在受热膨胀后会抵持保护层130,从而使得保护层130变形。可以理解的是,保护层130在膨胀体123的抵持作用下变形时,其形成的凸包较为平缓,因此保护层130可以在膨胀体123受热膨胀后起到保护显示面板300的效果。具体地,保护层130可以为热塑性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丙烯酸类塑料等。通过将保护层130的材质采用热塑性材料,则可以使得保护层130在不受热时能够恢复至原来的形状。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该缓冲组件100能够直接与显示面板300固定牢固,保护层130远离缓冲基体110的一侧还设有粘接层140,从而便于将缓冲组件100与显示面板300粘接,以保证二者连接的稳固性。

另外,为了使得缓冲组件100也能够与中框200的承载面201连接牢固,缓冲基体110背离调节层120的一侧也可设有粘胶,从而便于将缓冲组件100与中框200的承载面201粘接,以保证缓冲组件100与中框200之间也连接得比较稳固。

实施例二: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显示设备,如图8所示,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面板300及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缓冲组件100固定连接于承载面201与显示面板300之间。

显示设备包括背光模组,背光模组设于显示面板300的入光侧,中框200为背光模组的其中一个部件。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背板与中框200连接,并与中框200共同围合形成有用以安装光源和光学膜片的安装空间。中框200具有承载显示面板300的承载面201,从而可以承载显示面板300,以实现显示面板300与背光模组的连接效果。

通过将缓冲组件100固定连接于承载面201与显示面板300之间,则可以减少显示面板300与中框200的承载面201相对滑动或者相互碰撞的风险,从而实现较佳的出光效果。

实施例三: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基于上述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如图9所示,该缓冲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S10:控制显示面板300处于暗态。

显示面板300处于暗态时,可以直接将显示设备关闭,或者将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300的亮度调至接近关闭的状态,以便于检测显示面板300中暗态漏光的位置和暗态漏光的强度。

S20:检测显示面板300的漏光位置和漏光强度。

检测显示面板300的漏光位置和漏光强度之前,可以在显示面板300外部设置一个传感器,并通过外部的传感器进行感知该显示面板300处于暗态时的漏光情况。该漏光情况具体包括漏光的位置以及漏光的强度。具体地,传感器可连接至控制板,传感器将感知的信号传递至控制板后,控制板对感知的信号进行数据分析后,即可分析出漏光的位置以及漏光的强度。

S30:根据漏光位置和漏光强度,控制与漏光位置对应的调节单元120a的发热体122发热;并根据漏光强度,控制漏光位置对应的调节单元120a的发热体122的发热量,以使得膨胀体123受热并朝远离缓冲基体110的方向膨胀变形。

控制板还可以与缓冲组件100中的各调节单元120a电连接。控制板在分析出漏光的具体位置以及漏光的强度后,可以将控制信号激活对应漏光位置的发热体122,以使其发热,从而靠近发热体122的膨胀体123受热膨胀以抵持显示面板300朝中框200的承载面201方向弯曲的位置,以改善显示面板300压迫漏光的风险。

为了使得调控效果更佳,本发明中还根据漏光的强度,控制漏光位置对应的调节单元120a的发热体122的发热量,从而对应调节膨胀体123的膨胀变形程度,进而更有效地改善显示面板300压迫漏光的问题。具体地,当发热体122为发热电阻时,可以通过调节经过发热电阻的电流值,以实现调节发热体122的发热量的效果。当电流越大时,发热体122在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越大;当电流越小时,发热体122在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越小。或者,在另一示例中,当发热体122为石英管时,可以通过调节红外光的强度以改变石英管的发热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先控制显示面板300处于暗态,则便于检测显示面板300的漏光情况。通过检测显示面板300的漏光位置和漏光强度,则便于后续针对性的调控合适的调节单元120a中的发热体122发热以及发热体122发热的发热量。根据漏光位置控制与该漏光位置对应的调节单元120a的发热体122发热,则可以实现精准对漏光位置进行改善的效果;根据漏光强度以控制与该漏光位置对应的调节单元120a的发热体122的发热量,则可以实现精准调控膨胀体123的膨胀变形量的效果,进而更加有效地改善显示面板300的压迫漏光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