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可兼顾块根产量和黄酮含量的三叶青高效栽培技术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2:3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兼顾块根产量和黄酮含量的三叶青高效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为葡萄科(Vitacvae)崖爬藤属(Tetrastigma)植物,为民间常用中草药,又称金线吊葫芦、三叶扁藤等,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生长期3-4年,主要药效部位块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保护肝脏、抗炎镇痛等作用,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抗肿瘤及小儿解热镇痛等,被称为“植物抗生素”。浙江三叶青是市场上应用较多的品种之一,并入选新“浙八味”。以三叶青为主要成分的新冠肺炎1号方-化湿宣肺合剂(浙药制备字Z20200026000),针对普通型新冠肺炎,在浙江省9家新冠肺炎定点医院进行了临床应用,发热、咳嗽等方面疗效明显。

长期以来,三叶青药材一直依赖野生资源,非再生性采挖一方面导致野生三叶青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许多传统产区无药可采;另一方面不同产地野生三叶青有效成分变异明显高于人工栽培,主要表现为野生三叶青的黄酮含量高于人工栽培。

发明内容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兼顾产量和黄酮含量的三叶青高效栽培技术,其采用仿野生种植方式,以提高三叶青的块根产量及黄酮含量,提高栽培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兼顾块根产量和黄酮含量的三叶青高效栽培技术,选取浙江金华种源苗木,利用无纺布袋栽培模式,在配制的土壤基质上进行仿野生种植,所述土壤基质由40%的专用基质、60%黄心土组成,或由90%菜地土)、10%草木灰组成。

所述黄心土为林地里的土,所述菜地土为种植蔬菜5年以上的土壤。

进一步地,所述专用基质由以下体积配比的组分组成:南方泥炭50-60份,蛭石10-20份、椰糠25-30份、黄土1-5份。添加爱贝施缓释肥,所述爱贝施缓释肥添加量为2g/L。

进一步地,所述专用基质在使用时需再添加爱贝施缓释肥,所述爱贝施缓释肥添加量为2g/L。

进一步地,栽培地为油茶林基地或含腐殖质丰富土壤的地域。

进一步地,其栽培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栽培地,根据林地坡度和地形,挖出30~60cm宽的水平带;

2)选取苗木,将其栽植到装有预先配制的土壤基质的无纺布袋内,浇透水使苗木与土壤基质紧贴;

3)将无纺布袋移放在水平带上,将无纺布袋高度的2/3埋入土下,根据地形,每隔两行留置一条宽25cm的作业道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本技术方案通过种源、种植模式、土壤基质等方面多效结合,提供了一种不仅能够提高三叶青块根产量的栽培技术,且在林下仿野生的环境下,保证三叶青块根的黄酮含量,确保药效,其栽培的有效成分高,且无有害物质残留,栽种经济效益好,为三叶青人工开发和大规模生态栽培提供了技术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一种可兼顾块根产量和黄酮含量的三叶青高效栽培技术,选取浙江金华种源苗木,利用无纺布袋栽培模式,在配制的土壤基质上进行仿野生种植,所述土壤基质由40%的专用基质、60%黄心土组成。

所述专用基质由体积配比为南方泥炭50-60份,蛭石10-20份、椰糠25-30份、黄土1-5份的组分组成,所述专用基质在使用时需再添加爱贝施缓释肥,所述爱贝施缓释肥添加量为2g/L。

实施例2:选取浙江金华种源苗木,利用无纺布袋栽培模式,在配制的土壤基质上进行仿野生种植,所述土壤基质由90%菜地土、10%草木灰组成。

实施例1与实施例2的栽培方法为:

1)选取油茶林地为栽培地,根据林地坡度和地形,挖出30~60cm宽的水平带;

2)选取苗木,将其栽植到装有预先配制的土壤基质的无纺布袋内,浇透水使苗木与土壤基质紧贴;

3)将无纺布袋移放在水平带上,将无纺布高度的2/3埋入土下,根据地形,每隔2~3行留置一条宽25~30cm的作业道。

实施例3:采用不同的种源苗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的土壤基质对本发明的栽培技术进行验证。

1)试验点选择

2016年在遂昌县金竹镇叶村(20亩)、云和县紧水滩镇大牛村(10亩)及永康市舟山镇铜山村(10亩)分别建立正交试验技术组合模式试验基地。

2)种源选取

试验种源为浙江温州种源(简称温州)、浙江金华种源(简称金华)、浙江衢州种源(简称衢州)、浙江丽水种源(简称丽水),对照种源为江西上饶种源(简称上饶)。

3)种源技术模式

试验种源与对照种源均采用L16(43)正交设计,按照油茶林地的具体地形特点,在每个坡度分别随机排列布置16个试验种源技术模式(见表1)和16个对照种源技术模式(见表2)一套,重复三次(见表3)。

表1:试验种源技术模式L16(4

表2:对照种源技术模式L16(4

表3:油茶林下仿野生栽培三叶青研究试验布置表

4)试验方法

(1)整地及种植

在油茶林基地中,根据林地坡度和地形挖好30~60cm宽的简易水平带,按不同模式栽植,控根容器和无纺布袋种植后移到水平带上,并将高度的2/3埋入林地土内,浇透水使苗木与土壤基质紧贴。根据地形,每隔2~3行留置一条宽25~30cm的作业道。为保证三叶青块根质量,试验采用仿野生种植的方式,种植后不施肥、不抚育。

(2)块根采集及分析

2018年冬季每个模块随机选取10株,采挖存活的三叶青块根,统计10株块根数量,现场称量块根鲜重。块根带回实验室风干,在烘箱中50℃烘干,利用中药粉碎机粉碎过60目筛,用于测定有效成分黄酮成分含量。

(3)黄酮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三叶青0.5g于锥形瓶中,加入70%乙醇10mL,称重,于50℃下超声提取40min,补足失重。离心,取上清液2.0mL定容至10mL。精密吸取5mL样品溶液于2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5%NaNO

(4)标准曲线

精密称取芦丁对照品11.89mg,甲醇溶解并定容至25mL,备用。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1.5,2.0,2.5,3.0,3.5mL于25mL容量瓶,按样品操作,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5)结果与分析

(1)遂昌试验种源技术模式正交试验分析

遂昌试验种源技术模式正交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针对单株块根产量(鲜重),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栽培模式B>种源A>栽培基质C。针对块根黄酮含量,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对黄酮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种源A>栽培基质C>栽培模式B。

从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来看,不同种源的产量大小依次为:温州A1(17.63g)>金华A2(14.39g)>丽水A4(12.79g)>衢州A3(9.45g);不同栽培模式下产量大小为无纺布袋B2(19.13g)>控根容器B1(17.98g)>裸根直栽B4(10.66g)>下铺无纺布直栽B3(6.50g);不同栽培基质下产量大小为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C2(18.19g)>油茶林下腐殖土C1(13.68g)>30%锯末+60%黄心土+10%石砾C3(12.13g)>菜地土+10%草木灰C4(10.27g),说明各因素的水平差异对三叶青产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产量最高和最低的组合分别是S2(A1B2C2)和S7(A2B3C4),单株产量分别为27.73g和3.67g,说明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不同组合对产量有较大影响。

针对单株块根颗数,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栽培模式>种源>栽培基质。从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来看,不同种源的块根颗数依次为:温州A1(5.9)>金华A2(4.9)>衢州A3(3.4)>丽水A4(3.2);不同栽培模式下块根颗数依次为控根容器B1(6.2)>无纺布袋B2(4.5)>裸根直栽B4(3.5)>下铺无纺布直栽B3(3.0);不同栽培基质下块根颗数依次为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C2(5.3)>油茶林下腐殖土C1(4.7)>30%锯末+60%黄心土+10%石砾C3(3.8)>菜地土+10%草木灰C4(3.5),说明各因素的水平差异对三叶青块根颗数影响与产量基本一致。

从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来看,不同种源的黄酮含量依次为:金华A2(15.49mg/g)>温州A1(12.20mg/g)>衢州A3(12.04mg/g)>丽水A4(9.41mg/g);不同栽培模式下黄酮含量依次为下铺无纺布直栽(14.23mg/g)>裸根直栽B4(13.00mg/g)>控根容器B1(11.41mg/g)>无纺布袋B2(10.49mg/g);不同栽培基质下黄酮含量依次为菜地土+10%草木灰C4(15.53mg/g)>30%锯末+60%黄心土+10%石砾C3(12.54mg/g)>油茶林下腐殖土C1(11.07mg/g)>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C2(9.98mg/g)。黄酮含量最高和最低的组合分别是S7(A2B3C4)和S15(A4B3C2),黄酮含量分别为23.08mg/g和7.77mg/g,说明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不同组合对黄酮含量有较大影响,且与产量的影响规律不一致。

表4:遂昌试验种源各技术模式块茎产量及块根黄酮含量

根据产量主导因素是栽培模式,选择最优栽培模式无纺布袋B2;黄酮含量主导因素为种源,选择最优种源为金华种源A2;而栽培基质对黄酮含量影响大于对产量的影响,因此栽培基质选择黄酮最优模式菜地土+10%草木灰C4,因此确定最佳栽培模式为金华种源-无纺布袋-菜地土+10%草木灰,最佳产量栽培模式为温州种源-无纺布袋-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最佳黄酮含量栽培模式为金华种源-下铺无纺布直栽-菜地土+10%草木灰。

(2)云和试验种源技术模式正交试验分析

云和试验种源技术模式正交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针对单株块根产量(鲜重),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栽培基质C>种源A>栽培模式B。针对块根黄酮含量,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对黄酮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种源A>栽培基质C>栽培模式B。

从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来看,不同种源的产量大小依次为:金华A2(4.93g)>温州A1(4.52g)>衢州A3(3.95g)>丽水A4(3.75g);不同栽培模式下产量大小为裸根直栽B4(4.37g)>控根容器B1(4.32g)>无纺布袋B2(4.29g)>下铺无纺布直栽B3(4.16g);不同栽培基质下产量大小为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C2(5.14g)>菜地土+10%草木灰C4(4.17g)>油茶林下腐殖土C1(4.04g)>30%锯末+60%黄心土+10%石砾C3(12.13g),说明各因素的水平差异对三叶青产量具有不同程度影响。产量最高和最低的组合分别是S5(A2B1C2)和S9(A3B1C3),单株产量分别为5.97g和2.78g,说明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不同组合对产量有较大影响。

从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来看,不同种源的黄酮含量依次为:丽水A4(10.14mg/g)>温州A1(7.96mg/g)>金华A2(7.62mg/g)>衢州A3(6.55mg/g);不同栽培模式下黄酮含量依次为裸根直栽B4(9.10mg/g)>控根容器B1(8.44mg/g)>下铺无纺布直栽B3(7.41mg/g)>无纺布袋B2(7.33mg/g);不同栽培基质下黄酮含量依次为菜地土+10%草木灰C4(8.95mg/g)=油茶林下腐殖土C1(8.95mg/g)>30%锯末+60%黄心土+10%石砾C3(7.34mg/g)>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C2(7.03mg/g)。黄酮含量最高和最低的组合分别是S16(A4B4C1)和S10(A3B2C4),黄酮含量分别为13.48mg/g和5.82mg/g,说明各因素不同水平的不同组合对黄酮含量有较大影响,且与产量的影响规律不一致。

根据产量主导因素是栽培基质,选择最优栽培基质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C2;黄酮含量主导因素为种源,选择最优种源为丽水种源A4;中药材以品质为第一评价指标,因此栽培模式以黄酮含量的高低作为评价指标,裸根直栽B4块根黄酮含量最高,因此确定最佳栽培模式为丽水种源-裸根直栽-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最佳产量栽培模式为金华种源-裸根直栽-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最佳黄酮含量栽培模式为丽水种源-裸根直栽-菜地土+10%草木灰。二个试验点结论虽不完全一致,但是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有利于产量,而菜地土+10%草木灰有利于块根黄酮积累是一致的结论。

表5:云和试验种源各技术模式块茎产量及块根黄酮含量

(3)永康试验种源技术模式正交试验分析

永康试验点产量及块根黄酮含量测定结果如表6所示。产量主导因素是栽培模式,选择最优栽培模式控根容器B1;黄酮含量主导因素为种源,选择最优种源为衢州种源A3;而栽培基质对黄酮含量影响大于对产量的影响,因此栽培基质选择黄酮最优模式30%锯末+60%黄心土+10%石砾C3,确定最佳栽培模式为衢州种源-控根容器-30%锯末+60%黄心土+10%石砾C3,与遂昌及云和试验结果并不完全相符。最佳产量栽培模式为金华种源-裸根直栽-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最佳黄酮含量栽培模式为衢州种源-控根容器-30%锯末+60%黄心土+10%石砾C3。

表6:永康试验种源各技术模式块茎产量及块根黄酮含量

(4)试验种源综合评价

各地试验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因此采用标准化-权重值-正交分析法对试验种源进行综合评价。单株产量和黄酮含量以所有模式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权重值以产量和黄酮含量并重的原则,确定为0.5。因永康基地管理问题,以遂昌和云和两个基地正交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如表7所示。极差分析表明:3个因素对综合指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种源>栽培模式>栽培基质。不同种源综合指数依次为:金华A2(1.10)>温州A1(1.08)>丽水A4(0.96)>衢州A3(0.85);不同栽培模式下综合指数依次为无纺布袋B2(1.01)>裸根直栽B4(1.00)>控根容器B1(0.99)>下铺无纺布直栽B3(0.88);不同栽培基质下综合指数依次为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C2(1.06)>菜地土+10%草木灰C4(1.03)>油茶林下腐殖土C1(0.99)>30%锯末+60%黄心土+10%石砾C3(0.93),最佳栽培技术模式为A2B2C2金华种源-无纺布袋-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C2及C4差别不明显。

表7:试验种源综合评价结果

基于综合指数的方差分析结果(表8)显示,三个因子影响水平均为达到显著,影响大小依次为种源、栽培模式及栽培基质,与极差分析结果相符。

表8:基于综合指数的方差分析结果

结合三个试验点单独评价、综合评价及方差分析,综合考虑产量、黄酮含量及经济性基础上,筛选出最佳栽培技术模式为金华种源-无纺布袋-菜地土+10%草木灰或金华种源-无纺布袋-40%专用基质+60%黄心土。

通过从三叶青幼苗种源、栽培方法、栽培模式及土壤基质等多方面进行试验、对比、分析、比较,本发明无论是从块根产量,还是从黄酮含量,即有效成分含量,其均为最佳栽培模式,其栽种经济效益好,能够为三叶青人工开发和大规模生态栽培提供了技术保障。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可兼顾块根产量和黄酮含量的三叶青高效栽培技术
  • 一种三叶青快繁技术及用于三叶青组织培养的光触媒诱导培养基
技术分类

0612011296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