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扇形0段上部冷却水出水装置以及缓压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扇形0段上部冷却水出水装置以及缓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连铸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扇形0段上部冷却水出水装置以及缓压方法。

背景技术

板坯连铸是以板坯为主要产品的连续铸钢炼铁技术,铸坯宽厚比大于3的即称板坯,连铸轧钢板坯主要用于轧制扁平板(厚板、中板、薄板、带卷)材,通常连铸机浇铸的板坯尺寸为:厚度150~250mm,宽度1000~1800mm;小板坯宽度可为600mm,厚度120mm,板坯厚度小于100mm的称薄板坯,其板坯连铸机器在制备产品的过程中,需要对铸造的产品进行冷却,利用冷却水冷却。

为降低设备漏水对铸坯质量的影响且提高扇形段和辊系的使用寿命,从而出现一种连铸机扇形段水道改造方法(具体参阅专利号:201210222533.5),属于连铸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连铸机扇形段水道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改造,通过改变水孔位置、改变水管路材质等方法,解决了由于冷却水道的堵塞、腐蚀及漏水等导致扇形段修复困难甚至报废的问题,优点在于,延长扇形段框架结构使用寿命。

在对扇形0段上部进行冷却水时,为节省水量,一般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产品的接触面对喷洒范围进行把控,从而出现了部分排出冷却水,部分不排出冷却水的现象,然在进行喷水管喷水数目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其控制效果较差,若喷水管需要喷水的数量减小后,会使喷水的喷水管喷出的水量冲击力较大,从而使其对产品表面的冲击力较大,降低了使用率,而若喷水管需要喷水的数量增多后,由于水量被分散,从而使其喷出的水流冲击力减小,达不到冲压状态,从而降低了使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在进行喷水管喷水数目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其控制效果较差,若喷水管需要喷水的数量减小后,会使喷水的喷水管喷出的水量冲击力较大,从而使其对产品表面的冲击力较大,降低了使用率,而若喷水管需要喷水的数量增多后,由于水量被分散,从而使其喷出的水流冲击力减小,达不到冲压状态,从而降低了使用率的问题,提供一种扇形0段上部冷却水出水装置以及缓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扇形0段上部冷却水出水装置以及缓压方法,包括:

冷却水管,用于导出冷却水;

抵压组件,用于对经过冷却水进行冲压;

缓冲组件,用于对经过的冷却水进行降压;

所述冷却水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冷却水管顶部远离连接管的一侧安装有延伸至其内部的第一电磁阀,所述冷却水管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组纵向水管,所述纵向水管一侧的顶端安装有延伸至其内部的第二电磁阀,所述纵向水管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第二电磁阀的下方皆依次设置有活动孔和连接孔,所述纵向水管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活动罩,所述抵压组件包括活动抵压板,所述活动抵压板的顶部皆设置有延伸至纵向水管一侧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部皆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纵向水管的一侧皆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活动罩内部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部且位于活动罩的内部皆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转动轴外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端面皆设置有缓冲槽,所述转动杆与活动罩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杆的一侧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转动杆通过轴承座和轴承的相互配合与活动罩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通过转动孔延伸至活动罩的内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抵压板的切面呈弧形结构,所述活动抵压板以活动孔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10°。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呈弧形结构,所述活动杆通过活动孔与纵向水管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性件的两侧皆设置有焊接块,且弹性件通过焊接块分别与固定块的一侧和纵向水管的一侧焊接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向水管通过转动孔与活动罩连通,所述转动杆内部的顶端皆与冷却水管内部的底端连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扇形0段上部冷却水出水装置的缓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冷却水经过连接管导入冷却水管的内部,并经过冷却水管导入纵向水管的内部,并经过纵向水管底部的喷口喷出;

步骤二,可利用第二电磁阀对每组纵向水管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可直接利用总的设备控制器对每组第二电磁阀进行电性控制,并依次设置每个第二电磁阀开启的时间以及开启数目,当第二电磁阀开启的数目数量较多时,经过每组纵向水管的冷却水流冲击力变小,然后在经过活动抵压板时,利用活动抵压板与纵向水管之间预留的空间减小,从而使经过的冷却水流受较小孔隙的挤压影响,使经过的冷却水流冲击力被预先增大;

步骤三,被加压后的冷却水流导至缓冲板上,并对缓冲板产生冲压,同时受力后的缓冲板会对扭力弹簧直接产生拨动力,使其受力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从而即可使受力后的扭力弹簧会反向对缓冲板产生反向弹性抵压力,这部分反向抵压力会直接作用于经过的冷却水流,从而即可对经过的冷却水流起到缓冲作用,从而经过的水流冲击力变缓,从而使每组纵向水管导出的水流压强一致,从而使其更好的起到调压的效果;

步骤四,当第二电磁阀开启的数目减少时,同样经过活动抵压板对经过的水流进行冲压,同时由于孔隙的变小,其变缓阶段可对冲击力较大的水流进行缓压,然后再经过缓冲板对经过的水流进行再次缓压,从而使不管从那组纵向水管导出的冷却水水压皆平稳,从而使其喷出的水流冲击力一致,避免了由于水压较大或较小对产品的冲击影响,从而提高了使用率;

步骤五,使用完成后,可将第一电磁阀打开,将冷却水管内部多余的水流导出,便于后续对其进行维修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通过设置的冷却水管、抵压组件和缓冲组件,使用时,冷却水经过连接管导入冷却水管的内部,并经过冷却水管导入纵向水管的内部,并经过纵向水管底部的喷口喷出,同时可利用第二电磁阀对每组纵向水管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可直接利用总的设备控制器对每组第二电磁阀进行电性控制,并依次设置每个第二电磁阀开启的时间以及开启数目,当第二电磁阀开启的数目数量较多时,经过每组纵向水管的冷却水流冲击力变小,然后在经过活动抵压板时,利用活动抵压板与纵向水管之间预留的空间减小,从而使经过的冷却水流受较小孔隙的挤压影响,使经过的冷却水流冲击力被预先增大,然后再使被加压后的冷却水流导至缓冲板上,并对缓冲板产生冲压,同时受力后的缓冲板会对扭力弹簧直接产生拨动力,使其受力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从而即可使受力后的扭力弹簧会反向对缓冲板产生反向弹性抵压力,这部分反向抵压力会直接作用于经过的冷却水流,从而即可对经过的冷却水流起到缓冲作用,从而经过的水流冲击力变缓,从而使每组纵向水管导出的水流压强一致,从而使其更好的起到调压的效果;

2、通过设置的冷却水管、抵压组件和缓冲组件,当第二电磁阀开启的数目减少时,同样经过活动抵压板对经过的水流进行冲压,同时由于孔隙的变小,其变缓阶段可对冲击力较大的水流进行缓压,然后再经过缓冲板对经过的水流进行再次缓压,从而使不管从那组纵向水管导出的冷却水水压皆平稳,从而使其喷出的水流冲击力一致,避免了由于水压较大或较小对产品的冲击影响,从而提高了使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的放大图。

图中:1、冷却水管;101、第一电磁阀;102、纵向水管;103、第二电磁阀;104、连接管;105、活动孔;106、活动罩;2、抵压组件;201、活动抵压板;202、活动杆;203、固定块;204、弹性件;3、缓冲组件;301、转动轴;302、缓冲板;303、缓冲槽;304、转动杆;305、轴承座;306、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扇形0段上部冷却水出水装置以及缓压方法,包括:

冷却水管1,用于导出冷却水;

抵压组件2,用于对经过冷却水进行冲压;

缓冲组件3,用于对经过的冷却水进行降压;

冷却水管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104,冷却水管1顶部远离连接管104的一侧安装有延伸至其内部的第一电磁阀101,冷却水管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多组纵向水管102,纵向水管102一侧的顶端安装有延伸至其内部的第二电磁阀103,纵向水管102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第二电磁阀103的下方皆依次设置有活动孔105和连接孔,纵向水管102一侧的底端设置有活动罩106,抵压组件2包括活动抵压板201,活动抵压板201的顶部皆设置有延伸至纵向水管102一侧的活动杆202,活动杆202的底部皆设置有固定块203,固定块203靠近纵向水管102的一侧皆设置有弹性件204,缓冲组件3包括转动轴301,转动轴301的一侧设置有延伸至活动罩106内部的转动杆304,转动杆304的外部且位于活动罩106的内部皆设置有扭力弹簧306,转动轴301外部的四角处皆设置有缓冲板302,缓冲板302的端面皆设置有缓冲槽303,转动杆304与活动罩106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

请着重参阅图1、2和3,转动杆304的一侧设置有轴承座305,转动杆304通过轴承座305和轴承的相互配合与活动罩106内部的一侧转动连接,转动杆304通过转动孔延伸至活动罩106的内部。

请着重参阅图1、2和4,活动抵压板201的切面呈弧形结构,活动抵压板201以活动孔105为基点的旋转角度为0°-10°。

请着重参阅图1、2和3,活动杆202的顶部呈弧形结构,活动杆202通过活动孔105与纵向水管102活动连接。

请着重参阅图1、2和4,弹性件204的两侧皆设置有焊接块,且弹性件204通过焊接块分别与固定块203的一侧和纵向水管102的一侧焊接连接。

请着重参阅图1、2、3和4,纵向水管102通过转动孔与活动罩106连通,转动杆304内部的顶端皆与冷却水管1内部的底端连通。

请着重参阅图1、2、3和4,所述扇形0段上部冷却水出水装置的缓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冷却水经过连接管104导入冷却水管1的内部,并经过冷却水管1导入纵向水管102的内部,并经过纵向水管102底部的喷口喷出;

步骤二,可利用第二电磁阀103对每组纵向水管102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可直接利用总的设备控制器对每组第二电磁阀103进行电性控制,并依次设置每个第二电磁阀103开启的时间以及开启数目,当第二电磁阀103开启的数目数量较多时,经过每组纵向水管102的冷却水流冲击力变小,然后在经过活动抵压板201时,利用活动抵压板201与纵向水管102之间预留的空间减小,从而使经过的冷却水流受较小孔隙的挤压影响,使经过的冷却水流冲击力被预先增大;

步骤三,被加压后的冷却水流导至缓冲板302上,并对缓冲板302产生冲压,同时受力后的缓冲板302会对扭力弹簧306直接产生拨动力,使其受力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从而即可使受力后的扭力弹簧306会反向对缓冲板302产生反向弹性抵压力,这部分反向抵压力会直接作用于经过的冷却水流,从而即可对经过的冷却水流起到缓冲作用,从而经过的水流冲击力变缓,从而使每组纵向水管102导出的水流压强一致,从而使其更好的起到调压的效果;

步骤四,当第二电磁阀103开启的数目减少时,同样经过活动抵压板201对经过的水流进行冲压,同时由于孔隙的变小,其变缓阶段可对冲击力较大的水流进行缓压,然后再经过缓冲板302对经过的水流进行再次缓压,从而使不管从那组纵向水管102导出的冷却水水压皆平稳,从而使其喷出的水流冲击力一致,避免了由于水压较大或较小对产品的冲击影响,从而提高了使用率;

步骤五,使用完成后,可将第一电磁阀101打开,将冷却水管1内部多余的水流导出,便于后续对其进行维修操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冷却水经过连接管104导入冷却水管1的内部,并经过冷却水管1导入纵向水管102的内部,并经过纵向水管102底部的喷口喷出,同时可利用第二电磁阀103对每组纵向水管102进行单独控制,从而可直接利用总的设备控制器对每组第二电磁阀103进行电性控制,并依次设置每个第二电磁阀103开启的时间以及开启数目,当第二电磁阀103开启的数目数量较多时,经过每组纵向水管102的冷却水流冲击力变小,然后在经过活动抵压板201时,利用活动抵压板201与纵向水管102之间预留的空间减小,从而使经过的冷却水流受较小孔隙的挤压影响,使经过的冷却水流冲击力被预先增大,然后再使被加压后的冷却水流导至缓冲板302上,并对缓冲板302产生冲压,同时受力后的缓冲板302会对扭力弹簧306直接产生拨动力,使其受力变形并产生相应的弹性势能,从而即可使受力后的扭力弹簧306会反向对缓冲板302产生反向弹性抵压力,这部分反向抵压力会直接作用于经过的冷却水流,从而即可对经过的冷却水流起到缓冲作用,从而经过的水流冲击力变缓,从而使每组纵向水管102导出的水流压强一致,从而使其更好的起到调压的效果,且当第二电磁阀103开启的数目减少时,同样经过活动抵压板201对经过的水流进行冲压,同时由于孔隙的变小,其变缓阶段可对冲击力较大的水流进行缓压,然后再经过缓冲板302对经过的水流进行再次缓压,从而使不管从那组纵向水管102导出的冷却水水压皆平稳,从而使其喷出的水流冲击力一致,避免了由于水压较大或较小对产品的冲击影响,从而提高了使用率。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高触变性水性双组分高光汽车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水性汽车面漆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混凝土桥梁防水涂层及其施工方法和聚氨酯中间漆、聚氨酯面漆的制备方法
  • 一次涂装成膜的高光泽汽车金属轮毂漆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漆酚油水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 一种汽车面漆及其膜和制备方法
  • 一种汽车漆面成膜车衣专用隔离保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38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