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生产配电柜外壳板的折弯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用于生产配电柜外壳板的折弯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折弯机,尤其是用于生产配电柜外壳板的折弯机。

背景技术

配电柜是指用于分配和控制电能的设备,通常由电气元件、保护装置和控制设备组成的集中控制系统。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和领域,如工业、商业、住宅等。其中,为了确保配电柜的外壳板形状适应性、结构强度、加工精度和工艺效率,从而达到更好的功能性和可靠性要求,因此需要通过折弯机进行折弯处理。

相关技术中的用于生产配电柜外壳板的折弯机,需要通过人工将配电柜外壳板将其放置于折弯机的工作台面上进行折弯处理,且折弯处理的同时需要提供人工进行扶持,以此保证配电箱外壳板在折弯机操作中得到适当的支撑和固定,以达到理想的折弯结果

然而,通过人工扶持配电柜外壳板不仅容易造成被配电柜外壳板割伤,而且浪费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通过人工扶持配电柜外壳板不仅容易造成被配电柜外壳板割伤,而且浪费人工成本的现象,本申请提供用于生产配电柜外壳板的折弯机。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生产配电柜外壳板的折弯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生产配电柜外壳板的折弯机,包括折弯机本体,所述折弯机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扶持底座,所述扶持底座上转动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设置有扶持板,所述扶持底座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所述扶持底座上转动设置有蜗轮,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轮同轴转动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蜗轮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杆,所述扶持板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扶持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和调节所述扶持板转动角度的控制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驱动电机,其输出轴转动的同时带动蜗杆转动,蜗杆转动的同时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连杆转动,第一连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连杆驱动扶持板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同时配合控制调节机构控制和调节扶持板转动角度,从而适应于不同配电箱外壳板在折弯过程中保证得到适当角度的支撑和固定,通过驱动第一连杆转动,令第二连杆驱动扶持板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对配电箱外壳板进行扶持,从而取代人工扶持板,进而节约了人工成本和解决工作人员扶持配电箱外壳板易被刮伤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控制调节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扶持底座上的调节角度板、开设于所述调节角度板上的调节角度槽、滑移设置于所述调节角度板上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一端的光电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感应杆及驱动所述连接杆相对于所述调节角度槽滑移配合的调节驱动组件,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扶持板转动的角度取决于光电传感器位于调节角度槽的位置,根据所需要调整的角度,通过调节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杆相对于调节角度槽滑移配合,直至光电传感器位于所需要的位置;当第一转动轴转动时,第一转动轴转动的同时带动感应杆转动,感应杆转动至与光电传感器平齐时,即可知扶持板转动的角度,同时光电传感器向驱动电机发出信号,以此令驱动电机停止,从而控制扶持板转动至一定角度。

优选的,所述调节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轴承、设置于所述轴承的调节长杆、设置于所述调节长杆上的调节齿、转动设置于所述扶持底座上的调节蜗杆以及设置于所述调节蜗杆上的位置显示器,所述调节蜗杆与所述调节齿啮合,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轴承的内圈转动配合,所述调节长杆固定设置于所述轴承的外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调节蜗杆时,且配合调节蜗杆与调节齿啮合,从而驱动调节长杆摆动,进而实现调节长杆摆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杆相对于调节角度槽滑移配合的目的。位置显示器用于提高转动调节蜗杆时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光电传感器位于调节角度槽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扶持板转动的角度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扶持板上设置有用于对配电柜外壳板进行夹持并向所述折弯机本体方向运输的夹持运输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持运输装置将配电柜外壳板朝向折弯机本体的方向运输并进行折弯处理,且通过对配电柜外壳板进行夹持从而确保配电柜外壳板在被折弯处理和运输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夹持运输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扶持板上的第一调节板、设置于所述扶持板上的第二调节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板上的第一运输轨道、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板上的第二运输轨道、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轨道和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上的直线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轨道上的第一运输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轨道上的第二运输块以及用于对配电柜外壳板进行夹持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块和所述第二运输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夹持机构将配电柜外壳板进行夹持,从而提高配电柜外壳板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启动第一直线电机和第二直线电机,第一直线电机驱动第一运输块相对于第一运输轨道朝向折弯机本体的方向输送,第二直线电机驱动第二运输块相对于第二运输轨道朝向折弯机本体的方向运输,第一运输块和第二运输块滑移的同时带动配电柜外壳板朝向折弯机本体的方向滑移,从而实现驱动配电柜外壳板朝向折弯机的方向滑移的目的,进而节约人工成本。

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块上的第一夹持块、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块上的第二夹持块、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块上的第一抵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件上的第二抵接件、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块的第一驱动杆、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块的第二驱动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块上的第一抵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块上的第二抵接块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同步升降的同步升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配电柜外壳板的两测分别对应放置于第一夹持块和第二夹持块上,通过同步升降组件驱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同步升降,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升降的同时分别对应驱动第一抵接件和第二抵接件转动;当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上升时,此时第一抵接件朝向第一夹持块的方向转动,第一抵接件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抵接件朝向第一夹持块的方向滑移;第二抵接件朝向第二夹持块的方向转动,第二抵接件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抵接件朝向第二夹持块的方向滑移,从而实现对配电柜外壳板的夹持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同步升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扶持底座上的同步气缸、设置于所述同步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同步块、分别对应转动设置于所述同步块两个相对侧的第一同步连杆和第二同步连杆、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杆上的第一凸块、开设于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一滑槽、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上的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杆上的第二凸块、开设于所述第二凸块的第二滑槽以及滑移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上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同步连杆远离所述同步块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同步连杆远离所述同步块的一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气缸启动时,其活塞杆伸缩的同时带动同步块伸缩,同步块伸缩的同时带动第一同步连杆和第二同步连杆同步转动,第一同步连杆和第二同步连杆转动的同时分别对应带动第一滑块相对于第一滑槽滑移配合和第二滑块相对于第二滑槽滑移配合,第一驱动杆受到第一同步连杆的作用力而升降,第二驱动杆受到第二同步连杆的作用力而升降,从而实现驱动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同步升降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扶持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间距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间距调节组件驱动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从而调节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之间的间距,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同时带动第一滑移块和第二滑移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从而适配于不同尺寸大小的配电柜外壳板。

优选的,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板上的第一滑移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调节板上的第一引导块、设置于所述调节板上的第二滑移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调节板上的第二引导块、开设于所述扶持板上的第一滑移槽和第二滑移槽、开设于所述扶持板上的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转动设置于所述扶持板上的双向丝杠以及设置于所述扶持板上的引导杆,所述双向丝杠的两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滑移块和所述第二滑移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引导块和所述第二引导块均滑移穿设于所述引导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双向丝杠时,第一引导块和第一引导槽滑移配合,第二引导块和第二引导槽滑移配合,从而限制第一滑移块随双向丝杠的转动而转动;限制第二滑移块随双向丝杠的转动而转动,实现第一滑移块和第二滑移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进而实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版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一抵接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抵接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二抵接件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从而实现对第一抵接件与第一夹持块之间的间距和第二抵接件与第二夹持块之间的间距,从而适配于不同厚度的产配电柜外壳板。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驱动第一连杆转动,令第二连杆驱动扶持板绕第一转动轴转动,对配电箱外壳板进行扶持,从而取代人工扶持板,进而节约了人工成本和解决工作人员扶持配电箱外壳板易被刮伤的问题;

2.当转动双向丝杠时,第一引导块和第一引导槽滑移配合,第二引导块和第二引导槽滑移配合,从而限制第一滑移块随双向丝杠的转动而转动;限制第二滑移块随双向丝杠的转动而转动,实现第一滑移块和第二滑移块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进而实现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版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展示扶持板底部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用于展示转动盒体内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用于展示第一驱动杆与第一夹持块、第二驱动杆与第二夹持块之间配合关系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折弯机本体;2、扶持底座;3、安装长条;4、转动盒体;5、驱动电机;6、蜗杆;7、蜗轮;8、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一转动轴;11、扶持板;12、第二转动轴;13、调节角度板;14、调节角度槽;15、光电传感器;16、连接杆;17、轴承;18、调节长杆;19、调节齿;20、蜗杆安装座;21、调节蜗杆;22、位置显示器;23、感应杆;24、第一滑移槽;25、第二滑移槽;26、第一引导槽;27、第二引导槽;28、第一调节板;29、第二调节板;30、第一滑移块;31、第二滑移块;32、双向丝杠;33、转动盘;34、第一引导块;35、第二引导块;36、引导杆;37、第一运输轨道;371、直线电机;38、第二运输轨道;39、第一运输块;40、第二运输块;41、第一夹持块;42、第一驱动杆;43、第二夹持块;44、第二驱动杆;45、第一抵接块;46、第一抵接件;47、第一调节螺杆;48、第二抵接块;49、第二抵接件;50、第二调节螺杆;51、橡胶垫;52、第一凸块;53、第一滑槽;54、第一滑块;55、第二凸块;56、第二滑槽;57、第二滑块;58、气缸支撑架;59、同步气缸;60、同步块;61、第一同步连杆;62、第二同步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用于生产配电柜外壳板的折弯机,参照图1,包括折弯机本体1,折弯机本体1用于对配电柜外壳板进行折弯处理。结合图2,折弯机本体1的一侧架设有扶持底座2,扶持底座2的顶部安装有安装长条3,安装长条3位于扶持底座2的一端,安装长条3的背离折弯机本体1的一侧安装有转动盒体4,转动盒体4背离安装长条3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5,结合图3,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穿设于转动盒体4内且连接有蜗杆6,转动盒体4内转动安装有蜗轮7,蜗杆6与蜗轮7啮合。蜗轮7其转动轴延伸出至转动盒体4的一侧且安装有第一连杆8,第一连杆8远离蜗轮7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9。安装长条3背离扶持底座2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10,第一转动轴10安装有扶持板11,扶持板11朝向第一转动轴10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转动轴12,第二转动轴12位于第一转动轴10的一侧,第二连杆9远离第一连杆8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2上。当驱动电机5启动时,其输出轴转动的同时带动蜗杆6转动,蜗杆6转动的同时蜗轮7转动,蜗轮7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连杆8转动,第一连杆8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连杆9转动,由于第二连杆9的一端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2上,因此扶持板11受到第二连杆9的驱动力而相对于第一转动轴10转动。

参照图4,安装长条3的一侧安装有调节角度板13,调节角度板1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安装长条3的一侧,且调节角度板13呈弧形设置。调节角度板13上开设有调节角度槽14,调节角度槽14呈弧形设置。调节角度槽14滑移安装有光电传感器15,光电传感器15与驱动电机5电性连接,光电传感器15的一侧安装有供调节角度槽14滑移配合的连接杆16。第一转动轴10套设有轴承17,轴承17的内圈转动套设于第二转动轴12,轴承17的外圈套设有调节长杆18,调节长杆18远离轴承17的一端与连接杆16固定连接。调节长杆18靠近轴承17一端的外侧设置有调节齿19,安装长条3背离扶持底座2的一侧安装有蜗杆安装座20,蜗杆安装座20上转动安装有调节蜗杆21,调节蜗杆21与调节齿19啮合。此外调节蜗杆21远离调节齿19的一端安装有位置显示器22,位置显示器22用于提高光电传感器15位于调节角度槽14的精确性。第二转动轴12固定套设感应杆23,当感应杆23的一端与光电传感器15平齐时,则令驱动电机5暂停。当光电传感器15位于调节角度槽14低的一端时,且感应杆23与光电传感器15平齐,则扶持板11的转动角度为0°;当观点传感器位于调节角度槽14高的一端时,且感应杆23与光电传感器15平齐,则扶持板11的转动角度为90°。

参照图1和图2,扶持板11内开设有第一滑移槽24和第二滑移槽25,第一滑移槽24和第二滑移槽25均贯穿于扶持板11的两个相对侧,且第一滑移槽24和第二滑移槽25均相对于扶持板11的宽度方向设置。扶持板11开设有第一引导槽26和第二引导槽27,第一引导槽26和第二引导槽27均贯穿于扶持板11的两个相对侧,且第一引导槽26和第二引导槽27均相对于扶持板11的宽度方向设置。

参照图1和图2,扶持板11背离第一转动轴10的一侧滑移安装有第一调节板28和第二调节板29,第一调节板28和第二调节板29呈方状设置,且第一调节板28和第二调节板29相对于扶持板11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调节板28背离扶持板11的一侧安装有供第一滑移槽24滑移配合的第一滑移块30,第二调节板29背离扶持板11的一侧安装有供第二滑移槽25滑移配合的第二滑移块31,第一滑移块30和第二滑移块31上之间安装有双向丝杠32,双向丝杠32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扶持板11的内侧,另一端转动穿设于扶持板11的外侧且安装有转动盘33,转动盘33用于提高转动双向丝杠32时的顺畅性。双向丝杠32的两端分别对应与第一滑移块30和第二滑移块31螺纹连接。第一调节板28背离扶持板11的一侧安装有供第一引导槽26滑移配合的第一引导块34,第二调节板29背离扶持板11的一侧安装有供第二引导槽27滑移配合的第二引导块35,第一引导块34和第二引导块35之间安装有引导杆36,引导杆36的两端固定安装于扶持板11的两个相对内侧。

参照图1和图2,当转动双向丝杠32时,第一引导块34和第一引导槽26滑移配合,第二引导块35和第二引导槽27滑移配合,从而限制第一滑移块30随双向丝杠32的转动而转动;限制第二滑移块31随双向丝杠32的转动而转动,实现第一滑移块30和第二滑移块31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进而实现第一调节板28和第二调节版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目的。

参照图1和图2,第一调节板28背离扶持板11的一侧和第二调节板29背离扶持板11的一侧分别对应安装有第一运输轨道37和第二运输轨道38,第一运输轨道37和第二运输轨道38均相对于扶持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运输轨道37和第二运输轨道38上均安装有直线电机371。第一运输轨道37上安装有第一运输块39,第二运输轨道38上安装有第二运输块40,第一运输块39和第二运输块40均呈方状设置。结合图5,第一运输块39背离第一运输轨道37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一夹持块41,第一运输块39滑移穿设有第一驱动杆42,第一驱动杆42呈竖直设置,第一驱动杆42相对于第一运输块39的高度方向滑移配合,第一夹持块41与第一驱动杆42远离第一运输轨道37的一端铰接,第一驱动杆42的一端滑移穿设于第一调节板28和扶持板11,第一驱动杆42相对于第一调节板28的长度方向和扶持板11的长度方向滑移配合;第二运输块40背离第二运输块40的一侧转动安装有第二夹持块43,第二运输块40滑移穿设有第二驱动杆44,第二驱动杆44呈竖直设置,第二驱动杆44相对于第二运输块40的高度方向滑移配合,第二驱动杆44远离第二运输轨道38的一端与第二驱动杆44铰接,且第二驱动杆44的一端滑移穿设于第二调节板29和扶持板11。

参照图5,第一滑移块30朝向第二滑移块3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抵接块45,第一抵接块45呈L型设置,第一夹持块41朝向第一抵接块45的一侧安装有第一抵接件46,第一抵接件46背离第一抵接块4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调节螺杆47,第一调节螺杆47与第一夹持块41螺纹连接;第二滑移块31朝向第一滑移块30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抵接块48,第二抵接块48呈L型设置,第二夹持块43朝向第二抵接块48的一侧安装有第二抵接件49,第二抵接件49背离第二抵接块4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调节螺杆50,第二调节螺杆50与第一夹持块4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第一调节螺杆47和第二调节螺杆50,从而调节第一抵接件46与第一抵接块45之间的间距和第二抵接件49与第二抵接块48之间的间距。此外,第一抵接件46朝向第一抵接块45的一侧和第二抵接件49朝向第二抵接块48的一侧均安装有橡胶垫51,橡胶垫51用于减小第一抵接件46和第二抵接件49均与配电柜外壳板抵接时,造成对配电柜外壳板的损坏。

参照图1和图5,第一驱动杆42远离第一滑移块30的一端安装有第一凸块52,第一凸块5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53,第一滑槽53相对于第一运输轨道37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一滑槽53内滑移安装有第一滑块54;第二驱动杆44远离第二滑移块31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凸块55,第二凸块5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56,第二滑槽56相对于第二运输轨道38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二滑槽56内滑移安装有第二滑块57。扶持板11背离第一运输轨道37的一侧安装有气缸支撑架58,气缸支撑架58的纵截面呈L型设置,气缸支撑架58上安装有同步气缸59,同步气缸59的活塞杆朝向扶持板11的方向设置,同步气缸59的活塞杆安装有同步块60,同步块60与气缸支撑架58滑移配合。同步块60的两侧分别对应铰接有第一同步连杆61和第二同步连杆62,第一同步连杆61远离同步块60的一端与第一滑块54铰接,第二同步连杆62远离同步块60的一端与第二滑块57铰接。

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启动驱动电机5,其输出轴转动的同时带动蜗杆6转动,蜗杆6转动的同时带动蜗轮7转动,蜗轮7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连杆8转动,第一连杆8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连杆9驱动扶持板11绕第一转动轴10转动,通过转动调节蜗杆21,由于调节蜗杆21与调节齿19啮合,因此带动调节长杆18摆动,调节长杆18摆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杆16相对于调节角度槽14滑移配合,从而实现位置显示器22相对于调节角度槽14滑移配合,当第一转动轴10转动时,第一转动轴10带动感应杆23转动,当感应杆23与光电传感器15相对时,则驱动电机5暂停,进而令第一转动轴10暂停转动,从而控制扶持板11的角度。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传感器外壳生产的注塑模具
  • 一种用于电机生产的水冷电机外壳检测装置
  • 瓦楞板设施和用于生产瓦楞板的方法
  • 一种用于冰箱外壳板的折弯机
  • 一种用于纺织机外壳生产的折弯机角度调节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