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及窗体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及窗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门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及窗体。

背景技术

能够自动开启和关闭的窗体,包括外框、固定扇、活动扇以及窗机。其中,外框固定在安装平面上,固定扇设置在外框内,活动扇可移动的安装在外框中。窗机连接活动扇,在自动开启和关闭过程中,窗机会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带动活动扇运动至开启或关闭状态对应的位置。

能够自动开启和关闭的窗体可根据活动扇的移动方式,划分为水平开闭类窗体、垂直开闭类窗体以及平开类窗体。其中,垂直开闭类窗体因安装后占用空间小、开启时通风面积大而应用于需要充分通风的场景。但是,由于垂直开闭类窗体的活动扇需要在垂直方向运动,而受重力作用的影响,使得垂直开闭类窗体的活动扇难以固定位置,因此,垂直开闭类窗体难以实现开度调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及窗体,以解决垂直开闭类窗体活动扇难以固定位置,难以实现开度调节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包括:信号输入装置、开度检测装置、控制器、驱动装置以及窗扇;所述信号输入装置、所述开度检测装置以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窗扇;

所述信号输入装置被配置为输入开度调节指令;所述开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窗扇的开启程度信息,所述开启程度信息为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位移信息以及角度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中解析目标开度,所述目标开度为所述窗扇总移动行程的预设百分比;

获取所述开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开启程度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开度和所述开启程度信息生成驱动指令,以及将所述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驱动装置,以使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窗扇移动至所述目标开度对应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窗扇包括:外框、活动扇;所述活动扇可移动地连接所述外框,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活动扇;

所述开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外框上,和/或,所述开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活动扇上,和/或,所述开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上。

可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窗机和传动机构,所述窗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活动扇;所述窗机包括动力输出轴,所述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机构。

可选的,所述开度检测装置包括角度传感器;

所述角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窗机的动力输出轴;所述角度传感器还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动力输出轴的旋转角度,以及将所述旋转角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开度计算目标旋转角度,以及根据所述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生成所述驱动指令。

可选的,所述角度传感器为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的旋转电位器、光栅盘、角度编码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可选的,所述窗机还包括和自锁机构;

所述自锁机构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所述自锁机构用于在所述窗体开度调节系统断电或所述窗机停止转动时,锁定所述动力输出轴。

可选的,所述开度检测装置包括计时器;

所述计时器被配置为记录所述动力输出轴的旋转时间,以及将所述旋转时间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开度对应的目标时间,以及根据所述目标时间和所述旋转时间生成所述驱动指令。

可选的,所述计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或者,所述计时器集成在所述控制器中。

可选的,所述开度检测装置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窗扇和/或所述驱动装置中传动机构的位置信息,以及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开度对应的目标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位置信息生成驱动指令,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将所述窗扇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

可选的,所述开度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

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窗扇的移动行程内,以通过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检测所述窗扇的开启程度信息。

可选的,所述位置传感器包括微动开关、行程开关、光电位置传感器、霍尔位置传感器以及压电位置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可选的,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窗扇顶梁的距离,等于所述窗扇总移动行程的多个预设百分比。

可选的,所述开度检测装置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窗扇和/或所述驱动装置中传动机构的直线位移距离,以及将所述直线位移距离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开度对应的目标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直线位移距离和所述目标距离生成所述驱动指令。

可选的,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编码器以及行程开关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可选的,所述信号输入装置包括数字信号电路和/或模拟信号电路,所述数字信号电路被配置为发送开关量信号的开度调节指令;所述模拟信号电路被配置为发送模拟量信号的开度调节指令。

可选的,所述信号输入装置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为点按按键、触摸按键、滑动按键以及旋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窗体,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窗体开度调节系统。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包括:信号输入装置、开度检测装置、控制器、驱动装置以及窗扇;所述信号输入装置、所述开度检测装置以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窗扇;

所述信号输入装置被配置为输入开度调节指令,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中包括调节步长;所述开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窗扇的开启程度信息,所述开启程度信息为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位移信息以及角度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中解析所述调节步长;

获取所述开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开启程度信息;

根据所述调节步长和所述开启程度信息生成驱动指令,以及将所述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驱动装置,以使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窗扇移动所述调节步长对应的距离。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包括:信号输入装置、开度检测装置、控制器、驱动装置以及窗扇;所述信号输入装置、所述开度检测装置以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窗扇;

所述信号输入装置被配置为输入开度调节指令;所述开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窗扇的开启程度信息,所述开启程度信息为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位移信息以及角度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获取所述开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开启程度信息;

根据所述开启程度信息生成归位指令,以及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所述归位指令,所述归位指令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将所述窗扇移动至零点位置;

在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中解析目标开度,所述目标开度为所述窗扇总移动行程的预设百分比;

根据所述目标开度生成驱动指令,以及将所述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驱动装置,以使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窗扇从所述零点位置移动至所述目标开度对应的位置。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及窗体,包括:信号输入装置、开度检测装置、控制器、驱动装置以及窗扇。其中,控制器可以响应于开度调节指令,从开度调节指令中解析窗扇总移动行程的预设百分比的目标开度,再获取开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开启程度信息,并根据目标开度和开启程度信息生成驱动指令,以及将驱动指令发送至驱动装置,以使驱动装置带动窗扇移动至目标开度对应的位置。所述窗体开度调节系统能够通过开度检测装置检测活动扇的当前位置,并根据位置信息控制窗机启停,以实现窗体开度自动调节的功能,解决垂直开闭类窗体活动扇只能一键最大开启,不能实现开度调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窗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窗体开窗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滑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滑动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窗机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角度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对射光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窗体包括外框1、活动扇2以及固定扇3。其中,外框1安装于建筑窗口墙体上,可以为矩形框结构。活动扇2和固定扇3均安装在外框1内,但固定扇3固定安装于外框1内,活动扇2可移动地安装在外框1内。活动扇2和固定扇3可以为矩形框结构,并且活动扇2和固定扇3上均可安装玻璃等阻隔材料,在活动扇2处于关闭状态下,活动扇2和固定扇3可以完全封闭外框1,对建筑内空间进行密封。

如图2所示,固定扇3可以设置在外框1所围合的区域中,不需要开窗通风的一侧,而活动扇2则可以设置在需要开窗通风的一侧。例如,对于垂直开闭类窗体,固定扇3固定于外框1的下部,而活动扇2设置于外框1的上部,并且活动扇2可以沿着垂直方向移动。当需要开窗通风时,将活动扇2下移,以开启窗体的上部区域用于通风,而当不需要开窗通风时,将活动扇2上移,以关闭窗体的上部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为了便于活动扇2移动,在外框1上可以设置有用于辅助活动扇2移动的滑道11。对于垂直开闭类窗体,滑道11可以设置在外框1的两个立柱上。活动扇2上设有滑动轴21,滑动轴21可在滑道11中移动。例如,对于垂直开闭类窗体,外框1的两个立柱上设有S形滑道11,在活动扇2的两侧的顶部和底部位置分别设有滑动轴21,滑动轴21凸出于活动扇2的侧边型材。在装配后,滑动轴21的可进入滑道11中,并相对于滑道11移动,因此滑动轴21可以带动整个活动扇2沿滑道11移动,实现窗体的开闭。

在窗体的开闭过程中,活动扇2可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其中,驱动装置可以设置在外框的顶部,也可以设置活动扇2或固定扇3框架型材内部。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窗机4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可以包括传动部件牵引绳以及提拉滑轮组,窗机4可以为一种驱动电机,驱动点击通过传动部件连接牵引绳的一端,牵引绳的另一端经过提拉滑轮组,连接活动扇2。在窗体开启过程中,驱动电机正转,通过传动部件放松牵引绳,使活动扇2沿滑道下移,增大窗体开度;在窗体关闭过程中,驱动电机反转,并通过传动部件收紧牵引绳,使活动扇2沿滑道上移,减小窗体开度。

需要说明的是,外框1、活动扇2以及窗机4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式,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进行连接。例如,活动扇2和窗机4之间可以通过滚珠丝杠连接,活动扇2和窗机4之间还可以通过蜗轮蜗杆连接。外框1与活动扇2之间也可以通过滑槽滑块实现可移动连接,外框1与活动扇2之间还可以通过导杆实现可移动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开度是指窗体活动扇2相对于外框1的开启程度,即开度越大,活动扇2相对于外框1的开启程度越高,通风效果越好;开度越小,活动扇2相对于外框1的开启程度越低,密封效果越好。

可见,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窗机4带动活动扇2移动,以实现窗体开启和关闭的过程中,由于活动扇2的框架型材和玻璃具有一定的重量,因此对于垂直开闭类窗体,受重力作用,会使得活动扇2只能停留在完全开启或完全关闭的位置,即只能一键全部开启或关闭,不能实现窗体开度调节。

为了实现对窗体开度的调节,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信号输入装置、开度检测装置5、控制器、驱动装置以及窗扇;所述信号输入装置、所述开度检测装置5以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窗扇;

其中,所述信号输入装置被配置为输入开度调节指令;所述开度检测装置5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窗扇的开启程度信息,所述开启程度信息为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位移信息以及角度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中解析目标开度,所述目标开度为所述窗扇总移动行程的预设百分比;

获取所述开度检测装置5检测的开启程度信息;

根据所述目标开度和所述开启程度信息生成驱动指令,以及将所述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驱动装置,以使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窗扇移动至所述目标开度对应的位置。

信号输入装置可以设置在外框1、活动扇2、固定扇3以及窗体附近的墙壁上,信号输入装置也可以为用户手持的终端设备。开度检测装置5可以设置在外框1和/或活动扇2上,开度检测装置5连接控制器,用于检测活动扇2的开启程度信息,例如当前位置信息等,以及将开启程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连接驱动装置,控制器在接收到开度检测装置5发送的开启程度信息后,可以对开启程度信息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驱动装置运动,以根据开启程度信息启停。可见,控制器根据开启程度信息控制驱动装置启停,即可以在活动扇2移动至特定位置后,控制窗机4停止运行,则活动扇2停留在当前位置,实现窗体开度调节。

根据窗体应用场景的不同,窗体开度调节可以分为任意位置调节和特定位置调节两种方式。其中,任意位置调节控制器可以控制驱动装置在活动扇2行程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启停,使活动扇2停留在任意位置上。而特定位置调节则可以根据用户设置(或出厂设置)的几个特定位置点,控制活动扇2移动,即在活动扇2移动至特定位置点时,触发启停,以使活动扇2按照设置的特定位置点,调节窗体开度。

例如,可以根据用户设置,分别设置窗体开度为25%、50%、75%和100%四个特定的开度,并在活动扇2移动过程中,实时检测活动扇2的位置,当活动扇2到达用户选择的25%开度对应的位置点时,窗机4自动停止运行,从而实现25%窗体开度的调节。同理,当用户选择50%、75%和100%开度时,在检测到活动扇2到达对应位置,也会触发窗机4自动停止运行,实现对应开度的调节。

开度检测装置5可以基于不同的检测原理,实现对活动扇2位置信息的检测。关于活动扇2位置信息的检测原理,可以是直接检测和/或间接检测。其中,直接检测即通过传感器等元件直接获取活动扇2的位置信息,例如,开度检测装置5可以基于窗机4旋转角度(圈数)、窗机4运行时间、位置传感器等获取活动扇2的位置信息。

以下结合几个具体示例,对开度检测装置5对位置信息的检测过程,以及窗体开度调节系统的控制过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以下示例仅仅是本申请可实施方式中的几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够联想到的其他示例,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开度检测装置5可以设置在窗机4上,检测窗机4的运行状态,实现窗体开度调节。因此,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窗机4和传动机构,所述窗机4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活动扇2;所述窗机4包括动力输出轴41,所述动力输出轴41连接所述传动机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窗机4还可以包括自锁机构42。其中,自锁机构42连接动力输出轴41,自锁机构42用于在窗机4停止转动时,锁定动力输出轴41。

为了能够锁定动力输出轴41,自锁机构42可以包括电磁失电制动器。以通电电磁吸合,断电摩擦制动式制动器为例,电磁失电制动器可以包括磁轭、励磁线圈、弹簧、制动盘、衔铁、花键套、安装镙钉等。电磁失电制动器设置在窗机4电机的动力输出轴41(转子)轴端,当窗机4停止供电时,电磁失电制动器可以自动抱闸,使动力输出轴41停止转动,达到自锁目的。显然,自锁机构42还可以基于其他自锁原理,例如,在伺服电机上加装位置环的方式实现自锁,在动力输出轴41上安装棘轮机构的方式实现自锁等。

在窗机4中包含自锁机构42时,可以利用自锁机构42的自锁作用,控制活动扇2移动或停止移动,达到窗体开度调节的目的。由于自锁机构42可以随时阻止窗机4的动力输出轴41转动,因此基于自锁机构42的窗体可以实现任意位置上的开度调节。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窗体上的控制面板等信号输入装置输入开度调节指令,窗机4响应于开度调节指令供电开始转动,并带动活动扇2向下移动,提高窗体的开度。用户在开度合适时,可以再通过遥控器或窗体上的控制面板发送停止指令,则窗机4响应于停止指令断电停止转动,从而使活动扇2停止向下移动,使窗体位置当前开度。

可见,在上述实施例一中,通过在窗机4上安装自锁机构42,使得窗体可以利用窗机4的自锁作用在活动扇2的行程内任意位置停止,从而可以根据用户控制调整窗体开度,满足用户的通风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一中,由于窗体开度是根据用户控制调整的,即用户需要等待活动扇2移动至合适的位置上时,输入停止指令,因此会增加用户操作的复杂性和等待时间。为了提高用户还可以通过开度检测装置5配合窗机4上的自锁机构42,实现在特定位置调节。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开度检测装置5包括角度传感器51。所述角度传感器51为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41的旋转电位器、光栅盘、角度编码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角度传感器51连接窗机的动力输出轴41,角度传感器51还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角度传感器51被配置为检测所述动力输出轴41的旋转角度,以及将所述旋转角度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目标开度计算目标旋转角度,以及根据所述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生成所述驱动指令,以使窗机4根据旋转角度启停。

在进行特定位置调节过程中,可以根据窗机4的型号规格以及活动扇2的移动行程,预先记录窗机4的旋转角度与活动扇2移动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即确定活动扇2每移动1mm,窗机4对应需要转动的角度。在确定旋转角度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后,角度传感器51可以在窗机4运行过程中,记录窗机4转动的角度,并将检测的旋转角度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在判断出转动角度达到设定的角度时,自动生成停止信号发送给窗机4,窗机4则在接收到停止信号后,停止转动,并通过自锁机构42自锁,使活动扇2停止在特定位置。

例如,预先记录确定活动扇2每移动1mm,窗机4旋转360°,活动扇2的总行程为1m(即1000mm),可以根据行程划分以下四个特定位置,即开度分别为:25%、50%、75%、100%。分别对应活动扇2需要移动的距离为:250mm、500mm、750mm、1000mm,因此根据记录的函数关系可以确定四个特定位置对应窗机4转动角度分别为:90000°、180000°、270000°、360000°。

在确定旋转角度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后,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窗体上的控制面板选择一个特定位置,如25%开度位置,输入开度调整指令,则控制器可以响应于该开度调整指令,开始运行带动活动扇2向下移动,同时,角度传感器51检测窗机4的旋转角度,并将检测到的旋转角度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角度传感器51发送的旋转角度,判断旋转角度是否达到90000°,当检测到旋转角度达到90000°时,生成停止指令,使窗机4停止转动,使活动扇2停留在距离外框顶梁250mm的位置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根据旋转角度确定窗体开度的方式,受活动扇2初始移动位置的影响,因此,在窗机4根据旋转角度启停的控制过程中,控制器可以对旋转角度进行实时记录,并根据活动扇2的移动过程实时修改记录的旋转角度,从而使用户输入开度调整指令后,控制器可以根据记录的角度与特定开度对应位置的角度计算窗机4需要旋转的角度,并按照需要旋转的角度运行。

显然,由于窗机4与活动扇2之间的传动过程是将窗机4的转动转化为活动扇2的移动,而当活动扇2的运动行程较远时,需要窗机4持续转动,因此根据旋转角度控制窗机4启停时,检测的旋转角度值较大,也增加了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量和窗机4的数据处理量。为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转动圈数代替旋转角度进行启停条件的判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角度传感器51为连接动力输出轴41的光栅盘,光栅盘用于检测窗机4的动力输出轴41的转动圈数。例如,如图6所示,光栅盘上可以设有透光孔,动力输出轴41上可以设有凸起于圆周面的遮光件,随着动力输出轴41的转动,遮光件可以对透光孔进行遮挡,即动力输出轴41每旋转一周,遮光件可以对透光孔造成一次遮挡。透光孔的两侧可以分别设有光发射器件和光接收器件,光发射器件发射的光可以通过透光孔照射在光接收器件上,则当透光孔被遮光件遮挡时,光接收器件可以检测到一次光照变化信号。因此,光接收器件每检测到一次透光孔被遮挡,表示动力输出轴41旋转了一周,即可以获得动力输出轴41的转动圈数。

与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记录方式相同,可以预先建立动力输出轴41转动圈数与活动扇2移动距离之间的函数关系,再根据检测的转动圈数与建立的函数关系计算活动扇2的位置,从而在转动圈数达到活动扇2的特定位置对应的圈数阈值时,控制窗机4停止运行,使活动扇2停留在特定位置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所述的角度传感器51不局限于上述示例,还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角度传感器51,例如:旋转变压器、旋转电容器、光电编码器、旋转磁编码器、旋转电感器、陀螺仪等。

除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检测旋转角度和转动圈数外,还可以根据窗机4的运行时间,确定活动扇2的位置信息。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开度检测装置5包括计时器。其中,计时器连接控制器,或者,计时器集成在控制器中;计时器可用于记录窗机动力输出轴41的旋转时间,以及将旋转时间发送给控制器,以使控制器根据旋转时间控制窗机4启停。

由于活动扇2受重力作用,使得窗机4与活动扇2之间可以维持在同步运动状态,即窗机4的转动过程与活动扇2的移动过程是同步的。而活动扇2的重量是固定的,使得窗机4可以基本保持匀速运行,因此,活动扇2的移动位置与窗机4的旋转时间之间也具有正相关的函数关系。

可以预先确定移动位置与旋转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确定活动扇2移动至各开度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在活动扇2移动过程中,可以实时记录旋转时间,并根据旋转时间判断活动扇2是否移动至特定开度对应的位置,并在旋转时间达到移动至特定开度对应位置所需时间时,生成停止指令,以控制窗机4停止运行,并通过自锁机构42锁定活动扇2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活动扇2的重力作用,窗机4带动活动扇2上移和下移过程中所需要克服重力做功程度不同,即活动扇2上移过程中,重力与牵引力方向相反,需要的牵引力相对较大;而在活动扇2下移过程中,重力与牵引力方向相同,则需要的牵引力相对较小。当窗机4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时,牵引力的差距将导致活动扇2向上运动和向下运动的速度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实现更精确的开度调整,可以为上移和下移过程设置不同的所需时间阈值,并根据实际需要调节过程选择相适应的时间阈值进行判断。

例如,当用户设置窗体开度从25%调节至50%时,需要控制活动扇2向下移动,此时可以调取向下移动25%开度所需要的时间阈值Td25,并与计时器检测的旋转时间T进行比较,当T达到时间阈值Td25时,控制窗机4停止转动。同理,当用户设置窗体开度从75%调节至25%时,可以调取向上移动50%开度所需的时间阈值Tu50,并与计时器检测的旋转时间T进行比较,当T达到时间阈值Tu50时,控制窗机4停止转动。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检测窗机4的旋转角度、转动圈数以及旋转时间等信息,间接检测活动扇2的位置信息,进而实现窗体开度调节。上述间接检测位置信息的方式可以减少传感器的使用,减少外框1以及活动扇2和固定扇3上的检测元件使用量,便于型材设计和加工,减轻窗体的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外框1和/或活动扇2和/或固定扇3上设置位置传感器52,通过位置传感器52直接检测活动扇2的位置信息,从而使窗机4根据位置信息启停。

实施例五。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开度检测装置5包括位置传感器52。位置传感器52设置在外框1上和/或活动扇2上,位置传感器52与窗机电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52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窗扇和/或所述驱动装置中传动机构的位置信息,以及将所述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开度对应的目标位置,以及根据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位置信息生成驱动指令,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将所述窗扇移动至所述目标位置。

所述位置传感器52包括微动开关、行程开关、光电位置传感器、霍尔位置传感器以及压电位置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位置传感器52可以是基于光学式传感器、磁性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摆线传感器等。其中,光学式传感器是使用光电二极管或激光光电二极管来感测位置信息。例如光学编码器、激光干涉仪等。磁性传感器可使用磁性材料来感应位置信息。例如霍尔效应传感器、磁电传感器等。压电传感器可将位置变化转换为电荷信号输出。例如压电陶瓷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等。电感式传感器可使用电感变化来测量位置信息。例如感应式线性位移传感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等。超声波传感器可利用声波来感测位置信息。例如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等。摆线传感器是通过测量摆线齿轮的角度变化来确定位置信息。例如摆线编码器。

基于位置传感器52检测的位置信息进行开度调整时,可以根据位置传感器52的类型和设置方式,进行任意开度调节和特定开度调节。例如,对于任意开度调节,可以在外框1上设置覆盖活动扇2整个形成的光学式传感器,如激光雷达等。光学式传感器可以直接检测活动扇2的顶部型材位置,并将检测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控制器,以使控制器可以根据用户设定和活动扇2的当前位置控制窗机4启动或停止运行,将活动扇2停止在任意开度位置。

而为了实现特定开度调节过程,开度检测装置5可以包括多个位置传感器52,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52分别位于所述窗扇的移动行程内,以通过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52检测所述窗扇的开启程度信息。其中,多个所述位置传感器52与所述外框1顶梁的距离,等于所述活动扇2总移动行程的多个预设百分比。

例如,开度检测装置5可以包括五个位置传感器52,五个位置传感器52分别位于窗体开度对应的0%、25%、50%、75%、100%位置,即对于活动扇2整个1m的行程路径上,可以分别在外框1的顶梁、距顶梁25cm处、距顶梁50cm处、距顶梁75cm处以及中梁上设置位置传感器52。

位置传感器52可以为霍尔元件等接近传感器,当活动扇2的顶部型材移动至任一传感器的检测范围内时,位置传感器52可以检测到相应的接近信号,并将接近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再根据检测到接近信号的传感器位置,确定活动扇2的位置,从而确定活动扇2是否移动至设定的开度,在确定活动扇2移动至设定开度对应的位置时,控制窗机4停止运行,实现开度调整。

例如,五个位置传感器52按照安装位置由上至下依次为传感器A、传感器B、传感器C、传感器D以及传感器E。当用户通过遥控器或控制面板输入调整至50%开度的调整指令时,窗机4运行带动活动扇2向下运动。当活动扇2移动至顶部型材到达传感器C的检测范围内时,传感器C会产生接近信号,并将接近信号发送至窗机4的控制器,控制器再获取接近信号的来源,确定接近信号由传感器C发送时,确定活动扇2移动至50%开度对应的位置,因此可以控制窗机4停止运行,将活动扇2保持在50%开度对应的位置。

显然,为了实现对活动扇2位置的检测,位置传感器52可以基于不同的检测原理,并且多个位置传感器52可以是多种类型传感器的组合。例如,位置传感器52包括设置在外框1立柱上的霍尔元件,和/或,设置在外框1立柱上的红外对射光栅。如图8所示,以红外对射光栅为例,外框1的两侧立柱上可以分别设有多个红外发射器53和红外接收器54,红外发射器53可以向红外接收器54发射红外光。则在活动扇2移动至红外发射器53和红外接收器54之间,会对红外光进行遮挡,使红外接收器54无法接收到红外发射器53发送的红外光,从而检测活动扇2的位置。同理,通过设置多个红外发射器53和红外接收器54的位置位于特定开度所对应的位置,即可对活动扇2是否移动至特定开度位置进行检测。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开度检测装置5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窗扇和/或所述驱动装置中传动机构的直线位移距离,以及将所述直线位移距离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目标开度对应的目标距离,以及根据所述直线位移距离和所述目标距离生成所述驱动指令。

通过对位移距离的检测,可以根据驱动装置或窗扇的直线位移距离,再根据目标开度对应的目标距离,生成驱动指令,即在直线位移距离未达到目标距离时,生成启动指令,在直线位移距离达到目标距离时,生成停止指令,以控制窗机4对活动扇2的位置进行调节。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窗体开度调节系统,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窗体,包括实施例提供的窗体开度调节系统,以及与窗体功能相关的其他部件,如玻璃、遥控器、控制面板、外框固定件、供电电源、密封器件、消防联动部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包括:信号输入装置、开度检测装置、控制器、驱动装置以及窗扇;所述信号输入装置、所述开度检测装置以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窗扇;

所述信号输入装置被配置为输入开度调节指令,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中包括调节步长;所述开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窗扇的开启程度信息,所述开启程度信息为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位移信息以及角度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中解析所述调节步长;

获取所述开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开启程度信息;

根据所述调节步长和所述开启程度信息生成驱动指令,以及将所述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驱动装置,以使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窗扇移动所述调节步长对应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可以响应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中解析所述调节步长,再获取所述开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开启程度信息,并根据所述调节步长和所述开启程度信息生成驱动指令,以及将所述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驱动装置,以使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窗扇移动所述调节步长对应的距离。通过设置调节步长,可以使窗体开度调节系统能够按照调节步长逐步调节窗体开度,也可以解决垂直开闭类窗体活动扇只能一键最大开启,不能实现开度调节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包括:信号输入装置、开度检测装置、控制器、驱动装置以及窗扇;所述信号输入装置、所述开度检测装置以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窗扇;

所述信号输入装置被配置为输入开度调节指令;所述开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所述窗扇的开启程度信息,所述开启程度信息为位置信息、时间信息、位移信息以及角度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响应于所述开度调节指令,获取所述开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开启程度信息;

根据所述开启程度信息生成归位指令,以及向所述驱动装置发送所述归位指令,所述归位指令用于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将所述窗扇移动至零点位置;

在所述开度调节指令中解析目标开度,所述目标开度为所述窗扇总移动行程的预设百分比;

根据所述目标开度生成驱动指令,以及将所述驱动指令发送至所述驱动装置,以使所述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窗扇从所述零点位置移动至所述目标开度对应的位置。

其中,零点位置可以是窗扇的初始位置,可以是窗扇完全开启状态或完全关闭状态时,活动扇2所处的位置。零点位置也可以是其他预设的默认位置,如窗扇为50%开度时活动扇2所处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可以响应于开度调节指令,获取开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开启程度信息;并根据开启程度信息生成归位指令,以及向驱动装置发送归位指令,其中,归位指令用于控制驱动装置将窗扇移动至零点位置。在开度调节指令中解析目标开度。再根据目标开度生成驱动指令,以及将驱动指令发送至驱动装置,以使驱动装置带动窗扇从零点位置移动至目标开度对应的位置。窗体开度调节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垂直开闭类窗体活动扇只能一键最大开启,不能实现开度调节的问题,而且可以在调节窗体开度时,先将活动扇调整至零点位置,再从零点位置移动至目标开度对应的位置,可以减少累计误差干扰,提高窗体开度调节过程的准确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窗体开度调节系统及窗体,包括:信号输入装置、开度检测装置、控制器、驱动装置以及窗扇。其中,控制器可以响应于开度调节指令,从开度调节指令中解析窗扇总移动行程的预设百分比的目标开度,再获取开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开启程度信息,并根据目标开度和开启程度信息生成驱动指令,以及将驱动指令发送至驱动装置,以使驱动装置带动窗扇移动至目标开度对应的位置。所述窗体开度调节系统能够通过开度检测装置检测活动扇的当前位置,并根据位置信息控制窗机启停,以实现窗体开度自动调节的功能,解决垂直开闭类窗体活动扇只能一键最大开启,不能实现开度调节的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所述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
  • 一种镍钴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碳纸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α/β混合相镍铁层状氢氧化物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 一种三维碳布/镍铁层状氢氧化物包覆四氧化三钴纳米线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分类

061201165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