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41:38


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加热组件可以应用于雾化器中,将雾化器中的液体加热雾化。很多加热组件的发热体强度较低,在运输和装配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变形不良,不利于大批量生产;并且雾化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包括:

加强框体,其上设有供空气通过的通气口;

至少两个发热体,设在所述加强框体上,设在所述通气口中或者覆盖在所述通气口上,以与空气接触;

以及,导液体,设在所述发热体的一侧并与所述发热体接触,以供所述导液体将外部液体传导到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雾化,气雾经通气口散发。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包括发热部,所述发热部上设有镂空以形成发热的电路轨迹,以在所述发热体通电后所述发热部发热。

优选地,所述电路轨迹包括横向、纵向、倾斜、曲线形、网孔状和/或网格状的轨迹。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包括设在所述发热部外围的与所述发热部连接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嵌入所述加强框体中或贴合在所述加强框体上,以使所述发热体固定在所述加强框体上。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包括从所述发热部边缘向外伸出的纵向部以及设在所述纵向部上的横向部,所述纵向部与所述横行部不平行;或者所述接触部呈直条状,从所述发热部边缘向外伸出;或者所述接触部从所述发热部边缘向外伸出,其上设有固定孔,所述接触部呈框状。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向所述发热体的厚度方向弯折。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包括设在所述发热部外围的与所述发热部连接的电极部,所述电极部嵌入所述加强框体中或贴合在所述加强框体上。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发热体分别设在所述加强框体的不同侧面。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设在所述加强框体的外侧,所述加强框体中设有从顶面贯通到底面的通气道,通气口从通气道的内侧的通向发热体,以供发热体加热产生的气雾经通气口进入通气道。

优选地,所述导液体设在所述发热体外侧,所述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包括盖体,所述盖体盖住并固定所述导液体和所述发热体,所述盖体上设有从外侧通向所述导液体的进液口,以供外部液体经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导液体接触,进而经所述导液体传导到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雾化。

优选地,所述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包括分别设在所述加强框体两侧的至少两个所述发热体、至少两个所述导液体以及至少两个所述盖体,每一侧的所述发热体的外侧设有所述导液体,每一侧的所述盖体盖住所述导液体和所述发热体。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所述导液体和所述盖体设在所述加强框体的相反两侧,所述盖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设在主体部两侧边缘的延伸部,所述主体部的内侧设有朝向所述加强框体开放的容纳腔,所述导液体设在所述容纳腔中,延伸部相向地经过加强框体侧面,两侧的盖体的延伸部的前端相抵。

优选地,所述通气道包括设在所述加强框体顶面的出气口以及设在所述加强框体底面的进气口,所述发热体与空气接触的一侧朝向所述通气道的进气方向倾斜以供气流吹向所述发热体与空气接触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导液体在所述加强框体中,所述发热体的内侧与所述导液体接触,所述通气口从所述加强框体外侧通向所述发热体。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分别与所述导液体的不同侧面接触,至少两个所述通气口分别设在所述加强框体的与所述发热体对应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体的顶面或侧面设有从外侧通向所述导液体的进液口,以供外部液体经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导液体接触,进而经所述导液体传导到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雾化。

优选地,所述导液体横向伸出所述加强框体外,以供外部液体经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导液体接触,进而经所述导液体传导到所述发热体进行加热雾化。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体外侧开设有从底面通向顶面的通气槽,发热体的至少部分裸露在所述通气槽中。

优选地,加强框体的顶面设有纵向气口,加强框体的侧面设有横向气口,加强框体中设有连通纵向气口和横向气口的连接气道,并且横向气口对着发热体的裸露部分,发热体的至少部分裸露在连接气道中,以供气流依次经过横向气口、连接气道和纵向气口,将发热体加热产生的气雾带出。

优选地,所述加强框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从导液体的两侧框住导液体并对接组合,至少一个发热体位于导液体的侧面并位于加强框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倾斜于气流方向地设置,以供气流吹向所述发热体与空气接触的一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在所述壳体中的上述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道和出气道,所述进气道和所述出气道分别与所述通气道的两端连通以供气流依次经过所述进气道、所述通气道和所述出气道,使所述加热组件产生的气雾经所述出气道外出。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雾化装置和加热组件中,加强框体对发热体起到支承作用,从而提高了发热体的强度;并且由于设有至少两个发热体,加热雾化的效率更高,实现小体积大雾化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A-A位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B-B位置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导液体与液体接触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发热体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发热体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发热体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发热体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发热体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13是图11中C-C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3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通气道的气流流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流向)。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17是图15中D-D位置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7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气流流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流向)。

图19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吸收液体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液体流向)。

图22是图21中E-E位置的剖视图(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24是图23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25是图23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主视图。

图26是图25中F-F位置的剖视图(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图27是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28是图27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主视图(箭头表示液体流向)。

图29是图27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主视图(箭头表示液体流向)。

图32是图30中G-G位置的剖视图(箭头表示气体流向)。

图33是图30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34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表示:加热组件1,加强框体11,通气道111,出气口111a,进气口111b,通气口112,第一部分11a,第二部分11b,发热体12,镂空121,电极引线122,固定孔123,发热部12a,接触部12b,电极部12c,导液体13,盖体14,主体部141,延伸部142,容纳腔144,进液口15,壳体2,进气道21,出气道22,储液腔23,液体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文中出现“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文中出现“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如果文中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参见图1-33,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1,包括:

加强框体11,其上设有供空气通过的通气口112;

至少两个发热体12,设在加强框体11上,设在通气口112中或者覆盖在通气口112上,以与空气接触;

以及,导液体13,设在发热体12的一侧并与发热体12接触,以供导液体13将外部液体3传导到发热体12进行加热雾化,产生气雾,气雾经通气口112散发。

该加热组件1中,加强框体11对发热体12起到支承作用,从而提高了发热体12的强度;并且由于设有至少两个发热体12,加热雾化的效率更高,实现小体积大雾化量的效果。

发热体12包括发热部12a,发热部12a上设有镂空121以形成发热的电路轨迹,以在发热体12通电后发热部12a发热。发热部12a的电路轨迹可以包括横向、纵向、倾斜、曲线形、网孔状和/或网格状的轨迹,例如采用到折线(参见图6-8和10)或者波浪型(参见图9)电路轨迹,折线型电路轨迹包括横向和纵向的轨迹,波浪型的电路轨迹包括纵向和倾斜的轨迹,或横向和倾斜的轨迹,这样,通过设置多条纵向的支撑筋条,支撑筋条向外延伸形成接触部12b,通过框体固定住筋条来使得发热体12具备支撑强度。

发热体12包括设在发热部12a外围的与发热部12a连接的接触部12b,接触部12b与加强框体11接触连接,接触部12b嵌入加强框体11中或贴合在加强框体11上,以使发热体12固定在加强框体11上,并使发热体12具备支撑强度。

参见图6的发热体12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接触部12b包括从发热部12a边缘向外伸出的纵向部以及设在纵向部末端上的横向部,纵向部与横行部不平行,优选为相互垂直的,呈“T”字型设计,这样能使得框体更好的固定住发热体12,防止发热体12变形;或者参见图7的发热体12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接触部12b呈直条状,从发热部12a边缘向外伸出;或者参见图8的发热体12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接触部12b从发热部12a边缘向外伸出,其上设有中空的固定孔123,接触部12b呈框状,以方便框体部分嵌入到中空的固定孔123中,达到更好的固定作用。参见图10的发热体12的第五种实施方式,所述接触部12b可以向所述发热体12的厚度方向弯折,可以让接触部12b嵌入到加强框体11中,使得发热体12具有更好的支撑强度。

发热体12包括设在发热部12a外围的与发热部12a连接的用于与外部通电装置电性连接的电极部12c,电极部12c嵌入加强框体11中或贴合在加强框体11上,同时起到增强发热体12强度的作用。接触部12b设在发热部12a的纵向两边,或者说上下两边,电极部12c设在发热部12a的横向两边,或者说左右两边;可理解地,也可以反过来,接触部12b设在发热部12a的横向两边,电极部12c设在发热部12a的纵向两边。发热体12的两边设有至少两根电极引线122,电极引线122与电极部12c电性连接,电极引线122从加热组件1的底部向外伸出。

参见图1-5,至少两个发热体12朝向不同地设在加强框体11上,优选地,至少两个发热体12分别设在加强框体11的不同侧面。例如,发热体12至少分别设在加强框体11的相反两侧或相邻两侧。在图1-5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发热体12分别设在加强框体11的相反两侧面。

参见图1-5的实施方式,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1采用一个具有多个中空结构的加强框体11,发热体12设在加强框体11的外侧,加强框体11中设有从顶面贯通到底面的通气道111,通气口112从通气道111的内侧的通向发热体12,以供发热体12加热产生的气雾经通气口112进入通气道111。在图1-5中,两个发热体12分别设在加强框体11的相反两侧。

发热体12优选为片状发热体12。片状发热体12可以采用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不锈钢、钛合金、镍基合金等金属材料通过切割、蚀刻、等方式形成具有镂空121部的片状式发热体12,发热部12a一面和导液体13接触。框体材料采用耐温在260度以上的塑胶、陶瓷、石英等等绝缘材质制成。发热体12的接触部12b可以嵌入到框体中或者贴合在框体材料表面。导液体13在贴合到发热体12的表面,导液体13可以采用导液无纺布、导液棉、多孔陶瓷灯具备多孔特征的能传导液体13的材料,最后,通过盖体14固定住导液体13,形成一个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在一个通气道111内形成多个雾化面,使得雾化面积更大,有更好的雾化体验。

参见图1-5,导液体13设在发热体12外侧,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1包括盖体14,盖体14盖住并固定导液体13和发热体12,盖体14上设有从外侧通向导液体13的进液口15,以供外部液体经进液口15与导液体13接触,进而经导液体13传导到发热体12进行加热雾化。

参见图1-5,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1包括分别设在加强框体11两侧的至少两个发热体12、至少两个导液体13以及至少两个盖体14,每一侧的发热体12的外侧设有导液体13,每一侧的盖体14盖住导液体13和发热体12。

参见图1-5,发热体12、导液体13和盖体14设在加强框体11的相反两侧,盖体14包括主体部141以及设在主体部141两侧边缘的延伸部142,主体部141的内侧设有朝向加强框体11开放的形状与导液体13匹配的容纳腔144,导液体13设在容纳腔144中,延伸部142相向地经过加强框体11侧面,两侧的盖体14的延伸部142的前端相抵。

参见图11-14的实施方式,通气道111包括设在加强框体11顶面的出气口111a以及设在加强框体11底面的进气口111b,出气口111a小于进气口111b,通气道111的内径从进气口111b向出气口111a渐小,发热体12倾斜于通气道111的通气方向,以使发热体12与空气接触的一侧朝向通气道111的进气方向倾斜,发热体12倾斜于通气道111的通气方向,以供气流吹向发热体12与空气接触的一侧。在图11-14的实施例中,相对设置的两个发热体12倾斜,两个发热体12的上边的距离小于下边的距离。这样可以使得气流更好的经过发热体12的表面,进来的冷空气能更好的将温度较高的雾化蒸汽带出,可以避免温度较高的雾化蒸汽无法顺利带出带来的积热问题。

参见图15-18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1的实施方式,导液体13容纳在加强框体11中,发热体12的内侧与导液体13接触,通气口112从加强框体11外侧通向发热体12,换言之,发热体12的外侧裸露在外。

参见图15-18,不同的发热体12分别与导液体13的不同侧面接触,至少两个通气口112分别设在加强框体11的与发热体12对应的侧面。优选地,发热体12分别与导液体13的相反两侧接触,通气口112设在加强框体11的相反两侧,发热体12和通气口112的数量可以都为两个,一个加强框体11上有两个发热体12,两片发热体12之间有一个导液体13,两发热体12共用一个导液体13,盖体14在上方,通过上方进液的方式。这种结构的发热组件,发热体12裸露面在外表面,气流经过外发热体12的外表面,将雾化的蒸汽带出。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构更加紧凑,在空间上具有小体积,进液口15位置单一,可以模块化方便用在不同的雾化装置上都可以应用。

参见图15-18,加强框体11的顶面或侧面设有从外侧通向导液体13的进液口15,以供外部液体经进液口15与导液体13接触,进而经导液体13传导到发热体12进行加热雾化。加强框体11包括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第一部分11a设有向上敞开的空腔,导液体13设在空腔中,发热体12设在第一部分11a上,通气口112设在第一部分11a上,第二部分11b设在第一部分11a上侧以盖住导液体13,进液口15设在第二部分11b上。

参见图19-22的实施方式,导液体13横向伸出加强框体11外,以供外部液体经进液口15与导液体13接触,进而经导液体13传导到发热体12进行加热雾化。可以采用一个加强框体11上有两个发热体12,两片发热体12之间横向穿过一个导液体13,外部液体从导液体13的外露两端导向中间,加强框体11上下侧是封闭的。这种结构的气流方式也是,气流经过发热体12的外表面,将雾化蒸汽带出。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由于下方进气上方出气,两侧进液,雾化器上方的气孔更好设计。

参见图27-29的实施方式,在图19-22的实施方式基础上改进,加强框体11外侧开设有从底面通向顶面的通气槽16,发热体12的发热部12aa的至少部分裸露在通气槽16中,以供气流经过通气槽16时更容易带走发热体12加热产生的气雾。这种结构,可以采用一个加强框体11上分别有单个发热体12形成单个加热组件1,两个加热组件1拼接成为双重加热组件1。这种结构的气流方式也是,气流经过发热体12的外表面,将雾化蒸汽带出。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更加好组装装配。加强框体11和发热体12先成型好形成加热组件1,导液体13在两个发热体12中间,然后将两发热体12连接在一起。

参见图30-33的实施方式,在图19-22的实施方式基础上改进,加强框体11的顶面设有纵向气口17a,加强框体11的侧面设有横向开设的横向气口17b,加强框体11中设有连通纵向气口17a和横向气口17b的连接气道17c,并且横向气口17b对着发热体12的裸露部分,发热体12的发热部12a的至少部分裸露在连接气道17c中,以供气流依次经过横向气口17b、连接气道17c和纵向气口17a,将发热体12加热产生的气雾带出。这样的设计方案,导液体13横穿在两发热片中间,两侧向中间进液,框体上形成气流通道。侧方进气,上方出气。由于横向气口17b对着发热体12的裸露部分,所以进入横向气口17b的气流直接吹到发热体12上,更加利于发热体12的降温;并且由于横向气口17b横向设置,优选地横向气口17b、连接气道17c和纵向气口17a组成L型的气流通道,从而在防止漏液上也比下方进气直接到达发热体12上要好,横向气口17b、连接气道17c和纵向气口17a相当于组成迂回的气流通道,使得雾化蒸汽碰到低温部产生的冷凝液不容易从横向气口17b漏出。

对于图27-29和图30-33的实施方式,加强框体11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分别从导液体13的两侧框住导液体13并对接组合,至少一个发热体12位于导液体13的侧面并位于加强框体11之间,嵌在或贴合在加强框体11上;优选地,发热体12有至少两个,分别两侧导液体13的两侧,两侧的发热体12分别嵌在或贴合在加强框体11的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上。

参见图23-26的实施方式,发热体12倾斜于气流方向地设置,优选地,倾斜于纵向,以供气流吹向发热体12与空气接触的一侧,这样可以使得气流更好的经过发热体12的表面,进来的冷空气能更好的将温度较高的雾化蒸汽带出,可以避免温度较高的雾化蒸汽无法顺利带出带来的积热问题。加强框体11包括第一部分11a和第二部分11b,第一部分11a设有向上敞开的空腔,导液体13设在空腔中并横向向外伸出,发热体12设在第一部分11a上,通气口112设在第一部分11a上,第二部分11b设在第一部分11a上侧以盖住导液体13,导液体13通过向外伸出的部分与外部液体接触。导液体13可以通过加强框体11的第一部分11a的敞口装入到其中,和发热体12接触良好。这类设计的优点是,装配方便简单,可靠性较高。

参见图34,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包括壳体2以及设在壳体2中的用于加热雾化的上述的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1,壳体2上设有依次连通的进气道21和出气道22,进气道21和出气道22分别与通气道111的两端连通,壳体2中设有储液腔23,储液腔23通向导液体13,以使储液腔23中的液体经导液体13传导到发热体12进行加热雾化,以供气流依次经过进气道21、通气道111和出气道22,使加热组件1加热产生的气雾经出气道22外出。储液腔23可以存储烟液,烟液经加热组件1加热雾化,则该雾化装置用于电子烟中。

该雾化装置中,加热组件1的加强框体11对发热体12起到支承作用,从而提高了发热体12的强度;并且由于设有至少两个发热体12,加热雾化的效率更高,实现小体积大雾化量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 高效加强式加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267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