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具备双向折返、越行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7:4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备双向折返、越行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种轨道交通层级正在蓬勃发展,其中市域(郊)铁路(或市域轨道交通)主要布局在经济发达、人口聚集明显的都市圈内,连通城区、郊区以及周围城镇组团,满足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的出行需求。能有效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由于市域轨道交通一般较长,通常需要采用快慢车组合的运营模式,在某些车站需要设置越行条件。按现有技术,车站设置到发线,若兼作停车折返线,在越行线被故障车占用的情况下,越行功能受限,若与停车线分开设置,全线配线站过多,工程规模大。另外市域轨道交通存在不同编组列车分段运行的现象,做好车站的双向折返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全线的运营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双向折返、越行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通过优化市域轨道交通的车站配线布置,可使车站具备上下行方向越行、站停和折返多重功能,还可兼顾故障车停车功能,减少配线站数量和全线的工程规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双向折返、越行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包括上行正线、下行正线、第一到发线、折返线(可兼第三到发线)、第二到发线、上行站台、下行站台;其中,所述上行正线、下行正线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到发线、折返线、第二到发线,所述第一到发线与所述折返线之间设置有所述上行站台,所述折返线与第二到发线之间设置有所述下行站台;所述上行站台和下行站台平行,且所述上行站台的两端和下行站台的两端齐平;所述上行正线通过第一单渡线依次与所述第一到发线一端、折返线连接;所述上行正线通过第三单渡线依次与所述第一到发线另一端、折返线连接;所述下行正线通过第二单渡线依次与第二到发线一端、所述折返线连接;所述下行正线通过第四单渡线依次与所述第二到发线另一端、折返线连接;所述第一单渡线、第三单渡线分别位于所述上行站台两侧,所述第二单渡线、第四单渡线分别位于所述下行站台两侧。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仅代表相对的两个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折返线两端设置有车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单渡线通过第一道岔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所述第一单渡线通过第三道岔与所述第一到发线连接,所述第一单渡线通过第五道岔与所述折返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单渡线通过第二道岔与所述上行正线连接,所述第三单渡线通过第四道岔与所述第一到发线连接,所述第三单渡线通过第六道岔与所述折返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单渡线通过第七道岔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所述第二单渡线通过第九道岔与所述第二到发线连接,所述第二单渡线通过第十一道岔与所述折返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单渡线通过第八道岔与所述下行正线连接,所述第四单渡线通过第十道岔与所述第二到发线连接,所述第四单渡线通过第十二道岔与所述折返线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备双向折返、越行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具备上下行方向越行、站停和折返多重功能,还可兼顾故障车停车功能,既能实现大站快车越行站站停列车,快车可不限速通过,运营效率高;在合理调度下,又能满足上、下行两个方向列车在该站折返;折返线(可兼第三到发线)上的列车可双侧开门,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均可同时上下车,实现同台换乘;故障车占用到发线时,所述折返线可替代到发线实现越行功能或折返功能。本发明所述车站功能全面,运营灵活,可减少配线站数量和全线的工程规模,为市域轨道交通运营提供便利条件。

1)上行正线、下行正线均位于到发线外侧,越行列车直向过岔可不限速,提高大站快车运行效率。

2)慢车由正线通过单渡线进入到发线停车,乘客在站台上下车,此时快车可由正线快速通过。

3)所述折返线通过第一、二、三、四单渡线分别与上、下行正线的两个方向贯通,在合理调度下,可实现两个方向列车在车站实现折返作业。所述折返线上的列车可双侧开门,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均可同时上下车,实现同台换乘,乘客换乘便捷。

4)折返线可替代第一到发线或第二到发线的功能,所述折返线可兼第三到发线,当故障车临时停放在第一到发线或第二到发线上,所述折返线可作为备用到发线,实现车站越行作业和故障车临时停车互不干扰,车站功能全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具备双向折返、越行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行正线;2.下行正线;3.第一到发线;4.折返线;5.第二到发线;6.上行站台;7.下行站台;8.第一单渡线;9.第二单渡线;10.第三单渡线;11.第四单渡线;12.车挡;13.第一道岔;14.第二道岔;15.第三道岔;16.第四道岔;17.第五道岔;18.第六道岔;19.第七道岔;20.第八道岔;21.第九道岔;22.第十道岔;23.第十一道岔;24.第十二道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备双向折返、越行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如图1所示,包括上行正线1、下行正线2、第一到发线3、折返线4、第二到发线5、上行站台6、下行站台7;其中,所述上行正线1、下行正线2之间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到发线3、折返线4、第二到发线5,所述第一到发线3与所述折返线4之间设置有所述上行站台6,所述折返线4与第二到发线5之间设置有所述下行站台7;所述上行站台6和下行站台7平行,且所述上行站台6的两端和下行站台7的两端齐平;所述上行正线1通过第一单渡线8依次与所述第一到发线3一端、折返线4连接;所述上行正线1通过第三单渡线10依次与所述第一到发线3另一端、折返线4连接;所述下行正线2通过第二单渡线9依次与第二到发线5一端、所述折返线4连接;所述下行正线2通过第四单渡线11依次与所述第二到发线5另一端、折返线4连接;所述第一单渡线8、第三单渡线10分别位于所述上行站台6两侧,所述第二单渡线9、第四单渡线11分别位于所述下行站台7两侧。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仅代表相对的两个方向。

所述折返线4两端设置有车挡12。

所述第一单渡线8通过第一道岔13与所述上行正线1连接,所述第一单渡线8通过第三道岔15与所述第一到发线3连接,所述第一单渡线8通过第五道岔17与所述折返线4连接。所述第三单渡线10通过第二道岔14与所述上行正线1连接,所述第三单渡线10通过第四道岔16与所述第一到发线3连接,所述第三单渡线10通过第六道岔18与所述折返线4连接。所述第二单渡线9通过第七道岔19与所述下行正线2连接,所述第二单渡线9通过第九道岔21与所述第二到发线5连接,所述第二单渡线9通过第十一道岔23与所述折返线4连接。所述第四单渡线11通过第八道岔20与所述下行正线2连接,所述第四单渡线11通过第十道岔22与所述第二到发线5连接,所述第四单渡线11通过第十二道岔24与所述折返线4连接。

上行站站停列车由上行正线1通过第一单渡线8进入第一到发线3停车,乘客上下车,此时上行大站快车可由上行正线1快速通过,实现上行大站快车越行上行站站停列车。下行站站停列车由下行正线2通过第四单渡线11进入第二到发线5停车,乘客可上下车,此时下行大站快车可由下行正线2快速通过,实现下行大站快车越行下行站站停列车。

在合理调度下,上行折返列车可由上行正线1通过第一单渡线8进入折返线4停车,列车双侧开门,乘客上下车完成后,列车通过第二单渡线9进入下行正线2,实现上行方向折返作业。下行折返列车可由下行正线2通过第四单渡线11进入折返线4停车,列车双侧开门,乘客上下车完成后,列车通过第三单渡线10进入上行正线1,实现下行方向折返作业。

此外,当上行列车发生故障时,可由空车推送故障列车由上行正线1通过第一单渡线8进入第一到发线3停车。此时上行站站停或折返列车通过第一单渡线8可进入折返线4,实现上行方向大站快车越行站站停列车或折返作业。当下行列车发生故障时,可由空车推送故障列车由下行正线2通过第四单渡线11进入第二到发线5停车。此时下行站站停或折返列车通过第四单渡线11可进入折返线4,实现上行方向大站快车越行站站停列车或折返作业。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备双向折返、越行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具备上下行方向越行、站停和折返多重功能,还可兼顾故障车停车功能,既能实现大站快车越行站站停列车,快车可不限速通过,运营效率高;在合理调度下,又能满足上、下行两个方向列车在该站折返;折返线上的列车可双侧开门,第一站台和第二站台均可同时上下车,实现同台换乘;故障车占用到发线时,折返线可替代到发线实现越行功能或折返功能。本实施例所述车站功能全面,运营灵活,可减少配线站数量和全线的工程规模,为市域轨道交通运营提供便利条件。

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范围。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凡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或者对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专利涵盖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具备双向折返、越行功能的市域轨道双侧车站
  • 具备双向折返、越行功能的市域轨道单岛车站
技术分类

0612011286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