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系统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5:16


一种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导通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目前,动车组整车的线路导通测试越来越重要。随着车辆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相应的车辆线路更加错综复杂,线缆数量也越来越多。为实现电力运行、设备功能正常使用、通信传输可靠,轨道交通车辆线路的线路导通测试方法及数据存储变得尤为关键。

传统导通测试方法大多使用讯响器(二极管导通原理,发出鸣响),需要负责人按照纸质版导通测试表单指挥另外两名测试人员进行手动测试。测试中两名测试人员无法查看纸质版导通测试表,需要指挥人员喊出需要测试回路的起终端设备名称及回路线号,沟通极其不便,且容易出错,导通测试效率低。整个测试过程需要人为记录试验结果,非常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系统及方法,测试过程依次按照已下发的测试任务顺序进行,并且具备语音播报功能,无需指挥人员人工指导,有效提高测试的准确率和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系统,包括:

智能测试装置,被配置为接收电气施工系统下发的导通测试任务列表,按照任务列表顺序提示线路测点;并将线路导通测试结果信息上传至电气施工系统;

电气施工系统,被配置为获取与其通信的智能测试装置的信息,筛选出相应的导通测试任务列表,并将所述任务列表下发至智能测试装置;同时接收所述智能测试装置上传的测试结果信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方法,包括:

接收导通测试任务列表;

基于所述导通测试任务列表,自动对当前线路的测点位置进行提示;

控制测试端子分别在当前线路的测点位置进行导通电阻测量;

获取测量结果并保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智能测试装置根据接收到的导通测试任务列表,能够自动提示导通测试线路的测点位置信息,线路两端的测试人员直接根据提示信息进行操作即可,测量过程简单有序,仅需两人即可完成测试,无需第三人现场指挥,提高测量效率和测量的准确率。

(2)本发明测量结果直接本地存储,保证测量结果数据的安全保存,省去了人工记录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并能够防止网络不稳定带来的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丢失,使所有数据本地可追溯,并能够进行本地的测量数据查询。

(3)本发明将测量的电阻值与预设的测试阈值进行比较,能够直接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合格,实现测量结果的自动比对和判读。

本发明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测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a)-(b)分别为二线法和四线法的测试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系统的实施例,参照图1,包括:智能测试装置和数字化电气施工系统(简称:EPE系统);智能测试装置与数字化电气施工系统通过厂内无线网络或者web中转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主要实现车辆线路的导通测试任务下载和结果数据上传。

其中,电气施工系统被配置为能够获取与其通信的智能测试装置的信息,筛选出相应的导通测试任务,并将所述任务下发至智能测试装置;同时接收所述智能测试装置上传的测试结果信息。

具体地,电气施工系统与智能测试装置进行数据交互之前,首先调用认证授权接口获取智能测试装置的设备类型和设备mac地址两个参数,进行认证授权;如果认证成功,则向智能测试装置返回该设备在EPE系统中产生的唯一编号;如果认证不成功,则返回相关错误问题描述。

认证成功后,电气施工系统为智能测试装置提供当前登陆人员所在班组所有未完成的自动导通任务列表,供智能测试装置作业人员筛选自己的作业任务;作业人员选择一条作业任务后,电气施工系统向智能测试装置提供该作业任务的导通测试任务明细,具体包括:任务ID、导通项目ID、起端设备、起端子设备、起端插针号、起端物理地址、线号、终端设备、终端子设备、终端插针号、终端物理地址等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EPE系统与智能测试装置按照设定的频次进行心跳通信,以便于及时获取智能测试装置的在线状态;同时,EPE系统将实时维护的导通测试任务列表下发至智能测试装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EPE系统与智能测试装置的登陆人员及密码信息保持同步,智能测试装置初始应用时同步EPE系统的登陆人员及登陆密码信息到本机数据库中。

后期智能测试装置每天定时请求EPE系统,获取EPE系统内最新所有登录人员及登录密码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同步更新到自身数据库中,如员工号已存在则进行更新操作;不存在则进行新增插入到本机数据库中。

本实施例中,智能测试装置被配置为能够接收电气施工系统下发的导通测试任务,按照任务顺序提示线路测点;并将线路导通测试结果信息上传至电气施工系统。

参照图2,智能测试装置具体包括:

主控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接收到的导通测试任务,按顺序生成线路测点的提示信息;接收并将线路导通电阻值传送至电气施工系统;所述的提示信息至少包括:当前测量线路的起端设备、起端子设备、起端插针号、起端物理地址、线号、终端设备、终端子设备、终端插针号、终端物理地址等,以利于测试人员根据提示信息进行准确操作。

主控单元选用MCU主控芯片,主控单元接收到测试线路电阻值后,将其与调试大纲中预设的测试阈值进行自动比对,判断该项测试是否合格。

线路电阻测量单元,被配置为测量待测线路的导通电阻值。

线路电阻测量单元具备正负极的测试表笔,采用两线连接方式或者四线连接方式进行测试线路导通电阻的测量,图3(a)和图3(b)分别给出了二线法和四线法的测试原理图;将两个测试表笔分别放在测试线路的两端,电阻Rx为待求取的测试线路两端的电阻值,电阻R1和R2分别为等效的接线电阻;分别获取测试线路的电流以及电压值,根据这两个值能够精确计算出测试线路的电阻值。

四线法比二线法的优势就是排除了接线电阻的误差,但接线更多;而二线法存在接线电阻,但通过校准补偿可大大减小误差,且二线法接线少,可靠性和稳定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测试表笔配有专用测试按键,当表笔放到测试点之后,按下表笔上的按键,智能低电阻计会自动将测得数据保存,并上传至数字化电气施工系统,并等待下个测试步骤。

通信单元,被配置为通过有限或者无线通信方式实现与电气施工系统的数据交互。

语音输出单元,被配置为对当前的导通测试任务提示信息进行语音输出。语音输出单元能够将线路测点的提示信息转换成语音输出,语音输出单元与扬声器或者无线耳机进行通信,能够将提示语音传播至测试人员。

本实施例中,由于测试线路的长度可能距离较远,因此,线路两端测试人员可以通过智能测试装置上的扬声器获取语音提示信息,也可以通过无线耳机获取语音提示信息。

当然,扬声器或者无线耳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也可以将扬声器设置在两个智能表笔上,这样两个测试人员均能够清楚地听到语音播放信息,这样就无需设置无线耳机了。

本地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线路电阻测量单元的测试结果信息。本地存储单元能够对测试结果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并保存,可防止网络不稳定带来的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丢失,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同时为本地数据查询提供了数据基础。

显示单元,被配置为显示当前导通测试任务的提示信息,并提供本地查询的界面。

本实施例中,采用本实施例装置进行到导通测试的具体过程包括:

导通试验前,编制导通工艺任务列表,上传至EPE系统。

测试人员通过智能测试装置选择需要测试的项目、车型以及列号,基于选择的参数自动生成相关的任务列表,进行任务列表下载。

基于任务列表,导通测试装置语音播报被测线路两端的位置信息:线号-起端设备名称-针号;终端设备名称-针号。

进行线路导通测试时,测试人员可分别移动至被测线路的起端和终端,每人拿一只测试表笔进行位置确认,表笔放到位后由其中一名拿测试装置的人员点击确认,测试完成该条导通任务,实现对线路的准确定位,对线路的阻值进行测量,设备自行判断是否满足导通工艺设计中设置的测试标准阻值范围要求。

当出现现车线缆阻值不符情况,测试人员可将故障信息上报回EPE系统,工艺人员通过故障描述进行实时反馈及故障处理。

完成测试后智能测试装置端自动填入测量电阻值并跳转至下一条导通测试任务信息,以此类推完成车辆配线导通测试。

整个过程语音播报主导测试,根据下载的任务逐项完成导通试验。测试过程中测试项根据位置分为车上测试部分、车下测试部分、司机室测试部分、车上到车下部分等。当每个自动导通任务全部操作完成后,智能测试装置以测试任务为单位统一上传该任务下所有的导通明细结果;包含:温度、湿度、操作人员及质检人员信息等。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导通工艺设计的设备件排序优先等级合理优化作业顺序,分区域进行测试,优化了测试人员的测试顺序,减少测试时施工人员的走动距离。

当网络故障时,测试数据可实现本地存储。

本实施例智能测试装置按照下发测试任务内容进行主导测试,按照语音播报内容实施测试过程,对测得的实际数据进行存储,测试过程简单、方便、效率高、测试结果准确性高。

测试人员可通过筛选集中处理故障项,也可通过查询搜索方式完成指定任务,导通试验测试过程中较为灵活,测试过程完全通过人机互动完成,减少了完全人为确认失误造成的错误。

导通试验后,经试验人员登陆智能测试装置对试验数据结果进行确认,完成自检后登录另一位试验人员账号再次对试验步骤、试验数据结果、进行确认完成互检内容。最后交由质检人员进行质量确认,完成三检后最终将导通试验数据结果上传回EPE系统。整个导通任务对整个作业过程时间、人员、测试故障过程变量进行存储记录,可对试验故障类型、数量、施工时间、故障处理时间提供数据进行分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导通测试任务列表中增加整段导通测试任务和伴热回路阻值测量任务。

其中,整段导通测试任务指的是多段线路跨接端子台连接,此时,可以直接对整段线路进行导通测试,而无需对每一段线路分别进行测试;在进行整段导通测试时,需要将中间段的线路屏蔽掉,此时,对于需要屏蔽测量的线路任务,只需要在导通任务测试表里维护回路名称、屏蔽类型和判据规则三个字段即可。比如,A—B—C—D三段线路跨接端子台连接,需要在导通任务测试表里将A—B、B—C以及C—D测试任务屏蔽掉,新增加A—D的测试任务。

伴热回路阻值测量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伴热回路,无需单段线路分别测试,只需直接测量整个回路即可,线路屏蔽的方法与上述的整段导通测试任务相同,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导通任务执行导通测试时,涉及到行走路径问题,由于线缆两端属性存在,起端设备位置,终端设备位置决定了线缆的被测点位。根据动车组测试部位,分为司机室,司机室到车下,车上到车下,车下等区域部分。本实施例中,对测试设备划定优先级,根据设备优先级排序设定导通任务的排序,能将线缆测试作业顺序进行合理排布;大大降低了导通试验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的行走路径,使得测试人员按车辆区域进行作业,减少测试过程中无效多余行走。

本实施例整个测试试验过程从传统的纸质版人工指挥校线,变成了智能化联网任务作业。导通任务通过导通工艺设计从底层完成导通测试的测试区域划分,通过设备优先级定义优化导通试验施工人员行走路径,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走动。通过整个系统的故障反馈功能解决了导通任务中工艺和施工人员协同处理的效果。试验过程中测试仪通过任务语音播报主导导通测试,逐项完成导通任务。自动判断线缆导通特性,并记录测量线缆的阻值数值上传系统,测试结果更加精准。对整个试验全过程参数进行捕捉,不是单一对线路导通结果进行记录,而是通过自检、互检、质检对导通任务数据结果的三检确认,作业时间,故障类型,故障数量,故障处理时间,作业人员信息等全部捕捉存储。整个导通测试过程透明化。达到导通测试数据全过程记录,语音播报导通任务主导测试,基于系统的故障处理机制及测试过程的分区域、线路优化处理。

实施例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方法的实施例,参照图4,包括以下过程:

步骤S101:接收导通测试任务列表;

步骤S102:基于所述导通测试任务列表,自动对当前线路的测点位置进行提示;

步骤S103:控制测试端子分别在当前线路的测点位置进行导通电阻测量;

步骤S104:获取测量结果并保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已经在实施例一中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接收导通测试任务列表之前,还包括:向导通测试任务列表发送端上位机发送设备类型以及设备mac地址参数进行认证授权;如果认证成功,则向智能测试装置返回该设备在EPE系统中产生的唯一编号;如果认证不成功,则返回相关错误问题描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获取测量结果之后,将线路导通测试的电阻值与预设的测试阈值进行比对,判断线路测试结果是否合格。

然后将具体的测量结果信息上传至导通测试任务列表发送端上位机,即实施例一中的数字化电气施工系统。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轨道车辆线路导通测试系统及方法
  • 一种移动式轨道车辆制动系统检修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79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