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层叠体、赋形品、成形品、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赋形品的制造方法、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层叠体、赋形品、成形品、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赋形品的制造方法、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层叠体、赋形品、成形品、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赋形品的制造方法、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家电的外装部件、车载内饰部件等中,由于顾客意向的多样化,具有广泛的构思表达和高品位的设计性的装饰方法的需求正在提高。作为该装饰方法之一,有将装饰材料定位、固定于注塑成形模具、并与注塑树脂进行一体化的嵌件成形工艺。通过使用该嵌件成形工艺,例如可以得到使用将木材薄薄地切片而成的单板、印刷于厚基材的装饰膜等由单片制作的装饰材料而得的成形品。另一方面,在对这些由单片制作的装饰材料进行嵌件成形时,一般需要在装饰材料侧在产品外周的空白部开设定位孔、在注塑成形模具侧设计用于设置该定位孔的销等用于将装饰材料固定于注塑成形模具的机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定义的嵌件成形是指用装饰材料形成产品外观面整体的方法,根据产品规格,也包括从产品外观面甚至到产品背面侧都卷入装饰材料的形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由树脂膜、无纺布等构成的复合片而得的树脂成形构件。将该构成示于图13、图14。

图13的复合片200由树脂膜101、布帛原材料102、树脂膜103、无纺布104构成。树脂膜101隔着熔融粘接填充层形成于布帛原材料102的单面,在布帛原材料102的另一单面侧,隔着上述同样的熔融粘接填充层依次形成有树脂膜103、无纺布104。另外,如图14所示,利用注塑成形将复合片200的形成有无纺布104的面与基材树脂201一体化,由此形成树脂成形构件202。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织物状物与塑料片一体化而得的复合片。将该构成示于图15、图16。复合片400中,经由粘接剂302将织物状物301与透明硬质丙烯酸类树脂片303一体化。在织物状物301浸渗加工有热塑性的树脂,使复合片400变形为三维成形物304后,与基材树脂进行成形一体化,形成复合三维成形物305。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62888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84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该专利文献1的现有例中,在通过注塑成形将复合片200与基材树脂201一体化时,采取了防止因基材树脂201的热或压力或者树脂流动而引起的、形成于树脂膜103的外表面的(与该基材树脂201的)粘接层熔融、流出的构成,但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无法期待提高复合片200自身的刚性。也就是说,由于复合片200的刚性不充分,复合片200不能单独地自行立起,因此在不设置向模具的固定机构的情况下,仅通过单独的复合片200,难以定位固定于模具。其结果,在得到树脂成形构件202时,将相对于成形品的大小具有富余部分地进行切割而得的复合片200通过定位销安装在模具固定侧后,利用注塑成形将复合片200与基材树脂201一体化。因此,另外需要对超出成形体外周的复合片200的富余部分进行修整的后处理加工。

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现有例中,通过对织物状物301实施浸渗加工,从而提高作为复合片400的加工追随性,但需要将真空成形后的三维成形物304的不需要部分修整成规定形状。因此,在用于与基材树脂进行一体化而得到复合三维成形物305的一系列工艺中,发生后处理加工。

如这些现有例那样地,虽然采取了提高加工时的产品形状追随性的办法,但在一系列的成形加工工艺中的无后处理加工的实现上留有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事先修整、能够不需要后处理工序的层叠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层叠体是按照装饰层、粘接层和支撑层的顺序层叠的层叠体,支撑层包含熔点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材质,该两种以上的材质包含相对低熔点的材质和高熔点的材质。

本发明的赋形品是按照装饰层、第1粘接层和支撑层的顺序层叠的赋形品,支撑层包含不同熔点的两种以上的材质,该两种以上的材质包含相对低熔点的材质和高熔点的材质,支撑层中所含的低熔点的材质将支撑层中所含的高熔点的材质之间熔接,形成交联结构,形状得到保持。

本发明的成形品包含上述赋形品、以及与赋形品一体化了的注塑成形树脂。

本发明的成形品包含选自树脂构件、金属构件、玻璃构件、陶瓷构件、木质构件中的一种构件、以及贴合于构件表面的上述赋形品。

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将装饰层、第1粘接层和支撑层依次层叠的工序;以及对经层叠的装饰层、第1粘接层和支撑层进行热压接的工序。

本发明的赋形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上述第1至第4中任一方式的层叠体修整成规定形状的工序;以及将经修整的层叠体对位固定并进行热压加工的工序。

本发明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上述第5方式的赋形品对位固定于注塑成形模具,将注塑成形模具合模的工序;在将注塑成形模具合模的状态下,向注塑成形模具之间的腔室流入树脂的工序;树脂固化后,将注塑成形模具开模,取出赋形品与固化了的上述树脂一体化而成的成形品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得到在选自树脂构件、金属构件、玻璃构件、陶瓷构件、木质构件中的一种构件的表面贴合有上述第5方式的赋形品的成形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层叠体,通过制造层叠体时的热压接,构成层叠体的支撑层中所含的低熔点的材质熔融,与支撑层中所含的高熔点的材质熔接而在高熔点的材质之间形成交联结构。因此,支撑层的密度提高,支撑层自身的硬度提高,层叠体变得能够自行立起。因此,在随后的热压加工及成形品的制造工序中也能够对位,因此能够实现事先修整,没有必要进行后处理工序。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1B是表示图1A的层叠体中的支撑层的交联结构的SEM照片(500倍)。

图2是表示作为用于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的装饰层而使用的装饰膜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的表面形成有保护层的层叠体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事先修整成规定形状而成的构成的俯视图(a)和修整前的层叠体的剖面图(b)。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赋形品的制造方法中的热压加工前的概略剖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赋形品的制造方法中的热压加工时的概略剖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赋形品的制造方法中的热压加工后的概略剖面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中通过注塑成形而得到的成形品的概略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层叠体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另一例的层叠体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成形品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13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复合片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将专利文献1的复合片注塑成形而得的树脂成形构件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15是表示专利文献2的复合片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将专利文献2的复合片注塑成形而得的复合三维成形物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

图中:

1装饰层

2第1粘接层

3支撑层

4装饰膜

5装饰图案层

6保护层

7基材树脂

8成形品

9成形品

10第2粘接层

11底涂层

12基材层

13成形品

14第3粘接层

15加强层

21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芯鞘结构)

2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

23熔接部分

24非熔接部分

31层叠体

32、32a层叠体

34赋形品

51基底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第1方式的层叠体是按照装饰层、第1粘接层和支撑层的顺序层叠的层叠体,支撑层包含熔点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材质,该两种以上的材质包含相对低熔点的材质和高熔点的材质。

第2方式的层叠体在上述第1方式中,可以是,支撑层中所含的低熔点的材质将支撑层中所含的高熔点的材质之间熔接,形成交联结构。

第3方式的层叠体在上述第1方式中,可以是,第1粘接层渗透至支撑层的内部,并与支撑层进行粘接一体化,第1粘接层被覆支撑层的表面。

第4方式的层叠体在上述第1方式中,在装饰层与第1粘接层之间可以形成有基材层。

第5方式的赋形品是按照装饰层、第1粘接层和支撑层的顺序层叠的赋形品,支撑层包含不同熔点的两种以上的材质,该两种以上的材质包含相对低熔点的材质和高熔点的材质,支撑层中所含的低熔点的材质将支撑层中所含的高熔点的材质之间熔接,形成交联结构,形状被保持。

第6方式的成形品包含上述第5方式的赋形品、以及与赋形品一体化了的注塑成形树脂。

第7方式的成形品包含选自树脂构件、金属构件、玻璃构件、陶瓷构件、木质构件中的一种构件、以及贴合于上述构件的表面的上述第5方式的赋形品。

第8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将装饰层、第1粘接层和支撑层依次层叠的工序;以及对经层叠的装饰层、第1粘接层和支撑层进行热压接的工序。

第9方式的赋形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上述第1至第4中任一方式的层叠体修整成规定形状的工序;以及将经修整的层叠体对位固定并进行热压加工的工序。

第10方式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将上述第5方式的赋形品对位固定于注塑成形模具,将注塑成形模具合模的工序;在将注塑成形模具合模的状态下,向注塑成形模具之间的腔室流入树脂的工序;树脂固化后,将注塑成形模具开模,取出赋形品与固化了的上述树脂一体化而成的成形品的工序。

第11方式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中,得到在选自树脂构件、金属构件、玻璃构件、陶瓷构件、木质构件中的一种构件的表面贴合有上述第5方式的赋形品的成形品。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的层叠体、赋形品、成形品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31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图1B是表示图1A的层叠体中的支撑层的交联结构的SEM照片(500倍)。如图1A所示,层叠体31中,装饰层1、第1粘接层2、支撑层3分别依次层叠。如图1B所示,支撑层3包含熔点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材质,该两种以上的材质包含相对低熔点的材质和高熔点的材质。根据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进行热压接,支撑层中所含的低熔点的材质熔融,将支撑层中所含的高熔点的材质之间熔接而形成交联结构。因此,支撑层的密度提高,支撑层的硬度提高,层叠体变得能够自行立起。

因此,在随后的热压加工、及成形品的制造工序中也能够对位,因而能够实现事先修整,没有必要进行后处理工序。

另外,粘接层渗透至支撑层的内部并利用锚定效果进行粘接一体化,由此成为粘接层被覆支撑层表面的状态,粘接层自身易于追随其后的热压加工后的支撑层的形状。此外,经由该粘接层,装饰层也同样地进行形状追随。其结果,层叠体自身的形状追随性提高,且通过上述支撑层自身的硬度提高的效果,热压加工后的赋形品的形状保持性提高。

另外,在将该层叠体投入至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前阶段,将产品形状事先修整成预料到的形状,对修整后的层叠体进行上述热压加工,由此能够得到规定形状的赋形品,对于赋形品而言也能够保持形状。此外,如后所述,将该保持形状的赋形品直接固定于注塑成形模具,与基材树脂进行成形一体化,由此能够实现不需要后处理加工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以下,对构成该层叠体的构件进行说明。

<装饰层>

装饰层1只要是布帛、天然木、皮革、装饰膜等通用使用的装饰原材料就没有限定。装饰层1的厚度根据装饰原材料的特性而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0.1mm以上且3.0mm以下的范围。若装饰层1的厚度为上述范围,则操作性良好,不易产生加工时的褶皱、破损等不良。另外,若装饰层1的厚度为上述范围,则层叠体整体的硬度被抑制得较低,弯曲性得以保持,可得到对产品形状的追随性。

<装饰膜>

另外,图2是表示作为用于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的装饰层1而使用的装饰膜4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装饰膜4在基底基材51的表面形成装饰图案层5而构成。该装饰膜4例如使用喷墨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辊涂机等公知的印刷、涂敷方法来制作,根据顾客要求,形成为具有任意颜色、花纹的装饰图案层5。装饰膜4的基底基材51例如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一般的膜材料形成,没有特别限定。基底基材51的平均厚度例如为2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若基底基材51的平均厚度为上述范围,则即使在形成装饰图案层5的过程的热干燥等中,也不易在基底基材51产生褶皱、破损、翘曲,易于操作。另外,装饰膜自身对产品形状的追随性良好。此外,在以膜卷的方式进行制作时,由于基底基材51的膜厚为上述范围,因而整体重量不会变重,搬运等中的处理也良好,制造成本也抑制得较低。另外,在装饰图案层5,除了图案层以外,例如也可以形成使用公知的印刷、涂敷方法制作的电子布线、影像显示层等功能层。如此地,根据顾客要求,可以在装饰层1形成任意的色调、图案、功能。

<保护层>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耐久性,如图3那样地,可以在装饰层1的最表面形成有保护层6。在形成保护层6的情况下,其膜厚例如为3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范围。若膜厚为上述范围,则易于追随原材料表面的凹凸形状,不易产生针孔,能够充分发挥作为保护层6的功能。另外,来自保护层6的外观不显现,装饰层1的手感不易受损。但是,只要可得到目标效果,即使是上述范围外的膜厚也没有问题。此外,也可以在保护层6自身中添加填料、着色剂等。

<第1粘接层>

第1粘接层2具有对装饰层1与支撑层3进行粘接的作用。第1粘接层2例如包含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系共聚物、烯烃系、聚烯烃系、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酸系等树脂,并以完全被覆支撑层3的表面的方式形成。只要能够分别粘接装饰层1与支撑层3,则材质没有限定。另外,第1粘接层2的平均膜厚例如为2μm以上且200μm以下。若第1粘接层2的平均膜厚为上述范围,则可充分得到第1粘接层2自身的膜强度,能够抑制凝聚破坏等剥离不良的发生。此外,粘接厚度也充分,可得到对装饰层1和支撑层3的充分的粘接强度。另外,若第1粘接层2的平均膜厚为上述范围,则制造成本也抑制得较低。若考虑到膜强度、粘接强度与制造成本的平衡,则更优选3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的膜厚。另外,第1粘接层2对支撑层3的(基于锚定效果的)渗透膜厚优选为5μm以上。若小于5μm,则对支撑层3的粘接强度不足,有发生界面剥离的不良的担心。形成第1粘接层2的工艺根据其处理方式而没有限定。在以液体状态处理第1粘接层2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喷雾器喷雾、辊涂机、喷墨涂布等公知的印刷、涂敷工艺而预先形成在装饰层1侧,也可以预先形成在支撑层3侧。或者,在以片等固体状态处理第1粘接层2的情况下,可以预先与装饰层1粘接后,与支撑层3粘接,相反地,也可以预先与支撑层3粘接后,与装饰层1粘接。此外,也可以使装饰层1、第1粘接层2以及支撑层3同时粘接。通过以完全被覆支撑层3表面的方式形成第1粘接层2,能够提高对支撑层3的追随性,由于该被膜部不易通过空气,因而可以使用抽真空机构将层叠体31直接定位于注塑成形模具的表面并固定。此外,被膜部成为阻隔层,减少注塑成形树脂渗出至层叠体31表面。

<支撑层>

支撑层3通过热压接,起到提高层叠体31自身的强度并将层叠体31的形状保持为规定的加工形状的作用。另外,以完全被覆支撑层3的方式形成第1粘接层2,隔着该第1粘接层2而形成装饰层1,因此,支撑层3自身的强度提高在层叠体31自身的强度提高、及形状保持性方面有效地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可以使层叠体31自身能够自行立起,可以使得在赋形品的制造时及成形品的制造时能够与模具对位,不需要后处理工序。

支撑层3的材质、结构、厚度等可以根据用途来选择。支撑层3包含熔点不同的两种以上的材质,该两种以上的材质包含相对低熔点的材质和高熔点的材质。当举出一例时,在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的情况下,可举出平均纤度0.6~3.3dtex(分特)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与包含低熔点成分的芯鞘结构的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的重量比例为10/90~90/10的构成。

关于支撑层的制造工序,可以将从梳理机纺出的纤维斜行地折叠成织物而形成网,利用针刺机进行纤维交织后,进一步利用热处理装置使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熔融,将作为支撑层的无纺布片成形。该芯鞘结构的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是指芯部分是作为高熔点材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且鞘部分是作为低熔点材质的共聚聚酯的芯鞘结构的复合纤维。另外,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中的鞘部分的低熔点材质的熔点优选100℃~160℃的范围,以便即使模具温度为较低温度也能够成形。

另外,当在支撑层3使用无纺布时,形成各层间能够沿剪切方向变形的多层结构。由此,支撑层3的各层间彼此沿剪切方向的变形与热压加工时产生的拉伸变形、压缩变形相互作用,起到缓冲材料的作用,由此能够抑制层叠体31的褶皱、破损。多层结构的层数优选为5~30层。若少于5层,则能够沿剪切方向变形的范围变窄,对于层叠体31的褶皱、破损的效果降低。另一方面,若多于30层,则由于层叠体31自身变得过厚,因而弯曲加工时的周长差变大,难以充分追随产品形状。若考虑到对于褶皱、破损的效果和弯曲加工性,则多层结构的层数更优选为10~20层。但是,只要可得到上述效果,多层结构的层数就没有限定。

如图1B所示,通过热压接,芯鞘结构的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21的鞘部分的低熔点材质即共聚聚酯热熔融,并与其他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21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22熔接而形成交联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B所示,在支撑层整体中,可以不是全部的作为低熔点材质的共聚聚酯热熔融,也可以存在熔接部分23和非熔接部分24。

此外,例1中上述的支撑层3中的使用纤维的重量比例例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芯鞘结构的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10/90~90/10,进一步优选30/70~70/30的构成。若芯鞘结构的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的重量比例为上述范围,则手感保持适当的硬度,模具追随性良好,可得到充分的成形精度。此外,由于利用热处理装置的加工温度也会影响无纺布的手感,因此优选在100℃~160℃的加工,但在模具追随性良好、可得到充分的成形精度的情况下,并不一定限定于该加工温度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例1中,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列举了作为高熔点材质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短纤维与包含高熔点材质的芯部分和低熔点材质的鞘部分的芯鞘结构的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的混合的组合,但不限于此。上述芯鞘结构的热熔接性聚酯短纤维是在1根纤维中含有高熔点材质和低熔点材质的所谓的复合纤维。作为支撑层中所含的纤维,也可以不使用芯鞘结构等的复合纤维,而是基本的低熔点材质与高熔点材质的组合。另外,如上所述,材质、结构等可以根据用途来选择。例如,可以将尼龙、聚丙烯、聚乙烯系等纤维用于原材料,或者也可以组合不同的原材料而使用。此外,复合纤维的纤维结构也可以不是芯鞘结构,而是由海岛结构、并列结构(side by side)等形成。此外,也可以组合多种复合纤维而使用。另外,只要通过热压接,满足提高层叠体31自身的强度、将层叠体31的形状保持为规定的加工形状这样的支撑层3的作用,热压接的方法就没有限定。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层叠体31的成形加工工艺(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31的制造方法的一工序的概略剖面图。

图5(a)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31事先修整成规定形状而成的构成的俯视图,(b)是修整前的层叠体的剖面图。

图4表示装饰层1与支撑层3经由第1粘接层2并通过热压接进行一体化而成的层叠体状态。层叠体31使用能够施加热和压力的热压接装置P来形成。作为热压接装置P的例子,例如可举出用上下加热的板进行加压的通用的冲压装置、多级冲压装置、真空层压装置、辊对辊冲压装置等公知的装置。在这些装置中,由于所制造的层叠体31成为有韧性的片材状态,即层叠体31其自身能够自行立起,因此,与装饰层1单独时相比,能够提高加工处理时的操作性。

图5表示事先修整加工成考虑了产品形状的凹凸、弯曲的形状的层叠体31。作为修整加工的方法,例如可举出基于汤姆逊型的形状冲裁、激光切割、手切等,但只要能够修整成规定的产品形状就没有限定。如此地,在成形加工工艺的初始阶段,修整成规定的产品形状,因此,没有必要在产品形状以外的空白部设置定位部,热压加工后的后处理加工变得不需要。

<赋形品的制造方法>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赋形品的制造方法中的热压加工前的概略剖面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赋形品的制造方法中的热压加工时的概略剖面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赋形品的制造方法中的热压加工后的概略剖面图。

图6表示在热压加工前,经事先修整的层叠体31被设置于热压加工机N的加工面的状态。该层叠体31能够自行立起,因此在热压加工机N的加工面上,例如,能够使用沿着修整后的层叠体31的形状的L型金属零件等定位机构来设置层叠体31。

图7表示通过热压加工机N对层叠体31进行热压加工并被赋形为规定的产品形状而得的赋形品34。此时,层叠体31通过来自热压加工机N的加工面的热传导而被加热。第1粘接层2由于该热而挠性提高,因而易于变形。伴随于此,与第1粘接层2在界面处粘接的装饰层1、支撑层3也易于变形。另外,在构成支撑层3的材质中,熔点低的材质通过加热而热熔融,由此渗透至熔点高的材质间并熔接,形成交联结构。通过形成交联结构,支撑层3的硬度提高。由于该交联结构的形成工艺以及热压加工成产品形状的工艺同时并行地进行,因此通过提高支撑层3对产品形状的追随性、及硬度,形状保持性提高。其结果,层叠体31变化为具有规定的产品形状的赋形品34,对该产品形状的形状追随性、形状保持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热压加工时的加工温度只要是促进第1粘接层2、支撑层3的挠性或交联结构的形成的温度区域就没有限定,但优选80℃以上的温度区域。

在图8的热压加工后,图7中在支撑层3形成的交联结构得以维持,即使从热压加工机N的加工面取出后,也可得到形状保持为产品形状的赋形品34。

<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中通过注塑成形而得到的成形品8的概略剖面图。接着,在图9的注塑成形时,将赋形品34以嵌入至注塑成形模具的产品形状部的方式设置,并与基材树脂7进行成形一体化,由此能够得到在产品外观面具有赋形品34的成形品8。基材树脂7例如可举出PMMA树脂、ABS树脂、PS树脂、PC树脂等通用成形树脂。此外,也能够应对光学用途的树脂、超级工程树脂等需要在高温下成形的树脂。需要说明的是,赋形品34自行立起,并且形状保持性高,能够在模具内对位,如图5所示,在图6的热压加工前,在层叠体31的阶段与成形品对应地事先修整,因此所得到的成形品8不需要后处理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图9的成形品8表示了用装饰层1仅覆盖外观面的状态,但在图8所示的热压加工时,在赋形品34的端面赋予折痕后,在注塑成形时以该折痕为起点对赋形品34与基材树脂7进行成形一体化,由此也能够得到不仅在外观面、甚至在外观背面侧都卷入有赋形品34的成形品。折痕的长度、角度等可以根据成为对象的产品形状来变更。如此地,根据产品形状来设计模具结构,并使用本发明的工艺,由此产品形状的精加工方法也可以任意地应对。特别是,在将赋形品34甚至卷入至上述外观背面侧的工艺中实现无后处理加工,这对于在产品形状以外的空白部设置定位机构的现有工艺而言是困难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的优势。通过这些构成,能够实现不需要后处理加工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

(实施方式2)

图10、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层叠体32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对达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而进行说明。对于该图10所示的层叠体32而言,被构成为依次形成有装饰层1、第2粘接层10、底涂层11、基材层12、第1粘接层2、支撑层3的层叠体32。另外,对于图11所示的另一例的层叠体32a而言,依次形成有装饰层1、第2粘接层10、底涂层11、基材层12、底涂层11、第1粘接层2、支撑层3。

<第2粘接层>

第2粘接层10是出于对装饰层1与基材层11进行粘接的目的而形成的。第2粘接层10的成分例如包含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系共聚物、烯烃系、聚烯烃系、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酸系等,但只要能够达成进行粘接的目的,就不只是限定于上述材质。出于提高粘接强度的目的,也可以包含形成氨基甲酸酯键等交联结构的成分。平均膜厚为3μm以上且200μm以下。若平均膜厚为上述范围,则粘接厚度充分,可得到充分的粘接力。另外,若平均膜厚为上述范围,则制造成本被抑制得较低。更优选为5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底涂层>

底涂层11具有使基材层12与第1粘接层2、第2粘接层10牢固地粘接的作用,并设置在基材层12的单面或两面。例如,如果第1粘接层2、第2粘接层10的成分为丙烯酸系粘接剂,则可以考虑相合性进行选择,例如设置相同丙烯酸系成分的底涂层11等。另外,通过在底涂层11中形成氨基甲酸酯键等交联结构,可以提高底涂层11自身的膜强度,或者如果第1粘接层2、第2粘接层10具有类似成分,则可以与各自形成交联结构,使层间粘接力自身大幅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能够将第1粘接层2、第2粘接层10与基材层12直接牢固地粘接的情况下,没有必要一定要设置底涂层11。

<基材层>

基材层12发挥提高层叠体32、32a的形状追随性、提高对于因注塑成形时的树脂热、压力而引起的外观不良的耐久性的作用。材质例如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亚克力、聚烯烃等一般用作工业产品的通用性高分子膜。基材层12没有必要仅由1种成分构成,也可以对其单面或两面实施易粘接涂层等与其他物质组合的处理。另外,也可以实施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表面改性处理。此外,基材层12也可以被实施提供设计性、功能性的处理。例如,如果是设计性,则可举出图案的印刷、基材层12自身的材料着色等。另外,如果是功能性,则可举出IR·UV切割功能的保有、或者对基材层12实施使用了导电性材料的电子电路形成等。如此地,只要实现上述层叠体32的形状追随性提高、注塑成形时的耐久性提高这样的基材层12的本来目的,就可以不限定赋予其他设计性、功能性。需要说明的是,层叠体32可以通过利用与实施方式1的图4同样的热压接的制造方法来制造,赋形品可以进一步与实施方式1的图5~图8同样地通过热压加工来制造,成形品可以通过图9中所述的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来进行加工。

根据该实施方式2的构成,在装饰层1与支撑层3之间设置基材层12,由此能够提高层叠体32自身的强度,能够实现随后的热压加工时的形状追随性、对注塑成形时的树脂的热、压力的耐久性提高的层叠体32、32a。

(实施方式3)

<成形品>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成形品13的截面结构的概略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对达到与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同样的作用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而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3的成形品13具有层叠体31、第3粘接层14、其他工序中形成的加强层15依次层叠并一体化而成的构成。

<第3粘接层>

关于第3粘接层14,平均膜厚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可举出液状、片形状、热塑性粘接剂、热固性粘接剂等方式。另外,作为成分,例如可以包含氯乙烯-乙酸乙烯酯系共聚物、烯烃系、聚烯烃系、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酸系等,只要能够达成对支撑层3与加强层15进行粘接的目的,就不限定于这些。需要说明的是,第3粘接层14可以预先形成在层叠体31的支撑层3的背面,也可以预先形成在加强层15的表面。

<加强层>

加强层15可以根据用途而选定材质。例如,可以根据需要的用途而选择PMMA树脂、ABS树脂、PS树脂、PC树脂等通用成形树脂、光学用途的树脂、超级工程树脂、金属构件、玻璃构件、陶瓷构件、木质材料等,制造它们的工艺也不限定。可以配合加强层15的材质来选择第3粘接层14的成分。作为将层叠体31与加强层15一体化的工艺,可举出手工粘贴、真空压空成形等,只要层叠体31与加强层15能够经由第3粘接层14进行粘接,就没有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热压加工时在层叠体31形成折痕,并与加强层15进行一体化,由此也可以得到甚至在外观背面侧都卷入有层叠体31的成形品。

顺便提及,在实施方式3中,采用使用了实施方式1的层叠体31的成形品的情况作为一例,但对于实施方式2中所述的层叠体32、32a而言,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工艺与加强层15进行一体化而制成成形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层叠体、赋形品和成形品在各种家庭电气化产品等的外装、车载内饰等需要装饰的领域中,有助于高功能化、高设计化。

技术分类

0612011633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