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包装印刷的智能化供墨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11:1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相关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包装 印刷的智能化供墨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包装印刷技术中,因为以水墨印刷代替油墨印刷可实现环保印刷。 故在包装的印刷领域,采用水墨印刷代替油墨印刷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就水墨印刷而言,为了保证其印刷效果,通常会定期对印刷中的刮刀 组件进行清洗操作,或者在每一次停机后进行清洗操作,以使刮刀组件在每 次的工作中都能保证较好的流畅性,减小墨水残留对刮刀组件工作稳定性造 成的影响,而忽略了对网纹辊的清洗操作,或者网纹辊的清洗不彻底,墨水 残留将网纹辊上的纹路不清,对后期的印刷效果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 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包装印刷 的智能化供墨装置,包括网纹辊,设置在网纹辊一侧的刮刀组件,与刮刀组 件中各控制阀通信连接的控制组件,还包括:

设置在网纹辊上方的清洗罩,以及与清洗罩相配合的烘干罩;

与清洗罩相连接,以使清洗罩能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

与烘干罩相连接,以使烘干罩能上下、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二动力机构, 第三动力机构;

其中,所述清洗罩被配置为包括:

弧形结构的第一罩壳,其上设置有多组与网纹辊布局方向相配合的出水 口,所述第一罩壳内布局有与出水口相配合的过水管路;

设置在第一罩壳内的柔性清洗辊;

所述烘干罩被配置为包括:

弧形结构的第二罩壳,其底部设置有与网纹辊布局方向相配合的集水槽, 所述第一罩壳内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网纹辊布局方向相配合的过风孔, 所述第二罩壳内布局有与过风孔相配合的过风管路;

其中,所述过水管路通过相配合的第一管道、第一泵体与外部的供水设 备连通,所述过风管路通过相配合的第二管道与外部的空气压缩机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过水管路、过风管路在与各出水口、过风孔相配合的位 置上,分别设置有支管,各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单向阀;

所述第一罩壳和/或第二罩壳上设置有多个泄压用第二单向阀。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罩壳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

所述第一罩壳在与第二罩壳相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固定槽相配合的 锥形固定部;

所述固定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密封层;

其中,所述第一罩壳的外边缘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多个带固定孔的连接耳, 所述第二罩壳上设置有与连接耳相配合的异形固定销。

优选的是,所述柔性清洗辊被配置为包括:

设置在第一罩壳上,并与网纹辊的布局方向相配合的转轴;

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在转轴长度方向上的多个尼龙清洗条,且相邻接的 清洗条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

设置在相邻接清洗条之间的刷头;

其中,相邻清洗条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楔形限定槽,所述刷头一端设 置有与限定槽相配合的楔形固定部,另一端设置有超出大于清洗条表面的刷 子。

优选的是,所述过水管路、过风管路的结构被配置为采用硬质或软质的 伸缩式结构。

优选的是,在过水管路、过风管路的结构被配置为采用硬质结构时,其 被配置为包括内筒以及与其相配合的外筒;

其中,所述外筒与内筒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环形卡止部;

各环形卡止部内粘接设置有相配合的密封圈;

所述外筒的内侧壁、内筒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多个密封台, 所述密封台宽度被配置为与环形卡止部的一半,且外筒与内筒密封台的相对 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柔性层。

优选的是,所述密封圈的外环和/或内环上设置有多个突出的弧形引导 部,所述外筒、内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弧形引导部相配合的引导槽。

优选的是,所述刮刀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在工作时通过与网纹辊接触完成供墨操作的刮刀;

用于对刮刀进行固定的安装座;

设置在安装座下方,以在刮刀工作时进行墨水收集的接墨槽;

与安装座配合,以将刮刀与网纹辊的间距进行调整的第四动力机构;

其中,所述刮刀内部设置有供墨缓冲的墨腔,所述墨腔通过相配合的第 一管路、第一墨泵与外部储墨桶连通,所述墨腔通过相配合的第二管路、第 二泵体与外部供水设备连通,所述墨腔、接墨槽分别通过相配合的第三管路、 第二墨泵与外部储墨桶连通,所述第二墨泵与外部储墨桶之间设置有四通, 且所述四通的另一端与外部的排泄管路连通;

所述接墨槽通过相配合的第三管路、四通与外部的墨水回收机构进行连 通。

优选的是,所述刮刀被配置为包括:

与网纹辊表面相配合的胶质刮刀片;

设置刮刀片下方,且具有浸润性的墨条,其上设置有对墨量进行感应的 传感器;

与用于向胶质刮刀片、墨条输送墨水的喷墨机构。

一种应用智能化供墨装置的方法,包括:

S1,在上墨时,控制组件通过第四动力机构将刮刀组件向网纹辊所在位置 进行平移至,以并在刮刀组件与网纹辊接触时,切换第四动力机构的工作状 态;

控制组件在第四动力机构处于非工作态时,将第一管路上方的控制阀打 开,启动第一墨泵,将储墨水桶中的墨水泵入至墨腔中,通过喷墨机构向刮 刀、墨条中输送墨水;

传感器实时感应墨条中的墨量,以在其墨量达到预定第一阈值时,切断 向墨条供墨操作,并在墨量小于第二阈值时,重新开始进行供墨水操作;

S2,在卸墨回收时,控制组件对第一管路上方的控制阀、第一墨泵的工 作状态进行切换,将第三管路上与储墨桶相配合的控制阀打开,启动第二墨 泵,将墨腔、接墨槽中的墨水泵回至储墨桶中;

S3,在清洗刮刀时,控制组件将第二管路上方的控制阀打开,启动第二 泵体,向墨腔中输入中的墨水泵入至墨腔中,通过喷墨机构向刮刀、墨条中 输送清洁用水,清洁后的废水进入接墨槽中,启动第二管路与排泄管路相配 合的控制阀打开,通过第二墨泵将废水泵入至排泄管路中,实现对刮刀的清 洗操作;

在清洗网纹辊时,控制组件先通过第一动力机构的作用,将清洗罩下降 至预定位置,控制组件通过第二动力机构使烘干罩下行至与网纹辊的底部具 有间隙,再通过第三动力机构的作用使烘干罩的空间位置进行提升,以使烘 干罩与清洗罩扣合;

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管道上的控制阀处于工作态,通过第一泵体向过水管 路中输入清洁用水,与过水管路连通的出水口向网纹辊表面进行喷淋清洁, 同时网纹辊处于转动状态,在柔性清洗辊的配合下,完成对清洗辊清洁操作, 而清洗用的废水通过集水槽以及相配合的管路与外部排泄管路连通;

控制组件在完成对网纹辊的清洁后,将第一管道上的控制阀、第一泵体 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控制第二管道上的控制阀处于工作态,通过空气压缩 机向过风管路中输入干燥的空气,与过风管路连通的过风孔向网纹辊表面进 行吹风操作,同时在网纹辊处于转动状态下,完成对清洗辊的烘干操作;

控制组件依次控制第三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的工作 状态,将清洗罩、烘干罩回复到初始位置。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发明通过在现有的供墨装置中 设置相配合的清洗罩和烘干罩,在每次工作后或定期对网纹辊进行清洗操作 中,保证其在下次操作中工作效果不受影响,保证印刷效果,进一步地保证 网纹辊的使用寿命。

其二,本发明通过对清洗罩、烘干罩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其空间位置 可能根据不同的操作流程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状态。

其三,本发明通过对刮刀组件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其供墨量具有可控 性,保证印刷效果满足使用需要,同时节约墨水。

其四,本发明通过对供墨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配合相应的控制组件, 实现供墨、清洗、回收各个过程的自动控制,保证操作的智能化,减少人力 操作,保证各个部件的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 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网纹辊与清洗罩、烘干罩配合的结构布局 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清洗辊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刮刀组件的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过水管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密封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 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 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 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 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 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 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 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 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 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包装印刷的智能化供墨装置的实现 形式,包括网纹辊1,设置在网纹辊一侧的刮刀组件2,与刮刀组件中各控制 阀通信连接的控制组件(未示出),还包括:

设置在网纹辊上方的清洗罩3,以及与清洗罩相配合的烘干罩4;

与清洗罩相连接,以使清洗罩能上下往复运动的第一动力机构5,在这 种结构中通过第一动力机构的作用,使得清洗罩的空间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 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

与烘干罩相连接,以使烘干罩能上下、左右往复运动的第二动力机构6, 第三动力机构7,这里的第二动力机构与第三动力机构的作用与第一动力机 构一致,其作用在于对清洗罩、烘干罩的位置进行调节,以使清洗罩、烘干 罩在工作时能将网纹辊进行围合起来,而根据需要各罩都采用弧形结构的设 计,使得其在工作时的水流方向可以控制,同时表面不停留较少,而各动力 机构根据需要可以采用气缸,也可以采用电机、丝杆、套筒的配合,实现对 设备位置的调整,而烘干罩的底部通过一个U形或L形的固定件与第二动力 机构连接,第二动力机构的安装座与第三动力机构的输出端进行连接,第二 动力机构的安装座上设置相配合的滑块,安装区上设置与滑块相配合的滑轨, 第三动力机构设置在滑轨相配合的一侧,实现对烘干罩空间位置的调整;

其中,所述清洗罩被配置为包括:

弧形结构的第一罩壳8,其上设置有多组与网纹辊布局方向相配合的出 水口9,所述第一罩壳内布局有与出水口相配合的过水管路10,出水口可以 设置成一个较大的孔,也可以是多个小孔组成,以保证其出射方向在空间上 具有较大的区间,更有利于清洁操作;

设置在第一罩壳内的柔性清洗辊11,其在工作时,类似于刷子的功能, 对网纹辊表面进行清洗操作;

所述烘干罩被配置为包括:

弧形结构的第二罩壳12,其底部设置有与网纹辊布局方向相配合的集水 槽13,所述第一罩壳内侧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网纹辊布局方向相配合的过 风孔14,所述第二罩壳内布局有与过风孔相配合的过风管路15,在这种方案 中,集水槽的作用在于将清洗用水进行收集,便于其排放,集水槽的结构在 空间上突出于烘干罩的表面,其一侧设置有相配合的接头,用于将收集的废 水通过与接头连接的管路向外排放,而过风管路的作用在于将风进行定量, 定位输送,通过风孔在清洗罩、烘干罩围合的空间内进行吹扫,对各部件表面的水分进行去除,保证设备件的干燥状态,以与下次的操作相配合;

其中,所述过水管路通过相配合的第一管道(未示出)、第一泵体(未示 出)与外部的供水设备(未示出)连通,所述过风管路通过相配合的第二管 道(未示出)与外部的空气压缩机(未示出)连通,在这种方案中,通过第 一管道,第二管路实现结构上的连接,而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的结构布局与 现场的设备位置布局相配合。

如图1,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过水管路、过风管路在与各出水口、过 风孔相配合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支管16,各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第 一单向阀(未示出),在这种结构中,通过第一单向阀的设置,使得其内部流 通的状态具有可控性,不会因为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而对其它的设备造成 影响,而单向阀的压力开启值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所述第一罩壳和/或第二罩壳上设置有多个泄压用第二单向阀17,在这 种结构中,通过设置第二单向阀,使得围合空间内具有的压力大于预定值时, 第二单向阀处于导通状态,将内部的气流向外引导,保证内部的压力具有可 控性,不会影响清洗罩和烘干罩的围合状态,同时不会对各动力机构造成影 响,保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如图1,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第二罩壳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槽18;

所述第一罩壳在与第二罩壳相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与固定槽相配合的 锥形固定部19;

所述固定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密封层(未示出);

其中,所述第一罩壳的外边缘上设置有相配合的多个带固定孔的连接耳 20,所述第二罩壳上设置有与连接耳相配合的异形固定销21,在这种方案中, 第二罩壳与第一罩壳先通过锥形固定部与固定槽的配合实现初步的固定,进 一步通过密封层实现固定后的密封性,防止水或干燥的风外溢,对设备的其 它部件造成影响,或者影响其工作效率,更进一步地,通过第一罩壳上设置 的连接耳,与第二罩壳上的异形固定销进行配合,对部件进行二次固定,而 这个过程都是在第三动力机构工作中自动完成,即通过对各动力机构的工作状态、行程进行精确控制后,就能实现对二者的找正、安装固定。

如图2,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柔性清洗辊被配置为包括:

设置在第一罩壳上,并与网纹辊的布局方向相配合的转轴22;

通过可拆卸方式安装在转轴长度方向上的多个尼龙清洗条23,且相邻接 的清洗条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尼龙清洗条的作用对网 纹辊的表面进行墨水涂覆操作,而尼龙结构的材料相对于金属而言,其具有 一定的韧度,不会对网纹辊的表面造成损伤,而进一步地可以根据需要将清 洗条与网纹辊接触的一面设置为弧形结构,保证其接触面可控的情况下,损 伤程度最小,且不会在工作中产生任何的干涉,这个清洗条与转轴的固定可 以采用两端螺钉固定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粘接的方式;

设置在相邻接清洗条之间的刷头24,刷头用于对网纹辊表面中的凹隙的 地方进行清洗操作,保证网纹辊表面的清洁度满足清洁要求;

其中,相邻清洗条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楔形限定槽25,所述刷头一端 设置有与限定槽相配合的楔形固定部26,另一端设置有超出大于清洗条表面 的刷子,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对刷头的结构进行设计,使得其相邻的清洗条 之间可以嵌入一个刷头,保证清洁效果满足需要,而楔形限定槽的设计,使 得刷头在插入后,不会伴随清洗操作从槽中脱落,进而保证操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刷子的结构材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海绵结构,也可以是硅胶结构。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过水管路、过风管路的结构被配置为采用硬质或 软质的伸缩式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对过水管路、过风管路的结构进行 设计,使得其相对于现有的技术而言,其可以需要进行长度调节,以适应各 罩壳在工作时的位置调整需要,而采用软质的管路主要是采用金属弹性软管。

如图4,在另一种实例中,在过水管路、过风管路的结构被配置为采用 硬质结构时,其被配置为包括内筒27以及与其相配合的外筒28,通过套接 的内筒、外筒使得管路的长度可以根据现场的使用情况进行伸缩式调节;

其中,所述外筒与内筒的端部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环形卡止部29,通 过卡止部的结构设计,使得内筒的伸长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防止内 筒从外筒中滑出,保证结构配合的稳定性;

各环形卡止部内粘接设置有相配合的密封圈30,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密 封圈的结构设计,使得内筒、外筒构成的空间内,在伸缩操作时,仍然具有 密封度,防止介质从二者的结合处溢出,同时粘接式的设计,使得密封圈在 伸缩过程中的形变位置具有可控性,不会因为伸缩变形使得其在内筒与外筒 之间卡死,影响其密封效果;

所述外筒的内侧壁、内筒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多个密封台31, 所述密封台宽度被配置为与环形卡止部的一半,且外筒与内筒密封台的相对 侧面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柔性层,在这种方案中,用于通过密封台的配合 对伸缩状态中的管路进行二级密封,在实际应用中,外筒、内筒在处于静止 状态时,二者的结合处受密封圈的制约,能始终处于密封状态,但当其处于 伸缩状态时,因密封圈会伴随卡止部所在的位置进行运动,故其形变的过程 会导致密封效果受到限制,故通过在外筒的内侧壁、内筒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相配合的多个密封台,通过运动中相对设置的各密封台在不同区间相互 接触的作用,在内筒与外筒的伸缩区间内进行二级密封,且柔性层的设计进 一步增加密封效果,同时减少密封台之间的硬接触,保证部件的使用寿命。

如图5,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密封圈的外环和/或内环上设置有多个突 出的弧形引导部32,所述外筒、内筒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弧形引导部相配合的 引导槽(未示出),在这种结构中,通过在密封圈与外部结构进行接触密封的 位置设置相配合的多个突出的引导部,对其伸缩的形变量进行控制,保证其 往复运动中的形变量可控,同时顺畅度更好。

如图3,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刮刀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在工作时通过与网纹辊接触完成供墨操作的刮刀33;

用于对刮刀进行固定的安装座(未示出);

设置在安装座下方,以在刮刀工作时进行墨水收集的接墨槽34,其用于 将从刮刀工作中中溢出的多余墨水进行收集,防止其对外部设备或待印刷产 品造成的污染;

与安装座配合,以将刮刀与网纹辊的间距进行调整的第四动力机构(未 示出),其用于调节刮刀所在的位置,以使其在工作时与网纹辊接近,不工作 时远离网纹辊,减小设备的干涉性,同时便于后期分开对刮刀、网纹辊进行 的清洗操作等;

其中,所述刮刀内部设置有供墨缓冲的墨腔35,所述墨腔通过相配合的 第一管路36、第一墨泵37与外部储墨桶38连通,所述墨腔通过相配合的第 二管路39、第二泵体40与外部供水设备41连通,所述墨腔、接墨槽分别通 过相配合的第三管路42、第二墨泵43与外部储墨桶连通,所述第二墨泵与 外部储墨桶之间设置有四通44,且所述四通的另一端与外部的排泄管路45 连通,在这种方案中,通过第一管路将墨腔与储墨桶进行连通,而第一墨泵 的作用在于将储墨桶中的墨水泵入第一管路,并输送至墨腔中,以实现连续 不断地供墨操作,而第二管路的作用在于将墨腔与外部的供水设备进行连通, 以在工作时,通过第二泵体的作用将清洁用水泵入至墨腔中,进行清洁操作, 而第三管路的作用在于将接墨槽与外部的排泄管路进行连通,以在工作时, 通过第二墨泵的作用将清洁后残留在集水槽中的废水泵入至排泄管路中,而 四通的设计,使得第二墨泵的作用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况进行调节,第三 管路、四通的配合可以用于在工作中,实时地对接墨槽中多作的墨水进行回 收至储墨桶中,或者在上墨操作完成后接墨槽中多作的墨水进行回收操作, 也可以通过第三管路、四通的配合先将清洁初期的用水进行回收操作,以便 于后期的回收,减少墨水的污染,在清洁预定时间后,再排入排泄管路中, 即在实际应用中,四通的一端与接墨槽的出水端连通,一端与储墨桶连通, 一端与墨水回收机构46连通,一端与外部的排泄管路连通,而各端都设置相 配合的控制阀,以对各通道的通路状态进行切换,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状态。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刮刀被配置为包括:

与网纹辊表面相配合的胶质刮刀片;

设置刮刀片下方,且具有浸润性的墨条,其上设置有对墨量进行感应的 传感器;

与用于向胶质刮刀片、墨条输送墨水的喷墨机构,在这种方案中,对网 纹辊的上墨操作,通过刮刀片与墨条共同实现,在具体操作中,喷墨机构可 以采用多种供墨方式,如在刮刀片上设置多个与墨腔连通的出墨孔,通过出 墨孔的方式向刮刀片提供相应的墨水,也可以是通过线性喷淋的方式进行, 即向墨腔中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而刮刀片上设置线性的出口,通过片状的输 出方式使墨水与刮刀片与网纹辊接触的位置具有充足的墨量,而出墨孔、出 口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刮刀片与网纹辊接触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刮 刀片的表面,以保证供墨满足需要,但这种结构的缺点的在于出墨孔的设计, 刮刀片与网纹辊接触位置的墨水供给不均匀,线性出口的设计,出墨量太大, 涂覆的均匀度不好,故通过在刮刀片的下方设置相配合的墨条对上方溢出的 墨进行吸收,同时可以将刮刀接触不均匀的位置进行二次辅助式涂抹,同时 对网纹辊上的墨量进行控制,保证其印刷效果,所述喷墨机构根据需要可以 设置成多个输送管路,以及相配合的施压机构。

一种应用智能化供墨装置的方法,包括:

S1,在上墨时,控制组件通过第四动力机构将刮刀组件向网纹辊所在位置 进行平移至,以并在刮刀组件与网纹辊接触时,切换第四动力机构的工作状 态;

控制组件在第四动力机构处于非工作态时,将第一管路上方的控制阀打 开,启动第一墨泵,将储墨水桶中的墨水泵入至墨腔中,通过喷墨机构向刮 刀、墨条中输送墨水;

传感器实时感应墨条中的墨量,以在其墨量达到预定第一阈值时,切断 向墨条供墨操作,并在墨量小于第二阈值时,重新开始进行供墨水操作;

S2,在卸墨回收时,控制组件对第一管路上方的控制阀、第一墨泵的工 作状态进行切换,将第三管路上与储墨桶相配合的控制阀打开,启动第二墨 泵,将墨腔、接墨槽中的墨水泵回至储墨桶中;

S3,在清洗刮刀时,控制组件将第二管路上方的控制阀打开,启动第二 泵体,向墨腔中输入中的墨水泵入至墨腔中,通过喷墨机构向刮刀、墨条中 输送清洁用水,清洁后的废水进入接墨槽中,启动第二管路与排泄管路相配 合的控制阀打开,通过第二墨泵将废水泵入至排泄管路中,实现对刮刀的清 洗操作;

在清洗网纹辊时,控制组件先通过第一动力机构的作用,将清洗罩下降 至预定位置,控制组件通过第二动力机构使烘干罩下行至与网纹辊的底部具 有间隙,再通过第三动力机构的作用使烘干罩的空间位置进行提升,以使烘 干罩与清洗罩扣合;

控制组件控制第一管道上的控制阀处于工作态,通过第一泵体向过水管 路中输入清洁用水,与过水管路连通的出水口向网纹辊表面进行喷淋清洁, 同时网纹辊处于转动状态,在柔性清洗辊的配合下,完成对清洗辊清洁操作, 而清洗用的废水通过集水槽以及相配合的管路与外部排泄管路连通;

控制组件在完成对网纹辊的清洁后,将第一管道上的控制阀、第一泵体 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控制第二管道上的控制阀处于工作态,通过空气压缩 机向过风管路中输入干燥的空气,与过风管路连通的过风孔向网纹辊表面进 行吹风操作,同时在网纹辊处于转动状态下,完成对清洗辊的烘干操作;

控制组件依次控制第三动力机构、第二动力机构、第一动力机构的工作 状态,将清洗罩、烘干罩回复到初始位置,在这种方案中,通过控制组件与 各动力机构、控制阀、泵体工作方式的切换,能完成印刷上墨操作,印刷完 后的回收原墨操作,以及网纹辊的清洗和、烘干操作,刮刀清洗前期的墨水 回收操作,以及后期的排污操作,全程通过自动化操作,简单易行,工作稳 定,自动化程度高,节约且利于环保。

以上方案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 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 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 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 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 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 例。

技术分类

06120114730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