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快速提拉笔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8:44


一种快速提拉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特别涉及一种快速提拉笔。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笔的种类繁多,单大多集中于钢笔上面,因为钢笔的单利润较高,具备研发的潜力和价值,而中性笔因为其定位的问题,则被忽略多年,其实,目前市面上的尾部按压笔、带盖笔和磁吸笔的结构并不算合理;操作方式仍不够便捷,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笔操作方式不够快速的问题,提供一种快速提拉笔。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速提拉笔,包括外杆、笔芯、复位弹簧、内筒、调位件和滑动珠制成,所述调位件上设有不规则槽体;所述内筒上设有滑动珠环槽;所述滑动珠卡于滑动珠环槽和不规则槽体的内壁之间;具体滑动于不规则槽体内;所述内旋调位件套接于内筒内;所述内筒套接于外杆内;所述笔芯和复位弹簧皆位于内筒内;所述笔芯具体位于限位环台和内筒的前端之间;所述复位弹簧具体位于笔芯和内筒的前端之间;所述滑动珠活动滑动于不规则滑槽内;所述调位件通过螺纹、卡扣、磁吸和/或粘胶的方式固定于外杆内;具体固定于外杆的顶端。

所述不规则滑槽内设有使用处或不使用处;当所述滑动珠位于使用处时,则笔芯露出;所述滑动珠位于不使用处时,则笔芯为收回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不规则槽体分为复位槽、使用槽、回落槽;所述不规则槽体内设有复位坡、使用坡、限位台、切换坡;所述不规则槽体内还设有使用卡座;所述使用卡座上设有回落坡和回落限位台;所述复位坡的底部为不使用处;所述回落坡和回落限位台交接处为使用处;

需要出芯时;通过收缩内筒使其往调节件端移动;从而使得滑动珠从使用处向上移动,通过使用坡从而使其从使用槽进入回落槽;此时松开对内筒的挤压,使其受到复位弹簧的弹力影响回落,从而接触到回落坡,进入使用处,此时调位件处于出芯状态;

需要收芯时,则继续收缩内筒使其往调节件端移动;从而使得滑动珠从使用处向上移动,通过切换坡从而使滑动珠从回落槽进入复位槽,此时松开对内筒的挤压,使其受到复位弹簧的弹力影响回落,从而接触到复位坡,进入不使用处,此时调位件处于收芯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调位件被不规则滑槽调位件分割为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上设有使用切换坡、阻隔限位台和复位切换坡;所述下半部上设有回落切换坡、防脱限位台、复位长坡和长限位台;

所述回落切换坡和防脱限位台之间形成使用处;所述复位长坡和长限位台之间形成不使用处;

当调位件水平高度相对不动的前提下,所述内筒收到复位弹簧的弹力影响,往下移动,则根据位移凸台调位件的停留位置关系,所述调位件和位移件之间存在以下两种位置关系:

长配合状态:当位移凸台调位件位于不使用处,则调位件和位移件头尾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化;

短配合状态:当位移凸台调位件位于使用处,则调位件和位移件头尾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化;

所述长配合状态切换到短配合状态则通过使用切换坡和回落切换坡进行位置转换;而从短配合状态切换到长配合状态则通过复位切换坡和复位长坡进行位置切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内筒可拆分为两个及其以上的部件完成装配,从而便于更换笔芯和组装和/或所述外杆可拆分为两个及其以上的部件完成装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不规则槽体内还设有滑入槽;所述滑入槽呈喇叭状开口,便于快速精准装入滑动珠;所述滑入槽上设有滑动珠装入坡调位件,从而利于刚性的连接,当调位件、滑动珠和内筒皆为刚性材料制成时,则可以通过滑动珠装入坡调位件使其滑动柱调位件先进入滑动珠环槽,随后再将调位件继续往上移动,即可完成滑动珠的装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不规则槽体、滑动珠环槽和滑动珠最佳为两个及其以上,且等间距排列;则可以拥有最好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使用卡座上还设有使用导向坡调位件和/或复位导向坡调位件;所述使用导向坡调位件用于防止滑动珠从不使用处切换到使用处时,误入复位槽;所述复位导向坡调位件用于防止滑动珠回落不使用处时,误入使用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使用切换坡、阻隔限位台、复位切换坡、回落切换坡、防脱限位台、复位长坡和长限位台的数量分别在两个及其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阻隔限位台具体位于回落切换坡中间部分的上方;所述长限位台具体位于使用切换坡的中间部分的下方。

所述复位长坡和长限位台之间还设有长配合直槽。

所述使用切换坡在完全覆盖于不使用处的上方的同时;在不影响位移凸台调位件通过复位长坡的前提下,仍往复位长坡处继续延伸一段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不使用处和/或使用处还可增加静音棉,用于消除回落时的声音。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不需要复杂的机芯组件,也不需要调位件进行旋转;采用滑动珠滚动于滑动珠环槽的方式进行横向位移操作。

二、更少的操作部件。

三、滑动珠滚动于滑动珠环槽的方式,摩擦力更小,运动更迅速。

四、具备快速的提拉操作,并且不影响使用速度。

五、操作时的摩擦音会更小,体验更好。

六、笔的直径可以做的更小,稳定性更高。

七、机芯的尺寸可以做小,内部预留更多的空间进行扩展其他细节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2的A-A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调位件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调位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调位件升级方案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调位件升级方案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6所示的 一种快速提拉笔,包括外杆1调位件、调位件6、调位件3、复位弹簧7、内筒8、调位件3和滑动珠4制成,上述调位件3上设有不规则槽体31。上述内筒8上设有滑动珠环槽81。上述滑动珠4卡于滑动珠环槽81和不规则槽体31的内壁之间。具体滑动于不规则槽体31内。上述调节件3套接于内筒8内。上述内筒8套接于外杆1内。上述笔芯6和复位弹簧7皆位于内筒8内。上述调位件6具体位于限位环台51和内筒8的前端之间。上述复位弹簧7具体位于调位件6和内筒8的前端之间。上述滑动珠4活动滑动于不规则滑槽21内;所述调位件通过螺纹、卡扣、磁吸和/或粘胶的方式固定于外杆内;具体固定于外杆的顶端。

上述不规则滑槽21内设有使用处31P或不使用处31T。当上述滑动珠4位于使用处31P时,则笔芯露出。上述滑动珠4位于不使用处31T时,则笔芯为收回状态。上述不规则槽体31分为复位槽312、使用槽313、回落槽314。上述不规则槽体31内设有复位坡31A、使用坡31B、限位台31C、切换坡31D。上述不规则槽体31内还设有使用卡座32。上述使用卡座32上设有回落坡31E和回落限位台31G。上述复位坡31A的底部为不使用处31T。上述回落坡31E和回落限位台31G交接处为使用处31P。

需要出芯时。通过收缩内筒8使其往调节件3端移动。从而使得滑动珠从使用处31P向上移动,通过使用坡31B从而使其从使用槽313进入回落槽314。此时松开对内筒8的挤压,使其受到复位弹簧7的弹力影响回落,从而接触到回落坡31E,进入使用处31P,此时调位件6处于出芯状态。

需要收芯时,则继续收缩内筒8使其往内旋调节件3端移动。从而使得滑动珠从使用处31P向上移动,通过切换坡31D从而使滑动珠4从回落槽314进入复位槽312,此时松开对内筒8的挤压,使其受到复位弹簧7的弹力影响回落,从而接触到复位坡31A,进入不使用处31T,此时调位件6处于收芯状态。

为了便于组装和搭配外观增设其他配件,上述内筒8调位件可拆分为两个及其以上的部件完成装配,多个部件之间通过螺纹、卡扣、磁吸或第三方配件桥接的方式配合,从而便于更换笔芯和组装和/或上述外杆1调位件可拆分为两个及其以上的部件完成装配,多个部件之间通过螺纹、卡扣、磁吸或第三方配件桥接的方式配合。

为了更好的装入滑动珠4调位件,上述不规则槽体31内还设有滑入槽311。上述滑入槽311呈喇叭状开口,便于快速精准装入滑动珠4。上述滑入槽311上设有滑动珠装入坡调位件3111,从而利于刚性的连接,当调位件3、滑动珠4和内筒8皆为刚性材料制成时,则可以通过滑动珠装入坡3111使其滑动柱4先进入滑动珠环槽81,随后再将调位件3继续往上移动,即可完成滑动珠4调的装入。

为了提高使用的稳定性,上述不规则槽体31、滑动珠环槽81和滑动珠4最佳为两个及其以上,且等间距排列。则可以拥有最好的稳定性。上述使用卡座32上还设有使用导向坡321和/或复位导向坡322。上述使用导向坡321用于防止滑动珠4从不使用处31T切换到使用处31P时,误入复位槽312。上述复位导向坡调位件322用于防止滑动珠4回落不使用处31T时,误入使用处31P。

如图7~8所示,作为不规则滑槽调位件21的进一步优选方案。具备更优的技术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上述调位件3被不规则滑槽调位件21分割为上半部22和下半部23。上述上半部22上设有使用切换坡221、阻隔限位台222和复位切换坡223。上述下半部23上设有回落切换坡231、防脱限位台232、复位长坡233的长限位台234。

上述回落切换坡231和防脱限位台232之间形成使用处31P。上述复位长坡233和长限位台234之间形成不使用处31T。

当调位件3水平高度相对不动的前提下,上述内筒8收到复位弹簧7的弹力影响,往下移动,则根据位移凸台31的停留位置关系,上述调位件3和位移件3之间存在以下两种位置关系:

长配合状态:当位移凸台调位件31位于不使用处31T,则调位件3和位移件3头尾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化。

短配合状态:当位移凸台调位件31位于使用处31P,则调位件3和位移件3头尾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化。

上述长配合状态切换到短配合状态则通过使用切换坡221和回落切换坡231进行位置转换。而从短配合状态切换到长配合状态则通过复位切换坡223和复位长坡233进行位置切换。

上述使用切换坡221、阻隔限位台222、复位切换坡223、回落切换坡231、防脱限位台232、复位长坡233和长限位台234的数量分别在两个及其以上。

上述阻隔限位台222具体位于回落切换坡231中间部分的上方。上述长限位台234调位件具体位于使用切换坡221的中间部分的下方。

当上述使用切换坡221、阻隔限位台222、复位切换坡223、回落切换坡231、防脱限位台232、复位长坡233和长限位台234的数量分别在两个及其以上时,则原本的上述使用切换坡221、阻隔限位台222、复位切换坡223、回落切换坡231、防脱限位台232、复位长坡233和长限位台234为一组,命名为“A”,而新增的上述使用切换坡221、阻隔限位台222、复位切换坡223、回落切换坡231、防脱限位台232、复位长坡233和长限位台234每隔一组分别命名为“B”、“C”,以此类推;而距离该复位长坡233最近的一组(假设为“B”),则和“A”组无缝衔接,所述“A”组的复位长坡233直接通往“B”组的长限位台234,所述“A”组的复位长坡233和“B”组的长限位台234组成不使用处31T;则滑动珠4从在“A”和“A”的上一组之间组成的不使用处31T处移动到“A”中的使用处31P,随后从“A”组的使用处31P移动到“A”组和“A”组的下一组“B”之间的不使用处31T;

若共计只有两组“A”和“B”,则“A”的上一组和下一组皆是“B”;则“B”的复位长坡233直接通往“A”组的长限位台234,形成不使用处31T;如此往复循环,从而实现不断的使用处31P和不使用处31T之间的状态切换;这种切换方式,相对于实施例中单组闭合循环的方式,则行程和旋转角度都更短,操作时更为轻便。也更易生产,为实施例的升级结构,实际所需的摩擦力更小,操作起来更为轻便,并且摩擦噪音更小;可作为“静音轴”使用。

当采用多组时,推荐使用相同数量的滑动珠4分别对应每个组,可提高更多的稳定性,但是超过两个时,考虑装配难度,只采用两个滑动珠也可正常使用;但最好是等轴距分布,且具体组数为“偶数”,这样不容易偏心。

当稳定复位提拉笔立于水平面状态时、上述复位坡31A与水平面的夹角最佳为50°、上述使用坡31B与水平面的夹角最佳为50度、上述切换坡31D与水平面的夹角最佳为45°、上述回落坡31E与水平面的夹角最佳为45°、上述使用导向坡调位件321和水平面的夹角最佳为60°和/或复位导向坡322与水平面的夹角最佳为50度。上述夹角的误差值控制在15°内为最佳。

上述复位长坡233和长限位台234之间还设有长配合直槽235。

上述使用切换坡221在完全覆盖于不使用处31T的上方的同时。在不影响位移凸台调位件31通过复位长坡233的前提下,仍往复位长坡223处继续延伸一段距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分类

06120113186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