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医疗用急救按压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7:41


一种医疗用急救按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急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医疗用急救按压装置。

背景技术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目的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

2020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心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心肺复苏是需要高频率的按压,而护士通常为女性,如果同时出现多个需要心肺复苏的病患时,女性的体力往往跟不上这样的作业,所以需要提出一种医疗用急救按压装置,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有节奏的心肺按压,并且代替人工进行人工呼吸,减轻医护人员辛劳的同时保证了急救质量,便于户外携带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医疗用急救按压装置,本技术方案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有节奏的心肺按压,并且代替人工进行人工呼吸,减轻医护人员辛劳的同时保证了急救质量,便于户外携带使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疗用急救按压装置,包括:

弹性按压组件,用于对患者的胸部进行按压;

推动组件,弹性按压组件设置于推动组件的输出端,推动组件用于驱动弹性按压组件进行纵向移动;

宽阔支撑组件,推动组件设置于推动组件的非工作部;

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宽阔支撑组件的两个活动端,宽阔支撑组件用于驱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互相远离,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宽阔支撑组件的两个活动端;

供氧组件,设置于推动组件的非工作部,供氧组件用于对患者供氧。

优选的,弹性按压组件包括:

顶板,设置于推动组件的输出端,顶板底部的四角设置有插杆;

底板,底板的顶部的四角设置有套筒,套筒与插杆滑动连接;

弹簧,设置于套筒内,并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底板和插杆;

橡胶板,设置于底板的底部。

优选的,推动组件包括:

支撑板;

推动气缸,设置于支撑板的底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推板,设置于推动气缸的输出端,弹性按压组件设置于推板的底部。

优选的,推板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的顶端均贯穿支撑板并与其滑动连接。

优选的,宽阔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底座,设置于支撑板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支撑底座的顶部对称设有滑槽;

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设置于支撑底座顶部的滑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插销和,第一齿条通过第一插销与支撑底座可拆卸连接,第二齿条通过第二插销与支撑底座可拆卸连接,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端部;

第一齿轮,设置于支撑底座的顶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第一齿轮位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并且第一齿轮分别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

优选的,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包括:

第一固定座,设置于第一齿条的外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三齿条,设置于第一固定座的底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一套管,设置于第一固定座的底部,并且第一套管与第三齿条滑动连接;

第二齿轮,设置于第一套管的内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第二齿轮与第三齿条啮合;

第三插销,第二齿轮顶部的外侧设置有一个插孔,第三齿条上设置有多个插孔,第三插销贯穿第三齿条和第一套管并与其可拆卸连接;

第一万向轮,设置于第一套管的底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一万向轮包括:

第一转座,设置于第一套管的底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一轮架,设置于第一转座的底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

第一车轮,设置于第一轮架上并与其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第二固定座,设置于第二齿条的外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四齿条,设置于第二固定座的底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二套管,设置于第二固定座的底部,并且第二套管与第四齿条滑动连接;

第三齿轮,设置于第二套管的内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第三齿轮与第四齿条啮合;

第四插销,第三齿轮顶部的外侧设置有一个插孔,第四齿条上设置有多个插孔,第四插销贯穿第四齿条和第二套管并与其可拆卸连接;

第二万向轮,设置于第二套管的底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二万向轮包括:

第二转座,设置于第二套管的底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二轮架,设置于第二转座的底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

第二车轮,设置于第二轮架上并与其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供氧组件包括:

氧气罐,设置于推动组件的非工作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输气管,输气管的一端与氧气罐连接;

氧气面罩,输气管的另一端与氧气面罩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工作人员扭动宽阔支撑组件的受力端,宽阔支撑组件的两个活动端开始带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互相远离,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的间隔距离取决于患者的身宽,在调节好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之间的间距后随机对其固定,然后开始扭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的受力端,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的活动端上升并驱动宽阔支撑组件开始上升,使得弹性按压组件的高度升至患者的胸部位置,然后工作人员推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此时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分别位于患者的胸部两侧,并且弹性按压组件贴紧于患者的胸部上方,此时进行胸部按压,工作人员打开推动组件,推动组件开始工作,推动组件的输出端驱动弹性按压组件进行纵向往复移动,通过弹性按压组件对患者的胸部进行不断的按压,然后再通过供氧组件对患者进行供氧;

1、通过弹性按压组件的设置,可以保护患者的胸腔不会受到伤害;

2、通过本设备的设置,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有节奏的心肺按压,并且代替人工进行人工呼吸,减轻医护人员辛劳的同时保证了急救质量,便于户外携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套筒透视状态下的弹性按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推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宽阔支撑组件、第一纵向支撑组件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宽阔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宽阔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套管透视状态下的第一纵向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套管透视状态下的第二纵向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弹性按压组件;1a-顶板;1a1-插杆;1b-底板;1b1-套筒;1c-弹簧;1d-橡胶板;

2-推动组件;2a-支撑板;2b-推动气缸;2c-推板;2c1-第一导向杆;2c2-第二导向杆;

3-宽阔支撑组件;3a-支撑底座;3b-第一齿条;3b1-第一插销;3c-第二齿条;3c1-第二插销;3d-第一齿轮;

4-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a-第一固定座;4b-第三齿条;4c-第一套管;4d-第二齿轮;4e-第三插销;4f-第一万向轮;4f1-第一转座;4f2-第一轮架;4f3-第一车轮;

5-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a-第二固定座;5b-第四齿条;5c-第二套管;5d-第三齿轮;5e-第四插销;5f-第二万向轮;5f1-第二转座;5f2-第二轮架;5f3-第二车轮;

6-供氧组件;6a-氧气罐;6b-输气管;6c-氧气面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医疗用急救按压装置,包括:

弹性按压组件1,用于对患者的胸部进行按压;

推动组件2,弹性按压组件1设置于推动组件2的输出端,推动组件2用于驱动弹性按压组件1进行纵向移动;

宽阔支撑组件3,推动组件2设置于推动组件2的非工作部;

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分别设置于宽阔支撑组件3的两个活动端,宽阔支撑组件3用于驱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互相远离,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用于支撑宽阔支撑组件3的两个活动端;

供氧组件6,设置于推动组件2的非工作部,供氧组件6用于对患者供氧;

首先工作人员扭动宽阔支撑组件3的受力端,宽阔支撑组件3的两个活动端开始带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互相远离,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的间隔距离取决于患者的身宽,在调节好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之间的间距后随机对其固定,然后开始扭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的受力端,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的活动端上升并驱动宽阔支撑组件3开始上升,使得弹性按压组件1的高度升至患者的胸部位置,然后工作人员推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此时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分别位于患者的胸部两侧,并且弹性按压组件1贴紧于患者的胸部上方,此时进行胸部按压,工作人员打开推动组件2,推动组件2开始工作,推动组件2的输出端驱动弹性按压组件1进行纵向往复移动,通过弹性按压组件1对患者的胸部进行不断的按压,然后再通过供氧组件6对患者进行供氧。

如图4所示弹性按压组件1包括:

顶板1a,设置于推动组件2的输出端,顶板1a底部的四角设置有插杆1a1;

底板1b,底板1b的顶部的四角设置有套筒1b1,套筒1b1与插杆1a1滑动连接;

弹簧1c,设置于套筒1b1内,并且弹簧1c的两端分别抵触底板1b和插杆1a1;

橡胶板1d,设置于底板1b的底部;

推动组件2开始工作,推动组件2的输出端推动顶板1a下降,顶板1a通过插杆1a1下压弹簧1c,弹簧1c通过底板1b下压橡胶板1d,最后通过橡胶板1d对患者的胸腔进行不断的按压,通过弹簧1c的设置来缓冲按压的冲击力从而保护患者,套筒1b1用于盛载弹簧1c并且对插杆1a1的移动路径进行限制。

如图5所示推动组件2包括:

支撑板2a;

推动气缸2b,设置于支撑板2a的底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推板2c,设置于推动气缸2b的输出端,弹性按压组件1设置于推板2c的底部;

推动组件2开始工作,推动气缸2b的输出端推动推板2c进行下降,推板2c驱动弹性按压组件1下压。

如图5所示推板2c的顶部对称设置有第一导向杆2c1和第二导向杆2c2,第一导向杆2c1和第二导向杆2c2的顶端均贯穿支撑板2a并与其滑动连接;

通过第一导向杆2c1和第二导向杆2c2的设置对推板2c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宽阔支撑组件3包括:

支撑底座3a,设置于支撑板2a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支撑底座3a的顶部对称设有滑槽;

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均设置于支撑底座3a顶部的滑槽内并与其滑动连接,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插销3b1和3b2,第一齿条3b通过第一插销3b1与支撑底座3a可拆卸连接,第二齿条3c通过第二插销3c1与支撑底座3a可拆卸连接,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分别设置于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的端部;

第一齿轮3d,设置于支撑底座3a的顶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第一齿轮3d位于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之间,并且第一齿轮3d分别与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啮合;

工作人员扭动第一齿轮3d转动,第一齿轮3d驱动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沿支撑底座3a的滑槽向两端伸出,通过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带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互相远离,直至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的间隔距离符合患者的身宽,在调节好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之间的间距后通过第一插销3b1和第二插销3c1对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的位置进行固定,支撑底座3a用于固定支撑。

如图6和图9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包括:

第一固定座4a,设置于第一齿条3b的外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三齿条4b,设置于第一固定座4a的底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一套管4c,设置于第一固定座4a的底部,并且第一套管4c与第三齿条4b滑动连接;

第二齿轮4d,设置于第一套管4c的内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第二齿轮4d与第三齿条4b啮合;

第三插销4e,第二齿轮4d顶部的外侧设置有一个插孔,第三齿条4b上设置有多个插孔,第三插销4e贯穿第三齿条4b和第一套管4c并与其可拆卸连接;

第一万向轮4f,设置于第一套管4c的底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工作人员通过扭动第二齿轮4d转动,第二齿轮4d驱动第三齿条4b进行上升,第三齿条4b带动第一固定座4a进行上升,第一固定座4a带动宽阔支撑组件3进行上升,直至弹性按压组件1的高度升至患者的胸部位置,然后再将第三插销4e贯穿第一套管4c和第三齿条4b上的插孔以此来固定第三齿条4b的位置,通过第一万向轮4f支撑第一套管4c并配合转动。

如图9所示第一万向轮4f包括:

第一转座4f1,设置于第一套管4c的底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一轮架4f2,设置于第一转座4f1的底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

第一车轮4f3,设置于第一轮架4f2上并与其可转动连接;

第一转座4f1用于支撑固定,第一轮架4f2用于支撑第一车轮4f3并使其可以水平转动,第一车轮4f3用于配合设备进行转动和支撑。

如图6和图10所示第二固定座5a,设置于第二齿条3c的外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四齿条5b,设置于第二固定座5a的底端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二套管5c,设置于第二固定座5a的底部,并且第二套管5c与第四齿条5b滑动连接;

第三齿轮5d,设置于第二套管5c的内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第三齿轮5d与第四齿条5b啮合;

第四插销5e,第三齿轮5d顶部的外侧设置有一个插孔,第四齿条5b上设置有多个插孔,第四插销5e贯穿第四齿条5b和第二套管5c并与其可拆卸连接;

第二万向轮5f,设置于第二套管5c的底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工作人员通过扭动第三齿轮5d转动,第三齿轮5d驱动第四齿条5b进行上升,第四齿条5b带动第二固定座5a进行上升,第二固定座5a带动宽阔支撑组件3进行上升,直至弹性按压组件1的高度升至患者的胸部位置,然后再将第四插销5e贯穿第二套管5c和第四齿条5b上的插孔以此来固定第四齿条5b的位置,通过第二万向轮5f支撑第二套管5c并配合转动。

如图10所示第二万向轮5f包括:

第二转座5f1,设置于第二套管5c的底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第二轮架5f2,设置于第二转座5f1的底部并与其可转动连接;

第二车轮5f3,设置于第二轮架5f2上并与其可转动连接;

第二转座5f1用于支撑固定,第二轮架5f2用于支撑第二车轮5f3并使其可以水平转动,第二车轮5f3用于配合设备进行转动和支撑。

如图3所示供氧组件6包括:

氧气罐6a,设置于推动组件2的非工作部并与其固定连接;

输气管6b,输气管6b的一端与氧气罐6a连接;

氧气面罩6c,输气管6b的另一端与氧气面罩6c连接;

工作人员将氧气面罩6c佩戴到患者的面部,然后打开氧气罐6a,氧气罐6a通过输气管6b输送至氧气面罩6c内,再通过氧气面罩6c将氧气输送进患者肺中。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首先工作人员扭动第一齿轮3d转动,第一齿轮3d驱动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沿支撑底座3a的滑槽向两端伸出,通过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带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互相远离,直至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的间隔距离符合患者的身宽,在调节好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之间的间距后通过第一插销3b1和第二插销3c1对第一齿条3b和第二齿条3c的位置进行固定,然后同时对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进行操作,工作人员通过扭动第二齿轮4d转动,第二齿轮4d驱动第三齿条4b进行上升,第三齿条4b带动第一固定座4a进行上升,第一固定座4a带动宽阔支撑组件3进行上升,直至弹性按压组件1的高度升至患者的胸部位置,然后再将第三插销4e贯穿第一套管4c和第三齿条4b上的插孔以此来固定第三齿条4b的位置,工作人员通过扭动第三齿轮5d转动,第三齿轮5d驱动第四齿条5b进行上升,第四齿条5b带动第二固定座5a进行上升,第二固定座5a带动宽阔支撑组件3进行上升,直至弹性按压组件1的高度升至患者的胸部位置,然后再将第四插销5e贯穿第二套管5c和第四齿条5b上的插孔以此来固定第四齿条5b的位置,然后工作人员推动本设备,通过第一万向轮4f和第二万向轮5f配合支撑和转动,直至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分别位于患者的胸部两侧,并且弹性按压组件1贴紧于患者的胸部上方,此时进行胸部按压,工作人员打开推动组件2,推动组件2开始工作,推动气缸2b的输出端推动推板2c进行下降,推板2c推动顶板1a下降,顶板1a通过插杆1a1下压弹簧1c,弹簧1c通过底板1b下压橡胶板1d,最后通过橡胶板1d对患者的胸腔进行不断的按压,通过弹簧1c的设置来缓冲按压的冲击力从而保护患者,然后工作人员将氧气面罩6c佩戴到患者的面部,然后打开氧气罐6a,氧气罐6a通过输气管6b输送至氧气面罩6c内,再通过氧气面罩6c将氧气输送进患者肺中。

本装置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本发明的功能,进而解决了本发明提出的技术问题:

步骤一、工作人员扭动宽阔支撑组件3的受力端,宽阔支撑组件3的两个活动端开始带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互相远离,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的间隔距离取决于患者的身宽;

步骤二、开始扭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的受力端,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的活动端上升并驱动宽阔支撑组件3开始上升,使得弹性按压组件1的高度升至患者的胸部位置;

步骤三、工作人员推动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此时第一纵向支撑组件4和第二纵向支撑组件5分别位于患者的胸部两侧,并且弹性按压组件1贴紧于患者的胸部上方;

步骤四、工作人员打开推动组件2,推动组件2开始工作,推动组件2的输出端驱动弹性按压组件1进行纵向往复移动,通过弹性按压组件1对患者的胸部进行不断的按压;

步骤五、再通过供氧组件6对患者进行供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相关技术
  • 一种心内科室医疗急救用心脏按压装置
  • 一种用于户外突发安全事故医疗急救用的急救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87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