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压缩机顶盖及压缩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压缩机顶盖及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压缩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缩机顶盖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车用涡旋压缩机主要由控制器、电机、电机壳、主轴、动静涡旋以及排气机构等组成。从静涡旋排出的高压混合物进入排气机构,最后从排气机构的排气口排出。

现有技术中涡旋压缩机的排气脉冲大,引起压缩机噪声和振动的加剧,同时,排气脉冲造成的气压不稳容易造成泄压阀的误动作,导致高压冷媒泄露,压缩机性能下降,严重影响客户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压缩机顶盖及压缩机,解决了在压缩机在正常工作时产生较大噪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的一种压缩机顶盖,用于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静涡盘,所述压缩机顶盖包括面向所述静涡盘的安装端面,所述安装端面设有第一排气腔、第二排气腔及流通口,所述第一排气腔和所述第二排气腔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流通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腔和所述第二排气腔。所述压缩机顶盖还设有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排气腔,且延伸贯穿所述压缩机顶盖并形成排气口。所述压缩机顶盖还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排气腔和所述第二排气腔的回油口。沿着重力方向,所述排气口、所述流通口和所述回油口依次设置。

具体地,所述第二排气腔内设置有多个分隔块,所述分隔块将所述第二排气腔分隔为多个子腔体,所述分隔块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排气腔的深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排气腔和所述第二排气腔之间形成了隔离筋,所述流通口设置在所述隔离筋上。所述第二排气腔环绕所述第一排气腔设置,并由所述隔离筋分隔。沿着平行所述安装端面的截面方向,所述流通口的内壁与所述隔离筋的内壁或者内壁的切线成倾斜设置。

具体地,所述流通口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流通口分别位于所述回油口的两侧。

具体地,沿着平行所述安装端面的截面方向,所述隔离筋呈圆环形。每一所述流通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回油口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

具体地,所述静涡盘设有进风通孔,所述进风通孔与所述第一排气腔连通。所述进风通孔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流通口的截面积,并且,所述流通口的截面积小于等于所述排气口的面积。

具体地,所述安装端面还设置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与所述第二排气腔连通。所述回油槽设置在所述安装端面位于所述流通口和所述回油口之间的部位。

具体地,所述第一排气腔内设置有加强筋。

具体地,所述第二排气腔环绕所述第一排气腔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腔和所述第二排气腔之间形成有环形的隔离筋。所述静涡盘设有进风通孔,所述进风通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腔。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隔离筋,并朝向所述进风通孔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沿着所述压缩机顶盖的几何中心至侧端面的延伸方向,所述第二排气腔的相对两个内壁上,且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完全相同。

具体地,所述压缩机顶盖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排气腔连通的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内安装设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通道延伸至贯穿所述压缩机顶盖与外界连通。

本申请提出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如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压缩机顶盖。

具体地,还包括压缩机箱体,所述压缩机顶盖固定于所述压缩机箱体上。电机,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压缩机箱体内;动涡盘,所述动涡盘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箱体内,所述动涡盘连接所述电机;静涡盘,所述静涡盘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箱体内,所述静涡盘与所述动涡盘相互配合连接,且所述静涡盘背向所述动涡盘的端面与所述安装端面相互抵靠并盖合所述第一排气腔、所述第二排气腔、所述流通口及所述回油口。其中,所述静涡盘还包括节流通道,所述节流通道贯穿所述静涡盘的分别面向所述动涡盘的端面、所述动涡盘的端面和所述安装端面。所述节流通道为梯形通道,其中,所述节流通道面向所述动涡盘的一端的内径尺寸小于面向所述安装端面的一端的内径尺寸。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的压缩机顶盖,本申请提出的压缩机顶盖,用于压缩机,压缩机包括静涡盘,压缩机顶盖包括面向静涡盘的安装端面。安装端面设有第一排气腔、第二排气腔及流通口,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相互间隔设置,流通口连通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保证在气体进入压缩机顶盖后,有部分气体可进入到与第一排气腔连通的第二排气腔中,达到一定的缓冲效果,由排气脉冲造成的噪音和振动在径向上的传播能得到极大的遏制,达到降噪的效果。压缩机顶盖还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连通第二排气腔,且延伸贯穿压缩机顶盖并形成排气口,经过第二排气腔缓冲的气体从排气口流出,避免气体从第一排气腔直接进入排气口,产生较大的气流脉冲,对压缩机产生不可复原的损坏,进而影响到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压缩机顶盖还设有连通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的回油口,用于传递随着气体流动的冷却油。沿着重力方向,排气口、流通口和回油口依次设置,由于冷却油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在气体从第一排气腔进入到第二排气腔中时,冷却油能够随着气体流动的从回油口流至第二排气腔中,实现对冷却油的进一步收集,避免冷却油的浪费,影响到压缩机的散热效果及其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缩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述压缩机顶盖与静涡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顶盖,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压缩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述压缩机顶盖与静涡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压缩机顶盖用于压缩机,压缩机包括静涡盘200,压缩机顶盖包括面向静涡盘200的安装端面10。安装端面10设有第一排气腔1、第二排气腔2及流通口3,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相互间隔设置,流通口3连通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保证在气体进入压缩机顶盖后,有部分气体可进入到与第一排气腔1连通的第二排气腔2中,达到一定的缓冲效果,由排气脉冲造成的噪音和振动在径向上的传播能得到极大的遏制,达到降噪的效果。压缩机顶盖还设有排气通道6,排气通道6连通第二排气腔2,且延伸贯穿压缩机顶盖并形成排气口61,经过第二排气腔2缓冲的气体从排气口61流出,避免气体从第一排气腔1直接进入排气口61,产生较大的气流脉冲,对压缩机产生不可复原的损坏,进而影响到压缩机的正常工作。压缩机顶盖还设有连通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的回油口5,用于传递随着气体流动的冷却油。沿着重力方向,排气口61、流通口3和回油口5依次设置,由于冷却油具有一定的质量,能够保证在气体从第一排气腔1进入到第二排气腔2中时,冷却油能够随着气体流动的从回油口5流至第二排气腔2中,实现对冷却油的进一步收集,避免冷却油的浪费,影响到压缩机的散热效果及其工作性能。

可以理解的,为了能够进一步对进入第二排气腔2内部的气体进行缓冲,请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排气腔2内设置有多个分隔块21,分隔块21将第二排气腔2分隔为多个子腔体20,分隔块21的厚度小于第二排气腔2的深度,通过在第二排气腔2内部设置有分隔块21,加强了整个第二排气腔2内部的强度,且在气体流通在第二排气腔2时,气体通过分隔块21时产生一定的能量消耗,进一步减小了压缩机在进行排气时所产生的振动,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之间形成了隔离筋4,隔离筋4用于将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隔离开来,避免在有较大量的气体进入到第一排气腔1时,有部分气体在动力的作用下直接进入排气口61,使得第二排气腔2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缓冲作用。其中,流通口3设置在隔离筋4上,用于连通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且流通口3能够保证从第一排气腔1中的气体都以较为固定的位置进入到第二排气腔2,减轻气体流经流通口3对压缩机顶盖的腔壁造成直接碰撞冲击,提高了压缩机的降噪效果,并延长了压缩机本体的使用寿命。为了能够进一步保证压缩机内部结构的安装,第二排气腔2环绕第一排气腔1设置,并由隔离筋4分隔,即第二排气腔2和第一排气腔1皆呈圆环形设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压缩机的体积,使得压缩机能够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下。沿着平行安装端面10的截面方向,流通口3的内壁与隔离筋4的内壁或者内壁的切线成倾斜设置,气体在从第一排气腔1流入到第二排气腔2时,不是直接垂直于径向方向冲击到第二排气腔2内,使得气体在进入第二排气腔2时,气体的流向具有一定的缓冲性,进一步减小了气体从第一排气腔1到第二排气腔2时,气体对第二排气腔2内的冲击,从而对气体进行二次缓冲,增强了压缩机的排气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通口3为两个,且两个流通口3分别位于回油口5的两侧。使得第一排气腔1内部的气体在传输到第二排气腔2内时,能够从两个流通口3分别流入第二排气腔2,一方面分散了单独流通口3中所流通的气体量,降低了流通口3处流出的气体对第二排气腔2结构的冲击性,且从两个流通口3流出的气体分别从第二排气腔2的不同回路进行缓冲,两个通路互不干扰,增强了第二排气腔2的缓冲性能,进而保证了压缩机内部排气冲压能够被消耗,增强整个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另一方面,由于冷却油会随着气体在压缩机顶盖内部进行运输,若发生冷却油粘连在流通口3处导致流通口3堵塞时,两个流通口3或是多个流通口3的设置也能保证至少一个流通口3能够连通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之间的连接,避免出线上述情况时,影响到压缩机的正常工作。

可以理解的,流通口3也可设置有多个,且为了能够保证气体在进入到第二排气腔2内后,能够在第二排气腔2内流通有一定的路程,多个流通口3皆可设置在远离排气口61的一端。

进一步地,沿着平行安装端面10的截面方向,隔离筋4呈圆环形,使得隔离筋4更加适配压缩机的整体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流通口3的中心线与回油口5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具体地,其夹角的角度可以是15度、30度、45度、60度、75度、89度等等。一方面,将回油口5设置在流通口3沿重力方向的下部,使得携带有冷却油的气体在压缩机内流通时,冷却油能够第一时间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回油口5,更加便于气体中冷却油的回收;另一方面,流通口3到达排气口61的路径边长,更有利于减缓风速,在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内消耗更多的脉冲动能,进一步加强了压缩机的降噪效果。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气口61和回油口5的中心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重力方向重合,加长了气体从流通口3到达排气口61的路径,进一步加强了压缩机的降噪效果以及工作性能。

请继续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静涡盘200设有进风通孔201,进风通孔201与第一排气腔1连通,气体从进风通孔201进入到第一排气腔,为了能够保证气体能够较为稳定地从第一排气腔1流入第二排气腔2,并稳定地从排气口61中排出,进风通孔201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流通口3的截面积,使得进入到压缩机顶盖的气体流量小于流通口3所能流通的最大气体流量,并且,流通口3的截面积小于等于排气口61的面积,使得进入到第二排气腔2的气体流量小于排气口61所能流通的最大气体流量,进一步保证了压缩机顶盖中排气的流畅度,避免由于压缩机顶盖中气体流量过大导致反冲现象的发生,进而影响到整个压缩机的正常工作。

可以理解的,当压缩机顶盖上设置有多个流通口3时,进风通孔201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有流通口3的截面积之和,所有流通口3的截面积之和小于等于排气口61的面积,保证设置有多个流通口3时,气体依旧能够经由压缩机顶盖流畅排出。

可以理解的,为了能够进一步保证气体能够流畅地进入到第一排气腔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平行安装端面10的截面方向,进风通孔201的投影位于第一排气腔1内,从静涡盘200另一侧传输的气体能够通过进风通孔201直接进入到第一排气腔1内,加快整个压缩机内部的排气效率,增强了压缩机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端面10还设置有回油槽7,可作为一个小型油腔,对冷却油进行储存。回油槽7与第二排气腔2连通,回油槽7设置在安装端面10位于流通口3和回油口5之间的部位,实现同时对从流通口3带出的冷却油以及通过回油口5传递到第二排气腔2中的冷却油进行收集,并将二次收集的冷却油共同汇流至回油槽7。

可以理解的,沿重力方向,回油槽7设置在流通口3的下方,且流通口3的中心线与回油槽7的中心线呈一定的夹角,即回油槽7不设置在流通口3的正下方,避免流通口3中所流出的气体在流入第二排气腔2时,对回油槽7中的冷却油造成冲击,造成油面翻腾,进而对压缩机内部的回油结构产生影响。

进一步地,回油槽7内设置有回油节流滤网71,用于控制流入压缩机内部的冷却油的含量,且该回油节流滤网71的高度小于回油槽7的最低处,也就是说,一方面容置在回油槽7内的冷却油会将回油节流滤网71完全淹没,进一步控制流入压缩机内部的冷却油的含量。另一方面,若有从流通口3流出的气体在运输到排气口61的途中途径回油槽7所在的位置,由于气体具有一定的动能,不可避免地对回油槽7内的冷却油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回油节流滤网71的高度小于回油槽7的最低处,被冲击的冷却油造成的油面翻腾处也不会低于回油节流滤网71的高度,避免压缩机内的气体在运送到排气口61的途中,从回油节流滤网71处流出压缩机顶盖,导致压缩机顶盖中的气体不能完全从排气口61处流出,导致压缩机性能下降。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油槽7为第二排气腔2远离第一排气腔1的内壁凹陷而成,回油槽7与第二排气腔2直接连接,避免由于冷却油从第二排气腔2流入到回油槽7中时,从二者之间的接缝处漏出一些,进而造成冷却油的浪费,影响到整个压缩机内部冷却油的回流以及冷却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第一排气腔1内设置有加强筋11,加强了第一排气腔1整体的刚度,减小从进风通孔201所进入的气体对第一排气腔1造成冲击时所产生的振动,增强压缩机的整体工作性能。

可以理解的,加强筋11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一排气腔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回油,在回油口5的中心线的延伸方向,不设置有加强筋11,避免气体中的冷却油在沿着重力方向滴落至回油口5时,碰撞到加强筋11导致冷却油不能顺利回流至回油口5,造成冷却油的浪费。

进一步地,在距离回油口5的中心线的一定角度或距离不设有加强筋11。具体地,加强筋11的延伸线与回油口5的中心线的夹角的范围为10-45度,具体地可以是10度、25度、40度、45度等等,避免气体中的冷却油在沿着重力方向滴落至回油口5时,碰撞到加强筋11导致冷却油不能顺利回流至回油口5,造成冷却油的浪费。

进一步地,当第二排气腔2环绕第一排气腔1设置,且在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之间形成有环形的隔离筋4时,加强筋11连接隔离筋4,并朝向进风通孔201的方向延伸,强化了第一排气腔1内部以及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之间的刚度,减小了从进风通孔201进入的气流在进入第一排气腔1和第二排气腔2时对腔体内部产生冲击进而产生的振动。优选的,在第一排气腔1远离第二排气腔2的内壁上,沿着第一排气腔1的内壁向第一排气腔1的几何中心方向,加强筋11的长度不完全相等,可以根据压缩机内部实际结构的需要,对不同的部分结构进行强化。

可以理解的,为了能够保证气体在第二排气腔2内能够实现缓冲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压缩机顶盖的几何中心至侧端面的延伸方向,第二排气腔2的相对两个内壁上,且在同一平面的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不完全相同,使得气体在第二排气腔2中流通时,一方面气体每个通道以及每个部分所受到的作用力都不同,能够较大地消耗气体的冲击力;另一方面气体在第二排气腔2内部流通时,与第二排气腔2产生碰撞,使得冷却油能够在气体与第二排气腔的内壁发生碰撞时,冷却油能够在内壁的作用下从气体中脱离并沿着第二排气腔2的通道回流至回油槽7,提高了冷却油的回流速率。具体地,第二排气腔2与第一排气腔1的几何中心不重合,比如,当第一排气腔1为圆形,第二排气腔2呈圆环形时,第一排气腔1与第二排气腔2偏心设置,使得第二排气腔2每一段子腔体20的宽度不同,增强气体的碰撞程度,加强压缩机的降噪程度;或第二排气腔2呈异形,即隔离筋4相对的内壁面具有向第二排气腔2内延伸的凸起段,增强了气体在第二排气腔2内与其内壁之间的碰撞程度,进一步加强了压缩机的降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压缩机顶盖还包括与第二排气腔2连通的泄压通道8,泄压通道8内安装设有泄压阀81,泄压通道8延伸至贯穿压缩机顶盖与外界连通,保证压缩机需要在极端高压排气工况下,第二排气腔2内的气流也能稳定流通。

可以理解的,由于该泄压通道8和泄压阀81设置在第二排气腔2的侧壁上,泄压阀81可侧向安装或是倾斜安装在第二排气腔2的侧壁上,避免泄压阀81由于第二排气腔2内的气体具有较大的气压,其所产生的排气脉冲较大,导致的泄压阀81误启动,进一步保证了泄压阀81能够在正确的条件下才打开并对安全压力起到保护作用。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压缩机顶盖。因此,也必然具有上述压缩机顶盖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压缩机箱体(图未示)和电机(图未示),压缩机顶盖固定于压缩机箱体上,电机安装在压缩机箱体内。压缩机还包括动涡盘(图未示)和静涡盘200,动涡盘和静涡盘200设置在压缩机箱体内,静涡盘200与动涡盘相互配合连接,动涡盘连接电机,从静涡盘200排出的高压气体以及气体携带的冷却油进入压缩机顶盖,最后从压缩机顶盖的排气口61排出。且静涡盘200背向动涡盘的端面与安装端面10相互抵靠并盖合第一排气腔1、第二排气腔2、流通口3及回油口5。静涡盘200还包括节流通道(图未示),节流通道贯穿静涡盘200的分别面向动涡盘的端面、动涡盘的端面和安装端面10。节流通道为梯形通道,其中,节流通道面向动涡盘的一端的内径尺寸小于面向安装端面10的一端的内径尺寸,保证冷却油在进入到动涡盘时,所通过的冷却油的量适中,使得冷却油能够对压缩机内部进行充分冷却并对动涡盘和静涡盘200之间想涡旋进行润滑,提高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些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机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用于压缩机的压缩机构、压缩机及空调器
  • 包括两个离心式压缩机的压缩机组以及包括两个离心式压缩机的液化天然气装置
  • 压缩机上盖、压缩机及包括该压缩机的电器产品
  • 压缩机气缸、压缩机及具有压缩机的电器产品
  • 一种压缩机顶盖结构及一种压缩机
  • 卧式压缩机的顶盖和卧式压缩机
技术分类

0612011649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