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鱼-虾综合养殖模式的饲料快速混合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一种用于鱼-虾综合养殖模式的饲料快速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鱼虾养殖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鱼-虾综合养殖模式的饲料快速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鱼虾混养模式下,给鱼虾投喂饲料不仅能够保证鱼虾在生长周期内获得充分的营养需求,以保证养殖动物健康生长,而且具有良好的健康状况、在最佳产量及最佳成长周期内提供充分的营养需求,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废物污染。养殖过程中所使用而鱼虾的饲养的饲料经由多种饲料原料饲料多由不同的饲料混合搅拌而成,混合搅拌过程中多用到搅拌机,搅拌后的饲料混合搅拌效果对饲料营养均衡起到较大的作用,间接影响着饲料对养殖动物的生长促进作用。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8307463U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一种鱼虾饲料混合搅拌装置,其通过设置鱼虾饲料搅拌机,所述鱼虾饲料搅拌机的侧端部固定安装有排料管,所述鱼虾饲料搅拌机的下端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贯穿转动安装于鱼虾饲料搅拌机内。通过电动机运作带动输出轴旋转,输出轴旋转带动多组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旋转,多组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旋转对鱼虾饲料搅拌机内的鱼虾饲料进行搅拌,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分别位于鱼虾饲料搅拌机内的三种不同高度,在搅拌时可以对鱼虾饲料搅拌机内不同高度的鱼虾饲料进行搅拌,有效提高了搅拌的范围,有效提高搅拌的能力。

继续参见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8131268U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鱼虾精饲料混合装置,其公开了一种包括搅拌斗,所述搅拌斗内壁的底端转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圆周表面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一叶片,位于第一叶片下方所述传动轴的圆周表面活动安装有至少两个第二叶片,所述搅拌斗的侧端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架。通过第一叶片的不断的旋转搅拌让饲料混合的更加充分,当饲料混合结束时,先将第一叶片停止旋转,再将排料口打开,再匀速反转第一叶片,这时第二叶片的表面堆积着饲料从而通过第二固定块的转轴向下翻转,接触到第二固定杆时停止,此时第二叶片刚好是垂直角度,在通过第一叶片的不断旋转,第二叶片将饲料推挤向排料口,通过第二叶片可以提高排料效率。

上述两种现有技术的专利文献,均简单地通过对内部搅拌装置的改进,例如搅拌叶片的改进,实现对搅拌、混合效率的改进。但是,单纯地改进搅拌装置,而不对搅拌结构的层级进行改进,其对饲料的混合程度、饲料搅拌的混合时间等提升有限。因此申请人尝试通过对搅拌层级、搅拌过程以及搅拌叶片进行的改进,使饲料在混合程度、混合效率、混合质量上均得到提升,从而满足快速、有效搅拌饲料的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鱼-虾综合养殖模式的饲料快速混合装置,其能够在搅拌层级、搅拌过程以及搅拌叶片上的改进,在饲料的混合程度,搅拌时间上均有提高,满足快速搅拌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用于鱼-虾综合养殖模式的饲料快速混合装置,包括用于预拌饲料投放的入料口,入料口为喇叭状结构;还包括用于承接混合后饲料的盛料盘,盛料盘具有明显高于盛料盘的底面的边沿;所述入料口与分料段通过导料筒连接为一体,分料段与一级混合布料段连接为一体,一级混合布料段与二级混合布料段连接为一体,二级混合布料段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筒,其中所述分料段、一级混合布料段、二级混合布料段、出料筒均包括外壳体,在分料段、一级混合布料段、二级混合布料段、出料筒构成的外壳体内依次设置有内筒导料段、内筒上布料段、内筒下布料段形成的中空内筒体,中空内筒体与外壳体内壁之间留有距离;所述内筒导料段位于导料筒的下方并与内筒驱动轴连接,所述内筒驱动轴伸出入料口后与外置的动力装置传动;所述内筒导料段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弧形导料叶片,所述内筒上布料段与一级混合布料段外壳体之间设置有一级布料装置,内筒上布料段处具有供饲料通过的布料孔;所述内筒下布料段分布有若干布料孔,在内筒下布料段的内部设置有二级布料轴,二级布料轴通过布料驱动轮与外置的动力装置传动;所述二级布料轴在位于内筒下布料段的位置处设置有二级布料装置;所述出料筒出口与出口夹层连通,出口夹层由二级混合布料段外壳体与内筒下布料段之间的夹层构成。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内筒导料段的顶端一体设置有导料锥体,导料锥体位于导料筒内且与内筒驱动轴固定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内筒导料段为中空锥形筒体,内筒导料段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弧形的弧形导料叶片,弧形导料叶片的顶端位于导料锥体与内筒导料段的连接位置处,弧形导料叶片的底端延伸至内筒导料段与内筒上布料段的连接位置处,相邻弧形导料叶片之间形成供饲料通过的通道。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一级混合布料段的外壳体内壁固定设置有若干布料隔板,布料隔板绕一级混合布料段的中心轴线在外壳体内壁上均布;相邻布料隔板之间形成容纳一级布料装置的空间;所述一级布料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一级布料轴,一级布料轴上一体设置有布料绞龙结构,相邻布料绞龙结构的螺旋方向相反且错位设置;所述一级布料轴的底端与变速箱连接,变速箱位于一级混合布料段的底面且由布料电机实现动力输入;所述布料电机固定连接于变速箱上。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内筒下布料段、二级混合布料段的外壳体为倒置的锥体结构,所述内筒下布料段为中空锥体结构,且内筒下布料段的底端封堵;所述内筒下布料段的内部设置有二级布料装置,二级布料装置包括绕二级布料轴中心轴线均布的二级布料板,二级布料板朝向内筒下布料段内壁的边沿与内筒下布料段内壁之间留有布料间隙。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二级布料板在朝向二级布料轴的位置处分布有若干板载通孔,板载通孔的内径明显大于内筒下布料段处设置的布料孔内径。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二级布料板朝向二级布料轴的端面分布有若干斜向连接板,斜向连接板在二级布料板的纵向分布;所述斜向连接板的底端朝向运动方向,所述斜向连接板的顶端远离斜向连接板的运动方向。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二级布料轴的顶端通过轴承结构连接有轴体上架体,轴体上架体与内筒下布料段的内壁连接;所述内筒下布料段在出口夹层位置处设置有与出料筒外壳体内壁连接的架体,且内筒下布料段与出料筒外壳体内壁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轴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在饲料下落的运动路径中实现不同饲料的混合,并且在混合过程中改变饲料的运行路径,与改变饲料运行路径配合的是搅拌结构的改进以及搅拌层级的改进,实现不同饲料的初步混合、分料导向、一级由外向内的布料、一级与二级之间的下落布料、二级由内向外的布料、自由落体的承接,进而有助于实现不同饲料的混合,提升饲料混合的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所示位置及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所示位置及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的内部结构立体图一(去掉部分遮挡的外壳体后)。

图7是本申请的内部结构立体图二(去掉部分遮挡的外壳体后)。

图中:1、入料口;2、导料筒;3、分料段;4、一级混合布料段;5、外筒支撑杆;6、盛料盘;7、出口支撑杆;8、出料筒;9、二级混合布料段;10、变速箱;11、布料电机;12、导料锥体;13、弧形导料叶片;14、内筒导料段;15、布料隔板;16、内筒上布料段;17、二级布料轴;18、轴体上架体;19、布料驱动轮;20、出口夹层;21、一级布料轴;22、布料绞龙结构;23、斜向连接板;24、板载通孔;25、二级布料板;26、内筒驱动轴;27、内筒下布料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结构,一种用于鱼-虾综合养殖模式的饲料快速混合装置,包括入料口1,入料口1为两端开口的喇叭状结构,入料口1的顶端入口处内径明显大于底端出口的内径。所述入料口1的作用在于承接初步混合的预拌饲料,当然,在本申请中,所述的入料口1可以与不同饲料的送料管道出口连通,连通后的不同饲料经由不同的送料管道混合至入料口1内,并且经由入料口1的底端出口进入到与之衔接的导料筒2内。

所述导料筒2为中空筒体结构,其作用在于将入料口1固定于分料段3的外壳体顶端入口,且对进入到该位置处的预拌肥料进行导流分料。所述导料筒2与分料段3连接为一体,分料段3与一级混合布料段4连接为一体,一级混合布料段4与二级混合布料段9连接为一体,二级混合布料段9与出料筒8连接为一体,出料筒8处形成出口夹层20,出口夹层20的下方为盛料盘6,盛料盘6分别通过外筒支撑杆5、出口支撑杆7与对应的一级混合布料段4、出料筒8连接。

为实现上述作用,在导料筒2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导料锥体12,导料锥体12的顶端为截面较小的端面且与内筒驱动轴26固定连接。所述导料锥体12的底端与所在位置处的内筒导料段14顶端连接。经过导料锥体12外壁的导流,预拌的饲料会分别进入到内筒导料段14外壁与分料段3外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间内。

所述内筒导料段14为中空锥筒结构,内筒导料段14的外壁设置有若干弧形导料叶片13,相邻弧形导料叶片13之间形成饲料在内筒导料段14外壁向下流动的通道。所述弧形导料叶片13的顶部端面与水平面平行且位于内筒导料段14与导料锥体12的连接位置处;所述弧形导料叶片13的底部端面位于内筒导料段14与内筒上布料段16的衔接位置处。

所述内筒上布料段16位于一级混合布料段4的外壳体内部,内筒上布料段16与一级混合布料段4外壳体之间形成容纳一级布料装置的空间;所述内筒上布料段16上分布有若干布料孔,该布料孔能够使得经由一级布料装置的饲料进入到内筒上布料段16内部并且向下落入内筒下布料段27内。

所述内筒下布料段27为倒置的中空锥形筒体结构。所述的内筒下布料段27与内筒上布料段16固定连接为一体,内筒下布料段27的低端封堵。所述内筒下布料段27与二级混合布料段9外壳体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若干布料孔。

所述内筒下布料段27与二级混合布料段9外壳体之间形成出口夹层20,出口夹层20与出料筒8连通。

所述内筒下布料段27的内部设置有同轴的二级布料轴17,二级布料轴17位于内筒下布料段27内部的位置处连接有二级布料装置,二级布料装置能够将位于内筒下布料段27内的饲料送入至出口夹层20内,并且经由出口夹层20、出料筒8掉落至盛料盘6中。

所述内筒导料段14顶端连接的内筒驱动轴26与外置的动力机构连接,内筒驱动轴26带动连接为一体的内筒导料段14、内筒上布料段16、内筒下布料段27在分料段3、一级混合布料段4、二级混合布料段9、出料筒8形成的外壳体内转动,在内筒下布料段27的底端与出料筒8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带有轴承的架体结构,以辅助实现上述结构的稳定同轴转动。

第二实施例:

一种用于鱼-虾综合养殖模式的饲料快速混合装置,所述一级混合布料段4在外壳体内壁上设置有若干布料隔板15,布料隔板15绕一级混合布料段4的中心轴线均布。相邻的布料隔板15之间形成容纳一级布料装置的空间;所述布料隔板15远离外壳体内壁的端面与内筒上布料段16外壁之间留有较小的间隙,该间隙能够保证内筒上布料段16的稳定转动且避免布料隔板15与内筒上布料段16的干涉。

所述一级布料装置包括成对设置的一级布料轴21,一级布料轴21上一体设置有布料绞龙结构22,相邻布料绞龙结构22之间的螺旋方向相反,且相邻的布料绞龙结构22之间错位设置。所述一级布料轴21的底端通过轴承结构连接于一级混合布料段4底面的外壳体上,所述一级布料轴21由一级混合布料段4底面外壳体上的变速箱10驱动,变速箱10由固定连接的布料电机11输入动力。所述变速箱10具有两个动力输入端,两个动力输入端分别与对应的一级布料轴21连接。

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实施例:

一种用于鱼-虾综合养殖模式的饲料快速混合装置,第二布料装置包括与二级布料轴17连接的斜向连接板23,斜向连接板23与二级布料板25连接,且所述斜向连接板23沿二级布料板25的高度方向上的端面分布。所述斜向连接板23的底端朝向斜向连接板23的运动方向,斜向连接板23的顶端远离斜向连接板23的运动方向。

所述斜向连接板23连接的二级布料板25在远离二级布料轴17的边沿与内筒下布料段27之间留有布料间隙。所述二级布料板25在靠近二级布料轴17的区域位置处分布有若干板载通孔24,板载通孔24的内径大于内筒下布料段27的布料孔内径。所述斜向连接板23能够实现靠近二级布料轴17位置处的饲料向外部方向运动,所述板载通孔24能够实现饲料向外布料的过程中饲料的再次混合。

为了实现二级布料轴17的稳定运行,二级布料轴17的顶端通过轴承结构连接于顶端位置处的轴体上架体18,轴体上架体18的外端固定连接于对应位置处的内筒上布料段16或内筒下布料段27处。

所述二级布料轴17的底端穿过内筒下布料段27的封堵端,穿过位置处设置有轴承结构。所述二级布料轴17的底端连接有布料驱动轮19,布料驱动轮19与外置动力机构连接。

其余部分的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前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相同,为避免行文繁琐,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下述段落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当预拌的饲料直接或通过送料管路分别送入至入料口1处后,在入料口1处进行初步的混合,并且经由入料口1进入到导料筒2内。进入到导料筒2内的预拌饲料经过导料锥体12的导向向导料锥体12底端的周向分布,并且分别进入到内筒导料段14外壁相邻的弧形导料叶片13所形成的通道内,在弧形导料叶片13随内筒导料段14转动的过程中,逐渐向外壳体上相邻的布料隔板15所形成的空间内掉落。

相邻的布料隔板15所形成的空间内成对设置有一级布料轴21,一级布料轴21上一体设置有布料绞龙结构22,相邻布料绞龙结构22的螺旋方向相反,转动方向相同且螺旋结构错位设置。上述结构能够有效实现该控件内的饲料通过布料孔向内筒上布料段16内部运动,并且进入到内筒上布料段16的内部。

进入到内筒上布料段16内部的饲料会掉落至下方的内筒下布料段27内,下方的内筒下布料段27为倒置的锥形筒体结构,内筒下布料段27内部的二级布料轴17带动斜向连接板23、二级布料板25转动,斜向连接板23能够将中心轴线位置处的饲料向周向方向外部送出,二级布料板25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实现饲料向内筒下布料段27布料孔送入,二级布料板25上的板载通孔24能够实现饲料的再次混合。

所述二级布料板25的转动方向与内筒下布料段27的转动方向相反,以增加两者之间相对转动的速度并且增加饲料排出过程中的混合。所述板载通孔24的内径大于内筒下布料段27上布料孔的内径。所述内筒上布料段16上的布料孔、内筒下布料段27上的布料孔均明显大于饲料的粒径,以便于饲料混合后的顺利排出。

排出后的饲料经过出口夹层20进入到出料筒8的出口,并且掉落至盛料盘6的内部。操作人员从盛料盘6的内部将混合后的饲料取出。

相关技术
  • 一种快速混合饲料成分配比的饲料加工配料装置
  • 一种生猪养殖用饲料混合搅拌装置
  • 一种畜牧业养殖用便于清洗的饲料混合装置
  • 一种基于莲虾蜂鱼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田育虾的方法
  • 一种基于莲虾蜂鱼综合种养模式的水田育虾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1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