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1:27


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站台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营及乘客安全,改善候车环境,提高乘客候车的舒适度,通常考虑在站台边缘设置防护装置,如:站台门。站台门是安装于站台靠轨道侧边沿,把站台区域与轨道区域相互隔离开的设备。列车到达时,开启电动门供乘客上下列车;当列车过站不停车,且车速较快时,为保障乘客安全,十分有必要设置站台门等防护设施。

常规的站台门采用横移式站台门形式,通常是在乘客通道两侧设置固定门和可左右滑动的滑动门,当站台门开启时,滑动门向固定门一侧滑动与固定门重叠,由于固定门的存在,导致站台门的通行宽度受到限制。即便增加横移式站台门的开门宽度,也无法保证满足各种车型的停车工况需求;并且增加横移式站台门的开门宽度会造成传动机构运动行程增大,导致滑动门驱动电机装置功率增大,对安装空间、设备成本都有较大的影响。

此外,若选用套叠门,采用多个横移的滑动门套叠的方式增加门扇的开度,其开度仍然有限,对车型的适应性较差,只能针对指定的车型进行设计,一旦方案确定后,如果线路中再新增别的车型,仍然无法兼容,灵活性差。

由此可见,现有的站台门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1:对车型兼容性差。多车型混跑,列车车门数量及设置位置复杂不一,站台门应与列车门一一对应,传统的站台门难以同时适应多种车型。

问题2:侵占站台整体宽度。传统站台门为适应多车型工况、满足乘客上下车疏散和安全快速通行,通常退后站台1.2m设置。但铁路站台宽度有限,站台门后退设置造成站台加宽2.4m,极大影响车站整体规模和投资,违背“集约化、精简化”理念。

问题3:现有的升降站台门系统,门扇结构由于跨度大,质量大而显得很笨重,稳定性较差,对驱动系统的同步性及驱动能力要求很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通过将伸缩机构布置在第一横梁内,使得活动部进行横向上的往复位移,并通过导向单元和曳引绳将活动部的横向往复运动转化为门扇的升降运动,其不需设置配重块等装置,使得站台门占地面积较小,对站台整体影响不大,且其构成的站台门系统可适配多种车型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包括门框和与门框滑动连接的门扇,

所述门框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两第一立柱和跨设在两第一立柱顶端的第一横梁,两所述第一立柱相向的侧壁面上分别开设有沿竖向延伸,贯穿所述第一立柱两端面的导向槽,所述门扇与两所述第一立柱相邻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导向匹配连接的导向组件,以实现对所述门扇的限位和导向;

所述第一横梁内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沿横向布置在第一横梁中,使得所述伸缩机构中的至少两个活动部可进行横向上的往复运动,

所述活动部与所述门扇之间设置有曳引绳,所述第一横梁沿横向间隔设置有两导向单元,两所述导向单元分别设置在两所述第一立柱的正上方,用于改变曳引绳方向,

所述曳引绳的一端与活动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组件相连,用于带动所述门扇进行升降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机构包括丝杠装置和与丝杠装置匹配连接的活动部,所述丝杠装置包括外螺旋结构旋向相反的两丝杠单元,两所述丝杠单元同轴相连,所述活动部为分别对应两所述丝杠单元设置的两个,使得在两所述活动部可同步相向或相背离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用于进行横向限位的第一导向件和用于进行纵向限位的第二导向件,

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导向槽的壁面之间为滚动摩擦,以实现对所述门扇的导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扇包括门扇边框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内部结构,所述门扇边框采用金属材质,所述内部结构为采用有机材料制成的耐力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扇上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对所述门扇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

和/或

两所述第一立柱分别设置有锁定机构,用于实现对所述门扇的锁定支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所述立柱相向的侧壁面上设置有光幕模块,用于检测是否存在障碍物;

和/或

所述曳引绳对应设置有张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曳引绳张力变化。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站台门系统,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排列设置的上述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

还包括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与各所述站台门电连接,用于向各所述站台门发送控制指令,并接收监测信息,以实现对所述站台门的实时监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各所述第一横梁同轴连接形成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内部设置有通信线缆、电力线缆,用于所述站台门的供电以及与管理平台的通信连接,

和/或

两相邻的所述第一立柱组合形成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面向候车区域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交互模块,用于显示站台门状态信息、旅客服务信息。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站台门系统控制方法,基于上述的站台门系统实现,其特征在于,可分为开门控制过程和/或关门控制过程,其中,

开门控制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管理平台根据列车信息选择与列车门相对应的站台门;

待列车进站停稳,并开启列车门后,所述管理平台向选定的站台门发送开门指令信息;

所述伸缩机构中的分设于所述第一横梁中部两侧的所述活动部向中间运动;

所述活动部通过所述曳引绳带动门扇做上升运动;

在检测到所述门扇抵达顶部,所述活动部停止运动;

关门控制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待列车关闭后,所述管理平台向站台门发送关门指令信息;

所述伸缩机构中各活动部分别向两侧运动;

所述活动部通过曳引绳带动门扇做下降运动;

在检测到门扇抵达底面时,所述活动部停止运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应急状态处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检测到出现障碍物或故障时,所述活动部保持固定不动,

所述站台门向管理平台发送警示信息,并通过交互模块告知候车区域的人员。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通过将伸缩机构沿设置在横梁内,并采用旋向相反的双丝杠装置,以实现两活动部的同步运行,相较于传统的立柱内设置驱动装置的方式同步性更高,稳定可靠,且采用丝杠装置,使得其在不转动的情况下,即可实现丝杠装置与活动部的自动锁定,确保门扇不会在失电情况下因自重而下坠;

(2)本发明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门扇边框采用单门扇结构,门扇边框为金属件,其内部结构为有机材料制得的耐力板,使其整体为轻质门扇,在实现轨行区域与候车区域隔离作用,同时采用轻质门扇可使得本申请中的升降式站台门不需要设置配重块等相应结构,极大的减小了空间体积;

(3)本发明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通过设置张力传感器、光幕模块以及位置传感器,可对曳引绳张力变化、站台门两立柱之间的区域以及门扇位置进行检测,并与管理平台相结合,实现对门扇运行的精确控制;

(4)本发明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在两侧立柱上对应设置有锁定机构,以实现对门扇整体重量的支承,减少驱动电机装置、双丝杠装置、曳引绳等元器件的损耗,且门扇整体质量较轻,使得在失电的情况下可通过人工的方式将该轻质门扇抬起,该锁定机构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展开和收缩,以方便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5)本发明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站台门系统包括多个沿横向排列设置的升降式站台门,且不占用站台宽度,其可适配多种车型的列车,其第二横梁为多个第一横梁同轴连接设置,使得第二横梁内的线缆敷设路径清晰,规避了在站台内开槽等问题,并通过在第二立柱面向候车区域的侧壁面上设置交互模块,以将实时反馈给候车乘客;

(6)本发明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控制方法基于该站台门系统,通过管理平台和检测组件之间的有效联动,实现对站台门系统运行的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处于开门状态下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5是门扇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C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处于关门状态下的内部结构正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站台门系统处于关门状态的正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站台门系统处于关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站台门系统处于开门状态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站台门系统处于开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门框;101、第一横梁;102、第一立柱;103、驱动电机;104、丝杠单元;105、滑块螺母;106、导轨;107、锁定机构;108、光单元;109、导向单元;2、门扇;201、门扇边框;202、内部结构;203、第一导向件;204、第二导向件;205、位置传感器;3、曳引绳;4、站台门系统;401、第二横梁;402、第二立柱;403、交互模块;5、站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其中,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包括门框1和与门框1滑动连接的门扇2,其门扇2可相对门框1进行升降运动,以实现的站台门的开闭。并以该站台门为基本单元,沿横向依次排列布置多个,形成站台门系统4。需要说明的,本申请文本以人员穿过站台门的方向为纵向,以站台门门扇2升降方向为竖向,以垂直于纵向和竖向所形成平面的方向为横向。

具体的,如图1~7所示,本申请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包括门框1和门扇2,其门框1包括两沿横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柱102以及跨设于两第一立柱102顶端上的第一横梁101,其第一横梁101为中空结构,用于设置伸缩机构,伸缩机构的活动部与门扇2相连,以带动门扇2进行升降运动。进一步地,门扇2包括门扇边框201和内部结构202,两第一立柱102也为中空结构,其与门扇边框201相邻的侧壁面上沿竖向开设有贯穿内外壁面的通槽,使得第一立柱102的内部形成导向槽,门扇边框201与两第一立柱102相邻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设置第一立柱102的中空内部(即导向槽)中,导向组件与门扇边框201的侧壁面通过穿过第一立柱102通槽的连接件相连,导向组件通过与第一立柱102的内壁面向接触,以实现对门扇2与门框1在横向和纵向上的相对位置限定和竖向上的导向。进一步优选地,导向组件与第一立柱102的内周壁面之间为滚动摩擦,进而实现门扇2与门框1之间的滑动连接,从而使得门扇2可沿竖向设置的导向槽进行的升降位移。

进一步地,第一立柱102为长方形结构,其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件203和第二导向件204,以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相对位置限定,其导向件可采用第一滚轮或第二滚轮的形式,其中:

第一滚轮的外径与第一立柱102横向或者纵向上的内径相同,使得第一滚轮与第一立柱102两相向设置的内周壁面相接触,从而实现其对门扇2进行横向或纵向的限位;

而第二滚轮的尺寸较小,其轮体仅与第一立柱102一侧的内周壁面相接触,因此为了实现横向或纵向的位置限定,其至少设置有两个,形成第二滚轮组,两第二滚轮分别与第一立柱102两相向设置的内周壁面相接触,从而实现对门扇2进行横向或纵向的限位。

如图6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其连接件为沿竖向延伸的凸部,且其在竖向上的两端面与门扇边框201的竖向两端面相平齐,形成支架结构,可在该支架结构上布置对应的第一导向件203和第二导向件204。进一步地,本申请中进行横向限位的第一导向件203采用第一滚轮的形式,且该第一滚轮为分设于支架结构纵向两侧的两个,对应的,进行纵向限位的第二导向件204采用第二滚轮组的形式,即两第二滚轮分设于支架结构纵向两侧,用于进行纵向限位。进一步优选地,其第一导向件203和第二导向件204为沿竖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其中,两第一导向件203分别设置在支架结构的两端,而两第二导向件204则设置在两第一导向件203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件203可单独组装,即两第一滚轮沿纵向间隔设置,两第一滚轮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并分别与两第一滚轮转动连接,以形成第一导向件203,且第一固定部可直接与支架结构固定连接,同样的,第二导向件204包括第二固定部和分别与第二固定部纵向两侧转动连接的两第二滚轮,通过第二固定部与支架结构固定连接实现第二导向件204与门扇边框201的连接。进一步优选地,其支架结构远离门扇边框201的端面上存在有多个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相连接的连接位,使得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在支架结构上的相对位置可调,进而实现第一导向件203和第二导向件204与支架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使得第一导向件203和第二导向件204可预先制备,并应用在不同规格的门扇2结构中。

进一步地,其伸缩机构沿横向布置在第一横梁101中,其活动部可进行横向上的往复运动,对应的,其第一横梁101上设置有导向单元109,且活动部与门扇2之间通过具有柔性的曳引绳3相连,曳引绳3通过导向单元109进行转向,以带动门扇2进行竖向上的往复运动。进一步优选地,导向单元109为分别设于第一横梁101两端的两个,且正好位于两第一立柱102的上方,使得两曳引绳3可在通过两导向单元109后分别与门扇边框201两侧的连接件和/或导向组件相连,以带动门扇2进行升降位移。优选地,导向单元109为无动力转向轮。

在一个实施例中,伸缩机构为沿横向间隔布置的两个,两伸缩机构分别对应设置有两活动部,两活动部分别与两曳引绳3相连,通过分别控制两活动部在横向上的往复运动,从而带动门扇2运动。伸缩机构可采用直线电机、丝杠螺母副或液压缸中的一种。进一步地,伸缩机构采用丝杠螺母副形式,该结构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驱动电机103与丝杠单元104相连,并可带动丝杠单元104转动,其活动部可开设贯穿两端面的螺孔以形成滑块螺母105,滑块螺母105与丝杠单元104相匹配,通过驱动电机103驱动丝杠单元104转动,使得滑块螺母105可随着丝杠单元104的正旋转动或者反旋转动进行横向上的往复运动。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横梁101中还设有沿横向布置的导轨106,滑块螺母105与导轨106匹配连接,使得滑块螺母105可在导轨106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下进行横向上的直线运动,保证滑块螺母105的稳定运动。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两活动部的同步运行,本申请通过采用一个驱动电机来驱动两活动部进行横向位移,其伸缩机构包括一个驱动电机103以及双丝杠装置,该双丝杠装置为两个丝杠单元104通过连轴器同轴连接形成,并通过安装座固定在第一横梁101中,其两丝杠单元104的外螺旋结构旋向相反,使得分别与两丝杠单元104相匹配的两滑块螺母105可进行相向或者相背离运动,从而实现两滑块螺母105的同步运行。进一步优选地,两丝杠单元104的长度相同,用于连接两丝杠单元104的联轴器设置于第一横梁101中部,同样的,导轨106沿横向布置,其中部以及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部,用以限制滑块螺母105的行程,确保两滑块螺母105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且不会脱离丝杠单元104。另外,采用丝杠传动具有自锁功能,当驱动电机103失电时,其丝杠单元104不再转动,从而使得滑块螺母105与丝杠单元104的相对位置固定,继而确保门扇2不会因为自重而下坠。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门扇2为轻质结构,其门扇2采用单门扇2结构,其门扇边框201为金属材质,优选为铝合金,其内部结构202为有机材料耐力板,在保证整体结构强度,实现区域隔离的作用下,其整体结构较轻,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将该门扇2抬起。进一步优选地,在第一立柱102通槽上还设置有防夹装置,防止有人员将手或者脚伸入连接件与第一立柱102之间的缝隙中,其防夹装置优选为毛刷。同时,该装置还可防止体积较大的异物进入,导致设备运行出现故障。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站台门还设置有检测组件,其检测组件包括各类传感器,以对站台门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测,一方面可将相关信息上传至管理平台,使得工作人员对各站台门单元信息进行监测,另一方面,可与站台门各部件形成联动,防止意外发生。

进一步地,通过在两第一立柱102的下方设置有光幕模块,以对升降站台门的下方区域进行扫描,确认是否存在有障碍物或者人员,避免在进行门扇2下降时,障碍物对门扇2造成损坏或者将人员夹住导致人员受伤。进一步优选地,其光幕模块包括设置在两第一立柱102相向的两外侧壁面上的多组相对应的光单元108,其中同一组的光单元108为分设于两第一立柱102上的两个,两光单元108一一对射,以进行障碍物检测,并通过布置这样的光单元组多组,以提高障碍物和人员的识别精度,实现无人化检测。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这样的光单元组共设置六组,其在第一立柱102上距离地面300mm、600mm、900mm的位置分别设置2组,实现对站台门的下方进行全方位监测。且当光幕模块检测到有障碍物或者人员时,其驱动电机103随即停止运行,保证设备以及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地,通过在门扇边框201或者连接件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位置传感器205,以对门扇2所处的位置进行监测,从而判断站台门是否完成开闭动作。进一步优选地,本申请还设置有锁定机构107,该锁定机构107为分设于两第一立柱102上的两个,当通过位置传感器205确定门扇2位于上方,即站台门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锁定机构107展开,用以承担门扇2的整体重量,以使得曳引绳3不再承担门扇2整体的重量,从而使得曳引绳3不再受力,继而减小曳引绳3的损耗。

进一步地,对应曳引绳3还设置有张力传感器,用以对曳引绳3本身的张力变化进行检测,并与位置传感器205和锁定机构107之间形成联动判定关系,即在位置传感器205判定到门扇2到达上方指定位置后,其门扇2的位置将保持不变,如果滑块螺母105继续运动的话,其绳体张力将变大,即可实现对门扇2位置的双重判定,之后展开锁定机构107,对门扇2进行位置锁定,此时,驱动电机103可进行一定量反转,改变滑块螺母105的位置,使得曳引绳3处于不受力状态,以实现对曳引绳3的保护,减小包括驱动电机103、双丝杠装置等驱动元器件以及曳引绳3本身的损耗。当曳引绳3带动门扇2下降至门扇2下表面与地面相接触,使得站台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其张力传感器可检测到曳引绳3的张力变小,此时驱动电机103停止转动,保持曳引绳3处于放松状态,并通过位置传感器205进行二次确定。进一步地,在运行过程中还没抵达指定位置时便发生张力变化,即可判定出现障碍物阻碍站台门运行。

其中,其位置传感器205优选为激光测距仪,其设置在连接件靠近第一横梁101的表面上,使其位于第一立柱102的中空内部中,其通过判定其与第一横梁101之间的相对距离来实现对门扇2的位置进行判定。进一步地,位置传感器205还可为分设在门扇边框201上下两端面上的接触式传感器,当接触式传感器与第一横梁101或地面相接触时,即可判定门扇2抵达指定位置。

进一步地,锁定机构107为分设于第一立柱102纵向两侧的两个,设置于第一立柱102内部,其包括驱动件和限位件,通过驱动件带动限位件进行横向往复运动,在门扇2进行升降运动时,其限位件收纳进第一立柱102中,当门扇2升至顶部时,限位件在驱动件的带动下沿横向向外运动以展开,从而实现对门扇2的限位作用。进一步地,该锁定机构107也可手动打开,当站台门处于失电状态下时,人员将门扇2抬起后,手动展开锁定机构107,以将门扇2位置锁定。进一步优选地,驱动件可采用气缸或者电机中的一种。需要说明的,在实际设置时,其门扇2中的导向组件需要在第一立柱102的内部空间(即导向槽中)进行升降运动,使得其锁定机构107分别设置在第一立柱102与门扇2相邻的两角部,以在不影响导向组件正常运行的情况,实现对门扇2的限位锁定作用。

如图8~7所示,本申请基于该悬挂式升降站台门还提出了一种站台门系统4,其包括沿横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多个悬挂式升降站台门,每一个悬挂式升降站台门即为站台门系统4中的一个站台门单元。

进一步地,该站台门系统4包括第二横梁401和第二立柱402,其中,第二横梁401跨设于各第二立柱402之上,并与各第二立柱402固定连接,可以看成各第一横梁101同轴连接形成第二横梁401,第二立柱402可采用两第一立柱102组合而成,或者一体成型设计,即两侧分别开设有导向槽,用于与门扇2上的导向组件相匹配。进一步优选地,横梁内部为双层结构,其中靠近门扇2的一层安装包括驱动电机103、双丝杠装置、滑块螺母105在内的驱动机构,另一层可用于布置通信线缆、电力线缆,用于实现站台门的供电以及与管理平台的通信连接,规避了在站台5内开槽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第二立柱402面向候车区的侧壁面上设置有交互模块403,交互模块403采用LCD显示屏,显示导向立柱两侧悬挂门单元的开关门状态、故障状态、旅客服务信息(车次、车厢号)以及天气、广告等信息的显示,实现与候车区乘客实时交互,提升运营服务水平。进一步优选地,该站台门系统4中第二立柱402沿横向间隔10m设置,可适应多种轨道交通车型。

进一步地,站台门系统4还包括管理平台,并与各站台门单元电连接,其各站台门单元中的检测组件所采集到数据可实时上传至管理平台,使得工作人员可实时了解站台门单元的运行状态,同时管理平台还可根据调度信息,获取进站列车的车型及编组,确认需要打开的站台门单元,并将相应的指令信号传递到各站台门单元中,以实现对站台门的控制,同时,还可将相关信息传输到交互模块403中,以告知候车乘客。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提出了该站台门系统4的控制方法,其可分为开门过程,关门过程和应急状态下的处理过程:

其中,开门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1、管理平台根据调度信息判断进站列车的车型以及编组,判断与列车门相对应的站台门单元,完成需要打开的站台门单元的选定工作;

S12、待列车进站并完成停车动作,列车门开启后,管理平台向选定的站台门单元发送开门指令信息;

S13、启动驱动电机103带动双丝杠装置转动,从而带动两侧的滑块螺母105向中间移动;

S14、滑块螺母105拉动曳引绳3,曳引绳3在导向单元109的作用下,将滑块螺母105横向的位移转化为门扇2的竖向位移,拉动门扇2上升;

S15、位置传感器205确定门扇2抵达顶部(即站台门处于开门状态),并通过张力传感器进行二次确认,确定站台门开门操作完成,驱动电机103停止转动;

S16、锁定机构107展开,以承担门扇2重量。

关门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21、待列车准备启动,并关闭列车门后,管理平台向站台门单元发送关门指令信息;

S22、锁定机构107收回;

S23、启动驱动电机103,双丝杠装置转动,使得两侧滑块螺母105向两端运动;

S24、活块螺母拉动曳引绳3,以带动门扇2下降;

S25、位置传感器205确认门扇2抵达地面时(即站台门处于关门状态),张力传感器可确定曳引绳3失力,即判定站台门关门操作完成,驱动电机103停止转动。

而在应急状态中,存在多种情况:

(1)在站台门升起过程中,如果存在障碍物将门扇2与门框1卡死,使得门扇2无法上移时,张力传感器可感知曳引绳3张力变大,且位置传感器205确认此时门扇2尚未升至指定位置,由此可向管理平台发出报警信号,同时驱动电机103停止运动,交互模块403向周围候车人员发出警示信息。

(2)在站台门下降过程中,光幕模块识别到障碍物时,驱动电机103随即停止运行,交互模块403向周围人员发出警示信息,并向管理平台反馈相关信息,以实现及时处理。

(3)在失电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人工的方式将门扇2抬起,当门扇2被抬至顶端时,可手动展开锁定机构107,保证门扇2被抬起并锁定,实现站台门单元的开门并维持在该开门状态下。

本发明中的悬挂式升降站台门、站台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通过将伸缩机构布置在第一横梁内,使得活动部进行横向上的往复位移,并通过导向单元和曳引绳将活动部的横向往复运动转化为门扇的升降运动,其不需设置配重块等装置,其站台门整体结构紧凑,使得站台门占地面积较小,对站台整体影响不大,且其构成的站台门系统可适配多种车型的车辆,并针对性提出一种基于该站台门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管理平台和检测组件之间的有效联动,实现对站台门系统运行的精确控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156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