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转角连接器和发光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05:17


转角连接器和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源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角连接器和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LED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LED照明产品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灯带则是其中的一种。由于灯带(尤其是柔性灯带)结构简单、发光效果,灯带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场合,如贴在墙上作为指示光源或装饰光源。

但是,现有的灯带在使用时只能呈直线状贴在或固定在墙上,形状较为单一,不能根据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将灯带设置成带有拐角的形状,给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将光源连接成拐角状且无盲区、使用方便的转角连接器和发光装置。

一种转角连接器,用于连接光源,其包括连接本体;设于连接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至少一个第二通道以及设于连接本体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构成预定夹角并分别用于收容固定所述光源的两端或不同光源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分别插入到对应的第一通道和一个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将光源两端在连接器内接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在邻接处相互靠近以使所述光源的两端或不同光源的两端足够靠近,以消除所述光源两端连接处或不同光源的连接处的发光盲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一内端,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二开口端和第二内端,所述第一内端与所述第二内端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内端之间的第一收容部和第一容纳部,所述第一收容部与所述第一容纳部连通;所述第二通道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开口端和所述第二内端之间的第二收容部和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收容部与所述第二容纳部连通,所述第一容纳部设于所述第一收容部与所述第二收容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本体还包括绝缘阻挡部,所述绝缘阻挡部设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邻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本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和至少一个第二插孔,每个连接端子装于对应的一个插孔中,成对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是连接于一体的结构,每个所述第一插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容纳部连通,每个所述第二插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容纳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部贯通所述连接本体远离所述第一容纳部的表面,所述第二收容部贯通所述连接本体远离所述第二容纳部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端在所述第二内端上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内端的中心与边缘之间,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连接本体由透光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通道分别设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形成拐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在邻接处呈立体交叉式且不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底面为由外向内升高的坡面,所述第一通道的底壁在第二通道的延伸位置挖设空槽,所述第二内端伸入第一通道的空槽并延长到第一通道远离第二内端的一侧。

以及,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灯带,每个灯带作为一个带状光源,每个灯带具有两端,至少一个所述灯带的两端通过如上所述的转角连接器电性连接,使各灯带连接于一体。

上述转角连接器和发光装置通过设置成拐角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使得同一光源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形成环形,或不同的光源的端部分别安装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以将不同的光源连接起来,形成或曲折形状的发光体。而且,由于光源两端邻接处足够靠近,从而有效地避免转角连接处出现发光盲区或者阴影,制成曲折发光带时发光连续,发光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角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转角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转角连接器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转角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转角连接器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用来连接的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及图6,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角连接器100,用于连接光源300,其包括:连接本体10;设于连接本体1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通道20、至少一个第二通道40以及设于连接本体10上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端子36a和第二连接端子36b,所述第一通道20和所述第二通道40构成预定夹角并分别用于收容固定所述光源300的两端或不同光源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6a和第二连接端子36b分别插入到对应的第一通道20和一个第二通道4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6a和第二连接端子36b将光源两端在连接器100内接通;所述第一通道20和所述第二通道40在邻接处相互靠近以使所述光源的两端或不同光源的两端足够靠近,以消除所述光源两端连接处或不同光源的连接处的发光盲区。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40能将同一个光源300的两端或不同光源的连接形成拐角相连结构,从而得出不同形状的发光体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选地,光源300为LED灯带。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本体1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孔30和至少一个第二插孔50,每个连接端子36a、36b分别装于对应的一个插孔30或50中,成对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子36a和第二连接端子36b是连接于一体的结构。连接本体10包括拐角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11和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12,至少一个第一插孔30和至少一个第二插孔50分别设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上,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40分别设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连接处形成拐角,如锐角、钝角或直角,实际应用中还可以是弯曲形。每个第一插孔30和第二插孔50分别与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40连通,以使装入两个通道20、40的光源300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插孔30和第二插孔50中的连接端子36a、36b电性连接。图示为多个插孔,以确保电性连接。其中,连接本体10优选是由透明材质制成,以使光源300发出的光可透过并照射到连接本体10外。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连接处形成直角。

第一通道20包括第一开口端23、第一内端24以及设于第一开口端23和第二内端24之间的第一收容部21和第一容纳部22。第一收容部21与第一容纳部22连通。第二通道40包括第二开口端43、第二内端44以及设于第二开口端43和第二内端44之间的第二收容部41和第二容纳部42,第二收容部41与第二容纳部42连通。其中,第一插孔30、第二插孔50分别与第一容纳部22、第二容纳部42连通。第一内端24与第二内端44相邻设置,以使光源300的两端或不同的光源300尽量贴近,从而使光源300在转接连接器100处均匀出光,减少阴影区(不发光区),最终使光源300的两端或不同的光源300完美衔接。为消除光源300两端分别插入到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40的第一内端24和第二内端44时产生短路隐患,第一内端24和第二内端24优选为封闭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部21贯通所述10远离所述第一容纳部22的表面,所述第二收容部41贯通所述连接本体10远离所述第二容纳部42的表面。由此,第一通道20和第一通道40是敞口长槽形状。因此,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通道20大致呈T形槽状或T形腔体,使通道的截面形状与灯带待连接端部的截面形状是一致的。第二通道40也大致呈T形槽状或T形腔体,使第二通道40的截面形状与灯带待连接端部的截面形状是一致的。

第一插孔30和第二插孔50分别具有多个,同一侧的多个插孔30、50之间可以侧面相通,每个第一插孔30分别连通到第一容纳部22,每个第二插孔50分别连通到第二容纳部42,每个第一插孔30和每个第二插孔50分别插入连接端子36a,每个连接端子36a伸入到对应的通道20、40中,以便在插入灯带时通过连接端子36a与灯带上的电路连通。具体地,每个连接端子36a在伸入到第一容纳部22和第二容纳部42的端部为尖端以便刺入光源300的导电部分,实现光源300两端的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本体10还包括分隔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40的绝缘阻挡部13,位于两通道邻接处。具体地,绝缘阻挡部13设于第一容纳部22和第二收容部41之间,以阻隔光源300的两端或不同的光源300。其中,绝缘阻挡部13厚度较小,以使光源300的两端或不同的光源300尽量贴近,以减少阴影区(不发光区)。优选地,绝缘阻挡部13的厚度在0.1-0.5厘米之间。

如图6所示,光源300以灯带为例,其包括基板31、设于基板31上的发光部32、设于基板31上并与发光部32电性连接的导电部33以及设于基板31两端的第一发光端部34和第二发光端部35。发光部32通常相对凸起于基板31,因此,灯带截面呈凸形。即发光部32以及基板31两侧对应于两个通道20、40的收容部21、41和容纳部22、42。当将光源300的两端连接形成环形结构时,先将第一发光端部34插入第一通道20的第一开口端23并抵接第一内端24,光源300靠近第一发光端部34的基板31安装在第一容纳部22中,发光部32则收容于第一收容部21内,导电部33对应于第一插孔30相通的位置;然后将第二发光端部35插入第二通道40的第二开口端43并抵接第二内端44,光源300靠近第二发光端部35的基板31安装在第二容纳部42中,发光部32则收容于第二收容部42内,导电部33对应于第二插孔50相通的位置;最后,多个连接端子36a置于第一插孔30和第二插孔50,位于同一侧的连接端子36a相互连接,使得光源300一端正极与另一端正极或另一光源端部的正极连通,同样位于拐角两端的负极连通,从而将光源300成预定角度或曲度电性连接,形成拆线或曲线发光带或环状发光带等等。

为了提高光源300的第一发光端部34和第二发光端部35在第一内端24与第二内端44处出光的均匀性,将第一内端24设置成其在第二内端44上的投影落在第二内端44的中心与边缘的范围D之间,使得靠近第一发光端部34的发光部32和靠近第二发光端部35的发光部32在范围D内正对,如此可避免光源34靠近的第一发光端部34和第二发光端部35的发光部32在转角连接器100中发光的光出现间断或不连续。这样,就使得光源300两端插入两个通道20和40时,两端的最末尾的发光部32内的发光芯片可以看作是同一灯带上相邻芯片的正常间隔,成功消除发光盲区或阴影的出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灯带,每个灯带作为一个带状光源,即为如上所述光源300,如图6所示,每个灯带300具有两端,至少一个所述灯带300的两端通过如上所述的转角连接器100电性连接,使各灯带连接于一体,由此构成一体转角的曲线型或折线弄发光装置或发光带。具体应用是,可以是多个灯带通过转角连接器100依次电性连接,由此延长发光长度。而且,转角的角度可以根据需求设定,通过转角连接器100电性连接,既保证电路连接上的连贯性,又能够组合成所需的曲折形状的光源,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的发光装置。

图4和图5所示为本发明转角连接器200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外主要在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通道20’与第二通道40’连通,第一收容部21’和第二收容部41’贯通连接本体10’的表面,也即,第一通道20’与第二通道40’为开槽结构。

请一并参照图4至图6,具体地,第一容纳部21’和第二容纳部41’、第一收容部22’和第二收容部42’均在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的连接处(即拐角处)连通,同时,第一收容部21’贯通连接本体10’远离第一容纳部22’的表面,第二收容部41’贯通连接本体10’远离第二容纳部42’的表面。当光源300的第一发光端部34和第二发光端部35安装在第一通道20’和第二通道40’时,第二发光端部35与靠近第一发光端部34的基板31抵接,发光部32则自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中露出。

也就是说,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第一发光端部34与第二发光端部35之间省略了绝缘阻挡部13,使第一发光端部34与第二发光端部35更加接近,其发出的光衔接的更好。另外,由于发光部32直接外露与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使得发光部32在转角连接器200处发出的光线无遮拦,亮度与其它地方一致,显示效果好。连接本体10’的材质也不必使用透过材质,其他材质也可以使用,减少了对转角连接器200生产的限定;连接本体10’可以使用多种材质(如铁、橡胶)制造,使得连接本体10’具有不同硬度、刚度,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增加了转角连接器200的可选择性。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道20与第二通道40或者第一通道20’与第二通道40’在邻接处是立体交叉的结构,如同立交桥式结构。以图3中的形状为例,第一内端24向上翘起,第二内端44由第一通道20的底壁贯穿而过但与第一通道20不相贯通。具体地,第一通道20的底面为坡面,即底面由第一开口端23斜向升高到第一内端24。第一通道20的底壁在第二通道40的延伸位置挖设空槽,使第二内端44伸入第一通道20的空槽并延长到第一通道20远离第二内端44的一侧,形成立体交叉结构。当然,也可以是通道40采用斜向上的通道,并不限于此。

可见,上述转角连接器(100、200)和发光装置通过设置成拐角的第一通道(20、20’)和第二通道(40、40’),使得同一光源30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通道(20、20’)和第二通道(40、40’)以形成环形的发光体,或不同的光源300的端部分别安装在第一通道(20、20’)和第二通道(40、40’)以将不同的光源300成角度或弧度连接起来,由于光源两端邻接处足够靠近,从而有效地避免转角连接处出现发光盲区或者阴影,制成曲折发光带时发光连续,发光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发明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转角连接器和发光装置
  • 可发光电源连接器及具有可发光电源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4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