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起重设备安装方法及起重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起重设备安装方法及起重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起重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设备安装方法及起重设备。

背景技术

履带起重机是一种采用履带行走底盘的桁架式臂架结构起重机,可以进行物料起重吊装等作业。履带起重机不能在公路上行驶,长距离转场需要拆解运输,到达施工地点后重新组装。

相关技术中的履带起重机采用桁架式臂架结构,其在组装过程中臂节需要一节一节地进行平铺组装,组装好后将利用自身的变幅系统将臂架拉起,因此需要的组装场地较大,臂架系统越长需要的组装场地越大,对狭小的施工场地适应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设备安装方法及起重设备,有助于减小臂架拆装操作对场地的空间需求。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起重设备安装方法,包括:

将主臂的臂尾与转台连接,并在转台安装主臂变幅机构;

在主臂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将第一塔臂支架的臂尾和第二塔臂支架的臂尾分别与主臂的臂头连接,并在主臂、第一塔臂支架的臂头和第二塔臂支架的臂头之间安装第一变幅装置;

通过主臂变幅机构对主臂进行变幅;

在主臂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将塔臂的臂尾与主臂的臂头连接;

其中,在主臂的变幅平面内,主臂在第二工作位置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主臂在第一工作位置与地面之间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主臂变幅机构使主臂变幅至第二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或变幅至第二工作位置之后,还包括:

通过第一变幅装置调整第一塔臂支架和第二塔臂支架在主臂的变幅平面内分别与主臂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臂的变幅平面内,第一塔臂支架和第二塔臂支架位于主臂和塔臂之间,第一塔臂支架位于主臂和第二塔臂支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臂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将塔臂的臂尾与主臂的臂头连接的操作具体包括:

依次组装塔臂的臂节,以形成完整的塔臂;

将组装完成的塔臂吊起,并将塔臂的臂尾与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主臂的臂头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第二塔臂支架的臂头安装第二变幅装置;

在第二变幅装置和塔臂的臂头之间安装第一牵拉件;

通过第二变幅装置调整塔臂与第二塔臂支架在变幅平面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依次组装塔臂的臂节,以形成完整的塔臂的步骤包括:

通过第二变幅装置吊挂塔臂的部分臂节,以便依次组装塔臂的其他臂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组装过程中调整主臂、第一塔臂支架和第二塔臂支架中的至少一个在主臂的变幅平面内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第二塔臂支架的臂头安装第二变幅装置;

其中,将组装完成的塔臂吊起,并将塔臂的臂尾与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主臂的臂头连接的操作具体包括:

通过第二变幅装置吊挂并提升塔臂的臂尾,以便将塔臂的臂尾与主臂的臂头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塔臂支架的臂头安装第二变幅装置的操作具体包括:

在第二塔臂支架的臂头安装第一滑轮,并在第一滑轮上缠绕第二变幅钢丝绳,通过第二变幅钢丝绳安装第二滑轮,以形成变幅滑轮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变幅装置吊挂塔臂的部分臂节的操作具体包括:

通过调节第二变幅钢丝绳,下放第二滑轮,以便通过第二滑轮吊挂塔臂的部分臂节。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的起重设备安装方法所应用的起重设备,包括:

转台;

主臂,用于与转台连接;

支架组件,包括第一塔臂支架和第二塔臂支架,第一塔臂支架的臂尾和第二塔臂支架的臂尾分别与主臂的臂头可拆卸地连接;

塔臂,塔臂的臂尾与主臂的臂头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第二塔臂支架和塔臂与主臂的臂头的连接位置不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臂的臂头包括:

安装架,第一塔臂支架和第二塔臂支架分别与安装架连接;和

连接装置,与安装架连接,塔臂的臂尾与连接装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呈三角形,连接装置的第一边与安装架连接,连接装置的与第一边相对的第一顶点与塔臂的臂尾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呈四边形,具有第一连接位置、第二连接位置和第三连接位置,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四边形的其中两个相邻的顶点,第三连接位置位于与第二连接位置相邻的侧边,第二连接位置位于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三连接位置之间;

其中,第一塔臂支架与第一连接位置连接,第二塔臂支架与第二连接位置连接,连接装置与第三连接位置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变幅装置,连接在主臂、第一塔臂支架和第二塔臂支架之间,被配置为调整第一塔臂支架和第二塔臂支架在主臂的变幅平面内分别与主臂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变幅装置包括:

第一钢丝绳,第一钢丝绳能够调整主臂与第一塔臂支架之间的夹角和/或主臂与第二塔臂支架之间的夹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变幅装置,第二变幅装置的一端与第二塔臂支架的臂头连接,第二变幅装置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牵拉件与塔臂的臂头可拆卸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变幅装置包括:

第二变幅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相对于第一滑轮更靠近地面的第二滑轮;

第二变幅钢丝绳,缠绕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之间,以便调节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塔臂支架和第二塔臂支架位于主臂和塔臂之间,第一塔臂支架位于主臂和第二塔臂支架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底盘,转台可转动地设置在底盘上;

主臂变幅机构,与转台连接,被配置为使主臂变幅。

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塔臂与第二塔臂支架无需同时与主臂组装,先将主臂、主臂变幅机构、第一塔臂支架和第二塔臂支架安装好,通过主臂变幅机构使主臂变幅,并在主臂仰起至第二工作位置,为塔臂空出足够的安装场地后再将塔臂与主臂安装,塔臂无需与主臂一节节依次平铺安装,从而能够大幅降低起重设备对安装场地的空间需要,使臂架系统对不同运用场景下的拆装场地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的一些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安装主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调整主臂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调整第一变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组装塔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组装塔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7C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组装塔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调整第一变幅装置与塔臂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吊起塔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8C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吊起塔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安装第一牵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拉直第一牵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C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调整塔臂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履带起重机不能在公路上行驶,长距离转场需要拆解运输,到达施工地点后重新组装。由于部件重量较重,组装过程中需要辅助吊车进行辅助吊装,组装的履带起重机吨级越大,需要的辅助吊车吨级也就越大,所产生的费用也就越高。履带起重机采用桁架式臂架结构,其在组装过程中主臂的臂节需要一节一节地进行平铺组装,塔式副臂工况中的塔臂也需要一节一节依次摆开、平铺组装,因此需要的组装场地较大,臂架系统越长需要的组装场地越大,对狭小的施工场地适应性较差。

相关技术通常设计安装塔式副臂(简称塔臂),塔副臂后支架(简称后支架)和塔臂布置于主臂头部上不同的铰点,塔臂前支架(简称前支架)布置于塔臂底节臂下部,中小吨位塔臂工况前、后支架也可同时置于塔臂底节臂下部。塔臂和前支架间通过塔臂前拉板(简称前拉板)连接,三者组成一个固定角度的三角形结构,前、后支架间缠绕塔臂变幅钢丝绳,通过塔臂变幅机构上塔臂变幅钢丝绳的收放,实现塔臂的角度变化,主臂角度的变化通过主变幅系统钢丝绳的收放实现。

塔臂工况在组装时,所有臂节依次一节一节地进行平铺组装,需要组装场地较大,对狭小空间的施工场地适应性较差,组装过程中主臂及塔臂的臂节均需要辅助吊车进行辅助,辅助吊车站位需要一定的空间,且辅助吊车的使用会增加一定的成本。

有鉴于此,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起重设备安装方法。图1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的一些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图3,起重设备安装方法包括步骤S1到步骤S4。

在步骤S1中,将主臂1的臂尾与转台21连接,并在转台21上安装主臂变幅机构22,以便后续通过使主臂1变幅来提供塔臂4的安装空间。

在步骤S2中,在主臂1位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将第一塔臂支架31的臂尾和第二塔臂支架32的臂尾分别与主臂1的臂头连接,并在主臂1、第一塔臂支架31的臂头和第二塔臂支架32的臂头之间安装第一变幅装置5。

在步骤S3中,通过主臂变幅机构22对主臂1进行变幅,使主臂1逐渐仰起,增大主臂1与地面的夹角。

在步骤S4中,在主臂1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将塔臂4的臂尾与主臂1的臂头连接,以完成塔臂4的安装。

在主臂1的变幅平面内,主臂1在第二工作位置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主臂1在第一工作位置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主臂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时包括但不限于与地面保持平行状态或与地面呈较小的夹角,此时可对主臂1进行分节组装。第二工作位置可以有多个,主臂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包括但不限于与地面呈70~90°的夹角,此时可以为塔臂4提供足够的组装与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中,塔臂4与第二塔臂支架32无需同时与主臂1组装,先将主臂1、主臂变幅机构22、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安装好,通过主臂变幅机构22使主臂1变幅,并在主臂1仰起至第二工作位置时,为塔臂4空出足够的安装场地后再将塔臂4与主臂1安装,塔臂4无需与主臂1一节节依次平铺安装,从而能够大幅降低起重设备对安装场地的空间需要,使臂架系统对不同运用场景下的拆装场地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图4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安装主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调整主臂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调整第一变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6,图4中的主臂1处于第一工作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主臂变幅机构22使主臂1变幅至第二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或变幅至第二工作位置之后,起重设备安装方法还包括通过第一变幅装置5调整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在主臂1的变幅平面内分别与主臂1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在主臂1变幅至第二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或变幅至第二工作位置之后,可通过第一变幅装置5调节主臂1分别与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之间的夹角,以提高主臂1及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的吊挂能力,便于后续吊装塔臂4。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臂1的变幅平面内,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位于主臂1和塔臂4之间,第一塔臂支架31位于主臂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之间。本实施例中,起重设备的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位于主臂1和塔臂4之间,第一塔臂支架31位于靠近主臂1的一侧。

图7A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组装塔臂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组装塔臂的结构示意图,图7C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又一些实施例的组装塔臂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A~7C,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主臂1位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将塔臂4的臂尾与主臂1的臂头连接的操作具体包括:依次组装塔臂4的臂节,以形成完整的塔臂4;将组装完成的塔臂4吊起,并将塔臂4的臂尾与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主臂1的臂头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在第二塔臂支架32的臂头通过辅助吊装装置或者起重设备自身的变幅装置吊挂塔臂4的臂节,在完成所有臂节的拼装后,将塔臂4吊起至与主臂1的臂头连接。拆装过程所占用的空间由相关技术中的主臂1和塔臂4长度的总和,减小至主臂1和塔臂4中长度更长者的长度,在狭小的空间内也能灵活进行拆装,并满足大起升高度的作业需求。

图8A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调整第一变幅装置与塔臂连接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吊起塔臂的结构示意图,图8C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吊起塔臂的结构示意图,图9A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安装第一牵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B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拉直第一牵拉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C是根据本公开起重设备安装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调整塔臂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A~图9C,在一些实施例中,起重设备安装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塔臂支架32的臂头安装第二变幅装置6;在第二变幅装置6和塔臂4的臂头之间安装第一牵拉件63;通过第二变幅装置6调整塔臂4与地第二塔臂支架32在变幅平面的夹角。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塔臂支架32和塔臂4的臂头之间安装第二变幅装置6和第一牵拉件63,塔臂4安装完成后,可通过第二变幅装置6和第一牵拉件63实现塔臂4的变幅,以便将塔臂4切换至工作状态。

参考图7A~7C,在一些实施例中,依次组装塔臂4的臂节,以形成完整的塔臂4的步骤包括通过第二变幅装置6吊挂塔臂4的部分臂节,以便依次组装塔臂4的其他臂节。

图7A中的主臂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拼装塔臂4时,可先将塔臂4的部分臂节通过第二变幅装置6吊挂在离地面较近的位置,然后在已吊挂的部分臂节的基础上组装其余的臂节,在组装过程中,第二变幅装置6与塔臂4的连接位置可相应地进行调整,以提高组装的安全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第二塔臂支架32的臂头安装第二变幅装置6,使第二变幅装置6实现拆装时塔臂4的吊挂和起升,省去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吊车辅助安装的成本和辅助吊车站位所需的空间问题,使臂架系统的拆装过程更简便高效。

参考图7A~7C,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组装过程中调整主臂1、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中的至少一个在主臂1的变幅平面内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在塔臂4的组装过程中,可不断调整第二变幅装置6与塔臂4在塔臂4上的连接位置,以及主臂1、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中的至少一个在主臂1的变幅平面内的位置,以便保障组装过程中,主臂1、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对塔臂44的承载力。

参考图8A~图8C,在一些实施例中,起重设备安装方法还包括在第二塔臂支架32的臂头安装第二变幅装置6。将组装完成的塔臂4吊起,并将塔臂4的臂尾与位于第二工作位置的主臂1的臂头连接的操作具体包括:通过第二变幅装置6吊挂并提升塔臂4的臂尾,以便将塔臂4的臂尾与主臂1的臂头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塔臂4的各臂节完成组装后,可将第二变幅装置6与塔臂4靠近尾部的一侧连接,并通过第二变幅装置6实现塔臂4的提升,将塔臂4的尾部吊升至与主臂1的臂头处,以便实现塔臂4与主臂1的臂头的连接。塔臂4的吊装过程中还可使用起重设备的桅杆支架实现塔臂4的自拆装,省去了吊车的辅助,且无需考虑吊车站位的问题,可以优化安装工序,节省拆装成本。

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塔臂支架32的臂头安装第二变幅装置6的操作具体包括:在第二塔臂支架32的臂头安装第一滑轮611,并在第一滑轮611上缠绕第二变幅钢丝绳62,通过第二变幅钢丝绳62安装第二滑轮612,以形成变幅滑轮组61。本实施例中,第二变幅装置6包括:第二变幅滑轮组61和第二变幅钢丝绳62。第二变幅滑轮组61包括第一滑轮611和相对于第一滑轮611更靠近地面的第二滑轮612,第二变幅钢丝绳62缠绕在第一滑轮611和第二滑轮612之间,以便调节第一滑轮611和第二滑轮612的间距。

参考图5~图7C,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变幅装置6吊挂塔臂4的部分臂节的操作具体包括:通过调节第二变幅钢丝绳62,下放第二滑轮612,以便通过第二滑轮612吊挂塔臂4的部分臂节。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变幅钢丝绳62的收放,可实现第一滑轮611和第二滑轮612之间的距离调整,以便在塔臂4的拼装操作中,将第二滑轮612下降至接近地面的位置,从而提高塔臂4组装操作的简便性和安全性,实现高效可靠的组装。

参考图1~图9C,以下给出起重设备的安装流程:

参考图4,组装主臂1、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安装第二牵拉件91、第二滑轮组件61,并穿绕第一钢丝绳51和第二钢丝绳62。第二变幅装置5和第二塔臂支架32之间可设置部分牵拉件;第一牵拉件63和第二牵拉件91包括但不限于为拉板和/或拉索的形式。

参考图5,将主臂1拉起,并不断放出第一钢丝绳51和第二钢丝绳62,使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之间的夹角增大。主臂1在拉起之前可固定起升钢丝绳,以避免其被动收回;

参考图6,将主臂1拉起至与地面呈第一角度时,放出第二钢丝绳62至于第二滑轮组件61中的第二滑轮612下落至与转台21或地面所在平面接近,以便接下来利用第二滑轮组件61和第二钢丝绳62作为自拆装的吊重滑轮组进行塔臂4的自拆装;

参考图7A~7C,利用第二变幅装置6作为塔臂4的臂架的自拆装吊装滑轮组,进行塔臂4臂节的组装,直至将所有塔臂4的臂架组装呈完整的塔臂4整体,为了吊装方便,整机站位可以根据主臂1的臂长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包括但不限于图7A~7C中的方式,为保障主臂1的起重能力,可以采用整机和塔臂4垂直站位的方式;

参考图8A~8C,塔臂4的所有臂架组装呈整体后,将第二变幅装置6的变幅滑轮自拆装吊索具连接至塔臂4整体靠近主臂1的一侧,连接位置可根据主臂1的变幅角度、塔臂4的臂长及重心确定,回收第二钢丝绳62,使塔臂4靠近主臂1的一端抬起,不断回收第二钢丝绳62的同时整机进行移位过程中保持第二钢丝绳62处于竖直状态,以便吊装过程不抗杆,并降低第二钢丝绳62外拉斜拽的安全风险,直到塔臂4靠近主臂1的一侧到达第三连接位置51处,将主臂1和塔臂4销轴连接;

参考图9A~9C,放出第二钢丝绳62,使其与第一牵拉件63连接,连接好后收回第二钢丝绳62直至第一牵拉件63整体为拉直状态,后通过收回第二钢丝绳62和/或第一钢丝绳51,拉起塔臂4至工作状态。

臂架系统的拆卸流程与安装流程类似。

参考图2~图9C,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如上述任一的起重设备安装方法所应用的起重设备,起重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履带起重机。

起重设备包括:主臂1、转台21、支架组件3、塔臂4,转台21设置在底盘23上,变幅系统22与转台21连接,臂架系统的主臂1与转台21连接。

支架组件3包括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第一塔臂支架31的臂尾和第二塔臂支架32的臂尾分别与主臂1的臂头可拆卸地连接。塔臂4的臂尾与主臂1的臂头可拆卸地连接,第一塔臂支架31、第二塔臂支架32和塔臂4与主臂1的臂头的连接位置不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塔臂支架31、第二塔臂支架32和塔臂4各自独立地与主臂1臂头的不同位置可拆卸连接,第一塔臂支架31、第二塔臂支架32和塔臂4与主臂1臂头的连接位置之间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允许在拆装过程中调整第二塔臂支架32和塔臂4之间的角度,便于塔臂4组装完成后整体吊起。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与主臂1连接,通过主臂1的变幅操作将主臂1扬起一定角度,为塔臂4空出足够的安装场地后再将塔臂4与主臂1安装,因此塔臂4无需与主臂1一节节依次平铺安装,从而能够大幅降低对安装场地的空间需要,使臂架系统对不同运用场景下的拆装场地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臂1的臂头包括:安装架10和连接装置7。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分别与安装架10连接,连接装置7与安装架10连接,塔臂4的臂尾与连接装置7连接。

本实施例中,主臂1可包括用于与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分别连接的安装架10,和与安装架10连接并用于安装塔臂4连接的连接装置7,连接装置7的设置使塔臂4不必与第二塔臂支架32固定连接,允许第二塔臂支架32和塔臂4分别与主臂1安装,连接装置7还能提高塔臂4的连接稳定性。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装置7呈三角形,连接装置7的第一边71与安装架10连接,连接装置7的与第一边71相对的第一顶点72与塔臂4的臂尾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7包括但不限于呈三角形,连接装置7通过一条侧边与主臂1铰接,并通过该侧边对应的顶点与塔臂4铰接,在保障塔臂4与主臂1的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使主臂1的臂头位置具有足够的空间供第一塔臂支架31、第二塔臂支架32和塔臂4的姿态调整,以便塔臂4的安装。

参考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10呈四边形,具有第一连接位置11、第二连接位置12和第三连接位置13,第一连接位置11和第二连接位置12分别位于四边形的其中两个相邻的顶点,第三连接位置13位于与第二连接位置12相邻的侧边,第二连接位置12位于第一连接位置和第三连接位置13之间。第一塔臂支架31与第一连接位置11连接,第二塔臂支架32与第二连接位置12连接,连接装置7与第三连接位置13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塔臂支架31、第二塔臂支架32和连接装置7分别与安装架10上的不同连接位置配合连接,塔臂4和第二塔臂支架32能各自独立地与主臂1连接,允许调整塔臂4和第二塔臂支架32之间的夹角,增大主臂1的臂头上各臂架连接位置之间的空间,方便塔臂4在主臂1完成组装后再自行组装并与主臂1整合,拆装过程所占用的空间由现有技术中的主臂1和塔臂4长度的总和,减小至主臂1和塔臂4中长度更长者的长度,在狭小的空间内也能灵活进行拆装,并满足大起升高度的作业需求。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起重设备还包括第一变幅装置5,连接在主臂1、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之间,被配置为调整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在主臂1的变幅平面内分别与主臂1的夹角。

主臂1具有第一工作位置和第二工作位置,主臂1在第二工作位置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大于主臂1在第一工作位置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主臂1处于第一工作转台时,平行于地面或或与地面呈较小的夹角,此时可对主臂1进行分节组装。第二工作位置可以有多个,主臂1处于第二工作位置时包括但不限于与地面呈70~90°的夹角,此时可以为塔臂4提供足够的组装与安装空间。

本实施例中,第一变幅装置5可在主臂1变幅至第二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或变幅至第二工作位置之后,调节主臂1分别与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之间的夹角,以提高主臂1及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的吊挂能力,便于塔臂4的吊装操作展开。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变幅装置5包括第一钢丝绳51,第一钢丝绳51能够调整主臂1与第一塔臂支架31之间的夹角和/或主臂1与第二塔臂支架32之间的夹角。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钢丝绳51的收放,可以实现对主臂1的变幅,以便对主臂1进行姿态调整,使主臂1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起重设备还包括:第二变幅装置6,第二变幅装置6的一端与第二塔臂支架32的臂头连接,第二变幅装置6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牵拉件63与塔臂4的臂头可拆卸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变幅装置6改变第二塔臂支架32和塔臂4之间的角度,便于塔臂4安装过程中塔臂4的臂节的吊挂安装以及塔臂4组装完成后的拉起,以便组装完成的塔臂4与主臂1的臂头进行连接。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变幅装置6包括第二变幅滑轮组61和第二变幅钢丝绳62。第二变幅滑轮组61包括第一滑轮611和相对于第一滑轮611更靠近地面的第二滑轮612。第二变幅钢丝绳62缠绕在第一滑轮611和第二滑轮612之间,以便调节第一滑轮611和第二滑轮612的间距。

第二滑轮612与塔臂4的尾部可拆卸地连接,以便通过调节第一滑轮611和第二滑轮612的间距,将塔臂4的尾部拉起至主臂1的臂头处。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第二变幅钢丝绳62的长度可以调节第二滑轮612的位置,以便第二滑轮612可与塔臂4的不同位置连接,以及对塔臂4的拉起和提升。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位于主臂1和塔臂4之间,第一塔臂支架31位于主臂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之间。本实施例中,起重设备的第一塔臂支架31和第二塔臂支架32位于主臂1和塔臂4之间,第一塔臂支架31位于靠近主臂1的一侧。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起重还包括:底盘23和主臂变幅机构22。转台21可转动地设置在底盘23上,主臂变幅机构22与转台21连接,被配置为使主臂1变幅。

本实施例中,通过主臂变幅机构22使主臂1变幅,并在主臂1仰起至第二工作位置时,为塔臂4空出足够的安装场地后再将塔臂4与主臂1安装,塔臂4无需与主臂1一节节依次平铺安装,从而能够大幅降低起重设备对安装场地的空间需要,使臂架系统对不同运用场景下的拆装场地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臂架系统还包括第二牵拉件91和第三牵拉件92。第二牵拉件91连接在主臂1和第一塔臂支架31之间,第三牵拉件92设置在起重设备的变幅系统22和主臂1的臂头之间。第一牵拉件63、第二牵拉件91和第三牵拉件92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拉板和/或拉索的形式。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牵拉件91和第三牵拉件92可以增加臂架系统的吊重能力,减弱吊臂的变形。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相关技术
  • 起重机副臂安装设备及起重机副臂安装方法
  • 起重机用登顶设备及装设有该起重机用登顶设备的起重机
技术分类

0612011649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