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智能门锁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0:24


智能门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日常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此需求的出现,智能门锁随之兴起。目前,常用的智能门锁包括:密码锁、指纹识别锁、人脸识别锁以及射频卡识别锁等,这些智能门锁提高了门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是,这些智能门锁解锁方式单一,容易被针对性的破解且无法获取及核实开锁人员真实身份及影像。

因此,如何进一步地提高智能门锁的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门锁,以进一步提高门锁的安全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门包括外壳、锁具组件、识别模组、可隐藏摄像模组及控制组件,所述锁具组件的锁舌可安装收纳于所述外壳中,且所述锁具组件的锁舌可伸出所述外壳与锁槽锁固,所述识别模组的至少部分可安装收纳在所述外壳中,且所述识别模组用于识别用户的生物信息或识别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并将识别结果提供至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位于所述外壳中,电连接所述识别模组、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及所述锁具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的开启以进行用户影像的拍摄并对所述用户影像进行分析,以及用于依据所述识别结果及所述用户影像的分析结果控制所述锁具组件的锁舌是否与所述锁槽解除锁定以开锁,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的至少部分可安装收纳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包括摄像头及设置在所述摄像头上的电致变色薄膜,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在通电前后可呈现不同的颜色使得所述可隐藏摄像头在关闭时可达到隐藏的效果,所述电致变色薄膜的透光状态包括通光状态及阻光状态,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摄像头开启经由所述电致变色薄膜拍摄用户影像,在所述阻光状态,所述电致变色薄膜阻止外部光线进入所述摄像头。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层、第一透明导电层、离子储存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滤光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及第二基材层,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未被通电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进入所述阻光状态且所述电致变色滤光层呈蓝黑色,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被施加驱动电压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进入所述通光状态,从而所述电致变色滤光层呈透明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识别模组包括接近传感元件,所述接近传感元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接近传感元件用于识别用户接近所述识别模组的动作并输出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还用于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进入所述通光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识别模组还包括生物识别模组及密码输入模组,所述生物识别模组用于识别所述用户的生物信息,所述密码输入模组用于识别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内面板、与所述内面板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外面板、连接于所述内面板与所述外面板之间的侧板,所述内面板、所述外面板及所述侧板围成用于收纳所述外壳、所述锁具组件、所述识别模组、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及所述控制组件的收容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侧板具有供所述锁具组件的锁舌穿过的开口,所述外面板为可透光面板,所述电致变色薄膜位于所述外表面邻近所述内面板的一侧,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电致变色薄膜邻近所述内面板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生物识别模组为指纹识别模组、掌纹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3D面部识别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外面板包括安装开口,所述生物识别模组为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对应所述安装开口安装以便于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外面板还包括安装孔,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包括连接部及把手部,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安装孔安装在所述外面板上,所述把手部与所述连接部弯折连接,所述生物识别模组为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在所述把手部邻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所述密码识别模组设置于所述外面板邻近所述内面板的表面,所述密码识别模组用于经由所述外面板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

相较于现有智能门锁,本发明智能门锁通过所述控制组件对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获取的用户影像进行分析识别后,结合所述识别模组控制所述锁具组件是否解锁,通过多重识别提升门锁的安全性。

此外,通过所述电致变色薄膜的不同透光状态实现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可以隐藏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影像获取、识别及分析的隐蔽性,从而提升了门锁的安全性。

通过所述识别模组触发所述控制组件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可以实现快速启动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获取用户影像,提升所述智能门锁的便捷性,并进一步提升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的隐蔽性,从而提升所述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所述接近传感元件可以进一步提升所述智能门锁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另外,通过所述外壳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小所述智能门锁的体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所述把手部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的结构设计,可实现所述智能门锁的使用便捷性,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所述电致变色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电路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电路方框示意图。智能门包括外壳10、锁具组件20、识别模组30、可隐藏摄像模组40及控制组件50,所述锁具组件20的锁舌21可安装收纳于所述外壳10中,且所述锁具组件20的锁舌21可伸出所述外壳10与锁槽锁固,所述识别模组30的至少部分可安装收纳在所述外壳10中,且所述识别模组30用于识别用户的生物信息或识别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并将识别结果提供至所述控制组件50,所述控制组件50位于所述外壳10中,电连接所述识别模组30、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40及所述锁具组件20,用于控制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40的开启以进行用户影像的拍摄并对所述用户影像进行分析,以及用于依据所述识别结果及所述用户影像的分析结果控制所述锁具组件20的锁舌21是否与所述锁槽解除锁定以开锁,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40的至少部分可安装收纳在所述外壳10中,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40包括摄像头41及设置在所述摄像头41上的电致变色薄膜42,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在通电前后可呈现不同的颜色使得所述可隐藏摄像头在关闭时可达到隐藏的效果,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的透光状态包括通光状态及阻光状态,在所述通光状态,所述摄像头41开启经由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拍摄用户影像,在所述阻光状态,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阻止外部光线进入所述摄像头41。可以理解,在所述阻光状态,所述摄像头41无法被外界用户所发现,从而达到隐藏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所述电致变色薄膜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材层421、第一透明导电层422、离子储存层423、电解质层424、电致变色滤光层425、第二透明导电层426及第二基材层427,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422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426未被通电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进入所述阻光状态且所述电致变色滤光层425呈蓝黑色,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422及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426被施加驱动电压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进入所述通光状态,从而所述电致变色滤光层425呈透明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模组30包括接近传感元件31,所述接近传感元件31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50,所述接近传感元件31用于识别用户接近所述识别模组30的动作并输出所述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组件50,所述控制组件50还用于依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进入所述通光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模组30包括生物识别模组32及密码输入模组33,所述生物识别模组32用于识别所述用户的生物信息,所述密码输入模组33用于识别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智能门锁的剖面示意图。所述外壳10包括内面板11、与所述内面板11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外面板12、连接于所述内面板11与所述外面板12之间的侧板13,所述内面板11、所述外面板12及所述侧板13围成用于收纳所述外壳10、所述锁具组件20、所述识别模组30、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40及所述控制组件50的收容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13具有供所述锁具组件20的锁舌21穿过的开口,所述外面板12为可透光面板,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位于所述外面板12邻近所述内面板11的一侧,所述摄像头41位于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邻近所述内面板11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识别模组32为指纹识别模组、掌纹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3D面部识别模组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理解,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识别模组32也可以为指纹识别模组、掌纹识别模组、虹膜识别模组、3D面部识别模组中的两个或多个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面板12包括安装开口121,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识别模组32为指纹识别模组321,所述指纹识别模组321对应所述安装开口121安装以便于用户输入指纹信息。

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外面板12还包括安装孔122,所述智能门锁100还包括把手60,所述把手60包括连接部61及把手部62,所述连接部61对应所述安装孔122安装在所述外面板12上,所述把手部62与所述连接部61弯折连接,所述生物识别模组32为指纹识别模组321,所述指纹识别模组321安装在所述把手部62邻近所述连接部61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密码识别模组33设置于所述外面板12邻近所述内面板11的表面,所述密码识别模组33用于经由所述外面板12接收所述用户输入的密码信息。

相较于现有智能门锁,本发明智能门锁通100过所述控制组件50对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40获取的用户影像进行分析识别后,结合所述识别模组30控制所述锁具组件20是否解锁,通过多重识别提升门锁的安全性。

此外,通过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的不同透光状态实现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40可以隐藏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影像获取、识别及分析的隐蔽性,从而提升了门锁的安全性。

通过所述识别模组30触发所述控制组件50控制所述电致变色薄膜42,可以实现快速启动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40获取用户影像,提升所述智能门锁100的便捷性,并进一步提升所述可隐藏摄像模组40的隐蔽性,从而提升所述智能门锁100的安全性。

通过设置所述接近传感元件31可以进一步提升所述智能门锁100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另外,通过所述外壳10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减小所述智能门锁100的体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所述把手部62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321的结构设计,可实现所述智能门锁100的使用便捷性,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智能门锁的解锁方法、智能门锁以及智能门锁系统
  • 智能门锁控制方法、智能门锁控制系统及智能门锁
技术分类

0612011276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