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印刷油墨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29 06:30:04


一种印刷油墨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油墨制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印刷油墨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中包括主要成分和辅助成分,它们均匀地混合并经反复轧制而成一种黏性胶状流体,由连结料、颜料、填料、助剂和溶剂等组成。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等各种印刷。随着社会需求增大,油墨品种和产量也相应扩展和增长,在现有技术中对印刷油墨制备过程;

例如申请号202110488574.8一种印刷油墨制备方法可以使得颜料进行搅拌时的效果更好,此时再对混合好的颜料进行筛分,使得颜料更加细腻,从而提高了印刷油墨的质量,但是并不适合在生产制备印刷油墨的过程中,便于研磨后的油墨在流通灌装至桶内时可以快速将粘连在流通处的油墨余料进行刮取推入灌装桶内,从而减少人工单独进行刮取推动的工作步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印刷油墨制备方法,可以在生产制备印刷油墨的过程中,便于研磨后的油墨在流通灌装至桶内时可以快速将粘连在流通处的油墨余料进行刮取推入灌装桶内,从而减少人工单独进行刮取推动的工作步骤。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印刷油墨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研磨的油墨对接流通至制备装置内;

S2:通过制备装置将流通的油墨进行灌装入桶;

S3:将S2中进行灌装流通的油墨进行倾斜流通灌装;

S4:所述S3中进行流通灌装时将附着在制备装置内壁的油墨进行刮取推入灌装的桶内;

S5:所述S3中进行流通灌装时将附着在制备装置侧壁的油墨进行刮取收集;

S6:将S5中收集的侧壁上粘连的油墨再次进行刮除。

S1中所述油墨的细度不低于4.5μm。

S3中所述油墨的单次灌装量不低于20kg。

所述制备装置包括制备架和固定连接在制备架上侧倾斜设置的流通架,所述制备架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流通架平行设置的倾斜板,所述倾斜板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架,滑动架上滑动连接有移动架,移动架的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限位架,每个所述限位架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刮料板。

所述滑动架的底部传动连接在丝杠上,丝杠转动连接在倾斜板的后侧,丝杠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带动丝杠旋转的电机Ⅰ,电机Ⅰ固定连接在倾斜板的左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印刷油墨制备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制备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移动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限位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刮料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清理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半圆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方形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均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制备架101;流通架102;倾斜板103;丝杠104;电机Ⅰ105;滑动架106;移动架107;电动推杆Ⅰ108;双向伸缩杆201;限位架202;刮料板203;支架204;弹簧205;旋转杆301;清理刷302;电机Ⅱ303;方形座401;半圆桶402;电动推杆Ⅱ40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印刷油墨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研磨的油墨对接流通至制备装置内;

S2:通过制备装置将流通的油墨进行灌装入桶;

S3:将S2中进行灌装流通的油墨进行倾斜流通灌装;

S4:所述S3中进行流通灌装时将附着在制备装置内壁的油墨进行刮取推入灌装的桶内;

S5:所述S3中进行流通灌装时将附着在制备装置侧壁的油墨进行刮取收集;

S6:将S5中收集的侧壁上粘连的油墨再次进行刮除。

S1中所述油墨的细度不低于4.5μm。

S3中所述油墨的单次灌装量不低于20kg。

该部分根据图1-10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在生产制备印刷油墨的过程中,为便于研磨后的油墨在流通灌装至桶内时可以快速将粘连在流通处的油墨余料进行刮取推入灌装桶内,从而减少人工单独进行刮取推动的工作步骤;

使用时,将制备架101放置在研磨油墨的并流通的一侧,并使得位于制备架101上侧中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的流通架102可以与研磨流通处进行对接,使得研磨后的油墨可以流通并通过流通架102进行灌装至存储的桶内,但是由于油墨具有一定的粘度,从而在流通时会粘连在流通架102内部并造成堵塞,从而为便于将流通架102内的粘连在流通处的油墨余料进行刮取推入灌装桶内,从而减少人工单独进行刮取推动的工作步骤,在制备架101上侧的后侧与流通架102平行设置一个与制备架10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的倾斜板103,并在倾斜板103上滑动连接一个可以沿倾斜板103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的滑动架106,在滑动架106上滑动连接一个可以升降滑动的移动架107,该移动架107的长度可以覆盖在流通架102的上侧空间,此时在移动架107的前后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一个限位架202,两个限位架202可以向中部靠近或向两侧远离,在每个限位架202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一个刮料板203,两个刮料板203的前后空间位置平行设置且可相互贴和滑动,在滑动架106向底部移动时,可以带动移动架107沿流通架102的上方平行空间进行移动,从而同步的使得两个限位架202上的刮料板203伸入至流通架102内,从而通过两个刮料板203对流通架102内的粘连在流通处内壁底部的油墨余料进行刮取推入灌装桶内,并且跟随流通架102底部逐渐变窄的位置使得两个刮料板203可以相互靠近贴合,便于适应流通架102的形状变换进行刮取推动余料,提高对流通架102内粘连的余料的刮取推动效率,结构简单,减少人工单独操作的工作步骤。

该部分根据图1-10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当滑动架106在倾斜板103上进行移动,从而带动位于倾斜板103上的移动架107平行的在流通架102上方进行移动时,驱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倾斜板103的电机Ⅰ105,进而使得与之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的丝杠104进行旋转,进而使得丝杠104与滑动架106的底部螺纹连接,进一步的使得滑动架106稳定的进行移动,从而稳定的带动位于倾斜板103上的移动架107平行的在流通架102上方进行移动,便于对两个刮料板203进行刮取余料提供相应动力。

所述移动架107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Ⅰ108的活动端,电动推杆Ⅰ108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滑动架106的底部。

该部分根据图1-10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当使得两个刮料板203伸入至流通架102内时,驱动电动推杆Ⅰ108使得位于电动推杆Ⅰ108活动端上的移动架107向底部移动,从而便于两个刮料板203伸入至流通架102内壁底部的余料进行刮取推动余料落入桶内。

所述移动架107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双向伸缩杆201的固定端,双向伸缩杆201的两个活动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限位架202上,双向伸缩杆201的两个活动端上分别套接有一个弹簧205,两个弹簧20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架202和移动架107中部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

该部分根据图1-10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为便于在两个刮料板203经过流通架102内部进行刮取推动余料时全程与流通架102内部进行贴合,从而保证刮取效率,使用时,使得两个弹簧205均为具有向外扩张弹力的弹簧,进而两个限位架202底部的两个刮料板203经过流通架102底部变形位置处时,通过压缩双向伸缩杆201的两个活动端上的两个弹簧205,进而通过两个弹簧205的弹力总是推动两个限位架202向两侧进行移动,便于在两个刮料板203经过流通架102内部进行刮取推动余料时全程与流通架102内部进行贴合,从而保证刮取效率。

每个所述限位架202的右侧分别转动连接有一个旋转杆301,每个所述旋转杆301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带动每个所述旋转杆301旋转的电机Ⅱ303,两个所述电机Ⅱ30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限位架202的右侧,每个所述旋转杆301上均固定连接有清理刷302。

该部分根据图1-10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当两个刮料板203对流通架102内部的余料进行刮取的同时,为便于将流通架102内部两侧的余料进行刮取,使用时,驱动两个电机Ⅱ303,使得两个电机Ⅱ303分别带动两个旋转杆301进行旋转,从而使得两个旋转杆301分别带动两个旋转杆301上的清理刷302进行旋转,从而将流通架102内部两侧的余料进行刮取收集至每个清理刷302的表面,便于后续进行单独处理,进一步的提高整体流通架102内部的清洁度,进而减少后续进行单独清理的必要性,可直接对接其他颜色的油墨。

所述清理刷302采用塑料材质。

每个所述限位架202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架204,每个所述支架204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一个方形座401,每个所述方形座401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半圆桶402,每个所述方形座401的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电动推杆Ⅱ403的活动端,两个所述电动推杆Ⅱ403的固定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架204的上侧。

该部分根据图1-10中所表达的工作过程是:当每个旋转杆301上的清理刷302均刮取收集一定量的流通架102内部前后两侧的余料时,为便于将附着在每个清理刷302上的余料进行刮取推动至流通架102下方进行收集的桶内,该桶可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随意放置,附图中不做展出,进而通过位于每个限位架202右侧的支架204对两个方形座401的滑动进行限位,使用每个方形座401一侧的半圆桶402朝向清理刷302进行移动,每个方形座401移动时均通过驱动两个电动推杆Ⅱ403进行移动,从而通过每个半圆桶402内斜向设置的多个弧形条将位于清理刷302上收集的余料进行刮取落入收集的桶内,结构简单,使用操作均方便,提高每个清理刷302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整体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分类

06120116019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