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曲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曲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特别是涉及窄边框的曲面背光模组,及包含该曲面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组装定位结构通常利用垫片(spacer)或定位块等零件,来固定扩散板与光学膜片的天侧及左右侧,由此达到定位目的。但随着窄边框的要求限缩了背光模组四周的结构空间,前述垫片或定位块的结构或尺寸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空间设计,导致窄边框架构无法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另外,在曲形背光模组中,曲型扩散板的成型精度管控不易,量产成本较高,因此目前使用的扩散板仍以平板设计为主。然而,平板状的扩散板组装成曲形背光模组后,由于扩散板本身的结构特性将产生很大的回弹应力,导致扩散板回弹造成弯曲段的结构不稳定,且扩散板回弹后压迫膜片亦会影响光学质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达成窄边框效果的曲面背光模组。

本发明曲面背光模组,包含框架单元、光源,及扩散板。该框架单元包括背框、结合于该背框上的曲度固定件,及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设置于该背框和该曲度固定件的其中一者上。该光源承载于该背框上。该扩散板承载于该背框上且位于该光源的出光侧,该曲度固定件压制该扩散板而使该扩散板的至少一部分与该曲度固定件形成相同曲率,其中,该扩散板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该框架单元的该 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结合于该扩散板的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以限位该扩散板。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背框具有承载该光源的板体部,及设置于该板体部周缘用以承载该扩散板的侧墙部,该曲度固定件具有设置于该背框的该侧墙部的外侧的本体部,及由该本体部延伸并将该扩散板压制于该侧墙部的顶缘的至少一个压制部。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扩散板的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呈现由边缘向内凹陷的凹槽状,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是位于该曲度固定件的本体部或压制部上并朝向该扩散板凸出的凸块结构,并且伸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内。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曲度固定件具有凹陷部,该凹陷部的表面不高于该扩散板的表面或与该扩散板的表面共平面,该背光模组还包含叠置于该扩散板上的膜片单元,该膜片单元具有定位部,其伸置于该凹陷部内。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第一定位结构的数量为一个,且对应于该背框的弯曲段的中央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扩散板的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呈现由边缘向内凹陷的凹槽状,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是位于该背框的侧墙部上并朝向该扩散板凸出的凸块结构,且伸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内。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曲度固定件的该压制部具有互相间隔的两层片体,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是设置于该两层片体之间且呈凸块状,该扩散板的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呈现由边缘向内凹陷的凹槽状,该扩散板的边缘伸置于该曲度固定件的该两层片体之间,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伸置于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内。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曲度固定件的该压制部沿着远离该本体部的方向延伸,该压制部在该延伸方向上与该扩散板重叠的宽度大于该扩散板与该背框的该侧墙部之间的间隙宽度。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背框具有承载该光源的板体部,及设 置于该板体部周缘用以承载该扩散板的侧墙部,该曲度固定件具有对应于该侧墙部的顶缘的上框段,及对应于该侧墙部的底缘的下框段,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连接于该上框段与该下框段的中央位置,该扩散板的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呈现由边缘向内凹陷的凹槽状,该背框的该侧墙部具有与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对应的至少一卡制槽,该至少一个第一定位结构嵌设于该至少一个第二定位结构与该至少一卡制槽内。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曲度固定件还具有分别连接于该上框段与该下框段的两端的两个补强段,该背框的该侧墙部还具有分别位于该至少一卡制槽两侧的两个避位槽,该扩散板还具有分别位于该第二定位结构两侧且对应于该两个避位槽的两个辅助定位结构,该曲度固定件的该两个补强段分别容置于该两个避位槽与该两个辅助定位结构内。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该第一定位结构具有第一结构宽度,该曲度固定件的补强段具有第二结构宽度,该背框的该卡制槽具有第一缺口宽度,该背框的该避位槽具有第二缺口宽度,该第一缺口宽度与该第一结构宽度的差值小于该第二缺口宽度与该第二结构宽度的差值。此外,该扩散板的第二定位结构具有第三缺口宽度,该扩散板的辅助定位结构具有第四缺口宽度,该第三缺口宽度与该第一结构宽度的差值小于该第四缺口宽度与该第二结构宽度的差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前述的背光模组,及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该框架单元的第一定位结构与该扩散板的第二定位结构互相配合,达成定位该扩散板的功效并精简定位元件,该曲度固定件则稳定维持该扩散板的曲率,提升整体结构稳定度与光学质量。

图1是本发明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辅助说明图1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图1组合后的元件的相对位置的立体剖面图;

图4是说明图3放置膜片单元后的结构的立体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发明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说明图6的组合后的态样的侧视剖面图;

图8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变化形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说明图8中的曲度固定件与扩散板的结合形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10是本发明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

图11是说明图10的组合后的态样的侧视图;及

图12是从另一角度辅助说明图10的侧视图。

有关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在以下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在进行详细说明前,应注意的是,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编号表示。

参阅图1及图2,为本发明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框架单元2、扩散板3、光源L,及膜片单元M。

框架单元2包括背框21、结合于背框21上的曲度固定件22,及第一定位结构23。其中,背框21具有板体部211,及设置于板体部211周缘的侧墙部212,光源L承载于板体部211上,扩散板3承载于侧墙部212上且位于光源L的出光侧。

曲度固定件22具有本体部221、自本体部221延伸的压制部222,及位于压制部222上的凹陷部22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23设置于曲度固定件22的压制部222上,其对应于背框21的弯曲段的中央位置,且为朝向扩散板3凸出的凸块结构,而凹陷部223的位置则对应于第一定位结构23。另外,扩散板3具有第二定位结构31,其呈现由边缘向内凹陷的凹槽状。更详言之,当曲度固定件22的第一定位结构23与扩散板3的第二定位结构31组装后互相定位,能够以扩散板3的第二定位结构31为定位点,扩散板3相对于第二定位结构31的两侧部位可自然贴合曲度固定件22的压制部222的结构延伸而形成弯曲型态。

在对曲面背光模组进行组装时,先将扩散板3放置于背框21的侧墙部 212上,接着将曲度固定件22结合于扩散板3上。更详细地说,如图3所示,在使曲度固定件22与扩散板3结合时,位于曲度固定件22上的第一定位结构23伸置于扩散板3的第二定位结构31内,由此横向限位扩散板3。当曲度固定件22与扩散板3结合后,曲度固定件22的本体部221贴抵于背框21的侧墙部212的外侧,曲度固定件22的压制部222将扩散板3压制于侧墙部212的顶缘,使扩散板3被压制的部分与曲度固定件22形成相同曲率。接着,将曲度固定件22结合于背框21上,举例而言,可以利用螺合、铆合、卡扣或黏贴等方式,但不以上述列举方式为限。在曲度固定件22与扩散板3组合后,可以看出凹陷部223的表面不高于扩散板3的表面,或与扩散板3的表面共平面。接着如图1及图4所示,将膜片单元M设置于扩散板3上,膜片单元M具有定位部M0,定位部M0为凸耳状结构,其伸置于曲度固定件22的凹陷部223内,由此达到定位膜片单元M的功效。

参阅图3,曲度固定件22的压制部222沿着远离本体部221的方向延伸,压制部222在延伸方向上与扩散板3重叠的宽度大于扩散板3与背框21的侧墙部212之间的间隙宽度。举例而言,间隙宽度可以是来自于不同部件间的制作公差、组装公差,或因热涨冷缩而出现于扩散板3与侧墙部212之间的间隙。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曲度固定件22设置于整体结构的下方(也就是俗称的地侧),而通过设置于曲度固定件22上的第一定位结构23以及扩散板3上的第二定位结构31的互相配合,就能达到定位扩散板3的作用,可以省略先前技术中设置在背光模组四周用来固定扩散板3的定位元件,因此更能符合窄边框的需求。曲度固定件22的结构强度高于扩散板3的结构强度,故可以有效压制扩散板3,使其与曲度固定件22形成相同曲率,稳定维持扩散板3的曲面弧度,避免扩散板3回弹而影响光学质量。

如图5所示,于曲面背光模组上再设置显示面板P,即为显示装置。

参阅图6,为本发明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包含框架单元4、扩散板5、光源L,及膜片单元M。要说明的是,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元件皆只显示局部。

框架单元4包括背框41、结合于背框41上的曲度固定件42,及第一定位结构43。其中,背框41具有板体部411,及设置于板体部411周缘的侧墙部412,光源L承载于板体部411上,扩散板5承载于侧墙部412上且位于光源L的出光侧。

曲度固定件42具有本体部421,及自本体部421延伸的压制部422。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43设置于背框41的侧墙部412上,且为朝向扩散板5凸出的凸块结构。另外,扩散板5具有第二定位结构51,其呈现由边缘向内凹陷的凹槽状。

在对曲面背光模组进行组装时,先将扩散板5放置于背框41的侧墙部412上,接着将曲度固定件42结合于扩散板5上。更详细地说,在将扩散板5与背框41结合时,将扩散板5的第二定位结构51对位于背框41的侧墙部412上的第一定位结构43,通过第一定位结构43与第二定位结构51互为凹凸设计进行限位,由此定位扩散板5。接着,将曲度固定件42结合于背框41上,举例而言,可以利用螺合、铆合、卡扣或黏贴等方式,但不以上述列举方式为限。于本实施例中,背框41的侧墙部412的外侧形成有容置槽413,其具有足以容置曲度固定件42。接着再将膜片单元M设置于扩散板5上,膜片单元M具有定位部M0,定位部M0为凹槽结构,其对应曲度固定件42的压制部422,由此达到定位膜片单元M的功效。当曲度固定件42与背框41结合后,如图7所示,曲度固定件42的本体部421贴抵于背框41的侧墙部412的外侧,曲度固定件42的压制部422将扩散板5压制于侧墙部412的顶缘,而使扩散板5被压制的部分与曲度固定件42形成相同曲率。

通过曲度固定件42的结构,可以有效压制扩散板5,使其与曲度固定件42形成相同曲率,稳定维持扩散板5被压制区域的曲面弧度,避免扩散板5回弹而影响光学质量。另外,本较佳实施例中,曲度固定件42可以应用在只要局部弯曲的显示装置上,例如仪表板的两侧。再者,本较佳实施例中,曲度固定件42的结构更为精简,可以降低量产成本。

参阅图8,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变化态样,其中,曲度固定件42的压制部422具有互相间隔的两层片体423,第一定位结构43设置于两层片体 423之间且呈凸块状,扩散板5的第二定位结构51呈现由边缘向内凹陷的凹槽状。组装时,先将扩散板5的边缘伸置于曲度固定件42的两层片体423之间,使第一定位结构43与第二定位结构51以凹凸卡合的方式进行定位,同时利用曲度固定件42先使扩散板5的局部与曲度固定件42形成相同曲率,如图9所示。接着,将曲度固定件42以及被曲度固定件42弯曲出弧度的扩散板5一起结合于背框41的侧墙部412,再将膜片单元M设置于扩散板5上。此种变化形态,可以使得扩散板5先形成特定曲度后再进行组装,能有效避免扩散板5在后续组装过程中回弹,提升组装效率。

参阅图10,为本发明曲面背光模组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包含框架单元6、扩散板7、光源L,及膜片单元M。要说明的是,于本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元件皆只显示局部。

框架单元6包括背框61、结合于背框61上的曲度固定件62,及第一定位结构63。其中,背框61具有板体部611,及设置于板体部611周缘的侧墙部612,光源L承载于板体部611上,扩散板7承载于侧墙部612上且位于光源L的出光侧。

曲度固定件62具有对应于侧墙部612的顶缘的上框段621、对应于侧墙部612的底缘的下框段622,及分别连接于上框段621与下框段622的两端的两个补强段62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63较佳地相对于所述两个补强段623连接于上框段621与下框段622的中央位置。扩散板7具有第二定位结构71,及位于第二定位结构71两侧的两个辅助定位结构72,其皆呈现由边缘向内凹陷的凹槽状,背框61的侧墙部612具有与第二定位结构71对应的卡制槽613,及位于卡制槽613两侧且分别与两个辅助定位结构72对应的两个避位槽614。

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进行组装时,先将扩散板7放置于背框61的侧墙部612上,并使第二定位结构71对齐卡制槽613,两个辅助定位结构72对齐两个避位槽614,接着将曲度固定件62组合于扩散板7与背框61的侧墙部612,使第一定位结构63嵌设于第二定位结构71与卡制槽613内,同时,使曲度固定件62的两个补强段623分别容置于侧墙部612的两个避位槽614内。接着再将膜片单元M设置于扩散板7上,膜片单元M具有定位 部M0,定位部M0为凹槽结构,其对应于曲度固定件62的上框段621,由此达到定位膜片单元M的功效。组合完成后,如图11所示,曲度固定件62的上框段621会将扩散板7压抵于侧墙部612的顶缘,并对扩散板7中需形成弯曲型态的部位提供均匀的压制效果。

要特别说明的是,如图12所示,在常温情况下,第一定位结构63具有第一结构宽度W01,曲度固定件62的补强段623具有第二结构宽度W02,背框61的卡制槽613具有第一缺口宽度W11,背框61的避位槽614具有第二缺口宽度W12,扩散板7的第二定位结构71具有第三缺口宽度W13,扩散板7的辅助定位结构72具有第四缺口宽度W14。其中,以背框61而言,第一缺口宽度W11与第一结构宽度W01的差值较佳地小于第二缺口宽度W12与第二结构宽度W02的差值。其中,以扩散板7而言,第三缺口宽度W13与第一结构宽度W01的差值较佳地小于第四缺口宽度W14与第二结构宽度W02的差值。经由上述设计,一方面可确保第一定位结构63能够有效地限制扩散板7相对于背框61的定位点,另一方面,在遇热膨胀情形下,扩散板7以第二定位结构71为基准点,能够利用第四缺口宽度W14的空间容纳扩散板7的两侧膨胀量,如此,可避免扩散板7因热胀冷缩的现象而发生损伤。

曲度固定件62的框形结构,借由左右两侧的补强段623而具有更佳的结构强度,有助于稳定维持扩散板7的局部曲度,同时,曲度固定件62以嵌入的方式与背框61的侧墙部612结合,也能减少侧墙部612的厚度,有利于窄边框的设计。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曲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曲度固定件的结构设计,可同时产生定位与压制扩散板的功效,能省略先前技术中设置在整体结构四周用以定位扩散板的元件,更能符合窄边框的需求。另外,曲度固定件亦可视曲面背光模组的形态进行整体或局部的曲率固定,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2 框架单元

21背框

211 板体部

212 侧墙部

22曲度固定件

221 本体部

222 压制部

223 凹陷部

23第一定位结构

3 扩散板

31第二定位结构

4 框架单元

41背框

411 板体部

412 侧墙部

413 容置槽

42曲度固定件

421 本体部

422 压制部

423 片体

43第一定位结构

5 扩散板

51第二定位结构

6 框架单元

61背框

611 板体部

612 侧墙部

613 卡制槽

614避位槽

62 曲度固定件

621上框段

622下框段

623补强段

63 第一定位结构

7扩散板

71 第二定位结构

72 辅助定位结构

L光源

M膜片单元

M0 定位部

P显示面板

W01第一结构宽度

W02第二结构宽度

W11第一缺口宽度

W12第二缺口宽度

W13第三缺口宽度

W14第四缺口宽度。

相关技术
  • 背光源、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一种棱镜组件、光源模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曲面背光模组及使用该曲面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 一种曲面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曲面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496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