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取暖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取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取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取暖设备内设置有加热组件和加湿部件,取暖设备工作时,加热组件对气体加热,热空气密度小,进而热空气向上移动形成热气流,全部气流需要穿过加湿部件后排出取暖设备,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加湿处理,但由于加湿部件会减缓气流的流动速度,从而影响取暖设备的加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取暖设备。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包括壳组件、加湿部件和加热组件,壳组件具有腔体、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进气口通过腔体与第一出气口连通,加湿部件覆盖部分第一出气口,加湿部件能够吸附液体,加热组件设置于腔体内,位于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其中,取暖设备工作时,腔体内的气体能够由进气口经加热组件向第一出气口运动,并且由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后向远离壳组件的方向运动,在气体的运动过程中,一部分气体经过加湿部件,另一部分气体不经过加湿部件。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取暖设备,包括壳组件、加湿部件和加热组件,取暖设备通过设置壳组件,可以避免外界污染物进入取暖设备内,同时使用壳组件可以便于取暖设备的装配生产,壳组件具有腔体、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进气口通过腔体与第一出气口连通,进而形成可以供气体导通的气体流道,加湿部件覆盖部分第一出气口,加湿部件能够吸附液体,加热组件设置于腔体内,位于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之间,其中,取暖设备工作时,腔体内的气体能够由进气口经加热组件向第一出气口运动,并且由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后向远离壳组件的方向运动,在气体的运动过程中,一部分气体经过加湿部件后流出腔体,另一部分气体不经过加湿部件直接流出腔体,实现通过腔体内设置的加热组件对由进气口进入的冷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的密度小,进而向上流动形成的热流,热流向第一出气口运动,由于加湿部件覆盖部分第一出气口,所以另一部分热空气形成的热流通过未受加湿部件覆盖的第一出气口流散出取暖设备,对周围环境进行增温取暖,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提升舒适度,同时部分热流经过加湿部件,由于加湿部件会吸附液体,当热流经过加湿部件后会携带液体进入周围环境,起到对周围环境加湿的作用,可以提升周围环境的舒适性,同时由于加湿部件的透气性,所以在部分第一出气口覆盖加湿部件可以在保证取暖设备的热气气流的流出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提高环境的温润程度,使取暖设备周围温度上升的同时避免干燥,热气气流穿过加湿部件进入周围环境可以携带液体进入周围环境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热量使液体挥发进入周围环境,进而提高环境空气的湿润程度,还可以提高加湿效率。

同时将加湿部件设置在出风口处,可以增大穿透加湿部件的气流的流速,进而提升气流的携带液体量,同时也提高液体的挥发效果,提升加湿效率。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取暖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取暖设备还包括储液盒,储液盒搭设于壳组件的顶部,能够储存液体,至少部分加湿部件位于储液盒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取暖设备还包括储液盒,储液盒搭设于壳组件的顶部,能够储存液体,至少部分加湿部件位于储液盒内,当储液盒内储存有液体时,加湿部件可以吸附液体,取暖设备内,进入腔体的冷空气受加热组件的加热形成热气,部分热气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排出取暖设备的腔体,同时还有部分热气气流会经过加湿部件,并携带部分加湿部件吸附的液体进入周围环境中,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处理,提升周围环境的舒适性,同时设置储液盒还可以便于用户根据需要添加液体,丰富取暖设备的工作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加湿部件包括连接部和加湿部,连接部的一端与加湿部件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设置于储液盒内,加湿部与连接部连接,覆盖于搭接部远离盖体的一侧部分第一出气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湿部件包括连接部和加湿部,连接部的一端与加湿部件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设置于储液盒内,加湿部与连接部连接,覆盖于搭接部远离盖体的一侧部分第一出气口。当储液盒内储存有液体时,连接部延伸进入储液盒的一端可以吸附储液盒内的液体,通过连接部与加湿部的相连,加湿部内可以存储有部分液体,当取暖设备工作时,加热组件对进气口进入的冷空气进行加热,热气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后,部分热气气流会穿过覆盖于搭接部远离盖体一侧的加湿部,进而可以使部分热气气流携带液体进入周围空气中,已完成对周围环境的加湿处理,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

同时由于加湿部覆盖于搭接部远离盖体的一侧部分第一出气口,进而可以在保证循环热气的流速的同时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储液盒包括搭接部和储液部,搭接部设置于壳组件的顶部远离腔体的一侧,搭接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出气口相对,储液部与搭接部连接,加湿部设置于储液部;其中,加湿部覆盖搭接部的整体;或加湿部覆盖所述搭接部的局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液盒包括搭接部和储液部,搭接部设置于壳组件的顶部远离腔体的一侧,搭接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一出气口相对,储液部与搭接部连接,加湿部设置于储液部;其中,加湿部覆盖搭接部的整体;或加湿部覆盖所述搭接部的局部。储液盒通过搭接部搭接在壳组件的顶部,进而实现对储液盒的固定安装的同时,也方便使用者对储液盒的安装和拆卸,进而方便用户向储液盒内的出液部添加液体,便于清洗储液盒,第一通孔与第一出气口相对,储液部与搭接部连接,进而实现通过第一出气口排出的部分气体穿过第一通孔进入加湿部件,也实现另一部分气体通过第一通孔排出取暖设备,进而在保证取暖设备的排气效果的同时提高对环境的加湿效果,提高周围环境的舒适度。

可以设置加湿部覆盖搭接部的整体,进而可以提高加湿部的加湿效率,使热气气流与加湿部充分接触。

也可以将加湿部覆盖搭接部的局部,进而可以在保证排气效率的同时,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取暖设备包括主气流通道、第一副气流通道和第二副气流通道,主气流通道内设置有加热组件,气体在主气流通道中沿第一方向流动;气体在第一副气流通道中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流动;第二副气流通道和第一副气流通道径向布置,第二副气流通道设置有加湿部,气体在第二副气流通道中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流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取暖设备包括主气流通道、第一副气流通道和第二副气流通道,主气流通道内设置有加热组件,气体在主气流通道中沿第一方向流动;气体在第一副气流通道中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流动;第二副气流通道和第一副气流通道径向布置,第二副气流通道设置有加湿部,气体在第二副气流通道中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流动。在取暖设备工作时,通过进气口流入腔体的冷空气,气体在主气流通道内流动,加热组件对气流进行加热,提高取暖设备的对流速率,提高热循环效率,气流通过主气流通道进入径向布置的第二副气流通道和第一副气流通道内,热气流经过设置在第二副气流通道的加湿部,可以使加湿部内的液体蒸发,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

部分气体会通过第二副气流通道沿第二方向直接排出取暖设备,对周围环境进行加热,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壳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区,安装区与第一出气口自壳组件的顶部的中心向壳组件的顶部的边缘依次设置;储液盒凸出于壳组件的顶部,加湿部与壳组件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和第一出气口后,在储液盒的导向作用下朝第二方向流动,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第一出气口和加湿部;或储液盒不凸出于壳组件的顶部,加湿部与壳组件的顶部贴合,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第一出气口和加湿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区,安装区与第一出气口自壳组件的顶部的中心向壳组件的顶部的边缘依次设置;储液盒凸出于壳组件的顶部,加湿部与壳组件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和第一出气口后,在储液盒的导向作用下朝第二方向流动,对取暖设备的周围进行加热,提高周围环境舒适度,另一部分所述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第一出气口和所述加湿部,进而可以通过热气流携带加湿部中的液体进入周围空气中,使加湿部的液体加快挥发,提高周围环境的水汽,进而增加环境的湿润度;也可以设置储液盒不凸出于所述壳组件的顶部,加湿部与壳组件的顶部贴合,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第一出气口和加湿部,一部分气体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出口进行排气,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上升,另一部分气体通过加湿部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提高环境的湿润度,实现在保证取暖设备的排气效率的同时提高环境的湿润度,提高周围环境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壳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区,第一出气口与安装区自壳组件的顶部的中心向壳组件的顶部的边缘依次设置;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第一出气口和加湿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组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区,第一出气口与安装区自壳组件的顶部的中心向壳组件的顶部的边缘依次设置,使加湿部可以设置在安装区上,进而实现壳组件的顶部中间为热风的排出区域,壳组件顶部外周为加湿区域,提高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当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形成热空气气流,热空气气流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对周围环境进行升温处理;同时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第一出气口和加湿部,气体受热形成热气流,热气流经过设置在安装区上的加湿部,加湿部内的水分蒸发,进而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提高环境的湿润度。由于一部分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出气口直接流出腔体,另一部分气体可以加热后经过加湿部,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所以取暖设备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湿度,提高周围环境的温润程度,在保证热气流外排效率的同时提高空气的湿润度,提高环境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壳组件的上部侧壁面设置有第二出气口;储液盒的高度高于第二出气口时,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第一出气口和加湿部;或储液盒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气口时,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朝第二方向流经第二出气口和加湿部;或储液盒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气口时,第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第二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朝第二方向流经第二出气口和加湿部,第三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第一出气口和加湿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组件的上部侧壁面设置有第二出气口;储液盒的高度高于第二出气口时,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进而对周围环境进行增温取暖,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第一出气口和加湿部,热空气的流动可以携带加湿部内的液体,同时也可以加快加湿部内的液体挥发;在设置储液盒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气口时,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对周围环境进行增温处理,提高环境温度,使环境更加舒适,便于用户使用。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朝第二方向流经第二出气口和加湿部,提高环境的湿度,进而使得环境可以处于温润的状态,降低环境干燥的程度,提高环境舒适度,也可以在保证取暖设备的取暖效果的同时提高加湿效果;也可以在设置储液盒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气口时,第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从第一出气口流出腔体,第二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后,朝第二方向流经第二出气口和加湿部,第三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第一出气口和加湿部,进而实现热空气通过加湿部,加快加湿部的液体挥发,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布置;或连接部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布置;其中,第一方向为取暖设备工作时气体在腔体内的流动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布置,可以缩短连接部的长度,进而缩短储液盒内液体在流经连接部的路径长度,或连接部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布置,也可以对连接部倾斜布置,可以便于对加湿部件进行定位,取暖设备工作过程中会有气体流动,同时由于第一方向为取暖设备工作时气体在腔体内的流动方向,所以倾斜布置的连接部可以提升加湿部件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壳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加湿部件与第一出气口相对,位于壳组件的顶部远离腔体的一侧,和/或储液盒沿盖体的外周呈环形或弧形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组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加湿部件与第一出气口相对,位于壳组件的顶部远离腔体的一侧,和储液盒沿盖体的外周呈环形或弧形布置,通过设置第一出气口对便于取暖设备的热气外排,提高对周围环境温度的提高,通过将加湿部件与第一出气口相对设置,可以使通过第一出气口外排的热气通过加湿部件后,可以使加湿部件内的液体蒸发,进而提高气体内水汽含量,进而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度,有利于提升环境的温润效果,使环境更加舒适。可以实现通过盖体对储液盒进行定位,便于对储液部进行安装固定,提高储液部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储液部的安装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壳组件包括壳体和盖体,盖体盖设于壳体上,盖体与壳体围设出腔体,盖体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通孔;加湿部件覆盖于第一出气口远离腔体的一侧,储液部设置于第二通孔内,并且延伸至腔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组件包括壳体和盖体,盖体盖设于壳体上,盖体与壳体围设出腔体,盖体设置有第一出气口和第二通孔;加湿部件覆盖于第一出气口远离腔体的一侧,储液部设置于第二通孔内,并且延伸至腔体内。盖体与壳体围设出腔体,便于对加热组件的安装,同时围设出的腔体还可以便于冷空气与加热组件接触,再将加热后的热气气体由盖体上设置的第一出气口排出,由于加湿部件覆盖于第一出气口远离腔体的一侧,进而可以使热气气流与加湿部件的接触更加充分,增大通过加湿部件排出取暖设备的热气的流量,进而加大排出热气携带的液体含量,增大环境湿度,使得环境空气更加温润,在保证取暖设备的热气的排气效果的同时增大加湿效果。由于储液部设置于第二通孔内,并且延伸至腔体内,可以通过第二通孔对储液部的安装进行定位,进而降低储液部的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搭接部与储液部为一体式结构;或搭接部与储液部为分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搭接部与储液部为一体式结构,便于搭接部和储液部的生产制造,或搭接部与储液部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对搭接部和储液部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进气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气口沿盖体的周向布置;加湿部呈弧状或环状,覆盖于多个进气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气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气口沿盖体的周向布置,便于取暖设备工作时内部热气气体排出取暖设备,提高取暖效果,加湿部呈弧状或环状,覆盖于多个进气口,增大加湿部与外排热气的接触,便于部分热气气体携带液体进入周围环境,使得周围环境更加湿润,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加湿部覆盖于多个进气口靠近壳体的一侧;或加湿部覆盖于多个进气口靠近盖体中心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湿部覆盖于多个进气口靠近壳体的一侧,取暖设备工作时,腔体内的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进而使附着在壳体内壁上的热量与加湿部件的接触更加充分,可以使得加湿部件内吸附的液体受热挥发,进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加湿效果,提升周围空气的湿润度,或加湿部覆盖于多个进气口靠近盖体中心的一侧,由于向上流动的热气流受到壳体内壁的阻力,导致盖体靠近壳体处热量积聚,将加湿部件覆盖于多个进气口靠近盖体中心的一侧可以减小对靠近壳体内壁气流的阻隔,进而降低对取暖设备沿壳体内壁散出的热量的阻隔,提升取暖效果,实现在保证取暖设备的增温效果的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处理,使得周围环境更加湿润。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储液盒为金属盒,加湿部件为阻燃材质的加湿部件;或储液盒为塑料盒。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液盒为金属盒,便于储液盒的加工生产,加湿部件为阻燃材质的加湿部件,由于取暖设备在工作时,加热组件对气体进行加热,进而产生的热气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排出取暖设备,通过设置金属材质的储液盒可以提高储液盒的耐高温性能,避免储液盒受温度影响而发生形变,同时阻燃材质的加湿部件也可以避免加湿部件受热气气流的影响,也可以将储液盒设置为塑料盒,降低储液盒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取暖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设置于腔体内,位于加热组件靠近进气口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取暖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设置于腔体内,位于加热组件靠近进气口的一侧。当取暖设备工作时,冷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取暖设备内,通过第一风机的驱动,气体快速流过加热组件,并形成热气气流,部分热气气流会通过第一出气口直接进入周围环境,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同时部分热气气流会经过加湿部件,并携带部分液体进入周围环境,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处理,通过设置第一风机可以提高气体的流动速率,提高气体与加热组件和加湿部件的接触效率,进而提升加热效率,同时还可以提升加湿效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2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在A-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八;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九;

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

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一;

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二;

图1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三;

图1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四;

图1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五;

图1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六;

图18为图17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在B-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七;

图20为图19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在C-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八;

图22为图21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在D-D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十九;

图2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

图2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一;

图2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二;

图2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三;

图2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四;

图2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五;

图3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六;

图31为图30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在F-F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七;

图33为图32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在E-E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八;

图3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十九;

图36为图35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在G-G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十;

图3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十一;

图3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十二;

图4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十三;

图4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取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十四。

其中,图1至图4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取暖设备,110壳组件,112腔体,114进气口,116第一出气口,117壳体,118盖体,119第二通孔,120加湿部件,122加湿部,124连接部,130加热组件,140储液盒,142搭接部,144储液部,146第一通孔,150第一风机,160过滤部件,170第二风机,180主气流通道,182第一副气流通道,184第二副气流通道,186安装区,188间隙,190第二出气口,191出风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41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取暖设备100。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包括壳组件110、加湿部件120和加热组件130,壳组件110具有腔体112、进气口114和第一出气口116,进气口114通过腔体112与第一出气口116连通,加湿部件120覆盖部分第一出气口116,加湿部件120能够吸附液体,加热组件130设置于腔体112内,位于进气口114与第一出气口116之间;其中,取暖设备100工作时,腔体112内的气体能够由进气口114经加热组件130向第一出气口116运动,并且由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后向远离壳组件110的方向运动,在气体的运动过程中,一部分气体经过加湿部件120后或不经过加湿部件120。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取暖设备100,包括壳组件110、加湿部件120和加热组件130,取暖设备100通过设置壳组件110,可以避免外界污染物进入取暖设备100内,同时使用壳组件110可以便于取暖设备100的装配生产,壳组件110具有腔体112、进气口114和第一出气口116,进气口114通过腔体112与第一出气口116连通,进而形成可以供气体导通的气体流道,加湿部件120覆盖部分第一出气口116,加湿部件120能够吸附液体,加热组件130设置于腔体112内,位于进气口114与第一出气口116之间,其中,取暖设备100工作时,腔体112内的气体能够由进气口114经加热组件130向第一出气口116运动,并且由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后向远离壳组件110的方向运动,在气体的运动过程中,一部分气体经过加湿部件120后或不经过加湿部件120,以通过腔体112内设置的加热组件130对由进气口114进入的冷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密度小,进而向上流动形成的热流,热流向第一出气口116运动,由于加湿部件120覆盖部分第一出气口116,所以部分热流通过未受加湿部件120覆盖的第一出气口116流散出取暖设备100,对周围环境进行增温取暖,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提升舒适度,同时部分热流经过加湿部件120,由于加湿部件120会吸附液体,当热流经过加湿部件120后会携带液体进入周围环境,起到对周围环境加湿的作用,可以提升周围环境的舒适性,同时由于加湿部件120的透气性,所以在部分第一出气口116覆盖加湿部件120可以在保证取暖设备100的热气气流的流出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提高环境的温润程度,同时热气气流穿过加湿部件120进入周围环境可以提高环境空气的湿润程度,可以提高加湿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取暖设备100还包括储液盒140,储液盒140安装于壳组件110,能够储存液体,至少部分加湿部件120位于储液盒140内。

在该实施例中,取暖设备100还包括储液盒140,储液盒140安装于壳组件110,能够储存液体,至少部分加湿部件120位于储液盒140内,可以对加湿部件120提供液体,便于加湿部件120挥发液体,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提高环境舒适度。

可以将储液盒设置在壳组件110的顶部,当储液盒140内储存有液体时,加湿部件120可以吸附液体,取暖设备100内,进入腔体112的冷空气受加热组件130的加热形成热气,部分热气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116排出取暖设备100的腔体112,同时还有部分热气气流会经过加湿部件120,并携带部分加湿部件120吸附的液体进入周围环境中,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处理,提升周围环境的舒适性,同时设置储液盒140还可以便于用户根据需要添加液体,丰富取暖设备100的工作效果。

具体地,取暖设备100上可以设置出风口,出风口沿壳组件110上端的周向布置,壳组件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的卡口,同时储液盒1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挂钩,在取暖设备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挂钩挂扣在卡口内,将储液盒固定在壳组件110的侧壁,设置加湿部件120,加湿部件120可以与出风口相对,并与储液盒140连接,当出风口出有热气排出腔体112时,热气通过加湿部件120排入周围环境,加快加湿部件120内的液体挥发,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提高周围环境的温湿度,使环境更加舒适。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9所示,加湿部件120包括连接部124和加湿部122,连接部124的一端与加湿部件120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设置于储液盒140内,加湿部122与连接部124连接,覆盖于搭接部142远离盖体118的一侧部分第一出气口116。

在该实施例中,加湿部件120包括连接部124和加湿部122,连接部124的一端与加湿部件120连接,另一端延伸至设置于储液盒140内,加湿部122与连接部124连接,覆盖于搭接部142远离盖体118的一侧部分第一出气口116。当储液盒140内储存有液体时,连接部124延伸进入储液盒140的一端可以吸附储液盒140内的液体,通过连接部124与加湿部122的相连,加湿部122内可以存储有部分液体,当取暖设备100工作时,加热组件130对进气口进入的冷空气进行加热,热气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116后,部分热气气流会穿过覆盖于搭接部142远离盖体118一侧的加湿部122,进而可以使部分热气气流携带液体进入周围空气中,已完成对周围环境的加湿处理,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

同时由于加湿部122覆盖于搭接部142远离盖体118的一侧部分第一出气口116,进而可以在保证循环热气的流速的同时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9和图13所示,储液盒140包括搭接部142和储液部144,搭接部142设置于壳组件110的顶部远离腔体112的一侧,搭接部142设置有第一通孔146,第一通孔146与第一出气口116相对,储液部144与搭接部142连接,加湿部122设置于储液部144;其中,加湿部122覆盖搭接部142的整体;或加湿部122覆盖所述搭接部142的局部。

在该实施例中,储液盒140包括搭接部142和储液部144,搭接部142设置于壳组件110的顶部远离腔体112的一侧,搭接部142设置有第一通孔146,第一通孔146与第一出气口116相对,储液部144与搭接部142连接,加湿部122设置于储液部144;其中,加湿部122覆盖搭接部142的整体;或加湿部122覆盖所述搭接部142的局部。储液盒140通过搭接部142搭接在壳组件110的顶部,进而实现对储液盒140的固定安装的同时,也方便使用者对储液盒140的安装和拆卸,进而方便用户向储液盒140内的出液部添加液体,也使得清洗储液盒140更加便捷,第一通孔146与第一出气口116相对,储液部144与搭接部142连接,进而实现通过第一出气口116排出的部分气体穿过第一通孔146进入加湿部件120,也实现另一部分气体通过第一通孔146排出取暖设备100,进而在保证取暖设备100的排气效果的同时提高对环境的加湿效果,提高周围环境的舒适度。

可以设置加湿部122覆盖搭接部142的整体,进而可以提高加湿部122的加湿效率,使热气气流与加湿部122充分接触。

也可以将加湿部122覆盖搭接部142的局部,进而可以在保证排气效率的同时,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1所示,取暖设备100包括主气流通道180、第一副气流通道182和第二副气流通道184,主气流通道180内设置有加热组件130,气体在主气流通道180中沿第一方向流动;气体在第一副气流通道中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流动;第二副气流通道184和第一副气流通道182径向布置,第二副气流通道184设置有加湿部122,气体在第二副气流通道184中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流动。

在该实施例中,取暖设备100包括主气流通道180、第一副气流通道182和第二副气流通道184,主气流通道180内设置有加热组件130,气体在主气流通道180中沿第一方向流动;气体在第一副气流通道中分别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流动,也可以沿第一方向流动,也可以沿第二方向流动;第二副气流通道184和第一副气流通道182径向布置,第二副气流通道184设置有加湿部122,气体在第二副气流通道184中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流动。在取暖设备100工作时,通过进气口流入腔体112的冷空气,气体在主气流通道180内流动,加热组件130对气流进行加热,提高取暖设备100的对流速率,提高热循环效率,气流通过主气流通道180进入径向布置的第二副气流通道184和第一副气流通道182内,热气流经过设置在第二副气流通道184的加湿部122,可以使加湿部122内的液体蒸发,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

部分气体会通过第二副气流通道184沿第二方向直接排出取暖设备100,对周围环境进行加热,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

具体地,如图31所示,壳体117的内壁围设形成主气流通道180,储液盒140的一侧外壁与搭接部142形成第一副气流通道182,储液盒140的另一侧外壁与加湿部122组合形成第二副气流通道184。

具体地,储液盒140的外壁面沿第一方向倾斜设置,进而可以使气流在第一出气口116流出后,在储液盒140内壁的导流作用下向第二方向流动。

具体地,如图30和图31所示,第一方向为箭头M所指的方向,因此第一方向为竖向方向,第二方向为箭头N所指的方向,即横向方向。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0和图37所示,壳组件110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区186,安装区186与第一出气口116自壳组件110的顶部的中心向壳组件110的顶部的边缘依次设置;储液盒140凸出于壳组件110的顶部,加湿部122与壳组件110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188,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和第一出气口116后,在储液盒140的导向作用下朝第二方向流动,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第一出气口116和加湿部122;或储液盒140不凸出于壳组件110的顶部,加湿部122与壳组件110的顶部贴合,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从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第一出气口116和加湿部122。

在该实施例中,壳组件110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区186,安装区186与第一出气口116自壳组件110的顶部的中心向壳组件110的顶部的边缘依次设置;储液盒140凸出于壳组件110的顶部,加湿部122与壳组件110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188,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和第一出气口116后,在储液盒140的导向作用下朝第二方向流动,对取暖设备100的周围进行加热,提高周围环境舒适度,另一部分所述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第一出气口116和所述加湿部122,进而可以通过热气流携带加湿部122中的液体进入周围空气中,使加湿部122的液体加快挥发,提高周围环境的水汽,进而增加环境的湿润度;也可以设置储液盒140不凸出于所述壳组件110的顶部,加湿部122与壳组件110的顶部贴合,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从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第一出气口116和加湿部122,一部分气体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出口进行排气,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上升,另一部分气体通过加湿部122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提高环境的湿润度,实现在保证取暖设备100的排气效率的同时提高环境的湿润度,提高周围环境的舒适度。

具体地,加湿部122贴合于壳组件110的顶部,壳组件110的顶部对加湿部122进行支撑,便于对加湿部122的固定。在取暖设备100工作时,一部分气体通过壳组件110的顶部上的第一出气口116与加湿部122接触,通过加湿部122后这一部分气体排入周围环境,加快加湿部122的液体挥发,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具体地,加湿部122可以与壳组件110的顶部处于无缝隙贴合,便于腔体112排出的部分气体进入加湿部122,进而可以提高加湿部122的加湿效果,便于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增温。

具体地,也可以设置加湿部122与壳组件110的顶部为有缝隙贴合,可以使气体通过壳组件110的顶部第一出气口116流入加湿部122与壳组件之间的缝隙内,一部分气体可以通过缝隙排入周围环境,另一部分气体可以通过加湿部122排入周围环境,进而可以保证热气的排气效率的同时,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提高环境舒适度。

具体地,储液盒140的侧壁沿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可以使储液盒140设置壳组件110的顶部的同时,使储液盒140上方的加湿部122与壳组件110的顶部存在间隙188,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116流出后通过储液盒的侧壁导流,气流沿第二方向流动,由于加湿部122设置在储液盒140的上方,所以另一部分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116流出,经过间隙188后穿过加湿部122,可以在保证排气效率的同时,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5所示,壳组件110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区186,第一出气口116与安装区186自壳组件110的顶部的中心向壳组件110的顶部的边缘依次设置;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从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第一出气口116和加湿部122。

在该实施例中,壳组件110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区186,第一出气口116与安装区186自壳组件110的顶部的中心向壳组件110的顶部的边缘依次设置,使加湿部122可以设置在安装区186上,进而实现壳组件110的顶部中间为热风的排出区域,壳组件110顶部外周为加湿区域,提高周围环境的舒适度,当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形成热空气气流,热空气气流从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对周围环境进行升温处理;同时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第一出气口116和加湿部122,气体受热形成热气流,热气流经过加湿部122,加湿部122内的水分蒸发,进而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提高环境的湿润度。由于一部分气体可以通过第一出气口116直接流出腔体112,另一部分气体可以加热后经过设置在安装区186上的加湿部122进入空气中,提高周围环境的湿度,所以取暖设备100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湿度,提高周围环境的温润程度,在保证热气流外排效率的同时提高空气的湿润度,提高环境舒适度。

具体地,可以设置加湿部122覆盖在安装区186上,使通过安装区处的气体可以与加湿部122接触,并通过加湿部122进入周围空气,加快加湿部的液体挥发,提高环境湿度。

具体地,安装区186可以便于加湿部122的安装,同时可以设置加湿部122完全覆盖安装区186上,也可以设置加湿部122部分覆盖在安装区186上,可以在保证取暖设备100的热气排气效率的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处理。

具体地,如图35和图36所示,储液盒140的内壁沿第一方向设置,进而可以将储液盒140直接设置在安装区186内,设置加湿部122覆盖部分第一出气口116,可以使一部分流动的热空气直接通过第一出气口116沿第一方向流出腔体112,使另一部分流动的热空气通过第一出气口经过加湿部122后流出腔体112,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处理,提高环境的湿润度。

具体地,也可以将储液盒140沿壳体117的外周布置,储液盒140套设在壳体117的上端,加湿部122覆盖盖体118的外周,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出气口116直接流出腔体,另一部分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口116穿过加湿部122进入周围环境,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湿度。

具体地,如图14所示,热空气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116流出可以提高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提升取暖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7所示,壳组件110的上部侧壁面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90;储液盒140的高度高于第二出气口190时,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从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第一出气口116和加湿部122。

如图38所示,储液盒140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气口190时,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从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朝第二方向流经第二出气口190和加湿部122。

如图39所示,储液盒140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气口190时,第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从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第二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朝第二方向流经第二出气口190和加湿部122,第三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第一出气口116和加湿部122。

在该实施例中,壳组件110的上部侧壁面设置有第二出气口190;储液盒140的高度高于第二出气口190时,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从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进而对周围环境进行增温取暖,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第一出气口116和加湿部122,热空气的流动可以携带加湿部122内的液体,同时也可以加快加湿部122内的液体挥发;在设置储液盒140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气口190时,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从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对周围环境进行增温处理,提高环境温度,使环境更加舒适,便于用户使用。另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朝第二方向流经第二出气口190和加湿部122,提高环境的湿度,进而使得环境可以处于温润的状态,降低环境干燥的程度,提高环境舒适度,也可以在保证取暖设备100的取暖效果的同时提高加湿效果;也可以在设置储液盒140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气口190时,第一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从第一出气口116流出腔体112,第二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后,朝第二方向流经第二出气口190和加湿部122,第三部分气体沿第一方向流经加热组件130、第一出气口116和加湿部122,进而实现热空气通过加湿部122,加快加湿部122的液体挥发,提高环境的舒适度。

具体地,如图37所示,壳体117的上端出风部191的截面直径小于壳体117的截面直径,储液盒140套设在壳体117上端的出风部191上,储液盒140的高度高于出风部191上第二出气口190的高度,可以设置加湿部122覆盖在部分第一出气口116上,通过第一出气口116的部分气体可以沿第一方向流出腔体112,另一部分气体可以通过路径X,沿第一方向通过加湿部122,进而通过加快加湿部122上液体的挥发,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度。

具体地,如图38所示,可以设置储液盒140环绕在壳体117上端,将加湿部122设置在壳体117上端的侧壁处,同时可以设置加湿部122的高度大于等于第二出气口190的高度,当气体通过第二出气口190流出时,沿第二方向和路径Y进入加湿部122,并通过加湿部122进入周围环境,提高环境的湿润度。

具体地,如图7所示,可以将储液盒140设置为环形,设置储液盒的搭接部142也为环形,同时储液盒第一端的直径大于搭接部内环直径。

具体地,如图39所示,可以在壳体117上端的出风部191上套设储液盒140,并将加湿部122沿出风部191的径向边缘布置,并使加湿部122可以覆盖出风部191的第二出气口190,同时也可以覆盖部分第一出气口116,进而可以使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口116直接流出腔体112,也可以使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口116穿过加湿部122后进入周围环境,也可以使另一部分气体通过第二出气口190进入加湿部122,并通过加湿部122进入周围环境。

具体地,储液盒140的侧壁上设置有封闭区域和通气区域,通气区域上设置有开孔,开孔与第二出气口190相对,可以使气体通过第二出气口190进入开孔,进而气体通过设置在储液盒140上的加湿部122排出腔体112,储液盒140的封闭区域为储水区域,储液盒140内的最大储水高度等于封闭区域的高度,设置储液盒140的高度为储液盒140内的最大储水高度,即储液盒140的高度等于封闭区域的高度。

所以在储液盒140的高度高于第二出气口190时,储液盒140的封闭区域对第二出气口190进行封闭,气体通过第一出气口116向上排出。

当储液盒140的高度低于第二出气口190时,即储液盒140的封闭区域对第二出气口190进行部分封闭,也可以设置储液盒140的封闭区域不对第二出气口190进行遮挡,气体可以通过第二出气口190进入加湿部122内,再排入周围环境,提高周围环境的温湿度。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9所示,加湿部件120包括加湿部122和连接部124,加湿部122覆盖于搭接部142远离盖体118的一侧,连接部124的一端与加湿部122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储液盒140内。

在该实施例中,加湿部件120包括加湿部122和连接部124,加湿部122覆盖于搭接部142远离盖体118的一侧,连接部124的一端与加湿部122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储液盒140内,进而当储液盒140内储存有液体时,连接部124延伸进入储液盒140的一端可以吸附储液盒140内的液体,通过连接部124与加湿部122的相连,加湿部122内可以存储有部分液体,当取暖设备100工作时,加热组件130对进气口114进入的冷空气进行加热,热气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116后,部分热气气流会穿过覆盖于搭接部142远离盖体118一侧的加湿部122,进而可以使部分热气气流携带液体进入周围空气中,已完成对周围环境的加湿处理,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程度。

具体地,储液盒140可以设置为两个水箱,两个水箱可以相对设置在盖体118上,并设置两个加湿部件120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储液盒140上。

具体地,如图10所示,可以设置单个水箱为储液盒140,并将单一的加湿部件120套设在储液盒140上。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可以设置两个相对的水箱为储液盒140,并将两个加湿部件120分别套设在储液盒140上。

具体地,如图12所示,为单个储液盒装配完成后的取暖设备100整机示意图。

具体地,可以在盖体118上设置多个储液盒140,多个储液盒140均匀分布,同时将多个加湿部件120分别套设在多个储液盒140上。

具体地,如图14所示,加湿部件120可与盖体118分离,以便于用户对加湿部件120进行清洁。

具体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加湿部122覆盖搭接部142的整体。

具体地,如图27和图28所示,加湿部件120的加湿部122可以完全覆盖搭接部142。

具体地,如图19和图20所示,加湿部122覆盖搭接部142的局部。

具体地,如图25和图26所示,加湿部件120的加湿部122可以部分覆盖搭接部142。

具体地,如图8所示,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储液盒140,并在储液盒140上设置加湿部12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连接部124沿第一方向布置;或连接部124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布置;其中,第一方向为取暖设备100工作时气体在腔体112内的流动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连接部124沿第一方向布置,可以缩短连接部124的长度,进而缩短储液盒140内液体在流经连接部124的路径长度,或连接部124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布置,也可以对连接部124倾斜布置,可以便于对加湿部件120进行定位,取暖设备100工作过程中会有气体流动,同时由于第一方向为取暖设备100工作时气体在腔体112内的流动方向,所以倾斜布置的连接部124可以提升加湿部件120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20所示,第一方向为方向M。

具体地,如图20所示,连接部124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布置。

具体地,如图21和图22所示,连接部124沿第一方向布置。

具体地,如图16所示,为连接部124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取暖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壳组件1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16;加湿部件120与第一出气口116相对,位于壳组件110的顶部远离腔体112的一侧,和/或储液盒140沿盖体118的外周呈环形或弧形布置。

在该实施例中,壳组件1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16;加湿部件120与第一出气口116相对,位于壳组件110的顶部远离腔体112的一侧,和/或储液盒140沿盖体118的外周呈环形或弧形布置,壳组件1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16;加湿部件120与第一出气口116相对,位于壳组件110的顶部远离腔体112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一出气口116对便于取暖设备100的热气外排,提高对周围环境温度的提高,通过将加湿部件120与第一出气口116相对设置,可以使通过第一出气口116外排的热气通过加湿部件120后,可以使加湿部件120内的液体蒸发,进而提高气体内水汽含量,进而提高周围环境的湿润度,有利于提升环境的温润效果,使环境更加舒适。可以实现通过盖体118对储液盒140进行定位,便于对储液盒140进行安装固定,提高储液盒140的稳定性,同时也提高储液盒140的安装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2和图13所示,壳组件110包括壳体117和盖体118,盖体118盖设于壳体117上,盖体118与壳体117围设出腔体112,盖体118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16和第二通孔119;加湿部件120覆盖于第一出气口116远离腔体112的一侧储液部144设置于第二通孔119内,并且延伸至腔体112内。

在该实施例中,壳组件110包括壳体117和盖体118,盖体118盖设于壳体117上,盖体118与壳体117围设出腔体112,盖体118设置有第一出气口116和第二通孔119;加湿部件120覆盖于第一出气口116远离腔体112的一侧,储液部144设置于第二通孔119内,并且延伸至腔体112内。盖体118与壳体117围设出腔体112,便于对加热组件130的安装,同时围设出的腔体112还可以便于冷空气与加热组件130接触,再将加热后的热气气体由盖体118上设置的第一出气口116排出,由于加湿部件120覆盖于第一出气口116远离腔体112的一侧,进而可以使热气气流与加湿部件120的接触更加充分,增大通过加湿部件120排出取暖设备100的热气的流量,进而加大排出热气携带的液体含量,增大环境湿度,使得环境空气更加温润,在保证取暖设备100的热气的排气效果的同时增大加湿效果。由于储液部144设置于第二通孔119内,并且延伸至腔体112内,可以通过第二通孔119对储液部144的安装进行定位,进而降低储液部144的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具体地,如图29、图30和图31所示,为储液部144设置于第二通孔119内,并且延伸至腔体112内的取暖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23和图24所示,搭接部142与储液部144为一体式结构;或搭接部142与储液部144为分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搭接部142与储液部144为一体式结构,便于搭接部142和储液部144的生产制造,或搭接部142与储液部144为分体式结构,便于对搭接部142和储液部144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具体地,如图24所示,搭接部142与储液部144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地,如图23所示,搭接部142与储液部144为分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进气口1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气口114沿盖体118的周向布置;加湿部122呈弧状或环状,覆盖于多个进气口114。

在该实施例中,进气口1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气口114沿盖体118的周向布置,便于取暖设备100工作时内部热气气体排出取暖设备100,提高取暖效果,加湿部122呈弧状或环状,覆盖于多个进气口114,增大加湿部122与外排热气的接触,便于部分热气气体携带液体进入周围环境,使得周围环境更加湿润,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加湿部122覆盖于多个进气口114靠近壳体117的一侧;或加湿部122覆盖于多个进气口114靠近盖体118中心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加湿部122覆盖于多个进气口114靠近壳体117的一侧,取暖设备100工作时,腔体112内的加热组件130产生的热量,进而使附着在壳体117内壁上的热量与加湿部件120的接触更加充分,可以使得加湿部件120内吸附的液体受热挥发,进而提高对周围环境的加湿效果,提升周围空气的湿润度,或加湿部122覆盖于多个进气口114靠近盖体118中心的一侧,由于向上流动的热气流受到壳体117内壁的阻力,导致盖体118靠近壳体117处热量积聚,将加湿部件120覆盖于多个进气口114靠近盖体118中心的一侧可以减小对靠近壳体117内壁气流的阻隔,进而降低对取暖设备100沿壳体117内壁散出的热量的阻隔,提升取暖效果,实现在保证取暖设备100的增温效果的同时,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处理,使得周围环境更加湿润。

具体地,如图15、图16所示,储液盒下沉到盖体118内,而且储液盒不用设置搭接部142,加湿部件120的加湿部122可以放置在盖体118上。

具体地,如图32、图33和图34所示,为储液盒未完全下沉到腔体112内的取暖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如图35和图36所示,为储液盒下沉到盖体118的取暖设备100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储液盒140为金属盒,加湿部件120为阻燃材质的加湿部件120;或储液盒140为塑料盒。

在该实施例中,储液盒140为金属盒,便于储液盒140的加工生产,加湿部件120为阻燃材质的加湿部件120,由于取暖设备100在工作时,加热组件130对气体进行加热,进而产生的热气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116排出取暖设备100,通过设置金属材质的储液盒140可以提高储液盒140的耐高温性能,避免储液盒140受温度影响而发生形变,同时阻燃材质的加湿部件120也可以避免加湿部件120受热气气流的影响,也可以将储液盒140设置为塑料盒,降低储液盒140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3所示,取暖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风机150,第一风机150设置于腔体112内,位于加热组件130靠近进气口114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取暖设备100还包括第一风机150,第一风机150设置于腔体112内,位于加热组件130靠近进气口114的一侧。当取暖设备100工作时,冷空气通过进气口114进入取暖设备100内,通过第一风机150的驱动,气体快速流过加热组件130,并形成热气气流,部分热气气流会通过第一出气口116直接进入周围环境,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同时部分热气气流会经过加湿部件120,并携带部分液体进入周围环境,对周围环境进行加湿处理,通过设置第一风机150可以提高气体的流动速率,提高气体与加热组件130和加湿部件120的接触效率,进而提升加热效率,同时还可以提升加湿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38所示,取暖设备100还包括过滤部件160和第二风机170,过滤部件160设置于腔体112内,位于进气口114与第一出气口116之间,第二风机170设置于腔体112内,能够驱动腔体112内的气体经过过滤部件160。

在该实施例中,取暖设备100还包括过滤部件160和第二风机170,过滤部件160设置于腔体112内,位于进气口114与第一出气口116之间,由于冷气通过进气口114进入取暖设备100内,会受到加热组件130的加热,再向第一出气口116流动,过滤部件160可以对流动的气体进行过滤,降低气体中的颗粒物浓度,同时可以减少气体中的有害物质,由于第二风机170设置于腔体112内,能够驱动腔体112内的气体经过过滤部件160,可以增大腔体112内气体经过过滤部件160的流速,提高过滤部件160的过滤速率,提升取暖设备100的过滤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风机170和过滤部件160可以增加周围环境空气的洁净程度,提升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提升舒适性。

具体地,如图40所示,取暖设备100工作时,冷空气通过方向a进入腔体112内,经过过滤部件160后沿方向b上移,在第二风机170的驱动下,气体沿方向c和方向d上移,气体通过方向e经过加湿部122后排出取暖设备100。

具体地,如图41所示,气体受第二风机170的驱动下,气体沿方向f穿过过滤部件160,后沿方向g上升,气体沿方向h上移,沿方向k通过加湿部件120后排出取暖设备100。

具体地,取暖设备100可以为电暖风、空气净化器和空气加湿器。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发明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取暖炉的配套取暖设备及取暖炉
  • 取暖器母机、取暖器子机和取暖器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583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