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8:24


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各级省、市级能源主管部门对行业监管、并网消纳、项目备案等提出相应要求,分布式规模化接入对电网规划、并网、配电网承载力等均提出更高要求。

为有效支撑国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规划,电网公司需要计算市县维度的分布式光伏可接入容量数据。结合现有消纳计算和配电网承载力计算结果,会出现两套数据不融合的情况,无法给出既满足全网消纳约束又考虑配电网设备可接入限制的分布式光伏可接入容量的计算结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包括:

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将所述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

比较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进一步的,所述比较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包括:

比较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若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大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则将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为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若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则将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确定为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进一步的,所述比较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包括:

比较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若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大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是否小于规划装机规模;

若确定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小于所述规划装机规模,则将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为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若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确定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是否小于所述规划装机规模;

若确定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所述规划装机规模,则将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确定为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进一步的,还包括:

获得历史数据中已装机规模与新增装机的第一相关数据,负荷与新增装机的第二相关数据,光照资源与新增装机的第三相关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相关数据、第二相关数据及第三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包括:

确定电网能源消纳能力测算的第一影响因素;

基于所述给定消纳率在所述第一影响因素下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进一步的,所述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包括:

确定配电网承载能力测算的第二影响因素;

基于所述配电网承载能力在所述第二影响因素下确定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进一步的,还包括:

分析比较所述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与所述特定地区下多个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和;

若确定所述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小于所述特定地区下多个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和,则将所述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以获得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

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系统,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比较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将所述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比较所述预测可装机规模与所述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所述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处理过程的程序。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至少存储一组指令集;

所述指令集用于被调用并至少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公开的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本方案将基于给定消纳率计算得到的特定区域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回归模型,以获得该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从而实现在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基础上实现与配电网承载能力相关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以及与给定消纳率相关的预测可装机规模的比较,以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既满足全网消纳约束又满足配电网设备可接入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其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1、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步骤S12、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步骤S13、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

步骤S14、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宏观维度的新能源消纳计算通常采用电力系统生产模拟法,模拟电力系统实际生产运行状态,以每个时段进行电力平衡分析,分析接入一定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情况下,系统全年所产生的弃风弃光点亮,得到在保证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5%的情况下接入新能源装机,就是消纳能力。其中,每个时段可以为5分钟,也可以为1小时等。

微观维度的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承载力计算评估遵循“分区分层”原则,从总体到局部、从高压到低压,按供电区域和电压等级逐级开展,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热稳定性、断路电流越限、电压越限、谐波越限等,得到变电站、线路、台变的可接入装机容量。

配电网承载能力是从配电网安全角度考虑设备最大承受容量;消纳计算是从电力电量平衡的角度计算电力系统所能接纳的新能源的能力,但是,考虑整县全额消纳为前提的,配电网承载力的计算结果要作为装机中分布式光伏的容量上限考虑。消纳计算是规划态,考虑了储能、各种调节能力的全省光伏可新增装机综合;配电网承载力是实时典型运行方式态,仅依托现有实际电网,在极端情况下没有考虑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调节能力。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两者边界和原理均不同,无法直接相互校验和计算,就会出现无法给出既满足全网消纳约束又满足配电网设备可接入限制的分布式光伏可接入容量计算结果的问题。

基于此,本方案中,将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的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调整为针对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之后再与特定地区向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进行比较,以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既满足全网消纳约束,又满足配电网设备可接入限制。

在消纳计算和配电网承载力计算结果上,市县维度的分布式电源可新增装机配比的装机规划的确定方法的目标是,开展消纳计算与配电网承载力计算相互校验的方法,其通过将消纳计算结果通过回归模型,分解到市县维度,再与配电网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市县维度上的装机规划。

其中,消纳计算,即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消纳计算结果即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配电网承载力计算,即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配网承载力计算结果即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特定地区可以为省级区域,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可以为省级区域下的市县维度区域。

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其是在指定的消纳率的基础上确定全省的可新增装机规模,此时计算得到的第一可新增装机规模是省级的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其是在配电网承载能力的约束下确定的省级以下的各市县级别的可新增装机规模,即第二可新增装机规模是市县级的可新增能装机规模。

若要实现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既能够满足消纳率约束也能够满足配电网承载能力约束,就需要将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出的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与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出的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在同一基础上进行比较,由于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出的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是省级的可新增装机规模,则可将该省级的可新增装机规模调整为市县级别的可新增装机规模后,即可与市县级别的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出的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进行比较。

具体的,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中,即可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即通过该回归模型,能够将升级的可新增装机规模调整为市县级别的可新增装机规模,即得到的预测可装机规模是市县级别的基于给定消纳率的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在市县级别的基础上,比较基于给定消纳率的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与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的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从而确定出一个最终的装机规划,以使得该装机规划既能够满足给定消纳率,也能够满足配电网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本方案将基于给定消纳率计算得到的特定区域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回归模型,以获得该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从而实现在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基础上实现与配电网承载能力相关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以及与给定消纳率相关的预测可装机规模的比较,以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既满足全网消纳约束又满足配电网设备可接入限制。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S21、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步骤S22、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步骤S23、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

步骤S24、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步骤S25、若第一比较结果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大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将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为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步骤S26、若第一比较结果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将预测可装机规模确定为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在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时,得到预测可装机规模大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第一比较结果,或者,得到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第一比较结果。

若第一比较结果为预测可装机规模大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则选择规模较小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作为该特定地区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基于该装机规划进行光伏新能源的装机;

若第一比较结果为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则选择规模较小的预测可装机规模作为该特定地区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基于该装机规划进行光伏新能源的装机。

无论是预测可装机规模大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还是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都是选择规模较小装机规模作为装机规划,以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能够同时满足给定消纳率及配电网承载能力两种约束。

进一步的,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还可以为:

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获得第一比较结果;若第一比较结果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大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是否小于规划装机规模;若确定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小于规划装机规模,则将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为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若第一比较结果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是否小于规划装机规模;若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规划装机规模,则将预测可装机规模确定为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即在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获得第一比较结果后,确定出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中的较小的值,将确定出的较小的值进一步与规划装机规模进行比较。

若第一比较结果表明预测可装机规模大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则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是其中的较小值,将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与规划装机规模进行比较,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与规划装机规模中选择较小值作为装机规划,以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无论是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还是规划装机规模,其都能够既符合给定消纳率的约束,也符合配电网承载能力的约束,还不会超出规划装机规模。

同样的,若第一比较结果表明可装机规模小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则可装机规模是其中的较小值,将可装机规模与规划装机规模进行比较,从可装机规模与规划装机规模中选择较小值作为装机规划,以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无论是可装机规模还是规划装机规模,其都能够既符合给定消纳率的约束,也符合配电网承载能力的约束,还不会超出规划装机规模。

其中,规划装机规模,即基于政策引导确定的装机规模,无论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的装机规模以及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的装机规模为多少,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都不能超出基于政策引导确定的装机规模。

进一步的,预先建立回归模型,可以为:

获得历史数据中已装机规模与新增装机的第一相关数据,负荷与新增装机的第二相关数据,光照资源与新增装机的第三相关数据,基于第一相关数据、第二相关数据及第三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

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装机容量与这个地区已经并网装机和这个地区的光照资源强相关,大概率情况下,已经并网装机和光照资源越好,装机就会越多,因此,通过历史数据验证这个相关性,从而得到回归模型。

在得到回归模型后,将基于给定消纳率得到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该按照期末装机、资源、用电负荷等维度建立的回归模型中,并赋权赋值分解到市县维度,以便与市县维度的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进行比较,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能够满足给定消纳率及配电网承载能力这两个约束。

本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本方案将基于给定消纳率计算得到的特定区域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回归模型,以获得该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从而实现在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基础上实现与配电网承载能力相关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以及与给定消纳率相关的预测可装机规模的比较,以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既满足全网消纳约束又满足配电网设备可接入限制。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其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1、确定电网能源消纳能力测算的第一影响因素;

步骤S32、基于给定消纳率在第一影响因素下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步骤S33、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步骤S34、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

步骤S35、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目的是通过建立电力电量平衡模型仿真计算一段时间内电力系统可消纳的新能源发电量,并提出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措施建议,用以指导电网规划、调度运行、电能交易、检修等相关工作。

通常采用电力系统生产模拟法,模拟电力系统实际生产运行状态,以每个时段进行电力平衡分析,分析接入一定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情况下,系统全年所产生的弃风弃光电量,得到在保证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5%的情况下接入新能源装机,就是消纳能力,一个时段可以为5分钟或1小时等。

需要的数据包括按各电网聚合模型下的计算时段内电源、负荷和联络线数据,对于随时间变化的序列数据,数据时间分辨率不应小于60分钟。

新能源消纳能力主要受电力系统互联互通水平、电源调节性能以及负荷特性三方面因素影响,即第一影响因素至少包括:电力系统互联互通水平、电源调节性能以及负荷特性。

在电力系统互联互通水平方面,我国新能源资源与负荷呈逆向分布,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通常负荷水平有限,大规模新能源装机并网后对电力系统送出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新能源跨省跨区外送通道建设是影响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

在电力调节性能方面,我国受资源禀赋影响,电源装机以燃煤火电机组为主,当前技术条件下火电机组调峰能力有限,无法快速跟踪新能源出力波动,冬季供暖期供热机组以热定电,调节能力进一步降低。因此,开展火电机组深调峰技术改造是影响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因素。

在负荷特性方面,电力系统运行特性要求发用电实时动态平衡,新能源各时刻出力必须小于等于负荷功率,因此,从提高负荷出力水平的角度出发,实施电能替代和需求侧响应是影响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确定第一影响因素后,基于第一影响因素确定给定消纳率下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进一步的,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包括:

确定配电网承载能力测算的第二影响因素;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在第二影响因素下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的承载力评估遵循“分区分层”原则,从总体到局部、从高压到低压,按供电区域和电压等级逐级开展,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热稳定性、短路电流越限、电压越限、谐波越限等,即第二影响因素至少包括:热稳定性、短路电流越限、电压越限、谐波越限。

依托的数据包括:分布式光伏并网数据、分布式光伏并网性能数据、电网设备参数、电网安全运行边界数据等,并充分考虑在建及已批复电源和电网项目。评估数据来源于历史运行数据、运行设备参数、电网实测数据、电网和电源的建设规划数据,并充分考虑地理位置、电网结构、运行方式、负荷类型、负荷水平、时间尺度等因素。

在确定第二影响因素后,基于第二影响因素确定在配电网承载能力下特定地区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进一步的,在获得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及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后,还可以包括:

分析比较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与特定地区下多个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和;若确定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小于特定地区下多个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和,则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以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

即在获得特定地区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后,需要首先获得在配电网承载能力下特定地区所有子区域的分布式装机规模,即将特定地区下每一个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相加,得到该特定地区的所有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和。

上述得到的该特定地区的所有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和是以特定地区为基础的,由于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也是以特定地区为基础的,则该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和能够与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进行比较,比较两个数值的大小,以便验证是否是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较小。

若比较确定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和大于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则选择数值较小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进行后续计算,即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回归模型,以便将以特定地区为基础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分解为以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为基础的预测可装机规模,以便在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基础上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本实施例通过筛选出对新增装机影响较大的因素,并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各种因素的影响因子,回归分析误差较小,可应用于电网公司规划市县级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工作。

本实施例以研究新能源消纳能力测算和配电网承载能力评估的原理和数据基础下,以各市县地区装机现状、地区资源禀赋、用电负荷、政策需求为约束,明确省内各市县区域最大可装机规模,得出各市县可增装机容量,即装机规划。

本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本方案将基于给定消纳率计算得到的特定区域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回归模型,以获得该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从而实现在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基础上实现与配电网承载能力相关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以及与给定消纳率相关的预测可装机规模的比较,以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既满足全网消纳约束又满足配电网设备可接入限制。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伏可增装机确定系统,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41,第二确定单元42,获得单元43及第三确定单元44。

其中,第一确定单元41用于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第二确定单元42用于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获得单元43用于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

第三确定单元44用于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进一步的,第三确定单元用于:

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获得第一比较结果;若第一比较结果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大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则将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为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若第一比较结果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则将预测可装机规模确定为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进一步的,第三确定单元用于:

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获得第一比较结果;若第一比较结果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大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是否小于规划装机规模;若确定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小于规划装机规模,则将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为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若第一比较结果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是否小于规划装机规模;若确定预测可装机规模小于规划装机规模,则将预测可装机规模确定为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可增装机确定系统,还可以包括: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获得历史数据中已装机规模与新增装机的第一相关数据,负荷与新增装机的第二相关数据,光照资源与新增装机的第三相关数据;基于第一相关数据、第二相关数据及第三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

进一步的,第一确定单元用于:

确定电网能源消纳能力测算的第一影响因素;基于给定消纳率在第一影响因素下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

进一步的,第二确定单元用于:

确定配电网承载能力测算的第二影响因素;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在第二影响因素下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

进一步的,第三确定单元还用于:

分析比较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与特定地区下多个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和;若确定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小于特定地区下多个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的和,则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以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

本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可增装机确定系统是在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实现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可增装机确定系统,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本方案将基于给定消纳率计算得到的特定区域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回归模型,以获得该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从而实现在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基础上实现与配电网承载能力相关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以及与给定消纳率相关的预测可装机规模的比较,以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既满足全网消纳约束又满足配电网设备可接入限制。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包括:

处理器51及存储器52。

其中,处理器51用于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

存储器52用于存储处理器执行上述处理过程的程序。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是在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的基础上实现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基于给定消纳率确定特定地区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基于配电网承载能力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将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预先建立的回归模型,获得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比较预测可装机规模与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确定特定地区下不同子区域的装机规划。本方案将基于给定消纳率计算得到的特定区域的第一可新增能源装机规模输入至回归模型,以获得该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预测可装机规模,从而实现在特定区域下不同子区域的基础上实现与配电网承载能力相关的第二可新增分布式装机规模以及与给定消纳率相关的预测可装机规模的比较,以使得最终确定的装机规划既满足全网消纳约束又满足配电网设备可接入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实现上述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的各步骤,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相应部分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光伏可增装机确定方法方面或光伏可增装机确定系统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所提供方法,具体实现过程可以参照上述相应实施例的描述,不做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光伏增程式车载复合电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一种光伏组件性能确定的方法和系统
  • 一种具有不确定光伏系统的最大功率点模糊跟踪控制方法
  • 一种光伏空调用电量提醒方法、系统、光伏空调
  • 一种确定光伏发电系统装机量的方法和装置
  • 一种确定光伏发电系统装机量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86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