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侧气囊装置及车辆座椅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2:29


一种侧气囊装置及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汽车侧气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气囊装置及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侧气囊是安装在座椅外侧的,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目前,现有的侧气囊一般都是整体卷折后安装在座椅的侧部,汽车受到侧面碰撞时,侧气囊在展开的过程中,上中下三个部分同步展开,导致乘员的手臂较易挤压到肋骨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侧气囊装置及车辆座椅,通过对气袋本体的上部区域折叠形成上部折叠区,对气袋本体的下部区域内塞形成下部内塞区,当气袋本体充气展开时,中部平铺区充气过程中,下部内塞区快速获得气体膨胀,将上部未展开区域推出并垂向乘员手臂下侧,能使上部折叠区在展开时,乘员手臂被抬起,避免乘员的手臂挤压到肋骨。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侧气囊装置,包括气袋本体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气袋本体在所述侧气囊装置需要展开的情况下,由所述气体发生器充入气体而展开,所述气袋本体包括相互连通的上部折叠区、中部平铺区和下部内塞区,所述中部平铺区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相连通,在所述气袋本体展开时,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流入到所述下部内塞区端部的距离小于流入到所述上部折叠区端部的距离,以使得所述下部内塞区先于所述上部折叠区展开。

优选的,所述下部内塞区为内塞后折返,使得所述下部内塞区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中部平铺区,所述下部内塞区的的下端部边缘朝向远离所述中部平铺区的方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部内塞区为六层布片重叠,且重叠后的六层布片之间通过第一预缝线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中部平铺区的宽度为0~30mm。

优选的,所述上部折叠区的折叠方式为卷折、翻折和Z折中的一种或组合。

优选的,所述上部折叠区为至少两折,且折叠后通过第二预缝线连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侧气囊装置还包括导气袋,所述导气袋安装于所述气袋本体上,所述气袋本体通过所述导气袋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气袋本体为单腔平面结构。

优选的,所述气袋本体从远离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方向向靠近气体发生器的方向整体折叠。

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侧气囊装置,所述侧气囊装置安装在所述座椅本体的侧部,对所述座椅本体上的乘员的肩部、胸部和臀部区域进行保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对气袋本体的上部区域折叠形成上部折叠区,对气袋本体的下部区域内塞形成下部内塞区,当气袋本体充气展开时,中部平铺区充气过程中,下部内塞区快速获得气体膨胀,将上部未展开区域推出并垂向乘员手臂下侧,能使上部折叠区在展开时,乘员手臂被抬起,避免乘员的手臂挤压到肋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侧气囊装置的气袋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侧气囊装置的气袋本体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侧气囊装置的上部折叠区卷折和Z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座椅的侧气囊装置初步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座椅的侧气囊装置展开时将乘员手臂向上抬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座椅的侧气囊装置完全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和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侧气囊是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侧气囊是安装在座椅外侧的,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在汽车发生碰撞后,尤其是侧向撞击,能减缓乘客身体近车门侧的手臂、肋骨直接与门板硬碰硬后导致的骨折等身体损伤。但是,现有的侧气囊一般都是整体卷折后安装在座椅的侧部,侧气囊在展开的过程中,上中下三个部分同步展开,由于侧气囊无法将乘员的手臂抬起,导致侧气囊在展开的过程中会挤压乘员的手臂,使得乘员手臂挤压肋骨造成伤害,即使有些侧气囊能够抬起乘员的手臂,但是手臂抬起过程中,过度向内,也会对胁骨造成伤害。

发明人经过了广泛和深入的试验,设计出一种侧气囊装置及车辆座椅,在侧气囊的展开过程中,能够将乘员的手臂抬起到与肩齐平或微向外地抬起乘员手臂。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侧气囊展开的过程中造成乘员手臂挤压身体。

更具体的,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包括:通过对气袋本体的上部区域折叠形成上部折叠区,对气袋本体的下部区域内塞形成下部内塞区,当气袋本体充气展开时,中部平铺区充气过程中,由于气体流入到下部内塞区端部的距离小于流入到上部折叠区端部的距离,因此下部内塞区会先于上部折叠区展开,下部内塞区快速获得气体膨胀,当下部内塞区迅速展开后,由于中部平铺区柔软,将上部折叠区未展开区域推出并垂向乘员手臂下侧,能使上部折叠区在展开时,乘员手臂被抬起,避免乘员的手臂挤压到肋骨。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侧气囊装置,包括气袋本体1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气袋本体1在所述侧气囊装置需要展开的情况下,由所述气体发生器充入气体而展开,所述气袋本体1包括相互连通的上部折叠区3、中部平铺区4和下部内塞区5,所述中部平铺区4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相连通,在所述气袋本体1展开时,所述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流入到所述下部内塞区5端部的距离小于流入到所述上部折叠区3端部的距离,以使得所述下部内塞区5先于所述上部折叠区3展开。

将气袋本体1平铺并分隔成上部、中部和下部三个区域,将气袋本体1的上部区域折叠形成上部折叠区3,气袋本体1的下部区域内塞形成下部内塞区5,气袋本体1的中部形成中部平铺区4,当气体发生器点爆释放气体时,气体进入中部平铺区4内,由于气袋本体1下部区域内塞,因此下部内塞区5端部的距离中部平铺区4较近,气体发生器所输出的气体可以短距离直冲气袋本体1的下端部,下部内塞区5在会在气体的作用下迅速展开,由于受到乘员手臂的自重压力,上部折叠区3位于乘员手臂下方,待中部平铺区4和下部折叠区充分膨胀后,上部折叠区3充气膨胀将乘员手臂上抬到肩部或更高度位置,能够避免乘员的手臂挤压到肋骨。

需要说明的是,下部内塞区5的设置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需要保证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流入到下部内塞区5端部的距离小于流入到上部折叠区3端部的距离,使得下部内塞区5能够先于上部折叠区3展开,保证上部折叠区3在乘员的手臂下方展开从而将乘员的手臂向上抬起即可。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部内塞区5为内塞后折返,使得所述下部内塞区5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中部平铺区4,所述下部内塞区5的的下端部边缘朝向远离所述中部平铺区4的方向设置,通过将气袋本体1的下部内塞后折返形成下部内塞区5,使得下部内塞区5的开口方向朝向中部平铺区4,便于中部平铺区4内的气体进入下部内塞区5,使得下部内塞区5迅速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将下部内塞区5内塞后折返,可以减少气袋本体1的占用空间,便于将气袋本体1安装在座椅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内塞区5为六层布片重叠,且重叠后的六层布片之间通过第一预缝线6连接固定,通过第一预缝线6对下部内塞区5的六层重叠布片进行连接固定,能够避免下部内塞区5出现松散的情况,同时通过第一预缝线6进行固定,预缝线之间的张力较小,便于下部内塞区5充气时的展开。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中部平铺区4的宽度为0~30mm,中部平铺区4的宽度可以根据气袋本体1的尺寸进行设置,中部平铺区4仅两层布层叠,当下部内塞区5迅速展开后,由于中部平铺区4柔软,将上部折叠区3未展开区域推出并垂向乘员手臂下侧,这个预先位置,能使上部折叠区3在展开时,乘员手臂被抬起,并不向内挤压身体,保证上部折叠区3展开时,可以与肩齐平或微向外地抬起乘员手臂。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折叠区3的折叠方式为卷折、翻折和Z折中的一种或组合,上部折叠区3的折叠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保证折叠后的上部折叠区3会晚于下部内塞区5展开即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便于折叠的折叠方式。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折叠区3为至少两折,且折叠后通过第二预缝线7连接固定,通过第二预缝线7对折叠后的上部折叠区3进行连接固定,能够避免上部折叠区3出现松散的情况,同时通过第二预缝线7进行固定,预缝线之间的张力较小,便于上部折叠区3后续充气时的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上部折叠区3的折叠次数可以根据气袋本体1的尺寸进行选择,以便于将折叠后的气袋安装在座椅上。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气囊装置还包括导气袋2,所述导气袋2安装于所述气袋本体1上,所述气袋本体1通过所述导气袋2与所述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相连通,通过在气袋本体1的中部平铺区4设置导气袋2,导气袋2与气体发生器的出气口相连通,当气体发生器点爆释放气体时,导气袋2可以对气体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气体流入气袋本体1内。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袋本体1为单腔平面结构,通过两层布片形成单腔平面结构的气袋本体1,保证上部折叠区3、中部平铺区4和下部内塞区5处于连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气袋本体1从远离所述气体发生器的方向向靠近气体发生器的方向整体折叠,通过将气袋本体1沿着靠近气体发生器的方向整体折叠,使得气袋本体1展开时朝向座椅前方的方向展开,从而实现对座椅上乘员的保护。

如图1-图6所示,基于相同发明构思,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包括座椅本体8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侧气囊装置,所述侧气囊装置安装在所述座椅本体8的侧部,对所述座椅本体8上的乘员的肩部、胸部和臀部区域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采用上述侧气囊装置,当车辆受到侧部撞击时,气体发生器点爆释放气体,气体进入气袋本体1的中部平铺区4内,气体发生器所输出的气体可以短距离直冲气袋本体1的下端部,下部内塞区5在会在气体的作用下迅速展开,由于受到乘员手臂的自重压力,上部折叠区3位于乘员手臂下方,待中部平铺区4和下部折叠区充分膨胀后,上部折叠区3充气膨胀将乘员手臂上抬到肩部或更高度位置,能够避免乘员的手臂挤压到肋骨,同时气袋本体1的上部继续膨胀至侧面肩部或更高位置,实现对乘员的肩部、胸部和臀部区域进行保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侧重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后面说明的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系统是对应的,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配备有侧气囊装置的车辆座椅和侧气囊装置
  • 搭载有侧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 一种车辆座椅靠背锁止装置
  • 一种座椅用滑轨解锁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侧气囊、具有座椅集成的气囊模块的车辆乘员约束系统以及具有座椅集成的气囊模块的车辆座椅
  • 侧气囊装置及具备该侧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分类

0612011605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