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及制冷气流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1:27


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及制冷气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及制冷气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通风制冷设备,可以是凉霸,也称为顶置风扇,可安装于厨房的顶端,用于降低厨房温度。

现有的通风制冷设备通常可以分为室内回风或者室外回风两种工作机制。其中,室外回风方式的通风制冷设备通常需要安装外机,以实现对制冷剂的散热,该方式可避免厨房油烟的吸入,回风制冷效果更佳;室内回风可以避免在墙体上新增通风孔,结构更加精简。但现有的通风制冷设备产品中的经过制冷机构和散热机构的空气通常分别在同一空间中流动,例如室外回风方式中,散热机构抽取的新风和排出的热风均在室外,制冷机构抽取的新风和排出的冷风均在室内,即室内与室外的空气并不流通。同时,该产品还有部分结构安装在外侧,对于部分有建筑外墙要求的结构来讲,该产品的容易不符合相关规定,且安装方式较为繁杂。另外,通常通风制冷设备的使用方式单一。

综上,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全安装于室内,并实现室内室外流通的通风制冷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通风制冷设备,该通风制冷设备的制冷通路和散热通路同时连接室外室内,在实现制冷和散热的同时,实现内外空气的流通,除此以外,该通风制冷设备整体安装于室内,例如吊顶隔层处,使安装结构更加简单。

具体的,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内的制冷机构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的通风组件;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面盖和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的侧面上设有与室外空气连通的第一进风部、与室内吊顶隔层连通的第二进风部以及与室外空气连通的第一出风部,所述面盖设有与室内空气连通的第二出风部;

所述制冷机构包括蒸发机构和冷凝机构,所述第一进风部、所述蒸发机构和所述第二出风部形成制冷通路;

所述第二进风部、所述冷凝机构和所述第一出风部形成散热通路;

所述通风组件包括通风管,所述第一进风部与所述通风管连接,所述第一出风部与另一所述通风管连接并与室外空气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进风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出风部所在的平面垂直。

可选的,所述外壳体设有两个第一进风部,所述第一进风部分别连接有所述通风管。

可选的,所述通风组件还包括转接件,不同所述第一进风部的所述通风管连接于同一所述转接件。

可选的,所述蒸发机构包括蒸发器和第一风机,所述蒸发器靠近所述第一进风部。

可选的,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冷凝器和第二风机,所述冷凝器靠近所述第二进风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为斜流风机。

可选的,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均包括抽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抽风口至所述出风口形成风机路径,所述第二风机的所述风机路径为直线并平行于所述第一出风部的出风方向。

可选的,所述面盖上设有照明组件。

除此以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冷气流控制方法,基于以上任一所述的通风制冷设备,包括以下内容:

所述第一进风部抽取室外新风,室外新风经过所述蒸发机构形成冷风,冷风从所述第二出风部导出;

同时,所述第二进风部抽取室内新风,室内新风经过过所述冷凝机构形成热风,热风从第一出风部导出。

本发明的制冷通风设备,起到如下技术效果:

该通风制冷设备包括壳体组件、制冷机构和通风组件,并形成有制冷通路和散热通路。其中,室外空气通过制冷通路进入室内,室内空气通过散热通路导出至室外,该通风制冷设备在实现向室内输入冷气以及散热的同时,还实现室内室外空气的流通。除此以外,设在壳体组件上的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位于同一空间,相较于传统的需要安装室外机的通风制冷设备来说,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简化了安装方式。进一步地,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拆除通风组件,根据需求选择新风的来源,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通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通风设备安装时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斜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制冷通风设备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制冷通风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3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组件、110安装基座、120外壳体、121第一进风部、122第一出风部、123第二进风部、130面盖、131照明单元、132显示单元、133第二出风部;

200蒸发机构、21蒸发器、22第一风机、24转接件、25通风管、26中间件、271抽风口、272出风口;

300冷凝机构、32冷凝器、33第二风机;

400 压缩机构;

500 冷凝管;

61 斜流扇叶;

70吊顶、71吊顶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实施例1:

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通风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给出了制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和制冷通风设备安装时的剖视图。结合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风制冷设备,包括壳体组件、设在壳体组件100内的制冷机构以及与壳体组件100连接的通风组件。其中,壳体组件100包括面盖130和外壳体120,设在外壳体120内部的制冷机构包括冷凝机构300和蒸发机构200。该通风制冷设备通过蒸发机构200和冷凝机构300分别实现制冷和散热的功能,从而保证持续的输送冷风。

具体的,参考图2和图3,蒸发机构200包括蒸发器21及第一风机22。在本实施例中,蒸发机构200整体为一个箱体结构,蒸发机构200包括两个蒸发器21,两个蒸发器21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风机22安装在第一容置腔内。当然,此处并非是限制蒸发器21的数量,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有一个或多个蒸发器21,蒸发器21位于蒸发机构200的侧边。

冷凝机构300包括冷凝器32及第二风机33。在本实施例中,冷凝机构300整体为一个箱体结构,冷凝机构300包括两个冷凝器32,且两个冷凝器32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二风机33容置在第二容置腔内。类似的,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对冷凝器32的数量做限制。

回到图1和图3,外壳体120的侧面上设有第一进风部121、第一出风部122和第二进风部123,面盖130上设有第二出风部133。第一进风部121、蒸发机构200和第二出风部133形成制冷通路,第二进风部123、冷凝机构300和第一出风部122形成散热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20侧面上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进风部121,与第一进风部121相邻的是第二进风部123。类似的,两个第二进风部123对称设置在外壳体120上。第一进风部121与蒸发机构200的蒸发器21相靠近,第二进风部123与冷凝机构300中的冷凝器32靠近,以便抽取新风时,新风可以直接经过蒸发器21或冷凝器32。第一进风部121和第二进风部123上均设有多个进风孔。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孔呈圆角矩形。可以理解的是,该进风孔的形状和排布方式不限,相关领域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相应地替换或改进。

第一出风部122靠近冷凝机构30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风部121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出风部12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第一出风部122与通风管25连接并与室外的空气连通,实现热风的排出。第二进风部123与第一出风部122不在同一平面,令通风制冷设备可整体设置在室内,如吊顶隔层等空间处,以实现以在保证散热的情况下,避免额外安装外机,简化安装方式,具有安全性,满足大部分家庭建筑的需求。

为了优化通风制冷设备的制冷和排热风功能,图4提供了本实施例制冷通风设备安装时的剖视图。结合参考图1至图4,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33均设有抽风口271和出风口272,抽风口271至出风口272形成风机路径,抽取的新风在沿着制冷通路或散热通路移动时经过风机路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33的风机路径均为直线结构,第一风机22的风机路径垂直于面盖130。在第一风机22的驱动下,室外新风依次经过第一进风部121和蒸发器21后,由上之下经过第一风机22并从第二出风部133导出至室内,该路径保证了蒸发机构制造冷风的效果。

特别的,第二风机33整体横置于壳体组件100内,且风机路径平行于的第一出风部122的出风方向。传统的风机路径通常呈“L”型,相较于传统的风机的路径,本实施例中直线型的风机路径使冷凝机构300处热风的流通更加顺畅,加快制冷剂与空气间的热传导,进而保证蒸发机构200处的制冷效果,并且使该通风制冷设备的机构更加紧凑。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并非对出风时的朝向做具体限制,如可以增设调节扇叶或调节风机位置以实现出风朝向的改变。

为了进一步优化出风过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33均为斜流风机。

图4给出了本实施例中斜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至图5,第一风机22和第二风机33均为斜流风机。斜流风机包括外壳、斜流扇叶61、电机固定架、直流电机、导流罩、下外壳、导流环等。特别的,斜流风机的斜流扇叶61采用扭曲翼形叶片。相较于传统的离心风机,气流不转向90°角,斜流风机的斜流结构紧凑、气流转向更加流畅,促进风的流通,具有高风量的特点,以提升通风制冷设备制冷和散热的效果。可以理解的,该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33还可以采用其他的风机结构,可相同或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替换。

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制冷设备通常安装在吊顶隔层71中,制冷机构及外壳体120位于吊顶隔层71中,面盖130位于吊顶70的下端面。第一进风部121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一出风部122通过第二出风部133与吊顶70下方的室内空气连通,第一出风部122与室外空气连通。当通风制冷设备抽取新风时,蒸发机构200制造冷风向室内输出,冷凝机构300对制造冷风的制冷剂降温并将热风排出至室外。

进一步地,该通风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构400,压缩机构400包括压缩机,压缩机、蒸发机构和冷凝机构之间流通有制冷剂,通过制冷剂的物理变化实现制冷和散热的功能。

特别的,壳体组件100还包括安装基座110,蒸发机构200、冷凝机构300以及压缩机构400均与安装基座110可拆卸连接,且与安装基座11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相同或不同。例如,连接方式可为卡扣、螺钉等。可以理解的,具体的连接方式不限,本领域技术可根据需要进行替换。当操作者进行安装时,只需将冷凝机构300、压缩机构400以及蒸发机构200放置在安装基座110的特定位置上进行固定,避免了传统结构内部逐一安装零件的时间消耗,提高了安装效率。

除此以外,为了实现制冷和散热的正常进行,压缩机连接有冷凝管500,并通过冷凝管500分别与蒸发机构200和冷凝机构300连接。同时,冷凝机构300与蒸发机构200之间也连接有冷凝管500,共同形成有冷凝回路,冷凝回路用于制冷剂的流通。特别的,冷凝机构300和蒸发机构200间存在部分冷凝管500为节流毛细管。当流经毛细管时,高压常温制冷剂液体节流降压,变成低温、低压制冷剂湿并进入蒸发器21,在蒸发器21中将吸热蒸发,实现制冷目的,而后制冷剂在压缩机构400的作用下流通至冷凝机构300,并与抽取的新风发生热交换,从而实现散热,完成散热后的冷却剂又回到蒸发机构200,进行下一次制冷的循环。在这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压调节制冷液毛细管中的流量,提高制冷剂的利用效率。

通风组件包括通风管25和转接件24。第一进风部121连接有通风管25,通风管25可以是铝箔软管。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进风部121分别连接的通风管25与同一转接件24连接,并汇合至另一通风管25,最终与室外空气连通。本实施例中,转接件24为三通件。进一步地,通风管25和第一进风部121之间还设有中间件26,中间件26为转接盘,保证第一进风部121和通风管25之间连接紧密。另外,第一出风部122也连接有通风管25,并与室外空气连接。

图5给出了本实施例中制冷通风设备的使用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至图5,使用时,制冷通风设备整体安装于吊顶隔层71内,第一进风部121通过通风管25与室外空气连通,第二进风部123与吊顶隔层71连通。室外新风通过制冷路径形成冷风并导向室内,室内空气通过散热路径形成热风并排出至室外,使内外空气实现流通,并保证了室内的制冷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并非对第一进风部121和第二进风部123的数量做具体限制,也并未限制第一进风部121与室外空气的具体的连接结构。

除此以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通风设备还具有另一实施方式,当需要采用室内回风的方式时,通风制冷设备安装在吊顶隔层71中,同时拆除通风组件,并在远离灶台的吊顶70上安装过滤网,以减少吊顶隔层中油烟的吸入。此时,蒸发机构200和冷凝机构300均抽取室内新风分别进行制冷和散热,实现室内循环。该安装方式的通风制冷设备可避免墙体增加新的通风孔。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通风制冷设备可整体安装于吊顶隔层71内,充分利用吊顶隔层71的空间,并简化了安装方式。除此以外,室外空气通过制冷通路进入室内,室内空气通过散热通路导出至室外,该通风制冷设备在实现向室内输入冷气的同时,实现室内室外空气的流通。进一步地,使用过程中,还可以拆除通风组件,根据需求选择新风的来源,以满足个性化需求。

实施例2:

作为上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对壳体组件100做了进一步的优化。

该通风制冷设备中的面盖130与安装基座110连接,且面盖130设在安装基座110远离制冷机构的一侧。图6给出了本实施例的通风制冷设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面盖130上设有照明单元131,照明单元131可以是面板灯、条形灯或其它异形灯等,此处不对照明单元131的类型做具体的限制。除此以外,面盖130上还设有显示单元132,显示单元132可采用LED面板或液晶面板灯多种形式进行显示,显示单元132可用于显示室内温度、时间、湿度等多种类型的内容。相应地,该通风制冷设备增设有温度传感器,对吹出的气体温度进行检测,并配合显示单元132将实时的温度反馈给使用者,增加该通风制冷设备的交互性。

进一步地,面盖130上设有卡扣,卡扣用于与安装基座110和/或吊顶70扣合连接,令该通风制冷设备的组装方式更加简单。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2所提供的通风制冷设备,还提供一种制冷气流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内容:

抽取室外新风,室外新风依次经过第一进风部121和蒸发机构200并形成冷风,冷风从所述第二出风部133导出;

同时,抽取室内新风,室内新风依次经过第二进风部123和冷凝机构300并形成热风,热风从第一出风部122导出。

具体的,蒸发机构200抽取室外空气的新风,室外新风经过通风组件从第一进风部121进入通风制冷设备内部。室外新风经过蒸发器21时,与制冷剂发生热传导,制冷剂吸热,新风温度降低,形成冷风,并在第一风机22的作用下从第二出风部133导出,进入室内,实现制冷功能。

吸热后的制冷剂通过冷凝管500经过压缩机构400,在压缩机构400的作用下传输至冷凝机构300。与此同时,室内新风从第二进风部123进入通风制冷设备并经过冷凝器32,与升温后的制冷剂发生热传导,新风吸热且温度升高,形成热风,制冷剂温度降低。热风在第二风机33的作用下从第一出风部122导出。

进一步地,温度降低后的制冷剂沿着冷凝管500回到蒸发机构200,进行下一轮的新风制冷,形成冷凝回路。

补充说明的是,蒸发机构200制作冷风的过程、压缩机构400传输制冷剂的过程和冷凝机构300产生热风用于散热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空气的控制方法基于实施例2提供的通风制冷设备,在通风制冷设备实现高效率制冷和散热的同时,实现室内室外空气的流通。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云服务器
  •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系统和具有制冷剂转移的方法
  • 一种磁制冷机磁体组件结构、磁制冷机及其控制方法
  • 一种具有深冻功能的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一种制冷设备的制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制冷设备
  • 一种制冷设备的制冷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制冷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15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