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装置及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装置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装置及工艺。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环境治理的重要一环,水资源的净化除杂关系着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以及生产作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微纳米气泡技术开始应用于污水处理,微纳米气泡技术通过微纳米气泡技术发生装置将微纳米气泡导入至污水中,利用微纳米气泡带动污水中的杂质上浮至水面,从而起到污水的除杂效果,但是现有的纳米气泡污水处理大多数都是固体污染物与液体污水一起处理,净化效率低下,且缺少搅拌设备,使纳米微气泡与污水混合不均匀,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装置,包括污水净化设备主体、纳米微气泡发生器、导气管、电机、固定板和防护壳,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杆转动连接于固定板的一侧,转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桨,污水净化设备主体的另一侧滑入安装有固体污染物收集盒,污水净化设备主体顶部的另一侧贯穿滑入安装有过滤网延伸至固体污染物收集盒的内部,污水净化设备主体内壁的前端与后一端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于过滤网的滑板,固体污染物收集盒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圆孔。

首先工作人员将滑板滑入第一滑槽的内部,过滤网的底部延伸至固体污染物收集盒的内部,对固体污染物收集盒进行限位,使固体污染物收集盒固定安装在污水净化设备主体的另一侧,接着固体污染物沉降在固体污染物收集盒的内部,污水通过过滤网与圆孔流向污水净化设备主体内部的一侧,使固体污染物与液体污染物分离,随后纳米微气泡发生器通过导气管将纳米微气泡排入污水净化设备主体内部,接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杆带动搅拌桨转动,使搅拌桨对污水进行搅拌,使纳米微气泡与污水充分混合,提升了装置的污水处理效率。

优选的,污水净化设备主体顶部的另一侧贯通固定安装有入水口,入水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污水排水管。污水可以通过入水口与污水排水管排入污水净化设备主体的内部,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

优选的,污水净化设备主体一侧的底部贯通固定安装有出水口,出水口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阀门。工作人员将阀门打开,然后净化后的污水通过出水口排出,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优选的,固体污染物收集盒另一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环,固体污染物收集盒内部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密封环使固体污染物收集盒的接口处密封性更好,避免污水的泄露,挡块对过滤网进行限位阻挡,使过滤网安装的更牢固。

优选的,固体污染物收集盒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握把,污水净化设备主体的前端嵌入固定连接有观察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握把拉动固体污染物收集盒,通过观察窗观察污水净化设备主体内部的污水净化情况,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优选的,污水净化设备主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支撑腿与底板对污水净化设备主体进行支撑,使污水净化设备主体放置的更稳定。

优选的,污水净化设备主体另一侧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于固体污染物收集盒的滑块。滑块在第二滑槽的内部滑动,使固体污染物收集盒移动的更稳定,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工业污水排入污水净化设备主体的内部,然后通过固体污染物收集盒与过滤网进行固体污染物与液体污染物分离;

步骤二:纳米微气泡发生器产生超氧纳米微气泡,然后通过导气管输送至污水净化设备主体的内部,气泡在水中渐渐变小、相伴随的气泡内部压力相反的却是持续增加,在气泡"裂解"后会产生瞬时间高压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及高浓氧负离子,实现多种有机废气、有机废水的高效分解及打断有机物的分子链结构,从而对污水进行净化;

步骤三:净化后的污水通过出水口排出,固体污染物通过固体污染物收集盒取出后在进行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有纳米微气泡发生器、导气管、电机、转杆和搅拌桨,纳米微气泡发生器通过导气管将纳米微气泡排入污水净化设备主体内部,接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杆带动搅拌桨转动,使搅拌桨对污水进行搅拌,使纳米微气泡与污水充分混合,提升了装置的污水处理效率。

通过设置有固体污染物收集盒、过滤网、第一滑槽、滑板和圆孔,滑板滑入第一滑槽的内部,过滤网的底部延伸至固体污染物收集盒的内部,对固体污染物收集盒进行限位,使固体污染物收集盒固定安装在污水净化设备主体的另一侧,接着固体污染物沉降在固体污染物收集盒的内部,污水通过过滤网与圆孔流向污水净化设备主体内部的一侧,使固体污染物与液体污染物可以分离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过滤网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固体污染物收集盒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污水净化设备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01、纳米微气泡发生器;102、导气管;103、电机;104、转杆;105、搅拌桨;106、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7、过滤网;108、第一滑槽;109、滑板;2、入水口;201、污水排水管;202、出水口;203、阀门;204、密封环;205、挡块;206、握把;207、观察窗;208、支撑腿;209、底板;3、固定板;301、防护壳;302、圆孔;303、第二滑槽;30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装置,包括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纳米微气泡发生器101、导气管102、电机103、固定板3和防护壳301,电机103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转杆104转动连接于固定板3的一侧,转杆10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桨105,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的另一侧滑入安装有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顶部的另一侧贯穿滑入安装有过滤网107延伸至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的内部;

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内壁的前端与后一端开设有第一滑槽108,第一滑槽108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于过滤网107的滑板109,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圆孔302,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顶部的另一侧贯通固定安装有入水口2,入水口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污水排水管201,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一侧的底部贯通固定安装有出水口202,出水口2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阀门203,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另一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密封环204,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内部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块205。

基于实施例1的基于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工作人员通过入水口2与污水排水管201将污水排入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的内部,然后将滑板109滑入第一滑槽108的内部,过滤网107的底部延伸至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的内部,对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进行限位,挡块205对过滤网107限位,使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固定安装在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的另一侧,密封环204使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的接口处密封性更好;

接着固体污染物沉降在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的内部,污水通过过滤网107与圆孔302流向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内部的一侧,使固体污染物与液体污染物分离,随后纳米微气泡发生器101通过导气管102将纳米微气泡排入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内部,接着电机103的输出端通过转杆104带动搅拌桨105转动,使搅拌桨105对污水进行搅拌,使纳米微气泡与污水充分混合,提升了装置的污水处理效率,当污水净化完成后,将阀门203打开,然后净化后的污水通过出水口202排出。

实施例二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握把206,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的前端嵌入固定连接有观察窗207,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08,支撑腿20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09,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另一侧内壁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滑槽303,第二滑槽303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固定于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的滑块304。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滑块304在第二滑槽303的内部滑动,使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移动的更稳定,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如图2和图4所示,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握把206将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拉出对固体污染物进行处理,通过观察窗207观察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内部的污水净化情况,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支撑腿208与底板209对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进行支撑,使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放置的更稳定。

一种基于纳米微气泡的水处理环保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工业污水排入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的内部,然后通过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与过滤网107进行固体污染物与液体污染物分离;

步骤二:纳米微气泡发生器101产生超氧纳米微气泡,然后通过导气管102输送至污水净化设备主体1的内部,气泡在水中渐渐变小、相伴随的气泡内部压力相反的却是持续增加,在气泡"裂解"后会产生瞬时间高压同时增加水体中的溶氧及高浓氧负离子,实现多种有机废气、有机废水的高效分解及打断有机物的分子链结构,从而对污水进行净化;

步骤三:净化后的污水通过出水口202排出,固体污染物通过固体污染物收集盒106取出后在进行处理。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相关技术
  • 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的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
  • 一种控制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铁素体含量的工艺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48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