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散热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散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所谓浸没式液冷散热,是指将待散热设备整体放入装有制冷液的散热箱体中,制冷液从散热箱底部以统一流速向上流动,从而实现对待散热设备的散热。但是不同的待散热设备的功耗不同,而浸没式液冷散热统一流速的设计就无法针对不同功耗待散热设备提供不同的流速。若针对个别大功耗待散热设备就将散热箱中所有液体流速都大幅提升,极大的增加水泵的功耗,节能性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系统,以通过散热通道对其对应的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实现了针对不同功耗待散热设备提供不同流速,避免了提高整体流速极大的增加水泵的功耗,节能性差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散热箱、散热通道以及置于所述散热箱中的待散热设备,

其中,所述散热箱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冷却口;

所述待散热设备,所述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设置有第二冷却口,所述第一冷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口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口连通,所述散热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待散热设备。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口处设置有快插公头,所述第二冷却口处设置有快插母头;或者所述第二冷却口处设置有快插公头,所述第一冷却口处设置有快插母头;所述快插公头和所述快插母头插接,使得所述第一冷却口与所述第二冷却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散热通道形成于连接管路的中空处,所述连接管路的一端与第二冷却口连接,所述连接管路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待散热设备。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路包括:管路本体以及分流器,所述管路本体与所述分流器连通,所述分流器设置有至少两个出口,每个出口均朝向所述待散热设备。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路包括:主管路和至少2个分支管路,至少2个分支管路并联且均与主管路连通。

可选地,所述连接管路为刚性管路或柔性管路。

可选地,所述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设置有至少2个隔板,所述至少2个隔板间隔设置,所述散热通道形成于所述至少2个隔板的间隙处。

可选地,所述第二冷却口包括第二冷却口I,所述第二冷却口I与所述待散热设备正对,所述散热通道从所述第二冷却口I沿直线方向延伸至所述待散热设备;和/或

所述第二冷却口包括第二冷却口II,所述第二冷却口II与所述待散热设备非正对,所述散热通道从所述第二冷却口II沿曲线方向延伸至所述待散热设备。

可选地,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冷头,所述冷头设置于所述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所述冷头与至少2个连接管路连接,至少一个连接管路用于将流体输送至所述冷头,至少一个连接管路用于输送从所述冷头流出的流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却口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冷却口设置于所述散热箱的同一侧壁或不同侧壁。

可选地,所述待散热设备包括:待散热设备I和待散热设备II,所述待散热设备I的功率大于所述待散热设备II的功率,所述散热通道包括散热通道I和散热通道II,所述散热通道I延伸至所述待散热设备I,所述散热通道II延伸至所述待散热设备II,所述散热通道I的流通面积大于所述散热通道II的流通面积。

可选地,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第一马达泵和第二马达泵,所述待散热设备包括:待散热设备I和待散热设备II,所述待散热设备I的功率大于所述待散热设备II的功率,所述散热通道包括散热通道I和散热通道II,所述散热通道I延伸至所述待散热设备I,所述散热通道II延伸至所述待散热设备II,所述第一马达泵用于驱动所述散热通道I中的流体;所述第二马达泵用于驱动所述散热通道II中的流体,所述第一马达泵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马达泵的功率。

可选地,所述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设置有第三冷却口,所述第三冷却口与所述待散热设备所在空间连通。

可选地,所述待散热设备的载体包括多个侧壁,至少2个侧壁设置有第三冷却口;和/或

所述待散热设备的载体包括多个侧壁,至少一个侧壁布满所述第三冷却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系统包括:侧壁设置有第一冷却口的散热箱、散热通道以及置于散热箱中的待散热设备,其中,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设置有第二冷却口,第一冷却口与第二冷却口连通,散热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冷却口连通,散热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待散热设备,直接为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可以有效改善浸没式液冷整体流速低,无法局部加速流动的问题;

进一步地,利用散热通道的流体为其对应的待散热设备进行集中散热,避免了提高整体流速不节能的问题,保证了散热能力的提升的同时实现了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箱的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散热设备的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快插母头部署的一个具体实例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分流器的待散热设备的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括主管路和分支管路的连接管路的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有隔板的待散热设备的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带有冷头的待散热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散热系统的框图,该散热系统包括:散热箱11、散热通道以及置于散热箱中的待散热设备12。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箱1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冷却口111,这里,散热箱11可以为无盖的箱体,侧壁可以为散热箱的任一侧壁,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例如,如图2所示,设置第一冷却口111的侧壁为散热箱11的底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冷却口1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冷却口111设置于散热箱11的同一侧壁或不同侧壁,用于同时为多个待散热设备12进行散热,作为一个实施例,同一个待散热设备12可以利用多个第一冷却口111进行冷却。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待散热设备12的载体上设置有第二冷却口123,第一冷却口111与第二冷却口123连通;散热通道13的一端与第二冷却口123连通,散热通道13的另一端延伸至待散热设备12。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待散热设备12指的是需要进行散热的器件,例如,芯片、引擎、电泵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上述待散热设备12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一个,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待散热设备12的载体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壳体、PCB板等,即将该待散热设备12设置在一个壳体中,或者将该待散热设备12设置在一个PCB板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当然,该待散热设备12的载体可以是该待散热设备12本身,这种情况下,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设置有第二冷却口123,第一冷却口111与第二冷却口123连通,散热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冷却口123连通,散热通道的另一端流出的流体为待散热设备12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当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为壳体或者PCB板时,该待散热设备12的载体可以仅仅承载一个待散热设备12,也可以承载多个待散热设备12,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待散热设备12的载体为壳体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冷却口123设置在壳体121的侧壁上,这里的侧壁可以为壳体121的任一侧壁。第二冷却口123的数量可以与待散热设备12的数量一样,也可以与待散热设备12的数量不一样,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这里,当第二冷却口12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冷却口123设置于壳体121的同一侧壁或不同侧壁,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通道13被设置在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具体地,散热通道13的一端与第二冷却口123连通,散热通道13的另一端延伸至待散热设备12。这里,散热通道13的实现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散热通道13形成于连接管路的中空处,或者散热通道13形成于间隔设置在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的至少2个隔板的间隙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下面实施例对散热通道13进行了举例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通道13中用于散热的流体可以为液体,也可以为气体,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至此,完成图1所示框图的描述。

通过图1所示框图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系统包括:侧壁设置有第一冷却口的散热箱、散热通道以及置于散热箱中的待散热设备,其中,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设置有第二冷却口,第一冷却口与第二冷却口连通,散热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冷却口连通,散热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待散热设备,直接为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可以有效改善浸没式液冷整体流速低,无法局部加速流动的问题;

进一步地,利用散热通道的流体为其对应的待散热设备进行集中散热,避免了提高整体流速不节能的问题,保证了散热能力的提升的同时实现了节能。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可选实施方式,第一冷却口111处设置有快插公头,第二冷却口123处设置有快插母头;或者第二冷却口123处设置有快插公头,第一冷却口111处设置有快插母头;快插公头和快插母头插接,使得第一冷却口111与第二冷却口123连通。

示例性地,快插(Quick Disconnect,QD),也称为快拆,是一种灵活管路连接结构,可以方便的实现管路的连接与断开,其包括配合使用的快插公头和快插母头(图4为快插母头的一个具体示例),这里,快插母头的直径大于快插公头的直径。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快插公头和快插母头插接,使得第一冷却口111与第二冷却口123的连通效果更好。

作为一个实施例,快插可以为自密封的和非自密封的。这里,自密封指的是快插断开时,快插母头和/或快插公头具有自动闭合的功能,防止流体泄露。非自封指的是快插断开时,快插母头和快插公头均不具有自动闭合的功能。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可选实施方式,散热通道13形成于连接管路的中空处,连接管路的一端与第二冷却口123连接,连接管路的另一端延伸至待散热设备12。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路可以为刚性管路,也可以为柔性管路,其中,刚性管路指的是不会发生弯折的、不会发生柔性变形的管路,柔性管路指的是可以发生弯折、发生柔性变形的管路。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路的材质与散热通道13的流体不发生化学变化。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连接管路包括:管路本体131以及分流器132,管路本体131与分流器132连通,分流器132设置有至少两个出口,每个出口均朝向待散热设备12。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分流器132内部设计流道,该流道可以根据不同待散热设备12的需求进行流量分配,分流器132的每个出口均朝向待散热设备12。

图5以使用一路散热通道13将液体引入分流器132,分流器132设置有两个出口为例进行展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分流器132实现液体到达待散热设备的载体后的二次分配,可以在第一冷却口111和/或第二冷却口123数量不足时,为多个待散热设备12进行散热。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上述连接管路包括:主管路133和至少2个分支管路134,至少2个分支管路134并联且均与主管路133连通。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上述连接管路包括:主管路133和至少2个分支管路134(图6分支管路为2路为例进行展示),至少2个分支管路134并联且均与主管路133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分支管路134实现液体到达待散热设备的载体后的二次分配,可以在第一冷却口111和/或第二冷却口123数量不足时,为多个待散热设备12进行散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液体到达待散热设备的载体后进行二次分配时,除了采用上述分支管路134和分流器132,还可以采用其他可以实现流量分配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上述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设置有至少2个隔板135,至少2个隔板135间隔设置,散热通道13形成于至少2个隔板135的间隙处。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使用连接管路形成散热通道13的方案,还可以使用开放式散热通道13的设计方案,以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为壳体121为例,如图7所示,上述壳体121上设置有至少2个隔板135,这里,隔板135可以设置在壳体121的一侧壁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壳体121上相对的两侧壁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设置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隔板进行液体方向导流及流量分配,散热通道13的出口位于待散热设备12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冷却口123处可以设置快插母头与散热箱11的第一冷却口111处的快插公头相连,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快插母头和快插公头,仅保留第二冷却口123即可。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可选实施方式,第二冷却口123包括第二冷却口I,第二冷却口I与待散热设备12正对,散热通道13从第二冷却口I沿直线方向延伸至待散热设备12;和/或

第二冷却口123包括第二冷却口II,第二冷却口II与待散热设备12非正对,散热通道13从第二冷却口II沿曲线方向延伸至待散热设备12。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以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为壳体121为例,第二冷却口设置在壳体121的底部,第二冷却口I与待散热设备12正对指的是第二冷却口I和待散热设备12之间的连线与设置第二冷却口I的侧壁的平面是垂直的。与上述正对相对应地,第二冷却口II与待散热设备12非正对指的是第二冷却口II与待散热设备12之间的连线与设置第二冷却口I的侧壁的平面是相交的。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上述散热系统还包括:冷头14,冷头14设置于所述待散热设备12的载体上,冷头14与至少2个连接管路连接,至少一个连接管路用于将流体输送至所述冷头14,至少一个连接管路用于输送从冷头14流出的流体。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路除了使用开放出口外,还可以使用封闭环路,例如,在待散热设备12的载体上设计冷头14,这里,冷头14包括可以容纳流体的腔体,具体地,将至少2个连接管路均与冷头相连,至少一个连接管路用于将流体输送至所述冷头14,至少一个连接管路用于输送从冷头14流出的流体,形成封闭环路,同时快插母头和快插公头使用自密封的快插,即快插母头和快插公头断开时,快插母头和快插公头均自动密封不会出现泄露或与散热箱11的流体连通,该环路独立供流与回流,这里环路中的流体可以与散热箱11的流体的种类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冷头14与至少2个连接管路形成封闭环路,可以实现不同的待散热设备12使用不同的流体进行散热,可以适应不同功率的待散热设备12,极大的增加了散热灵活性。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待散热设备12包括:待散热设备I和待散热设备II,待散热设备I的功率大于待散热设备II的功率,散热通道13包括散热通道I和散热通道II,散热通道I延伸至待散热设备I,散热通道II延伸至待散热设备II,散热通道I的流通面积大于散热通道II的流通面积;和/或

散热系统还包括第一马达泵和第二马达泵,待散热设备12包括:待散热设备I和待散热设备II,待散热设备I的功率大于待散热设备II的功率,散热通道13包括散热通道I和散热通道II,散热通道I延伸至待散热设备I,散热通道II延伸至待散热设备II,第一马达泵用于驱动散热通道I中的流体;第二马达泵用于驱动散热通道II中的流体,第一马达泵的功率大于第二马达泵的功率。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待散热设备12的功率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不同的待散热设备12,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散热,这里,不同程度的散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流体流速不同,流体面积不同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例如,当不同程度的散热通过流体面积不同实现时,待散热设备12包括:待散热设备I和待散热设备II,待散热设备I的功率大于待散热设备II的功率,散热通道13包括散热通道I和散热通道II,散热通道I延伸至待散热设备I,散热通道II延伸至待散热设备II,散热通道I的流通面积大于散热通道II的流通面积。

再例如,当不同程度的散热通过流体流速不同实现时,散热系统还包括第一马达泵和第二马达泵,第一马达泵和第二马达泵均可以设置在散热箱11中,待散热设备12包括:待散热设备I和待散热设备II,待散热设备I的功率大于待散热设备II的功率,散热通道13包括散热通道I和散热通道II,散热通道I延伸至待散热设备I,散热通道II延伸至待散热设备II,第一马达泵用于驱动散热通道I中的流体;第二马达泵用于驱动散热通道II中的流体,第一马达泵的功率大于第二马达泵的功率。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上设置有第三冷却口,第三冷却口与待散热设备12所在空间连通。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当待散热设备的载体为壳体121时,如图2所示,壳体121的侧壁上除了设置有第一冷却口111之外,还包括第三冷却口,第三冷却口的数量为多个,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冷却口设置的侧壁与第一冷却口111设置的侧壁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2个侧壁设置有第三冷却口;和/或至少一个侧壁布满第三冷却口,这里,侧壁布满第三冷却口指的是该侧壁上设置有很多第三冷却口,第三冷却口充满该侧壁,保证了流体可以充分进入待散热设备12,保证待散热设备12中的待散热设备12充分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针对大功率待散热设备12设置高速或者大面积流体后,对于小功率待散热设备12,可以采用流速较小的同一流速的流体进行散热,减少散热箱11的功耗。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申请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说明书的其它实施方案。本说明书旨在涵盖本说明书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说明书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说明书未申请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说明书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说明书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说明书,凡在本说明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3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