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现场施工推升起重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6:50


一种现场施工推升起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场施工推升起重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进行施工时,随着建筑的逐渐修建,其高度逐渐变化,因此当施工人员需对具有一定高度的建筑顶部进行浇筑施工时,往往需要使用额外的附加提升设备(如塔吊等)将浇筑施工设备提升到对应高度进行施工,而这种采用附加提升设备进行作业时,一般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条件具有很高的要求,此外,附加提升设备本身占用面积大,造成现场施工作业环境复杂,安全隐患多,对施工现场的其他作业会造成一定阻碍,进而造成整体施工不便,影响其施工效率。

因此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相关技术在进行高层建筑浇筑作业时的机械化程度较低,导致浇筑作业效率较低,不满足建筑顶部浇筑施工作业需求,特提出一种现场施工推升起重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场施工推升起重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现场施工推升起重系统,包括设置在建筑顶部的载荷平台,所述载荷平台为一个覆盖面积大于建筑顶壁的框架结构,在所述载荷平台上设置有行走板,所述行走板的两端设有驱动轮,所述载荷平台上设有供行走板行进的行走槽;所述行走板上设有拖车,所述拖车底部也设有驱动轮,所述行走板上设有供拖车行进的拖行槽,所述拖车上放置有托盘,在所述托盘上还设有施工单元,所述行走板上设置有提升起重吊机,所述提升起重吊机位于拖盘上方,且为卷扬机,所述提升起重吊机的吊钩与拖盘之间设有起重吊挂连接件,且行走板上设有供拖盘升降的吊装口;所述起重吊挂连接件用于将提升起重吊机的吊钩与托盘进行连接,在所述提升起重吊机上还设有调控单元,所述调控单元包括张紧力测量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张紧力测量单元设在提升起重吊机的吊索上,用于对吊索的张紧力进行测量,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张紧力测量单元和提升起重吊机信号连接,用于在张紧力测量单元测量出吊索的张紧力后,对提升起重吊机的提升速率进行调节。

本方案中,在建筑顶部设置浇筑平台,在载荷平台上设置可平移的行走板,行走板上设置有可行进的拖车,拖车上设置有托盘,而托盘上设置有施工单元,便于施工单元通过拖车以及行走板的配合行驶到达建筑顶部的任意部位,进而便于对建筑顶部的任意部位进行浇注作业,同时在行走板的一端设置有提升起重吊机,起重吊挂连接件将提升起重吊机的吊钩与托盘进行连接,随后提升起重吊机对托盘进行起吊,拖车通过驱动轮驶离提升起重吊机下方,随后将托盘通过行走板的吊装口吊下建筑一旁的地面,地面工作人员将浇筑材料加入到搅拌装置的外壳体内,随后再将托盘起升吊装至行走板上方,待拖车行进至提升起重吊机下方指定位置,再将托盘下放至拖车上,本方案将加料、浇筑集为一体,不需额外的附加提升设备,减少设备使用数量,增强了建筑顶部浇注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使施工现场作业环境良好,大大提高了对建筑顶部进行浇筑的效率。

优选地,所述载荷平台下方设有上顶推动装置,所述上顶推动装置包括抵紧组件以及顶升组件;载荷平台的旁侧地面上设有支撑柱,所述抵紧组件包括第一滑块、抵紧油缸以及抵紧板,所述支撑柱上沿支撑柱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的一端位于第一滑槽内且与支撑柱滑移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抵紧油缸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抵紧油缸远离第一滑块的一端与抵紧板相连接,所述抵紧板背离抵紧油缸的一面用于与建筑外侧壁相抵紧;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升油缸以及第二滑块,所述顶升油缸的一端与抵紧板相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且与第二滑块相连接,载荷平台的底壁上沿抵紧油缸的伸缩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块远离顶升油缸的一端位于第二滑槽内且与载荷平台滑移配合;所述抵紧板上设有提升板,所述提升板远离抵紧板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块下方,建筑的每个侧壁方向均设有多根所述支撑柱以及多个上顶推动装置。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包括多根依次连接的连接柱,且相邻两根所述连接柱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相邻两根所述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横杆。

优选地,所述抵紧板背离抵紧油缸的一侧面上设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用于增大抵紧板与建筑侧壁之间相抵紧时的摩擦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的横截面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二滑块的横截面形状相配合,且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横截面形状为T形或者倒梯形。

优选地,所述施工单元包括搅拌装置和混凝土输出装置,其中,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混凝土输出装置包括真空泵以及振动输出管,所述外壳体、真空泵以及振动输出管通过三通管道相连通,所述外壳体顶部开设有进料口。

优选地,所述拖车上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托盘下方设置有多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位于放置槽内,且多根所述定位柱与多个放置槽一一对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建筑顶部设置浇筑平台,在载荷平台上设置可平移的行走板,行走板上设置有可行进的拖车,拖车上设置有托盘,而托盘上设置有搅拌装置以及混凝土输出装置,便于混凝土输出装置通过拖车以及行走板的配合行驶到达建筑顶部的任意部位,进而便于对建筑顶部的任意部位进行浇注作业,同时在行走板的一端设置有提升起重吊机,起重吊挂连接件将提升起重吊机的吊钩与托盘进行连接,随后提升起重吊机对托盘进行起吊,拖车通过驱动轮驶离提升起重吊机下方,随后将托盘通过行走板的吊装口吊至建筑一旁的地面,地面工作人员将浇筑材料加入到搅拌装置的外壳体内,随后再将托盘起升吊装至行走板上方,待拖车行进至提升起重吊机下方指定位置,再将托盘下放至拖车上,本方案将加料、搅拌、浇筑集为一体,不需额外的附加提升设备,减少设备使用数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顶部浇注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并使现场施工作业环境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工成本,有利于提高对建筑顶部进行浇筑的效率;

2、本发明在载荷平台下方设置有上顶推动装置,且建筑的每个侧壁方向均设有多个上顶推动装置,每个上顶推动装置一旁地面均设有一根支撑柱,上顶推动装置包括抵紧组件以及顶升组件,抵紧组件的抵紧油缸水平伸长将抵紧板与建筑侧壁相抵紧,为顶升油缸提供了一个支撑平台,顶升油缸在抵紧板的支撑下将载荷平台顶起,建筑同一侧壁方向的多个上顶推动装置中任意一个上顶推动装置的抵紧油缸缩短,剩余上顶推动装置的抵紧油缸以及顶升油缸保持不动,可去掉顶升油缸的支撑平台,此时收缩顶升油缸可将抵紧组件提升一段距离,抵紧油缸再次伸长使得抵紧板与建筑侧壁相抵紧,为顶升油缸下一次顶升浇筑平台提供了支撑平台,循环上述步骤即可实现载荷平台的爬升,便于载荷平台随着建筑高度升高而升高;

3、本发明抵紧板靠近建筑侧壁的一侧板面上设置有防滑部,有利于增加抵紧板与建筑侧壁之间的摩擦力;

4、本发明在提升起重吊机上设置调控单元,且调控单元包括张紧力测量单元和调控单元,通过张紧力测量单元可在提升起重吊机对施工单元进行起吊时,对吊索的张紧力进行测量,并给予测量结果通过控制单元对提升起重吊机的提升速率进行实时调节,以确保提升起重吊机在起吊施工单元时,整个起吊过程平稳可控,保证浇筑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旨在沿横梁的长度方向进行展示;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旨在沿纵梁的长度方向进行展示;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图3中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旨在展示起重吊挂连接件的结构;

图6为本发明的调控单元的框图,旨在展示张紧力测量单元、调控单元和提升起重吊机的信号流向;

图7为本发明的张紧力测量单元的结构图,旨在展示其具体结构。

附图标记所代表的为:1、建筑;2、搅拌装置;21、外壳体;211、进料口;22、搅拌电机;3、混凝土输出装置;31、真空泵;32、振动输出管;4、载荷平台;41、纵梁;411、行走槽;412、行走板;4121、拖行槽;4122、机架;4123、吊装口;42、横梁;5、拖车;51、放置槽;6、托盘;61、定位柱;7、提升起重吊机;8、起重吊挂连接件;81、定位套筒;811、连接杆;82、连接块;821、吊架;822、吊装槽;823、通孔;83、吊装杆;831、齿条;832、起重连接电机;833、齿轮;9、抵紧组件;91、第一滑块;92、抵紧油缸;93、抵紧板;10、支撑柱;101、第一滑槽;102、连接柱;11、中间块;111、提升板;12、顶升组件;121、顶升油缸;122、第二滑块;13、第二滑槽;14、横杆;15、驱动轮;160、连接套;161、导向辊;162、张紧辊;17、压力传感器。

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已经处于实际研发使用阶段。

实施例1

一种现场施工推升起重系统,参照图1、图2,包括施工单元,且施工单元包括搅拌装置2以及混凝土输出装置3,搅拌装置2包括外壳体21,混凝土输出装置3包括真空泵31以及振动输出管32,外壳体21、真空泵31以及振动输出管32通过三通管道相连通,真空泵31可将外壳体21内的混凝土通过振动输出管32泵送至待浇筑部位;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建筑1顶部的载荷平台4,载荷平台4为一个覆盖面积大于建筑1顶壁面积的框架结构,载荷平台4包括多根纵梁41以及多根横梁42,纵梁41与横梁42之间相互垂直,且纵梁41与横梁42之间焊接;纵梁41上沿纵梁4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行走槽411,纵梁41上设有行走板412,行走板412的长度方向与纵梁4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行走板412的两端设置有驱动轮15,且驱动轮15位于行走槽411内,驱动轮15可带动行走板412在纵梁41上沿行走槽411行进;行走板412上设置有拖车5,拖车5底部也设置有驱动轮15,行走板412上沿行走板41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拖行槽4121,且拖车5底部的驱动轮15位于拖行槽4121内,拖车5可以沿拖行槽4121在行走板412上行进;拖车5上放置有托盘6,且外壳体21、真空泵31以及振动输出管32均位于托盘6上,外壳体21顶部开设有进料口211,拖车5上还设有搅拌电机22,搅拌电机22位于外壳体21一侧的拖车5上,外壳体21的内部设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一端穿过外壳体21的侧壁延伸至外壳体21的外部,搅拌电机22的输出轴与搅拌轴延伸至外壳体21外部的一端同轴线连接,搅拌电机22运行时带动搅拌轴对外壳体21内部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均匀,真空泵31、三通管道以及振动输出管32均位于外壳体21的下方,托盘6以及拖车5上均开设有供振动输出管32穿过的缺口,振动输出管32穿过托盘6以及拖车5的缺口延伸至拖车5的下方,振动输出管32的出料端位于建筑1的上方,便于振动输出管32对建筑1顶部的浇筑部位输送混凝土;行走板412上的一端设置有提升起重吊机7,提升起重吊机7采用卷扬机,卷扬机通过机架4122安装在行走板412上,机架4122跨设在行走板412上的拖行槽4121外侧,且卷扬机距离地面的高度高于托盘6距离地面的高度,结合图3、图4,卷扬机的吊钩与托盘6之间设有起重吊挂连接件8,且行走板412上开设有供托盘6升降的吊装口4123,具体地,再结合图5,起重吊挂连接件8包括定位套筒81、连接块82以及吊装杆83,定位套筒81通过连接杆811固定在机架4122上,定位套筒81位于卷扬机下方,卷扬机的钢丝绳穿过定位套筒81延伸至定位套筒81的下方,且定位套筒81上部呈扩口喇叭状或者漏斗状,定位套筒81是为了固定卷扬机钢丝绳下放的位置,定位套筒81上部扩口是为了减小定位套筒81上部对卷扬机的钢丝绳造成的磨损,连接块82通过吊架821焊接在托盘6上,连接块82上开设有放置卷扬机吊钩的吊装槽822,吊装槽822与卷扬机的吊钩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连接块82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通孔823,通孔823贯穿连接块82以及吊装槽822,即吊装槽822的两内槽侧壁上均开设有通孔823,吊装杆83的一端位于吊装槽822两侧的通孔823内、另一端延伸至连接块82外部的一侧,吊装杆83与通孔823的内孔壁滑动配合,吊装杆83位于连接块82外部的一端焊接有齿条831,齿条831的长度方向与吊装杆83的长度方向一致,连接块82的一外侧壁上设置有起重连接电机832,起重连接电机832的输出轴同轴线连接有齿轮833,且齿轮833与齿条831相啮合;本实施例中,行走板412上设有两个提升起重吊机7以及两个起重吊挂连接件8,即托盘6有两个吊装点位,有利于保持对托盘6进行吊装过程中的平衡性,减少托盘6吊装过程中发生转动的情况,行走板412通过驱动轮15行进到纵梁41的一端,行走板412位于载荷平台4超过建筑1一侧的位置,拖车5行驶到卷扬机下方指定位置,使得卷扬机的吊钩位于连接块82的吊装槽822正上方,起重连接电机启动带动齿轮833转动,齿轮833带动齿条831以及吊装杆83平移,使得吊装杆83朝齿轮833的方向移动,吊装杆83离开吊装槽822,卷扬机启动,卷扬机上的钢丝绳以及吊钩顺着定位套筒81下降,使得卷扬机的吊钩下降至连接块82的吊装槽822内,起重连接电机832反转启动,齿轮833转动带动齿条831朝吊装槽822方向平移,吊装杆83穿过卷扬机的吊钩内圈,使得吊装杆83的两端均位于连接块82的通孔823内,此时吊装杆83将卷扬机的吊钩卡在吊装槽822内,减少卷扬机吊钩脱钩风险,卷扬机起升,卷扬机的吊钩吊起托盘6上升,拖车5的驱动轮15启动,使得拖车5行进至行走板412远离卷扬机的一端,卷扬机的吊钩带动托盘6下降,托盘6被吊装至建筑1下方的地面上,工作人员通过外壳体21的进料口211添加材料,搅拌电机22通过搅拌轴对外壳体21内部的材料进行搅拌,搅拌完成后,卷扬机带动托盘6上升至行走板412上方,然后拖车5行进至卷扬机下方指定位置,卷扬机带动托盘6下降,拖车上开设有多个放置槽51,托盘6下方设置有多个定位柱61,且多根定位柱61与多个放置槽51一一对应,便于卷扬机将托盘6放置在拖车5的指定位置上,此时起重连接电机启动,使得齿轮833带动齿条831以及吊装杆83离开吊装槽822,卷扬机的钢丝绳起升,卷扬机的吊钩离开吊装槽822,拖车5以及行走板412配合行进可使得托盘6到达建筑1顶部任意部位,便于真空泵31通过振动输出管32对下方建筑1顶部任意部位进行浇筑作业;不需额外的附加提升设备,减少设备使用数量,减少了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浇筑设备对建筑1顶部进行浇筑时的机械化程度,进而提高了对建筑1顶部的浇筑效率。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方案中,提升起重吊机7采用卷扬机,因此在提升起重吊机7吊动托盘6带动施工单元上升时,随着施工单元对建筑1顶部进行逐渐浇筑后,其施工单元本身的重量会逐渐降低,而与此同时卷扬机会逐渐拉动吊索进行卷绕,而随着吊索的逐渐卷绕,其吊索卷绕层数逐渐增加,吊索拉动托盘6的速率会逐渐加快,从而造成施工单元在浇筑施工时,起吊速度过快,进而导致浇筑施工不便(也即是因起吊速度过快,易造成施工单元错过待浇筑高度),基于此,针对上述实施例,又一优选方式在于,结合附图6和附图7,在提升起重吊机7上还设有调控单元,调控单元包括张紧力测量单元和控制单元,张紧力测量单元设在提升起重吊机7的吊索上,用于对吊索的张紧力进行测量,控制单元分别与张紧力测量单元和提升起重吊机7信号连接,用于在张紧力测量单元测量出吊索的张紧力后,对提升起重吊机7的提升速度进行调节,其中,张紧力测量单元包括设在吊索上、且两端开口的连接套160,位于连接套160内的导向辊161和张紧辊162,导向辊161设有两个,并通过连接杆自上而下设置在连接套160内的同一侧,而张紧辊162设置在连接套160内的另一侧,并通过弹性伸缩杆与连接套160相安装,且在弹性伸缩杆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7,结合图6,具体来说,就是两个导向辊161和张紧辊162呈三角形阵列,且吊索依次穿过两个导向辊161和张紧辊162,因此在吊索起吊托盘6时,吊索受到托盘6等载荷的压力,其会处于绷紧状态,进而对张紧辊162施加一个压力,以使弹性伸缩杆进行收缩,进而使其收缩后对压力传感器17进行挤压,以使压力传感器17受压后对其挤压力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中,控制单元基于压力传感器17测出的压力数据即可计算得出此时吊索受到的载荷拉力,而随着载荷本身的重量变化,其吊索对张紧辊162的绷紧力也会产生变化,进而压力传感器17受到的压力数据也会出现波动,因此通过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数据的波动,控制单元即可根据压力传感器17的压力数据波动对卷扬机的电机转速进行动态调节,进而实现对提升起重吊机7的提升速率进行调节,以使其在起吊托盘6时,其起吊速度始终处于平稳状态,避免出现吊速加快的情况出现,以保证系统的工况稳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施工设备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控制单元和压力传感器等均为现有技术,本方案仅描述其相互配合实现的作用,而至于实现其技术功能的具体原理及相关电路在此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载荷平台4下方设有上顶推动装置,上顶推动装置包括抵紧组件9以及顶升组件12;载荷平台4的旁侧地面上竖直固定有支撑柱10,抵紧组件9包括第一滑块91、抵紧油缸92以及抵紧板93,支撑柱10上沿支撑柱10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滑槽101,第一滑块91的一端位于第一滑槽101内且与支撑柱10滑移配合、另一端与抵紧油缸92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抵紧油缸92远离第一滑块91的一端铰链连接有中间块11,中间块11背离抵紧油缸92的一端与抵紧板93的一侧板面焊接,抵紧板93背离中间块11的一侧板面用于与建筑1外侧壁相抵紧;顶升组件12包括顶升油缸121以及第二滑块122,顶升油缸121的底座与中间块11的顶壁通过螺栓连接,顶升油缸121的活塞杆端部向上延伸且与第二滑块122的一端通过铰链连接,载荷平台4的纵梁41或者横梁42上沿抵紧油缸92的伸缩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13,第二滑块122远离顶升油缸121的一端位于第二滑槽13内且与载荷平台4的纵梁41或者横梁42滑移配合;第一滑槽101与第一滑块91的横截面形状相配合,第二滑槽13与第二滑块122的横截面形状相配合,且第一滑槽101与第二滑槽13的横截面形状为T形或者倒梯形;中间块11的底部焊接有提升板111,提升板111远离中间块1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滑块91下方,当顶升油缸121完全伸长时,提升板111与第一滑块91相贴合,建筑1的每个侧壁方向均设有多根支撑柱10以及多个上顶推动装置,本实施例中,建筑1每个侧壁方向均设有2个上顶推动装置以及2根支撑柱10;上顶推动装置的初始状态为,2个上顶推动装置的抵紧油缸92伸长,使得抵紧板93与建筑1侧壁相抵紧,中间块11上的顶升油缸121伸长,2个顶升油缸121将载荷平台4向上顶起,此时抵紧板93与建筑1侧壁之间产生较大向上的静摩擦力,使得中间块11以及抵紧板93被固定在建筑1侧壁上,载荷平台4上升,此时1个上顶推动装置的顶升油缸121以及抵紧油缸92保持伸长动作不动,另1个上顶推动装置的抵紧油缸92缩短,抵紧油缸92缩短的一瞬间,抵紧板93与建筑1侧壁之间的静摩擦力消失,同时在抵紧油缸92的作用下,顶升油缸121随着第二滑块122沿第二滑槽13向远离建筑1的方向平移,抵紧油缸92缩短一段距离后,顶升油缸121缩短,顶升油缸121带动中间块11以及提升板111上升,提升板111带动第一滑块91以及抵紧油缸92上升,第一滑块91在第一滑槽101内滑动上升,抵紧油缸92上升指定高度后,抵紧油缸92伸长,使得抵紧板93、中间块11以及顶升油缸121朝建筑1方向平移,当抵紧板93与建筑1侧壁抵紧时,抵紧油缸92停止伸长,随后顶升油缸121伸长,使得每个建筑1侧壁方向正在伸长的顶升油缸121承受载荷平台4大部分荷载,此时顶升油缸121停止伸长且几乎未将载荷平台4顶起,抵紧油缸92也保持不动,随后之前保持不动的上顶推动装置开始动作,首先是抵紧油缸92开始缩短,顶升油缸121、中间块11以及抵紧板93朝远离建筑1的方向平移一段距离,随后顶升油缸121缩短,第一滑块91、抵紧油缸92、中间块11以及抵紧板93上升指定高度,此时抵紧油缸92伸长,中间块11、抵紧板93、顶升油缸121以及第二滑块122朝建筑1方向平移,直至抵紧板93与建筑1侧壁相抵紧,随后顶升油缸121伸长,使得顶升油缸121通过第二滑块122与载荷平台4相抵紧,此时顶升油缸121承受了载荷平台4一部分荷载,通过设备的系统对每个油缸的荷载进行计算,通过伸长或者缩短顶升油缸121的活塞杆以增大或者减小对应顶升油缸121的载荷,以此可使每个顶升油缸121载荷相同,上述步骤完成了上顶推动装置的一个自爬升循环步骤,若需继续向上起重抬升载荷平台4,可以重复上述步骤。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支撑柱10包括多根依次连接的连接柱102,且相邻两根连接柱102之间可拆卸连接,相邻两根连接柱102之间可通过连接板以及螺栓连接,方便增高支撑柱10以及拆卸支撑柱1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相邻两根支撑柱10之间连接有横杆14,以便于增强支撑柱10的稳定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抵紧板93背离抵紧油缸92的一侧板面上设有防滑部,防滑部用于增大抵紧板93与建筑1侧壁之间相抵紧时的摩擦力;防滑部可以为防滑材料,防滑材料可以为防滑布料、防滑塑料以及防滑橡胶垫。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起重吊挂连接件8包括定位套筒81以及吊环,吊环通过吊架821焊接在托盘6上,且吊环设有2个,卷扬机以及定位套筒81均有2个,卷扬机的吊钩开口朝向行走板412远离卷扬机的一端,托盘6接近第一个卷扬机的吊钩时,第一个吊钩上方的卷扬机起升,待第一个吊环移动至2个卷扬机吊钩之间时,第一个卷扬机吊钩下放至指定位置,随后托盘6继续行进,使得两个吊环均位于对应卷扬机的吊钩内圈,此时可将托盘6吊起开始吊装作业。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卷扬机的吊钩开口朝向通常是固定的,但卷扬机的吊钩开口朝向可能会发生变化,可在定位套筒81下方设置磁铁,且在卷扬机的吊钩上也设置一块磁极相反的磁铁,用两块相互吸引的磁铁来固定卷扬机的吊钩开口方向,具体地,可在连接杆811上开设导向孔,导向孔内竖直设置导向杆,导向杆与导向孔内壁滑动配合,且导向杆的滑动方向与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一致,导向杆的横截面形状可为矩形,导向杆一端延伸至连接杆811的上方且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可将导向杆限定在连接杆811上,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杆811延伸至卷扬机的吊钩钩背一侧,导向杆靠近卷扬机的吊钩钩背的一侧面设置磁铁,卷扬机的吊钩钩背上设置磁性相反的磁铁,卷扬机的吊钩下降至指定高度时,吊钩通过磁铁与导向杆紧贴,实现卷扬机吊钩朝向指定方向的效果,当卷扬机吊钩通过起重吊挂连接件8连接时,卷扬机起升,导向杆随吊钩上升,当拖车5驶离后,卷扬机下降,卷扬机的吊钩在托盘6的重力在下降,且卷扬机吊钩与导向杆脱离,导向杆则由限位块限定在连接杆811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根连接柱102之间相互插接,即位于下方的连接柱102顶部开设有多个插孔,位于上方的连接柱102的底部设有多个插接柱,插接柱位于下方连接柱102的插孔内,且插接柱与插孔上还设有插销进行固定连接,方便拆卸安装支撑柱1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防滑部包括多个设置在抵紧板93靠近建筑1侧壁的一侧板面上的凸起,密集的凸起有利于增加抵紧板93与建筑1侧壁之间的摩擦力。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光伏逆变器现场运行工况下的温升测试系统及方法
  • 一种针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打击事故预警系统
  • 一种针对施工现场起重机械打击事故预警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44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