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玻璃钢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及玻璃钢化装置。

背景技术

对玻璃进行物理钢化时,需用玻璃钢化设备将玻璃加热至软化点附近,以消除玻璃的内应力,获得较高的强度的钢化玻璃。通常,为了保证玻璃质量与生产安全,在加热玻璃时同一炉内的玻璃应当厚度相同、平面尺寸相近。

但是,为了保证玻璃的钢化质量,在加热玻璃的过程中,需要多次手动调整玻璃钢化系统中的加热参数才能使加热参数符合玻璃钢化的要求,这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且手动调整对操作者的经验要求也较高,这也不利于保证玻璃的钢化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玻璃钢化质量与钢化效率的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输送机构上的多个玻璃的平面尺寸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玻璃相对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位置信息;

根据多个所述平面尺寸信息、多个所述位置信息以及所述输送机构的行进距离确定所述多个玻璃分别对应的所述玻璃钢化系统中的加热模组;

获取环境条件,根据所述环境条件以及所述多个平面尺寸信息获取所述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参数;

依据所述加热参数加热所述玻璃;

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将所述多个玻璃移出所述玻璃钢化系统中的加热腔。

上述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中,在玻璃钢化系统同时加热多个玻璃前,检测各玻璃的平面尺寸以及各玻璃相对于输送机构的初始位置,这使得玻璃钢化系统可以根据玻璃的平面尺寸信息、位置信息以及输送机构的行进距离判断出玻璃在玻璃钢化系统的具体位置,进而确定各个玻璃所对应的加热模组,并根据环境条件以及各个玻璃的平面尺寸信息准确地调控玻璃钢化系统中的加热参数,以保证玻璃钢化系统可以依据加热参数加热各玻璃至所需的加热温度,从而保证生产不同平面尺寸玻璃时的质量及稳定性,实现玻璃的自动化生产,降低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提高工作效率。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环境条件以及所述多个平面尺寸信息获取所述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参数的步骤之后,在所述依据所述加热参数加热所述玻璃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玻璃的所述平面尺寸信息获取所述玻璃的摆放姿态,当所述玻璃的摆放姿态为横向摆放时,获取温度加热梯度曲线,并依所述温度加热梯度曲线修正所述加热参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参数包括所述玻璃钢化系统的预设加热时长、所述玻璃的目标温度以及各所述加热模组的设定加热温度与设定加热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依据所述加热参数加热所述玻璃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设定加热温度与所述设定加热功率控制所述加热模组中的加热丝加热与其对应的所述玻璃,并检测所述加热丝的实际加热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依据所述设定加热温度与所述设定加热功率控制所述加热模组中的加热丝加热与其对应的所述玻璃,并检测所述加热丝的实际加热温度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实际加热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加热温度时,所述加热丝停止发热;当所述实际加热温度小于所述设定加热温度时,所述加热丝发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加热时长为所述多个玻璃中平面尺寸最大的所述玻璃在与其相对的所述加热模组以满功率加热的条件下加热至所述玻璃的所述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加热模组同时与多个所述玻璃相对时,所述加热模组中的所述加热丝的所述设定加热功率为与所述加热模组相对的多个所述玻璃中平面尺寸最大的所述玻璃在所述预设加热时长内加热至所述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功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依据所述加热参数加热所述玻璃的步骤之后,在所述控制所述输送机构将所述多个玻璃移出所述玻璃钢化系统中的加热腔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多个玻璃中靠近所述玻璃钢化系统中的炉门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玻璃的表面温度;

当所述多个玻璃中靠近所述玻璃钢化系统中的炉门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玻璃的表面温度低于相应的所述目标温度时,延长所述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时长至所述多个玻璃均达到所述目标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境条件包括所述玻璃钢化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与所述玻璃钢化系统所处的海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输送机构上的多个玻璃的平面尺寸信息以及所述多个玻璃相对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位置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多个玻璃的厚度尺寸;当任一所述玻璃的所述厚度尺寸不等于预设厚度时,发出警报信号。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在附图中:

图1为一种适用本申请中的加热控制方法的玻璃钢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输送机构与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玻璃钢化系统的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玻璃钢化系统;100、输送机构;200、加热装置;200a、加热腔;300、冷却装置;400、检测机构;1、平面尺寸与定位检测装置;2、厚度尺寸检测装置;3、输送辊;4、玻璃;5、测温模块;5a、检测窗口;6、加热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1为一种适用本申请中的加热控制方法的玻璃钢化系统10的结构示意图。该玻璃钢化系统10包括输送机构100、加热装置200、冷却装置300、检测机构400以及控制器(未图示)。其中,输送机构100可以用于承载需要进行钢化的玻璃4。检测机构400安装于输送机构100上,且位于加热装置200之前,检测机构400用于检测玻璃4的厚度尺寸大小、平面尺寸大小以及玻璃4相对于输送机构100的位置。加热装置200用于加热玻璃4至其所需的目标温度,以消除玻璃4的内应力。冷却装置300用于急速均匀冷却玻璃4,以使玻璃4表面急速收缩,产生压应力,达到玻璃4钢化的目的。输送机构100还用于带动放置在输送机构100上的玻璃4经过检测机构400、加热装置200以及冷却装置300,以保证玻璃4能够依次经过各工序,实现钢化。

如图2所示,输送机构100包括输送辊3,输送辊3能够沿行进方向行进。玻璃4可以放置于输送辊3上,以使得输送辊3移动时可以带动玻璃4向行进方向移动。其中,输送辊3上可以放置各种形状尺寸的玻璃4,例如矩形玻璃、圆形玻璃、梯形玻璃及菱形玻璃等外轮廓异形玻璃,以及,内部设有圆孔或方孔等形状的加工孔的玻璃。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安装于输送机构100上的检测机构400包括平面尺寸与定位检测装置1以及厚度尺寸检测装置2。其中,平面尺寸与定位检测装置1安装于厚度尺寸检测装置2与加热装置200之间。平面尺寸与定位检测装置1能够检测玻璃4的平面尺寸大小以及玻璃4相对于输送机构100的位置,其中,玻璃4的平面尺寸可以包括玻璃4的长度和宽度,长度可以是玻璃4在行进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可以是指玻璃4在垂直于行进方向上的尺寸。检测玻璃4相对于输送机构100的位置也即检测玻璃4相对输送辊3的初始位置。厚度检测装置2能够检测玻璃4的厚度尺寸大小。

其中,检测机构400可以是红外线检测机构、视觉检测机构、摄像机构或其他检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玻璃4钢化的质量以及防止加热过程中出现炸炉和玻璃4翘边问题,该玻璃钢化系统10可以用于同时钢化厚度相同平面尺寸相近的多个玻璃4,或者,可以用于同时钢化厚度相同平面尺寸相同的多个玻璃4,又或者,可以用于同时钢化部分厚度相同平面尺寸相近的多个玻璃4以及部分厚度相同平面尺寸相同的多个玻璃4。

如图3所示,加热装置200形成有加热腔200a,其中,输送机构100可以将玻璃4输送至加热腔200a中,以进行加热。加热装置200包括测温模块5以及设于输送机构100相对两侧的加热模组6。其中,加热模组6可以用于产生热量以加热位于其加热区域内的玻璃4。示意性的,加热模组6可以包括加热丝(未图示)与测温件(未图示),加热丝用于产生热量,测温件用于检测加热丝的温度。示意性的,测温件可以为与加热丝连接的热电偶。测温模块5可以通过加热装置200中的检测窗口5a检测加热腔200a中的玻璃4的表面温度,示意性的,测温模块5可以用于检测位于加热装置200中的炉门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玻璃4的表面温度。示意性的,测温模块5可以是红外线测温模块5。另外,加热装置200还包括炉门,炉门用于打开或关闭加热腔200a。炉门可以包括前炉门与后炉门。其中,前炉门打开时,输送机构100可以将玻璃4输送至加热腔200a中,后炉门打开时输送机构100可以将玻璃4从加热腔200a中移出。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控制器可以与检测机构400、加热模组6以及测温模块5均通讯连接。其中,控制器内的数据库存储有不同平面尺寸的玻璃4所需的各项加热参数、以及玻璃4横向摆放时用于调整加热参数的温度加热梯度曲线。控制器可以接收检测机构400、加热模组6以及测温模块5反馈的各项数据信息,以使得控制器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调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发出相应的指令,从而使得玻璃钢化系统10能够有效地保证玻璃4钢化的质量。其中,控制器可以为单片机、可编辑逻辑控制器、电脑、移动终端或其他控制结构。控制器可以通过电线、数据线、蓝牙、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或其他通信方式与检测机构400、加热模组6以及测温模块5通讯连接。

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玻璃钢化系统10的加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玻璃钢化系统10的加热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4所示,获取输送机构100上的多个玻璃4的平面尺寸信息以及多个玻璃4相对于输送机构100的位置信息。根据多个平面尺寸信息、多个位置信息以及输送机构100的行进距离确定多个玻璃4分别对应的玻璃钢化系统10中的加热模组6。获取环境条件,根据环境条件以及多个平面尺寸信息获取玻璃钢化系统10的加热参数。依据加热参数加热玻璃4。控制输送机构100将多个玻璃4移出玻璃钢化系统10中的加热腔200a。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加热控制方法,结合图2和图3进行说明,在输送机构100将放置于输送辊3上的多个玻璃4输送至加热腔200a之前,用检测机构400检测多个玻璃4的平面尺寸信息以及多个玻璃4相对与输送辊3的位置信息,以使得控制器能够获取各个玻璃4的平面尺寸信息以及相对于输送机构100的位置信息。这使得输送机构100带动多个玻璃4沿行进方向行进至加热腔200a时,控制器可以根据各个玻璃4的平面尺寸信息、位置信息以及输送辊3的行进距离(行进距离可以根据输送辊3的行进速度以及行进时间计算得出)得到出该玻璃4在加热腔200a内的准确位置,并可以确定与该玻璃4相对的加热模组6

如图3所示,当控制器获取了多个玻璃4在加热装置200中的位置、以及各个玻璃4所相对的加热模组6时,控制器可以根据环境条件以及获取的多个平面尺寸信息调控玻璃钢化系统10中的加热装置200的加热参数,以使得加热装置200可以加热玻璃4至所需的温度。当位于加热腔200a中的多个玻璃4均加热至所需的温度时,输送机构100沿行进方向行进,以使得输送机构100可以带动位于加热腔200a中的玻璃4移动至进行下一工序的装置中,例如移动至冷却装置300中进行冷却。

上述玻璃钢化系统10的加热控制方法中,在玻璃钢化系统10同时加热多个玻璃4前,检测各玻璃4的平面尺寸以及各玻璃4相对于输送机构100的初始位置,这使得玻璃钢化系统10可以根据玻璃4的平面尺寸信息、位置信息以及输送机构100的行进距离判断出玻璃4在玻璃钢化系统10的具体位置,进而确定各个玻璃4所对应的加热模组6,并根据环境条件以及各个玻璃4的平面尺寸信息准确地调控玻璃钢化系统10的加热参数,以保证玻璃钢化系统10可以依据加热参数加热各玻璃4至所需的加热温度,从而保证生产不同平面尺寸玻璃4时的质量及稳定性,实现玻璃4加热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操作,降低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环境条件包括玻璃钢化系统10所处的环境温度与玻璃钢化系统10所处的海拔。不同的环境温度与海拔也会影响玻璃4的钢化质量以及玻璃4钢化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当玻璃钢化系统10处于不同的环境温度与海拔时,加热参数也应当根据环境温度与海拔进行调整,以保证玻璃4钢化的质量与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根据环境条件以及多个平面尺寸信息获取玻璃钢化系统10的加热参数的步骤之后,在依据加热参数加热玻璃4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玻璃4的平面尺寸信息获取玻璃4的摆放姿态,当玻璃4的摆放姿态为横向摆放时,获取温度加热梯度曲线,并依温度加热梯度曲线修正加热参数。

如图1所示,当检测机构400检测玻璃4的平面尺寸大小时,检测到玻璃4在行进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垂直于行进方向上的尺寸时,则该玻璃4为横向摆放。也即当玻璃4的宽度尺寸大于长度尺寸时,玻璃4为横向摆放。由于横向摆放对玻璃4均匀吸热有一定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玻璃4能够均匀吸热,需要在控制器根据环境条件以及多个平面尺寸信息调控玻璃钢化系统10的加热参数时,根据温度加热梯度曲线修改相应的加热参数,以防止出现玻璃4炸炉以及翘边的问题,进而保证玻璃4钢化的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加热参数包括玻璃钢化系统10的预设加热时长、玻璃4的目标温度以及各加热模组6的设定加热温度与设定加热功率。

由于不同平面尺寸的玻璃4达到软化的温度不相同,所以不同平面尺寸的玻璃4的目标温度不相同。而同一加热过程中的多个不同平面尺寸的玻璃4应当在相近或相同的加热时长内达到其需要的目标温度,以保证同一加热过程中的多个玻璃4的钢化质量。因此,可以根据玻璃4的平面尺寸以及目标温度理论计算出玻璃钢化系统10满功率加热各个玻璃4至目标温度所需要的加热时长。从而可以得出加热装置200将多个玻璃4均加热至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长,并可以将该加热时长设定为玻璃钢化系统10的预设加热时长。其中,该预设加热时长可以理解为玻璃4的预设吸热时长。

在调控加热模组6的加热参数时,控制器根据与加热模组6相对的玻璃4的目标温度、玻璃钢化系统10所处的海拔以及玻璃钢化系统10所处的环境温度调用数据库中的加热模组6的各项参数,以确定各个加热模组6的设定加热功率以及设定加热温度,从而保证各个加热模组6在预设加热时长内均能够加热与其相对的玻璃4至目标温度。另外,当加热模组6中的玻璃4为横向摆放时,控制器还会调用温度加热梯度曲线对加热模组6的各个参数进行修正,以保证玻璃4加热的均匀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加热时长为多个玻璃4中平面尺寸最大的玻璃4在与其相对的加热模组6以满功率加热的条件下加热至玻璃4的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长。当多个不同平面尺寸的玻璃4同时在加热装置200中的加热腔200a进行加热时,若各位加热模组6均以满功率状态加热玻璃4,则平面尺寸越大的玻璃4加热至所需的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长越长。因此,为了保证同一加热过程中的多个玻璃4能够在相近的加热时长内达到所需的目标温度,预设加热时长应当为平面尺寸最大的玻璃4在相对的加热模组6满功率加热条件下加热至玻璃4的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时长。而其他的加热模组6的设定加热温度以及设定加热功率则应该以预设加热时长为基准进行调控,以保证加热腔200a中的多个玻璃4的钢化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加热模组6同时与多个玻璃4相对时,加热模组6中的加热丝的设定加热功率为与加热模组6相对的多个玻璃4中平面尺寸最大的玻璃4在预设加热时长内加热至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功率。当同一加热模组6对应有多个不同平面尺寸的玻璃4时,在相同的加热时长以及加热功率的条件下,平面尺寸小的玻璃4可以先于平面尺寸大的玻璃4达到所需的目标温度。因此,为了使得与同一加热模组6相对的多个玻璃4在预设加热时长内均能够达到目标温度,应当以平面尺寸最大的玻璃4在预设加热时长内加热至目标温度所需的加热功率为该加热模组6的设定加热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依据加热参数加热玻璃4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设定加热温度与设定加热功率控制加热模组6中的加热丝加热与其对应的玻璃4,并检测加热丝的实际加热温度。

如图3所示,加热装置200中的加热模组6可以在玻璃4的两侧对玻璃进行加热。其中,加热模块6的加热是通过加热模组6中的加热丝发热实现的。其中,为了实时监控加热丝的实际加热温度,可以使用与加热丝连接的测温件检测加热丝的实际加热温度。这有利于监控加热过程的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依据设定加热温度与设定加热功率控制加热模组6中的加热丝加热与其对应的玻璃4,并检测加热丝的实际加热温度的步骤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实际加热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加热温度时,加热丝停止发热。当实际加热温度小于设定加热温度时,加热丝发热。

如图3所示,当加热装置200中的测温件检测到加热丝的实际加热温度大于设定加热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发热丝停止发热,可以避免加热丝的实际加热温度持续上升,影响玻璃4钢化的质量以及稳定性。当玻加热装置200中的测温件检测到加热丝的实际加热温度小于设定加热温度时,控制器控制发热丝发热,有利于保证加热模组6能够在合适的温度内加热相应的玻璃4,保证玻璃4吸热的均匀性,保证玻璃4钢化的质量。另外,对各个加热模组6中的加热丝的实际加热温度进行精确控制,有利于保证同一加热生产过程中的多个玻璃4能够在相近的时间内达到目标温度,保证同一加热过程中的多个玻璃4的钢化质量以及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依据加热参数加热玻璃4的步骤之后,在控制输送机构100将多个玻璃4移出玻璃钢化系统10中的加热腔200a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多个玻璃4中靠近玻璃钢化系统10中的炉门的一个或多个玻璃4的表面温度。当多个玻璃4中靠近玻璃钢化系统10中的炉门的一个或多个玻璃4的表面温度低于相应的目标温度时,延长玻璃钢化系统10的加热时长至多个玻璃4均达到目标温度。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在输送辊3将玻璃4输送至加热腔200a以及将玻璃4从加热腔200a中移出的过程中,均需要打开加热装置200中的炉门。当炉门打开时,加热腔200a中的温度会从炉门向外散失,这使得靠近炉门的区域的实际温度会较低,进而使得位于该区域内的玻璃4吸收的热量相对与其他区域慢。因此,若在玻璃钢化系统10的实际加热时长等于预设加热时长即将玻璃4移出加热腔200a,可能位于靠近炉门区域处的部分玻璃4未达到目标温度。因此,在输送机构100将加热腔200a中的玻璃4移出加热腔200a前,控制器控制测温模块5对靠近炉门的一个或多个玻璃4进行表面温度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是否需要延长玻璃钢化系统10的加热时长至加热腔200a中的各个玻璃均达到目的温度,有利于保证加热腔200a中的各个玻璃4在移出加热腔200a前均达到所需的加热温度,进而提高玻璃4钢化的质量。其中,在延迟加热时长的过程中,测温模块5实时检测位于靠近炉门区域的一个或多个玻璃4的表面温度,以使得控制器可以及时地获取该区域内的玻璃4的表面温度,从而当加热腔200a中的各个玻璃4均达到目标温度时,输送机构100可以及时地将加热腔200a中的玻璃4移出,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出现玻璃4过软的情况。

如图3所示,当实际加热时长与预设加热时长相差预定时长时,控制模块可以控制测温模块5检测位于靠近炉门处的玻璃4的表面温度。其中,测温模块5在达到预设加热时长前即开始对靠近炉门处的玻璃4进行温度检测,可以保证测温模块5有足够的时间获取玻璃4的表面温度,从而避免实际加热时长达到预设加热时长时,由于玻璃4的摆动而无法及时获取玻璃4的表面温度的情况。另外,在实际加热时长与预设加热时长相差预定时长时才打开检测窗口5a以使测温模块5检测玻璃4的表面温度,能够避免长时间打开检测窗口5a而导致的加热腔200a中的热量大量散失,从而能够避免加热前期热量大量散失而导致的玻璃4钢化质量差以及玻璃4变形的问题。

示意性的,预定时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10s-50s。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在获取输送机构100上的多个玻璃4的平面尺寸信息以及多个玻璃4相对于输送机构100的位置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多个玻璃4的厚度尺寸。当任一玻璃4的厚度尺寸不等于预设厚度时,发出警报信号。

如图2所示,在检测机构400进行定位尺寸检测以及玻璃4相对与输送机构100的位置检测之前,还可以通过厚度检测装置2检测各个玻璃4的厚度尺寸。其中,当检测到存在玻璃4的厚度尺寸与预设的厚度不相同时,控制器可以发出指令使得玻璃钢化系统10能够发出警报信号,以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地将不符合预设厚度的玻璃4移出输送机构100,以保证同一生产过程中的多个玻璃4的厚度尺寸相同,进而防止因为玻璃4的厚度不符合预设厚度而出现炸炉现象,造成重大损失。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锅具自适应电磁加热系统、电磁加热装置、加热控制方法
  • 一种分流机构、快速加热控制方法及模具加热系统
  • 一种下加热系统、串焊设备及其加热控制方法
  • 一种玻璃钢化炉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一种具有智能控制加热系统的玻璃钢化炉
技术分类

0612011648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