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片材容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30


片材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容器及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具有如下构造的片材容器,其层叠有多层膜,且层间封入有空气等填充材料。专利文献1的片材容器具备:具有收容内容物的收容区域的容器、覆盖容器的袋体、及构成袋体的袋体构成片材。

袋体构成片材具备多个膜层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部、及多个膜层彼此局部未接合的非接合部,在非接合部中的多个膜层彼此的层间封入填充材料而形成填充部。

先前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935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容器,其具备包含主体构成片材的一个或多个片材而构成,该主体构成片材具有相互层叠的外侧膜层及内侧膜层,该片材容器具备:收容内容物的收容区域、及由上述主体构成片材构成且包围上述收容区域的容器主体,上述主体构成片材具有:上述外侧膜层与上述内侧膜层接合而成的主体密封部、及上述外侧膜层与上述内侧膜层局部未接合的非接合部,且具有填充部,该填充部在上述非接合部的上述外侧膜层与上述内侧膜层的层间封入有填充材料,该片材容器进一步具备由膜构成且覆盖上述容器主体的外表面的保护罩。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再利用方法,其对本发明的片材容器进行再利用,该再利用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将上述保护罩从上述多个片材分离的工序;清洗上述多个片材的工序;使用清洗后的上述多个片材来制作再生树脂的工序;清洗上述保护罩的工序;及使用清洗后的上述保护罩来制作再生树脂的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主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仰视图。

图4是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主体构成片材的外侧膜层及内侧膜层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内袋构成片材及主体构成片材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具有相互层叠的内袋构成片材及主体构成片材的容器构成片材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立体图,表示封入填充材料之前的状态。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立体图,表示封入填充材料后且安装有盖部的状态。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容器构成片材的俯视图。

图11的(a)~图11的(c)是表示制造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一系列工序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1的(d)是表示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卸除保护罩后的状态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2的(a)是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的示意性侧视图,表示保护罩安装前的状态,图12的(b)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示意性侧视图,表示保护罩安装前的状态,图12的(c)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示意性侧视图,表示保护罩安装前的状态。

图13的(a)及图13的(b)是用于说明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填充部排出填充材料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容器构成片材的俯视图。

图15的(a)及图15的(b)是表示制造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工序的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容器构成片材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容器构成片材的俯视图。

图18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俯视图,表示未安装有盖部的状态。

图19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主视图。

图20是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仰视图。

图2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立体图,表示封入填充材料之前的状态。

图22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侧视图,表示未安装保护罩的状态。

图2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容器构成片材的俯视图。

图25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立体图,表示未安装有保护罩及盖部的状态。

图26是第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示意性俯视截面图。

图27是第7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示意性俯视截面图。

图28是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侧视图。

图29是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立体图。

图30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片材容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视截面图。

符号说明

11:躯体部

13:底部角撑(底部)

14:顶部角撑(顶部)

15:喷口

15a:筒部

15b:凸缘部

15c:排出口

17:收容区域

18:内容物

19:周缘密封部

20:容器主体

20a:第1主面部

20b:第2主面部

21:主体构成片材

22:外侧膜层

23:内侧膜层

24:非接合部

26、28:主体密封部

28:主体周缘密封部

31:第1主面部构成片部

32: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

41:内袋构成片材

46:侧部密封片

46a:自由端

51:容器构成片材

60:填充部

61: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

61a、61b:上下延伸部

61c:上部水平延伸部

61d:下部水平延伸部

62:第2主面部侧填充部

62a、62b:上下延伸部

63:底部填充部

67:第1填充部

68:第2填充部

92、93:交点

100、200:片材容器

250:第2延伸部

251:延伸部

340:十字狭缝

300:保护罩

302:标识部

306、307:开口

308:空白

301:空隙

310:接合部

320:标识部

330:封合密封部

345:开口

350:槽口

360:连通区域

371:折线

372:折线

380:外部大气导入部

390:打孔眼线

391:褶皱

392:角部

461、463: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

462、464: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案发明者的研究,专利文献1的片材容器在构造强度方面尚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可实现更良好的构造强度的构造的片材容器及其再利用方法。

以下,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所有附图中,对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使用图1~图9来说明第1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具备包含主体构成片材21(参照图5)的一个或多个片材而构成,该主体构成片材21具有相互层叠的外侧膜层22及内侧膜层23。片材容器200具备:收容内容物18的收容区域17、及由主体构成片材21构成且包围收容区域17的容器主体20。

主体构成片材21具有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接合而成的主体密封部26、28、及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局部未接合的非接合部24,并且具有在非接合部24的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的层间封入有填充材料的填充部60。

片材容器200进一步具备由膜构成且覆盖容器主体20的外表面的保护罩300。

根据本实施方式,片材容器200具备由膜构成且覆盖容器主体20的外表面的保护罩300,因此成为容器主体20经保护罩300补强的构造。由此,可实现片材容器200的良好的构造强度。

另外,片材容器200由于具有经填充部60补强的构造,因此与不具有填充部60的普通软包装容器相比,可稳定地安装保护罩300,并可抑制保护罩300的褶皱等。

以下,更详细地说明片材容器200。

另外,片材容器200具备保护罩300、及片材容器200中除保护罩300以外的部分,以下说明中,将片材容器200中除保护罩300以外的部分称为片材容器100。

本发明中,内容物18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作为内容物18,例如可例举洗发精(shampoo)、护发素(rinse)、沐浴皂(bodysoap)、洗涤剂、漂白剂、柔软剂、饮料、食品,除此以外还可例举机油、化学药品等。

另外,内容物18可为液体(包含糊状物),也可为固体(例如,粒状物(包含颗粒状物)、或粉状物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容物18例如为液体。

当内容物18为液体时,内容物18的粘度例如在30℃下,优选为1mPa·s以上且12万mPa·s以下(用B型粘度计测定。例如用东机产业公司制造的VISCOMETER TV-10或VISCOMETER TVB-10等测定),更优选为1mPa·s以上且6万mPa·s以下。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0形成为袋状,具有躯体部11、配置于躯体部11的上侧的顶部角撑14、及配置于躯体部11的下侧的底部角撑1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容器主体20可以不具有顶部角撑14,另外,也可以不具有底部角撑13。

容器主体20包围收容区域17。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0包围内袋40。即,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片材容器200具备配置于容器主体20的内侧的内袋40,内袋40具有收容区域17。内袋40由一个或多个片材中最内层的片材即内袋构成片材41构成。

容器主体20构成片材容器100的外壳。以下,有时将容器主体20的躯体部11、顶部角撑14及底部角撑13称为片材容器200的躯体部11、顶部角撑14及底部角撑13。

片材容器200在底部角撑13载置于水平载置面的状态下可自立。

本实施方式中,关于片材容器200的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上下关系等)的说明,在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说明的是使片材容器200如图1及图2所示自立的状态下的位置关系。但是,这些说明中的位置关系未必与片材容器200的使用时或制造时的位置关系一致。

另外,关于片材容器200的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有时也会说明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

片材容器200的正面侧(图2中纸面的近前侧)称为前方,片材容器200的背面侧(图2中纸面的背面侧)称为后方,朝向片材容器200的正面的左侧(图2中左侧)称为左方,朝向片材容器200的正面的右侧(图2中右侧)称为右方。另外,有时将片材容器200的左右方向称为横宽方向。

躯体部11的正面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例如如图2所示成为横宽尺寸大致一定的纵长形状,躯体部11的上缘朝向上方形成为凸弧状。

如图4所示,躯体部11具有中间隔着收容区域17而互相相对的第1主面部20a(前侧的面板)及第2主面部20b(后侧的面板)。第1主面部20a位于正面侧,第2主面部20b位于背面侧。

第1主面部20a例如形成为左右对称,第2主面部20b也例如形成为左右对称。另外,第1主面部20a与第2主面部20b例如除填充部60的后述连接部65以外,形成为前后对称。

第1主面部20a以朝向前方凸出的方式鼓出,第2主面部20b以朝向后方凸出的方式鼓出。但是,第1主面部20a、第2主面部20b也可不鼓出而大致平坦。

顶部角撑14将第1主面部20a的上缘与第2主面部20b的上缘相连。顶部角撑14设置有从收容区域17喷出内容物18的喷出口。

底部角撑13将第1主面部20a的下缘与第2主面部20b的下缘相连。

第1主面部20a的左侧的边缘部与第2主面部20b的左侧的边缘部相互连接,第1主面部20a的右侧的边缘部与第2主面部20b的右侧的边缘部相互连接。

顶部角撑14的平面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顶部角撑14形成为随着从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左方而前后宽度缩小,并且随着从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朝向右方而前后宽度缩小的形状。顶部角撑14例如形成为横长的扁桃形状。

容器主体20具备:角撑部周缘密封片45,其沿着顶部角撑14的周缘配置;及一对侧部密封片46,其分别沿着躯体部11的左右的边缘部上下延伸,且包含第1主面部20a的周缘部与第2主面部20b的周缘部的接合部。角撑部周缘密封片45及侧部密封片46例如朝向容器主体20的外侧立起。与角撑部周缘密封片45及侧部密封片46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角撑部周缘密封片45及侧部密封片46的尺寸(角撑部周缘密封片45及侧部密封片46的宽度尺寸)例如大致一定。

角撑部周缘密封片45例如除后述连接部65所处的部位以外,呈围绕状包围顶部角撑14。

角撑部周缘密封片45及侧部密封片46具有将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接合的主体密封部26。

容器主体20是通过将主体构成片材21(参照图5、图6)弯折并使该主体构成片材21的周缘部中的一部分彼此相互接合(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经由构成内袋40的内袋构成片材41而相互接合)而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袋40是通过使内袋构成片材41(参照图6)的周缘部的一部分彼此相互接合而构成(参照图4)。即,通过将内袋构成片材41弯折并使该内袋构成片材41的周缘部彼此相互接合,而构成袋状的内袋40。内袋40由容器主体20覆盖。内袋40在该内袋40的内部具有收容区域17。

然而,本发明中,在划定收容区域17的内容器配置于容器主体20的内侧的情况下,该内容器不限于由片材构成的内袋40,例如也可以是通过吹塑成型而构成的容器。

内袋40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袋40形成为与容器主体20相同的形状。

如图4所示,内袋40具有将收容区域17夹在中间而位于正面侧的第1主面部40a和位于背面侧的第2主面部40b。

片材容器200例如具备设置于顶部角撑14(顶部)的喷口15、及安装(例如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于喷口15的盖部70。喷口15以贯通顶部角撑14的方式设置。

更详细而言,例如如图2所示,喷口15包含具有排出口15c的筒部15a、及从筒部15a的基端向外周伸出的凸缘部15b。筒部15a形成为圆筒状。筒部15a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牙,筒部15a成为阳螺纹形状。筒部15a上下贯通顶部角撑14,从顶部角撑14向上方突出。凸缘部15b以在筒部15a的轴向上的一端(下端)相对于该轴向正交的配置而设置。

凸缘部15b例如设置于内袋构成片材41中沿着躯体部11的顶部角撑14配置的部分的内表面或外表面。凸缘部15b的下表面例如在顶部角撑14处与内袋构成片材41的内表面接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凸缘部15b也可直接接合于主体构成片材21的内侧膜层23。

筒部15a的前端的开口是从收容区域17喷出内容物18的排出口15c。

盖部70例如具备:安装部71,其是以可装卸的方式与筒部15a螺合的阴螺纹形状的筒状部;泵部72,其固定于安装部71;汲取管(dip tube)77,其从泵部72向下方延伸;及头部73,其以可相对于泵部72升降的方式保持于泵部72。

头部73例如具有从泵部72向上方突出的支持筒部74、及从该头部73的上端部水平突出的喷嘴部75,喷嘴部75的前端形成有喷出内容物18的喷出口76。

盖部70内的内容物18的流路(未图示)以上下贯通喷口15的状态配置。

在将头部73相对于泵部72压入(压下)的情况下,通过泵部72的作用,内容物18会从喷出口76喷出。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至图4所示,填充部60例如包含: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其沿着第1主面部20a的周缘部形成为围绕状;第2主面部侧填充部62,其沿着第2主面部20b的周缘部形成为围绕状;底部填充部63(图3),其沿着底部角撑13的周缘部形成为围绕状;及角撑部填充部64,其在顶部角撑14处呈围绕状形成于筒部15a的周围。

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的下缘与底部填充部63的前缘相连,第2主面部侧填充部62的下缘与底部填充部63的后缘相连。即,填充部60以跨及躯体部11与底部角撑13的方式配置(从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至底部填充部63连续地形成,且从第2主面部侧填充部62至底部填充部63连续地形成)。另外,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的上端部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与角撑部填充部64的前端部的横宽方向上的中央部相连。即,填充部60以跨及躯体部11与顶部角撑14的方式配置(从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至角撑部填充部64连续地形成)。

片材容器200通过具备这样的构造的填充部60,从而得以充分地确保大致整个容器主体20的构造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整个填充部60一体地形成。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与角撑部填充部64经由连接部65而相互连通。

另外,在本发明中,片材容器200可具备互相独立的多个填充部60。

更详细而言,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例如包含以下部分而构成:上下延伸部61a,其沿着躯体部11的左侧的边缘部上下延伸;上下延伸部61b,其沿着躯体部11的右侧的边缘部上下延伸;上部水平延伸部61c,其将上下延伸部61a的上端与上下延伸部61b的上端相连;及下部水平延伸部61d,其将上下延伸部61a的下端与上下延伸部61b的下端相连。

如图4所示,上下延伸部61a、61b在躯体部11的横截面中的角部上下延伸。

上部水平延伸部61c配置于第1主面部20a的上端部,在具有水平方向的分量的方向上延伸。更详细而言,例如,上部水平延伸部61c例如呈凸圆弧状向上延伸。

下部水平延伸部61d配置于第1主面部20a的下端部,例如大致水平地左右延伸。

这样,填充部60包含:上部水平延伸部61c,其在躯体部11的上部水平地延伸;及下部水平延伸部61d,其在躯体部11的下部水平地延伸。

第2主面部侧填充部62例如以与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前后对称的方式形成,且包含以下部分而构成:上下延伸部62a,其沿着躯体部11的左侧的边缘部上下延伸;上下延伸部62b,其沿着躯体部11的右侧的边缘部上下延伸;上部水平延伸部62c(参照图28),其将上下延伸部62a的上端与上下延伸部62b的上端相连;及下部水平延伸部62d(参照图28),其将上下延伸部62a的下端与上下延伸部62b的下端相连。

如图5及图6所示,主体构成片材21是通过将构成容器主体20的外表面侧的外侧膜层22与构成容器主体20的内表面侧的内侧膜层23相互层叠及接合而构成。即,作为一例,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主体构成片材21由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这两层膜层构成。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主体构成片材21也可以具有外侧膜层22及内侧膜层23以外的膜层。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可形成为互相相同的形状。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也可为互不相同的形状。在不同形状的情况下,外侧膜层22的形状优选为大于内侧膜层23的形状。

外侧膜层22及内侧膜层23形成有供喷口15的筒部15a插通的插通孔。

在主体构成片材21,形成有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局部未接合的非接合部24(图6)。例如,对于外侧膜层22或内侧膜层23的一者或两者中的与另一者相对的面,局部实施非接合处理。非接合处理可通过涂布非接合剂(所谓的除粘剂)从而使之成为除粘状态而容易地形成。作为除粘剂,只要可抑制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的接合,则可使用任意者。作为除粘剂,例如可优选地使用胶版印刷(offset printing)、柔性版印刷(flexography)、凸版印刷(letterpress printing)的各自中分别使用的印刷用油墨、介质油墨(mediumink)、除粘专用油墨等。另外,能够优选使用热固型或紫外线固化型油墨。被实施非接合处理的范围成为非接合部24。通过在非接合部24中封入填充材料,从而形成封入有填充材料的填充部60。

填充材料可为流体(气体或液体)、固体(例如粉末、树脂粒片等)或半固体(例如发泡材料等),优选为空气等气体。

填充部60不必限定于形成于整个非接合部24,也可形成于多个非接合部24的一部分。

图5中,为方便起见,在外侧膜层22及内侧膜层23的各自中,对相互接合而成为主体密封部26(图6)的区域附上朝右上倾斜的影线。

图6及图7中,为方便起见,在主体构成片材21中,为了划定非接合部24而对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相互接合的区域即主体密封部26的形成区域附上朝右上倾斜的影线。

进一步,图6中,以双点划线表示主体构成片材21的周缘部的密封区域与除此以外的区域的边界线,即密封边界线21c。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主体构成片材21的较密封边界线21c更靠外侧的区域,在制造袋体时,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相互接合,并且内侧膜层23与内袋构成片材41相互接合。

作为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的接合方法,作为一例,可使用热密封、超声波密封、利用粘结剂的接合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外侧膜层22及内侧膜层23的各自形成为包含多个树脂层的层结构。另外,内袋构成片材41也形成为包含多个树脂层的层结构。

主体构成片材21优选为包含聚乙烯类、聚丙烯类、聚酯类或聚酰胺类中的任一种树脂层。

构成主体构成片材21的外侧膜层22及内侧膜层23的树脂层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更加优选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等聚乙烯类材料;或拉伸聚丙烯(OPP,oriented polypropylene)、流延聚丙烯(CPP)、等规PP(polypropylene,聚丙烯)、间规PP、无规PP(atactic polypropylene)、无规共聚PP(randompolypropylene)、嵌段PP等聚丙烯类材料、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非晶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非晶性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等聚酯类材料、或拉伸尼龙(ONy)、铸塑尼龙(CNy)、尼龙6、尼龙66、尼龙11、尼龙12、MXD6(Poly(m-xylylenediamine adipamide),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等聚酰胺类材料中的任一者,这些之中特别优选为上述聚乙烯类材料。

作为一例,外侧膜层22形成为通过将第1层、第2层、第3层及第4层这四层树脂层依序层叠而构成的4层结构。

其中,第1层构成容器主体20的外表面。第1层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拉伸尼龙(ONy)构成。作为第1层的主要功能,可例举给容器主体20带来光泽感及印刷适应性并确保容器主体20的刚性的功能。

第2层是例如在该第2层中的第1层侧的面上蒸镀有二氧化硅及/或氧化铝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透明蒸镀PET层。作为第2层的主要功能,可例举对容器主体20赋予阻气性的功能。

第3层例如由拉伸尼龙构成。作为第3层的主要功能,可例举确保容器主体20的耐针孔性的功能。

第4层例如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构成。作为第4层的主要功能,可例举确保与内侧膜层23的热密封性的功能。

作为内侧膜层23的层结构,可例举一种除具备与外侧膜层22的第1层至第4层相同的层结构以外,还具备例如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构成的第5层的构造。第5层是与第1层邻接的层,构成内侧膜层23中的与第4层为相反侧的面。作为第5层的主要功能,可例举确保与外侧膜层22的热密封性的功能。

作为内侧膜层23的第4层的主要功能,可例举确保与内袋构成片材41的热密封性的功能。

作为一例,构成内袋40的内袋构成片材41形成为通过将第1层、第2层及第3层依序层叠而构成的3层结构。

其中,第1层例如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构成。作为第1层的主要功能,可例举确保与主体构成片材21的热密封性(与内侧膜层23的热密封性)的功能。

第2层是例如在该第2层的第1层侧的面上蒸镀有二氧化硅及/或氧化铝的由拉伸尼龙构成的透明蒸镀拉伸尼龙的层。作为第2层的主要功能,可例举确保阻气性及耐针孔性的功能。

第3层例如由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构成。作为第3层的主要功能,可例举确保内袋构成片材41彼此间的热密封性的功能。

另外,从再利用性的观点出发,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优选为由同一种类的单一种类树脂材料构成,进一步,内袋构成片材41也更优选为由同一种类的单一种类树脂材料构成。另外,外侧膜层22、内侧膜层23及内袋构成片材41特别更优选为全部由聚乙烯类树脂层构成。

关于该情况下的外侧膜层22,可例举从容器的外表面侧起依序具备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这三层。

关于该情况下的内侧膜层23及内袋构成片材41,可例举分别为与外侧膜层22相同的层构成。

或者,关于外侧膜层22,可例举从容器的外表面侧起依序具备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这四层。

关于该情况下的内侧膜层23及内袋构成片材41,可例举分别具备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这三层。

或者,关于外侧膜层22,可例举从容器的外表面侧起依序具备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这两层,并且在最外层具有涂布型阻气层的膜层。所谓涂布型阻气层,是指通过涂布具有阻气性的材料而形成的涂布层,通过蒸镀金属、二氧化硅等而形成的蒸镀层并不包含于该涂布型阻气层中。即,涂布型阻气层限定于通过涂布具有阻气性的材料而形成的涂布层。而且,作为具有阻气性的材料,只要为可通过涂布形成涂布层的材料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示出:聚偏二氯乙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有机(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OH)类)/无机(板状填料)纳米复合型材料、有机(乙酸乙烯酯(VA)类)/无机(硅氧烷聚合物)混合型材料、聚乙烯醇(PVOH)、聚乙烯醇(PVOH)与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羟基聚氨酯等适宜的材料。特别地,更优选为使用对基材层的涂布性(涂布时的密接性)较高的材料、及/或通过碱性水、温水、有机溶剂等的处理能够从基材层脱离的材料。

关于该情况下的内侧膜层23,可例举从容器的外表面侧依序具备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这两层,并且在最内层具有上述涂布型阻气层的膜层。

关于该情况下的内袋构成片材41,可例举从容器的外表面侧依序具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这两层,并且在最外层具有上述涂布型阻气层的膜层。

或者,关于外侧膜层22,可例举从容器的外表面侧依序具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这两层,并且在中间层具有上述涂布型阻气层的膜层。

关于该情况下的内侧膜层23,可例举从容器的外表面侧依序具备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这两层,并且在中间层具有上述涂布型阻气层的膜层。

关于该情况下的内袋构成片材41,可例举为与外侧膜层22相同的层构成。

然而,外侧膜层22及内侧膜层23的层结构不限于上述示例,另外,构成外侧膜层22及内侧膜层23的各层的材料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另外,内袋构成片材41的层结构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如图6及图7所示,内袋构成片材41层叠于主体构成片材21,如图7所示,内侧膜层23的周缘部与内袋构成片材41的周缘部相互接合,并且外侧膜层22的周缘部与内侧膜层23的周缘部相互接合。由此,由主体构成片材21与内袋构成片材41构成容器构成片材51。

此处,容器构成片材51的周缘部的密封部称为周缘密封部52。周缘密封部52包含内侧膜层23的周缘部与内袋构成片材41的周缘部的密封部(以下称为内外密封部43)、及外侧膜层22的周缘部与内侧膜层23的周缘部的密封部(以下称为主体密封部28)。在主体密封部28的形成区域中的一部分形成有角撑部周缘密封片45,在另一部分形成有侧部密封片46。

这样,片材容器200具有一个或多个片材的周缘部彼此相互接合而成的周缘密封部52,周缘密封部52包含沿着躯体部11的一对侧缘的各自延伸的侧部密封片46。

图7中,对周缘密封部52的形成区域附上朝左上倾斜的影线。另外,图7中,在周缘密封部52的形成区域与主体密封部26的形成区域重复的区域中,朝左上倾斜的影线与朝右上倾斜的影线重叠。

作为形成周缘密封部52的方法,作为一例,可使用热密封、超声波密封、利用粘结剂的接合等。

如图7所示,主体构成片材21例如具有:作为构成第1主面部20a的部分的第1主面部构成片部31、作为构成第2主面部20b的部分的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32、作为构成底部角撑13的部分的底部角撑构成片部38(角撑部构成片部)、作为构成顶部角撑14的部分的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角撑部构成片部)、及管状的延伸部25。延伸部25例如从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32向外侧延伸。

在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形成有供喷口15的筒部15a插通的插通孔21a。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非接合部24形成为与片材容器200的填充部6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非接合部24中成为角撑部填充部64的部分形成为包围插通孔21a的围绕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袋构成片材41形成为与主体构成片材21中的除延伸部25以外的部分相同的形状。

另外,图6中,为方便起见,以双点划线表示内袋构成片材41的密封边界线41a。密封边界线41a是内袋构成片材41与主体构成片材21接合(密封)的区域和内袋构成片材41中的其它区域的边界线,并且是使用容器构成片材51形成片材容器200时内袋构成片材41彼此接合的区域和内袋构成片材41中的其它区域的边界线。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密封边界线41a的位置与密封边界线21c的位置互相对应(互相重叠)。

在内袋构成片材41中与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重叠的部分,形成有供喷口15的筒部15a插通的插通孔41b。

喷口15的凸缘部15b例如接合于内袋构成片材41中与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重叠的部分的内表面。筒部15a通过内袋构成片材41的插通孔41b及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的插通孔21a而向这些片的外表面侧突出。

在将容器构成片材51沿图7所示的弯折线81、弯折线82及弯折线84分别凹折,并且沿弯折线83及弯折线85分别凸折的状态下,容器构成片材51的周缘部(周缘密封部52)彼此(内袋构成片材41彼此)接合,由此,容器构成片材51形成为双层结构的袋状。此处,所谓凹折,是指图7中向背面侧凸出的弯折方法,所谓凸折,是指图7中向近前侧凸出的弯折方法。

即,使内袋构成片材41的缘部彼此接合而形成内袋密封部42(参照图1),由此,由内袋构成片材41形成内袋40,并且形成覆盖内袋40的袋状容器主体20。

作为内袋构成片材41彼此的接合方法,作为一例,可使用热密封、超声波密封、粘结剂的接合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主体密封部28、内袋密封部42及内外密封部43配置于互相对应的位置(互相重叠的位置)。将主体密封部28、内袋密封部42及内外密封部43统称为周缘密封部19(周缘密封部19包含主体密封部28、内袋密封部42及内外密封部43)。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角撑部周缘密封片45及侧部密封片46的各自是包含主体密封部28、内袋密封部42及内外密封部43而构成。

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角撑部周缘密封片45及侧部密封片46也可仅由主体密封部28构成。

第1主面部构成片部31中,较弯折线85更靠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侧的部分为第1重叠部31a。第1重叠部31a在非接合部24中填充有填充材料之前的状态下,与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中的一个半部重叠而配置。

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32中,位于较弯折线86距底部角撑构成片部38更远的一侧的部分为第2重叠部32a。第2重叠部32a在非接合部24中填充有填充材料之前的状态下,与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的另一个半部重叠而配置。

这样,如图8所示,容器构成片材51形成为双层袋状,并可获得片材容器100(填充材料填充之前)。关于片材容器100,例如从形成于延伸部25的注入口25a向非接合部24注入填充材料,然后,在延伸部25的基端部将非接合部24封合。由此,在非接合部24(填充部60)封入填充材料,成为立体形状的片材容器100。

另外,填充部60的内部的压力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高于大气压的压力,例如可设为10kPa以上500kPa以下(表压)。

在形成封入有填充材料的填充部60后,例如可切除延伸部25。

这样,可获得在填充部60中封入有填充材料的片材容器100。然而,也可在封入有填充材料的片材容器100的状态下保留延伸部25。

制作片材容器100后,通过喷口15的筒部15a向收容区域17填充内容物18,之后在喷口15安装盖部70,由此获得在收容区域17封入有内容物18的片材容器100(图9)。

此处,在片材容器100安装保护罩300的时机可以是填充内容物18之前,也可以是填充内容物18之后,且可以是在喷口15安装盖部70之前,也可以是在喷口15安装盖部70之后。

保护罩300例如为收缩膜标签、卷装标签、或拉伸膜标签。

当保护罩300为收缩标签时,通过将预先形成为筒状的收缩标签包覆于片材容器100的躯体部11,然后使收缩标签收缩,从而以与躯体部11密接的方式安装收缩标签。

当保护罩300为卷装标签时,将卷装标签套住片材容器100的躯体部11的周围,利用粘结剂来贴附卷装标签的一个端部及另一端部,以与躯体部11密接的方式安装卷装标签。

在保护罩300为拉伸膜标签的情况下,将预先形成为筒状的拉伸膜标签包覆于片材容器100的躯体部后,通过拉伸膜标签的伸缩性(橡胶弹性),以与躯体部11密接的状态安装拉伸膜标签。

另外,保护罩300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但在保护罩300为收缩标签的情况下,保护罩300优选为由如下树脂层构成,该树脂层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OPP(拉伸聚丙烯)、OPS(双向拉伸聚苯乙烯)或LDPE(低密度聚乙烯)中的单一材料构成。

在保护罩300为卷装标签的情况下,保护罩300优选为由聚丙烯树脂层构成。

在保护罩300为拉伸膜标签的情况下,保护罩300优选为由L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树脂层构成。

另外,各树脂层可以由再利用树脂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罩300套住躯体部11的整周。由此,通过保护罩300,可实现容器主体20被进一步充分地补强了的构造。

保护罩300以能够从片材容器100卸除的方式安装于片材容器100。因此,可实现片材容器200的良好的再利用性。

支持,对再利用片材容器200的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

该方法具备如下工序:将保护罩300从多个片材(由多个片材构成的片材容器100)分离的工序;清洗多个片材的工序;使用清洗后的多个片材来制作再生树脂的工序;清洗保护罩300的工序;及使用清洗后的保护罩300来制作再生树脂的工序。

进一步,使用使用清洗后的多个片材制作而成的再生树脂,再次制作多个片材,从而制作片材容器100。

另外,使用使用清洗后的保护罩300制成的再生树脂,再次制作保护罩300。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罩300配置于上部水平延伸部61c与下部水平延伸部61d之间。由此,可在上下方向抑制保护罩300的位置偏移。

更详细而言,例如,保护罩300的上端的开口306配置于较上部水平延伸部61c略靠下方的位置,保护罩300的下端的开口307配置于较下部水平延伸部61d略靠上方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罩300的内表面与上下延伸部61a、61b的外表面接触。由此,可更确实地抑制保护罩300的位置偏移。

保护罩300例如通过粘结剂(图4所示的粘结部310)而粘结于填充部60的外表面。由此,可更确实地抑制保护罩300的位置偏移。作为一例,保护罩300例如粘结于上下延伸部61a、61b的外表面。

或者,保护罩300可通过粘结剂而粘结于侧部密封片46,在该情况下,也可更确实地抑制保护罩300的位置偏移。

如图4所示,保护罩300的内表面与填充部60(例如上下延伸部61a、61b)的外表面接触,另一方面,在保护罩300的内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容器主体20中的除填充部60以外的部分的外表面之间存在空隙301。

由此,例如即便在内容物18为较冷的物品的情况下,也可抑制保护罩300的外表面发生结露。并且,由于抑制了保护罩300中的凹凸,故当在保护罩300形成有标识部302(参照图2)时,标识部302的视认性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0具有外部大气导入部380,该外部大气导入部380将外部大气导入至该容器主体20的内表面与内袋40的外表面之间。而且,外部大气导入部380被保护罩300覆盖。

因此,例如,在浴室等中使用片材容器200时,可抑制淋浴的水等经由外部大气导入部380进入容器主体20的内表面与内袋40的外表面之间。

外部大气导入部380例如为贯通外侧膜层22与内侧膜层23的贯通孔。

通过如此,经由外部大气导入部380的空气的引入(向容器主体20的内表面与内袋40的外表面之间的空气的引入)变得顺畅,因此即便在短时间内喷出较多内容物18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容器主体20的变形(变瘪)。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保护罩300实施了印刷(标识部302的印刷),但未对多个片材(主体构成片材21及内袋构成片材41)实施印刷。

由此,可实现片材容器200的良好的再利用性。

不过,也可对多个片材(主体构成片材21及内袋构成片材41)实施不妨碍再利用的程度发热印刷。例如,可仅将制造批次信息印刷于主体构成片材21或内袋构成片材41。这样的印刷优选为通过清洗可使其脱落的印刷。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0至图11的(d)、图12的(a)、图13的(a)及图13的(b)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片材容器200具有延伸部251,该延伸部251由主体构成片材21的一部分构成,且从容器主体20延伸。延伸部251由保护罩300从外侧按压,以使其沿着容器主体20的外表面配置。

进一步,片材容器200具有第2延伸部250,该第2延伸部250由主体构成片材21的一部分构成,从容器主体20延伸。第2延伸部250与延伸部251分别从容器主体20的同一部位延伸。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覆盖容器主体20,因此可提高片材容器200的耐刺扎强度。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2延伸部250从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32延伸,延伸部251从第1主面部构成片部31延伸。这些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例如从顶部角撑14与躯体部11(的第2主面部20b)的边界部延伸。

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分别形成为大致矩形。

在第2延伸部250形成有注入口25a。从注入口25a将填充材料填充至填充部60之后,例如,在第2延伸部250的基端部形成封合密封部330,由此将填充部60封合。图10中,为方便起见,图示了封合密封部330。

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分别形成有十字形的狭缝(十字狭缝340)。

十字狭缝340的尺寸设定为可供喷口15的筒部15a插通。

使用图10所示的容器构成片材51,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制作了片材容器100后,如图11的(a)示意性所示,在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互相重叠的状态下,将这些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在基端部折叠,以使这些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成为沿着顶部角撑14的状态。此时,喷口15的筒部15a经由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的十字狭缝340而突出(参照图12的(a))。

即,延伸部251覆盖顶部(顶部角撑14),筒部15a经由形成于延伸部251的开口部(十字狭缝340)而突出。

接下来,如图11的(b)所示,将作为收缩标签的保护罩300包覆于片材容器100,如图11的(c)所示使保护罩300收缩,以与片材容器100密接的方式安装保护罩30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罩300覆盖顶部角撑14的一部分及底部角撑13的一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覆盖顶部角撑14,因此可提高片材容器200的顶部角撑14的耐刺扎强度。

在再利用片材容器200时,首先,如图11的(d)及图13的(a)所示,将保护罩300从片材容器100分离。

接下来,如图13的(b)所示,在十字狭缝340的狭缝中沿横宽方向延伸的狭缝处,将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弯折。

然后,以十字狭缝340的狭缝中朝向封合密封部330延伸的狭缝为起点,使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破断,也使封合密封部330破断。由此,填充部60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因此可容易地排出填充材料,使再利用变得容易。

另外,可仅使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中的第2延伸部250破断,从而使封合密封部330破断。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接下来,使用图12的(b)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本变形例的片材容器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对延伸部251与第2延伸部250两者覆盖顶部角撑14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如图12的(b)所示,延伸部251以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覆盖顶部角撑14,但第2延伸部250覆盖躯体部11。

即,本变形例的片材容器具有第2延伸部250,该第2延伸部250由主体构成片材的一部分构成,且从容器主体20延伸,第2延伸部250与延伸部251分别从容器主体20的同一部位延伸,第2延伸部250覆盖躯体部。

由此,可在顶部角撑14及躯体部11的双方提高片材容器200的耐刺扎强度。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接下来,使用图12的(c)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本变形例的片材容器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如图12的(c)所示,在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形成直径比喷口15的筒部15a大的圆形等形状的开口345,并使筒部15a插通于该开口345。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接下来,使用图14至图15的(b)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本变形例的片材容器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如图14所示,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比第2实施方式长。

而且,如图15的(a)及图15的(b)所示,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沿着第1主面部20a、底部(底部角撑13)、第2主面部20b及顶部(顶部角撑14)的外表面套住。

由此,可在第1主面部20a、底部(底部角撑13)、第2主面部20b及顶部(顶部角撑14)提高片材容器200的耐刺扎强度。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接下来,使用图16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本变形例的片材容器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片材容器不具有延伸部251及第2延伸部250,取而代之具有延伸部25。

而且,片材容器在延伸部25与填充部60的边界具有外侧膜层与内侧膜层接合而成的封合密封部330,延伸部25具有跨及封合密封部330而通向填充部60的槽口350。

由此,再利用时,通过以槽口350为起点使延伸部25破断并且也使封合密封部330破断,从而可从填充部60排出填充材料。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在片材容器安装有保护罩300的状态下,延伸部25沿着躯体部11或顶部(顶部角撑14)配置,并由保护罩300从外侧按压。

<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

接下来,使用图17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5。

本变形例的片材容器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变形例4(图16)的片材容器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变形例4的片材容器的构成相同。

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延伸部25在内部具有与填充部60连通的连通区域360,并且具有通向连通区域的槽口350。即,在本变形例的情况下,如图17所示,填充过填充材料后通过封合而形成的密封部的位置位于比槽口350更靠延伸部25的前端侧,由此,延伸部25在内部具有连通区域360。

由此,再利用时,通过以槽口350为起点使延伸部25破断,从而可经由连通区域360而从填充部60排出填充材料。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8至图20说明第3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如第1实施方式所作说明,制造片材容器200时,在容器构成片材51沿弯折线81~86被弯折的状态下,容器构成片材51的周缘部彼此接合。因此,成为在与弯折线81~86对应的部位形成有折线的状态。

图19所示的折线371是与弯折线85、86对应的折线,折线372是与弯折线81、82对应的折线。

即,容器主体20具有在躯体部11的横宽方向上延伸的折线371、372。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以折线371、372被保护罩300覆盖的方式,设定保护罩300的尺寸。

通过使保护罩300覆盖折线371、372,可抑制折线371、372处的片材容器200的变形,因此,片材容器200掉落时的冲击吸收性提高,另外,片材容器200的抗压强度也提高。

更详细而言,折线分别配置于躯体部11的上部及下部。折线371配置于躯体部11的上部,折线372配置于躯体部11的下端部(躯体部11与底部角撑13的边界部)。

而且,保护罩300从躯体部11的上部的折线371至躯体部11的下部的折线372,(连续地)覆盖躯体部11。

另外,如第1实施方式所作说明,填充部60以跨及躯体部11与顶部角撑14的方式配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罩300覆盖从躯体部11至顶部角撑14的部位。

即,填充部60包含跨及躯体部11与顶部(顶部角撑14)而配置的第1填充部67(图18、图19),保护罩300从第1填充部67中配置于躯体部11的部分跨至配置于顶部(顶部角撑14)的部分覆盖第1填充部67。

通过这样的构造,可抑制第1填充部67的变形,片材容器200的抗压强度进一步提高。

另外,第1填充部67是填充部60中从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至角撑部填充部64的部分。

另外,如第1实施方式所作说明,填充部60以跨及躯体部11及底部角撑13的方式配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罩300覆盖从躯体部11至底部角撑13的部位。

即,填充部60包含跨及躯体部11与底部(底部角撑13)而配置的第2填充部68(图19、图20),保护罩300从第2填充部68中配置于躯体部11的部分跨至配置于底部(底部角撑13)的部分覆盖第2填充部68。

通过这样的构造,可抑制第2填充部68的变形,片材容器200的抗压强度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片材容器200在前表面侧及背面侧分别具有第2填充部68。前表面侧的第2填充部68是填充部60中从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至底部填充部63的部分。背面侧的第2填充部68是填充部60中从第2主面部侧填充部62至底部填充部63的部分。

更详细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保护罩300的下端的开口307的内周配置于比底部填充部63的内周63a更靠内侧。

如此,容器主体20具有躯体部11及底部(底部角撑13),填充部60包含配置于底部的底部填充部63,保护罩300覆盖底部填充部63的整体。

通过使保护罩300覆盖底部填充部63的整体,可抑制在运输片材容器200时等因振动或与包装材料(瓦楞纸板等)的摩擦而造成的填充部60的损坏。

在此,在第1主面部侧填充部61的上下延伸部61a、61b与下部水平延伸部61d的交叉部附近,容易形成填充部60向外侧呈突起状突出的部位。

以下,该突起状部分称为角部392(参照图19)。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罩300也覆盖角部392。由此,可通过保护罩300保护角部392,因此可抑制角部392磨损,由此可抑制填充部60意外地与外部大气连通。

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8所示,保护罩300以将凸缘部15b的至少周缘部涵盖在内的方式覆盖顶部(顶部角撑14)。

因此,可通过喷口15或保护罩300来保护实质上整个顶部角撑14。

另外,优选为对保护罩300中覆盖顶部(顶部角撑14)的部分中的覆盖除凸缘部15b以外的部分的部分,在整个面实施印刷(在整个面满版印刷)。

通过这样,可通过喷口15或保护罩300良好地确保实质上整个顶部角撑14的遮光性。

在此,当保护罩300为收缩标签时,保护罩300的上下的开口306、307的周围缘部存在无法实施印刷的空白308(图18)。因此,优选为开口306的周围的空白308配置于与凸缘部15b重叠的位置,对保护罩300中覆盖顶部角撑14的部分中的不与凸缘部15b重叠的部位的整个面实施印刷。

进一步,对于覆盖躯体部的保护罩300,从遮光性的观点出发,也优选为在整个面实施印刷(在整个面实施满版印刷),在覆盖底部的保护罩,从遮光性的观点出发,也优选为在整个面实施印刷(在整个面实施满版印刷)。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片材容器200也具有外部大气导入部380。

在此,在填充部60的粗细发生变化的部分、填充部60的延伸方向发生变化的部分、或填充部60沿多个方向分支的部分(合流的部分),容易在填充部60形成褶皱391。

在该褶皱391的形成部位由保护罩300覆盖的状态下,在保护罩300的内表面与填充部6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空气的流路。

因此,可经由该流路向外部大气导入部380供给外部大气。

即,保护罩300的内表面与填充部60的外表面接触,在保护罩300的内表面与容器主体20中的外部大气导入部380的形成区域之间存在空隙,填充部60形成有褶皱391,在该褶皱391的形成部位,在保护罩300的内表面与填充部6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有空气的流路,经由流路,保护罩300的内表面与容器主体20中的外部大气导入部380的形成区域之间的空隙和该片材容器200的外部空间相互连通。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保护罩300形成有用于使该保护罩300破断的打孔眼线390。而且,打孔眼线390的狭缝配置于与外部大气导入部380对应的位置。

由此,可经由打孔眼线390的狭缝向外部大气导入部380供给外部大气。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21来说明第4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1所示,仅将制造批次信息(标识部320)以不使用油墨的方式印字于主体构成片材21上。

由此,可实现片材容器200的良好的再利用性。

标识部320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如下方法,即,通过在加压成型或热密封时压入压纹或平滑的密封棒,从而形成压印的方法,或利用热使片材白浊化或较周围透明,从而进行印字的方法。

优选为通过如下方法将标识部320进行印字,即,在如上所述沿弯折线81~86将容器构成片材51弯折,并且利用热密封使容器构成片材51的周缘部彼此接合的工序中,形成压印。

或者,也可为通过激光的照射而在主体构成片材21上进行印字的方法。

不限于制造批次信息,品牌标志、品牌名称等文字或图案也可通过如上所述的不使用油墨的方法形成。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22至图25来说明第5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2至图24所示,片材容器10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例如,大致立方体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使用图25所示的容器构成片材51,制作片材容器100。

为了制作片材容器100,首先,将图25所示的容器构成片材51沿弯折线109弯折成对折状态,使容器构成片材51的周缘部彼此接合。

然后,从注入口25a向非接合部24注入填充材料。在该过程中,填充材料被填充至非接合部24,并且容器构成片材51膨胀成大致立方体形状。然后,在延伸部25的基端部将非接合部24封合。由此,将填充材料封入至非接合部24(填充部60)。

另外,若仅是填充填充材料使容器构成片材51膨胀而形成大致立方体形状的片材容器100,则会存在从片材容器100中的大致立方体形状的部分突出的两对耳状部。因此,例如如图24所示,将一对耳状部16a、16b以沿着大致立方体形状的部分的一个外表面的方式弯折,并将这些耳状部16a、16b的前端部彼此固定。同样地,将另一对耳状部以沿着大致立方体形状的部分的另一个外表面(朝向上述一个外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的方式弯折,并将这些耳状部的前端部彼此固定。

如图2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保护罩300也覆盖从片材容器100的底部角撑13至顶部角撑14的部位。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填充部60也包含在躯体部11的横截面中的角部上下延伸的上下延伸部,保护罩300的内表面也与上下延伸部的外表面接触。由此,可适宜地抑制保护罩300的位置偏移。

[第6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26来说明第6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6所示,在片材容器200的平截面中的四个角,填充部60比片材容器100中的除填充部60以外的部分更向外侧伸出。

因此,在片材容器200的正视时,填充部60的上下延伸部61a、61b较容器主体20中的除填充部60以外的部分更朝水平方向突出,在片材容器200的侧视时,填充部60的上下延伸部(上下延伸部61a及上下延伸部62a,或者上下延伸部61b及上下延伸部62b)较容器主体20中的除填充部60以外的部分更朝水平方向突出。另外,在片材容器200的后视时,填充部60的上下延伸部62a、62b较容器主体20中的除填充部60以外的部分更朝水平方向突出。

由此,可实现保护罩300的内表面不与容器主体20中的除填充部60以外的部分的外表面接触的构造,可更确实地抑制结露的发生。

[第7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27来说明第7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0也具有躯体部11,保护罩300也套住躯体部11的整周。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填充部60也包含在躯体部11的横截面中的角部处上下延伸的上下延伸部61a、61b、62a、62b,保护罩300的内表面也与上下延伸部61a、61b、62a、62b的外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片材容器100具有周缘密封部19,该周缘密封部19由一个或多个片材的周缘部彼此相互接合而成,周缘密封部19包含沿着躯体部11的一对侧缘部的各自延伸的侧部密封片46。即,周缘密封部19包含沿着躯体部11的左侧缘部上下延伸的侧部密封片46、及沿着躯体部11的右侧缘部上下延伸的侧部密封片46。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7所示,上下延伸部61a、61b、62a、62b邻接于侧部密封片46。

更详细而言,左侧的上下延伸部61a及上下延伸部62a邻接于左侧的侧部密封片46。上下延伸部61a邻接于左侧的侧部密封片46的前侧,上下延伸部62a邻接于左侧的侧部密封片46的后侧。进一步,上下延伸部61a与上下延伸部62a相互前后邻接。

同样地,右侧的上下延伸部61b及上下延伸部62b邻接于右侧的侧部密封片46。上下延伸部61b邻接于右侧的侧部密封片46的前侧,上下延伸部62b邻接于右侧的侧部密封片46的后侧。进一步,上下延伸部61b与上下延伸部62b相互前后邻接。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保护罩300的收缩,侧部密封片46埋入前后的填充部彼此之间。即,如图27所示,左侧的侧部密封片46埋入上下延伸部61a与上下延伸部62a之间,右侧的侧部密封片46埋入上下延伸部61b与上下延伸部62b之间。因此,侧部密封片46受前后的填充部保护,因而可以抑制因冲击而导致的侧部密封片46的破损。

通过将侧部密封片46的宽度尺寸(图27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设定为侧部密封片46不会比前后的填充部更朝侧方突出的程度的较小的宽度尺寸,从而可以抑制侧部密封片46所带来的刺激,因此可使抓握片材容器200时的触感更柔软。

如图27所示,优选的一例为:侧部密封片46的自由端46a与保护罩300的内表面接触。然而,侧部密封片46的自由端46a也可以不到达保护罩300的内表面而与该内表面分离。

例如,如图27所示,存在由侧部密封片46、上下延伸部61a及保护罩300包围的空隙301;由侧部密封片46、上下延伸部62a及保护罩300包围的空隙301;由侧部密封片46、上下延伸部61b及保护罩300包围的空隙301;及由侧部密封片46、上下延伸部62b及保护罩300包围的空隙301;这些空隙301在躯体部11的上下方向延伸。

另外,在保护罩300,在与其中任一空隙301重叠的位置处形成有用于使保护罩300破断的打孔眼线(参照图18),该打孔眼线可沿着空隙301上下延伸。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保护罩300的背面侧存在空隙,因此可容易地利用打孔眼线使保护罩300破断而将其从片材容器100去除。

[第8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28至图30来说明第8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在以下所说明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不同,在除此以外的方面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片材容器200的构成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图28所示的交点92及交点93(分别在以下进行说明)由保护罩300覆盖。

如上所述,容器主体20具有躯体部11及角撑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底部角撑13及顶部角撑14),躯体部11具有中间隔着收容区域17而互相相对的第1主面部20a及第2主面部20b。而且,主体构成片材21包含:构成第1主面部20a的第1主面部构成片部31、构成第2主面部20b的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32、及构成角撑部的角撑部构成片部(构成底部角撑13的底部角撑构成片部38、及构成顶部角撑14的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参照图7)。

第1主面部构成片部31与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32的互相相对的内表面侧的侧缘部彼此接合,从而形成侧部密封片46。当片材容器200具有内袋40时,例如,第1主面部构成片部31与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32的互相相对的内表面侧的侧缘部彼此经由内袋构成片材41而相互接合,从而形成侧部密封片46。

如图28所示,在侧部密封片46的上部侧配置有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463及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464,该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463是通过第1主面部构成片部31与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的互相相对的内表面侧的侧缘部彼此接合而形成的,该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464是通过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32与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的互相相对的内表面侧的侧缘部彼此接合而形成的。另外,图28中示出了顶部角撑14的右半部分处的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463及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464,但顶部角撑14的左半部分也同样地(左右对称地)形成有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463及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464。

另外,在侧部密封片46的下部侧配置有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461及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462,该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461是通过第1主面部构成片部31与底部角撑构成片部38的互相相对的内表面侧的侧缘部彼此接合而形成的,该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462是通过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32与底部角撑构成片部38的互相相对的内表面侧的侧缘部彼此接合而形成的。另外,图28中示出了底部角撑13的右半部分处的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461及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462,但在底部角撑13的左半部分也同样地(左右对称地)形成有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461及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462。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0具有顶部角撑14与底部角撑13两者,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容器主体20也可仅具有顶部角撑14及底部角撑13中的任一者。

即,在侧部密封片46的上部侧或下部侧配置有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及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该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是通过第1主面部构成片部31与角撑部构成片部(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或底部角撑构成片部38)的互相相对的内表面侧的侧缘部彼此接合而形成的,该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是通过第2主面部构成片部32与角撑部构成片部(顶部角撑构成片部39或底部角撑构成片部38)的互相相对的内表面侧的侧缘部彼此接合而形成的。

而且,容器主体20具有侧部密封片46、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及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的端部彼此相交的交点。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容器主体20在容器主体20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的双方均具有侧部密封片46、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461及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462相交的交点92,并且在容器主体20的左半部分及右半部分的双方均具有侧部密封片46、第1主面部侧密封片463及第2主面部侧密封片464相交的交点93。

而且,这些交点92、93由保护罩300覆盖。

交点92、93是构成片材容器200的片材的接合强度相对较弱的部分,但通过利用保护罩300覆盖这些交点92、93,可抑制因冲击而导致的交点92、93的破损。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主体20是不具有从侧方覆盖交点92的裙部的类型,但容器主体20也可为具有裙部的类型。

如图28所示,填充部60与交点92以中间隔着主体密封部26的方式互相分离。由此,交点92所受的应力减轻,片材容器200相对于冲击的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保护罩300的上端或下端的至少一者可配置于填充部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28及图29所示,保护罩300的上端(上缘)配置于上部水平延伸部61c上及上部水平延伸部62c上,保护罩300的下端(下缘)配置于下部水平延伸部61d上及下部水平延伸部62d上。

通过如此,在剥离保护罩300时,通过按压保护罩的上端或下端所处的填充部,使之凹陷,可以容易地在保护罩300与填充部之间形成间隙,并可将手指从该间隙插入而剥离保护罩300(参照图30)。

进一步,当用与使保护罩300破断的打孔眼线的起点配置于填充部上时,可从该处容易地使保护罩300破断而剥离保护罩300。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可达成本发明的目的,则也包含各种变形、改良等形态。

例如,片材容器200也可不具备内袋40。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容器主体20构成收容区域17。即,通过在周缘密封部19,主体构成片材21的内侧膜层23的一部分彼此接合,从而可以形成容器主体20,并且构成收容区域17。

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凸缘部15b的外表面151通过接合部91而直接接合于主体构成片材21的内侧膜层23。

另外,在上文中,已对片材容器200为具有泵部72的泵容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片材容器200也可为除泵容器以外的容器。例如,片材容器200也可为具有将筒部15a盖住的盖(螺旋盖等)的容器。

另外,片材容器200的各种构成要素无需为各自独立的存在,允许诸如以下等情况:多个构成要素形成为一个构件;一个构成要素由多个构件形成;某个构成要素为另一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某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与另一构成要素的一部分重叠等。

另外,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

相关技术
  • 一种台风条件下海上风电场群有序退出与恢复方法及系统
  • 一种台风环境下的海上风电有序退出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57836